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2-06-20 15: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是工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财、物、事等信息进行贯通的具体技术手段。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开展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建设、应用。目前,国内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600余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有100余家。

自2018年起,工业互联网连续四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时,指出X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X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进入“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力构建X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因此,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下半场的重要存在形式和主要载体,也是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X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关键手段。

一、X磷化工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概况

工业互联网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前沿科技的集成与应用,区别于互联网在工业的简单应用,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更是一种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产业链的工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广泛拓展,已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赋能、赋智、赋值作用不断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一)工业互联网在我省应用概况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航天云网双跨平台、振华集团电子行业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兴达兴智慧砼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获得X省科技进步奖的“磷化销售管控平台”和瓮福集团生产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等典型应用,这些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后续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总体而言,我省工业互联网建设还处于初期,大多是在基础自动化的底子上,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功能相对单一,业务数据间仍然相互孤立,生产过程管理与业务过程管理未实现深度融合,整体效率不高。在本次调研走访中,超过80%的企业没有设置信息技术岗位,也没有建设基于本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更谈不上系统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因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维护、检修、安全、仓储物流管理,经营过程中采购、销售、核算、办公自动化管理等环节都还处于相对低效的状态。

(二)工业互联网在我省磷化工产业应用情况

磷化工产业是X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十大千亿级产业现代化工板块的主要构成,工业互联网在我省磷化工产业上的应用,以新组建的X磷化集团最具代表性。X磷化集团旗下X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磷化工全流程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于2019年获得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旗下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成功中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及特定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项目。目前X磷化工行业已经形成以X磷化集团为龙头,众多中小生产企业并存的产业格局。而磷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主要是龙头企业立足自身需求,围绕企业上下游开展一些相关的探索和应用,在实现传统基础自动化补课后完成全部业务在线,推动业务数据化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化应用。

二、工业互联网助推X磷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效应初步显现

X围绕大数据战略从省级层面推动工业互联网的落地生根、发展应用,尤其依托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建设、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广度和深度。X磷化集团高度重视磷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工作,依靠国家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用,健全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首先是将其纳入集团型项目,通过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的形式确定工业互联网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并报送相关文件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立项备案,将工业互联网项目定位到集团层面项目推进。其次是高规格宣贯,X磷化集团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大数据实验室总工程师、航天云网集团领导、网络安全大队主管等多名技术专家分别从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区块链应用、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在集团范围内开展宣讲培训,累积参与1000余人次。再者是多层次对外交流,X磷化集团领导层与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X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X省科技厅、中国联通X公司、西门子、华为等研究机构、厅局和企业就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赋能等多个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最后是成立以瓮福集团总经理为组长、各业务单位主要领导深度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并且由各专业部室和业务单位共同组成物流、生产、销售、采购、安全环保、质量提升等10余个专业小组。通过近年来探索与努力,X磷化集团工业互联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业务全面参与,数据回馈业务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是一种承载数据的工具。

而数据作为工业互联网运转的血液需要与具体业务深度融合才能产生价值和作用。

1.通过基础信息化补课实现业务在线。数据是一切信息系统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其运转的结果。目前,X磷化集团已实现采购、生产、合同、人力资源、财务、库存、流程协同业务等管理在线运行;物流运输、销售业务信息化系统正在建设中。

2.全面获取基于业务运行的数据。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存在大量游离于既有系统以外,例如项目管理、证照管理、资质核对、委外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资源。由于涉及多个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口,且过去的信息传递方式多是通过办公协同软件、聊天软件等介质用表单和文字的形式进行,故经常出现数据格式难统一、途径分散难汇总、事后难追溯等情况。针对此种情况,X磷化集团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表单填报方式进行解决,既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结构化,又使其在线沉淀汇集,对后续统计分析和追踪溯源都大有裨益。目前已实现了项目管理过程、生产调度数据、呆滞物资共享等10余项业务点的数据统一填报。

3.多层次自主开展数据应用。X磷化集团涉及上百家主体单位,除了集团层面开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以外,基层分子公司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现有技术工具也开展了大量思考和工作。开磷有限公司立足智能化矿山建设,将人员绩效与生产环节挂钩、仓储物资与生产过程衔接,自主开发实现了库房无人化管理,达到劳动绩效可见即可得;开磷矿肥公司将部门级、车间级物资利用扫码管理的方式,实现物资详情在线,达到内部资源共享;集团采购中心利用信息系统实现采购物资横向、纵向比较,对超差较大的同类物资在采购前及时给予预警提示。

(二)数据资源量化,支撑业务变革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既是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重要的资源,需要与具体业务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和作用。

