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劳模事迹材料
在*煤矿,现年53岁的*就是这样一个身老不言老,始终满怀激青、积极进取、奋进不息的敬业楷模。在30年的工作道路上,他把参加工作时的初心、初念、初志忠诚不渝的融入事业当中,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坚持、坚毅、坚韧的执著品质,以恒心和毅力破解着制约矿井发展的道道难题,让天命之年后的人生“霞光”显得异彩夺目。
转战*——转岗分流不分心
2014年4月初,集团公司艰难决策关闭*煤矿,将干部员工分批次划转到其他矿井。已年过五旬、时任*煤矿机电副总工程师的*被分流到了*煤矿这个新“家”,同时兼任机电队队长。
在被矿任命为副总兼队长职务的第一天,*脑海中承载更多的是“责任”与“压力”。当时的*煤矿虽然即将转入生产矿井队列,但前期建设期间遗留下的电钳工技能培训的“欠账”也落下了很多,存在岗位员工技能素质参差不齐、一专多能型员工匮乏、人机不匹配等突出问题,所有这些无不成为了*心中盘亘已久的心结,也由此让他果断将2014、2015年定位为“员工技能提升年”。
被赞以“刘能人”的*在抓员工技能培训上有自己独有的“绝活”。在实操培训上,他从最简单的“传帮带”做起,要求每名技师每年必须带6名徒弟、每名高级工带4名徒弟、每名区队技术人员带2名徒弟,全部签订《师带徒协议书》,并配套建立奖惩措施,师傅必须保证徒弟在现场实践操作,半年内独立上岗。
在理论培训上,*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开辟了“高技能人才现场展示”、“结对练兵”、“模拟操作比武”、“技能培训讲堂”、“新员工技能课堂”五个培训阵地,每周一课堂、每旬一讲堂、每月一展示从未间断,以“传道授业”精神无私地将技能知识传授给员工。
为确保全队能更好地开展技能培训,近3年来*自掏腰包为电钳班购置培训光盘、电钳工书籍30多盘(册),捐献了收藏的《PLC控制与应用》、《矿山设备维修》、《蓝光数字矿山》等40多册当今煤矿最先进、最具科技影响力的技术书籍,专门建立了区队“技能图书角”,供干部员工随时借阅。
井上下每当遇上员工对设备故障判断不清、设备构造不明、拆解安装顺序不当的情况时,*总是耐心手把手地拆装检修、判断故障,将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现场员工,把简单的“传帮带”打造成为了*煤矿最有影响力的员工教育培训新品牌。
截至目前,由*亲自主讲的各类技能培训达130多场次,现场指导员工处理设备检修和运行问题50多次,主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21期,为矿培养电钳工技术骨干30多人,向一线输送技能员工21人,有60%的员工掌握2门岗位技能,30%的员工掌握3门岗位技能,实现了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员工培养目标。*煤矿为此专门成立了“*技能人才工作室”,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聘为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环保中心讲师、技能大赛考官。
在*的努力下,员工整体技能素质的提升不仅有效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还从根源上消除了人为操作失误产生的各类问题,实现了人机操作零缺陷、零影响。2年多来,*煤矿未发生一起机电运输和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矿井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从三级一举跃升为一级,博得各级检查组领导的一致赞誉,区队还被集团公司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荣誉。
深化改革——主动操刀脱困局
2016年初,煤炭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隆冬”。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为保发展、保生产、保存续,*煤矿提出了“全方位经营”的脱困思路,率先实行清退委外、合岗定编、精简机关等改革举措,以强烈的危机感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常态。
根据矿井降本增收实施方案,机电队在用工总数不增加的前提下,还要统一回收接管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水源热泵空调机房等6个委外项目。事实上,即便不增加工作量,按照收回委外项目和区队所属工作业务核定,区队应定员121人,现实情况是区队加上管理人员也只有77人,委外项目怎么接?岗位人员怎么配置?设备运行怎么保证?
