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企业互联网 发展评价研究初探
中国企业“互联网+”发展评价研究初探
随着国家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各省市各行业逐步落实,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入,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的新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及时、全面反映中国企业“互联网+”的开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试图通过中国企业互联网接入、应用、管理与创新等活动的开展情况,探索建立适合用于评价中国企业“互联网+”发展的定量指标体系。
政策利好推动中国企业“互联网+”实现快速发展
“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产业转型指明方向
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总书记指出“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各行各业紧密相关,无论企业的规模、行业类别、经营性质有何种不同,都能够在《指导意见》中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随着各省市相继制定和推出“互联网+”推进计划和落实举措,中国企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取得不俗成效。
“中国制造2025”夯实社会经济发展基石
德国率先在2014年提出“工业4.0”战略,美国也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次证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为应对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挑战,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产业活力、激发创新变革提供坚实保障。可以预见的是,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将迅速得到制造企业的广泛应用,自动化制造、柔性化生产、个性化生产、协同制造将逐步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自“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我国共发布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专项规划指南、推动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为全国GDP实现6.7%的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创造发展红利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初次创业小微企业占新设小微企业的85.8%,新设小微企业周年开业率达70.8%。在全球经济形势仍旧严峻、国内经济进行关键转型期的新阶段,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此背景下,为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工信部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2016年,工信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提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未来,围绕中小微企业的扶持行动、发展计划会更加完善、丰富,推动互联网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四层次评价反映中国企业“互联网+”发展
中国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与特征变迁可以划分成四个层次:基础准备层次、单一辅助层次、广泛应用层次、深入融合层次。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平衡等问题,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故四个发展阶段并非承前启后,而是贯穿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企业“互联网+”基础准备水平保持高位平稳
在中国互联网起步发展阶段,互联网信息服务刚刚兴起、网民初具规模,网络广告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企业开始注意到互联网的存在、思考互联网的作用。部分企业率先将计算机、互联网用于日常办公、展简单的互联网活动,完成开展“互联网+”的基础准备。
到2016年,中国企业全面迈入基础准备层次,出现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的全面普及。CNNIC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计算机使用、互联网使用分别达99.0%、95.6%。从2011年首次开展针对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应用调查至今,中国企业在多项ICT核心指标的表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幅缩小,尤其是在上网设备与网络接入方面,基本实现与发达国家看齐、甚至赶超。
在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发布部分宽带提速降费工作成果:2016年全国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15年底的2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受此利好影响,企业宽带接入比例逐年稳步上升,且移动宽带接入方式也日益受到欢迎,“互联网+”转型升级动力强劲。
未来,与网络接入质量相关的建设将倍受关注,企业的网络部署将向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在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与机房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应的,衡量企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需从广泛程度转为深入程度。
工具类应用快速普及,超六成企业迈入辅助应用层次
随着网民规模爆发式增长、网络经济发展潜力大幅释放,互联网市场主体数量增加、内容丰富化、服务多元化,接入服务、营销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互联网商业应用市?雠畈?兴起,企业开始利用多种互联网工具来辅助运营,以加速内外部信息和财物流通速度、提高渠道效率,促成渠道改革。此时各个互联网工具发挥相对独立的作用,企业“互联网+”进入单一辅助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全面接入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广泛开展多种互联网活动:CNNIC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对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商务服务、内部支撑等基础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比例大都在60%以上,网络安全防护也日渐成为企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必要考量,有22.3%的企业部署了软硬件集成防护系统。
工具型互联网应用已经嵌入企业运营多个环节中,在信息沟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流转等方面,以企业即通工具、企业邮箱、互联网招聘、网上银行等为代表的小型、免费或低价、模版式的企业级互联网应用已经达到较高的普及水平,互联网成为中国企业开展高效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13.5%的企业正向“+互联网”阶段过渡
网民、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的充分参与,推动中国互联网产业化步伐加快,企业互联网应用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简单辅助型应用,逐渐发展成为系统化、集成化的服务,贯穿生产研发、采购销售、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等全业务流程,并内化为企业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制度规范,从而推动供应链发生变革。企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以价值链为不变核心、互联网全面渗透的“+互联网”应用阶段。
随着基础应用成为辅助企业经营活动必备工具,互联网所发挥的作用已深入到改造企业生产流程和经营模式的层面。企业通过部署信息化系统、开展在线销售与采购、进行互联网营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与互联网逐步融合。CNNIC数据显示,到2016年有13.5%的企业已经进入这一发展层次。其中,上网企业部署OA、ERP、CRM等信息化系统的比例从2015年的40.7%跃升至2016年的60%,凸显企业“+互联网”发展的成效。
不过,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必要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仅凭此就能够实现供应链改革。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发达国家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意识落后于部署实施、外部拉动力远强于内部变革力。典型如大量的品牌代工厂OEM,虽建有强大的ERP系统,但只用来接收来自上游的订单,由于缺乏变革思维和专业人才,难以将信息系统中的运营数据转化为优化流程的有效工具。
此外,中国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活动的比例仍然整体偏低,多数应用的渗透率不足四成,与基础应用的应用水平差距较大;企业从单项业务单个环节的数字化、向多业务综合的集成系统的铆合,从单一企业的孤岛式封闭应用、向供应链上下游动态协同生产服务网络的形成,从局部流程优化、向全业务流程再造的升级进程,仍然较为滞后。
