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试讲稿
【教法构思】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导,打造生动活泼的古文课堂教学。
一、感知:“疏”的文体表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相信大家已经提前预习课文了,那我提一个问题,看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疏”是什么样的文体?
(屏显:《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一种文体。具体地说,“疏”是什么样的文体?)
生:疏就是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皇帝的。
生:“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疏是臣子向皇帝说明事情的奏疏。
生:第八单元导语中说“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一一对应,所以“疏”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
师:同学们的回答各有特色,有结合影视剧进行情景化解答,有从单元导语顺藤摸瓜的,都非常机智,也说明大家预习很用心,效果非常棒。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
生:课文后的“学习提示”里说“《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魏征的奏章”,“章”有文章的意思,“奏章”应该特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章。
师:非常好,同学们既能仔细学习课前单元导语,又能不忘课后的“学习提示”,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告诉我《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谏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板书:谏言)
生: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师:对,这正是魏征奏疏中的“十思疏”原文,也是对唐太宗的具体谏言。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项谏言?
生:魏征在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师:这个概括非常准确,可惜这不是同学们自己的语言,而是“学习提示”的内容。大家都可以试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畅所欲言。
生:满招损,谦受益,魏征劝谏唐太宗不能满足已有成就,仍要继续努力。
生:魏征是在对唐太宗说:“陛下,您还有进步空间,不要停!”(笑)
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魏征在劝唐太宗不要因为已有成就自满,要继续保持以前的优良作风,克持己身。
师:大家的总结非常全面,我来总结一下:一是针对唐太宗享乐主义冒头的思想行为,魏征劝谏他克制膨胀的欲望,以天下百姓为重,做一个有始有终的明君;二是围绕“克己”这一中心提出十项行为准则。
(板书:针对享乐行为,以“克己”劝谏)
师:“疏”作为臣子向帝王建议的奏章文本,其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帝王进行劝谏,必须明确提出具体的谏言内容,说服帝王接受。《谏太宗十思疏》的主旨思想是劝谏唐太宗不可当前安逸,而应“克己”。
二、感悟:“谏”的语言艺术
师:同学们有没有对他人提出过建议或者谏言?可以分享一下吗?
生:我跟爸妈提出过每天让我上网一小时,被批评教育了。
生:我向前排的同学提出过建议,请他们不要站起来,否则我就看不见黑板了。
师:看来大家提出建议和谏言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回头来看课文,唐太宗与魏征君臣的身份地位决定了谏言的表达方式,像给同学提建议那样说“请你上课时不要站起来”肯定不行,像对父母那样说“每天让我上网一小时,求求你了”,效果估计也不太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魏征谏言的语言艺术。
(板书:语言艺术)
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魏征劝谏的表达方式,并举出对应的例子。
生:比喻,开篇用树木和流水作比喻,通过树木要固根,流水要疏源,说明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道德深厚。
生:举例说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以反面例子警示唐太宗要善始善终,以免成为历史中庸碌的大多数人。
师:对,比喻和举例是魏征在这篇奏疏里使用的表达手法,比喻浅近,举例切实,有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的“喻巧而理至”。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表达方式?
(板书:比喻、举例)
生:反面说理,文中提到“不念居安思危”“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用否定的反面论说,提出正面劝诫。
生:直言劝谏,前面是各种比喻、举例说理,最后一段从“君人者”开始,都是直接劝说,只是言辞比较诚恳。
师:“疏”作为一种谏言建策的文体,究其本质是古文形式的议论文,通过层层说理,证明自身观点的合理性,期待得到君主的接纳。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课上都学习过,议论文写作时,说理应当逻辑清晰、例证得当,奏疏同样应当遵循这一写作原则。同时,由于谏言的对象是万民之上的封建帝王,措辞还需委婉,但又不可削弱文章本身的论说力度。魏征以敢谏善谏著称于世,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敢谏善谏的特点在本文中有哪些体现?
生:善谏体现在开篇以树木与流水作比喻,初步劝谏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之后抓住唐太宗想当明君的心理,运用反例警戒劝说,最后才提出十思疏。
生:敢谏体现在最后的十思疏,排比式的十句直言,好像一点都不害怕唐太宗翻脸治罪。
师:同学们非常敏锐,找到了魏征敢谏善谏的重要体现,并且再次总结了劝谏的语言艺术:比喻、举例、反面论说和直言劝谏。
(板书:反面论说、直言劝谏,敢谏善谏)
三、感从:劝谏的终极目标
师:站在现在的时点上,可以借助历史高点对过去的事情一览无余。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劝谏效果如何,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了解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魏征这次劝谏,同学们觉得哪个词最合适?
生: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里的人就是魏征,唐太宗认为魏征的劝谏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因此,我认为用“人镜”来形容最合适。
师:这位同学对唐太宗和魏征这对君臣的了解非常丰富啊,唐太宗这句话出自《旧唐书·魏徵传》,确实是唐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评价。但是“人镜”也许可以对魏征一生谏言工作的评价,但具体到《谏太宗十思疏》,只能说是镜子的一角,“人镜”这一形容词稍显得大了。
生:老师,那“从谏如流”可以吗?预习时我查过资料,唐太宗收到这份奏疏后,亲自书写诏书答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称赞了魏征直言上谏的勇敢精神,还讲这篇奏疏放在案头当做座右铭警示自己。
师:这位同学的预习非常深入和详细,唐太宗收到这篇奏疏后,确实猛然醒悟并写了《答魏征手诏》。从唐太宗纳谏的角度来看,从谏如流可以说非常合适。但是,从魏征提出谏言的角度看,“从谏如流”稍显片面。大家不妨结合上谏和纳谏两个角度来寻找合适的形容词,刚才的“从”字已经可以很好地说明唐太宗的纳谏态度。
生:从魏征的角度,直言上谏可以说非常勇敢,取一個字,无论是“勇从”还是“敢从”都怪怪的。(生笑)
生:魏征的谏言有理有据,“谏从”好还是“理从”好?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敢想敢说,非常棒。再提示一下大家,“敢从”从读音上看,是非常合适的。
生:“感从”,对不对,老师?(生写感从)
师:对,就是感从。(板书:感从)感在汉语里有情感和感想的意思,奏疏从意思表达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和观点的文字表述。魏征将自己的感想向唐太宗在奏疏中表达出来,唐太宗幡然醒悟,接纳了这条谏言,因此,“感从”一词可以兼顾魏征与唐太宗两者对这份奏疏的态度,相对来说,算是最合适的。如果同学们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现在提出来讨论,或者下课后跟同学讨论,当然,也欢迎来找我讨论。
生:感从,感觉挺好的,暂时想不到更好的了。
师:无论是文体表达还是语言艺术,都是为写作目标服务。奏疏的写作目标是说服君王采纳自己的谏言,围绕这一目标,或委婉或直接,或旁敲侧击或单刀直入。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不妨读一读《谏太宗十思疏》的“续集”《十渐不克终疏》,这可是被唐太宗放在屏风上的神作。好了,本节课就到这里,下课。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