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0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在今年进行的全市新一轮区划调整中,我区又有沙洲、双闸和江心洲等两个街道、一个镇被划出。尽管,从长远来看,区划调整不会给我区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就目前来讲,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GDp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预计,2003年,全区GDp和财政收入都将减少35%左右,可用财力减少,投融资的能力、渠道和空间压缩。其次是涉农街道在全区所占的比重下降,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产业结构需要做更快调整。第三是干部群众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情绪出现短暂波动,对下一步到底如何发展有畏难情绪。为了准确了解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根据区委要求,日前,我就区划调整给我区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区划调整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全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与此次区划调整街道搭界的部分街道和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部门党工委书记,并书面征求了各党工委专职书记、组织干事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连同本人的分析、思考概述如下:

一、区划调整对我区干部队伍造成的影响首先是在干部队伍的结构上。区划调整前,我区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35人,其中,男202人,女33人,大专以上文化的213人,35岁以下的35人,区管实职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1%。另有区管后备干部262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57人,基本符合全区干部配置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需要。区划调整后,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11人,其中男182人,女2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194人,35岁以下的34人,区管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2%。区管后备干部247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47人。和区划调整前相比,除35岁以下的区管领导干部上升9%外,其他分别减少10.21%、8.92%、2.86%、5.72%。区管干部总数超过配置要求,需要进一步精减。其次是在对干部队伍的需求上。区划调整后,我区处于南京老城、河西主城和江宁新区三者包围之中,地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进入主城范围。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区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一年跃上新台阶,三年再造新雨花、五年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好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南新区、宁南高档商务区和南郊旅游风光区建设。对于我们的干部来说,不仅要擅长做农村工作,更要擅长做城市工作;不仅要擅长在农村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更要擅长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迅速学会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事业;不仅要善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更要善于迅速学会管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客观上对全区干部队伍的构成、知识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熟悉城市管理和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储备更显不足。第三是在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由于区委~远瞩,及时采取多方面措施,统一了全区上下对区划调整给我区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并及时调整了全区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很快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因而区划调整没有给干部思想情绪造成太大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导干部对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和可能给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困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街道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加大,尤其是在新的局面尚未打开之前,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确保完成逐年增加的经济指标任务,感到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对如何适应区划调整后必将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自身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能否适应区划调整后的工作需要缺乏信心,感到压力大,底气不足。经济部门干部对区划调整后,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识不够全面,眼中看到的困难比机遇多。

