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作者:时间:2009-05-12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近期,结合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股份)发展情况,对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综合考虑轨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以及核心企业装备能力、制造水平、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因素,感到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在未来三年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成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一、长客股份发展现状及在国内同行业中所处位置
长客股份做为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企业,其产品和技术在全国四家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长客股份及长客、株洲电力机车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南京浦镇车辆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长客股份的发展壮大,其基础性地位更加牢固。
长客股份成立于2002年3月,总股本和注册资本均为5.3亿元,隶属于中国北车集团,为国有控股企业,其前身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客车、动车组、城轨车辆制造。到2006年底,已累计生产铁路客车27872辆,占全国铁路客车总产量和保有量的50%左右;获得各类城轨车辆订单2200多辆,占国内城轨车市场80%左右,产品遍布北京、天津等城市并远销朝鲜、伊朗等国家,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与国内同行业相比,长客股份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大。该公司占地面积15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000人,资产总额45亿元,净资产9.74亿元。目前,该公司具备了年产500辆铁路客车、800辆动车组和800辆城轨车的生产能力。
二是装备水平高。该公司拥有各种设备3000多台套,先后建成了国际上水平最高的铝合金车生产线、能力最强的不锈钢车生产线、规模最大的碳钢车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转向架焊接加工生产线、技术最为先进的油漆喷涂生产线、供电制式最全的动调线等专业生产线,关键工序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研发能力强。该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博士及在读博士19人,硕士及在读硕士220多人,教授级高工16人,高级工程师300余人,工程师600余人,以及一大批制造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形成了专业齐全、梯队合理的科研队伍。自主研发的快速车、高档车、电动车组、新型城轨车等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是引进消化优。该公司在八十年代引进英国样车开发生产了“168”国际招标车,1995年与韩国韩进公司合作生产了30辆不锈钢车体客车,1997年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地铁合资企业?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2002年引进日本跨座式单轨技术,2004年全面引进法国阿尔斯通200km/h动车组设计制造技术,2005年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300km/h动车组设计制造技术。同时,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了25B、25G、25K、25T系列铁路客车产品,独立开发了不锈钢、铝合金、A型地铁车和跨座单轨车等城
轨车产品,并成功实现了技术输出,通过以技术换市场方式,向北京地铁大修厂转让了地铁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组建了重庆长客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在伊朗组建了合资企业。
五是管理基础好。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002?1计量检测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德国SLV铝合金车体焊接、不锈钢车体焊接、转向架构架焊接的DIN6700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实行了项目管理。2007年5月,该公司又引入了被世界500强广泛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SAP(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
六是出口业绩佳。近十年来,该公司先后出口朝鲜、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铁路客车和城轨车1400多辆,合同金额超过12亿美元,成为国内出口轨道车辆数量和金额最大的企业。
二、长客股份面临的发展机遇及企业发展规划
(一)长客股份面临的发展机遇
2004年,铁道部和国家发改委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2004?2010年电力机车、地铁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国产化定点生产企业和政府采购计划,明确了采购单位和数量,这一战略调整,为长客股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长客股份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在铁路客车方面,按照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在城轨客车方面,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能耗低、占地少、安全、环保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解决交通紧张问题的首选。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统计,2000?2004年间,国内共有9个城市签订了20个购车合同,车辆总数达到2420辆,合同金额198亿元。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更是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推进城轨交通建设。预计“十一五”期间,城轨车辆需求量将达到5000辆,合同金额250亿元。2010?2020年,将有1000?20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并投入运营。可以说未来10年,城市轨道交通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在国际市场方面,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需求旺盛,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东地铁市场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中亚各国通过各级代理公司向长客股份表示购买新型铁路客车意向,在大洋洲获得了澳大利亚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项目,依靠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等优势正在开拓非洲市场。铁路客车全球采购规模迅速壮大、城轨客车需求逐年提高以及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为长客股份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是北车集团的整体上市,为长客股份拓展了融资领域。目前,北车集团正积极筹划整体上市。成功上市后,以其雄厚实力、巨大市场份额和美好发展前景,其融资能力将达到80亿元。届时,作为北车集团核心企业的长客股份,自身融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得到北车集团更多的资金扶持,为长客股份客引进新上一批规模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
撑。
