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政策建议
摘要:引入城市竞争力“弓弦箭”视角,将文化产业竞争力分为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构建6个层面多少个指标构成的竞争力评价体系。选取全国多少个样本省市年鉴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揭示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态势及陕西省定位。结果显示,陕西省文化产业支撑和产业发展潜力两个层面存在优势,而在产业发展实力和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相对弱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文化需求提升层面需要大力强化建设。结合省际对比分析,提出陕西省文化产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升级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弓弦箭”模型;陕西省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支撑背景下,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基本保持%左右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1]。陕西省作为我国文化大省,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促进政策,产业规模占年度GDP比重获得一定提高,但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较发达省市依然较为滞后,企业经营机制升级转换不够活跃、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制约了文化产业快速跃进。全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科学评价地区竞争力水平,对于新时期推动陕西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地区)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2]。祁述裕界定为一个国家文化企业生产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3]。顾乃华和夏杰长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是生产经营者在政府创造的商业环境下,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文化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市场吸引力[4]。衡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是钻石模型[5],这一理论把产业竞争力发展与宏微观经济有机联系,从生产要素、产业支撑、市场需求及企业战略构成四个方面认知竞争力,强调利用产业关联度建立上下游支持关系,尤其突出政府在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顾江、胡静以钻石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包含5个竞争面多少个分类指标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评价[6]。借鉴已有研究,本文引入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该视角认为城市竞争力是环境的函数,包括硬环境竞争力和软环境竞争力[7]。程建林、艾春玲运用“弓弦箭模型”,构建了我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模型,并选取多少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8]。庄小丽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框架及“弓弦箭模型”,从市场、要素、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9]。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从软硬竞争力两个方面提炼文化产业竞争因素,结合文化产业分类标准设计综合指标体系,并应用于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环境、文化产业生产率以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多因素综合反映,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建立在对文化产业特征基础上,用相对全面和代表性指标来度量。考虑研究可及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省市公开发布的地区统计年鉴中可以有效获取。此处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多少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考虑数据可及性选取多少个样本省市,每个样本包括多少个观测变量,并根据指标提取公共因子F1,F2,……Fm,变量表示为:=AFi+ε。以下按照评价指标分类获取各省市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1.标准化处理及检验由于变量之间原始数据存在量纲不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对所得数据进行KM检验和Bartlett球形假设检验。结果显示:KM检验值为0.5),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按照标准规则,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多少个竞争力指标进行挖掘是具有意义的。2.构造因子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借助坐标转换将原始变量转换为另一组不相关变量,通过变量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获得公共因子贡献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结果显示,前6个共同因素构成的公共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参见图1),说明这些因子数值变化可以代表指标体系多少个指标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能够解释和描述样本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并且因子得分的协方差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说明提取的公因子之间不相关。进一步对原始载荷矩阵做因子旋转,这里采用方差比较大正交旋转法。对比旋转前后数据,发现旋转后提取的6个因子变量含义比较清楚,据此对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其中,第一个主因子在5个指标(人均GDP、互联网普及率、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城镇居民人均文娱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消费)上具有较大载荷系数,将这些指标归为一类,命名为文化需求因子;依此规则,根据相关指标的载荷系数值,将第2到6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产业基础因子、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实力因子、产业潜力因子和产业环境因子。3.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并通过以下因子得分函数自动计算6个因子得分,将得分作为新的变量:Fi=α1+β2+……+λ19(其中i=1,2,……6)同时,以各个主因子贡献度为权数确定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F=0.21269F1+0.21116F2+0.11194F3+0.10878F4+0.08727F5+0.08559F6根据上述计算式,代入多少个样本地区指标数据,可以得到样本地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因子系数及综合位次,如表2所示。
三、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
上节表2显示了在“弓弦箭”视角下,多少个省级样本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类态势,这为陕西省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有力参照系。根据综合因子得分,陕西省得分位于中段区间,显示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总体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间接说明尽管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但尚未有效地提升到发展层面的明显优势。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和中华古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实力因子和产业环境因子构成本省文化产业的劣势因素,而文化需求因子和产业基础因子对陕西省文化产业支撑作用不够显著。其中,文化产业实力因子仅排名样本省区第14位次,这表明陕西省文化资源优势还远未发掘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产业潜力因子得分0.48928,排名第5位,这表明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挖掘空间,应当成为今后政府重点推动的产业方向。据统计,2017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亿元,而排名第一的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3亿元,后者是前者的三倍多。文化产业增加值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的关键指标,从该指标来看,文化大省陕西省的文化产业产值较先进地区差距还比较明显。另外,从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这一指标来看,2017年数据显示:陕西省为240.6km2,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浙江622km2、上海561km2、江苏436km2。尽管江浙沪地区的地域面积相对劣势,人口密集,但是每万人拥有的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却依然突出,表明上述地区在群众文化设施硬件领域的投入较大。人是文化产业消费的主体,文化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这也反映出陕西省未来提升文化产业建筑环境的空间有待强化。文化产业既能满足大众的精神文明需求,又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居民对于文化产业认同和消费参与是文化产业有效发展的基础。根据2017年公开发布数据,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娱消费为290余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不足190余元,全国排名处于中等水平。一定程度而言,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民众自身需求的实现,需求决定社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故陕西省需要进一步优化文化消费环境,增强并满足居民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实需求,这也是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互联网+文化产业”态势在多个地区获得蓬勃发展,尽管陕西省拥有丰厚文化资源,但在这一领域的拓展尚未展现出明显优势,这应当成为政府决策者高度关注的内容。
四、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升级政策建议
(一)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陕西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旅游独一无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震撼世人的文化积淀,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此外,陕西在新闻出版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电影业、旅游业发展方面也都具有明确的优势,应该在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提炼多层次的文化韧性精神上开拓创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商业运行特点,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确定全省不同城市间的文化产业特色定位,明确地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类别,有对于性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打造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二)加大文化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着眼于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应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的空间环境。文化是为民众的精神娱乐提供服务,具有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功能,并且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文化场所是文化用品和文化服务表现的平台和载体。政府应加大文化建筑设施的资金投入与整体规划,扩大文化宣传点和文化旅游点,通过开展多种层次的文化宣传活动与地区推介,着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标杆。
(三)挖掘市场需求,引导居民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居民文化消费的需求特征及变化,吸收沿海先进地区经验,加大城乡社区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设施建设资源投入,优化居民文化消费信息获取渠道,提升居民文化消费范围和层次;同时,引导支持社区及农村居民区定期举办特色型系列文化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生活质量,充分发掘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热情;对于陕西秦腔等传统的文化项目,推动表现形式、配套内容等方面创新,提供居民喜闻乐见又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强化业态创新,化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
国内外实践表明,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源于持续不断的业态创新能力、核心资源挖掘整合能力和现代市场运营能力。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但现实中一定程度存在文化资源内涵缺失、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比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于旅游景点人文精神的融入,基础设施千篇一律,精雕细磨的功夫不到位,借助数字信息技术支撑的业态创新相对滞后,文化产品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一些高模仿度产品大量流向市场,严重阻碍本省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发挥。故而,应当把文化业态的创新性、表现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而具有内涵的产品内容及表现形式,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活动蓬勃竞发的良性市场环境。
作者:刘泽照
高敏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