二、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如果说十六大的召开为雨花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那么区划调整同样为雨花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尽管困难不少,但和机遇相比,仍然是机遇大于困难。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区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不难发现:(1)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南京主城区、河西新区和江宁新区三者之间人、财、物以及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和交汇枢纽。(2)区划调整后,雨花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减少,对区委、区政府的干扰必然减少,干部群众的工作精力将能够更加集中于经济发展。(3)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地盘小了,街道与街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所好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拉动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将更加突出,财政投入将更加集中,对促进中心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区划调整后,全区干部群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所以,要真正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六精神的宣传和学习。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六大精神这一契机,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统一全体干部群众的思想,坚定对区委、区政府所确立的奋斗目标的信念,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鼓励广大干部正视困难,抢抓机遇,以昂扬的斗志和创新的精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其次是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需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区划调整后,我区产业结构将不得不做新的调整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农业用地明显减少,农业比重降低、工业企业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代之而起的是以商贸、服务、旅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政府而言,城市和社区管理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这些都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干部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再适宜新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工作又不能有丝毫影响。更多的新兴行业需要新的具有专门知识的领导干部来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引进人才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首先应在以下几方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第一,我们的事业确实需要一批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生产力发展快慢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工作水平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变化过程。所谓适者生存,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充电和提高的适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相反,如果不能适应发展了的形势的需要就必然要被淘汰,就必然要有新的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划调整加快了我区人才取舍、更新的速度。第二,引进人才也要计算成本,使用人才更要注重效益。就我区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区委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公开选拔和招聘等多种方式,陆续引进了一些专业人才,有的在熟悉情况,有的已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大家普遍反映的主要是缺少高级人才,如熟悉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金融投资和WTO有关规则,能参与涉外谈判的一些高级人才。科教文卫则主要缺少一些具有带头人作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应该看到,这些人才不仅我区缺,其他地区也缺。随着人才配置的市场化,引进这些人才的费用将越来越高,真的引进来,放在任何一个街道或部门,都用不起,暂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工作量交给他们。第三,盘活存量,充分发掘并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位、用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现有人才的亲和力,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人才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们决定提出以下设想: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群众公认,熟悉区情和基层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区或街道两级机关部门担任科长、副科长职务。人事关系挂靠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福利由财政供给,日常管理由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行任期制,届满后,由组织部门进行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可按一定比例提拔并转任国家公务员,逐步打通选人用人上的户籍、身份和性质界限。二是充分利用雨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的先决条件,常年聘请一部分在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利用业余时间来我区协助工作,以尽快缓解我区在高层次人才需求总量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部分高层次人才需缺的矛盾。引进人才的待遇可通过优惠供应住房、发放交通生活补贴、讲课费、项目奖励等方式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才竞争背后所隐含的实际上是机制和环境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第三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在机制上,主要表现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要求,通过创造性的办法,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改进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准确掌握和了解干部各方面表现,给干部以科学评价。使该下的干部能下,而且下的合情合理、心服口服。腾出位子,让更优秀的干部能上得来,有更多上的机会。改进干部考核,目前最主要的是必须科学界定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把那些参与面广、界限不明、容易混淆的工作实绩实事求是地分离开来,落实到干部人头,以彻底改变在成绩面前见人有份、平均分享的不合理状况。为此,我们将通过规范干部述职形式、限定干部述职内容、加强民主生活会预审,实行干部实绩评议和实绩公示制度以及引入量化考核等措施加强对干部实绩的考核。二是严格执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不断加大干部下的力度。这既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需要,更是腾出位子,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对极个别整体评价较差的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卧倒,竞争上岗”。对仍然缺额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公开招聘。下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使用。使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与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纪检、和审计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切实加强对“问题干部”的诫勉和谈心谈话,为进一步促进干部下创造条件,铺设台阶。三是进一步扩大民主,不断提~部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和公开程度,为区委正确选用干部夯实基础。首先是在后备干部的物色上,继续坚持民主推荐,并不断扩大民主推荐的群众参与范围,对已进入组织部门视野的干部,在正式进入区管后备之前也要进行专门考核,并通过公示,最大限度地防止单纯以票取人所可能造成的,对干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误判。其次是要强化差额考察的力度,把干部提拔考核与班子届中、届末考核适度分离,使群众更清楚地了解组织意图,确保各方面群众对拟提拔的干部的评价更充分、更集中。三是在正式提交常委会研究前,先到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也可采用票决的方式进行。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更替,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在今年进行的全市新一轮区划调整中,我区又有沙洲、双闸和江心洲等两个街道、一个镇被划出。尽管,从长远来看,区划调整不会给我区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就目前来讲,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GDp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预计,2003年,全区GDp和财政收入都将减少35%左右,可用财力减少,投融资的能力、渠道和空间压缩。其次是涉农街道在全区所占的比重下降,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产业结构需要做更快调整。第三是干部群众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情绪出现短暂波动,对下一步到底如何发展有畏难情绪。为了准确了解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根据区委要求,日前,我就区划调整给我区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区划调整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全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与此次区划调整街道搭界的部分街道和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部门党工委书记,并书面征求了各党工委专职书记、组织干事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连同本人的分析、思考概述如下:

一、区划调整对我区干部队伍造成的影响首先是在干部队伍的结构上。区划调整前,我区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35人,其中,男202人,女33人,大专以上文化的213人,35岁以下的35人,区管实职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1%。另有区管后备干部262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57人,基本符合全区干部配置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需要。区划调整后,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11人,其中男182人,女2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194人,35岁以下的34人,区管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0.12%。区管后备干部247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47人。和区划调整前相比,除35岁以下的区管领导干部上升9%外,其他分别减少10.21%、8.92%、2.86%、5.72%。区管干部总数超过配置要求,需要进一步精减。其次是在对干部队伍的需求上。区划调整后,我区处于南京老城、河西主城和江宁新区三者包围之中,地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进入主城范围。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区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一年跃上新台阶,三年再造新雨花、五年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好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南新区、宁南高档商务区和南郊旅游风光区建设。对于我们的干部来说,不仅要擅长做农村工作,更要擅长做城市工作;不仅要擅长在农村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更要擅长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迅速学会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事业;不仅要善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更要善于迅速学会管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客观上对全区干部队伍的构成、知识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熟悉城市管理和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储备更显不足。第三是在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由于区委高瞻远瞩,及时采取多方面措施,统一了全区上下对区划调整给我区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并及时调整了全区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很快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因而区划调整没有给干部思想情绪造成太大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导干部对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和可能给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困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街道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加大,尤其是在新的局面尚未打开之前,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确保完成逐年增加的经济指标任务,感到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对如何适应区划调整后必将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自身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能否适应区划调整后的工作需要缺乏信心,感到压力大,底气不足。经济部门干部对区划调整后,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识不够全面,眼中看到的困难比机遇多。

