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融合发展
——XX市XX区XX镇推进区划调整改革纪实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统一部署,按照“做强区域中心镇,”的目标,由XX市XX区原XX镇、XX镇、XX镇合并设立的XX镇于20XX年X月X日挂牌成立。
新设立的XX镇位于XX,距XX市中区约XX公里。全镇幅员面积为XX平方公里,辖XX个村(社区),总人口X万余人。辖区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XX,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XX,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X公司,同时拥有XX、XX、XX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合并后全镇生态早茶种植面积近X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早茶之乡”,享有XX、XX、XX等荣誉称号。
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中,XX镇找准工作重点、难点与突破点,针对普通群众、投资业主、干部职工等重点群体,按照合并前凝聚共识、合并中融合发展、合并后做大增量的工作思路,分层分类开展区划调整改革工作,起到了稳人心、提服务、聚动力、促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凝聚共识,下好区划调整“先手棋”
区划调整改革的前提是让广大干群知晓改革,认同改革,支持改革。我们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将广大干群细分为普通群众、投资业主、干部职工等三类重点群体,分类开展“三访三谈三比”活动,广泛宣传,凝聚共识,下好改革工作“先手棋”。
(一)访新乡贤和群众代表,谈便民服务和基础设施定量,比服务能力提升。针对普通群众对区划调整后场镇边缘化、服务功能弱化等担忧,组织镇班子成员、机关中干先后走访离退休人员、合作社理事长、外出经商成功者等新乡贤61人次,充分赢得他们的支持。XX、XX、XXX等新乡贤代表,随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召开群众院坝会、户长会315次、参与群众达10000余人,广泛宣传“六个不变”“六个不减”“六个加强”政策,与群众探讨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线路设置、逢场赶集变更、农贸市场升级等民生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形成区划调整后办事不会难、发展不会慢的舆论共识。
(二)访投资商和业主代表,谈产业规划和项目投资增量,比发展空间提升。针对辖区经商业主对区划调整后项目支持减少的担忧,不断强化镇企共建意识,巩固“亲清”政商关系,由镇班子成员带队,深入辖区XX农业、XX香料等重点企业,XX、XX、XX等国家级合作社,面对面宣传政策、收集意见10余条。主动邀请XX、XX、XX等重点企业、合作社、农家乐负责人开展座谈会,就他们所关心的XX大道、场镇污水提升等项目投资问题一一解答,谈清区划调整后的产业布局、项目投资、政策扶持等重大机遇,坚定投资业主的发展信心,形成了三镇合并后主导产业更强,资源禀赋更足,可争取项目更多,发展机遇更好的发展共识。
(三)访村干部和职工代表,谈发展前景和干事平台变量,比创业平台提升。针对机关干部对区划调整后人员安置顾虑、村干部去留顾虑,由镇班子成员组成6个小组,采取一对一访谈、小范围座谈的方式,分别与职工、村社干部开展交心谈心66人次,谈清调整工作中的干部关爱政策,谈清县域经济副中心镇的发展前景和干事创业平台,谈清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抓住机遇多干事,立足岗位多服务,有为有位服安排的思想共识。
二、融合发展,牵住区划调整“牛鼻子”
三镇合一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合发展的问题。形式上的合并反而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只有三镇干群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大家庭,才能推动改革,引领发展。为此,我们紧扣“干部得成长,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这个出发点,积极搭建三个平台,牵住改革工作“牛鼻子”。
(一)搭建便民平台,消除群众“心头虑”。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完成后,我们针对群众存在办事不方便的顾虑,采取“柜台服务”和“主动出击”动静结合的两种方式,逐一化解民生问题,逐一消除群众顾虑。所谓“柜台服务”,就是延伸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安排专人坐等群众办事。三镇合一后,我们在非政府驻地的两个片区设立副科级便民服务中心,中心设置民政、退役军人、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残联、信访维稳、农民工服务、人社和医保9个服务窗口,梳理出一站式办理清单事项、办理流程21项;两中心编制由以前的5人分别增加配备至11人。同时,针对无法一站式办理的业务,创造性地开通由两个片区到政府驻地的免费便民直通车,在便民服务中心不能办理的紧急事项,可乘直通车直达政府驻地办理。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政务服务副中心为契机,积极对接行政审批部门,尽可能多地承接审批办理的职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所谓“主动出击”,就是打乱新组建班子成员原有工作区域,通过在赶集时,班子成员交叉寻访化解,机关干部集中参与,开展“群众大接访”活动,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由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及时予以解决;对遗留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的,实行台账管理,明确班子成员、具体经办人员跟踪化解,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
