第一篇:浅谈教师师德现状和对策
浅谈教师师德现状和对策 在我从教的二十多年,国家对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准以及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师德水平也显暑提高。但也不可否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金錢意识,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浸入一大部分教师的心灵。导致教师师德水平与国家要求相反行驶。呈下降态势,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一、现状:
1、师德理论、师德标准被淡化。
学校没有把教师的师德理论学心,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是随便学学而已,没有认真解读其内容及其意义,只要教师遵纪守法,导至多数教师师德理论水平较差。
2、重教学成绩、轻师德。
学校几乎对教师的评价重的是成绩,轻师德,例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职称晋升等都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师德一笔而过。导至教师搞有偿家教、补课,推销课外辅导资料,从中获利,加重了学生学心负担,想方设法把差生拒之门外,给家庭贫困学生造成经济负担,同时给差生和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爱尖子生,怨差生。致重视差生便成一句实实在在的空话。
3、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致误叛。
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分要求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出了安全事故教师负相应的责任。然而教育教学中,遇到学生不文明的语言,不良的行为心惯,视而不见,生怕管出问题而负责任。一句话重视自已的安全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严重伤害了教师基本的师德水准。
4、被动工作,缺发主动性和团队意识。
多数教师只是把教书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要把学校安排的任务完成交差。例如: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学习心得等从网上下载,抄写,复拷贝等方式完成任务,根本没有一点质量,更谈不上业务提高。同行之间心态不平衡,什么工作量、工资待遇、工作能力等因素,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产生不满情绪。教学研讨走过场,走形势,致教师专业发展缓慢。这些都是缺发主动性和团队意识造成的。
5、对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肤浅。
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乱收费、不按时完成教学计划等。已经严重触犯教育法律法规。还认为是正常现象。难道还不值得深思吗? 以上现象可以说是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它严重违背了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和教师师德标准。
二、对策:
1、学校应该把教师师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因为教师的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师师德的好坏会影响千千万万个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想而知,那就要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时时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解读,真正领会。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以德育人,依法执教。
2、把教师的师德考核纳入教师评优晋职考核指标之一,凡是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3、学校应把师德理论和行为准则细化,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通过行为,语言,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如关爱学生,不是指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困难,关注学生家,面向全体学生,最终关注学生成长。时时查找原因,想对策帮助学生,并作相应的记录材料,图片等使其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形成良好的师德形象。
4、学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助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
5、充分利用师德标兵的示范福射效应。观看学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给教师树立典范。综上所述,学校应把师德教育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师德工程。加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使教师在思想上、道德上、教学教风上、工作态度上,一言一行等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地得到有效推进和实施,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第二篇:新时期师德师风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新时期师德师风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立师德、正师风,又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加强责任心,对学生施以无私的爱入手,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为人为本理念,师德师风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关键词: 立师德 正师风 对策及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系于教师。历史赋予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灵魂。今天,我们面临着尴尬: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曾经拥有的道德底线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式下,立师德、正师风,放在了当前师德建设中突出的位置。
一、当前师德师风的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曾经,我们的教师在三尺净土上,勤勤恳恳,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为培育祖国的后代呕心沥血。曾经,在 “12·23”井喷和“9·4”洪灾中,我们的教师热爱学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灾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因此,我们骄傲,倍感自己职业的神圣和光荣。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挑战,师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又面临着一次道德底线的挑战。一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下,抵挡不住不良思 潮的侵袭,出现了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不良现象。他们师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主要表现在:
1.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悄然而生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想方设法谋取私利。有的教师捧着铁饭碗,打着小算盘,课余到社会上兼职,热衷于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有偿培训班,通过订阅资料捞取回扣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经费改革了,收入大大减少,还比不上打小工的,明显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有了教师干脆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跳槽。这部分教师干工作以经济为杠杆,一切向钱看,全然没有了奉献精神。
2.缺泛敬业精神和事业心
