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附件1:
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工作,保证考核过程和结果公开、公正、公平,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工作。
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绥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全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参与单位,负责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项目具体落实工作。
第三条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设立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所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所长担任,省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班子成员、7个科室负责人和14个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锦州市铁路动物卫生监督所、绥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为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综合科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测评相结合的原则,日常考核和年终测评各占考核结果的50%。
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实行按月绩效考核。第五条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动物疫病可追溯和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与管理等实际情况,制订每年度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
参与单位应按照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方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制定每年度本地区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实施方案。
第六条 日常考核以例行性检查和随机抽查为主要方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全年对参与单位进行2次现场考核;以随机检查方式,进行1次现场考核。每次考核结果以通报方式反馈给参与单位。
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上报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总结、信息和报表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按季度直接考核。每次考核结果以通报方式反馈给参与单位。
第七条 接受国家检查或以书面形式介绍典型经验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当年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目标量化考核中增加30分。
出现行风事件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取消当年参评先进单位资格。第八条 年终测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参加会议和投票人员为委员会全体成员。
第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综合先进单位、动物检疫先进单位和动物卫生监督先进单位坚持自愿申报原则,按申报数量不超过70%的比例确定先进单位名额,并依据考核结果名次确定。
按照30%的比例,确定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先进单位名额。
未获得先进单位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在查处违法行为,创新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的某个方面成效突出的,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确定为突出贡献单位。
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先进单位依据所在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推荐,以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按月绩效考核结果确定。
第十条 代表辽宁省向全国介绍典型经验,为提升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社会形象,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直接确定为先进单位。
第十一条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先进单位以行政区划,按照4个以下(含4个)县区设立1个,5—8个县区设立2个,9个以上县区设立3个的比例,由各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据条件推荐,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查后确定。
第十二条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先进个人按照各市及所辖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数量,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公布名额,由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按照条件推荐,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查后确定。
第十三条 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先进单位、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突出贡献单位、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先进单位和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先进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先进工作者,经网上公示无异议者,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予以表彰。
第十四条 获得动物卫生监督综合先进单位、动物检疫先进单位和动物卫生监督先进单位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获得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先进单位将在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国家、省畜牧兽医局项目,争取相关政策时优先推荐。
第十五条 全省动物卫生监督目标量化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待定和本规定未尽事宜,由办公室责成相关科室提出解决建议,经委员会主任审定后,以书面方式通知相应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解释。
第二篇: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所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辖区内有关动物防疫活动实施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条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第五条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其官方兽医实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第二章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和频率
第六条对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强制免疫情况;
(二)加施畜禽标识情况;
(三)建立养殖档案情况;
(四)动物疫病检测情况;
证申办情况;
(六)防疫消毒情况;
(七)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八)出栏动物申报检疫情况;
(九)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
(十)种用、乳用动物符合健康标准情况,以及检测不合格的处理情况;
(十一)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七条对除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外的其他动物饲养户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强制免疫情况;
(二)加施畜禽标识情况;
(三)动物疫病检测情况;
(四)防疫消毒情况;
(五)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六)出栏动物申报检疫情况;
(七)种用、乳用动物符合健康标准情况,以及检测不合格的处理情况;
(八)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八条对动物屠宰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情况;
(二)待宰动物的健康状况、检疫证明、畜禽标识佩带情况;
(三)运载车辆以及场地及设施、设备的消毒情况;
(四)染疫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九条 对动物、动物交易(批发)市场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
(二)上市动物的检疫证明、畜禽标识佩带情况,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情况;