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为深耕“互联网+”提供持续动力
如今,在传统产业互联网化进程全面启动的背景下,互联网已不再仅仅被视为高效的工具、先进的管理方式,更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顶层设计,是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先导力量和战略指引。而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将在财税政策、人才能力、资本热度等多个方面,对产业改革升级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互联网+”深入融合提供深厚的根基和源源不断的营养供给。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全面转向创新驱动,进入企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价值链重塑的“互联网+”发展阶段。
从国内看,企业创新环境持续向好。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其中新登记服务业企业446万户,占比达80.7%,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据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超过100万件,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全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
放眼全球,中国创新能力的迅速提高举世瞩目。《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由上一年第29名进步到第25名,成为“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以来第一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且在高科技出口比例、知识型员工、公司培训等10项指标中全球居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达43168个,年增长率为44.7%,是全球唯一??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位,自2002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照此速度,中国将在两年内超过美国,成为PCT体系最大的申请国。
“互联网+”传统企业的深入融合,不仅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战略层面引入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用户至上”、“快速迭代”、“普惠服务”。只有决策层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将其从工具层面、渠道层面提升至战略层面,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先导力量。CNNIC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决策层主导互联网规划工作的企业比例达22.7%,相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互联网规划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企业“互联网+”发展展望
中国互联网历经二十二年的发展,不仅是互联网产业的独立发展,更是与中国经济腾飞密不可分、与传统产业转型相辅相成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在线应用逐步开展,互联网正在成为企业保发展、促转型的关键力量。
2017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网络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互联网技术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产业融合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应用与服务成为惠及民生的创新举措、安全与治理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企业运营各个环节,从办事办公、客户服务、营销销售,到供应链管理升级、资源优化配置,传统产业全面深化互联网转型,正式进入从顶层设计到落实执行、从战略制定到部署实践的新阶段。
(作者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文章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字数:2754 来源:商情 2014年47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了P2P融资模式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恶性事件频发不禁引发人们对P2P行业前景的质疑。本文从P2P模式的本质出发,旨在剖析P2P行业的机与危,并提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P2P;融资
一、引言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P2P(Peer to Peer),即“人人贷”,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实现的个人对个人的一般为小额信贷的直接信贷方式:资金闲置的人和有资金需求的人将信息发布到P2P融资平台上,通过平台进行配对,完成小额贷款。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P2P融资因“融资便捷、普惠金融”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视。P2P融资的风险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规避和防范风险将成为P2P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P2P发展的机与危
(一)P2P发展历程
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拉开了国内P2P平台发展的序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作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之一的P2P也取得重大飞跃。2013年10月,P2P网贷规模首次实现单月破100亿,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交易规模达到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P2P网贷平台数量为523家,同比增长253.4%,但P2P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管控上的一些漏洞。2013年1011月仅两个月时间,超过50家P2P平台倒闭,并传出多起网贷第三方收黑钱、老鼠仓等恶性事件,P2P平台的发展开始逐步放缓,P2P平台融资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反思。
当前,我国现存的P2P平台主要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类是传统的P2P模式,由借贷双方直接签订贷款协议,P2P平台只充当纯粹的中介,不参与实际的资金借贷且不对放贷人的资金提供保障,如“拍拍贷”;第二类是担保模式,P2P平台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借贷双方的交易担保来实现客户资金保障,如“人人贷”;
第三类是平台模式,引入小贷公司,通过吸收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来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如“有利网”;第四类是债券转让模式,筹资人通过P2P平台发售债权实现融资,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购买债权实现投资。
(二)P2P发展的机遇分析
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使得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同时也对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储蓄习惯,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总体规模较大,超出了市场的融资需求,给P2P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规模庞大的资金流保障。相对于美欧等金融行业发达的国际市场,中国发展环境对P2P贷款的适合度在居民储蓄率、人力成本、用户需求等方面更具优势,为P2P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
从P2P模式自身来看,P2P行业在中国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融资,P2P融资无需经过繁琐和漫长的审核,贷款要求相对降低,且审核周期较短,具有快捷、高效等特点,能够满足融资方短期内的融资需求,这些都为P2P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P2P发展的风险分析
从P2P的运行模式及市场环境、监管环境来看,P2P发展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监管的缺失。由于P2P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在我国监管体系中不属于银监会也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范畴,监管主体混乱,近年来一直处于监管空白的状态。2011年9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首次对于P2P贷款平台的风险作出提示,认为P2P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除此以外,目前政府尚未出台任何具有实质性内容的P2P监管办法。政府监管的缺失是P2P平台发展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