通过调查,教师中对本职工作的“无为”,对非本职工作的“有为”的现象相当严重,充分反映了部分教师理想信念和师德观念已淡化,事业心、责任感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个别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不讲奉献,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抛诸脑后,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安心从事教育工作,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移。个别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教书育人,在位无心任教,备课不认真,上课消极应对,对学生不严格要求,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自卑心理的现象。新形式下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形式的发展,但少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师表意识淡薄
调查中,部分教师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具有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顾及影响,把自己从事的职业无所谓。个别教师言行有悖《教职工行为规范》,参与社会违法活动,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于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形象,打牌赌博,进入非法色情场 所等。打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损坏了教师形象,影响较坏。
4.缺乏爱心
“教师应该像父母一样给予他们无私的爱,用爱用心教书育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只知道教书,忽略育人,不知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有的甚至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进行心理施暴和体罚,对那些“屡教不改”者,动辄“撵出教室”或请家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的现实意义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新时期,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的形式,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定信仰,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高尚的献身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它神圣、珍贵、强烈、持久,是因为它不与金钱发生因果关系。牺牲自己,造福于人,这种献身精神岂是金钱能买来的?若问献身精神哪里来?答曰:信仰。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不能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规律去衡量我们的劳动,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 殊需要,如讲自信心、进取心、奉献精神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就会倡导奉献精神,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陶行知笃信教育兴国,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强烈的事业心。从先生的言行中,让人感悟到并重视人的崇高精神的作用。王生英,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河南一贫困山区女教师,中央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王化敏称她是“很理想化的人,是教育界的苦行僧”。曾经只有40元月工资的她和丈夫一道卖光了家里的一切,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一间大教室,容下了几十个学生,从此,为山里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正是这种对职业的信仰,促使她甘当苦行僧,承担起了本不该让她承担的责任。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仰,从选择做教师起,就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邹有云老师,胸怀崇高的理想信仰,为了太阳山明天的太阳,他兢兢业业、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了30年。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
2.明确责任,增强教书育人动力
责任是一种使命。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将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教师经常用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就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就看你想不想做,怎样做?我们常说,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凭良心教书,其实,这非常朴实地道出了教师的一种本能的责任,有时,它就是一种莫名的冲动。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就会感到一种责任,因为我是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对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有这样一个孩子,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双优生,可 是,他无声无息地辍学了。后来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当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后来生父和继母都外出了,他只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再供他读书时,一种责任油然而生,我要让他重返校园,第二天,这个孩子回到了学校。工作中,像这样让人感动,触及我们心灵的事太多了,没有理由不让我承担起呵护孩子、像父母一样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责任。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一句拜托,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当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交办给我任务时,我就要对我的学校负责,我要努力把工作干好。不为别的,只为一种责任。所以,加强教师责任感教育和唤起教师的责任,是教师安心从教、甘守清贫的强大动力。
3.培育爱心,让师德闪光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爱心是做所有事情的动力,只有你爱,你才会想;只有你想,你才能做。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我们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你爱他,他才能爱你。我们面对可爱的小狗都能产生喜爱之情,面对将死的小鸟都会产生怜悯之心,面对这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爱心,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教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可见爱心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许多老教师他们情系学生,情倾讲台,十年一日,耕耘不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她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塑造灵魂者要先做到心灵美,这是真、善、美的先决条件。这句座右铭,陪伴霍老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全国优秀教师韩培兰说,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30多年的教师生涯,让韩培兰悟出了许多道理,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韩培兰的办公桌抽屉里,有这样的小纸片:明天给小涛调换一下座位,放学后到大杭家里家访,林浩进步了,要加一朵小 红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的奉献,甘愿一生过着一灯如豆、四壁清辉的生活,动力何在,源于对孩子们的爱。4.加强学习,教育引导