(三)场地消毒以及运载工具装载前和卸载后清洗、消毒情况;
(四)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条 对动物产品贮藏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凭检疫证明和检疫标志进出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进出库记录情况;
(四)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一条对动物诊疗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诊疗许可条件情况、动物诊疗许可证申办情况和公示情况;
(二)执业兽医的从业资格和公示情况,病历和处方笺使用情况;
(三)动物疫情报告情况;
(四)病死动物、动物病理组织和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培训情况;
(六)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二条对动物产品加工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持有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三条对动物隔离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办情况;
(二)动物的健康情况;
(三)检疫证明、畜禽标识情况;
(四)消毒情况;
(五)染疫和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六)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四条对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监管内容包括:
(一)动物防疫条件情况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办情况;
(二)消毒情况;
(三)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情况;
(四)有关记录保存情况。
第十五条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当对本办法规定的监管场所进行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不同,选择监管的重点内容,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确定监督检查的频率。但对每个监管场所的监督检查每2个月不得少于1次。
第三章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处理
第十六条 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当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
官方兽医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如实记录工作情况。
第十七条 动物卫生监督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的,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罚措施:
(一)发现动物疫情的,按规定报告,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
(二)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
(三)发现涉嫌犯罪行为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十八条动物卫生监督检查记录、资料和执法文书等由专人负责,汇总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九条
第四章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暂行)
[2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规范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一月八日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农业部兽医局主管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
第三条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实行属地管理、逐级报告、专人负责制度,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四条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建立国家动物卫生监督网络化报告系统,汇总和分析全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农业部兽医局,并及时通报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第五条 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建立本省、区、市动物卫生监督网络化报告系统,汇总和分析本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按规定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六条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内容包括:
(一)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半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总结;
(三)专项工作报告;
(四)业务报表;
(五)重大案件的查处及执法人员重大违规事件处理情况;
(六)机构变更和重大人事变动;
(七)法规、规章、标准和重大政策;
(八)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七条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确定专人负责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按规定的内容、格式、时间和方式逐级上报。
第八条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应在编制完成发布后30日内、半年工作总结应于7月10日前、全年工作总结应于次年1月10日前上报,专项工作报告应按规定时限上报。
第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业务报表主要包括: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情况;
(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情况;
(三)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违法违纪处理情况;
(四)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五)动物卫生监督证章及标志使用情况;
(六)动物产地检疫情况;
(七)动物屠宰检疫情况;
(八)交易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情况;
(九)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业务情况;
(十)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情况。
前款
(一)、(二)、(三)、(四)、(五)项应于每年7月15日、次年的1月20日前上报;
(六)、(七)、(八)
(九)(十)项应于每月10日前上报。
第十条 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按规定每年将本省查处的重大动物卫生案件结案材料,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一条 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变更和重大人事变动时,应于48小时内报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十二条 动物卫生监督法规、规章和重大政策包括:
(一)地方性法规;
(二)政府规章;
(三)地方标准;
(四)规范性文件及重大工作部署。
前款
(一)、(二)、(三)项应于发布后30日内上报,(四)项应于发布文件时抄报。
第十三条 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规定通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网络,采用虚拟专线形式上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有关内容。
第十四条 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工作列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兽医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业务报表
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情况表》(半年报表)2.《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情况表》(半年报表)
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违法违纪处理情况统计表》(半年报表)4.《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查处情况表》(半年报表)5.《动物卫生监督证章及标志使用情况表》(半年报表)6.《动物产地检疫情况表》(月报表)7.《动物屠宰检疫情况表》(月报表)8.《交易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报表》(月报表)9.《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业务报表》(月报表)10.《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情况表》(月报表)
第四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自查报告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自查报告
