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轮岗教师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秋季开学前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多个热点城市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引起人们关注。《半月谈》杂志报道,在“双减”背景下,推进教师轮岗制度有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降低社会焦虑,因此备受民众期待。
时至今日,教师轮岗再也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枪实弹”。不过,教师轮岗见实效,除了制度构建,也离不开“情感”基石和“成长”视角。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轮岗已经不再排斥。北京教科院等机构对轮岗试点区教师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教师中90%以上有轮岗意愿,这些教师着眼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希望新的教学环境带来更多专业提升空间。当然,也有个别教师怀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教书,他们就不太喜欢轮岗。如果教师以消极心态参与轮岗,到了新的学校,也会“不在教学状态”,影响轮岗效果。
教师轮岗要想取得实效,要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石。轮岗的制度安排要保证公平公正,轮岗信息要高度透明。哪些教师先轮岗,哪些教师后轮岗,一对照就知道,教师自然形成公平的心理预期。教师觉得公平了,才能在情感上接纳轮岗。轮岗到新的学校,会有“陌生感”,学校管理层及工会,对轮岗教师要有情感上的“照顾”。比如有的老师因为轮岗,离家远了,生活上会有诸多不便,学校要给予关心和帮助,让轮岗教师感受到温暖,进而更快地产生归属感。
许多教师对轮岗有着专业成长的期待,他们相信轮岗“形成理
念相碰”、可以带来“新的声音、观念以及想法经验”。为此,学校要帮助轮岗教师明确专业成长目标。专业成长有目标,教师对轮岗的认同感也就会随之增强。轮岗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因材施教”,毕竟每一个轮岗教师的个人情况不尽相同,要通过科学评价、精准施策,使不同层次的轮岗教师在专业道路上均能“更上一层楼”。
家长之所以要购买“学区房”,看中的是学校的优质资源,而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无疑是教师。教师轮岗成为常态之后,教师不再长期待在一所学校任教到退休,他们以“新老师”的心态来到新学校,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教师拥有积极的教育教学体验,意味着学生也会充满活力,学校也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