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对锡北镇泾西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调整村级行政区划是近年来我区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并村后,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锡北镇泾西村在行政村合并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调研,对泾西村区划调整后的情况作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区划调整、资源整合为泾西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组建的锡北镇泾西村由原来的泾西、杜村、曹庄三村合并而来,合并后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居住人口近万,下辖53个村民小组,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经济实力更强,发展更具潜力,主要表现在:
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有利于资源共享。经过调整,泾西村现有工业企业69家,去年全村实现工业 开票销售2.2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并村后村级规模不断壮大,村级资源得到整合,为泾西高起点规划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融入组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村级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资产整合。并村前,原经济相对薄弱的曹庄村、杜村在村级资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群众对原村委会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不满意现象。并村后,新的泾西村在集体资产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企业租用的房产、土地重新丈量、核实,集体签订合同,仅这一举措就为原来的两个经济薄弱村增加收入20万元,群众对村委的信任度、满意度快速上升。
管理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节约开支。区划调整后,泾西村减少了村干部人数,补贴支出、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节约了村级开支,保证了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每年为全村节约经费20万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
二、泾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泾西村在并村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整合后的工作中,也逐步显露出一些问题,并村并账并心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
并村账未并问题。新组建的泾西村虽然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但原来三个村的资产融合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理好。由于杜村、曹庄、泾西三个被合并村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其中曹庄、杜村在合并前是负资产,为了顺利推进并村工作,不影响原泾西村群众的利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新泾西不得已采用了“一个村三本账”的财政运行方式,导致并村后财权未并,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并村的真正目的还没有达到。
旧村遗留问题。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需要解决原三个村遗留下来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在债务方面,需要清偿原杜村、曹庄两个村的债务,仅曹庄房产一项就遗留债务96万,给新泾西村经济带来很大压力。另外,被合并村在拆迁、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操作为新村委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均衡发展问题。在合并前,三个村的财力情况相差很大,基础设施好坏不一,发展极为不平衡,合并后,虽然新的村领导班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局意识和对新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均衡发展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确立,势必会延长新村的“磨合期”。
为企业服务问题。合并后新泾西村规模壮大,不仅居住人口数量增多,工业企业数也是成倍增长,而村干部人数未有增加,因此,并村后村干部工作压力增加不少,对69家企业的服务质量也相对打了折扣,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力不从心,压力增加。有与企业培养感情、相互沟通的愿望,但力不从心。
二、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妥善处理新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泾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应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的,灵活多样地选择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要开发利用存量资产。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合并后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对原村委会的房产等固定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2.精心制订规划,均衡发展。要根据并村前三个村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和群众思想等现状,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论证,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做到规模适度。要以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各种功能的效能最佳发挥为标准。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集约建设,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质量。对新泾西的工业、农业、建设等有明确的定位,形成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做到配套完善。对原经济薄弱的两个村要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保证村级工作运转有序。一是全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干部群众关心的财务支出、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问题。二是规范工作程
序。为新泾西的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进行量化管理。
4.发挥村民组长作用,增强干部群众对新村的归属感。并村后的并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要继续统一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原村与村之间有排斥情绪在所难免。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及时跟上。新村干部要主动上门走访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等有威信的群众,掌握村情民意,及时沟通释疑,尽快取得村民的认同与信任。二要建立和完善村民组长制度。村民组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沟通解释工作,减少新村运作初期的各种磨擦。
第二篇: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在今年进行的全市新一轮区划调整中,我区又有沙洲、双闸和江心洲等两个街道、一个镇被划出。尽管,从长远来看,区划调整不会给我区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就目前来讲,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GDp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预计,2003年,全区GDp和财政收入都将减少35%左右,可用财力减少,投融资的能力、渠道和空间压缩。其次是涉农街道在全区所占的比重下降,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产业结构需要做更快调整。第三是干部群众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情绪出现短暂波动,对下一步到底如何发展有畏难情绪。为了准确了解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根据区委要求,日前,我就区划调整给我区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区划调整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全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与此次区划调整街道搭界的部分街道和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部门党工委书记,并书面征求了各党工委专职书记、组织干事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连同本人的分析、思考概述如下:
