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应从调整中高考“指挥棒”入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志明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该提案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引发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热议。
近年来,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却未能实现根本性减负。吴志明委员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指挥棒。国家的教育资源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有限,而且发展不均衡,家长和孩子都想考取名校或达标学校,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只能靠考试分数来筛选。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家长、学校、教师想方设法让其考高分,如此层层加码,学生负担岂有不重之理?
有人认为,减负是个伪命题,只要有中高考这个“指挥棒”在,只要按分数对学生进行层层筛选的制度不变,无论出台多少文件,无论学校怎样压缩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学生的负担都不会减下来。从目前形势看,这一说法并非毫无道理。
为中小学生“减负”,需要调整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通过转变育人理念、改变中高考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政绩观,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学校排名的做法,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切实为学校减负。教育行政部门给校长减负,校长才能给教师减负,教师才能给学生减负。
其次,改革中高考考试评价办法,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引领作用。中高考文化课试题命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察,严禁超纲、超标命题。同时,要坚持“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探索将音体美劳等课程纳入中高考的科学方法,引导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再次,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校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引导教师追求学生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学校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借鉴优秀学校的课改经验,引导教师开展轻负高效的课堂革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最后,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各项减负措施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支持。在部分家长看来,课外不补课等同于对孩子不负责任。家长的培训需求旺盛,即使校内减负,学生的整体负担也不会轻。
为此,应破除家长唯分数、唯升学的观念,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管理,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如此,孩子才可能以学为乐、乐学善学,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