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典型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些国家的做法很有特色和代表性,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值得深入研究。在此,选择了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欧美亚典型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也是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最早的国家,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少做法具有典型意义,对其他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建立了一套体系较为完整的公务员行为准则
1.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等保证公务员廉洁。英国有比较严格的文官考试制度,一律采取公开平等、择优录取的原则,按照规范的程序,对应考者的能力、品德和性格等作出评估,对应考者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录选者。其采用的考试方法被称为“扩展面试考核法”,也被许多国外招人部门所采用,精明能干、素质优秀者才能入选,为建设一支良好的公务员队伍奠定了基础。英国的考核制度也非常严格,文官考核每年十次,内容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对文官日常工作都随时进行督察和考核。例如,签到都有明确记录,间或迟到者受到口头警告,频繁迟到者将受到书面警告,本人必须作出书面解释。尚未触犯法律的不良行为要记录在案,严重的或在调薪提职时受到影响,或可能受到减薪降职处分。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促进文官遵纪守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英国还针对公务员廉政问题建立了一套完整、具体、实用的行为法规和道德准则。如《公务员行为准则》、《议员行为准则》、《部长行为准则》,用以规范各个层面公务员的行为,从而形成约束机制。公务员守则总纲规定,公务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
(二)公德文化与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
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集保守与谦虚、矜持与冷静、幽默与内向、传统与现代、奋斗与平和于一身。他们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安排好的事情、约定好的时间不能无故改变;讲究穿戴仪表、注意礼节礼貌、遵守公共秩序、举止文雅端庄、慎谈个人私事,是英国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女士优先更是人人知的准则。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及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同时也为英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思想文化基础。
1.诚信教育。英国人把一个人的诚实守信看得非常重要,因此更加重视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进行诚信教育,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培养公务员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使之养成自警、自律的良好习惯。冒领养老金、救济金,是英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大问题。据统计,每年有20亿英镑被冒领,平摊到每个家庭是80英镑。为此,英国劳动和保障部发起了“打击欺诈运动”,政府、救济金发放机构、警察和法院对冒领者都会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有一年,英国威尔士审计委员会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仅有300万人口的威尔士却有100多万人申请配眼镜,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有规定:凡是19岁以下、60岁以上的人可以免费配眼镜(当地配眼镜的费用较高),因此很多人致电医院找医生开假证明。针对这种“不诚实”甚至“欺诈行为”,政府采取措施,在媒体上抨击此不良行为,同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大众医疗委员会等机构对开假证明的医生处以吊销一段时间行医资格或永久不得行医的处罚。英国公众和有关机构普遍认为:这件事反映出的“不诚实”问题,是必须进行严惩的。英国政府加强公务员职业诚信教育,营造了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2.廉政教育。其一,廉政教育从小事抓起。英国非常注重对政府官员的廉政教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忽视、不松懈、不放过,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官员对教育内容人耳、人脑、人心,进而做到自觉、自省、自责。廉政教育注重大众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强调教育的普及性、通俗性和针对性,一事一议,非常具体,就事论事。比如,某医务人员收了病人的“红包”,这是什么行为?在英国看病不收钱,医务人员收病人的“红包”,这种行为在英国被认为是“极其严重”的错误。其二,注意廉政预防性教育。英国善于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超前性和预防性。一是提醒、劝告。公务员有不良行为,先由部门负责人检查、分析,断定其下属是哪一种不良行为,如果是轻微的不良行为,就通过个别、私下、不扩散、不公开的谈话方式解决;如果是严重的不良行为,或者通过非正式谈话没有解决问题,就进行正式谈话,给予纪律处罚。二是正式谈话,即口头警告。先记录全部事实真相,并附证人证言,相关评论等;再发出正式书面通知,告诉当事人要进行一次纪律处罚性质谈话;开始谈话,指出当事人不良行为的性质,并且向其提供相关的文件,要求当事人说清楚事情经过,允许当事人或找工会及同事帮助中诉;做好谈话记录,并由当事人签字。三是书面警告:陈述当事人的不良做法,对当事人提出警告,要求当事人怎么改;在多长时间内改好,如果今后再犯类似错误,就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提醒当事人有权中诉等。四是纪律处罚:如果当事人不良行为成立,其本人也承认,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决定是否进行调查及采取纪律措施。1916年英国颁布了较严格的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七种处分,即书面警告、停止晋级、罚款(从个人工资中扣除)、暂停职务、取消晋职资格、降级、辞退等。
英国特别重视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高级职员进行廉洁从政教育,讲求廉政教育和反腐败宣传的实际效果。特别注重从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对公职人员进行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力图营造一种良好文化氛围,在全社会推崇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培养公职人员廉洁奉献的精神品德,使公职人员养成自警、自律的良好习惯。
(三)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反腐败需要对行政权力予以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英国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1.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
英国奉行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归属议会、法院(检察院)和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由于英国的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为此我们特别提及其议会和司法机构对政府(行政机构)的制约和监督。