1.全面汇聚数据资源。目前,X磷化集团已经建立了基于企业自身的数据中台,汇聚了包括X片区、X南片区、XX达州片区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MES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生产装置系统等生产及业务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已采集原始数据3.65亿条,清洗编目后沉淀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1.38亿条。下一步计划实现全要素全流程业务数据的收集、在线、融合,形成企业的数据资产资源,实现数据价值化全面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节能降耗,加快企业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2.构建数据应用模型。根据实际汇聚、业务点和既有数据资源相互融合实现采购、生产、营销、物流、服务各环节的业务模型化。目前,X磷化集团已经在开发适用且有效的三硫采购模型、硫酸生产模型、物流最优模型等9个应用模型,用数据全面支撑企业各业务部门高效运行。

3.总结应用解决方案。从不同业务场景和不同应用维度结合,融通关联业务间的数据、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消除数据孤立现象,共享数据联通带来的高效、便捷,从而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益。当前,X磷化集团已经在利用工业控制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兴技术实现长输管线数字孪生应用,推动数字化工厂建设和数据价值挖掘。

(三)辅助决策流程,赋能行业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工具,是抓手,是人、事、物全流程全方面连接的综合体,是数据资源价值化支撑企业决策、促进业务转型变革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企业上下游的连通器,是赋能行业用户的生态体系。

1.支撑业务决策。在业务数据化的基础上,X磷化集团通过数据资源汇聚、清洗、整理,实现数据对业务的在线表达,以数据的形式全场景、全时域呈现业务整体态势,为具体业务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使决策具有更多有效可靠的依据和支撑。

2.协同产业链高效运行。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核心企业的全产业链,上通供给侧、下达需求侧,赋能行业生态伙伴。目前,X磷化集团已与多个云平台合作,汇集多方优势资源,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直通直连以及应用数据的实时反馈和在线服务,达到从企业应用到行业应用的全面覆盖。

三、工业互联网赋能X磷化工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由于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行业还没有被完全认知和理解,新的商业模式还未完全成熟,社会配套的措施制度还不够全面。怎样利用工业互联网这种新兴工具开辟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来实现对传统制造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问题。

(一)系统性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都还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根据业务系统的需求逐步建设,以业务本身为导向,以满足业务功能为目的,以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应用要求代替全面的应用规划。本次调研的实体企业中,大多数都是以财务核算为基准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没有从整体规划上考量各系统模块间的融合应用和相互支撑,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众多的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由此还带来后续系统打通困难、数据融通不便等问题,严重制约数据协同和业务系统的功能。

1.数据烟囱林立,信息孤岛扩张。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和应用程度会不尽相同,互联网技术(IT)团队对业务系统的理解、实现的途径、开发的工具也会有所不同。随着业务逐渐从部门内封闭运行转变为需要拓展到相关部门协同,使得业务系统变得不足以支撑新的业务场景和应用,由此形成众多的数据烟囱。而业务系统的逐步拓展也导致原有的数据烟囱所蕴含的信息孤岛不断扩张。

2.规划与应用两张皮。系统规划及项目统筹往往只在项目的早期设计阶段,一方面信息化专家没有充分参与前期论证规划,另一方面信息化专家就信息化而信息化,没有深入到实际业务中去进行考虑,导致规划内容与后期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相去甚远。

(二)实体项目建设与信息化脱节情况严重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往往在实体项目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蓝图设计、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后才开始考虑。受调研的许多企业,尤其是化工生产型实体企业,在项目设计考虑了仪表、电气、控制系统及电话网络系统,但鲜有在设计时就提及SCADA、MES等层面的内容,更没有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先进控制系统以及其他的IT系统。以至于后期信息系统的立项、方案报审报批、配套资金落实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1.相关规划欠缺。传统企业的工程项目立项时的重点,都放在生产产品的市场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等方面,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中未对信息化建设内容进行提及,特别是较为前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是见不到任何身影。由于工业互联网等诸多前沿技术目前还没有成体系,且在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依托业务所需而建,没有统一的标准,谈不上事前规划和整体计划,所以前沿技术的应用在实体企业中相对落后。

2.资金落实无保障。通常企业的资金安排都是着重在安全环保、生产经营方面,信息化项目、数字化转型的资金考虑常常有则安排,无则延后,再无则取消。大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在信息化项目资金保障方面意识不强,在机构设置及人员保障方面均严重不足,也无法让工业互联网等信息项目发挥好作用。

3.项目实施运行没着落。信息化项目实施团队精通于IT层面的代码编辑、业务数字化,但对实际业务一知半解。而业务人员善于业务操作、流程管控,但由于长期处于业务岗位形成的信息茧房和个人经验主义导致难以改变工作思路和习惯。相互的理解不对等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效率低,重复工作多,运行不流畅、推动不积极。

(三)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才体系亟待健全

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既不是传统IT应用也不是传统制造业的学科。想要达到两者深度融合,就需要既是行业专家也是IT专家、既有行业经验也有数据知识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体系。