二、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如果说十六大的召开为雨花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那么区划调整同样为雨花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尽管困难不少,但和机遇相比,仍然是机遇大于困难。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区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不难发现:(1)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南京主城区、河西新区和江宁新区三者之间人、财、物以及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和交汇枢纽。(2)区划调整后,雨花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减少,对区委、区政府的干扰必然减少,干部群众的工作精力将能够更加集中于经济发展。(3)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地盘小了,街道与街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所好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拉动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将更加突出,财政投入将更加集中,对促进中心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区划调整后,全区干部群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所以,要真正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六精神的宣传和学习。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六大精神这一契机,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点,统一全体干部群众的思想,坚定对区委、区政府所确立的奋斗目标的信念,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鼓励广大干部正视困难,抢抓机遇,以昂扬的斗志和创新的精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其次是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需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区划调整后,我区产业结构将不得不做新的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农业用地明显减少,农业比重降低、工业企业发展的空间被控制,代之而起的是以商贸、服务、旅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政府而言,城市和社区管理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这些都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干部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再适宜新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工作又不能有丝毫影响。更多的新兴行业需要新的具有专门知识的领导干部来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引进人才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首先应在以下几方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第一,我们的事业确实需要一批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生产力发展快慢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工作水平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变化过程。所谓适者生存,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充电和提高的适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也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相反,如果不能适应发展了的形势的需要就必然要被淘汰,就必然要有新的补充。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划调整加快了我区人才取舍、更新的速度。第二,引进人才也要计算成本,使用人才更要注重效益。就我区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区委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公开选拔和招聘等多种方式,陆续引进了一些专业人才,有的在熟悉情况,有的已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大家普遍反映的主要是缺少高级人才,如熟悉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金融投资和WTO有关规则,能参与涉外谈判的一些高级人才。科教文卫则主要缺少一些具有带头人作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应该看到,这些人才不仅我区缺,其他地区也缺。随着人才配置的市场化,引进这些人才的费用将越来越高,真的引进来,放在任何一个街道或部门,都用不起,暂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工作量交给他们。第三,盘活存量,充分发掘并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位、用当其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现有人才的亲和力,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人才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们决定提出以下设想: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群众公认,熟悉区情和基层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区或街道两级机关部门担任科长、副科长职务。人事关系挂靠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福利由财政供给,日常管理由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行任期制,届满后,由组织部门进行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可按一定比例提拔并转任国家公务员,逐步打通选人用人上的户籍、身份和性质界限。二是充分利用雨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的先决条件,常年聘请一部分在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利用业余时间来我区协助工作,以尽快缓解我区在高层次人才需求总量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部分高层次人才需缺的矛盾。引进人才的待遇可通过优惠供应住房、发放交通生活补贴、讲课费、项目奖励等方式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才竞争背后所隐含的实际上是机制和环境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第三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在机制上,主要表现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要求,通过创造性的办法,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改进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准确掌握和了解干部各方面表现,给干部以科学评价。使该下的干部能下,而且下的合情合理、心服口服。腾出位子,让更优秀的干部能上得来,有更多上的机会。改进干部考核,目前最主要的是必须科学界定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把那些参与面广、界限不明、容易混淆的工作实绩实事求是地分离开来,落实到干部人头,以彻底改变在成绩面前见人有份、平均分享的不合理状况。为此,我们将通过规范干部述职形式、限定干部述职内容、加强民主生活会预审,实行干部实绩评议和实绩公示制度以及引入量化考核等措施加强对干部实绩的考核。二是严格执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不断加大干部下的力度。这既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需要,更是腾出位子,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对极个别整体评价较差的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卧倒,竞争上岗”。对仍然缺额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公开招聘。下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或降职使用。使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与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纪检、和审计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切实加