学习能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也能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各种与师德相关的学习活动,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内容,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开展此项活动。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心得体会等。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集中与分散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提倡“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规范,引导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教师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把师德建设抓紧抓实。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正确对待教师的合理需求。学校要成立师德建设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师德体验活动,让教师从中感悟。定期组织评选师德标兵活动、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掀起学典型、赶先进、比贡献的热潮,从而塑造教师整体职业形象、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同时,学校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注重教师的合理需求。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基础的,作为各级管理阶层,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优化内外环境,建立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好教师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疏导, 生活、学习困难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加大力度落实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为山区教师搭建起城乡互动学习交流平台,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等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工作就会更加极积主动。
总之,师德建设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教育的和谐势在必行,而强化师德是教育和谐的基础,所以,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篇:高校师德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范文模版]
高校师德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
论文摘要: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明显滞后,存在理想目标弱化、育人意识淡化、敬业精神欠缺、学术浮躁功利等问题。其主要成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教师使命感;制订规范,明确师德内容;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
当前,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明显滞后了。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认识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师德是承载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基石”,甚至还从整个民族素质的角度提出“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等观念,并开始大力推进师德建设,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师德规范,缺乏得力的推进措施,因而效果不尽人意。
一、师德问题的梳理
1.理想目标弱化。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不同的理想目标在教学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当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虽然有相对独立的环境,但并不是完全脱离于社会。社会上不少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现象,诸如干部队伍中的钱权交易、执法队伍中的贪赃枉法、新闻传媒的有偿新闻、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等,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冲击甚大。在许多高校教师的心目中,“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蜡烛精神”、做“春蚕”、当“人梯”,已不再是响亮的职业口号,也很难化为工作的动力。在个别老师看来,自己能够干好本职工作,又不违法乱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就不错了,什么崇高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等等都过时了。一些高校教师的自我设计很简单:搞好专业,保住饭碗。因而,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自己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大礼,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小节,大礼不可不讲,小节则可以不拘。长此以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自然发生偏移。不少人以有高额存款、私家车、宽大的住宅、高额的“出场费”为荣,信奉“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给多少钱讲多少话,做多少事,“按酬付劳”,甚至在对学生进行考评的过程中,也错误地运用等价交换原则,大搞“钱分交易”,使“礼物分”、“人情分”、“关系分”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状况都使人民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
2.育人意识淡化。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高素质的人才,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是学校领导、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很少,也不愿意花力气去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动不动就发牢骚,讲怪话,有的还以宣泄自己消极颓废的思想为诚实坦然,靠发布奇谈怪论来彰显个性,用传播小道消息来吸引学生;更有个别教师衣着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甚至沉湎于社会上的一些“低俗之风”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完全有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古训,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也毒化了高校的育人环境。
3.敬业精神欠缺。所谓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勤勉努力的行为倾向。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但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优良传统在当今高校校园内却受到了挑战。有的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职业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只是苦于“没有别的地方好去”,暂时滞留在教师岗位上,因而他们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懒懒散散,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备课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有一些教师到是看好这个职业,但也不过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只“稳定”的“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已。他们爱吃这碗饭,但又不满足,因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胡乱应付,而主要精力则花在别的营生上。这种精力投入上的隐性流失现象在高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的教师则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随意性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对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等等,这些都严重的违背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宗旨。
