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及调查说明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写”就是写文章,也就是“作文”。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最高层次,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新感受,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缔。《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想,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造成学生怕作文的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儿?笔者带着这一疑问,采用了问卷调查、抽样测评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初三两个班共6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是从中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写作的主要目的、写作的素材和作文的评改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你写作时感到生活素材丰富吗

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有28.1 %的中学生写作时感到生活素材很贫乏,有37.5%的中学生认为生活素材要根据情况而定,感到生活素材较丰富和很丰富的学生仅占34.4%,多数同学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许多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难以广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其实,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表二:你写作的主要目的: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有20.3%的中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有21.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写作,可见,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抱着应付和应试的态度去写作,缺乏写作的兴趣,只有31.3%学生是为了提高写作技巧而写作,有26.6%的学生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我们对本班学生写作中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也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结合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认为对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当然,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毕竟有限,我们还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重视阅读不可。

2、在要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倡导学生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手写我心,实现写作个性化,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3、重视作后批改。作文批改时,可以实行教师批改和学生互批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缩短作文反馈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机会。在批改中可以采取自悟自查,学生自改的方式。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其次可以采取相互换读,商议修改的方式。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伙伴,你读我听,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交流协商,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此外,还可以选准范例,进行集体修改。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纭,老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要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第二篇: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

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

重庆经开育才中学卢维友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寻求开发区中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近期,我对我校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调查思考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薪火相传,是时代发展的印记。为进一步了解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探索开发区中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告别不文明行为,成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近期,我们对我校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日常礼仪、文明用语、卫生习惯等三个方面共25个文明指标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85份,回收1085份,回收率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观察学生在校内外文明习惯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作了进一步调查,力求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

二、调查分析及结果

经过对1085份调查问卷的汇总、统计,以及随机抽取的150份调查问卷的纵向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经过几年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学生的文明习惯正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一是开发区中学生总体文明素养还不高,一半以上的学生的礼仪习惯存在缺陷;60%左右的学生的卫生习惯存在问题;能够随时随地使用文明用语的学生只占40%左右。二是学生个体文明习惯现状还令人担忧,53.9%的学生文明指标优秀率不足50%;近40%的学生存在多种不文明的习惯;8%左右的学生的文明习惯相当差;大多数学生有文明规范的意识,但未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因此其表现出的文明习惯时好时坏。

三、问题原因

开发区中学生文明素养整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面

一是家庭结构发生变异。我们在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父母离异的学生占18%,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占43%,由隔代老人监管的学生占28%,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开发区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许多学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爱抚,家庭教育出现缺口,学生因此思想负担过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自私自利,性格粗暴。

德诸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养;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心理失衡,道德失范。

三是重言教轻身教。有的家长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但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讲礼貌,自己却举止粗鲁,秽语满口。要求孩子不进网吧、游戏厅,自己却搓麻酱、跳舞、打扑克玩到深夜。在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有的家长不仅不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还庇护子女甚至到校闹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社会影响方面

一是社会上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许多农民成为了市民,但其文明素养与社会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语言粗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上车抢座,邻里不和,赌博成性,不守公共秩序。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大量存在,时时处处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遵纪守法、讲文明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难以形成,反而沾染了许多不守法纪不文明的坏习气。

二是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相对缺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经开区至今还没有图书馆、影剧院、少年宫等供青少年开展有益活动的专用场所,而电子游戏室、网吧却遍布大街小巷,部分学生沉迷在游戏、网络中,接受了诸多不健康的东西,染上了一些不良品行。

三是社会青年的不良影响。经开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也涌现了大批无业人员,许多无业青年因为急于求成,游手好闲,吃喝玩乐,赌骗偷抢,并常常到校外引诱、拉拢学生,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导向偏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制时期,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大家喊的是素质教育,做的是应试教育,议的是教学质量,看的是学生成绩,受这种评价机制、办学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培养。同时,有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言行随便,消极、不文明的言论、行为影响着学生。