2.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P2P平台当前主要的融资方是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方整体信用程度不高,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需要获取大量的融资方信息,进行更为严格的融资方审核;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P2P平台无法实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各P2P平台之间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也不可能实现融资人信息共享,导致P2P平台面临着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却缺乏审核依据的尴尬局面。
3.P2P平台准入门槛低。截至2013年底,我国P2P平台数量超过500家,自2013年开始以几乎一天一家的速度在增长,从总体规模和经营状况来看,我国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由于准入门槛低,资金力量薄弱,有可能存在一些P2P平台公司无视中介职能,收黑钱、欺骗投资者;更
有甚者,一旦发生大额的违约事件,较容易出现P2P平台携款潜逃等恶性事件。
4.P2P平台担保杠杆过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超过其自身实收资本的10倍。由于我国P2P平台准入门槛低,规模较小,为了获取利益,普遍存在着担保额超过实收资本10倍的情况。由于P2P平台普遍担保杠杆过高,一旦市场大环境发生变化,融资方大规模的违约将对P2P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三、关于P2P发展的建议
P2P一方面能够解决市场上“融资难、投资难”的两大难题,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风险,为促进P2P行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关于P2P发展的几项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P2P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P2P平台的准入门槛、运行模式、违规惩罚等内容进行规范,建立P2P平台评级制,清理不合规的P2P平台企业,整顿P2P行业风气,对违规操作的P2P平台公司采取严厉的处罚,并明确对P2P融资违约方的惩处措施。
(二)健全信用体系
不断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实现P2P平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确保P2P平台可从征信系统中获取借贷双方的征信信息,同时借贷双方的交易信息也可反映到征信系统中。
(三)完善风控体系
P2P平台应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完善平台风控措施,建立一套涵盖借贷双方信用审核、违约追缴、贷后评价等融资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备用金制,即提取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备用金,做到风险事前控制;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做到风险事中控制;建立健全的还款违约追缴渠道,做到风险事后控制。
第三篇:17、“互联网+”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艰︱转型
“互联网+”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艰︱转型
导读: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民谈论互联网的时代,正确认识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之路,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必修课。
▌懂与不懂,接受与不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新生互联网企业天然具有“互联网+”的基因。目前,令人忧虑的是,广大传统企业所面临的互联网焦虑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关乎中国数千万家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于是今年年初,国家提出要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为广大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如深入探究,“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传统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互联网+”并非是在传统产业上叠加一个互联网,也并非是简单增加一个互联网工具。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基因不同,相互融合不仅仅涉及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文化,而且还涉及具体的方法、工具以及实现的路径。
说到根本,企业所关心的,并非是思维层面的“+”或不“+”的问题,而是“互联网+”战略如何布局,行动计划如何执行,组织架构如何设计,创新机制如何变革……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风险去完成“互联网+”的进程。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少传统企业,还在“+”或不“+”之间徘徊。
▌变革已经发生
去年春节,一篇《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的博文在网上疯传:“我发现,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作者是资深营销专家,但他却道出了已经滋生蔓延开的企业界的普遍焦虑: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里没底;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传统企业受到冲击,与近几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业态爆发式增长有关。2013年,百度李彦宏第一次提出“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界得到很多大佬的认同。他用“风口”这个词来形容即将产生的巨变:“多数企业认为的简单在网上开个店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学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中国变强的推动力。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当下的每一个产业都是风口。”
此后,马云提出了自己互联网思维的九字诀:跨界、大数据、整合、简洁。与之对应的是思维转换方式:价值发现思维、用户定制思维、平台思维、产品经理思维。紧接着,腾讯马化腾提出了“马七条”:连接一切、互联网+创新、开放协作、消费者参与决策、数据成为资源、顺应潮流的勇气、连接一切的负面风险。小米雷军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上则提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成了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批判的对象)。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表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引入传统工业,改造和提升着传统产业,创造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新的巨大市场”。现实生活中,这一切似乎正在发生——传统企业家恐惧地看到,以上所提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创新应用,正在搅局传统企业的生存法则。更有悲观论者,以为传统企业会消失,以为百年企业大多会像诺基亚、摩托罗拉那样——“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输了”。
当然,旁边还有一些旁观者,他们十分热闹、开心地围观着传统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对赌,似乎这样的事与他们无关。
真是这样吗?历史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每次产业变革都会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而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会对传统企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即如当下,当“互联网+”推动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互渗透的时候,正在深刻改变着产业的组织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加速形成新的企业与用户关系。例如,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一切冲击,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垮在“没来得及转型”?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巨人、安彩、尚德等巨人的倒下令人记忆犹新。不过,时代变了,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傻瓜式失败”:“我们的确失败了,但是不知道我们错在什么地方。”——诺基亚巨人垮台,体温尤热;数码相机是柯达发明的,但是柯达并没有抢占到数码相机的“风口”……很多企业具有丰裕的资金、优秀的品牌、顶尖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但是依然不知不觉失败了。
纵观巨人们倒下的历史,所犯的基本错误,绝对不是资金、技术、市场的问题,而是组织、文化和管理的问题;不是被别人颠覆的问题,而是被自己所颠覆——产业在推进“互联网+”的进步,而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
▌要么“互联网+”,要么死亡?