4.学术浮躁功利。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今天的高等学府,已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荣,而是以学术成果的多少论英雄了。原因很简单,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师评价中权重太大,可以说真正决定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的已不再是书教得怎么样,而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多不多了。正因如此,教师们对自己的本职——“教书育人”并不那么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关注“有没有文章、”“发了几篇文章、”以及“发在了哪个刊物”上。然而,并不是每所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都必须搞科研的,更不是每个教师搞搞科研每年都能发几篇文章的,但是,情势所逼,为了评职称是鸭子也得上架。于是乎,校园开始躁动,学术也更加功利了。有的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热衷于“短、平、快”,为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气候”,常常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甚至篡改、伪造数据;有的教师甚至违背自己的学术良心,做出一些违反基本道德的事情,如抄袭剽窃、请人代写、署名不实等等。而且,即便千辛万苦炮制出大作,往往还要托人情,找门子,化钱买版面,真是苦不堪言,面子失尽。
二、师德失范的主要成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某些领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利益格局,使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也会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再加上目前各高校扩招,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增加,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学术论著发表困难,缺少国内外进修机会,教师待遇改善缓慢等实际困难,也使得一部分教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2.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高校教师的一致共识,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因如此,对高校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甚至在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如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长期以来,我国的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
观点。
其主要内容是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的师德规范建设工作的培养。同时,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正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师德失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但也给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而且,由于教育教学没有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高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当然,除了科研指标好掌握之外,学校重视科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这一指标决定着学校的排名、声誉和地位,事关学校的前途命运(比如能否纳入重点院校建设、能否得到经费支持等等),所以,科研指标现在是指挥高校运转的一支魔棒。为达到科研指标所规定的数值,各高校对科学研究给予名目繁多、“令人心动”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核定岗位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
4.教师收入状况未改善。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工作负担重,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少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在国际上,我国教师工资收入指数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1/4。不到印度的1/2。尽管近10年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工资收入连年增长,然而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这种收入的低下的状况,不仅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还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据北京商情咨询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的一项调查,四十五岁以下的教师想跳槽的比率高达41.%,而他们跳槽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偏低。由于做教师工资偏低,许多优秀人才宁可到企业上班,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第三职业。
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教师使命感。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三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的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质的地位。”“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国家先进科技的发源地。高校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每一个角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思想素质修养的程度,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整个社会风气、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都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同时,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被认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如果说以前高校教师认真执教,“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已无可厚非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师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当代大学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也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大学生高尚的人格榜样,不仅要把具体的道德规范践行同最崇高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还要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的最高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正因如
此,我们说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其“既重塑自己,又塑造他人”的崇高职业要求。