(二)搭建合作平台,当好企业“连心桥”。三镇合并后,围绕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目标,专门设置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兼任中心主任,配置“精兵强将”,负责搭建平台,对接企业,共建共赢。一方面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效应。结合辖区企业类型及产业基础情况,整合资源,汇集发展要素打造品牌,例如原XX镇辖区内的XX集团与原XX镇辖区内的XX公司,均是以制茶为核心产业的龙头企业,行政区划调整后,两家企业加强了沟通协作,制定了共建、共赢的战略思路,XX集团继续深耕绿茶市场,XX公司继续巩固红茶优势,形成了分而不散、合而不聚,各自发力,共享资源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实地调研辖区内所有企业,充分听取企业发展思路,初步制定“一核一线两园三片”(即一个区域副中心镇核心工程,一条乡村振兴示范环线,国家级农科园区和五彩金秋田园综合体两大园区,环金秋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农旅融合示范片、立体林业生态示范片三个发展示范片)的发展规划,重新梳理各类项目、投资、政策,科学规划整体产业布局,高起点、高要求推进各类项目落地,明确以茶产业为基础(XX集团,XX公司),生态康养农业为核心(XX)的现代立体农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良好势头,实现农村产业大升级。
(三)搭建干事平台,打通干部“成长路”。三镇合并后,为尽快凝聚人心,转变作风,我们全力搭建干部干事创业平台,力争打造一支敢战、能战、善战的干部队伍,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一方面紧扣三定方案,理顺干事渠道。根据编办批复“九办五中心”的职能部门设置,按一个班子成员分管一个办公室思路,完成新班子分工;通过“干部推、分管评、组织谈、党委议”四个环节,选优配强中层干部41人;通过“整体划转+个别调剂”相结合,完成机关工作人员配置;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打造一支XX镇铁军,实现1+1+1>3的人才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坚持建章立制,鼓舞干部热情。根据干部职工发展情况,我镇先后制定、出台了《XX镇干部管理办法》、《XX镇关心关爱职工干部办法》等配套制度文件,切实保障干部权益,鼓舞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做大增量,把牢区划调整“定盘星”
区划调整全面完成后,如何让广大干群持续享受改革红利,不断扩大改革红利,是检验改革成败、民心向背之根本所在。为此,我们在推进改革进程中,下大力气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做大增量,把牢改革工作“定盘星”。
(一)创建非公党建全国示范点,引领乡村振兴上台阶。通过抓好辖区内XX集团、XX、XX农业等国家级、省级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党建工作,汇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领带动辖区内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提档升级;组织培训辖区内39家农家乐业主、150户家庭农场,省劳模XX早茶种植、全国优秀农民XX林下鸡模式,为全镇乡村振兴提升做好人才储备。同时,通过制定创建“路线图”,一企一策,形成环线,定制创建方案,细化创建标准,明确创建任务,精心打造非公党建工作的全国示范点。
(二)创建全市第一县域副中心,促进企业发展上规模。
比对区域副中心镇建设任务指标,到20XX年,建成区面积年均增加XX平方公里以上,要建成场镇面积XX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XX万人以上、GDP年均增速达XX%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X%以上,引进规上企业XX户以上。
新设立的XX镇,早茶种植面积超过XX万亩,拥有“XX集团”这块金字招牌和“XX”这块风水宝地,将通过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进行专业策划、设计,高标准高起点编制XX镇发展规划,以全省XXXX现场会为契机,依托XX集团和XX农业,进一步提升茶叶品牌,打造早茶精品,走品牌发展道路。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尽快完成XX饮用水源地摘帽,立足XX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依托XX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集观光旅游、生态康养、茶史教育、采摘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化茶产业基地,把XX镇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早茶第一镇。
(三)创建区划调整“XX模板”,确保先行先试出样板。XX镇作为此次全区涉改乡镇之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找准工作重点、难点与突破点,针对普通群众、投资业主、干部职工等重点群体,按照合并前凝聚共识、合并中融合发展、合并后做大增量的工作思路,分层分类开展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在合并前,通过“三访三谈三比”活动,广泛宣传,凝聚共识,下好改革工作“先手棋”;合并中紧扣“干部得成长,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确保改革所涉群体利益不受损,牵住区划调整“牛鼻子”;合并后,立足本地资源,下大力气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做大增量,主动接受出现的各种问题挑战。XX人势必在区划调整改革的浪潮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