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2021-01-16 02: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一)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二)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看过““的还: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文言文虚词(大全)

    语文文言文虚词.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1、但但欲求死,不复顾......

    文言文虚词说课稿

    文言文虚词说课稿 一、专题分析 : 清代学者刘淇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助字辨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高考文言文阅......

    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推断文言虚词含义的方法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

    文言文常用虚词

    一、之 1、用作代词,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1)、作《师说》以贻之。代人,......

    文言文虚词说课稿

    一、考点导航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部分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的词类。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文中、句中往往侧重......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小结

    初中文言文虚词考纲 第一部分 :要求掌握虚词 之、其、而、以、则、乃、于、乎、焉、然、也、者、且 1、【之】 (一)代词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一、120个实词 1、爱: 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例句: 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知识点1 文言实词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