强对“问题干部”的诫勉和谈心谈话,为进一步促进干部下创造条件,铺设台阶。三是进一步扩大民主,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和公开程度,为区委正确选用干部夯实基础。首先是在后备干部的物色上,继续坚持民主推荐,并不断扩大民主推荐的群众参与范围,对已进入组织部门视野的干部,在正式进入区管后备之前也要进行专门考核,并通过公示,最大限度地防止单纯以票取人所可能造成的,对干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误判。其次是要强化差额考察的力度,把干部提拔考核与班子届中、届末考核适度分离,使群众更清楚地了解组织意图,确保各方面群众对拟提拔的干部的评价更充分、更集中。三是在正式提交常委会研究前,先到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也可采用票决的方式进行。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更替,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区在后备干部教育培养工作上已基本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但也还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和成熟进度。干部培训在内容上还没有形成系列,部分主体班次由于这样那样的局限,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多,专业特点难以突出;缺少符合我区干部实际工作需要,度身定作的干部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干部培训管理还不够严格,由于工作原因缺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等等。这些问题,与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得需要很不匹配,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三派”的实效,使年轻干部培养与使用更紧密地衔接起来。为此,我们将尝试把年轻干部“三派”与已经实施的区管领导干部试用期制结合起来。所有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无论是到区管干部助理岗位,还是科级岗位,都必须通过“三派”,到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兄弟单位或下级机关、下属企事业单位接受一定时限的实践锻炼,进一步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实际工作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组织部门更多地了解到干部的方方面面,把好“岗前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单位领导不愿意派、干部本人不乐意参加,参加了又不能及时得到使用的尴尬局面。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干部交流在干部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交流与干部培养使用有机结合。《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提任县(处级)别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干部交流在干部培养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对那些在现岗位实绩显著、拟进一步提拔使用,已在现岗位表现出一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培养锻炼的年轻干部和有争议的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快交流。干部交流不仅要在相近的岗位之间进行,更要在反差程度大的岗位之间进行。通过交流,检验其适应不同岗位、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剔除各方面对其评价中的步合理成分,磨练意志、锻炼才干。处级干部要交流,科级干部更要交流。干部交流是干部调整的首要任务,更是干部提拔任用的前提。最后是干部培训上,必须打破传统的按职务或职级开班的格局,改为按需要、分系统设班。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我们将尽快编制一套符合雨花实际,具有雨花特色的相对稳定的干部培训纲要和干部培训教材教材,对在新兴产业中工作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时间适当拉长,并相对固定,目的是便于干部安排工作,提高干部培训的到课率。严格考勤和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调查与思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调查与思考)——关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创新干部调整配备工作的调查

路高信

《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12日07 版)

集中调整配备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规定,不断推进和创新厅管干部调整配备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

重要意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之所以打破常规、痛下决心,大范围、宽领域地集中调整配备干部,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各省抢抓机遇、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国土资源事业既要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等的需求;又要有效保护国土资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建立一支结构

合理、专业突出、作用明显、事业心强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自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以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从时代要求和实际需求出发,在职能任务、内设处室、人员编制等方面都作出调整,对自身干部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在队伍建设上,要想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资历结构等,就必须加强干部的调整配备。

促进国土资源部门反腐倡廉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矿产等稀缺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多项管理职能,潜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容易产生各种腐败问题。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加大关键岗位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有利于国土资源部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主要做法

干部调整配备工作既是干部关心的事情,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问题。为了努力做到大调整、小震荡,大变化、小波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精心组织、统筹规划,采取了一系列相互衔接、互为配套的措施和办法。

摸底排队,内外考察,掌握实情。深入调研、摸准实情是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工作的基础。为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对厅机关干部和市局及事业单位处级干部情况进

行摸底,按照现任职务、任职时间、文化程度、年龄状况等进行分类排队。二是先后赴10多个省级部门和兄弟省市同行管理部门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借鉴。三是制作发放《干部人事工作调查问卷》和《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调查问卷》,全面掌握干部职工的意见和意愿,为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工作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反复论证,制定政策,有的放矢。政策规定是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工作的生命线。按照中央、省级有关规定和现行政策,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反复酝酿、权衡利弊、集体决策,出台《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厅管干部调整配备工作的意见》,对指导思想、遵循原则、范围和方式、具体政策、组织领导、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等作出明文规定,并就相关重点问题进行专题阐述,为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工作的稳妥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海选提名,差额推荐,党组票决。程序规范、广泛参与,是集中搞好干部调整配备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提前半年公开职位空缺,科学设定提名条件,通过两轮海选确定初始提名人,并尽可能把海选得票数靠前的同志列入建议人选名单;提供登台亮相、自我介绍的平台和机会,尽可能使参会人员加深对建议人选的了解;按照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确定初步考察对象;经过充分酝酿,由厅党组成员以匿名投票表决方式,最终确定人选。

