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

时间:2019-05-12 23: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

第一篇:“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

“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

上传者

郭其浙

2012年4月13日,芦浦镇中心小学数学组一行十人,在校长金华棉、吴林法的带领下前往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活动。在本此活动中,数学组观摩了华应龙、席争光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带来的十余堂精彩课程,获益良多。14日晚,十人齐聚一堂,纷纷就此次学习表达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在表达与争论中,在反思与求索中,各教师的思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不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有各自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可以说,这次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振兴芦浦教育事业的决心。

为了能及时巩固学习心得,同时也向其他教师传达学习精神,特将本次评课活动概况记录,以此共勉。

一、发言人:周然

1、在“千课万人”的课堂中,华应龙老师讲得特别细、特别慢,一堂课也就简简单单的四、五个例子。本次讲课,华老师比以前讲得更慢。这让我反思,在追求“大容量”与“高效率”的今天,华老师的课堂究竟要传达一个什么信息?是让我们要注意学生的消化与吸引吗?

2、这一次的课堂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不时穿插几句名言、诗词作为评价语。这样既能凸显一个数学老师的文化修养,还能引发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也正是这一点,是当今大多数数学老师所缺乏的素养。

3、名师的课堂作业有个特点,既要把今天学的新知识融入其中,也要把从前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比如,郑桂元老师讲“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中有道:

这里有本今年(2012闰年)的日历:

1、翻出自己生日的那一页,可能性是?

2、翻出4月31日的可能性又是?

3、翻出31日的可能性是?

4、翻出29日的可能性是?

那明年的日历本:

5、翻出29日的可能性是?为什么分母也变了?

等等

从这道题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讲可能性的同时也复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创意可见一斑。

4、现在我们还不能每一个例子都靠自己去设计,我们要做一个例题库,把好的设计思路储存起来。只有我们积累了相当的好的题目,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二、发言人:蔡中婷

1、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当丰富。当学生有错误时,以善意的语言提醒学生;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以真诚的话语肯定学生。教师的语言亲切真诚,学生乐于接受。比如:如果有个学生说话的声音小,普通教师会直接说:请大声点。而特级教师会说:孩子,你的回答很出色,应该让其他同学都分享你的智慧,大声说出你的想法吧。这样的评价语就非常自然而出色。

2、特级教师的新课讲得特别慢,讲得多而透彻;而我们普通教师的课讲得少,练习却很多。我平时在教学中就遇到过非常头疼的问题,新课讲得少,学生错误多,于是就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在练习题中纠正错误,事倍功半。

而特级教师的新课讲得特别细小入微,这样就让学生在新授中就把错误给纠正了,以后在练习中就不会出错。

3、特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批评不多,即使错误了,也是以善意的态度来引导学生。我们往往没有这样的功力,无法对犯错的学生如此对待。

三、发言人:吴林法

我们听课观摩亦应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批判性地吸收,为我所用,不能盲目的仿效,易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走进“千课万人”,浸染名家课堂,我们应感悟当前最近的教育理念,如何构建课堂,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从而让课本知识成为学生储备。

纵观今天9节课,我总体感觉是下午的课堂比上午的课堂对我有用些,上午的课堂有“千言万语”的感觉。尤其是下午《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2节同课异构,让人触动。

1、华应龙老师的《猜想》一课,给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开启一扇窗户,让学生在充分猜想中,用心估算、用列举法验证等等数学的思考和方法。名家的思想与成就,我们无法否定。但我站在个人角度,有几个疑点。

(1)这节课有“千言万语”的啰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比例是否过多?(2)本节课设计的主要素材就是一个反例和正例,没有应用于拓展,是否有容量不足之嫌。尤其是反例:25.3X4.2=(25+0.3)X(4+0.2)=24X4+0.3X2,反复猜想是不容置疑的,但学生已有解决方法,还继续以教师的节奏来,致使半节课堂在此环节,是否欠妥。如果我上这节课,我会将葱白和葱绿的ppt放第一环节,以设疑式的情景导入开始,在迁移反例,导出正例,安排应用。请大家谈谈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金鹏、梁淑琴认为就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当时只是一个学生懂,而其他很多学生还并不太懂,这时就应该让其他同学多多思考。我们的教育主要的问题就是过于“拔高”学生。

而张明行等老师认为,可能是当时华应龙想走教案,想学生的发展顺这自己的教案设计来发展。因为PPT在底下,华无法后退只能前进,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2、“计算器使用”一课中,我质疑的是:教师的重点没有放在计算器的存储和提取的体验和应用上,而是放在让学生欣赏、感受数学美。是否有失偏颇?

3、《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2节同科异构,可谓各显精彩。郑桂元老师的课堂以摸球为主线,渗透全面而一气呵成;席争光老师的课堂以中奖为情景,在应用环节更具深度。

(1)思想性。郑桂元老师的课堂突出公平竞争;席争光老师的课堂渗透:在生活中不劳而获是可能的,更大的可能是在于创造。

(2)旧知的迁移和用新知首尾相应。“一定、可能、不可能”是旧知,新知用1或100%来联系一定,用0来联系不可能,用0-1的范围来联系可能。非常精确。

(3)郑桂元老师在年月中的知识中拓展可能性,呈现数学的广度;席争光老师用“体育彩票”的中奖可能性来证明数学的深度。尤其是彩票的中奖可能性,是难题中的难题,在郑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中,不仅四年级的学生顿悟,就连我这样的听课的老师也顿悟,一切皆有可能。

(4)疑点。郑老师在课堂上问: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中奖是一定的,那为什么数学课堂要研究呢?可能性又没有大于1的?使课堂冷场,幸有学生说:你买了一个西瓜,总不可能吃到2个西瓜„„

4、课堂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真功夫是决定性的,这功夫中有一种是对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现在有些课堂,一开始就受制于课堂常规和学生纪律,致使师生均不快乐。我想,常规的训练贵在坚持,你现在没有能力做到让学生爱你,必须要做到让学生“怕你”。

四、发言人:应宇庆

1、应书记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当时他们一代人生活的艰辛和对梦想的追求。而现在一代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

2、年轻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有能力去把握机会。机会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机会也是与时俱进的,新教师要勇敢向前。

3、关于华应龙的“感恩的心”讲座,应书记颇有体会。华应龙从一个普通农民之家,成长为共和国最知名的教师之一,其间的奋斗历程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华应龙为什么当时没有去南京当官、坐办公室,而是去了北京做教师、拿粉笔,这与他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当官或许更为轻松,但是执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五、发言人:梁淑琴