二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在学校整天在学习成绩竞争中生活,形成了唯学习的价值观,从而破坏了基于相互同情、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代之以同学之间支配、压抑和被支配、被压抑的关系,或者是孤独、淡薄的伙伴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继而引发不良行为。

六、对策及建议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家庭、社会及学校等多种因素,使得开发区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文明习惯,同时,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开发区教育工作者当前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认为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相结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开展系列教育训练活动,如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做起”、“我为和谐校园做奉献”、“文明礼仪伴我行”、“传统美德在校园”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开发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辟校内外“生活教育”的新领域,建立学生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养成教育的形式,创新养成教育的方法,拓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把教育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

二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实施《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把贯彻与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如我校根据《守则》和《规范》建立完善了《经开育才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从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日常行为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考核,使学生行为日益规范,班风明显好转。

三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相结合。开展日查、周(月)结、期评活动,即:每天由值周教师和学生文明监督岗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每周(月)进行量化总结,评选“文明学生”,树立文明榜样,批评不良现象;每期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将文明习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依据,督促学生找出养成教育存在的不足,以检查、评价促习惯,以习惯促素养。

四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为此要坚持环境育人,注重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创设更好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物化环境如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具有启迪作用的名言警句的设臵和楼宇、场馆、道路的命名,具有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的宣传栏;人文环境如建设优良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

五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校园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机会”的现代德育理念,强化育人意识,履行育人责任,对学生文明习惯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和教育。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鲜活的典范。如看见地下有纸团,教师应主动捡起放到垃圾桶内,让学生看到拾起的不仅是一团纸,而是一种精神和品质。

六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文明习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文明习惯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文明习惯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中,要“三教合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学生行为习惯记录卡或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养成教育的延续性。加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清楚各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提高辖区居民自身素质,消除各种不文明现象,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施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第三篇: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思考

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思考

姓名:穆成银

单位:临江市三中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即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中学生思考}

正文: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拓宽视野的一种手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呼吁声有增无减,但收效不大。2000年9月,新教学大纲第一次向中学生特别推荐了课外阅读的30种名著(其中初中10种,高中20种)。大纲颁布十多年了,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本文阐述的关键。

不识庐山真面目

“尽管迄今为止《中学生课外名著必读丛书》的单册销售量已高达90万册,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没有被很好地重视起来”。人民文学出版教材中心主任李明生一语道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做了专门的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325人,结果发现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问题。

1、关于家中课外阅读藏书种类和阅读情况的调查。大部分同学家中藏书不多,部分同学甚至没有。阅读的书目即使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名著,读过的人数也只占26、7%,其中相当比例还是少年版的《西游记》,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一个人完整地读过四部名著。如果说对名著中的内容有所了解的话,也仅仅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取的。

2、关于课外阅读的目的认识的情况。调查结果是9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而不是对不同知识面的开拓,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大多看的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漫画及杂志等,有的甚至由于对上述类别书刊的阅读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3、关于课外阅读方法的认识。调查中许多同学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也就是对书中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了解或把情节看懂即可,没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况且一般阅读的书籍的内容,学习上根本用不上,没有必要研究的过深。

4、关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的调查。90%的同学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感到时间非常紧张,认为没有可能安排其他时间去读课外书籍,每天除了在校上课和学习,回到家城还要在题海里苦苦挣扎,无暇再去顾及课外书。

5、关于阅读后书写阅读心得的调查。结果是选择阅读后从来不写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95%,选择偶尔写的人数占5%,选择经常写的人数为零。理由为:一时间紧,想写没时间;二怕麻烦,认为没必要;三课外阅读只为为娱乐消遣,何必自找苦吃;四 1

长期以来没有养成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五不知如何下笔,怎样写读书笔记。

6、关于课外阅读与学习成绩的辩证作用的认识。根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目前由于升学压力过大,考试才是验证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习成绩作用不大。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见,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理解距新大纲的要求相差甚元,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应有作用已化为乌有,这不能不成为中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一大隐忧。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发同居住庐山的人家对庐山的认识,只知庐山之名,却不识庐山之美。