三是先进技术的引进,为长客股份自主创新开辟了渠道。通过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合资建厂,以及引进法国阿尔斯通200km/h、德国西门子公司300km/h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技术,使长客股份在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制造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通过引进?消化?吸引?转化?提高,加快在高速动车组、城轨车辆制造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对提高国产化率、夯实长客股份在动车组、城轨车辆制造行业的龙头地位,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企业改制的基本完成,为长客股份轻装上阵创造了条件。早在2002年,北车集团就按照企业内部发展定位,对原长春客车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长客股份。近几年来,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陆续从企业剥离,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目前,长客股份已经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
五是技术与人才优势,为长客股份和长客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长客股份和长客两家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人才资源丰富,研发能力强劲,并通过与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技术合作,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特别是随着国家级工程检验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可以在技术层面上有效地保证长客股份产品质量,促进研发能力提高,抢占国内高速动车组技术至高点,并参与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评定,以巩固和提高长客股份乃至长春市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位置和基础性研究地位。
(二)长客股份“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个愿景:就是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销售利润率不低于2%,出口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二项业务: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客车两项业务,形成适应不同轨道形式,采用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不同车体材质,满足80km/h、120km/h、160km/h、200km/h、250km/h、300km/h等不同速度等级要求,包括动车组、干线客车、地铁客车、轻轨客车(高、低地板)等不同功能的系列化产品结构和研发平台。
三个市场:锁定国内铁路客车、城轨客车和国际轨道客车三个目标市场,国内铁路客车市场占有率不低于40%,城轨客车市场占有率不低于50%,出口收入额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四个基地:建设国内最大的铁路客车(动车组)装配、城轨客车装配、轻量化车体制造和转向架制造基地,形成年产普通客车500辆、动车组800辆、城轨客车800辆的装配能力和年产碳钢车体500辆、不锈钢车体600辆,铝合金车体800辆以及年产转向架2300辆、调试1600辆的能力。
五个目标:实现人才队伍、企业管理、研究开发、产品制造和公司文化的五个一流目标。
三、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区现有产值1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只有长客股份、皓月集团、改装车厂等3户,支柱型骨干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对全区经济拉动能力有限,而且汽车产业“一业独大”现象明显,全区经济对汽车产业的过分依赖,造成了我区工业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抗市场波动能力十分脆弱。目前,我区最有希望做大的产业就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而且我区也具备了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促使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工业将成为我区经济的真正主导力量。
二是有利于促进我区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随着长客股份主营产品及主要零部件配套技术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区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配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有关资料推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每形成100亿元产值,可带动机械、电子、化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等行业实现194亿元产值。强势的产业拉动,必将对我区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业乃至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引进,将会推进我区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业向多领域延伸,使其与汽车配套形成良性互补,拉动全区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有利于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绝对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配套业中心。抓住国内国际轨道交通装备快速发展机遇,发挥核心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合作办厂、建立分支机构等形式,把城轨车辆生产所需的核心部件、动车组主要配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掌握关键技术的合资项目和相关配套企业汇集到绿园,并发展壮大,形成产业集群,巩固和扩大我区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配套领域的优势地位。
四是有利于形成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聚。园区是实现产业主体空间聚集的重要方式,发挥好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载体作用,在优化整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资源的基础上,将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企业吸纳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产业聚集,从而降低核心企业购置配件以及配套企业配送产品的成本,增强核心企业竞争力。
五是有利于吸纳整合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抓住国家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战略调整的机遇,加快现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组合,按照国际发展标准,依托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积极打造吸引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一流发展平台,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和全方位、多领域的配套服务。
六是有利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游产品的开发,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和影响,下游产品拓展空间极为有限,但其上游产品需求领域极为广阔,从高科技的计算机集成技术到简单的零部件加工,从机械、电子、化工到金属、非金属材料,涉及多个领域和不同层次技术要求,呈现出领域广、链条长的特点。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为依托,以长客股份为支撑,逐步形成产业关联度更高、产业层次更深、分工更加科学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体系,将快速推进研发、零部件加工、整车生产、物流等全方位、多系统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