1、要反思自己的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体会最深的就是特级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细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思维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抓取关键信息。

2、作业到底在家完成好,还是在学校完成好?本班的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作业不错,但是回到家里完成的作业效果不太理想,本学期为此事困惑许久。

六、发言人:翁丽卿

1、特级教师上课,不仅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传授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课堂里要教会学生一种人生观、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让学生学有所乐。

2、对于自己来讲,在平时的管理教学中,精力不够,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孩子,十分内疚。

3、每天花在课件上的时间相当多,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七、发言人:金华棉

1、年轻人很幸运,处在今天这种良好发展的环境中;年轻人更要珍惜机会,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思索,争取把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2、目前学校正积极为老师创造平台,包括学习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正如“千课万人”这种全国性的高水平观摩课,学校是花了大精力大手笔来培养新教师的。

3、政策性的东西无需考虑过多,有些东西是天注定,我们个人没有能力去改变,只能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大环境的发展。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普通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刻,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没有认真搞清楚新课标的思想体系,当然也就设计不出漂亮的教案,也无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建议各教师要把整个小学的教材通读一遍,把课标的内容仔细研究研究再研究,把基础打好。

5、态度胜于能力,管理大于教学。一个人只要教学态度端正,没有把学生教不好的;一位老师只要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成绩没有不提高的。所有关键还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年轻教师尤其要时刻牢记。

6、千课万人中,特级教师提供的素材都相当简单。立交桥、扑克牌等等,哪一个东西不是信手拈来,哪一个物体不是学生喜闻乐见?在简单中见识了不简单,这就是特级教师的厉害之处。

八、发言人:金鹏

1、听课并不说要你有彻底改变,也不是说要达到洗心革面的效果,只要听者有顿悟,观者有反思就行了。一点一点顿悟,一次次的反思,终将会有质变。

2、平时我们的课堂过于把学生拔高了,很多问题只要一两个学生会做,就以为全班都会了,其实未必。特级教师充分关注了大部分的个体,及时有少部分学生会了理解了也不为所动,坚持让大部分学生认真思考下去。多多思考,才会让以后的作业更轻松。

3、尤其要重视过程。华应龙说:在他初中时,数学老师不求他写完数学作业,只求华应龙能好好做几道题,但是要想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的思维过程,才早就了今天的华应龙。我们是否能有所借鉴呢?作业不用布置太多,布置些能让学生思考的题目。

九、发言人:张明行

1、老师要看老教材和新教材,老教材的教学程序不错,值得我们借鉴。新教材重思维、重体验,但练习题目里无层次性。

2、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以反例的形式纠偏,这也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举反例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应用,尤其要注意。

3、不改作业不改试卷,就无法驾驭课堂,因为你不了解学生的发展程序,也就不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所以,年轻教师要尤其注意,作业要按时改正,试卷也要及时修改、订正。

十、发言人:颜才云

1、教师要通读教材,把重点难点理解透,你的每一个教学案例、每一个试题设计都要以重点难点为中心,切忌跑偏。有的试题设计感觉上有创新,但是与重点难点无关,与这堂课要掌握的内容联系不大,也不可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一个中心。

2、教师无需在课件上花很多时间,往往我们的课件是可用可不用的,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课件上,对教材的理解必然不会非常透彻,因为没有时间再仔细研究教材了。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能不用就不用,除非在特别情况下。比如:讲述图形时,要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这时用用课件就无可厚非。

在评课活动中,有几个问题是热门话题。

1、重视思维还是重视解题?重视思维如何操作?在解题中如何重视思维过程。

2、课堂的结构问题,课堂是否该设立一个结构标准,前5种该做什么?后10分钟又该做什么?这种方法在老教材里有很多体现,但是新教材里体现不多。

3、年轻人要端正态度,抓住机会,提升能力,无怨无悔。

4、教材的通读和理论知识的储备问题。通读教材非常枯燥但又非常必要。

5、课件所花时间过多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及时纠正。等等。

总结语:本次“千课万人”数学教研活动,共听课12节,真正是“高强度,高水平”。光14日晚的评课活动,就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从晚上7点到12点,学习组讨论得异常火爆,直到店主要打烊了我们才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离开。而且在整个活动中,没有与主题无关的话题,也没有泛泛而论、空空洞洞的讨论,真正做到了有主题、有思想、有所得。会议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满载而归。这次的杭州之行,不枉此行。

记录:周然

审核:吴林法

时间:2012/4/16

第二篇:210年语文千课万人评课稿

西湖畔闻柳风,千课中识语文

——杭州“千课万人”活动评课稿

江南好,西湖美景万千独好;语文美,名师千课荟萃最美。烟雨四月,芦小一行走进浙大华家池逸夫体育馆参加“千课万人”活动,此次活动带给每一位参与的教师很多感触。

一、推开“魅力”大门,读平淡中的浓浓真情

窦桂梅老师的《魅力》分成四个板块:预学、共学、回到文本、延学,四个板块各有精妙之处,且相互结合,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出来。无论是教给学生小说概括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解决困惑,均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本来未知的知识,做到了真正教学该做的事。学生在课堂上跟着窦老师的节奏进入文本,通过一次又一次生动的朗读,理解主要人物卡佳的内心世界,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灵动的孩子。此外,学生还在窦老师的引导下走出文本,走进汤姆叔叔,通过书中的片段朗读,了解汤姆叔叔,并借此读懂卡佳,读懂小说《魅力》的矛盾冲突。一节课行云流水,课堂气氛和谐而热烈,学生学得入迷,教师们听得入神,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窦老师的课堂“魅力”。

同样有着巨大魅力的一课是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进入王老师的课堂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意,一字一句都充满了诗的味道。王老师充满磁性的嗓音、优美的朗读,配合着美妙的音乐,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十分深切地感受到鸟儿和树的深厚情谊。王老师的设计尤其巧妙,用三个片段,让学生补充文章中不写的外貌、表情、心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到文本的平平淡淡。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空白处的想象,我们能够感悟文章的深厚情感,即平淡之中见真情。一个多小时的课堂,语言与情境充分结合,以教师的语言美、文本的语言美促学生的语言美,以教师的入情入境、文本的朴实平淡促学生的深刻体悟,让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都十分动容。

二、踏上“游览”之路,品字句中的点滴滋味

此次活动中有两节让人印象深刻的游记教学,一节是林莘老师的《颐和园》,另一节是甘密老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两节课都让我们收获颇多。林老师在教学《颐和园》中的生字词时,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形式新颖,学生感受直观,印象深刻,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林老师对文本的处理很是得当,将文本中的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能够理解得较为到位。林老师在教学文本的同时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有顺序、通过好的表达描述景物的特点,做到了“授之以渔”。