一样花开为底迟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是迫在眉捷的大事。当今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社会关注的中心,是人才培养的焦点。但目前中学生狭窄的知识面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标准出现相当大的反差,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飞速发展。造成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正是课外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阴影,影响了课外阅读。

所谓“皆因考试猛于虎”,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提倡“素质教育”,但人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留有一片阴影,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迫切,仍认为“学校教什么,就要考什么”,认为教育要瞄准升学考试。在家长和社会巨大的压力之下,素质教育在老师手里也变得轻如鸿毛了,各种竞赛使得学生不得不补课,增加补课资料,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我发展的机会,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

2、中学生艺术生活环境的变迁影响了课外阅读。

有一份对学校中学生艺术消费的调查表明,音乐、电影、电视的类型占了相当的比例。我国城乡电视机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迅速增加,到九十年代以后猛增到一亿六千万台以上,现在更是平均每家每户有1-2台电视,由于电视机的普及,使中学生越来越多被吸引到它的身边,而课外阅读必定是相当的减少,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看电视的时间超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另外,当代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越来越广,他们的课外精神生活和艺术消费也越来越丰富,很难用单一的课外阅读约束他们。

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普遍偏低。

爱因斯坦说过“智力的成就,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古今中外能取得伟大成就的杰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是他们超群的智力,而是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求知欲,远大的志向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因此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从调查中却发现现在的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情感、求知欲和个性(创新、独立竞争意识)普遍偏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认识有偏差,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即非智力因素偏低。

4、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学生只偏重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过少,导致阅读面窄、知识面不广,而这一切又是一个恶性循环,知识面越窄对问题理解的高度就越低。

5、不懂得选择阅读的内容。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许多同学感到迷惘,因此只爱选择一些看起来方便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书,对于为什么先这些书阅读,却很少有人思考。

上述诸多原因,使中学生课外阅读如同萤火之光,虽有亮度,却难成燎原之势。

投石荡开水底天

要改变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才能逐步见出成效。

1、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全面教育,是以发挥个性能力和培养整个相结合的教育。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除具备课本的学科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广泛地充实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学知识。课外阅读恰恰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新闻记者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书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培养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2、提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行为受兴趣、爱好、性格、意志、知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和调节,但受理想的调节最为突出,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因此,对学生理想方面的引导,更有利于提高其对阅读的兴致,比如,组织各种作品的研讨,介绍某个人物的事迹等等,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书,逐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导中学生读什么样的书。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应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形成。从当代文化传统来看,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二是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在今天技术性知识占了社会诱导主流的情况下,语文除了教人识字更应该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的东西。许多国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具体规定,虽然所选书目不一样,但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三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健全人的心灵,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中,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还包括《美国的民主》、《独立宣言》、《理想国》等政治著作,意图也是让中学生受到美国人所认为的人类基本价值的熏陶。课外阅读的目标,具体落实到读物上,应该是三个字“读经典”,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受时间、推荐者、知识结构和兴趣的影响,受偏见或意识形态的影响,推荐的书目往往不十分公允、准确和客观,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在鉴于此,有关部门收集了80种中外推荐书目(中国的推荐书目54种,外国的推荐书目26种),运用了计量的方法,以各书所推荐的次数为序,列为《中外名著排行榜》。其中,前15位中国名著为:诗经(32次)、史记(31)次、庄子(31次)、老子(29次)、论语(29次)、韩非子(25次)、孟子(25次)、楚辞(24次)、左传(23次)、荀子(22次)、资治通鉴(22次)、红楼梦(21次)、周易(20次)、鲁迅作品(19次)、水浒传(18次);外国名著为:莎士比亚戏剧(30次)、圣经(27次)、对话录(21次)、荷马史诗(19次)、物种起源(18次)、战争与和平(18次)、红与黑(15次)、草叶集(14次)、神曲(14次)、堂吉诃