作为“议会内阁制”国家,英国的政府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英国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它既有立法权和财政权,还有监督权,它不仅有权监督政府的方针和政策,还监督政府成员的行为,拥有包括质询、调查、倒戈和弹劾权等。
英国的司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有独立的监督权,不受行政机构的干涉。“如”为了更加有效监督行政机构,全国设立了2000多个行政裁判所,负责对税收、社会保障和退休金等相关的上百个部门的案例进行审理。
2.反腐败机构和监督机制
虽然英国没有专门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但由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和政府内部的相关机构构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1)审计监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审计机构的国家,其审计机构主要有国家审计署、公共账目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地方审计机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所有政府机构的财务开支进行审计;公共账目委员会;是下院的常务委员会,负责讨论和审议国家财政事务和审查审计长的审计报告;审计委员会:除了负责一般性审计问题的监督,也负责对审计行为提出建议,监测全国的欺诈与腐败行为的情况,2002年似后还专设地方审计部门,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审计。
(2)政府内部监督。英国在政府许多部门设有内部监督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财政部、国家保健署、国内税收局、工作与养老署和国防部。财政部:每年对政府机构内部欺诈行为的性质、类型、原因、金额和追缴方式等提交一份详细报告,还发布一些指导政府各部防止欺诈行为的原则;国家保健署:设有“反欺诈与安全管理处”,主要针对国民保健系统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与供药商相互勾结欺诈国家钱财等严重欺诈行为进行调查。国内税收署:特设一个办公室负责对税收方面的欺诈行为进行调查,而且署本身还是一个具有起诉权力的机构,有权自主提出起诉;工作与养老署:除设有专门的反福利欺诈机构(包括地区性机构),还设有联合工作组,方便与其他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国防部:设有反欺诈小组、防务欺诈分析小组等,主要负责反军备采购过程中的欺诈和腐败行为。
(3)监察员。英国的监察员拥有对行政机构监督的职权,分为议会监察员、地方政府监察员和国家卫生署监察员三种。议会监察员负责对政府官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但其职权限于公民由于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投诉。国家卫生署监察员负责监督国家卫生署系统的不良行政行为。地方监察专员的管辖范围包括地方议会和议员、地方政府有关机构及官员等不良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
(4)舆论和媒体监督。在英国,舆论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之权,其来源于公众应该享有的知情权。舆论监督是对政府运用职权的有效制约,使权钱交易实际上对当事人来说变成了一种困难的行为。在英国,很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新闻媒体披露的,大到政府对外政策;小到购衣买物之类的生活细节都会被媒体曝光。因此,腐败行为要承受的舆论风险可想而知。
(四)反腐败立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英国就制定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令认定“一切行使公共职能或法定职能的机构”为公共机构,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1916年再次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又一次扩大了公共机构的范围,即包括一切地方性的公共性机构。
除了上述三部专门立法以外,英国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都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1948年颁布的《人民代表法》、1962年制订的《北爱选举法》、l964年通过的《许可证法》、1972年颁行饱《北爱地方政府法》、1988年订立的《犯罪审判法》、1989年通过的《地方政府和住房法》、2001年订立的《反恐、犯罪和安全法》等,都针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制订或添加了新的法律条文。2003年3月,布莱尔政府在整理、综合和修订现存各种反腐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又公布了新的《反腐败法》,此前的《防止腐败法》被正式废除。
二、美国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国家。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尔顿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美国的建立,从此,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也从总体上步入正轨。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体系,制定公务员道德法律法规、开展公务员道德培训、建立公务员道德监督机构成了美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建设
美国第一部主要的道德行为法规是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于1924年颁布的《国际城市管理者协会道德守则》(于1994年重新修订);1958年7月,美国国会两院通过了《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为立法和行政部门人员行为制定了道德标准;1965年5月,约翰逊总统颁布了《行政官员道德纲要》,严禁政府官员和雇员贪污贿赂的各种行为。但是由于它们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收效甚微。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如“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等,暴露了美国政府道德方面的严重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公务员道德行为信任危机现象,大家开始反思过去几十年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因此促进了政府公务员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建设。美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公务员道德法规:1978年l0月,美国国会出台了《公务员改革法》,并通过了美国第一部道德法《政府道德法》。制定《政府道德法》目的是:“建立某种联邦政府机构,适当改组联邦政府,对联邦政府的工作进行某种改革,保持并提高官员和国家机关的廉洁性等”。1989年1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政府道德改革法》,它对《政府道德法》进行了修改,该法首次为所有政府官员提供了统一的道德行为标准,适用范畴增加了立法和司法的官员,从而使公务员的从政道德规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政府道德法》和《政府道德改革法》的基础上,1991年政府道德办公室颁布了《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1992年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在礼品、利益冲突、职权行使、兼职、职外活动等多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是对前两部法律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集中体现了从政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如规定雇员,“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工作,都不能将政府的资源用于私事,包括不能将公家电话、文具、计算机、车辆等用于私事。”政府的一些部门和各州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部门和本州工作人员的具体规定,例如,美国国防部于1987年5月颁布了《美国国防部人员行为准则》等。