甘老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主线明确,通过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游览顺序,复述游览顺序。课堂上重点突出教学孔隙的窄,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读透小船的小和作者的感受,充分理解孔隙的窄小,在理解的基础上模拟场景,直观地引导学生体会孔隙窄小,甚至“亲身体验”作者的感受。与此同时,教给学生怎样写景物的最大特点,并在第一时间用上这些方法,写写具有同样特点的“一线天”,让学生写出见闻、感受,做到学以致用。

三、吹响“麦哨”小调,赏幽默中的丰厚底蕴

“千课万人”中有许多幽默大师,他们充满趣味的语言不仅妙趣横生,也能在不动声色中让人感受文本的情趣情感。虞大明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此次他所执教的《麦哨》充盈着童年、乡村的乐趣。课堂上有放开声来吹麦哨,同时教给学生破折号的作用、“此起彼落、你呼我应”的意思;有现场尝尝“茅茅针”(实则棒棒糖),教给学生读文解文,明白“直沁肺腑”的意思。笑声朗朗时也不忘教给学生方法:圈出关键词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在《麦哨》中用了,在《可爱的草塘》中也用一用,巩固了方法,加深了印象。虞老师的课堂似乎更让我们明白了在玩中学也能学好,在学中玩一样好玩。

《乡愁》是一篇带着浓浓感伤之意的诗,可是赵昭老师却用他独特的幽默让课堂变得既有趣又有情。风趣听背实则确定课堂的学习方法,即听一段、学一段、背一段;幽默问答实则明确诗歌意象,即邮票、船票、新娘、海峡;课外延伸实则体悟诗中深沉的情感,即爱家、爱母亲、爱祖国。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赵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总结方法,体会语言的巨大魅力。一节课在轻轻松松中度过,却在人们的心里种下了浓郁的诗情。

西湖柔波漾漾,名师激情飞扬,我们在聆听一课又一课精彩的演绎中得到成长。

第三篇:“千课万人”活动学后感

杭州“千课万人”活动执教老师课堂语言不完全记录

教学语言凸显教学理念,教学语言展示引领技巧。12月7日——10日,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在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的“千课万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实效新课堂”。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语用”,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执教的特级教师、名师展现了自己的最新教学思考,也许这能从老师的教学语言上窥见一斑。现摘录部分教学语言如下,与大家共享,个中滋味,教师们自有体会。

一、魏星(江苏省特级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一)师:什么叫“剥(bāo)”? 生:把皮去了。

师:把莲蓬的皮去了叫—— 生:剥莲蓬

师:把花生的皮去了叫—— 生:剥花生

师:把香蕉的皮去了叫—— 生:剥香蕉

师:把苹果的皮去了叫—— 生:剥苹果(笑声)师:叫什么?

生:削(xuē)苹果 师:(板书“削”)用手去皮叫剥,用器物去皮叫削。白白的占有就叫剥削,读剥削。生:(读剥削)

(二)师:读词抓—— 生:词眼

师:读诗抓—— 生:诗眼

师:读文章抓—— 生:文眼

师:读报纸抓—— 生:报眼(笑声)

二、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执教《穷人》

(一)师:五分钟自读,两分钟小组交流,可以互相聆听,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师:把你的发现告诉他,把我的发现告诉你,这就是学习!肯定还有新发现。师:读到只剩下词语,词语又回到了文中。师:体会到了不一定要说出来。

(二)师:下面进行新挑战,接受的请举手。生:(有不少举手)

师:真勇敢!还不清楚什么挑战就举手了(笑声)新的挑战就是你们来当老师。生:(还是有不是少举手)师:(请了一名学生)你贵姓? 生:(回答了姓名)

师:应该说“免贵姓徐”。你贵姓? 生:免贵姓徐(笑声)

师:徐老师好!我姓张,等下可以叫我张同学。(笑声更响)

三、贾志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执教《普罗米修斯》

(一)课前与参会老师说 1、11月19日,我在这儿上了相同的课,还好。但我总觉得不满意,回到上海,一宿没睡,早晨6点,我到电话给(),说要借班上课。()说9点学校有活动,只能8点。8点就8点。借班上课之后,感觉好一些。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新版本。

2、等一下请老师们多关注孩子,少关注我。

(二)教学与学生说

1.课题五个字,人名,我写了五次也没写好,谁能写好?

2.读书坐得正,读得快,读书七个字:准确、流利、有感情,你听我读。3.这样读,轻、干脆、不累。

4.所谓“可以”就是马马虎虎,没前几位好!5.奖励你们各读一段。6.好极了!

7.破折号两种作用,你能说出一种吗?

8.(在普罗米修斯的后面加上破折号)一百个答案,你知道几个?

9.(在《普罗米修斯》后面加上破折号)这个什么意思?聪明的就懂,傻瓜不明白。10.下面开始准备,可以跑到外面,离开座位。11.遗憾的是刚才辩论时只有一位小孩跑到外面。12.下面我要关注不发言的同学,不发言不应该。

13.下面进行辩论,我们班40个人,应该有50人次发言。14.讲例子,每人讲一分钟。15.这篇文章也有瑕疵。(指出课文中瑕疵之处)

16.(下课了,学生准备向与会老师鞠躬说谢谢)不要转身了,走吧走吧!

四、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讲座《从“课标”说“改课”:如何迈过这些坎》 1.预习不应变相为刚性作业。2.读通课文不可一遍了事。3.课文由谁来解读。?

4.课堂对话只是回答问题吗? 5.互动不可带着镣铐跳舞。

6.教师最完美的分析,最精彩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7.只要是教师就能上公开课

8.解决学生口语交流只能讲一点,而非一片一片的问题。

9.课堂伪对话主要表现有老师问学生答,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的,答案都是标准的。10.实效语文的四个维度:效果、效率、效益和效能。

五、王崧舟(著名特级老师)讲座《回家的路怎么走》 1.两年前,我在这儿执教《与象共舞》,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有些隔离。一年前,相同的场地,我执教《望月》,试图进行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的结合。今天,我执教《去年的树》,尝试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的融合。2.贯彻一条主线: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三个维度:一是掌握语用知识,二是锤炼语用能力,三是涵养语用态度。

