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
第一课时
一、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纟()()()
讠()()()
二、看拼音,写汉字。
fú
jiǎnɡ
bào
ná
一()画
评()
()纸
()走
三、组词。
详()()
脏()()
肯()()
另()()
及()()
并()()
第二课时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怎么了
玲玲
爸爸放下报纸问
2.玲玲
时间不早了
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他了
二、写话。
我想对课文中的爸爸说:“
。”
三、说一说,自己把坏事变好事的经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纟(纸)(红)(细)
讠(认)(让)(话)
二、幅 奖 报 拿
三、详(端详)(详细)
脏(弄脏)(脏水)
肯(不肯)(肯定)
另(另外)(另一个)
及(及时)(来不及)
并(并且)(合并)
第二课时
一、1.“怎么了,玲玲
?”爸爸放下报纸问。
2.“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他了。
二、你真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好爸爸!
三、有一次,我和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了一地,我收拾好玩具,就把地拖了一遍,妈妈回来了,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一、教学效果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像这样的课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让人感觉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使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成功之处:
1.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后再书写生字。
3.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不足之处:
1.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2.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没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显得被动,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4.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要圆滑些。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