一、区划调整对我区干部队伍造成的影响首先是在干部队伍的结构上。区划调整前,我区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35人,其中,男202人,女33人,大专以上文化的213人,35岁以下的35人,区管实职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1%。另有区管后备干部262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57人,基本符合全区干部配置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需要。区划调整后,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11人,其中男182人,女2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194人,35岁以下的34人,区管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2%。区管后备干部247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47人。和区划调整前相比,除35岁以下的区管领导干部上升9%外,其他分别减少10.21%、8.92%、2.86%、5.72%。区管干部总数超过配置要求,需要进一步精减。其次是在对干部队伍的需求上。区划调整后,我区处于南京老城、河西主城和江宁新区三者包围之中,地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进入主城范围。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区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一年跃上新台阶,三年再造新雨花、五年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好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南新区、宁南高档商务区和南郊旅游风光区建设。对于我们的干部来说,不仅要擅长做农村工作,更要擅长做城市工作;不仅要擅长在农村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更要擅长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迅速学会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事业;不仅要善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更要善于迅速学会管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客观上对全区干部队伍的构成、知识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熟悉城市管理和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储备更显不足。第三是在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由于区委高瞻远瞩,及时采取多方面措施,统一了全区上下对区划调整给我区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并及时调整了全区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很快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因而区划调整没有给干部思想情绪造成太大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导干部对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和可能给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困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街道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加大,尤其是在新的局面尚未打开之前,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确保完成逐年增加的经济指标任务,感到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对如何适应区划调整后必将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自身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能否适应区划调整后的工作需要缺乏信心,感到压力大,底气不足。经济部门干部对区划调整后,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识不够全面,眼中看到的困难比机遇多。
二、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如果说十六大的召开为雨花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那么区划调整同样为雨花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尽管困难不少,但和机遇相比,仍然是机遇大于困难。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区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不难发现:(1)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南京主城区、河西新区和江宁新区三者之间人、财、物以及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和交汇枢纽。(2)区划调整后,雨花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减少,对区委、区政府的干扰必然减少,干部群众的工作精力将能够更加集中于经济发展。(3)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地盘小了,街道与街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所好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拉动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将更加突出,财政投入将更加集中,对促进中心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区划调整后,全区干部群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所以,要真正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六精神的宣传和学习。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六大精神这一契机,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统一全体干部群众的思想,坚定对区委、区政府所确立的奋斗目标的信念,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鼓励广大干部正视困难,抢抓机遇,以昂扬的斗志和创新的精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其次是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需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区划调整后,我区产业结构将不得不做新的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农业用地明显减少,农业比重降低、工业企业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代之而起的是以商贸、服务、旅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政府而言,城市和社区管理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这些都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干部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再适宜新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工作又不能有丝毫影响。更多的新兴行业需要新的具有专门知识的领导干部来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引进人才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首先应在以下几方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第一,我们的事业确实需要一批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生产力发展快慢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工作水平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变化过程。所谓适者生存,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充电和提高的适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相反,如果不能适应发展了的形势的需要就必然要被淘汰,就必然要有新的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划调整加快了我区人才取舍、更新的速度。