3.坚持三个融合。一是学习语用和陶冶情感相融合,二是学习语用和理解内容相融合,三是学习语用和渗透学法相融合。

六、虞大明(浙江省特级教师)执教《麦哨》

(课前准备)下面准备上课,一、展开课文纸,放在舒适的位置。

二、拿出一枝用得顺手的笔,放在课文纸旁。

三、瞪大眼睛看着虞老师,当然应该有微笑。

2012/12/10

冬日暖阳

门外已是江南的冬,虽然香樟树的叶子依然是绿的,寒冷中却藏不住经历春夏秋的叶子绿得憔悴。

体育场内却是书声琅琅,人才济济。这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语人,他们奔到这里,静静聆听台上的书声琅琅,欣赏国内一流大师们用心体悟出的语文,欣赏他们用心灵叩击心灵的美妙乐曲。

魏星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清新婉约;许嫣娜老师对孩子的童心童趣,时而像朋友一样的与孩子们在课堂上玩,笑,时而像妈妈一样的对孩子温柔体贴;孙双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对《匆匆》这篇美文教学的探索,对时光匆匆的感悟,对朱自清先生美文的景仰;林梓、管建刚等新生代老师朝气蓬勃,诙谐幽默,让孩子们,也让我们听课教师开心的大笑,又在笑中思考„„

最难忘的是张祖庆老师,他带领孩子们是深入《穷人》中,深入贫穷的环境,孩子们感叹穷人的世界穷,深入穷人的衣食住行中,孩子们惊叹穷人的穷,穷得令孩子们同情,穷得令孩子们怜惜。当话锋一转,在穷人的世界里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是善良,那是母爱。孩子们感受到了原来托尔斯泰在用语言大师特有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两位伟大的母亲——西蒙和桑娜。很多听课老师在听这节课时泪眼朦胧,我也不例外„„

还有精神矍铄的贾志敏老师,周一贯老师,于永正老师,无论讲课还是讲座,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他们是小语届的老顽童,老前辈„„

昔日的窦老师,今日已是清华附小的窦校长,她的讲座——新课程实施策略,以生为本,融贯中西,更有利于张扬孩子的个性„„

千人万课,万课千人,这次实效课堂,令我们与会教师受益匪浅,它如大海,集无数水的智慧,采集最美丽的浪花,送给我们;它如高山,集无数石的坚韧,收集最富创意的石子,捧给我们,它——犹如冬日暖阳,照亮方向,温暖师心童心。忘记了门外冬的憔悴。

看名师怎么落实语用

此次“千课万人”之行,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惊叹王崧舟老师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之外,更惊叹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任务目标落实得如此扎实、智慧。

教学内容:给《去年的树》3——13自然段中给树和鸟儿加一加表情、心情的提示语。

教学片段:

(师读旁白,生分角色读完鸟儿和树、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后)师:谁来说说,刚才我们的合作,谁没有读好? 生1:旁白没读好!

师:旁白是没读好,可是这不能怪我啊。这旁白太难读了。你看“树对鸟儿说”,“树根回答”就五个字,四个字,让我怎么读呀。那要怎么才能读好呢?

生:加上一些心情的词语。(为语言文字运用创设了情境。)师:还记得《巨人的花园》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么描写对话的。咱们来回忆回忆。

(出示课件,师生对读。经验是孩子能做好接下去的任务的重要保障,孩子在回忆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学习的容量打开了。)

师:现在你来为树和小鸟加一加情感提示语。

(学生开始边读边琢磨,教师巡视。教师充分尊重孩子个人的理解感悟,并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在添加提示语的过程中,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师:大家都好了,不着急发表意见。我们先回到这个故事,一起读开头。生读完

师:在那一刻,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1:树难过地说:“再见了,小鸟!„„” 生:树恋恋不舍地说:“再见了,小鸟!„„”

(“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故事中去”一句看起来不起眼的话,让孩子添加的提示语有了温度,有了色彩。因为故事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只有回到故事中,难过、恋恋不舍等等这些词才有脉搏。)

从“课改”实现“改课”

——集特级教师课堂中的经典语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已在起步。为了实现扎实、高效的课堂,有的老师在改教学方法,有的老师在改教学理念,也有的老师甚至开始改教学设计了„„我也

在思考:在“课改”的潮流中,自己为何也不改改课呢?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呢?带着这个目的,我终于踏上了“千课万人”的行程,开始寻找了我要的答案!

短短的四天听课中,我颇有收获!在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中,我领悟到的是教师们不一样的上课风格,品味到的是他们不一样的魅力语言!或清雅简洁,获朴实明了,或是入情动人,更或是风趣幽默、潇洒诙谐„„

在此,与大家分享分享各位特级教师的经典话语。

魏星:“剥”与“ 削”的故事

特级教师魏星执教《清平乐.村居》,多音字教学亮点明显!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bāo)莲蓬。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剥(bāo),能理解意思吗?(师板书:剥)生:就是用手把东西的皮去掉,这个动作就叫做剥。师引:是啊!我们把莲蓬的壳去掉就叫—— 生齐:剥(bāo)莲蓬。

师引:我们把橘子的皮去掉就叫—— 生齐:剥(bāo)橘子皮。

师引:我们把香蕉的皮去掉就叫—— 生齐:剥(bāo)香蕉皮。

师引:我们把苹果的皮去掉就叫—— 生齐:剥(bāo)苹果皮。(全场老师笑了)

师(笑):哈哈,不对咯!苹果皮比较难剥(bāo),我们啊要用刀去削(xiāo)。所以,把苹果皮去掉就叫——

生齐:削(xiāo)苹果皮。(师板书:削,写在“剥”的后面)师引:那同学们,我们把这两个字连起来读—— 生齐:剥(bāo)削(xiāo)(全场老师笑声更加清澈)

师(笑):呵呵,又错了!掉进我设的圈儿了!自己再去好好读一遍。生:哦,连一起读剥(bō)削(xuē)生齐读:剥(bō)削(xuē)

魏星老师多音字教学别独有匠心,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单调的多音字教学也可以如此乐趣,学到一招!

贾志敏一:很多人的头?太可怕了!

贾志敏老师的课永远是那么朴实,永远是那么扎实,永远是那么高效!今天贾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普罗米修斯》令人赞绝!

贾老师课前板书:领袖、吩咐、肝脏等词语。师:孩子们,黑板上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 生齐:会。师:来!读!

生齐:领袖、吩咐、肝脏„„ 师:这些词都理解吗?第一个:领袖 生1:很多人的“头”。

师(故弄玄虚):很多人的头?太可怕了!不理解。(全场老师哄堂大笑)生2:带领。

师:带领?老师带领我们去公园玩。难道就是老师领袖我们去公园玩?不通!(生都摸不着头脑)

师:还不知道啊?刚刚上任的总书记可要生气了!生3:哦,明白了!是领导人!生齐:领导人!