深入整改,交流轮岗,制度反腐。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是源头

治贪、制度反腐的一项重要措施。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把推动“权大钱多”的关键岗位实现交流轮岗作为厅管干部调整配备工作成功的重要标志,制定下发《关于厅管干部调整配备轮岗工作纪律的规定》,以处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和一般干部“岗位任期制”为核心,按照“同一岗位3年可以交流、5年应该交流、8年必须交流”的任职时限要求,成功启动了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交流轮岗,拓宽了机关干部发展空间,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基本经验

通过集中调整配备干部,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各项工作,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机关作风发生可喜变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这项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四轮驱动,复式推荐。规范干部选任提名,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紧扣初始提什么名、谁来提名、怎么提名三个环节,坚持鼓励个人自荐、扩大群众提名、完善组织提名、规范领导提名的四轮驱动、复式推荐方式。这既弥补了对干部情况仅限于档案、印象等平面化了解的不足,又增强了领导干部对提名工作的责任心,从而提升了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突出实绩,讲票不唯票。坚持“讲票不唯票”原则,是做好干部调整配备、选拔任用工作的有效方法。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在“讲票”上主要体现在尽可能把海选得票数靠前的同志列入建议人选名单;以文件形式严格设定会议推荐投票和个人谈话推荐票数“双过半”的“硬杠子”;等等。在“不唯票”上主要体现在按照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近几年考核评价情况、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这既尊重了民意,又不简单以票数取人,从而保护了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干部。

阳光操作,落实四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是开展集中调整配备干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在工作中,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坚持工作安排、政策规程、提名推荐、调整意见、推荐票选、党组决策结果“六公开”,通过海选提名、民意调查、民主推荐、匿名票决、任前公示、实行试用期制度等,充分保证党员群众权利,努力做到阳光操作,在探索选任干部工作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人为本,思想疏导。以人为本,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尽可能将个人的所长、所愿、所能与所需结合起来,使80%以上的干部“得偿所愿”。同时,注重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分类制订方案、分类开会、重点会诊、有针对性地确定谈话领导等形式,与失意者进行谈话,不仅让“升了”的人满意,而且让“没升”甚至“降了”的人心情舒畅,从而鼓舞了士气,增强了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

第四篇:镇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对锡北镇泾西村区划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调整村级行政区划是近年来我区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并村后,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锡北镇泾西村在行政村合并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调研,对泾西村区划调整后的情况作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区划调整、资源整合为泾西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组建的锡北镇泾西村由原来的泾西、杜村、曹庄三村合并而来,合并后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居住人口近万,下辖53个村民小组,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经济实力更强,发展更具潜力,主要表现在:

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有利于资源共享。经过调整,泾西村现有工业企业69家,去年全村实现工业 开票销售2.2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并村后村级规模不断壮大,村级资源得到整合,为泾西高起点规划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融入组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村级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资产整合。并村前,原经济相对薄弱的曹庄村、杜村在村级资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群众对原村委会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不满意现象。并村后,新的泾西村在集体资产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企业租用的房产、土地重新丈量、核实,集体签订合同,仅这一举措就为原来的两个经济薄弱村增加收入20万元,群众对村委的信任度、满意度快速上升。

管理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节约开支。区划调整后,泾西村减少了村干部人数,补贴支出、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节约了村级开支,保证了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每年为全村节约经费20万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

二、泾西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泾西村在并村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整合后的工作中,也逐步显露出一些问题,并村并账并心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

并村账未并问题。新组建的泾西村虽然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但原来三个村的资产融合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理好。由于杜村、曹庄、泾西三个被合并村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其中曹庄、杜村在合并前是负资产,为了顺利推进并村工作,不影响原泾西村群众的利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新泾西不得已采用了“一个村三本账”的财政运行方式,导致并村后财权未并,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并村的真正目的还没有达到。