为切实履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职责,强化动物卫生监管社会服务职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现结合我X实际,将情况汇报如下:
1、疫病防控绩效管理指标完成情况
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X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以站、股、室自评为主,省州统一下达指标体系、统一组织查验核实和评估的原则进行,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各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评估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1)产地检疫
目前,产地检疫工作已覆盖全XX个乡镇和两个办事处、X个行政村,根据(XXX[2012]5号)文件要求,设立了X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在各乡镇畜牧站及宏达肉联屠宰场各设置一个检疫申报点,在人员居住相对集中及有集贸市场的村寨各设置一个协检点,共X个协检点,但由于缺乏技术人员等原因,工作没有到位,产地检疫工作没有得到正常开展,为弥补产地检疫工作的不足,各XX都展开市场检疫工作来代替产地检疫工作。
(2)屠宰检疫
我X仅有的XX屠宰场自开始运营以来,动物卫生监督所始终派驻X名官方兽医和X名协检员驻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检疫程序,自XXXX年XX月起,共检疫生猪XXXX头,检出不合格肉XX案,无害化处理XX案,无害化处理100%,同时做到案案必检,检疫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执证率100%;而其余各XX都没有屠宰点,上市肉尸基本都是自养自宰上市出售,开展屠宰检疫工作难度很大,都以市检为主。
3、动物检疫记录规范和证章标志管理情况
(1)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操作,统一动物检疫记录格式,加强痕迹化管理,我所部分人员于XXX年XX月XX日参加州所举办全州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师资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是屠宰场表格填写规范、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畜禽养殖档案填写规范等。
(二)按照证章标志管理制度要求,我动物卫生监督所证章标志均逐级申请订购,然后逐级发放,实行专人管理,对证章标志订购、入库、发放、使用、回收和销毁实行登记制度,并做详细的台账登记,使证章标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规模场(小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和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一)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2]12号)文件要求,我们始终依法落实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扎实做好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私宰病死猪行为,加大对从事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宣传培训,普及健康养殖和防疫常识,提高科学防疫、安全用药的能力和主动防控意识,改善防疫条件,完善防疫制度,从源头降低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消费者对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识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切实维护肉食品安全。
(二)由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与规模养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X各规模养殖场必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欠缺、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及散养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制约,监管工作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
5、执法主体资格情况
根据XXX机构编制委员会机编制[XXXX]XX号文件及《XXX农业局定方案下设事业、宗旨和业务范围、机构规格、人员编制方案》等精神,我XX按照国发[XXXX]XXX号文件要求,对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机构和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并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取得了机构代码,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拨款。目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X人,在岗X人.6、提素质、强能力行动情况
按照X农委《关于开展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提素质、强能力行动的通知》(XXX[XXXX]XXX号)精神,我局领导班子研究部署,制定方案,并将此次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确保行动取得实效,目前,动员部署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组织实施阶段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7、规模养殖场监督管理情况
我县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一,管理水平高低不一,部分养殖户由其他行业转入养殖业,养殖经验少,养殖技术差,防疫意识淡薄,盲目跟风较为严重,个别养殖户对监管有抵触情绪,没有正确认识到养殖行业的风险,没有做好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及规范建立养殖档案,针对以上问题,第一是落实动物卫生监督定期检查,做到监管全覆盖,重点在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畜禽规模养殖场;第二是加大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让养殖户明白防疫的重要性、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优惠政策和不按规定进行防疫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三是强制免疫监管,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XXX年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XXX[XXX]XXX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督查组;第四是完善疫情预警预测机制,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检测网络,健全预报预警体系,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疫情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逐级上报制度,即养殖场在发生动物疫病后,无论疫病大小都向镇(乡)畜牧兽医站上报,镇(乡)畜牧兽医站在收到情况后便会到场进行记录、指导,如若发现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则第一时间上报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8、案件查办、案卷评查和培训情况
(一)案件查办方面
我X动物卫生监督所虽然具备了执法主体资格,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证和组织机构代码,但我所在岗人员只有X人取得执法证,给开展工作环节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只查处案件X起。
(二)案卷评查方面
目前,我们没有开展此项活动。
(三)培训情况
动物卫生监督所培训我们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XXXX年春秋两防共培训XX期,共XXXX人次,主要包括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及动物常见疫病预防知识、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规程、畜禽养殖的相关规定及畜禽养殖档案的规范性填写、动物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动物疫病溯源操作等内容进行培训。
第五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检疫监督及存在问题
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一)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
全州设立了128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对出栏的动物进行产地检疫,屠宰畜实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疫工作的到位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
按照农业部的规定,西部地区,每个乡镇要建设2-3个动物报检点。我州目前乡镇数量为86个,应建设动物报检点为172-258个动物检疫报检点。
(二)定点屠宰检疫相对规范,农村散宰检疫有待改善。
我州43个动物定点屠宰达到了集中屠宰、同步检疫等农业部相关屠宰程序要求。
农村个别偏僻村落存在无定点屠宰场所,离城镇距离远,存在不规范屠宰情况(极少数)。
我州个别定点屠宰场设立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达标,应加强监督监管,促使定点屠宰场负责人建设标准化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动物产地检疫率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达到了90﹪左右。