四、加快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下步措施
未来几年,是我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找准我区自身与国家政策调整的结合点,取得省市政策、资源、力量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的工作,必须全力推进。
1、加快建设长春高速列车制造基地暨轨道客车产业园。目前,南车集团的四方机车产业基地已启动,湖南株洲也依托南方机车公司建立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如果不加快建设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将会在这次大整合中失去先机,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刻不容缓、事不宜迟。今年重点抓好轨道客车产业园扩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配套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标准,自来水管线、10公里66千伏电力引线及4万伏变电站8月末建成使用。加大招商引资和跟踪回访力度,使北京推介会签约项目和意向项目尽快落位,加快产业集聚,打造高速列车整车制造、研发检测、零部件配套和车辆维修中心,尽快实现800辆动车组、800辆城轨车辆生产能力和300亿元产值的目标。
2、妥善落实好省市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已经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快轨道客车产业发展的意见》28条、《关于建立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决定》25条,这些政策的含金量、支持度都很高,体现了省市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直接负责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层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好以上两个政策,充分运用好收入增量返还、技术改造开发的财政扶持、配套费减免以及针对入园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条款,做到全力支持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3、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抓好产业园招商工作。充分利用好《绿园区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绿园区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办法》,发挥开发区管委会的招商主力军作用,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作为绿园唯一的支柱产业,不遗余力地引资金、上项目。同时,积极协调省市各方面资源,促进产业园招商。一是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鼓励、支持“退城进区”的配套项目入驻产业园。二是协调长客股份及北车集团,引导已列入长客采购名录的配套企业落位产业园;长客股份新建项目优先落位产业园;鼓励长客股份在保证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优先采购、增加配套份额等方式,吸引域外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三是取得市委、市政府支持,动员全市力量,重点推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产业园的对外招商。必要时,请市领导出面协调铁道部,在取得铁道部理解和支持下,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配套、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外合资项目,以及占领市场份额较大的供应商吸引到绿园,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和配套规模。
4、认真研究解决长客股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与长客股份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并指定专人常年联系企业,在长客股份企业改制、社会职能剥离、北车上市前涉及长客股份的各项准备以及高速列车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使长客股份轻装上阵,加快发展和扩张。
第二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第三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30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中,必然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面对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如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如何应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沿海地区制造业出现的新问题
近期,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山东半岛的韩国部分制造企业倒闭,有一部分企业已经迁移或准备迁移,还有部分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的维持状态。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下一步中国将对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做出新的调整。既然是调整,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可能会很高。于是,有些外资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企业管理者做出了一些不符合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举动,有些人甚至放弃企业,一走了之。
二、过去30年,制造业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和借鉴。例如,中国应吸取汽车企业出现的“合资锁定效应”,避免在与外资企业合资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技术时,丧失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能力,同时切忌完全倚仗低价优势,忽视技术优势。
一方面,外资企业利用产业转移的方法,在中国加工生产组装,取得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取得高技术产品优势,取得很大竞争优势。这些教训是非常值得总结和吸取的。
三、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面临的困难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知识型服务业和新技术制造业,其动力就是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压力。因此,在未来的5年里,预计将出现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热潮,重点将转向知识型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如金融、信息、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中高端服务;航空航天、能源、医药、生物工程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配置,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机遇。
外资进入中国的情形也将发生明显变化。现在来看,外资开始从成本驱动变化为市场驱动,未来5年,以内销为主的市场驱动型跨国投资将成为主流趋势。跨国公司有研发、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上,还享受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扶持。因此,外资公司比中国企业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对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应对?
