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1)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如NaCl晶体、I2晶体等。
(2)非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的排列呈现相对无序的分布状态。如橡胶、玻璃等。
2.获得晶体的途径
3.晶体的特点
(1)自范性
(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1)区别
晶体
非晶体
自范性(本质区别)
有
无
是否均一
均一
不均一
固定熔、沸点
有
无
各向异性
有
无
能否发生X射线衍射(最科学的区分方法)
能
不能(能发生散射)
举例
NaCl晶体、I2晶体、SiO2晶体、Na晶体等
玻璃、橡胶等
(2)判定方法
①测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沸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②可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二、晶胞
1.概念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结构
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均摊法
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
(1)平行六面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均摊法)
(2)非平行六面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 3(1)粒子属于该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