2002年,美国联邦道德规范局对以前颁布的公务员道德法规和实施细则进行了集中编撰,于l0月2日公布了《行政官员道德行为准则》。该规则囊括了以前的公务员道德法规并进行改进,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了很详细的规定,包括对政府官员的14项基本要求,涉及互赠礼物、利益冲突、公正执法、为亲属就业的问题,以及滥用职权和外出活动的规则等。
从《政府道德法》和《政府道德改革法》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国会对这两部法律进行了数次局部修改,加之联邦政府道德规范局依据这两部法律制定的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若干实施细则,使得美国关于公务员的道德法规内容更为详细系统,比如对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违反规定将受到什么惩处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也使得政府道德监管制度更为严格、具体,便于遵循。
(二)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1.建立政府机构内部监督机制
二战以来,为了规范公务员的道德行为,美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务员道德监督机制,不仅在立法方面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公务员道德监督法规体系,而且在公务员道德监督机构设置方而,建立了一套事权统一的道德监督机构。如根据1978年通过的《政府道德法》,1979年7月在联邦人事管理局内设立了联邦道德规范办公室(也译为联邦伦理办公室、联邦廉政署),负责监督政府各部门公务员的道德问题。1989年根据1988年通过的《政府道德办公室再授权法案》的规定,该机构又升格为独立机构,直接向总统、国会和国务院负责,负责的工作包括美国总统及高级公务员的财产收人的中报,参加高级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和廉政问题的听证会等。除了在联邦政府设有道德办公室等机构外,政府的其他许多部门也都陆续设有道德方面的办事机构,各州、市也设有道德办公室或道德委员会,至今己构成了二套较为完整的美国公务员道德内部监督体系。
2.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发挥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
美国反腐败机构认为,阳光就是最好的反腐剂。因此,美国制定了许多公务员行政行为透明的法律,便公务员道德品行置于民众相舆论监督之下,收到了明显成效。美国国会1966年和1976年分别通过的《信息披露法》和《政府阳光法案》,给予了全体国民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政府官员最低程度的隐私权。比如,《信息披露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的任何一位公民有权看到除法律特别禁止的所有联邦或州政府的文件,而且实现这种权利无需任何必要的理由和请求。”再如,美国于1974年颁布了《情报自由法案》,规定新闻媒体有权揭露政府官员的违法失职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问题,政府部门有义务向新闻界提供政府活动的政治信息以保证新闻媒体的监督,这使得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舆论监督具有合法性,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政治派别来约束公务员施政行为的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也使新闻媒体成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一些公务员的道德丑闻一旦被公之于众,其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也就随之结束,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的。还有,美国2002年公布的《行政官员道德行为准则》明确要求保护并公开联邦道德档案,政府各部门必须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规定保存好每一位官员的道德品行档案,任何官员(包括辞职或退休的)均有权查阅自己的道德品行档案。而且,为了执行《政府文件公开法》,2006年6月8日,联邦道德规范局提出了工作改进计划,使本局的行政活动和公职人员的品行档案也置于大众和媒体的直接监督之下。
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些由私人发起的非盈利民间组织机构也发挥了较大的对政府公务员道德进行社会监督的作用,如设在芝加哥的“改进政府工作协会”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机构。
三、日本和韩国
近些年来,日韩两国公务员的道德丑闻时有发生,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受到广泛关注。与西方国家不同,日韩两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不少共同的特征,在亚洲国家中有广定代表性。
(一)日韩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法规建设的背景
日韩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法规建设主要有其文化和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等。
1.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讲,日韩两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其政府都有一种家长式的感觉,他们总是自觉地将社会经济的发展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并对其进行高度干预。阿克顿公爵认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政治生活的某种规律,日、韩行政腐败相公务员道德问题正是在这种规律作用下发生的。比如韩国高度集中的由政府主导发展的经济,尽管取得了成功,但同时也使腐败这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蔓延开来,公务员道德问题也因而日益严重。
2.西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潮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诸如石油危机;通货膨胀、美国水门事件和伊朗门事件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当时社会严重不满、道德信任危机等现象。1975年,欧美和日本学者形成了一份关于治理危机的报告,其中对信任危机的阐述给人印象深刻。在人们反思的许多问题当中,公众对于政府机构信任程度急剧下降问题尤显突出。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家都日益重视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纷纷采取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尤其注重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准,日韩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中开始制定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