在制造行业,中国的优势是有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内需求浪潮,鼓励国内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在开放竞争中加快成长。
首先,中国需要在发展战略上做出调整,例如,珠三角地区,以前强调发展外向型经济,现在变为强调开放型经济。依靠市场和开放两轮驱动,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其次,开放竞争,搭建一个公平非歧视性的政策平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人强我弱的情形。一些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这种状况需要调整,为内外资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开放的竞争很重要,竞争越惨烈,会迫使外资必须把技术拿到中国来。
第三,必须承认,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弱。有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以上没有研发投入。虽然研发是昂贵的活动,但中国企业为了增加生存的机会,也必须参加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第四,在融投资领域,中国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开放的方式,使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融投资,跨越融投资难的障碍。
第五,中国还要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开放和宽松的体制软环境。政府应提供一个低税费、少管制、多鼓励、能者上的制度软环境,促进高技术含量的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国内企业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五、我国与日韩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首先,日、韩没有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体制转型阶段,而中
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日、韩不需要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中国需要,不仅仅是需要国外的资金和外汇,而且需要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仅仅是需要国外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而且需要引入全球先进的知识和进步的观念。另一方面,日韩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按照市场规律走,是民企为主体;而中国是市场换技术,其主体是国企,创新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从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相比,中国存在很大的差距。日、韩每引进一个单位技术,在此上面投入10倍资金,最大限度地达到引进、消化和吸收,它们的效果要比我们的好,我们在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与日、韩相比,中国在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方面更艰苦一点。
第四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2.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
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 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财政收入的大户。——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产业规模快速增加。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些主要产品的总量已位居全球前茅。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中的造船业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其次,在新能源装备方面多项获得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等; 最后,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高铁建设。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升级后的“天河一1A"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位居首位;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次试飞成功,填补了研发大型民用直升机空白;
全球最大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即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由清华大学等联合科研院校研制成功; 全球最大单柱容量1000kV1OOOMVA特高压(双柱)自祸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研发中心问世。第四,集聚及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现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 珠江三角洲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基地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西南西北国防装备制造基地。 中部各大装备优势省区。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圈,东北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支撑,中部和西部地区为重要补充的大装备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量大质弱(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企业开工不足,约一半能力闲置,国有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1)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
—— 重大成套设备和高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
(09年装备进口总额1800亿美元):
9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95%的高档数控系统
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装备均来自国外。“芯”脏完全受制于人,对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危险的。 70%汽车制造关键设备。2)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 全行业增加值率只有24.5%(2007年),工业发达国家在37-48%之间
3)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
全行业57%的主要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依靠进口;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仅为13.8% 4)能源和材料消耗过大
火电发电设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19.1% 5)产业基础薄弱
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功能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高级功能部件70%进口、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核电泵阀主要依赖进口)
二、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特点 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2115家、产值(现价)6107.4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比重3.62%);主营收入5873.74亿元(同比增长46%);利税674.51亿元(同比增长39.28%),2011年进入全国机械行业前十强省份(第9位)2 创新能力增强: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60%)、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家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衡变750Kv并联电抗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高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核电设备、环保及市政工程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全国总量的3.62%),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不强;
2.自主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基础零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
4.人才资源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两创”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
5.高端装备领域的产品不多: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
三、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1、经济环境变化:
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期;
技术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密集时代(新理论、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