2013年12月,以雷军和董明珠的“对赌”为分界岭,中国企业家对“互联网+”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万达集团王健林在2014年1月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互联网的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但是半年以后,他在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天会上郑重地强调,所有系统必须要检讨,是否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们不用互联网思维、新的方式去做,可能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也正在此时,华为的任正非说:“互联网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互联网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华为坚持用五年时间……以互联网精神,为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的互联互通。”
海尔是最早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制造业。海尔的张瑞敏说:海尔不是放弃制造业,而是换一种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制造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前景不被看好,张瑞敏却认为这是制造业最好的时代,应用互联网思维而非仅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这是他与传统制造业大佬的最大不同之处。
最典型的当数联想杨元庆的互联网思维转变。2014年杨元庆在亚布力论坛上说:“某些企业希望利用互联网迅速获得商业成功,甚至把其他环节都外包了,主要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从而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的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住产品质量,管好供应链,做好售后服务等,那么,实践这样的业务模式,将会证明最终是行不通的,这绝对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杨元庆影射的是小米的弊端。
可是在2014年年底,小米用业绩响亮地打了联想一记耳光。当年刚刚上市3年的小米手机中国市场销售6500万部,超过三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盈利26.4亿元。而经历30年发展的联想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只销售4730万部手机,该业务亏损,而且整个集团的利润也没有超过小米。销售渠道上,联想手机70%来自运营商,小米手机70%则来自小米电商。今年5月,联想在首都体育场召开誓师大会,杨元庆当场宣布:“联想将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转变,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
不可否认,互联网新兴企业拎着大棒给了传统产业一闷棍,悄然无息地瓦解了一些传统销售渠道、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但是同样不可否认,传统企业只要明白了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们就会迸发无比强大的竞争能力。海尔、华为、万达、荣昌洗衣、华谊兄弟、顺丰等大型传统企业,携带着重资产、大队伍、新技术,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化转型的绝地反击。
比如组织重构的“互联网+”化。擅长管理转型带动经营转型的海尔,将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颠覆了传统的企业观念,把每一个人变成创业者;认为互联网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颠覆了;并提出了鸡蛋从外边打破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如果从内部打破一定是新的生命。
比如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已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的华为,提出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认为未来的企业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也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深化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没有生存的空间;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后面是什么,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再比如业务重构的“互联网+”。洗衣起家的荣昌,瞄准了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荣昌门店升级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O2O模式的居家服务站;善于守正出奇的万达集团,将所有的网上资源全部给电商公司,放手让电商去发展,并且将电商业务板块列为战略型的五大板块之一;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卖座网,已经在打通娱乐和互联网的边界和任督二脉;顺丰在全国启动“嘿客”便利店,实现本地服务O2O,进行商品预购、线下体验、快件自寄自取等。
传统珠宝行业必向互联网+发展,想再次突破发展,必须走互联网+之路。“喜钻”作为中国首家珠宝云商的提出者与倡导者,也是首个以互联网和核心,将O2O模式线上线下大力结合,把珠宝的贵重、情感与时尚科技相结合,把传统的“重资产”降为“轻资产”,将传统“等客上门”变为“主动上门”,将客户变成经销商,将“经销商”变为终身“品牌维护者”,致力打造并构建第一个云商业态!