(二)韩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和监督机制
1.韩国宪法确立行政道德精神。1948年7月制定的《大韩民国宪法》规定,公职人员应该为全体国民服务,向国民负责;公职人员总的道德标准,是把国民利益作为价值基础,而不是为特定集团局部利益服务。韩国宪法确立的行政道德精神,在韩国《国家公务员法》、《地方公务员法》、《公职人员道德法》、《(公职人员道德法)实施令》、《公职人员道德法实施规则》、《公务员服务规定》以及《防止腐败法》中都得到具体体现。
2.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49年韩国国会通过了《公务员法》,韩国现代的公务员制度自此开始。《公务员法》于1950年、1961年和1963年进行了三次修改,该法于1963年为韩国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法》所替代。此后,《国家公务员法》经历过多次修改,但其对公务员规定的主要职业精神并没有变。
3.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韩国国会i98i年通过了《公职人员道德法》,其中的三项主要制度是公职财产登记制度、礼物中报制度与就业制度。1993年金泳三总统执政后,又通过了以高级公务员财产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公职人员道德法》(修正案)。《公职人员道德法》规定得非常具体,比如一般儒教文化国家,亲情和裙带关系较重,在公务员道德立法上对亲属的约束会更多一些,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规定,大多数财产登记项目公务员除中报本人的情况外,还须中报其配偶及直系亲属的有关财产情况。韩国立法的细节性规定较多,实践证明,便于实施和操作。2001年6月,韩国国会还通过了《防止腐败法》,该法的宗旨在于”通过预和遏制腐败行为,确立廉洁的公职及社会风气。”将行政道德法制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些法律措施有效遏制住了腐败的泛滥,对韩国公务员队伍的道德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建立监督机制。为了保证道德法有效规范高级公职人员的行为,韩国成立了专门的公务员监管机构一公务人员道德委员会,作为中立的合议制机构,专门负责道德法中有关财产登记制度的实施和检查。此外,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国会对政府的监督,以及媒体的监督都对韩国公务员道德法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日本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建设
1.确立公务员制度。日本的公务员法律体系是在美国对其战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1947年10月,日本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它的颁布标志
着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的形成。随后,于1950年又公布了《日本地方公务员法》,进一步全面地从法律上确立了日本公务员制度。此后,在《国家公务员法》的基础上,日本又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律,主要有《有关一般职员的工资等法律》、《国家公务员宿舍法》、《国家公务员退职津贴法》、《官吏任免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外务公务员法》等。这些法律对公务员行政行为都有明确的要求,为日本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建设奠定了基础。
日本公务员法律体系是在批判战前专制官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由此在法理上从“效忠于天皇的官吏”变成了“服务于国民的公务员”,在这一法律制度下,国民监督意识和公民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反过来又推动了相关法律(包括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律)的实施和改善。
2.道德立法和监督机制。日本对公务员道德进行专门立法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日本原本主要是用《刑法》和《国家公务员法》来惩处国家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高级公务员的贪污受贿丑闻不断被曝光,激起了国民的极大愤慨,制定公务员道德专项法律的要求日益强烈。
1999年,日本制定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这部法令是对《国家公务员法》的补充。该法第一条规定:国家公务员是全体国民的服务者,其职务是受托于国民的公务。为便国家公务员切实履行其职务道德,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藉以防止国民对公务员执行公务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或不信任,从而确保国民对公务的信赖,特此制定本法。该法对公务员违反职业道德的九种行为及其惩戒处分措施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在《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出台前后,日本还制定了配套法律,如《行政程序法》和《信息(政务)公开法》等,保证和促进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的实施。
《国家公务员道德法》于2000年实施后又制定了更具体的《国家公务员道德规程》,规定要在人事院设置“国家公务员道德审查会”,在内阁所属各部门设置“道德监督官”,并赋予其较大的权限。这些法规扩大了法律管制范围,使对公务员的政纪要求更加具体细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世纪90年代日本还制定了关于特别职务公务员道德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政治伦理确定国会议员资产等公开的法律》、《禁止利用依据确立的政治伦理名义从事股票交易》、《处罚利用公职而获得盈利的斡旋行为的法律》等。
总的来看,日本是个比较强调“法治”的国家。当然,它也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但从整体上说,法律的执行情况还是比较好,国民的法治意识也比较强。比如众所周知的安倍内阁的阁僚一个接一个地因腐败丑闻下台,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转自《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
关于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行政改革和政府现代化建设。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深入发展,与其相关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个重要问题是我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成为我国政府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公务员职业道德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的建议。
行政道德是调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构建合理的行政道德 规范并有效地实施,以增强对公职人员的激励,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现实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意指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协调与融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作为公共管理核心主体的政府,必须切实担负起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要完成好 这一历史任务,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公务员队伍。无疑,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探索新时期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任,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行政管理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其责任之重大,是其他任何社会职业所无法相比的。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防范公务员行政腐败的重要保障