2、社会环境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期
社会责任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
3、产业环境变化:结构调整任务重(1)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任务(产业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3)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任务 A.大型企业集团培育
B.“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挑战
1、技术高端化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
2、产品个性化的挑战:市场响应能力
3、市场国际化的挑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源和环境的挑战 :社会责任能力
(二)机遇
1、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机遇 :
2、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机遇:
3、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恢复机遇
1、高新技术化:先进装备是高新技术载体(数字信息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
2、制造绿色化: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可回收、可重用(绿色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等)
3、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
4、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规模经济优势)
5、制造服务一体化: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 1.产品高新技术化(1)产品数字信息化:
设备在线控制技术.故障远程诊断技术(如混凝土泵车).远程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技术
(2)产品智能化:设备故障模拟、自我诊断、自动调节(如智能仪表、智能型汽车起重机等)
(3)产品轻量化:纳米材料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碳纤维材料、合金铝车体等)
(4)产品高可靠性:可靠性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 2.产品制造绿色化
(1)绿色制造(GM):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系统→资源利用率Max、废弃资源Min→环境污染Min A.绿色设计技术:轻量化.节能性.资源循环.低碳.无害化.B.绿色工艺技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保(废气.废液.废渣.噪声)C.绿色包装:轻量化.重复使用.可降解.天然生物包装材料技术
绿色产品要求:符合特定环境保护要求.产品结构简单而不降低功能.使用寿命终结能翻新.回收.重用。
(2)再制造工程:废旧机电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恢复型、升级型、改造型、应急型)。追求(资源、环保、经济、社会)效益
传统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报废 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再生 3.市场需求个性化
(1)市场特点:动态多变和难以预见;“满足需求”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2)对企业的要求:能提供适应特定目标、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使用的有形产品(内涵是从单一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A.市场响应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第一要素;
B.生产方式从系列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 C.大批量标准化低成本产品转变为符合用户要求的富有个性的产品
4.产业发展集群化
(1)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精密的企业以及 相关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如:德国海得堡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电信设备产业群
(2)产业集群四大特征:空间积聚性、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植根性。
(3)产业集群作用:经济学-带来外部经济性(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和配套成本);社会学-降低交易费用;提供创新动力
5.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转型)(1)、企业转型:
(单台)产品供应商→成套设备、集成系统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用户服务供应商。
意义:
A.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机械全行业增加值24.8%(湖南25%左右;工业发达国家37~48%)
B.产业链延伸: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服务、产品在制造、融资租赁等)(2)产业转型:
A.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B.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产业同质化)
新路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机械设备供应中的附加值。
五、机械工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技术:
产品设计绿色化: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材料绿色化:取代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材料制造工艺绿色化:精密成型技术;
处理回收绿色化:再制造技术 2.智能制造技术(全新制造模式特征):
(1)自律能力:具有获取与识别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2)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3)建模与仿真能力:融信息处理、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
(4)可重构与自组织能力:制造资源的可重构和自行组织(5)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故障自诊断、故障自排除、自行维护
3.超常制造技术:(1)(2)(3)
巨系统制造:极为复杂系统和功能极强设备制造 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量级零件和系统制造
超常环境下制造: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强能束制造(4)超精密制造: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亚微米级、粗糙度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5)超高性能产品制造:高温合金(1300℃航空燃气发动机叶片)单晶制造技术;高压低温和强腐蚀的海工装备(6)超常成型工艺:增量制造新工艺
4.融合集成技术
(1)工艺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加工中心(车铣镗模复合加工)(2)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设备、数控设备(3)新材料的融合与集成: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4)生物技术融合:模仿生物组织、结构、功能和性能的生物制造
5.服务性制造技术
(1)服务由局域扩展到全球:远程监控与诊断(2)服务由离线扩展到在线:远程信息传输和控制(3)服务由被动扩展到主动:事后故障变为事前预测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未来能够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产业(特点:技术路线选择不确定性和技术产业化不成熟性)1)战略:未来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产业(未来经济要解决应对新挑战、攀升产业链、拓展新空间)2)新兴:新技术(基于科学发现或发明、核心技术待突破、技术路线不清晰)、新需求(市场待开发)、新模式(商业模式待创造)
3)先导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形成期或成长期(产业经济学原理)
4)“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的“航海”目标,正式于2012年5月30日确定。产业竞争力:
(1)内涵: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产业竞争力衡量标准:市场占有率、赢利率、创造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3)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差异化(买方主观感受)
低成本:生产成本—专业化分工
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七、“十二五”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14221战略
1、坚持一条主线: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2、建设4大体系:创新、配套、服务、人才培育
3、瞄准两个领域: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和改造提升(传统产品)
4、产业两大转型:
(1)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2)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5、产业规模总量过 1万亿元(规模增加值3000亿元)把湖南建设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核心平台技术)2.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体系 4.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5.实现三个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需要新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准入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侧激励)“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产业领域: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天然气管道施工装备.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等
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 新能源装备 :光热发电设备.第四代核电设备(高温气冷堆)智能电网设备: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智能配网备高档数控装备
大型冶金、矿山设备:大型煤炭及露天矿综采设备.大型洗煤设备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14~17万立米)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设备:脱硫脱硝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
(二)重点提升和改造的传统机械产品领域: 节能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电动机 环保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主要设备
制造是创造的重要基石:美国创造空心化现象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缺失)
第五篇: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2.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产业规模快速增加。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些主要产品的总量已位居全球前茅。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中的造船业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其次,在新能源装备方面多项获得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等; 最后,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高铁建设。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升级后的“天河一1A"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位居首位;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次试飞成功,填补了研发大型民用直升机空白;
全球最大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即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由清华大学等联合科研院校研制成功; 全球最大单柱容量1000kV1OOOMVA特高压(双柱)自祸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研发中心问世。第四,集聚及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现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 珠江三角洲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基地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西南西北国防装备制造基地。 中部各大装备优势省区。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圈,东北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支撑,中部和西部地区为重要补充的大装备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量大质弱(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企业开工不足,约一半能力闲置,国有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大批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不合理
—— 中低挡产品和一般加工能力大量富余;
—— 重大成套设备和高技术装备过度依赖进口。
(09年装备进口总额1800亿美元):
90%的高档数控机床和95%的高档数控系统
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装备均来自国外。“芯”脏完全受制于人,对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危险的。 70%汽车制造关键设备。2)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
全行业增加值率只有24.5%(2007年),工业发达国家在 37-48%之间
3)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
全行业57%的主要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依靠进口;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仅为13.8% 4)能源和材料消耗过大
火电发电设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19.1% 5)产业基础薄弱
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功能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高级功能部件70%进口、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核电泵阀主要依赖进口)
二、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特点 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2115家、产值(现价)6107.4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国比重3.62%);主营收入5873.74亿元(同比增长46%);利税674.51亿元(同比增长39.28%),2011年进入全国机械行业前十强省份(第9位)2 创新能力增强: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60%)、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家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衡变750Kv并联电抗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核电设备、环保及市政工程设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全国总量的3.62%),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不强;
2.自主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基础零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
4.人才资源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两创”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
5.高端装备领域的产品不多: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
三、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1、经济环境变化:
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期;
技术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密集时代(新理论、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
2、社会环境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期
社会责任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
3、产业环境变化:结构调整任务重
(1)过剩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任务(产业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3)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任务
A.大型企业集团培育
B.“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挑战
1、技术高端化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
2、产品个性化的挑战:市场响应能力
3、市场国际化的挑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源和环境的挑战 :社会责任能力
(二)机遇
1、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机遇 :
2、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机遇:
3、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恢复机遇
1、高新技术化:先进装备是高新技术载体(数字信息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
2、制造绿色化: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可回收、可重用(绿色制造技术、再制造技术等)
3、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等)