1.领军人才稀缺。既懂行业又懂业务还熟悉经营管理和数字化应用的领军型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稀缺,大多的情况是某一项业务负责人兼职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工作。其结果是更多地偏重或优先考量相对应业务的操作舒适性和及时性。本次调研的实体企业中,管理层班子成员未见设有首席信息官(CIO),也未见相对专业的领军人才。

2.复合型管理人员匮乏。由于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的相关资讯和实践情况除了具体的业务部门外更多是在传统IT圈内流转,而传统业务条线的相关人员已经深入固化到具体业务当中,对数据应用的思路或浅尝辄止或云里雾里,更不用说实现业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协同促进。

3.数据业务人才难培养。数据业务的应用一定是围绕业务转,但又不局限于业务本身的。数据业务的应用也会反作用于业务,是实现对业务流程变革、业务调整地有力支撑。本次调研的企业对象中,大部分都由于企业各方面局限性,导致培养具有开展这些支撑工作经验的数据业务人才机会和能力有限。同时,工业互联网方面人才需要有多专业背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经验,而企业与之配套的薪酬不能与之相匹配,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氛围不浓。

4.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本次调研中普遍反映相关方面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许多青年技术人员追求短平快,吃苦与奋斗精神不足,许多人宁愿选择消费互联网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理财等行业,也不愿在实体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致使行业技术人才、工匠人才严重不足。

(四)新型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数据作为资源要素已经被认可,怎样利用数据实现要素资源驱动商业行为、推动行业变革、为企业带来实效,并且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则需要数据供给侧、数据需求侧、数据加工方以及更多的要素资源融合应用。

1.数据价值体现不充分。数据虽然作为资源要素在商业应用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价值化,但是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其作用和价值还没有被很好地重视和发掘。由于许多业务行为没有数据化、平台化,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不能吸引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参与生产、交易环节的金融活动。2.资本方介入不深。数据需要资本加持才能良性有效发展,工业数据更是如此。目前以工业数据为应用的模式在全行业中已经有所涉及但都不全面、不充分,在磷化工行业更是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数据不充分,金融机构多半不愿与实体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方式实现合作。

3.商业模式创新不足。传统国有制造型企业,保证国有资本增值保值是工作,开拓改革创新也是工作。改革创新是为了更有效更长久地实现和保障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亦能更为有力地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的开展。传统生产型企业的采购、销售具有自身的行业性特征,是不同于快消品商业模式的,比如化肥的生产是均衡的,而销售却是季节性的;危化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均受到严格管控。如何在这些产品的商业采销行为中实现数字化融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同时也需要在商业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五)协同推动不明显

信息化工作、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应用都是一把手工程,不仅需要从全局层面进行强而有力地推动,还需要具体业务部门间共同配合,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政策协同指导。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进行。

1.政策引导力度不够。目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科技厅都有相关方向的支持政策和资金,但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许多受调研企业反映,两化融合项目支持程序繁琐、内容界定不清晰、对政策理解不足,导致企业申报政策支持资金的积极性不高,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缺乏外部推力。

2.行业间、企业间协同不充分。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协同的产物、需要产学政研用全面协同发力。目前尽管有了众多的研究院、联盟、微信群等多种连通方式和合作模式,但是实际活力不强、合作不深,跨行业跨领域交流合作很少。我省工业方面的技术类服务型企业严重不足,企业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开展工作举步维艰。

3.基于产业特色的应用研究不足。磷化工是我省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但在磷化工产业链的研究上还有很多盲点,如在推进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许多受访企业完全没有相关的技术研究体系,虽然都表示会加强应用研究,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但周期都偏长。

四、工业互联网赋能X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注入了

“强心剂”。包含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是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主要工具,是X实现“四化”的重要手段,是持续推动X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协同合力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作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地深度融合;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措施将工业互联网纳入全域管理;配置合适的专业化管理者、专业化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作;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评价方法、人才结构体系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工业互联网赋能X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一)强化组织领导,多方协同强化要素保障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业态及模式推广、产业生态培育等工作都是极其艰巨和复杂的,仅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立足X省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积极统筹布局、系统推进,探索政企联动、需求带动、创新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

1.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作用。工业互联网具备独特的技术经济属性,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基础与发达国家也不尽相同,应当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政府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议设立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专项发展基金,由相关专班委托专业机构实现市场化运作;建议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各厅局委办中与生产企业相关的数据资源向实体企业开放。

2.激发企业内生驱动主体作用。企业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也是工业互联网实现价值、创造价值的主体。目前,国内部分央企为实现内部数字化转型项目专业化管理和对外赋能开展数字经济业务,已经设立了专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企业,省内部分制造业企业也已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建议加大政策引导,促进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新设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公司,增强企业内在核心力量。

