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刍议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刍议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所谓“单元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通过参加研讨活动和自己的初步实践,我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形成了一点初步认识。主题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是“导语切入――收集资料――整体感知――探究文本――感情升华”。我用这种模式进行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的教学,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导语切入,走近鲁迅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是这样教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导语的第一部分。
师:边读,边想: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生: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
师:不错。我们就一起走近鲁迅。
从以上的学习,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单元导语的内容和方法,为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认识鲁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叙述事例离现在学生的时代久远,学生读起来不易理解。但如果我们让他们多去收集有关资料,那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我在教学本单元时,是这样做的: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2.分六人一小组利用2分钟时间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小组交流汇报。
4.说说从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三、整体感知,了解鲁迅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年段要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本组四篇课文中有三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均是篇幅很长的课文。如果学生无法达到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的要求,那么课堂的主要时间势必就花费在读课文上,这样其他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当中,我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以提升他们在广泛阅读课外名篇时快速接受信息的能力。
2.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1)(投影出示)从18、19及“阅读链接”中找一找,描写鲁迅先生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从中体会一下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问: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下面老师分配任务:第一组:找外貌,第二组:找语言,第三组:找动作,第四组:找神态。
(2)请同学们把找到的语句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你从朗读的片段中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了解了鲁迅,下面,我们借助第18、19课介绍的事例,来熟悉鲁迅先生。问:
18、19课介绍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投影出示)分配任务:①谈《水浒》,②谈“碰壁”,③救助车夫,④关心女佣,⑤一面之交。
四、自主探究,熟悉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是这样教的:
1.(投影出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事例大声地朗读,然后小组讨论从这件事中看出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组汇报。
3.从这些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书上的一句话总结?(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五、感情升华,怀念鲁迅
1.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可是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人们都来追悼他,同学们,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呢?(伤心、悲痛)请同学们捧起书,用伤心、悲痛的语气齐读18课第一段。
2.过渡: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请同学们捧起书,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师范读)
3.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样?
4.请每组带着这种语气,在小组内设计朗读。
5.小结: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已离我们而去,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鲁迅说的?
6.回到现实,我们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怀念鲁迅呢?(学生各抒自见)
7.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再读这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其实是对所学、所搜集、所思考的内容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在不断地看、读、思中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其人其事,从而达到本单元学习的真正目的――以我之心走近鲁迅。
总之,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学生才华得到表现,体现了主动而愉快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找到成就感,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节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目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按“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很有吸引力。这种设计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主题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更多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既注意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的相互支持,也要注意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那如何进行单元主题导读,实现“教为不教”的目的。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所以说成功的导入对整堂课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教学目标,要实现强化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缅怀革命志士”这一主题,组织了追忆革命先辈感人事迹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的人物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的坚贞不屈,对人民的忠诚都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上。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了几个革命战士英勇搏斗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激烈战争场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边听革命歌曲《五月的鲜花》边观看视频,切身感受当时战争的激烈,革命志士的奋不顾身。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说出自己知道的革命英雄的名字,我接着以饱蘸感情的话语进行导入:“是啊,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近革命志士,感受他们的伟大。请同学们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看看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的专题来安排文章的。”学生很快大声说:“缅怀革命志士”。“好,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的。这样一放(放视频)一导,课堂气氛陡转炽热,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并且他们已明确了本组文章的学习任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收获了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看看精读课文有哪些?略读课文有哪些?接着快速默读(浏览)课文,自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革命志士的优秀品质,最后全班交流默读课文的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概括文章内容能力的培养,更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本组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整合打下了基础,遵循了“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性、整合性。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编排,单元内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展示。“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我想“单元主题”就像高高矗立的金字塔,单元内的每篇课文就是托起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只有对这些“基石”进行系统化的累砌,地面上才有可能出现金碧辉煌的“金字塔”;若“基石”东一块西一块,何来“金字塔”的耸峙云天?所以说,我们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才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功能,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积累。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通过认真阅读感悟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而训练的重点是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表现革命先辈对革命的忠诚、坚贞不屈,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我根据这一单元的编排目的及训练重点,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一)感悟革命豪情,学会品析人物。
《十六年前的回忆》既要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品析人物是自主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会和感受人物高贵品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时,基于学生对李大钊不是很了解的原因,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及李大钊被捕时革命形式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李大钊及当时背景的距离,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教学时,我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得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引导学生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此时,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悟。例如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进行深入体会,想象李大钊当时的表情及心情,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在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李大钊面对敌人的临危不惧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让学生通过对本课地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学会品析人物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句段,造成学生对课文片面的理解,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用读书方法,感受人物品质。
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品析人物能力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独立品析人物,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激发崇敬、缅怀革命先辈的思想感情。《灯光》《一夜的工作》两课的教学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体现人物高贵品质的语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总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三)巧设辩论,树立人生理想。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首先提出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也就是人生的价值,借此话题我跟学生说“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以“我的理想”为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革命志士的无私奉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努力的意识。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细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有两大核心组成:一是课堂文本资源,二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有限的、单一的,用叶老的话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那如何进行课外拓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文本主题对学生的心灵冲撞力呢?