2.制定规范,明确师德内容。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光有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健全高校师德规范。自建国以来,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时事政治,涉及阶级斗争,往往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专业思想教育则强调教师应该树立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努力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道德品质教育强调教师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而总的说来前两者重于后者,特别是在特定时期,师德教育就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了改变,1997年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反映了这种转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于改善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必须尽快颁布一个既具引导作用又有较强约束力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至于规范的内容,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纲要》的普遍要求与高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要求,制定高校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突出高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高教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设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4.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学术研究本是为追求真理,容不得半点虚假,其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诚实。高校教师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学术风气,所以高校教师特别需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诚实可信的学术美德。古语说得好,“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培养优良学术道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把学术成果等同于金钱,要引导高校教师自觉担负起学术道德建设的责任和使命;第二,不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防止“科学的大跃进”和“学术泡沫”状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作风;第三,制订学术规范,倡导“先进分子”的高尚人格;第四、“德治”和“法治”并举,提高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严惩学术道德失范者。总之,要发扬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人民大学时所提出的“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努力做到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厚积勃发,出精品,出上品;要加强团结,和谐
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第四篇:对教师师德现状的认识
对教师师德现状的认识
当前教师师德现状总体是好的,也涌现出一些值得教师骄傲的教师楷模,比如前不久电视上经常报道的张丽莉。这些教师楷模确实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把学生的学业当作最重要的一件事摆在自己心头。师德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传授给学生做人的一些道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些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教会学生。因此教师的师德很重要,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反思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就教师队伍中师德现状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有的教师只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一种挣钱的工具。想方设法在学生身上多挣钱,比如通过办补习班,向学生收取补习费。放假本身就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休息,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释放出来,有利于学生迎接新的学习任务。而有的教师却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进行补习,不可否认学业差的学生确实需要补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有的教师只想通过补习来挣些钱,而对于一些没有补习需要的学生,也把他们吸纳进来进行补习。这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部分休息时间学习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却被教师给夺走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也成为学生一个坏的榜样。
二、有的教师不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亲戚或者领导的孩子就另眼相待,而对于有些学生,却不闻不问,甚至采取歧视的做法。这些做法都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这样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这些学生以后如果也当老师,也这样对待学生,那样伤害的是几代人。如果这些学生走向社会,也这样对待社会上与他们接触的人,那样伤害的是一群人。因此教师这样的行为危害是巨大的。教师要做到尽量的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那样师生关系将是和谐的,以后走向社会,社会关系也是和谐的。因此这样的行为影响重大。
以上我谈了两点对教师师德现状存在的问题的看法,也许有的只是自己的一面之词,欢迎其他教师进行批评和指教。但谁也不会否认师德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呵护。学生健康人格需要我们去塑造,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才有可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第五篇:2011工会论文: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
张东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师德为基。因此,如何开展好师德建设是各级教育领导必须首要研究的课题。七台河市是一个能源型城市,靠煤起家,靠煤发展。所以七台河市的师德建设现状也与“煤城”这个称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对七台河市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调查,对于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师德建设现状有了粗浅的认识。
在进入主题前,要先明确两个概念。一是师德。在百度词条中对师德的解释有很多,笔者认为比较能接受的还是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第二个概念是师德建设。既然是“建设”,就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列入计划之中的实体性工作。师德建设就是对加强教师师德水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的具体工作。明确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要把焦点对准现在学校开展师德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如何提高师德教育活动水平上。
一、师德建设的现状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同时,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下发了【2008】2号文件《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新规范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做了具体的要求。《规范》共6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经过调查,七台河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师德建设情况如下:
(一)师德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1.中规中矩实施基础性建设。
各校基本都能建立完善的师德建设领导机构,都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直接负责,各部门各科室都参与其中。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如《师德师风评比办法》、《和谐教育牵手工程管理制度》、《行管干部文明公约》、《政治学习制度》、《教师文明个人、文明办公室评比办法》、《七台河教育局五条禁令》等。教师开会、学习都有固定的场所,设施齐备。各种活动有经费,有保障。
2.多姿多彩开展教育性活动。