师:哎,对了!下一个:吩咐,给它找个近义词。生4:叮嘱。师:不对!生5:叮咛。师:也不对!生6:嘱咐。

师:不对!给我站起来!(生提高声音)站好!跑到后面去站好!跑回来!回到自己座位!坐好!孩子们,这就是——

生齐:命令!

师:对了!这就是吩咐!„„

贾老师的字词教学别具心裁!让孩子切身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有味道!另外在评价语上,我觉得贾老师做到了一流评价!对就是对,不对就不对!就“很多人的头”而言,我们也许会这么引领,老师听懂你的意思了,能不能用简洁的话再来说一说。而贾老师没有,却反过来疑问:很多人的头?太可怕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贾志敏二:聪明人是看得懂的,傻瓜蛋是看不懂的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候,贾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板书: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师:这两个是一样的吗?

(生全部不出声,有的把手举起又放下)

师:我想,聪明的人都能看懂!傻瓜蛋是看不懂的!(学生一个个都把手高高举起,示意老师自己能看懂)

贾老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聪明的人都能看懂!傻瓜蛋是看不懂的!”竟然能激发一批孩子的兴趣。貌似一句在课堂上不可采用的话语,通过讲话语气的变改,在贾老师的课堂中却成了鼓励的武器。贾老师,不得了啊!

贾志敏三:语文教学正在拐弯

在贾志敏老师的教学设计分析上,也出现了他的经典语录:我们要创新教学,可是新的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好的!我们应该辩证去对待!这句话我们真的应该去好好深思一番,在此留处空白,供大家自己好好去思考„„

周一贯:元芳,你怎么看?

特级教师周一惯给我们做报告,主题是从“课标”到“改课”:如何迈过这些砍。

一、预习不应变相为“刚性作用”。

二、“读通课文”不可一遍了事。

三、课文由谁来解读。

四、“课堂对话”只是回答问题吗?

五、“互动”不可“带着镣铐跳舞”。

周老师这次讲座让我们深刻明白了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应该让孩子成为主角,任何事别人都可以替代,唯独学习不能!

在讲座的最后,周老师更用了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来收尾,把当时的现场气氛调到最高点,我想,这不仅仅是一句“调侃”的话语,这背后隐藏的是周老师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期盼。他想我们交上的是一份让孩子满意的答卷。

元芳,你怎么看呢?

薛法根:比好更好的是优秀!比优秀更优秀的是了不得!比了不得更了不得的是不得了!

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主要分两个板块进行教学:朗读词串、听讲故事。薛老师的整堂课下来,朴实流畅,没有多余的修饰,孩子学到了很多。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就是这课的主人。

特别欣赏薛老师的评价语。孩子们讲故事看书讲出来了评价说:讲得好!孩子们不看书把故事讲了出来,评价孩子:比好更好了,叫优秀!后来引导孩子把故事讲生动有趣了,评价孩子:比优秀更优秀了,那是了不得!最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编讲故事,并用:比了不得更了不得的不得了来肯定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好!

林莘:语文课应时而书声琅琅,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想入非非…… 特级教师林莘慧语:

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完整地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看,主旋律是不变的,但节奏要动起来。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同样也是课堂的脉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自身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富于节奏的变化: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快慢相间、难易相成„„这样,一堂课就会时而书声琅琅,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想入非非”了„„

窦桂梅:“阅读”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

听了特级教师杜桂梅给我们做了精彩讲座,我们都感觉“杜桂梅老师变了”!现在的她在一步步超越,超越了课堂,超越了学生,超越了教材,现在她还超越了自我!

在报告后的现场交流中,有老师说:窦老师,您还是跟原来一样年轻漂亮,有什么保养的秘方呢?

杜桂梅老师只用粗粗的几个字回答:阅读就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了窦老师的真心。是啊,阅读使人成长,阅读更能陶冶情操,增强气质。所以,所有的男老师们,为了我们永远的帅气、活力,阅读吧!所有的女老师们,为了一生的年轻美丽,捧起书,好好阅读吧!

虞大明:从“小明”到“大明”再到“老明”?

虞大明给孩子们上了一篇四年级的略读课文《麦哨》,他课的风格就是让孩子轻松愉悦学语文。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课前导入。

师:孩子们,课前咱们先聊一会儿,会聊天吗? 生齐:会。

师:我认为在一堂课当中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倾听,而是思考。你自己认为倾听和思考能力都还不错的请举手。

生基本上都举起了手。

师:我特别欣赏自信的孩子,举手的同学都是自信的孩子。好,我小小考验大家,接下来老师说两句话,你们从这两句话中,能听出什么?第一句:我叫虞大明。就五个字,你听出了什么?

(有学生在猜测其中五个字的玄机。)师: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请你。生1:您叫虞大明。生2:虞大明是你的名字。

师:听出来的请举手。如此简单,这就是倾听。接下来,第二句话:现在我叫虞大明。七个字,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3:您以后可能不叫虞大明。

师:真会思考。很自然就用上了一个词,将整句话说得有依据了。什么词? 生齐:可能。

生4:您以前也可能不叫虞大明。

师:也有道理,这就是倾听与思考。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叫虞大明? 生齐:想。

师: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现在已经长大了。那你们一定知道我小时候叫什么名字了,一起说——

生齐:虞小明!(听课老师笑)师:我将来老起来叫什么名字? 生齐:虞老明!(听课老师狂笑)

师:所以这辈子,我有三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有意思,我们再来复习一遍。我小时候因为年纪小,大家都叫我——

生齐:虞小明!

生:现在我长大了,大家改称呼了,叫我—— 生齐:虞大明!

师:等我将来老了,别人尊称我—— 生齐:虞老明!师:相信的同学请举手!

(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又放下。听课老师这下可笑得抓狂!)

师:其实,孩子们都听聪明的,我知道你们都心知肚明,这是大明老师在跟你们开玩笑,是不是?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叫——

生齐:虞大明!

师:我觉得开玩笑会让人轻松与愉悦,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学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事情,准备好了吗?上课!

轻松愉悦的课前谈话,让孩子们愉悦心情。在虞大明老师的整堂课中,就是洋溢了孩子们的快乐氛围。一起吹麦哨,一起品尝茅茅针棒棒糖„„我想,这就是虞大明老师带给我们的课堂享受!——愉快学语文!

蒋军晶:现代语文教育亏欠两种人

著名教师蒋军晶执教《已死的熊》一课,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的环节:讨论母熊死后应该不应该吃熊肉。有的同学说可以吃,既然母熊已死,为何不享受这美味的佳肴呢?也有的同学说不能吃,应该保护动物!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批判说:这是一堂语文课,这样一个拓展跟语文课有关吗?