喜钻云商加快推进了喜钻店商与电商融合,提供产品流、支付流、信息流、服务流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打通的服务,以喜钻研发的钻客O2O动销引擎为驱动,以两线同步为总控后台,链接线上移动商城和线下智能商店,构成三位一体的商业闭环。以圈子经济、粉丝经济、个体经济为基准营销延伸,建立云端市场与服务体系。
喜钻对加盟商实力支持
(一)营销
“店商+电商+微商”的营销模式
1.全网营销:钻客手机APP(招募微商合伙人)+喜钻PC商城+第三方平台引流+本地化论坛+粉丝工厂/微商基地
2.全员营销:自己员工+对手员工+新老客户+高端客户+微商合伙人 3.全案营销:保姆式网络推广全包+丰富线下会员活动+跨界营销互动,激活粉丝
(二)市场
喜钻“轻资产轻库存”的O2O加盟方式
1.送流量:年4000万PV线上流量引流到加盟店
2.送粉丝:帮商家建20个500人微信群,打造商家粉丝工厂 3.送销量:年2亿的线上销售额分享到加盟店 创新往往在边缘地带产生,改革往往是从问题倒逼。这次“互联网+”的进化,根本不是鹿死谁手的问题,也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看谁融合得更快的问题。正如TCL董事长李东生所说:“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未来属于那些自我颠覆的企业家!属于那些看到互联网‘起风的信号’同时又在‘风口’上蹲守的企业家!”
想了解更多,扫描下面二维码,更深入地了解珠宝互联网+之道!加盟电话:0755-36934505,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太宁路85号罗湖科技大厦2楼—8楼
第四篇: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
广仁医院 男装代理 洗地机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
你的企业健康吗?你的营销健康吗?
如果你的企业健康,你的营销也就健康,那是企业在良性发展,锦上添花。如果你的企业不健康,但你的营销还挺火爆,那是企业在恶性发展,其中必然有问题,不可持续。原因很简单,企业健康如同汉堡包,上下两片面包如同产品与服务,中间是牛肉,如果把中间的牛肉拿掉,两片面包就不值钱了,牛肉的作用就显现不出来了。如果对中间的牛肉偷工减料或以假充真,短期还能糊弄,但不可能长久。
那么,如何了解你的企业是否健康呢?中国企业的整体健康状况如何?有没有一套系统、科学、权威的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中国企业的健康现状呢?有没有一套理论依据支撑这套指标体系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零点前进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给出了答案。这份报告全面阐述了对中国企业健康现状的系统评估与诊断结果,总结出八个核心发现,可以称之为是有益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八宝粥”。每一碗粥都向企业标明了营养成分或营养不良征兆。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决定喝哪碗粥或喝哪几碗粥,以便以健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健康成长,同时为社会创建一个共享的健康环境。
核心发现之一:“三九理论”从三个纬度、九个元素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创建了一套评估企业健康生态的系统理论和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健康的“三九理论”亦称之为“三九企业健康生态系统理论”。“三”指从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商业环境三个纬度入手分析企业的健康状况。“九”指衡量企业的九个健康元(600380,股吧)素,即创新力、创业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企业健康最为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企业总体健康得分为56.05,属于初级健康阶段。这一结论与经过30年快速运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相吻合:突飞猛进,成绩斐然,创造奇迹,但同时为环境和资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深化改革开放与商业环境的平衡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中国企业整体健康水平偏低。这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自知之明,也要旁观者清。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
核心发现之二:“健康三明治”首次提出人、企业、环境的上层、中层、下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规则,利用杠杆和撬动原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商业环境的三个纬度分析中,企业家精神得分最高为61.01,而商业环境得分最低为50.47。三个纬度的高低得分对比是对中国企业健康现状进行了一个真实形象的三维扫描,可以比喻为中国企业的“健康三明治”:上层是人的因素,中层是企业因素,下层是环境因素。企业家在自我范畴之内可控性强、灵活性高、调整性快,所以在三个纬度中得分最高。企业行为则两面受压,正负压力都有。上层正压力加大,企业健康指标就上升。反之,如果上层正压力加大,下层环境负压力超过上层的正压力,企业健康指标就下降。上下两层相互和谐与相互推动的环境底压力双向高启,亦会促使企业健康指数上升。企业的行为既受上层企业家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受下层环境因素的制约,健康的时候事半功倍,不健康的时候则事倍功半。换言之,商业环境的低分给中国商业环境敲响了警钟─必须坚持和加快改革开放,完善市场化机制,进行公平竞争。
核心发现之三:“精神原动力”诠释了中国企业家精神能量的释放与商业环境之间的鱼水关系,平衡人与环境双向融合的健康力量。
研究结果表明,在九个健康元素的创新力、创业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中,创业力备受推崇,得分最高,为67.99。这是蕴藏在中国企业家骨子里的“精神原动力”,它释放出强大的热能,促使中国企业家敢于探险、灵活多变、跌打滚爬、浮躁多元、求富心切、敬业奉献。中国正处于渴望、追求、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时期。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每每提到梦想谈及最多的是美国梦。而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人梦想白皮书》第一次记录了中国人的精神成长,诠释了中国梦的指向和价值的七个核心元素─财富梦、创业梦、卓越梦、子女梦、知识梦、行走梦和公益梦,竹叶青 耳机 水泵
而创业梦排在第二位。这正是创业力在企业发展的九个健康元素中得分最高的原因。“精神原动力”释放能量的强度与商业环境相辅相成,一损俱损,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核心发现之四:“避规力”利用反向思维和论证原理帮助社会与政府透彻分析合规行为欠缺的正反起因,帮助政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推出新政。
《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成果也有令人沉重的一面。合规力、服务力及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49.38、49.76和50.36。合规力低则“避规力”必然高,反映在契约精神和商业伦理方面尤为突出。契约精神与契约履行在商业交往中常常被称为一文不值,违约违规现象严重。而且法律往往无能为力,导致商业交往活动中出现信任空白。