师德建设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有适当的载体。七台河市教育局多年来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和谐教育牵手工程,全市教师人人都与一名或多名学生结成对子,在经济上、精神上帮助留守儿童、特困孩子,每年都有7000多名孩子受益。其他的还有教育提质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关爱职工工程、感动七台河十大人民教师评选、“知己补短,知责有为”教育活动、教育大讲堂等,各校的活动内容更多,如第七中学的月度感动校园真情人物评选、特殊教育学校的四项工程、第七小学的“学习林森精神,争做师德先进”活动、第六小学的“园丁杯”赛讲活动、第八中学的“手牵手”校级交流活动等。
3.大张旗鼓进行总结性表彰。
树有典型,学有实例,是七台河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以2009年3月,七台河教育局开展的“感动七台河十大人民教师评选活动”为例,从宣传发动,到推荐调查,再到总结表彰,历时半年时间。在2009年的教师节上,全市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会上教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感人事迹,通过电台、电视台传播到了千家万户。既对全市7000名教师是一个绝好的教育,也在全社会树立了教师良好的形象,提高了教师的社会赞誉度。
4.大刀阔斧铲除“三乱”的毒瘤。
从2005年颁布《七台河教育局五条禁令》开始,七台河市教育局陆续出台了很多文件和条例,狠刹教育不正之风,行风政风整治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唯一的一个省级师德先进集体。处理了很多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有的教师被清除教师队伍,有的单位领导被调离岗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当然,七台河的师德建设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不少的问题存在。
(二)师德建设中的不足和问题 1.个别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重视不足。
表现在一把手忙于外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大撒把,推给副书记和工会主席。导致思想认识不到位,活动开展不经常,措施管理不得力,资金保障不到位。
2.个别领导对师德建设工作遮掩塞责。
表现在对于本单位的职工发生了违反师德师范行为的时候,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而是怕得罪人,不敢碰硬。甚至有的考虑人情,采取听之任之,隐瞒不报的态度。到责任归咎的时候,则托人说情,推脱责任。
3.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工作阴奉阳违。
表现在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领导面前满口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暗地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补课办班,收受礼金,征订资料。
二、师德建设问题的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下面针对三大问题进行逐条分析。1.对于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问题,客观上,各基层学校事务繁杂,千头万绪。公安、消防、新闻、卫生防疫、工商税务、财政、人事、社区街道、区里市里、友校紧邻单位等,每天校长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市第五小学就曾一天迎接过五次检查和访问。还有,现在都提倡“无纸化办公”,意为通过网络传输,减少或者不使用纸张打印,既节约能源,也节省人力和时间。可是真正达到“无纸化”的不多,很多部门的领导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还不够高,文件和会议还是照常的下发和召开,占用学校的大量精力。如此一来,许多师德建设工作就没有时间上的保证。主观上,在以分数论成败的今天,在学生的成绩评价还是以一张卷纸定终身的现在,教师的教学成绩被过度看重。师德师风除了一句“一票否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有的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或者学习的方式还停留在“领导念,职工记”的原始形态上等。
2.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第二个问题的产生。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因素。
一是领导干部考核的制度使得不少人不敢得罪教职工。每年年末上级都要对基层学校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优秀率低的要被谈话,甚至进一步处理。这个制度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时候,有“讨好”教职工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些好事抢着说,任务尽量别人说,问题没人说的现象。
二是因为有“一票否决”制度的存在,所以如果单位发生了师德师风问题,那么学校领导首先想到的是能瞒就瞒,能私了就私了,能不上报就不上报。这样,虽然有的只是教师个人的师德问题,却因为牵涉到了单位的利益,变成了单位的问题。正常的问题因为本位保护主义而得不到及时解决。
3.对于教师的个人失德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明显缓慢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的问题在七台河这个资源型城市显得尤为突出,经济杠杆的作用被无限夸大。道德缺失,人情泛滥,是社会上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教师补课办班等问题的出现,也和教师的待遇较低,物价飞涨有直接关系。近几年,虽然教师的工资一直在涨,可是却赶不上物价的涨幅。有的老师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存在于师德建设上的问题呢?
三、师德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下大力气认真研究,在此笔者只是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观点。
1.为学校“减负”。国家各级机关、各个部门要精简机构,简化工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可是现在的校长几乎要无所不能才行。比如学校搬迁新的教学楼,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当校长的还要监督新楼的建设。既然要监督,就要明白活怎么干,用什么料等等。再如学校的维修、建设项目等,都要校长亲出马,所有的工作在下发文件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加上一句“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很多会议也一定要校长参加,当校长的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各种检查部门,在进入校园检查的时候,应该不是去指手画脚,而应该本着“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心态才对。或者,干脆各个部门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能像政府办公大厅一样的作风,开展联合性的检查,不要一项工作就来一次检查,学校不堪重负。
2.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要真正的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性评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
3.探索师德教育活动的高效方式和方法。既不要过多增加教职工的负担,还要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如政治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多采用直观的课件进行展示。
4.改革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大力推行“靠制度管人”。要力挺那些敢作敢为,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干部。既要考虑到群众基础问题,也要明白“群众意愿不一定代表智慧”。积极倡导制度建设,真正的实行精细化管理,发挥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
5.慎重对待“一票否决”问题。正确区分个人行为和集体意愿。解除基层单位领导的思想顾虑,做到张弛有度,奖罚分明。
6.加大对个人财产的管理。对私营企业、厂矿老板的个人收入管理力度,在处理腐败分子的同时,也要对行贿的人给予严惩。以此警示那些有钱的人,不要把“钱能通神”作为自己的处事法宝。遏制拜金主义的盛行。
7.提高教师待遇。建立经济特困家庭基金,推行重大疾病大额贷款制度。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程,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关乎子孙的教育和成长,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政府的投入,需要教育自身的努力。我们期待师德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台河市第七中学
张东兴
2011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