蒋军晶老师反馈:语文课堂本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我想看到的是语文学科的理性思考,而非是普普通通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赏析。我觉得现代语文教育亏欠两种人,一是农村的孩子,另外一种是男孩子。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偏多,他们的感性教学远远超过了理性的思考。

我听了很多女教师的课,她们的声音特别甜美,语气特别温柔!记得有这么一堂课,一个女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真美!让我们拿起笔,找出美美的句子,把它们美美地画出来,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美一点,美一点,再美一点„„显然,课堂上的男孩子们一点都没读,让你们自己臭美去吧!此时的课堂理性荡然无存,缺少了灵动的理性思考和思维的深化。我想,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无效的。

因此,在我的语文课中,我会更加关注男孩子,提问我会加深难度,提倡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做一个能思考的人!请老师们也好好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我设计此环节,一大部分是为了课堂中的男孩子们,谢谢!

这次杭州听课让我收获了很多!我似乎寻找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改课,从改自己的教学语言改起!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多份幽默,多许变化,多点实效,多丝意想不到的惊喜!名师课堂,我爱上了你!

临沂网站优化

http://www.xiexiebang.com

Gz5ScWl3488n

第四篇:千课万人活动心得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杭州听课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的难得,很多一些村小的老师根本就没机会去,而我刚过来的第一年就有这样的待遇,我真的为自己能分到桥头二小而感到骄傲。

而且我要对学校的领导说,你们给我这次机会是明智的,因为我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次的杭州之行不愧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啊。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希望领导还能让我去。

其次我还要感谢陈主任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说实话我非常的紧张,在这么多前辈们面前卖弄自己,真是羞愧羞愧啊。但是我想,这是一次锻炼自己说话能力的好机会,我把这里当做锻炼的舞台,希望大家能愿意看我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当然了这个表演的过程肯定不会很精彩。但还是希望大家能不要嫌弃,并且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意见。

下面我就这次杭州之行给大家做个汇报。其实说汇报远远谈不上,如果说是汇报根本就轮不到我,同行的几位老师比我更有资格,更有内涵去分享她们学到的宝贵财富。而对于我这个刚踏上教学之路的新手来说,只能是谈谈我那尚不成熟的感想和感受吧。

在杭州的四天,让我亲身领略了很多位数学大师的风采。像朱乐平,唐彩斌,丁杭缨,吴正宪,徐长青,刘延革,俞正强,许淑一,斯苗儿,强震球,还有美女大师徐文艳等等。他们可都是数学大家啊!我能有幸见到他们真的非常激动。大师就不愧是大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能感受到强大的气场。不仅是在教学设计上出人意料,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教态,他们的气质更是让我回味无穷。他们在课堂上的40分钟真是很快就过去了,每一堂课都可谓是精神大餐。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次没有听到吴正宪老师的课,都说吴老师的课非常令人感动的。但这次她是做了一个讲座,从三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她的讲座对我来说太有深度了,我根本不能完全吸收。但是另外一位大师的讲座我却听的津津有味儿。

就是华应龙老师的《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刚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我非常的开心,哦,原来偷懒也可以做到优秀的,偷懒嘛,谁不会,谁不愿意啊,我最喜欢了。我一定要学一学如何偷懒。所以我就竖起耳朵听。但是听了报告之后,才知道偷懒远不是那么容易的,偷懒是教学的一种策略。他是从他自己学车的例子中悟出的道理来解释什么是偷懒的。

他学车的教练一位很有经验又勤劳的赵师傅。在学倒库移库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的,只要记住方法就行了,倒车,前右杆与后中杆成一线,方向向右打死,右侧车窗大三角看不到前中杆,方向回半圈,前中杆在窗角,再打死,车进左侧库……但是上路。方向盘该打多少度?赵师傅不停地帮他左一把、右一把、再一把。。。最后赵师傅无奈的评价说:“你方向感真差!”

路考的时候,他是因为打错了方向而没有通过。然后他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打错方向呢?原因很简单,赵师傅是位责任心强、不偷懒的师傅,他在教学员学车时,没让学员犯过错,也没给学员一次犯错的机会,其实犯错是知道“为什么该如此”最好的方式!赵师傅很想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学员,让学员少走弯路,所以不是动手就是动嘴,怎么也不偷懒。但是教练做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有多勤劳。“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技能是没法告诉的,经验也是不可以手把手地教的。最好是在学生主动学,犯错后再点醒,学生才会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再犯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就越小。我们的教学是否也是这样:不许学生尝试,不让学生自主,总是不断地提醒,不容学生犯错……最后又无奈给学生一个“评价说,学习能力差”?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太勤劳,要学会偷懒,但要怎么偷懒呢,华老师给了我们几点诀窍。

诀窍一:手要懒,口要懒。要从心底里,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学生,相信“给学生一片天空,精彩用一生回味!”为人师,手要懒,口要懒。不到山穷水尽,别动手帮;不到理屈词穷,别动嘴讲。多创造机会,多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感悟,概括和总结。

诀窍二:眼不能懒,耳不能懒,脑不能懒。就像弗赖登塔尔提醒的那样:“不要干扰打断学生,你们能够做的就是耐心观察、倾听,再耐心观察、倾听。”

诀窍三:观察哪些学生具有哪方面的才能,思考什么时候该为哪些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观察哪些学生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思考可以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概括学生探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哪几个,分析学生出错的可能原因,推敲点拨时的策略和方法……

当然“懒”要有度:如果车要压上路牙了,不提醒,那不是错;如果车要撞墙了,不踩下制动。那是失职。“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原来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真的不容易啊,是要有一定功底的!哪些方面你必须偷懒,又要在哪些方面及时的拉学生一把,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技巧吧。也许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做到有效的偷懒,做个真正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吧。

华老师的讲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令我多少明白一些道理。如果华老师的讲座用“受益匪浅”来形容,那么另外有两位大师的课可以说是令我,深受启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朱乐平老师的《分数中的平均数》

他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分数。经过两个同学的发言大家都想起来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那么什么叫平均分呢?学生就说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像18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3根。

那么一个东西可以平均分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然后学生就举例了,一个西瓜啊,一个苹果啊。这些都是曾经书本上出现过的。