第二,引进人才也要计算成本,使用人才更要注重效益。就我区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区委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公开选拔和招聘等多种方式,陆续引进了一些专业人才,有的在熟悉情况,有的已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大家普遍反映的主要是缺少高级人才,如熟悉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金融投资和WTO有关规则,能参与涉外谈判的一些高级人才。科教文卫则主要缺少一些具有带头人作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应该看到,这些人才不仅我区缺,其他地区也缺。随着人才配置的市场化,引进这些人才的费用将越来越高,真的引进来,放在任何一个街道或部门,都用不起,暂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工作量交给他们。第三,盘活存量,充分发掘并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位、用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现有人才的亲和力,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人才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们决定提出以下设想: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群众公认,熟悉区情和基层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区或街道两级机关部门担任科长、副科长职务。人事关系挂靠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福利由财政供给,日常管理由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行任期制,届满后,由组织部门进行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可按一定比例提拔并转任国家公务员,逐步打通选人用人上的户籍、身份和性质界限。二是充分利用雨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的先决条件,常年聘请一部分在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利用业余时间来我区协助工作,以尽快缓解我区在高层次人才需求总量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部分高层次人才需缺的矛盾。引进人才的待遇可通过优惠供应住房、发放交通生活补贴、讲课费、项目奖励等方式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才竞争背后所隐含的实际上是机制和环境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第三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在机制上,主要表现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要求,通过创造性的办法,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改进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准确掌握和了解干部各方面表现,给干部以科学评价。使该下的干部能下,而且下的合情合理、心服口服。腾出位子,让更优秀的干部能上得来,有更多上的机会。改进干部考核,目前最主要的是必须科学界定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把那些参与面广、界限不明、容易混淆的工作实绩实事求是地分离开来,落实到干部人头,以彻底改变在成绩面前见人有份、平均分享的不合理状况。为此,我们将通过规范干部述职形式、限定干部述职内容、加强民主生活会预审,实行干部实绩评议和实绩公示制度以及引入量化考核等措施加强对干部实绩的考核。二是严格执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不断加大干部下的力度。这既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需要,更是腾出位子,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对极个别整体评价较差的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卧倒,竞争上岗”。对仍然缺额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公开招聘。下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使用。使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与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纪检、和审计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切实加
强对“问题干部”的诫勉和谈心谈话,为进一步促进干部下创造条件,铺设台阶。三是进一步扩大民主,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和公开程度,为区委正确选用干部夯实基础。首先是在后备干部的物色上,继续坚持民主推荐,并不断扩大民主推荐的群众参与范围,对已进入组织部门视野的干部,在正式进入区管后备之前也要进行专门考核,并通过公示,最大限度地防止单纯以票取人所可能造成的,对干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误判。其次是要强化差额考察的力度,把干部提拔考核与班子届中、届末考核适度分离,使群众更清楚地了解组织意图,确保各方面群众对拟提拔的干部的评价更充分、更集中。三是在正式提交常委会研究前,先到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也可采用票决的方式进行。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更替,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区在后备干部教育培养工作上已基本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和成熟进度。干部培训在内容上还没有形成系列,部分主体班次由于这样那样的局限,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多,专业特点难以突出;缺少符合我区干部实际工作需要,度身定作的干部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干部培训管理还不够严格,由于工作原因缺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等等。这些问题,与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得需要很不匹配,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三派”的实效,使年轻干部培养与使用更紧密地衔接起来。为此,我们将尝试把年轻干部“三派”与已经实施的区管领导干部试用期制结合起来。所有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无论是到区管干部助理岗位,还是科级岗位,都必须通过“三派”,到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兄弟单位或下级机关、下属企事业单位接受一定时限的实践锻炼,进一步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实际工作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组织部门更多地了解到干部的方方面面,把好“岗前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单位领导不愿意派、干部本人不乐意参加,参加了又不能及时得到使用的尴尬局面。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干部交流在干部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交流与干部培养使用有机结合。《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提任县(处级)别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干部交流在干部培养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对那些在现岗位实绩显著、拟进一步提拔使用,已在现岗位表现出一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培养锻炼的年轻干部和有争议的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快交流。干部交流不仅要在相近的岗位之间进行,更要在反差程度大的岗位之间进行。通过交流,检验其适应不同岗位、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剔除各方面对其评价中的步合理成分,磨练意志、锻炼才干。处级干部要交流,科级干部更要交流。干部交流是干部调整的首要任务,更是干部提拔任用的前提。最后是干部培训上,必须打破传统的按职务或职级开班的格局,改为按需要、分系统设班。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我们将尽快编制一套符合雨花实际,具有雨花特色的相对稳定的干部培训纲要和干部培训教材教材,对在新兴产业中工作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时间适当拉长,并相对固定,目的是便于干部安排工作,提高干部培训的到课率。严格考勤和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关于袁庄镇村域区划调整后村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关于袁庄镇村域区划调整后村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职务调整以及退职人员确定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各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了更好地适应村域调整变化后的新情况,确保村级组织机构正常高效运转,根据县委[2007]35号文件对村级干部队伍实行精简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前人事调整的要求,经研究,对各村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职务任免以及退职人员确定,作出如下决定:
一、村级干部队伍精简的原则和要求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2、严格执行省、市、县委关于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精神,村干部职数控制在村总人口的2‰以内;村干部退职年龄一律为男55周岁、女50周岁,即男性在195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性在1957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都予以退职;
3、坚持善待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本次干部精简调整中,服从组织决定到龄退职的同志,退职后与在职同志一视同仁,继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按县委[1999]21号文件规定享受退职补助;调任其他单位的同志,给其安排适当岗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并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和养老保险待遇;
4、进一步完善村“两委”改选制度和工作目标考核末位淘汰机制。按照编制要求,严格考核,实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确保今年村干部职数控制在2‰以内,力争在今后短时间内达到1.5‰的目标。此次只明确村领导班子成员及其职务,村一般干部和即将使用的后备干部待“两委”改选时或年终考核后由各村党支部明确定编人员及其职务,并报镇审核备案;
5、在此次职务任命宣布之前所任命的职务一律免除。
二、村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职务任免和退职人员的确定 铁果门村:
倪勇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袁绍祝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杨和平同志任村农经员; 冒维山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崔元彪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吴功田同志调任镇敬老院党支部副书记(享受正职待遇); 吴爱萍、冯志全、钱广来三位同志到龄退职。时桥村:
苏铎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张李富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平亚梅同志任村农经员;
薛松林、骆兰圣二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纪松林同志调任镇环卫所负责人(享受正职待遇); 朱建林同志到龄退职。大袁庄村:
康建国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骆书明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王秀萍同志任村农经员;任乃鸿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杨雨坤、罗登银、苏伯元、许波祥、魏志山五位同志到龄退职。海河滩村:
丛远亮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魏祝建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徐亚群同志任村农经员;
张畏、唐亚群二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朱国彬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冯明山同志调任镇治安联防大队副大队长,兼城管队负责人(享受正职待遇)。
小康村:
张平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陈松柏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冒海凤同志任村农经员;
冒斌、李建华、范迪全三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徐希朋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黄庆生、黄正林、骆宏稳、缪永刚、李中达五位同志到龄退职。濮桥村:
陈明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李建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薛建华同志任村农经员;
王连生、顾美华二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薛永涛、李均、陈兴建、吴祥龙四位同志到龄退职。朱庄村:
唐明亮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魏梅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李建中同志任村农经员;
刘伯生、吴喜峰二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丁邦胜、丁佐芬、吴庆华、张玫梅四位同志到龄退职。赵港村:
仲继良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周贤平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原职级不变);康贻林同志任村农经员;
徐稳林、缪七余、赵银华三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桂平、方志慧二位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陈春华、李根山二位同志到龄退职,徐秀兰同志退职。竹园村:
卞书红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顾培明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韩兴兰同志任村农经员; 顾春林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张兴林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周树明、冒连芳、李丙友三位同志到龄退职。戴南村:
王亚兵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刘玉富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缪伯康同志任村农经员;
黄春林、丁余生二位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张丛芳同志提名为村副主任候选人,协助村委会工作; 蔡美松同志调任镇敬老院副院长(享受正职待遇)。沈保华、缪爱华二位同志到龄退职。孙庄村:
袁国琴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名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候选人; 康宜春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名为村主任候选人,主持村委会工作;
金龙山同志任村农经员; 孙同山同志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冒明、丛伯生、缪五洲、曹瑞田四位同志到龄退职。特此通知。
中共袁庄镇委员会二00七年八月十九日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
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到我县进行调研,并先后到镇、镇、发电厂、水泥厂检查了这几家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情况。之后,我们又对全县各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及在岗统计人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
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⒈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⒉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
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⒊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⒋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综
合统计机构,全县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⒌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⒉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⒊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
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⒋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五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