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能力到核心素养:英语新课标的传承与创新
一、素养为本
义教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既体现本课程独特的重要观念、思维方式、实践技能、价值追求对学生的贡献,同时又体现所有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即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育部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 “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一概念。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主持该项研究的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指出:素养是
“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对应的主体是
‘人’
或
‘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他带领研究团队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林崇德,201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文化基础”
体现
“人的文化性”,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把文化视为是
“人存在的根和魂”,强调
“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自主发展”
体现
“人的自主性”,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把人的自主性理解为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社会参与”
体现
“人的社会性”,包括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在“个人价值实现”
与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之间建立联系,强调
“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林崇德,2017)。本次义教课标修订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一进行了对标。
义教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契合。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义教课标中,对于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凝练起到引领作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般与特殊、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的关系,前者要通过后者得以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后者又受前者的指引和规约,两者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学习能力体现自主发展,思维品质则渗透在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之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应具备的共同核心素养,英语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此为指导,关注中小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素质。
二、继承与创新
义务教育课程和高中课程相比,英语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阶段性、成长性更为突出,以英语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来凝练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可以突出人的全面发展,淡化学科本位色彩。高中学习时段为三年,而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时间跨度长达九年,是少年儿童身心成长最快的关键阶段。义教课标关于核心素养
“综合特征”的概括描述体现核心素养的整合性、成长性,如
3~4
年级学生是
“能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5~6
年级学生是
“能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完成学习任务”,7~9
年级初中学段直接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是
“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分项特征”的描述也体现成长性、进阶性特点,如语言能力三个学段的描述框架分别为:“能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简单的沟通与交流”
“能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实现基本的沟通与交流”
“能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基本准确、连贯、顺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涵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七年时间三个学段之间呈逻辑关联和顺序性、进阶性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这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体现整体性与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的统一。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义教课标确定的课程总目标充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突出了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课程育人价值导向,其内容比上一版课标的目标表述更丰富,站位更高,与党的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变化、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密不可分,具有新的内涵和明显的时代特征。
义教课标基于义务教育的特点,将英语课程分为
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三个学段,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课程总目标,制定相应的学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学段目标沿用了原来的分级目标表述,但将五个级别调整为一至三级三个级别,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路径更为清晰明了,也更具操作性。学段目标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
“素养为本”的课程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义教课标从三个表现维度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学段目标展开描述:
“语言能力” 的三个维度为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
“文化意识”的三个维度为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感悟与内化;
“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为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
“学习能力” 的三个维度为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
核心素养每个方面的三个维度作为素养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而每个表现维度遵循素养的进阶和连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描述,立体呈现核心素养在三个学段的层级水平差异。三个学段目标结构化地描述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在各个学段应该达成的目标要求,体现出学段目标之间的顺序性、连续性、进阶性。
四给老师们的几点建议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教课标有具体指导意见,特别是在第四章
“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第六章
“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
部分有很好的建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义教课标继承了高中课标的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活动观,将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视为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素养导向的义教课标促使教与学内容和方式发生变化,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
如文化知识教学,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的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义教课标指出:“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要从知识层面拓展,通过有层次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理解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义教课标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做人、做事相结合,使立德树人得以有效转化,并在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时做到
“落小落细”。
思维品质的培养也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落实,如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观察理解、比较分析、归纳推断、评价创新等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系统训练中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管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
“学思结合”
“学用结合”
“学创结合”,努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义教课标提出
“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并在附录
提供了三个学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强化实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意识,避免单向维度的碎片化教学,避免碎片化的知识学习,使得英语课程教学既是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意识持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有效形成的整合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