高“避规力”有两层含义:合理避规与刻意避规。前者可能是由于商业环境不够理想或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民间融资。目前金融信贷在中国是一种特权,而不是所有企业可以公平享有的权力。而后者则是违规操作,比如偷税漏税等。避规能力越强,避规需求越旺盛,证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和谐度低,导致企业健康状况不佳,企业家要付出数倍的成本和精力,克服商业环境带来的瓶颈。
核心发现之五:“阳光环境”着眼于未来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根基与环境,用以确保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营养。
“阳光环境”是提升企业健康力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服务力和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都与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可持续性密切相关,与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紧密关联。企业非常关注一项政策出台的流程透明度,征求社会民意的倾听主动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恳度。公共服务的转型改革更需要政府能够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行为,从事无巨细的大管家转变为专注于服务的大保姆。“阳光环境”期待在政府、社会、企业之间培育一个和谐、现代、有创造力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商业环境将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承上启下,健康发展。
核心发现之六:“社会理性”呼吁社会多元化、多视角地理性看待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用积极的建设性思想和行动推动中国企业健康成长。
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突破“社会理性”缺乏的瓶颈。浮躁、虚夸、过激、求快、求大、求富的心态和欲望让许多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缺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批评。从企业层面讲,要理性看待商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机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群体,这些机会提供的平台、空间、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把握机会的过程中有成功和失败,有高潮和低潮,有进步和徘徊,有自由和垄断,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多数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和创业成功举世公认。所以,企业家要理性面对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要考虑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回馈社会,主动投资社会,要有“吃亏”的精神,比如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用建设性的、理性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
核心发现之七:“竞争繁荣”和“包容均等”是利用市场化的竞争和公平均等的机会衡量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根基。
就政府而言,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市场经济,来自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自“竞争繁荣”的企业行为,来自“包容均等”的社会机会与和谐气氛。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强烈期待税赋减压和公平竞争,呼唤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坚决反对行业垄断。最近召开的政协、人大两会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加大力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未来发展最具活力和创新的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是那些土生土长正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商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既要根基稳固又要和谐公正,它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决定了中国企业整体健康发展的速度和提升。
核心发现之八:从“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公共产品”的角度,只有政府的职能从提供硬件产品转型升级到软件服务,才能有力地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从提供“有形公共产品”转变到提供“无形公共产品”,即从提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的硬件转型升级到提供城市发展的软件如规则、政策和制度。政府未来的“软实力”应该大于“硬实力”,这是开明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无形公共产品”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
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政府。其中发挥社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和NGO组织的社会化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又比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社会沟通功能和正面传播营销。让新媒体在政府与社会及企业的交往中从幕后走向前台,为中国未来的商业环境注入更多的健康力量。《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挖掘提炼了关乎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成长的核心元素,初步探索了适合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我们真诚期待这个关于企业健康力量发展的系统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和讨论。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做贡献。
中国企业健康力量的钥匙,企业家人人都有。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每把钥匙所开启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更来自中国市场、政府、社会和谐发展以创造共赢的健康的商业环境!