(一)围绕主题,课前指导阅读。
有些课文所讲述的事情,与我们尤其是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新课文前我根据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资料补充,在师生搜集的资料助读下,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时还引进报刊杂志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同学们可先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来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看有关李大钊的影视作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二)围绕主题,课后指导阅读。
为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效阅读交流《经典阅读》的三篇文章,进行巩固阅读,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课后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革命英雄的书籍,进一步感受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并掌握作者的这一写作方法。
还有些课文节选自长篇作品中的片断,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来原著读一读,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同时又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完《鲁宾孙漂流记》后,向同学们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来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围绕主题,读写结合。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分离,既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教师不仅要整体把握单篇文章内容的特点,还应找准读写结合点,读的重点应该成为写的重点,也就是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生活化解读和对作者思想、人格的深入认识、评析的写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感悟能力。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教学时,我把“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六”、“课外书屋”的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我先让学生先阅读“口语交际”的三则小故事及“课外书屋”的漫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三则小故事和这组漫画的看法。接着,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故事,给小组内的同学讲讲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并请学生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人物进行赏析,到学生独立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再到把从中学到的有关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已经走过了新课程改革的几个春天,让我们继续踏着这春天的脚步,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会给我们莱城区教育的发展插上理想的翅膀,成就我们的学生,成就我们的老师,成就我们的学校,成就莱城教育的明天!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 单元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石泉小学 李开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
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
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商源完小
胡新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第五篇:刍议语文问题式教学
刍议语文问题式教学
随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维的确立,问答法教学颇为盛行。有人称问答法是各种教学法的一把钥匙,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巧妙的提出问题。无论教学活动开始、进行或结束,提问都会经常用到。
一、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
1.设疑发问
设疑发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指向教师的预期目标,将课堂关注的焦点引向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之处。
2.师生的问与答
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应变的能力,在课堂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是课堂最闪亮的思想火花。
3.课堂提问得法
巧妙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变接受为探索,变被动为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4.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
富有幽默风趣的课堂提间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巧妙运用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体现出问题式教学,许多教师往往被动地准备数个问题在课堂呈现,而实际中并未从中受益,课堂中机械地一问一答,也给人一种作业讲评课的感觉,更有一种肢解课堂的感觉,失去了语文课堂的生动美。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一改昔日“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启发和引导发现。
1.创设情境,设疑导课
有人说,一个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诚然如此,设悬激奇,可以磁石般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石激起水中天”的效果,常常能够事半功倍。在教苏轼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先结合写作背景,讲了一个作者贬官黄州的小故事,让学生猜猜看他是谁?这不仅引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埋下了伏笔。
2.自主学习,积累质疑
在这一过程中,指向明确地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不会被动地静听和旁观,让他们独学容易掌握的那些知识,并对不懂的地方质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质疑方法,努力创造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语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是不是存在着语言上的错误?“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这一自然段和济南的冬天没什么大的联系,我把这一段删掉行不行?“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一句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3.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V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自主学习中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经小组讨论解决。结果就会理解了: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了点口,这一句是作者的语言习惯,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说话,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删掉反而觉得文章不够完整。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是冬天的反衬结果,河边是白雪,反而觉得水藻真绿;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为了突出水藻在冬天不结冰的水里看上去最绿,也许在济南的其他季节里,并不很绿……经老师点拨,学生理解这句主要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大胆探究释疑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4.展示点拨,及时追问
根据小组内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帮助“学困生”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压抑感,让他们展示相对简单的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品尝学习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自信心。避免仅作对与错,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序地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出问题背后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5.总结提高,生生互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学起于思,思源于有疑。”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可以让本课的知识更完整,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6.课堂检测,激励竞争
一堂课是否有效,需要教师设计出与本课重难点相关的一、二个问题当堂测评。较好的方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抽取每个小组的一位成员代表本组得分,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问的艺术,反映了教师水平的高下,提出的问题要在精巧上下功夫,有计划的选择最佳问题。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而问题式教学的运用则可以将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
(作者单位:637600四川省仪陇县五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