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探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课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因此,实施探究性课题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创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一、以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的项目为探究性课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大多落后,加上交通又不太便利,这就制约着动手探究性实验的有效实施。为此,我们尽可能考虑那些材料来源容易、成本低廉的项目来满足他们渴求科学的需求。如我教学《科学》中的“我来做个小开关”时,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且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为此,我指导学生设想如何制作“双联开关”、“三联开关”。两位学生带着这个设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参阅《电工》的有关部分,理解了各种开关的工作原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俩用现成的单刀双掷开关,经过拼装改成,终于发明了一个在三处的任一位置都可控制的“三联开关”。
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们学校配备了马德堡半球、压强计、发电机等科学“材料”,使学生接触科学、爱科学、迷上科学。如学习了“风的观测”时,准备材料让学生做个观测天气的风向标、风速计,进而利用压强原理做喷水实验,知道了压强的一些基本常识。在同学们的继续攻关下,又设计出了用塑料管制作水气压计,进一步理解测量大气压的原理。利用水气压计经过多次细心观察并认真记录研究,发现了本地在晴天时的水柱高10.1米,阴天时水柱变低,刮风下雨时,水柱更低。知道了水柱的高低与外界的天气现象有关这一规律,并根据一次水柱的突然降低,预报了一次“热带风暴”,为当地村民减少了许多灾难性的损失。
二、以农村熟悉的事物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来源于生活。教育学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问题。如我们地处半山区农村位置,盛产着文旦柚,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每年春季,刚羽化的金龟子就猖狂地危害果树,使不少果树的新叶、嫩梢片甲不留,给果农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为了解决村民们的这揪心之事,有两位学生多次夜里进园认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有种逃避敌害的绝招:假死。随后在多次的观察、实验中,他们采用了捕杀歼灭的新法:即对于大面积或大树冠的,可采用猛摇树冠惊吓金龟子,使之纷纷落下,再集中消灭。这避免了喷农药给自然环境带来污染。
三、以趣味性强的科技小制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如在探究性课题中增加趣味性成份,不仅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是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发挥最大潜能、诱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科学》的“浮和沉”时,为了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我选择传统的“浮沉子”为制作课题。有的学生从这个活动中领悟到“浮沉子”的浮沉原理,并进行了创新,用软塑料瓶代替广口玻璃瓶,用小型的“变形金刚”(儿童喜爱的人形玩具)作“浮沉物”,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变形金刚”的平均密度。然后将调好的“浮沉物”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饮料瓶中,拧紧瓶盖,加工成了新式的“浮沉子”。由于“变形金刚”本身装有发光二极管,随着“浮沉子”不停地上浮下沉,在水的折射下,瓶内闪闪发光,漂亮极了。它不仅是同学们的心爱玩具,更是教学浮力原理的最佳教具。
事实充分证明:学生是智慧的花朵,对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探究性的学习、研究和感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就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