4、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优势与区域比较优势的结合(规模经济优势)
5、制造服务一体化: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 1.产品高新技术化(1)产品数字信息化:
设备在线控制技术.故障远程诊断技术(如混凝土泵车).远程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技术
(2)产品智能化:设备故障模拟、自我诊断、自动调节(如智能仪表、智能型汽车起重机等)
(3)产品轻量化:纳米材料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碳纤维材料、合金铝车体等)
(4)产品高可靠性:可靠性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 2.产品制造绿色化
(1)绿色制造(GM):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系统→资源利用率Max、废弃资源Min→环境污染Min
A.绿色设计技术:轻量化.节能性.资源循环.低碳.无害化.B.绿色工艺技术: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环保(废气.废液.废渣.噪声)
C.绿色包装:轻量化.重复使用.可降解.天然生物包装材料技 术
绿色产品要求:符合特定环境保护要求.产品结构简单而不降低功能.使用寿命终结能翻新.回收.重用。
(2)再制造工程:废旧机电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恢复型、升级型、改造型、应急型)。追求(资源、环保、经济、社会)效益
传统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报废 绿色产品寿命周期:研制-使用-再生 3.市场需求个性化
(1)市场特点:动态多变和难以预见;“满足需求”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2)对企业的要求:能提供适应特定目标、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使用的有形产品(内涵是从单一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A.市场响应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第一要素;
B.生产方式从系列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 C.大批量标准化低成本产品转变为符合用户要求的富有个性的产品
4.产业发展集群化
(1)产业集群: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精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如:德国海得堡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电信设备产业群
(2)产业集群四大特征:空间积聚性、产业关联性、社会网络化、植根性。
(3)产业集群作用:经济学-带来外部经济性(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和配套成本);社会学-降低交易费用;提供创新动力 5.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转型)(1)、企业转型:
(单台)产品供应商→成套设备、集成系统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用户服务供应商。
意义:
A.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机械全行业增加值24.8%(湖南25%左右;工业发达国家37~48%)
B.产业链延伸: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服务、产品在制造、融资租赁等)(2)产业转型:
A.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B.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区域产业同质化)新路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机械设备供应中的附加值。
五、机械工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技术:
产品设计绿色化:易拆解、易回收、易修理;
材料绿色化:取代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材料制造工艺绿色化:精密成型技术;
处理回收绿色化:再制造技术 2.智能制造技术(全新制造模式特征):
(1)自律能力:具有获取与识别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2)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3)建模与仿真能力:融信息处理、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
(4)可重构与自组织能力:制造资源的可重构和自行组织(5)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故障自诊断、故障自排除、自行维护
3.超常制造技术:
(1)巨系统制造:极为复杂系统和功能极强设备制造(2)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量级零件和系统制造
(3)超常环境下制造: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强能束制造(4)超精密制造: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亚微米级、粗糙度纳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技术(5)超高性能产品制造:高温合金(1300℃航空燃气发动机叶片)单晶制造技术;高压低温和强腐蚀的海工装备(6)超常成型工艺:增量制造新工艺 4.融合集成技术
(1)工艺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加工中心(车铣镗模复合加工)(2)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设备、数控设备(3)新材料的融合与集成: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4)生物技术融合:模仿生物组织、结构、功能和性能的生物制造
5.服务性制造技术
(1)服务由局域扩展到全球:远程监控与诊断(2)服务由离线扩展到在线:远程信息传输和控制(3)服务由被动扩展到主动:事后故障变为事前预测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明显产业带动作用、未来能够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产业(特点:技术路线选择不确定性和技术产业化不成熟性)
1)战略:未来能成为主导/支柱产业的产业(未来经济要解决应对新挑战、攀升产业链、拓展新空间)
2)新兴:新技术(基于科学发现或发明、核心技术待突破、技术路线不清晰)、新需求(市场待开发)、新模式(商业模式待 创造)
3)先导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的形成期或成长期(产业经济学原理)
4)“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的“航海”目标,正式于2012年5月30日确定。产业竞争力:
(1)内涵: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产业竞争力衡量标准:市场占有率、赢利率、创造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3)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
差异化(买方主观感受)
低成本:生产成本—专业化分工
交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七、“十二五”装备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14221战略
1、坚持一条主线: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2、建设4大体系:创新、配套、服务、人才培育
3、瞄准两个领域: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和改造提升(传统产品)
4、产业两大转型:
(1)内需投资型→国际竞争型(国内市场国际化)
(2)规模扩张型→创新效益型(一般性产能严重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5、产业规模总量过 1万亿元(规模增加值3000亿元)把湖南建设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提升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核心平台技术)2.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3.发展制造服务体系 4.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
5.实现三个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需要新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准入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侧激励)“十二五”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产业领域: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天然气管道施工装备.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等
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
新能源装备 :光热发电设备.第四代核电设备(高温气冷堆)智能电网设备: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智能配网备高档数控 装备
大型冶金、矿山设备:大型煤炭及露天矿综采设备.大型洗煤设备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14~17万立米)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设备:脱硫脱硝成套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
(二)重点提升和改造的传统机械产品领域: 节能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电动机 环保技术提升改造的主要设备: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主要设备
制造是创造的重要基石:美国创造空心化现象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