米歇尔-古泽兹:用全球化视野看商业模式
米歇尔·古泽兹(Michel Gutsatz)是一个明星教授,有着引人关注的所有理由:作为法国马赛商学院MBA、EMBA项目主任,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是全球奢侈品行业发展动向和品牌管理研究大师,曾担任形象战略公司white Spirit常务董事、瑞士Bally集团人力资源和内部沟通部门主任与执行委员会委员,善于制定品牌服务战略,为品牌注入新的理念,帮助企业捕捉发展机会。
目前,米歇尔·古泽兹教授任教于法国马赛商学院的三个校区—马赛、上海和马拉喀什,他致力于领导和开发半脱产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在很多人眼里,他既是讲台上激情洋溢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商业世界冷静沉着的掌舵者。以其创新的办学理念,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把跨国教学引入MBA、EMBA项目中。因此,《新营销》记者围绕MBA、EMBA教学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流露出对MBA、EMBA发展的希冀以及在稳健的推进中努力寻找创新的渴望与执着。
灵活的教学体制
《新营销》:如今,EMBA教学都依靠其特色吸引学生,法国马赛商学院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马赛商学院是法国最知名的一所学校,2001年,我们的E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第61位。我们EMBA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学生可以在法国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两地上学。
目前,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从世界范围看,很少有EMBA学生既能在欧洲上学,又能在中国上学,而我们的EMBA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在欧洲和亚洲学习,完成一个案例。比如,中国学生在上海开发一个案例,到世界各地搜集资料,最后在欧洲完成。
我们的国际MBA项目有四个方向,即全球管理、人才领导力、品牌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在上海,我们有金融方向的国际MBA,这个方向是法国没有的,而在法国我们有市场方向的MBA,这个方向是上海没有的。对MBA的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扩充自己的人脉关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我们的办学方式在这一方面可以对他们有帮助。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对学生而言却是很简单的。
《新营销》:在学制上,中国MBA、EMBA学制趋向于越来越短,法国MBA、EMBA学制是否也是这样?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不是这样的。法国马赛商学院提供的是兼职MBA、EMBA项目,我们在3年前尝试把这个项目控制在14个月,但是学生的反馈是学习强度太大,跟不上学习进度。现在,我们按照全球惯例,项目控制在18个月到24个月完成。
事实上,我们有全球创新举措,我们的学生可以在1~4年里完成学业,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一个标准化的两年制;如果学生为了更换工作想加快学习进度,就可以加快学习;如果学生总是出差耽搁学习,就可以把学习进度放慢。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学制有更大的灵活性。
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新营销》: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项目与欧美其他院校的MBA、EMBA项目相比有哪些优势?米歇尔·古泽兹:总体来说,我们有三个优势。首先,我们与中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其次,上海MBA和EMBA项目很少是用英语教学的,而我们完全用英语教学。最后,如果你看美国的MBA项目,就可以看出并没有那么国际化,他们的案例教学以美国为主,并且游学特别少,而我们有五个地方可以选择游学,分别是法国、巴西、美国、印度、摩洛哥。
《新营销》:法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对MBA和EMBA项目的需求有什么不同?
米歇尔·古泽兹: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中国学生更关注MBA和EMBA项目与职业的关系,而欧洲和美国学生不那么注重。
《新营销》:法国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招生是否设定了门槛?
米歇尔·古泽兹:我们的要求是学员通常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因为我们的MBA和EMBA项目是面向管理层或中层以上职位的学员。另外,申请人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在录取学生时,我们通过面试考察申请人是否有管理才能,如果他们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么他们就能成为我们MBA和EMBA项目的学员。
《新营销》:你在中国和法国授课的内容是否相同?
米歇尔·古泽兹:我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我授课的学生不仅仅是面向市场以及品牌管理方向的人,因为我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学。例如,我去年有一门课,听这门课的学生有金融领域的,有市场领域的,有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现阶段品牌管理的范畴涉及公司各个部门,比如IT、生产、法务等很多部门。在中国,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奢侈品牌,在教学上我会加入一些有关亚洲维度的内容,以及中国市场和中国品牌的内容,比如,我的案例中有上海滩服饰品牌和珠宝品牌。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加入国际品牌内容,当然教学肯定是混合了国际和中国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了解全球市场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中国市场是怎样的。对于法国学生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先看全球市场,再看法国市场。
全球视野的商业机会
《新营销》:在与学员互动的过程中,你是否会了解他们对奢侈品品牌发展有哪些困惑?
米歇尔·古泽兹:目前,大多数奢侈品牌亟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特定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消费者都高,所以店内服务至关重要。例如,传统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是以部门为导向开展工作的,它们必须学会如何用颠覆性的战略,用高效协同的信息系统、分销系统管理品牌。
其中,分销渠道对奢侈品品牌来说会面临在百货公司里设柜还是自己开店的问题,这种选择必须通过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尤其是中国公司与欧美百货公司打交道,一定要找到懂这些公司的人才能在欧美市场管理好品牌。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公司对奢侈品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目前我工作的一家中国奢侈品公司,他们的产品非常漂亮,他们面向的是很多买手,由他们向大众市场推销这些产品。所以,这些买手就要接触富裕阶层的人,或者与专业的设计师、建筑师沟通。而这家公司自己的人不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沟通,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
《新营销》:据你了解,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需求和认知是否有很大的区别?