目前,禽类分散饲养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分布过散,出栏时间不统一,报检率普遍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产地检疫。
我州上市及流通领域的猪、牛、羊、马等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9.9%,散养鸽、鸡等禽类的产地检疫率一直影响着动物产地检疫的总体水准。
(四)逐步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联合执法。
根据州食安办文件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节假日联合公安、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开展了联合大检查。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目的:
一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二是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
三是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实施检疫的法定主体:
《动物防疫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这两条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此规定确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唯一的检疫执法主体。动物实施检疫的法定范围: 《动物防疫法》第三条明确了动物的种类和动物产品的类别。
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动物产品包括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一)检疫申报
国家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臵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和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检疫申报点产地检疫程序
①货主申报----②审查申报材料----③受理----④检疫人员到场、户、点实施检疫----⑤查验临床健康、耳标、免疫档案等----⑥实施现场检疫----⑦合 格---⑧监督消毒,出证。在这程序中不受理则说明原因。检疫不合格则无害化处理。
(二)产地检疫 动物产地检疫的概念
—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所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
2014年1月至截至目前,全州共产地检疫畜禽 172.7 万头(只),其中生猪11.5万头、牛2.4万头、羊44.5 万只、禽114.3万只,其它动物0.0682万只。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产地检疫程序:
(1)报检:动物产地检疫实行报检制,动物在出售或调出产地前,畜主须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供屠宰或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种用、乳用或役用动物提前15天,因特殊需要出售、调运或携带的动物可随报随检。官方兽医接到报检,对动物实施临栏检疫。
(2)查验相关证明进行疫情调查
了解当地疫情,确定动物饲养地是否非疫区。查看免疫档案,查验畜禽标识。检查按国家或地方规定必须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动物必须在免疫有效期内。
(3)临床检查
对动物实施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
(4)检疫后处理
经检疫不合格的不予出证,发现动物传染病时,隔离动物,并立即县畜牧兽医局报告。按照国标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对患病动物实施生物安全处理。对污染场地、用具实行严格消毒。
检疫合格即被检动物来自非疫区、临床检疫健康、免疫在有效期内、规定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的,由官方兽医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三)屠宰检疫 动物屠宰检疫的概念:
动物屠宰检疫是指对被宰动物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其中,宰前检疫是对待宰动物进行活体检查;屠宰的同步检疫是在屠宰过程中,对其胴体、头、蹄、脏器、淋巴结、油脂及其他应检疫部位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实施的检疫。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向屠宰场(厂、点)派驻(出)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屠宰场(厂、点)应当提供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室和检疫操作台等设施。出场(厂、点)的动物产品应当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加施检疫标志,并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014年1月至截止目前共屠宰检疫畜禽232.1万头(只),其中生猪 11.3万头、牛羊30.04万头(只)、禽 190.8万只,其它动物0.0052万只。
屠宰检疫程序:
一、宰前检疫
屠宰畜禽由产地运到屠宰厂(场)后的宰前检疫,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入场检查。畜禽到达屠宰点后,在卸车前,由官方兽医实施检查和监督。
(1)查验收缴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核对畜禽种类、数量,检疫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出证机关是否合法、是否有官方兽医签字。
(2)核对猪、牛、羊等动物是否佩带畜禽标识。
(3)向户主询问运输过程,了解运输途中病畜禽健康情况。(4)对运载的畜禽作群体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初步检验,确认无重要传染病的前提下卸车,发现可疑畜禽及时做好标识并赶入隔离圈,进行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认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
(5)对运载工具清洗、消毒后准予出厂。
2、待宰检查。对不同货主、不同产地畜禽要分圈存放,在留养待宰期间尚需随时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可疑,转送隔离圈,进一步检查。
3、宰前复检。在正式屠宰前再做一次以群体检查为主的健康检查,经过检查,认为健康合格者,准予屠宰。
二、宰后检疫程序
1、动物屠宰后应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同步检疫。
2、内脏检疫。重点检疫有无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口蹄疫、炭疽、结核、弓形虫等疫病的典型病变。开膛后,立即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进行检查,内脏摘除后,依次检查肺脏、心脏、肝脏、胃肠等。
3、胴体检疫。重点检查有无猪瘟、猪肺商、炭疽病、猪丹毒、链球菌、胸膜肺炎、结核、旋毛虫、囊尾蚴、住肉孢子虫、钩端螺旋体等疫病。
4、摘除畜禽标识。读取畜禽标识信息,摘除畜禽标识并回收,检疫不合格的凭畜禽标识编码追溯疫源。
5、复检。上述检疫流程结束后,官方兽医对检疫情况进行复检,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并监督检查甲状腺、肾上腺和异常淋巴结的摘除情况,填写宰后检疫记录,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四)运输检疫
跨省、自治区、自治州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自治州引进非乳用、种用动物,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非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州、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符合下列条件的,准许引进:
(一)输出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存栏的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三)输出的乳用、种用动物养殖档案相关记录符合农业部规定;
(四)输出的精液、胚胎、种蛋的供体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跨省引进乳用种用(非乳用种用)动物应当在《跨省引进乳用种用(非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有效期内运输。逾期引进的,货主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014年1月至截至目前,全州疆外引进非种用备案羊5.6万只、牛6970头、猪1725口,动物产品803吨。处理动物卫生案件375件,总计罚没款84.7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设备不全,手段落后是制约检疫工作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目前基层检疫人员基本上是靠着“一支体温计、一把检疫刀”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准确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
(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不足,执法人员数量少,责任重,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经费缺乏,工作量大,严重影响动物检疫等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