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是政府和人们赋予的,权力的运行应该遵循政府和人民的意志。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秉公行使则可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反之则会为某些人提供以权谋私、危害公共利益的机会。所以,为了保证权力的廉洁性和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做到人民权力为人民,国家除加强立法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外,还必须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道德自律竟识,实现‚以德制权‛,防止公务员行政腐败的发生。
(二)道德自身功能决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道德有调节、教育、认识、评价、命令、指导、激励等多种功能。同法律、制度约束相比,道德约束具有固本治心作用,其约束的力量来自内心,是更为坚定、自觉的约束,可以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只有道德素质过硬的公务员,才能抵御和摆脱一切不法利欲的诱惑,才能在不健全的法律、制度面前,见利不图,有隙不钻。
(三)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公务员的负面影响
进行创造良好的政治行政环境。所谓“公仆意识”的核心就是: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公仆的权力本身是人民赋予的,而人民赋予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当好公仆,除此之外,官员不应该被授予任何权力。
但是,在现实中,权力一旦被授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往往就会同时出现,具体表现为权力的扩张、权力的懈怠以及腐败的滋生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少数官员的贪欲和享受淹没了,本该为百姓谋福利的权力却成了少数人用来追求私利的工具。一些公务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私人产品或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上,“我就是法,法就是我”的观念在一些公务员的言谈举止中不时有所流露,处处显示出他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有的是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不负责任,乱搞政绩工程,欺下瞒上。服务意识的淡化,是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中最具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2、责任意识淡薄
公务员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然而,在公务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四种责任缺少深刻的认识。一是对政治责任缺少认识。公务员最不可少的应是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与政府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虽不受法律追究,但要承担政治责任。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部门和个人追求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
失业人员愈益增多、不少学龄儿童无钱上学的情况下,仍挥金如土,暴珍天物。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不仅将泯灭公务员的理想与斗志,消弥公务员的创业精神,而且严重毒化社会风气,给党和国家在人民中的形象造成难以抹杀的恶劣影响。
4、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泛滥
当前公务员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有:第一是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与速度;第二是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为求升迁,不讲良心道德,臵党性原则不顾,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和贴金工程;第三是对成绩无限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对失误则尽力隐瞒,大化小,小化了;第四是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由于急功近利之心,上级领导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空口号,而下级则疲于应付,在不能完成的压力下只好作假;而某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又不察实际,满足于听汇报和看报表。结果是,敢于弄虚作假的得到肯定、褒奖甚至提拔,而说实话者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再加上有的上级领导有意无意地纵容下级弄虚作假一搞贴金工程,提高自己的政绩,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是下级的,自己最多是检查不严,甚至可以推做不知,给了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危及国计民生,阻碍现代化建设进程。
5、贪污腐败屡禁不止
在我国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行政伦理道德的研究。从理论上确立一种既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也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的行政道德文化,从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为推动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充分反映行政管理职业时代特征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要努力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规律,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时操作性。
思想建设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公务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赖于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新方法,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廉政教育,通过抓好廉政教育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