旧村遗留问题。区划调整后的泾西村,需要解决原三个村遗留下来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在债务方面,需要清偿原杜村、曹庄两个村的债务,仅曹庄房产一项就遗留债务96万,给新泾西村经济带来很大压力。另外,被合并村在拆迁、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操作为新村委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均衡发展问题。在合并前,三个村的财力情况相差很大,基础设施好坏不一,发展极为不平衡,合并后,虽然新的村领导班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局意识和对新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均衡发展的形势还没有完全确立,势必会延长新村的“磨合期”。

为企业服务问题。合并后新泾西村规模壮大,不仅居住人口数量增多,工业企业数也是成倍增长,而村干部人数未有增加,因此,并村后村干部工作压力增加不少,对69家企业的服务质量也相对打了折扣,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力不从心,压力增加。有与企业培养感情、相互沟通的愿望,但力不从心。

二、整合资源,加快泾西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妥善处理新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展泾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应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的,灵活多样地选择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要开发利用存量资产。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合并后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对原村委会的房产等固定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2.精心制订规划,均衡发展。要根据并村前三个村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和群众思想等现状,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论证,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做到规模适度。要以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各种功能的效能最佳发挥为标准。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集约建设,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质量。对新泾西的工业、农业、建设等有明确的定位,形成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做到配套完善。对原经济薄弱的两个村要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保证村级工作运转有序。一是全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干部群众关心的财务支出、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问题。二是规范工作程

序。为新泾西的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进行量化管理。

4.发挥村民组长作用,增强干部群众对新村的归属感。并村后的并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要继续统一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原村与村之间有排斥情绪在所难免。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及时跟上。新村干部要主动上门走访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等有威信的群众,掌握村情民意,及时沟通释疑,尽快取得村民的认同与信任。二要建立和完善村民组长制度。村民组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沟通解释工作,减少新村运作初期的各种磨擦。

第五篇: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桥东区护路办

桥东区面积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万人,流动人口7.5万人。境内辖全国运输主干线京广铁路375-377+500,全长2.5公里,途径我区一乡、一镇、两办,十四个社区居委会,六所中小学。沿线共有8座桥梁涵洞,设岗亭两处,现有专兼职护路人员136名。近年来,按照省、市护路办的安排部署,在区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辖区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现就我区铁路护路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健全工作机制

1、立健全组织。始终坚持铁路护路工作与综合治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奖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中,铁路护路工作占有很大比重。同时,我区还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区综治办主任,公、检、法、司主管领导,教文体局,安监,工商,沿线乡、镇、办,车站派出所,邢台养路车间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铁路护路工作联防小组和重要时期铁路护路指挥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铁路护路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辖区铁路沿线乡镇办分别成立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办主管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2、规范责任书签订。年初,区护路办与辖区沿线各乡镇、办,公、检、法、司,教育,工商,建设等相关综治成员单位签订《邢台市桥东区铁路护路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沿线乡、镇、办事处与沿线村(居)分别签订《铁路护路联防责任承包书》;各村(居)与沿线3华里内中小学校、企业、站点、门店、五残及重点人员等签订《爱路铁路责任保证书》,做到了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护路联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3、路地协作配合。定期与铁路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重要活动时段密切配合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服务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和铁路部门沟通、联系。需要地方配合的决不懈怠,需要地方解决的决不推诿,需要地方支持的决不吝啬。在机制上协调对接,通过召开联席会、情况通报会、工作会议等方式融洽路地关系,强化配合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能,保证工作质量。铁路部门也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有力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二、夯实基层基础

1、基层护路组织及工作制度。铁路沿线4个乡镇办全部组建了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办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沿线村(居)均设有专兼职护路大队;沿线中小学也都成立了爱路护路组织;护路办建立了执勤、会议、学习、考勤、考核、培训、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

2、完善基础台账资料。近年来,我区规范了各项爱护路基础台账,统一制定了《桥东区铁路护路责任路段及日常维护路段基础台账》、《桥东区铁路沿线村(居)基本情况统计表》《桥东区铁路沿线五残人员及重点人员统计表》、《桥东区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统计》等台账,准确掌握责任区里程、重点区段、重点目标、桥梁涵洞数、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数、村居、学校、“五残人员”护路队伍等基本情况。