德(14次)、资本论(14次)、浮士德(13次)、社会契约论(13次)、玩偶之家(12次)。

其次,是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读书,怎样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课外读物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书不仅要多读,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运用一定的科学阅读方法去掌握其中的精华以利我用。如有的作品第一遍通读或速读,体会或了解其中的大致的故事情节及主题内容;第二遍粗读,学习作者对事件、人物、景象及其他方面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第三遍细读或深读,仔细品味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及精华所在。好比在对金矿的多次的不同层次的采掘中,在体现金矿金子价值的同时,也是采金劳动者劳动价值的体现。读书正是如此,采取不同方式或不同次数的阅读,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收益,有新的发现或新的感觉,而对于有的书籍,则可以采取“不求甚解”的形式去阅读,达到大致了解并增加知识面的目的即可。

第三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目前中学生的课程仍然比较多,从早到晚,个人支配的时间都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平时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增加知识的广度。尤其是在节假日要劳逸结合,温习功课与课外阅读交替进行,不要被一本小说弄得开昏地暗。

第四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阅读的收获就比较大。因此,在平时阅读中,应提倡把书刊杂志上的精彩片段,读书随笔记载下来,剪贴装订成册或做成资料卡片,以备日后查询。

总之,通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和思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是哪个人的责任,需要靠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书海无涯,舟楫安在?犹太从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因此,正确引导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用课外阅读之石去荡开学生心灵的一汪静水,应该呈现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

(3)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

(4)陈碧卿《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第四篇: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为了打好学生人生底色,为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长圳小学从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的调查。结合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调查显示,我校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占调查总样本的55%。长圳小学地处偏僻的村庄,学生主要来源于打工家庭。家长整天忙碌奔波,大多数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孩子,放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有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

在调查学生阅读的时间一项,每周只有18%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他们的时间被家庭作业、玩耍、玩电脑、看电视等大量占用。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或重视力度不够,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课外读物缺乏,阅读内容不丰富

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喜欢读书。小学生更喜欢文字与图画内容相辅相成的读物,他们虽然喜欢读童话、科普读物、侦探小说,但是他们购买最多的书却是“作文宝典”。特别是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增强。致使小学生作文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缺乏灵性,往往是“假、大、空”,没有多少真情实感。

家庭里有书柜的不到10%。40%的学生根本没有买过课外书,拥有10本以上的课外书只有12%。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关心的是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很多爸爸妈妈没有经常带孩子去图书室或去书店买书,家里藏书寥寥无几,导致孩子在家庭里想读课外书,却无书可读的状况。

学校虽然有图书室,但是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每个小学生到图书室借书的时间只是半天,这期间还要上课,做眼保操,一个年级的学生一下课一起拥到图书室,不一定一个星期能借回一本书。每个学生可用来借书的时间并不多,更不用说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细细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了。

3、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我们了解了我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之后,学校将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辅导。

1、培养兴趣,使学生乐读。

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润滑剂。我校通过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阅读小明星”、“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亲子读书”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阅读变成“悦读。”

2、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个古老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角的功能。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要教会学生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挤时间。另外,要引导学生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书。学校图书馆的书也要“漂流”到班级,使人人有书可读。

3、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语文老师有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的使命,但是不少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更有学生一翻而过,阅读效率低下。以往语文教学往往让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为了让阅读有效进行,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粗读法,细读法,选读法等,还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更要在朗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中提高阅读品质。

文字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下降,也容易造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语文老师教学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只要社会创造环境,教师用心指导,学生用心投入,学生读书的习惯就能养成。愿阅读改变孩子的人生!

第五篇: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中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西安电大户县分校行政管理专业王建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交友等的另一途径,它带来了方便,使都市繁忙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网恋、网友、黑客等。中学生作为网络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家长及教师对于其上网态度如何?中学生如何利用上网来丰富自身的知识?他们对网络的一些特殊现象有何看法?因此,我是一个中学计算机老师,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从中能得到有关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来辅助我更好的利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中国网民已近7950万。在网民中,中学生上网人数已占到网民总数21%,在中学生网民中,上网人数已占4/5以上,且男生上网所占比例(84.1%)高于女生所占比例(76.9%)。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1.0%的同学家中配置了电脑并且还拥有上网功能,当中78.5%的同学的上网方式是宽带,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近几年宽带的用户正在不断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电脑逐渐成为家庭学习、休闲、娱乐的必要设备,而其中的许多家庭已经将电脑作为人们生活办公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既然中学生上网“畅通无阻”,那么他们又是在什么的地方上网呢?答案显而易见,有的在学校(少),有的在网吧(多),有的在家里(最多)。