(二)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公务人员正确的行政行为,不仅要靠法律规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道德觉悟,特别是正确的行政道德和规范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善恶的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使得公务员在日常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时在道德上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这也将导致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因此,必须重视行政道德规范建设,各级政府对公务人员的各个职位均应制订切实可行,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行为道德规范,为公务人
司法权力机关,甚或享有自主性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追究。
(四)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道德作为一种‚内心立法‛,是通过人的自觉性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公务员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行政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主动地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提高等途径来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较有行政道德水平的国家公务员。我国古代对道德境界的最高描述叫‚慎独‛,指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人的监督,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洁身自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也提出,如果能长期坚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德修养,他就可能有最高的自尊心、自爱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10]尽管公务员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付出长期的乃至毕生的努力,然而,公务员不应该因此而停止追求。公务员在执掌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单独行动的机会是存在的,在这个时候,能不能始终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服务,不为自己谋取半点私利,这是对公务员自觉度的考验,也是对公务员能否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败侵蚀的堤坝的检验。
国家公务员担负着代表人民和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重大职业贵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如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国家公务员的道德素质,既是国家公务员管理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公务员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自从“依法治国”被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以来,社会各界经过研讨,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形成共识。依法行政不仅要有健全的公务员制度,更要有公务员自身的高素质。而法律意识是公务员素质中基本的素质。公务员直接面对相对人(即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代表政府的形象,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就是怎样从法律意识上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的问题。
一、当前公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公务员在执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样一种现实;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远远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类型:
(一)“非法生存”。指的是乡镇政府的财政没有足够的合法来源,而不得不违法寻租的生存状态
它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法加重农民负担,包括采取非法的征收手段,这主要发生在中西部省份;二是非法“圈地”,从中谋利,这主要以东部省份为主;三是“租借权力”。由于乡镇政府在政府机关序列中处于最底层,在权力“垂直运动”的影响下,乡镇政府为了“生计”,千方百计地寻求权力支撑,在本辖区内“借权”开展行政工作。
(二)越权行政
从法律上说,一级政府必然有相配套的权务和职责,不能超越权力设定去履行职责,否则就是越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乡镇政府存在“有限权力、无限责任”的状况,以及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工作模式影响,导致了越权行政的大量发生。主要有:①非法干涉村民自治,根据法律规定,乡镇作为国家基层政权依法行政;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三)管理缺位
它和越权行政的“乱作为”相对应,这主要是指乡镇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不作为”。主要体现在:①难点事务上的“拖”。最为典型的是在落实土地承包工作中,绝大多数乡镇都没有落实到位,而是“拖”着过,导致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复杂化;②热点的问题是“避”,如在村务财务的管理上,许多乡镇政府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即使有信访检举,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避矛盾。③弱势群体保护的“疲”,如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权的问题上,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任凭农村剥夺外嫁女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陋俗发生,又如在民政事务上的不重视,只在逢年过节做些象征的事.造成以上三种类型行政的原因,我认为:
1.思想认识的偏差
现在的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构成,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原党政干部经过渡培训而转过来的。虽然这些人的政治素质比较过硬,但由于我国的法治是在民主法制传统少,专制思想浓厚,且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不重视法制建设,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起步的,因此这些人的工作经验中,就形成了政治的行政的方式占绝对优势,而少有依法办事习惯的状态。并且现在的有些公务员在思想上没有或者说少有关于自己也是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认识。
2.工作目标不确定
还记得高露洁的广告词吗---我们的目标是“没蛀牙”!目标很明确,把目标再放大“令牙齿更加坚固”。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所以公务员在谈执行力的时候,先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正确定位目标后,目标可以放大,具体可将目标设定为“基本目标”、“挑战目标”和“极限目标”。有了方向和具体数量指标后,才能充分发挥执行者的作用。对于执行来讲,目标既是牵引力,也是驱动力。没有清晰而专注的目标,今年换一个方向,明年换一种目标。这也是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三是存在官本位意识,造成渠道不畅通。渠道不畅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往下传递的渠道,问题通常出在中间一层管理者身上,这是由于,当高层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不利于中层的利益时,中层管理者出于本位主义而使信息传递不全或走样,结果执行在中层就遭遇障碍打了折扣;另一种渠道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即公务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在中层遭遇障碍,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结果不畅通的渠道影响了执行力。