这样的热身完了后,要开始动脑了,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吗?第一个图形没问题,大家都会说,因为大小形状都一样,所以是平均分,确实是四分之一,第二个图形学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发现他们的底和高都是相等的,所以面积相等,还是平均分。这样一组平均分,让学生明白有些平均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有些平均分是需要经过计算的,形状不一样大小相等依然是平均分,这样就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后是6个苹果没有平均分,问两个苹果是这里的六分之一吗?表面上看不是平均分,但从本质上看依然是平均分。这个问题训练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平均分,从而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然后是硬币。把下面的硬币平均分成两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一个学生很快的举手回答说,一个5角硬币一份,5个1角硬币一份。回答完了之后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做评价,而是等了一会儿,问,还可以怎么分?这时孩子们似乎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赶紧开动脑子去想另一种分法,朱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思考。过来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了,说还可以按个数分,三个硬币为一份。说的多好啊。因为给孩子们时间,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和发展,让孩子们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平均分。对平均分又有了另一层次的认识。

接下来是一个问题说,如果5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那么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如果是这样的5个苹果呢?小苹果是几分之几?大苹果又是几分之几?这个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出的苹果一定是一模一样的苹果,大小不同的就不好比较了。但是朱老师偏偏就给出这么不规则的5个苹果。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明白了,按个数来说,一个苹果就是五分之一,与大小颜色位置都无关。但是如果要讲重量体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只要给定一个标准,那么平均分就由另外一种解释。

最后朱老师问,我们班有40个人,那么一个人是全班人数的四十分之一,对吗?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

这样的一堂课,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该是花了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来的呢!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深入理解,恐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吧!

另外还有一堂课是俞正强老师的《度量天下》。这堂课真的是一堂不可思议的课。本来陈老师说让我模仿大师上一堂课,可是时间那么紧迫根本来不及做,我当时想到的就是要模仿这堂课,因为根本就没有,也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只要让学生讲就可以了。当是这不是一堂可以模仿的课。可以欣赏但很难模仿。

起先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一节课。我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度量。

他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组信息,问,你们看得懂吗?有学生就说了,这些字我都认识,但看不懂。也有学生经过慢慢的思考,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不会表达。学生都沉默了。这时俞老师又问了,那么你还能照样子举几个例子吗?有学生很不自信的举例了,平方米,尺子,物体的面积,大小。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了补充。继续想,还能想到什么。然后经过一番发言补充,好像举例举的差不多了,大家又沉默了。这时候俞老师对度量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什么是度量,度量的对象有被描述的属性,有固定的描述单位,还有使用工具。接着俞老师问,六年里面学的这些单位你都讲完了吗?还没有讲完,那你抓紧讲完啊。讲不完的,有学生说。讲不完那你就再讲一个。孩子们一个都想不出来了。过了好一会儿,俞老师说,书本上你找不到了,那么生活中呢?这时学生又活跃起来了,什么分贝啊,赫兹啊,书本的页数啊,鞋子的码数啊,每个小孩都异常的兴奋,每个小孩都由发言的机会,每个小孩都再非常开心的开动脑筋,绞尽脑汁的去想,似乎这不是在上一堂数学课,而是上一堂讨论课。有了这样一个可以发言的舞台,谁不愿意去表现呢。一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讲完了,俞老师又问了,有没有不能度量的东西呢?几个学生小心翼翼的回答自己想到的,但是很快就被同伴们否决了。就在孩子们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俞老师说,比如人生的什么不能度量?情感!情感是不可度量的,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的想法。现场所有的老师都对再也按捺不住了,都给予这些孩子热烈的掌声。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堂课吗?而当时俞老师仍然从容不迫的问,情感是不可度量的,你们服气吗?有一个学生表示不服气。俞老师对那个孩子说,情感是可以测量的,伟大的数学家将诞生了。冲着这句话,有学生说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终有一天是会被测量出来的。(哗哗哗,一阵掌声)。那么假设我们到了那一天,你觉得测量情感用哪种工具的可能性大呢?有个学生说,我觉得情感是可以测量的,爱的时间越长就说明情感越深;可以用时间来测量。又一个学生说,不是有这么一首歌嘛,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们可以用距离到表示情感的单位,所有的老师都笑了。我相信当时在在场的所有老师都会喜欢上这群孩子的。当然了,只有在俞老师的课堂上才会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气势。真不愧是度量天下啊!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真的是令人敬佩,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然,精彩的课堂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课堂都是拍案叫绝的。像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很多老师都听过,那根本就是一堂表演的课,绝对是一堂笑声最多的课,也一定是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课。还记得那堂课结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一拥而上希望能得到徐老师的签名,令在场的老师都感动不已。还有许淑一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等啦。说不完,也道不明。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更深刻的感触。

最后,以会场上的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谈话吧:“导”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终成沧海;“学”似步步脚印朝朝暮暮必登顶峰。

第五篇: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

篇)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4月16日~19日,我有辛赴杭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的口号是:“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提出了“生本课堂”的主题,她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聆听了专家们的课,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大师与大师的对话,真是英雄惜英雄,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体会

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

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老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是一堂堂充满“本色”的课。有的是教师的激情,有的是师生间、生生间充满智慧的交流,有的是心灵的交融,思维的激荡。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这堂课中没有采用华丽的词藻,没有选用美丽的图片,而是采用我们人人都具备的常用工具---手。她首先让同学们伸出双手,并念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空,请你仔细数一数”,由此引入整堂课的教学。接下来通过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楼层数与台阶之间的关系,钟点数与秒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这五个事例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最后,还向学生演示了用手计算加减乘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堂课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柏继明老师用是朴实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个成

功的课堂,让在座的学生终生难忘,让在座的老师受益匪浅。正如一个老师的点评:“听柏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引用柏继明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生为本的今天,我们数学课也充满欢声笑语,数学课也充满趣味激情,数学课也充满生命活力”。

体会

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像活动的一句标语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这也是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特级教师课堂的共同优点。特别是华应龙、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一堂课下来,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最重要的,即

使学生理解错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许卫兵老师,他在课堂上听到学生错误答案的时候,并不急着反对纠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回答去帮助理解。

体会

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听了这么多的特级教师的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话题---关于后进生,关注课堂的后30%,黄爱华老师提到一个也不能掉队,伸出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吴正宪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中谈到,孩子你听懂数学了吗?你快乐吗?你的营养午餐营养吗?朱德江老师说道的: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读懂童心。他们提到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不懂,听不会,该多郁闷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后进生开放,尽量让学生好学,好懂,这就是这些特级教师的心声。他们无不关注后进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数学课

堂,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只有这样关注了后进生的心理,关注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也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把数学课堂中的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数学教学才能厚重。

体会

四、课堂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镜头。

刘松老师说的:“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同时,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后进生”。数学课堂确实需要保底,那就是每个目标要实现,每个孩子要接受。课堂要实实在在,对待学困生我们要感同深受,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如果不这样,那么前面的学生走得越快,后面只会越来

越跟不上,那我们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可言。自问我的课堂我就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很心急地继续上课,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地走。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痕,精彩无痕。“有效教学,发展思维”这次

听课留给我太多太多……让感觉贫乏的我狠狠地吮吸了一回。就让我们勤于钻研,慎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反思,去践行自己的追求吧!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从去年聆听了一小老师带回的“生态课堂”展示课开始,我就对“千课万人”充满向往,今年很有幸能亲临杭州去领略大师的风采。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徜徉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者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收获,促进成长

在十一月初,我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活动,听了两天半的课,自己没有疲倦,是因为,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亮点创新,收获多多,就像人们形容秋天一样,这次杭州之行,硕果累累!

