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高考作文让推理想象更加独到?
优秀的文章,大多具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质。此种特质,既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也体现为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超乎寻常的想象,还体现为论述类作品写作中的精妙推理论证。可以说,唯有在作品中呈现出立足生活、基于逻辑的丰富想象和严谨推理,所讲述的故事、阐释的事理才能经得住推敲,打得动人心,赢得读者的认同。
如何让作品中的推理想象更加合理更加独特呢?可在下述四个方面多作探究与实践:
一、立足逻辑,不违人情
推理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既定事实或公理、定理的基础之上,依照事物应该呈现的发展态势而作出的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日常写作中,要想让所写的文字推理严谨、论证有力,除了需要注重分析事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需要注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人性需要。独到的推理,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精准预测多方面的可能性,并作出不违人情的合理选择。
例如,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刘和珍们的牺牲可能带来的改变,就进行了这样的推理想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文字为我们呈现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在鲁迅写作此文时并非真实,而是一种由现实出发而生成出的推论,属于想象的景象。我们读来并不觉得这推理想象不合情理,是因为鲁迅的文字建立在对客观存在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认知的前提之下,这段文字中展示出的丑陋的人情人性,是病态化社会中的特定文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倘若鲁迅以浪漫的笔触去虚构民众彻底觉醒的景致,便有违特定社会中苟活着的大多数的生存哲学。
二、扎根文化,契合传统
人皆生活于特定的文化和传统之中,所经历的文化与传统必然会反作用于人的思维,影响其对所经历的一切的分析判断与推理想象。基于此种事实,日常写作中的推理或联想,就必须以切合主流价值的时代文化为思想之根,以民族传统文化为精神之魂,才能在作文中呈现出超越个人感性认知的独特性的推理想象。
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鲁迅先生先是以冷峻的笔法由现实而推论出“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的状态,接着却陡转笔锋,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由中华民族向来不缺乏勇于奋斗的传统而推论当下社会中的值得期许的民族希望: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可以说,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正因为既关注了现实文化,又关注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才在近乎满目黑暗中看到了希望与光明,才能给予国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三、顺应个性,尊重共性
表面上看,推理与想象都是个性化思维的产物,似乎无需关注共性化的情感体验。但需明白,文章是写给别人阅读的,作者的“小我”化的推理与想象只有得到大多数读者(至少是两位阅卷老师)的情感认同,其作文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故而,作文中的推理与想象要想体现出独特性,就既要展现出具有较强的个性特色的思维过程,又要体现出对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的认同与尊重。也就是说,作者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推理与想象,要在充分展现个性才情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对大多数人的共性化价值认知的尊重。
例如,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为了阐释生命的归零的价值意义,就作了这样的推理想象: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这段文字由“回望零度”而联想到当下的各种怪诞现象,然后以地坛作对比,把地坛想象成一种具有高洁价值诉求的人格化的物,以地坛的安静推导出人类应该从中获取的启迪。这样的文字,是史铁生个性的生命感触,也是所有读者均应拥有的生命诉求。
四、思维有界,敬畏常识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主张作文中的推理想象的独到性,并非倡导不着边际地肆意编造。作文中,所有的推理与想象均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常识。人不吃饭就会饿死,这就是常识。在作文中臆造出一个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人,就是不顾常识的胡编乱造,而不是推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