一连串的问题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最终他下了决心:率先在机电队试点“操刀”改革,实现现有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为后续经营改革铺好路。
*用一个月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改革思路,按照矿井经营改革整体部署,机电队收回了委外项目进行自营,同时对生产准备队与信息化监测中心进行整合,在新的机电队首开压缩管理岗位先河,实行“两正一副”的班子成员配置,在保留全队管理人员待遇的同时,将队干全部编入班组岗位,同时将机关精简、安监处合并、后勤调剂、外部调入的32名管理人员全部充实到操作岗位,在填补岗位空缺的同时还有效优化了用工结构。
这看似简单的改革举措,实则饱含了*的良苦用心,全部充实到操作岗位的管理人员不仅失去了体面的工作环境,还要在负责管理之外承担具体的岗位工作,对*私下的怨言、指责甚至谩骂在一段时期内他都默默承受了。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改革的步伐,而是主动找这些人员一对一、面对面交心谈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与行为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逐步稳定军心。最终*仅用109个人就捋顺了矿井“四大运转”的运行维护和设备维修保障工作,以及地面主通风机房、空压机房、液氮站等9个生产辅助设施及井下3个供电、排水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实现在“增人不增资”的情况下,减少岗位员工12人,只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100多万元,若按照往年委外承包合同,还可为企业节约承包费近300万元,一举打造了集团公司名副其实的用人最少、工效最高、成本最低的一支机电队伍。*这种敢为人先、负重攻坚的魄力也为改革发展顺利推进起到了连锁示范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保证了后续改革举措平稳落地。
在形势任务教育上,*以打造“节约型区队”为目标,从实处和细节上抓起,在中、高级工和技师当中开展了征集节能降耗“金点子”活动,对征集的有经济利益和有改造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分别给予奖励。开展节支降耗工作,专门清理炉排、炉床、炉膛等设施,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每年为矿节省耗煤量超过150吨、节约燃煤成本6万元。
今年4月份,*主动克服材料费紧张、人员不足、工作繁杂的不利局面,专门抽调技术骨干员工,拆除清洗联合福利建筑18000多根太阳能真空管,并对废旧真空管、密封圈等配件和材料进行回收修复,直接为企业节约委外清洗和维护费用30余万元。并通过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改造、优化补套、+1046m主排水泵房无人值守等举措,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超过400万元。2016年,仅*带领的一个队就完成矿年初给机电运输组下达217万元降本增收目标的185%,成为实至名归的降本增收“模范户”。
勇于担当——三十年初心不改
已过天命年轮的*,脚步依然落地有声、疾步如风,但健康的表象下却仅有极少数的人清楚他是个“药罐子”。对于一个全过程参与过四对现代化矿井由基建到生产的建设者来说,多年超负荷的操心劳累已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在他的身上,症状明显的就有心脏病、冠心病、肾水肿、低血糖等7种病症,无论走在地面还是井下,无论穿便装还是工装,衣兜里总少不了瓶瓶袋袋的药丸,可他却依然乐观、激青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机电事业中。
今年4月,I0102102综采接续工作面进入了紧张的筹备安装阶段,因设备检修、零配件到货不及时等原因,无法在计划安装期限内保证联合试运转。I0102102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直接决定了矿井全年原煤产量任务的完成,矿领导班子经过慎重研究,一致决定由*再兼任机电动力科科长一职,*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立即投入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中。
白天,上午协调分管的区队与科室业务工作,下午紧盯地面现场设备维修和联系催货,晚上穿上工作服下井跟带班,到接续面指导现场安装。连续一个月他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周末,连节假日都坚守在现场,昼夜“连轴转”,连日“遭遇战”习以为常,有时因为现场问题他一天最多下过4次井。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即便让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一个疾病缠身的病人,科队干部员工每当看着他眼睛透着血丝、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在现场时,心里总是装满了感动与心疼。5月初,在*的辛勤努力下,I0102102接续工作面顺利抢在安装期限节点前实现了联合试运转,保证了矿井正常生产。
在*煤矿,但凡提起*名字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不仅源于他在矿井机电领域里的专业权威,更是对他的工作信念、专注、毅力、敬业精神的普遍赞誉和广泛认可。身为一名机电副总,同时身兼机电队队长和机电动力科科长两个职务,这在兄弟矿井中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单论机电队和机电动力科管理的具体工作,或许并不特殊,但将这些工作全交由一个人来管理,就会因错综复杂的事务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但*做到了。
今年6月的一天,*煤矿I0102102工作面采煤机变频器出现故障,造成连续影响生产时间达4小时,机电动力科、机电队、综采队机电技术骨干赶往现场排除故障,均束手无策。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变频器均委托厂家进行技术指导与维修,各矿井缺乏通晓变频器维修技术的人员,如请求厂家解决,注定影响的时间会更长。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中午刚刚因为低血糖而晕倒、正在矿区医务室打点滴的*知道后二话没说,要求医务人员拔掉针头,换了工服就往井下赶。到了现场,他一边询问情况,一边上手调试,仅用了20分钟就排除了设备故障,井下生产得以恢复。当在场人员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升井休息时,*却已在一旁和各位技术人员探讨起了变频器的原理,商量着如何快速排查变频器故障,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晕倒不久的病人。
几天后*制定了《变频器故障分析处理明细表》,由此填补了矿井变频器自检自修的一道空白。今年以来,由*在井上下现场直接发现、指导、处理的机电、运输、采掘设备和系统问题、故障就达40多起,累计抢回生产时间达300多个小时,挽回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矿井设备综合完好率、“五小”电器完好率和电缆悬挂率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