3、基础保障工作。在每年全国“两会”、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假日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保障铁路护路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都在责任路段、桥梁、涵洞和环境复杂部位拉架了照明灯,并为每个固定岗点配齐了帐蓬、手电筒等必要生活用品;区护路办每天指定专人为每个岗亭供应饮用水和一些生活用品,并为每个护路队员统一配发了臂章;区委政法委协调区公、检、法、司抽调7部警车停置于环境恶劣、人员复杂场所,全力保障铁路护路工作的万无一失。

4、定期培训。区护路办定期组织铁路、派出所干警对全区各村居护路大队长、护路队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对上岗的每名护路队员都进行了专门培训。由于区护路办对护路队员培训、教育、宣传、重视到位,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连续三年没有发生护路队员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护路队员违反规定执勤和影响行车安全事件。还涌现出了:如三义庙村三代护路模范家庭杨建立,黄家园村自带狗巡逻张建增、李树民,从自家拉煤为队员取暖的林场社区居民郑红英,带病一线坚持护路的王四九等多个爱路护路先进典型。区护路办都及时给予了物质奖励。

三、创新工作理念

1、建立三级护路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负责制”的原则,我们建立区、乡(办)、村(居)三级护路责任主体,综治、护路成员单位共管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重大政治敏感时期及日常护路工作都能够正常和有效进行。区一级,成立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常务副组长的区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综治办主任兼任护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乡镇(办)一级,护路办挂靠乡镇、办综治办,设专职(或兼职)人员1名,专门负责铁路护路日常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村(居)一级,明确村支书(居委会主任)为护路大队大队长,组建4-8名成员的铁路护路义务联防大队,与村(居)治保会、巡逻队有效整合,统一巡护。目前,我区共有专兼职护路队员136人,在重点时期及日常护路中都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2、将企业纳入到护路工作中。近年来,我区护路工作将一批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纳入到铁路护路工作中来。支持鼓励他们为铁路护路工作出谋划策,向护路队员献爱心,红都快捷酒店就是其中之一。红都快捷酒店距京广铁路线500余米,酒店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区铁路护路工作。一是建立了组织。作为企业试点率先成立了护路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和保卫科长任副组长,酒店主要管理人员任成员的组织机构。二是年初与属地领导单位西大街办事处护路办签订了《爱护铁路责任保证书》,并要求每个员工认真模范遵守;三是广泛动员企业员工参与到爱路护路队伍当中,并实现员工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示范作用;四是在全国“两会”等护路重点时期,酒店总经理经常深入一线慰问护路队员、政法干警,带去了面包、火腿、开水等慰问品;五是与区护路办联合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活动,如:2010红都快捷酒店拨款5000余元与区综治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

四、强化爱路护路宣传

一是建立爱路护路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宣传彩页及在铁路附近的村(居)设立护路宣传板、在村(居)委会利用大喇叭广播、设立法制宣传栏、铁路沿线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路护路内容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护路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积极发动铁路两侧沿线村居(社区)委会干部、下基层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治安志愿者走街入户宣传《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护路联防工作中来。

二是爱路护路宣传。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发动辖区6个学区、25所中小学、18000多名学生,按1%的比例共征集作品1758篇,筛选爱路护路优秀作品153篇,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0篇,优秀作品奖40篇,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5名,优秀组织奖5个,并分8期在《牛城晚报》连续刊登,活动结束后对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给予了表扬和奖励。此次活动,动员面之广,参与学生数量涉及家庭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旨在通过此次比赛有效提高广大师生防范铁路安全事故的意识,确保铁路沿线师生安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意识。

在去年60周年国庆安保期间省委督导组杨英民组长在暗访中写到:组织严密、部署周详、工作扎实,继续努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综治办副主任李保江写下:“布署周密、安排得力、再接再励“。并被评为“2009铁路护路工作优秀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我区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距离省市护路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以确保铁路护路工作再上新台阶。

1、铁路沿线岗亭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开展。

2、护路人员工资及保险待遇差,人心不稳。我区护路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护路人员工作艰苦,铁路护路人员均为招聘人员,工资待遇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繁重工作不相称,月工资仅为700多元。由于工资待遇差,铁路护路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护路联防工作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铁路护路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护路人员工作生活环境。

2、提高护路工作人员及护路联防队员工资及相关保险待遇,稳定队伍。

桥东区护路办 2011年7月6日

下载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