通过至此活动,认真地聆听每节数学课,真正感受到:从学生中来,在学

生中做,归学生所有,可谓成长课堂;尊引而不发,学不愤不启,求导之有度,才是修炼之道。例如朱国荣老师讲的《方程的意义》,从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导入,在连接学生对数两件相等关系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的能力;沈勇老师风趣幽默的讲《用数对确定位置》,从开家长会找位置,很自然的导入!…每节课都做到了:想学生所求,给学生所需,努力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听清楚,想明白,会运用,从而成就学生之精彩。

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要想上好一节课,自己必须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要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关注细节,积累经验。要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自己必须要付出努力!

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走进新课改,自己要多思: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最重要的是“为谁教”,让课堂成

为“生命发展的课堂”!

总之。这次杭州之行,使我产生了前进的动力,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进展,我觉得说再多,不如践行自己的行动!我一定努力,把自己所学,付诸在工作中!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东西南北三五成岳,千课万人聚集你我。一路风尘一路奔波,一节节好课不尽的收获。

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总的感觉是“累并收获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名家课堂”,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轰轰烈烈进行了11年,走进“千课万人”活动,才体会到自己的那一步迈得何等小。自己的课堂还停留在“学别人上课”“比着课件上课的基础之上。”。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 “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

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老师们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我们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

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体现知识的权威;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对知识的质疑和怀疑,其核心的价值是“简单、实在、培养创造力,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的“是什么的?”“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前三项,而美国的教育注重最后一项。他还提倡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有三声“掌声、笑声、欢呼声”。从他的这

些话语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些什么?也尽最大能力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去做些什么?

四天三夜的学习收获还是很大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我会学着把学生看做“真正的人”,正视孩子的出错,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声有色起来。朱国荣老师说:教师的魅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发,让学生浸润其中,求索、跋涉、碰撞思维。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熏陶,是润物无声,是潜移默化,教师要学会慢下教学的脚步,让更多学生自我完成自我建构,能力发展。

喻巧月老师《抢数》一课,她的装傻智慧真是一种艺术。“你怎么知道你一定赢定了呢?”“你想怎么样赢他?”“你来试一试。”这一句句启发似的疑问,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更多的使用“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给孩子充分的活动,展示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孩子自己教会

了自己。

俞正强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没有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你能写一个像我这样的算式吗?”同学们在俞老师的静静等待中终于发现了规律,“我能写。”“我能写。”“报,报,报〃〃〃〃〃〃能写完吗?”他的语言生动活泼,当讲到分配律的变式时,他问同学们:“知道了去外婆家的路,能从外婆家回来吗?”“在外婆家方便,还是在自己家方便?”这简单的一句话,提醒同学们,乘法分配律和变式两者在应用当中的区别。当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离开座位。这样的数学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俞老师慧言:把自己的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学生。他确实做到了。

一位大师一份精彩,一位大师一种风范,我们在看在学,不管临摹的再精确,总不得其神韵。上课不是演戏,不是在演别人设计好的台本,不是在背台

词般背教案。而是我们在演绎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必要引领。

千课万人,百花齐放,在西湖的碧波里放飞梦想,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在名师的引领下激情飞扬。千课万人,成长课堂,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可谓成长课堂。千课万人,五力修炼,遵引而不发,循不愤不启,求导之有度,才是修炼之道。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总的感觉是“累

并快乐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生本课堂”,真是

受益菲浅。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曾以为在自己的努力下,距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之不远,有时甚至为

一些成就沾沾自喜。走进“千课万人”活动,才体会到自己的那一步迈得

何等小。我们且不说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得当,因为人家毕竟是

名师;也不说名师们的教学设计如此的新颖却不失效,因为人家是多次打

造出来的精品课。只说我们也能做到的一点“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发展 的人”。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 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

学生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老师们也需

要这样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实实在在地指引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为

一些花架子而失去课堂的真谛。在名师们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

安静的去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们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

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教出

来的孩子善于低头做题,而不善于思考

并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忽略了孩子们的“社会性”。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是打

基础,体现知识的权威;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对知识的质疑和怀疑,其核心的价值是“简单、实在、培养创造力,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的“是

什么的?”“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中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前三项,而美国的教育注重最后一项。他还提倡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有三声“掌声、笑声、欢呼声”。从他的这些话语里,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些什么?也尽最大能力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去做些什么?

可以说收获是很大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我会学着把学生看做“真正的人”,正视孩子的出错,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声有色起来。

下载“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课万人”活动之评课记录____2012年4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也很荣幸能给我这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的杭州之旅......

    “千课万人”盛宴之我感 2

    “千课万人”盛宴之我感 我有幸与来自东南西北、三山五岳的全国各地教师参加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堂”研讨观摩会,在西湖的柔波里近......

    《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 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新常态课观摩会》 学习心得 通过4天的观摩课及报告,感觉是“大开眼界”!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新常态课”,真是受益匪浅。现就本次观摩会谈一谈自己......

    随课潜入生(“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随课潜入生,指导细无声”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5月14日至17日,我有幸在杭州的浙大华家池校区,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生......

    杭州千课万人活动(小编整理)

    杭州千课万人活动 很荣幸于2014年11月6-9日参加了杭州浙江大学举办了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为期四天三晚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共......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2篇

    千课万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2篇 *月16日~19日,我赴**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40节示范课,聆听了7个学术报告、4次互动点评。本次活动提出......

    火烧云评课活动记录

    时间6.13地点德美楼多媒体教室执教人刘海冬班级三(7)班执教内容《火烧云》参与人员张晨芳、廖蕊、明凉英、朱章、方丽、周伟 活动记录:一、说课二、评课张晨芳:《火烧云》是语文......

    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