3.引导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数字经济跨界融合。保险、证券、银行等机构已经开始涉足数字经济,并以数字化手段实现自身业务升级,品尝到了数字经济的甜头。建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资本+数据资源+实体经济”的商业运行模式,以数据为资产放大资本价值,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4.促进多部门联动协同管理创新。X是第一个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揭榜挂帅模式的省份,是第一个设立省级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的省份,是第一个设立大数据交易中心的省份。建议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为契机,协同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以及相关实体企业等单位组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作专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企业落地开花,促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X数字经济领域协同创新。

5.推动网络运营商大力支持工厂级信息传输。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厂之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实时产生的生产端数据需要运营商持续支持才能有效传递,特别是在工业领域5G商用的广大市场。建议在省内将作为全国基础网络运营商的电信、联通、移动视为一个整体,引导运营商从长远出发、从具体应用层面切入,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二)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系统性

工业项目建设大多有整体规划、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绘制等阶段,在各阶段中基本都不涉及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层面的建设内容,虽然一些发展较好的行业领域开展了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建设工作,但均是在整体概算之外用附加方式形成的补充。现在这一状况也逐渐受到大型央企及一些行业企业的重视,许多央企和地方政府已发文要求建设项目要设置相应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内容。同样的,建议在X省实施的工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增加工业互联网相关内容。

1.提前纳入规划。建议在项目的可研报告阶段设置工业互联网建设篇章,对项目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内容进行描述,如生产环节的智能制造、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监测、数据利用等。

2.协同工控安全。安全作为工业互联网的保障,需要全面抓、抓全面。随着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不断推进,工厂端控制系统和现场物联层信息、数据会全部接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交互的频次和范围将极大增加。建议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纳入网络安全管理范畴全面管理,提高工业控制体系的门槛并将其不断完善。

3.统筹考虑投资。统筹考虑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内容投资情况,对硬件、软件、实施、网络及安全等方面进行说明,并给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或相关内容建设的投资估算,也可在可研报告的投资估算章节中说明,建议这部分投资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

4.强化监督考核。大数据作为X省三大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是X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议在当下和未来的项目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建设作为实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对省属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中加入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应用相关考核指标。

(三)健全人才体系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加大领军型人才培养。首席信息官(CIO)作为现代商业文明中的重要职位在IT、金融、传媒类企业中已经普遍存在,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走向纵深,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开始增设这一岗位,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数据应用和数据资产化工作。建议在省属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CIO这一领导层岗位,并对集团层面主要领导开展数字化转型战略集中培训。

2.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IT行业都开设了企业内部培养大学或者与相关高校合作培养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的高级复合形态,涉及传统IT、制造技术、工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以推动省内高校结合X省十大千亿级产业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应用,设立交叉学科培养机制,推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尽快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工程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建设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设新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的课程、编写案例和教材,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知识体系,使新技术成为未来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天然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真正掌握将新技术融入制造业的能力。

3.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造业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十分重要。除了传统的“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科技型人才,还需要既掌握工业生产、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专业知识,也了解物流、法律、环保、项目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多元化培养模式和双学位培养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大力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师资队伍综合能力,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和项目,鼓励制造业领域和智能技术领域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共同攻关制造业领域智能技术问题。组建企业实践团,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工程科技素质与能力。

4.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人才是事业的关键,人才体系是人才快速发展的支撑。建议在既有的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高级工程师评审、认证基础上,开展工业互联网体系下的多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技能职称评定,将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5.实现多维度人才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从技术技能、征信记录、日常行为等多维度刻画人才画像,实现数据化的人才评价,评价到每一个人才本身,实现人才职业生涯的全域管理。

下载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工业互联网赋能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案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我县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提高我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

    工作综述: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工作综述: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起吊设备升降作业,施工车辆来回奔波⋯⋯近日,趁着晴好天气,**经开区各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施工单位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一栋栋......

    互联网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是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突破关键,金融保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寻找新旧动能转换......

    《赋能》读书笔记

    《赋能》读书笔记 第一章 不确定性已经显现 我们必须按照极端透明的信息分享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享意识”)重新搭建我们的部队,并且进行决策权力的“去中心化”(也就是“......

    《赋能》读后感

    《赋能》读后感 《赋能》读后感1 阅读完《赋能》这本书,我理解它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团队要确立共同的目标,营造互信共享的氛围,要学会给员工赋能,从而打造能应......

    以系统观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态

    以系统观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

    读书笔记-赋能 (5)

    赋能5:打破传统界限!让生态发挥作用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赋能,昨天我们说到了,突击队行动之中,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计划完全执行的,总有......

    读书笔记-赋能 (7)

    赋能7:囚徒困境的启示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赋能。昨天我们说到了,作者他们在伊拉克改变了办公方式,让60个人坐在了一间屋子里,不再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