米歇尔·古泽兹:你很难去教一门不涉及消费者分析的奢侈品品牌管理课程。据我观察,中国消费者除了单纯的炫富者外,也有非常老练的低调的人消费奢侈品,他们不希望与别人使用同样款式的包。
另外,在奢侈品成熟市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奢侈品品牌背后打动人心的东西。例如,爱马仕近期上线了一个网站叫“爱马仕的手”,上面有一些宣传片,这些片子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了。片子的内容是制作爱马仕的手工工匠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新营销》:如今MBA、EMBA项目在全球都很热门,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米歇尔·古泽兹:有一点非常确定,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对于优秀的管理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短缺。现在各个层面都在进行人才培训,找到好的MBA、EMBA毕业生是每个公司都要做好的工作。
我们这个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合作10年了,我发现以往更多的是外资企业的人读MBA、EMBA课程,而现在更多的是国企或民企的人读MBA、EMBA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MBA、EMBA的市场会
越来越大。
我来比较一下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它们很像的一点是都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美国学生基本上关注商业在美国怎么运作,而中国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关注商业在中国怎么运作。我想提醒一点,他们都缺乏用全球化视野来看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因为文化、地区差异而激发出的新的商业机会。我鼓励更多的人了解欧洲、非洲、南美州市场,MBA、EMBA的学生要更多地旅游,打开心胸和视野,才能变得更强大。文章版权来源所有: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发展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发展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怎样,重要的要看学生的反应是否热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一、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现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还是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表面看来,这确实是在肯定赞赏,然而站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上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好,好在哪里,棒,棒在哪里?学生摸不着实点,又哪里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站在全体同学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因为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同学的),“好极了”、“棒极了”,已经封顶了,也就是说该生动回答,已经是全面、准确、权威,能经得住专家的考证了,还有哪一个学生敢再来论辩发言,又怎么能一石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呢?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没有思考价值的启发引导性评价,这些表面化的启发引导语言,教师本来的良苦用心是要激发更多学生的多向评价,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然而,“会听课”的学生们,有的便不去思考问题的对错等,而是顺着老师的表情态度,应声回答,就过去了,于是在课堂出现了异口同声的对或错,是或不是的高昂呼调,气氛很热闹,也很热烈,但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课堂讨论,生成课堂再生资源,可是,有些老师却流于形式,一个很明朗化的问题,教师却在学生回答后,或者重复学生的答案,或者追问一下,“你感觉对吗?”或者“请大家做一下评价”,一味重复学生的答案,罗嗦无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决不代替,一个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建议用“请你大声说一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重要的概念,新的发现,需要重复时,建议用“请你再说一遍”、“再请一个同学说一遍”的句式。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必要的,但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如此,否则就会浪费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支吾语塞时,或者回答错误时候,教师耐不住性子,或者急于找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自己直接说出答案,这样不能针对具体个例来相机引导,甚至包办代替的做法,会严重地失去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这些都是表面的形式主义的课堂评价,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师生的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更不容易抓住再生资源,有机利用,引领课堂教学走向高潮,当然也无法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向深层次发展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肯定和赞赏要具体,不能笼统抽象,更不能封顶
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在他们的问题表述中,不乏有智慧的火花,也掺杂着错误的泥沙,作为教师要时刻处于“高度思维”状态,及时捕捉到智慧的火花,给以具体准确的肯定和赞赏,所谓具体或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评价,或是知识能力方面评价,或是其他方面,但一定要具体准确,如:“――很佩服你的勇气――”是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上,具体准确地肯定和赞赏课堂发言参与的勇气。“这一段,你读出了主人公的悲痛的感情|”是从感情朗读角度做的具体准确的评价。只有肯定和赏识具体准确了,学生才认可,才能感觉到你的真心的鼓励,才明白自己成功在哪里?其他同学也能够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感受,我们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时候也亦该如此。
(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富有启发引导性,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评价语言要启发性。因为有时学生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老师启发;有时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克服障碍,奔向目标。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充满睿智的评价,该有旁敲侧击、直接追问、流露同感等形式。只有这样巧妙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提出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给本文换一个标题”有的同学换为“藤野”,有的换为“藤野老师”,教师在此启发引导:“这三个标题哪一个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在此评价中,启发学生扩散思维,启发学生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在比较选优中,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用“藤野”做标题,就少了崇敬的意味,有“藤野老师”做标题,只是表示藤野是老师,而用“藤野先生”做标题,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这正好吻合了鲁迅对学问精深,品德高尚的藤野老师的尊敬之情。
(三)课堂评价语言也应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
在课堂的结尾,我们一般要自然地引出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课堂总结,很多老师往往让学生自由说说学习体会,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当学生的理解和概括,站得低,看得近时候,这时,教师就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要对学生发言,起到一个总结和升华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学习凸显出目标,凸显出重难点,凸显出学习所得。
三、小结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