3.机构结构不合理
机构臃肿,结构混乱、职责不清、“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导致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不合作,互相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低下。
4.工作职责不清楚、轻重不分
每个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楚,领导有任务就分摊,员工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无从完成本职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关键和重点以及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
(一)公务员应提高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
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公民和公职人员双重身份。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应明确自身不同的法律角色。作为普通公民办私事时,公务员就应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公民一样,法律地位平等,没有任何特权,而不能以职务身份办私事。作为公务员行使职权时,公务员应意识到自己执掌的公权,是人民依法赋予的,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秉公执法,而不能仅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普通群众的标准要求自己,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公务员应提高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
从法律赋予行政权的职能角度看,行政权力的行使,不仅仅是公务员为了管理被管理者及社会财物,而消极地遵守法定职权和权限。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时不仅要明确和承担与权力相一致的法律责任,而且必须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服务。因为现代行政的职能不是单一的管理(或行政命令),而是包括行政决策,协调,服务(或行政指挥,执行组织,监督)等等多种功能层次,多要素在内的职能体系。从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进程看,许多发达国家的行政法制观念,已由“行政统治”演进为“行政服务”意识。国家行政在经历了“最好的政府最少管理”的实践和认识之后,转变为当代的“最好的政府最多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倡“服务行政”,“社会责任国家”。而我国的行政职能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从理论上讲,应该体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性质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一致性。
1.从创建“四个学习型机关”进行提高 ①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
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过程中,关于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客观规律等的学习和理解,是以提高公务员素质为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的,也就是说,要在完成机关的日常工作的同时,抓时间、挤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机制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机关的整体办事效率,优化政务环境,树立和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②创建“法制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创建“法制型机关”就是要求公务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是对公务员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务员依法、优质、高效的完成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90%以上的法律法规属于行政法规,都要由政府机关各个部门的公务员来执行,这就要求公务员自身要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有丰富的法律常识,能够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来规范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执法要有理有据,要以理服人,做到文明执法。
③创建“务实型机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提高公务员素质,尤其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创建“务实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也就是要使公务员理解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使大家从根本上认识到:要切实放下“官架子”,增强服务意识、便民意识;要深入体察民情民意,处处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放在首位;要“办实事,务实效”,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从“三个严格”进行提高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①严格公务员招考、聘用制度,做好岗前选拔
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公务员的引进渠道,近年国家出台的公务员公开招考、聘用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的一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考、聘用公务员,扭曲了“任人唯贤”的原则要求,反而出现“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甚至“任人唯色”等所谓的原则,使中央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严重变形,即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又损害了正常参考人员的利益,同时打消了正常参考人员参与公务员考试的积极性,最终使热衷于公务员工作的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根本不具备公务员素质的人确混进公务员队伍,降低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公务员考试的关口,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素质。
②严格考勤管理,促进公务员时间观念的增强
目前有些地区公务员队伍考勤管理很不规范,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朝九晚五”、“下班早,上班迟,电脑游戏正当时”等描写公务员的顺口溜大有超量兑现的势头,长期下去,就会滋生工作拖拖拉拉、办事效率低下等不良习气。因此,严格公务员考勤管理就变得非常必要。