0.8%的学生在学校上网,人数比较少。由于学校的能力有限,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可以在校自由上网。学校应开设信息课,或者用课外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对中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家长与学校要相互配合,正确引导学生,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的路子,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家长、学校及社会有必要采取行动,担负起辅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责任。

24.5%的学生在网吧上网,人数比较多。网吧在城市已经说得上是随处可见了,价格1——3元,比较合算,是中学生可以承担的价格范围,也是中学生可以肆意发挥的地方,减少了家长、学校的监督,自然他们就会选择这样的“好地方”了。但是中学生不可以忽视网吧的管理、安全等问题,因为很多网吧存在非法行为,损害中学生的人生安全,甚至夺走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网吧管理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公安、文化、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以重罚。

67.7%的学生在家里上网,人数是最多的。学生们大多认为在家里上网方便、安全,而且家里又申请了宽带,不用浪费,又不用自己掏钱,很划算。九成多的家长们也都倾向于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上网,主要是因为在家里可对孩子上网进行监督和适当指导,以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也比较放心。另一方面家长们反对学生在网吧上网,因为网吧人员复杂,孩子易交友不慎;网吧管理存在隐患,容易出事故;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等。

不管中学生在哪上网,都是上网对吧。我们是否会问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聊天以及查信息,其三者的比例分别为60.3%、62.8%、72.7%。

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网上聊天,QQ又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是“交网友”,其他的同学是和朋友联系,一位热衷于上

网的同学说:“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有时上课我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确,在我们同学中,为上网,废寝忘食者,甚至逃课上网者大有人在。

获取信息,这当然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这也不排除一些不良的信息,因为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有很多信息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开学时每周上网时间4小时以下的占71.4%,4-10小时的占22.8%,10小时以上的占5.8%;寒暑假时每周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下的占61.6%,10-20小时的占23.2%,20小时以上的占15.2%,也就是说有一成多的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平均一天超过3小时以上。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出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针对这些信息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面对全体中学生倡议“健康上网”:

(1)父母和教师应当与孩子一同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这不仅能够便于长辈与新一代沟通,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上网,减少消极的影响,抵御不良信息。

(2)在学生上网时,家长必须给其建立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并且与孩子“约法三章”,规定其上网的时间等等。可参考国家颁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学校在信息管理方面多开展这类的专题讲座或者活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网络。

(4)学生本身也应该自觉的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约束自我,做到上网有度,注重培养自身的良好网络习惯和道德素质。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活动,我懂得了应该如何正确的凭借事实,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总结经验,提取出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的理论。以小组讨论为主的研究方式使我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提高了。研究性学习一方面要求我要有主动性,不能单纯依靠老师,也不能指望有答案给我参考,只有靠自己走出新路,才能有所收获;另一方面又要求我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研究过程不是单靠个人的表现就可以完成的,严谨、艰难的研究工作需要组员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家互相帮助,这种研究才能有效率地进行。

在接触家长与高年级的同学时,也培养了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与别人的交流方式。记得刚开始进行社会调查时,同学们普遍表现得比较拘束,在与被调查者用普通话交流时往往感到不自然,结结巴巴,而且对这种研究方式感到犹豫和不适应;但是到我们的课题

即将结束,作最后一次社会实践时,同学们的表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待被访问的家长和同学,我们会主动的与其交流,行为举止也较大方得体,这种改变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可喜的。不仅如此,在数据统计与资料收集时,我们还必须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和人生经验,这些在书本上都是没有的。

网络,作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定将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中学生,一个社会中比较活跃的群体,网络势必会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网络走进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在我国的网络技术与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对我们中学生有利也有弊。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2006年9月15日

下载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课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

    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坚持以“*”为指导,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12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