③严格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增强在岗公务员的忧患意识
人们常说“公务员是铁饭碗,旱涝保丰收”,现在看来,正是这种优越的工作环境磨灭了公务员的忧患意识,工作起来进取心不足,总容易满足于小小的工作成绩,在已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这种状态根本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引进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增强在岗公务员的忧患意识已迫在眉睫。这一制度已在许多企事业单位运行了很长时间,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它的推行将给所有公务员一种压力感,那些工作不求上进,混进机关过日子捧着“铁饭碗”的“同志们”再不努力就要被清除出公务员的队伍了,这样就可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
第四篇: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
如何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忠、勤、廉。
忠,就是要无限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我国的公务员任用的形式:一是由党组织考核任命的;二是经国家考试聘任的;三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不管是哪种形式任用的公务员,都是党、国家和人民选择的,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这是公务员起码的职业信念。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作为共产党员的国家公务员,时刻加强党性修养,要讲党性原则,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忠”,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一种高尚的美德,而且是党性、人格的精髓。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流芳千古;革命先躯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等党和人民的优秀公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光辉形象,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勤,即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这是对国家公务员职业精神的起码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这个核心要充分体现在勤奋工作的职业精神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报告上讲到:要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勤奋工作。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贡献,不愧于时代,不愧于历史,不愧于人民。这是胡锦涛同志对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不仅全党要做到,每一个国家公务员都应这样做。没有这种职业精神,国家的事业难以兴旺发达。作为公务员个人来说,也愧对党和国家。
廉,就是清正廉洁,勤俭朴素。这是属于公务员思想作风方面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范畴。
党中央提出在全党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大决策,重要的是对党员进行清正廉洁、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对每一个党员、党的干部提出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报告会指出: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毛泽东告诫全党,警惕党内产生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醒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比较过去有了长足进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公布充分说明党和人民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视。现如今,公务员主体意识增强、道德观念不断更新、道德价值感不断强化。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的思想慢慢深入人心,但是,要建立一支廉洁奉公、精干高效、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公务员职业道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仆意识”的核心就是,公务人员唯一的权利,就是做好人民的公仆。除了做好人民的大管家,更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但权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权利用的好,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权利也给某些人提供了以权谋私、危害公共利益的机会。一些公务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利益面前发生扭曲,公仆意识淡薄,造成行政行为中颠倒主仆关系,将人民授予他们的行政管理权力蜕变为谋私的手段,危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浮夸之风依然存在。诚信意识不强,有的地方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浮夸造假、玩数字游戏、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如果说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全部道德建设的核心,要加强公务员的诚信意识,实事求是,不搞表面工程,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3、公务员道德培训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主要采取政治学习、党课、培训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少;由于我国道德考评落实不够,公务员考核内容未形成指标体系,导致目前公务员考核体系中,重点考核的是工作绩效,廉政和职业道德考核偏轻。这也使有关的道德教育往往是走形式。而公务人员日常职业道德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主要还是依靠个人自律。
4、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公务员权力腐败,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腐败总是与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腐败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感情贿赂、信息贿赂、业绩贿赂等多种形式的“隐性贿赂”在反腐败过程中被纪检监察机关陆续发现。在新事物出现时,体制机制相对来说还不完善,这就会造成一些人钻政策的空子。
5、无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公务员的廉政
目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化已经起步,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仅在相关对公务员制度规范的法律中有所体现。仅仅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发挥导向和约束作用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