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5篇

时间:2019-05-12 23: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篇: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 【摘要】 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更能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幼儿园现行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从改革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并结合课题研究实验对其实施的步骤(听课——自评——同行评议——专家点评——互动辩论——辩证总结)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供广大幼儿园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 主体 理解 互动

一、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透视

在幼儿园的常规教研和集中研讨活动中,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应用比较广泛,相对于没有点评的课堂教学观摩而言,它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然而随着评价研究的深入以及教师们对专业发展的深入渴求,我们越来越感到点评式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效率不高,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轻视自身,迷信权威

幼儿园一线教师常常自嘲为“做得比说得好,说得比写得好”,即教师们的自我定位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向理论提升经验的能力。而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常常被看作是拥有较丰富理论的人,被赋予权威者的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一线教师自我定位为受评者,处于理论的弱势,对自身的认识缺乏认同与自信,而对于来自理论工作者(包括教研员)作为主评者的评价意见过分遵从,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表现出轻视自身,迷信权威的倾向。而理论工作者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来俯视实践教学,其提出的建议常常与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差距,难以转化为实践,所以最终专家评价常常会落空。(二)顾及颜面,避重就轻

在常规教学研讨活动中,常常以同行为评价主体来开展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由于教育同行都来自教学一线,对教学实践非常熟悉,对教育对象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认识、教学环节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具有大致相同的认识,所以其评议是比较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课堂教学评价被管理者赋予了隐性的管理价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意见无形中成了管理者对该执教者教学能力水平考察的参考依据,影响管理者对该执教者的业务素质评定;又因为同行之间常常要进行互评,存在利益协调问题,所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同行们常常会考虑各种利害关系,考虑到受评同行的处境问题,考虑到执教者所代表的单位的面子问题,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说一些大家情感上能接受的动听的话语,较少甚至根本不提真正有利于教学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呈现出皆大欢喜的局面。即使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公开的评课活动中,也会受到这种潜规则影响而采用避重就轻的做法。这就表现出为了面子和利益,评价者说不出真实的建议,受评者听不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无法获得建设性的帮助,致使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落空。(三)形式单一,反思不深

目前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主评与受评二元对立的做法,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谁是主评者,谁是受评者,划分得清清楚楚。角色定位后各自的目标与任务自然泾渭分明:主评者的任务是评价受评者的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思考并提出建议;受评者的任务是仔细听清评价者的建议,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大家的意见与建议。这种主评与受评的形式,必然使得评价的双方都只重视当时评与受评的感受,完成评价任务后的反思:比如下次教学活动我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怎么做,似乎都不重要了,只注重对本节教学活动的反思,却不能从教学技能提高和教育理念提升的角度来全面反思课堂教学评价,反思持续的时间不长,程度不深,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也就值得斟酌。(四)立足教学经验积累,不易教育理念更新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常常表现为就事论事式的,以一节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来考虑其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所提出的建议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可操作性、教学环节的适宜程度与连贯性、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有效性等等方面,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考察课堂教学,较少关注幼儿“学”的情况和反应,所以侧重提出教学经验性改良建议,而很少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出更高的理念要求;而一线教师往往注意能直接调整和改进具体教学的建议,对于如何由教学实践上升到教育理论层面、如何提升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再运用等则由于时间问题而忽视过去。因此,现行的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难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二、正确定位课堂教学评价,改进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一)评价的功能在于研训一体化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目标应有两个:一个是近期目标,即直接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和教育理念更新,也可以说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评;另一个是远期目标,即终极目标为促进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幼儿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生存作好准备,也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评。此外,幼儿的发展受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受教学活动效果的影响,因而,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价值不是为了评判一节教学活动的优劣,更不是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性考察,而应该是一种研训活动,其价值取向在于研究课堂教学,培训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学对象获得发展。

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定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评价主体之间的顾虑,使主评者与受评者之间达成理解和沟通,进行对话和交流,双方都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达成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必须适当扩大主评者的范围,尽可能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因此,评价主体应改变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二元对立状态,主评与受评模糊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评与受评动态化。具体做法是:一线教师既是受评者,也是主评者;教育理论工作者既是主评者,也可作为受评者。原本对立的两种角色之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一线教师在接受点评之前,可以先行自评,把自己的反思先呈现出来,然后再借鉴主评者的点评,进一步反思自己自评的认同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主评者也可以在做出点评之前先听听执教者或其同行的评价,了解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评价,而且在自己作出评价后还应与受评者进行讨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评价语言,消除评价主体之间术语理解障碍,促进双方顺畅交流,甚至可以通过即时辩论的方式,实现主评与受评的平等对话,促进双方进一步反思各自原有的观点,逐步形成一定的共识。(三)评价环节细致化

一幅静止的画,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风景。而对于一节随着时间推进而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的人更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表现。因此,要使得课堂教学评价科学化、客观化,就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再回顾再反思。现场听课是一听而过的视听活动,常因时间的流逝而致思维断线、感觉失真,故可以采用全程记录的形式实录下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活动、突发的情境、幼儿的反应、教师的言行等,为开展评价提出可以直接借鉴的证据和深入论证的依据。

将评价环节细致化还可反映在评价内容的把握上。一般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考察这样一些内容:活动背景(活动内容是否来自生活并具有教育价值)、活动目标(是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准备(是否考虑到材料的合理利用、考虑到活动前幼儿的心理经验水平和兴趣需要)、活动过程(环节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与顺畅、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是否有效、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得到激发和满足、幼儿的情感是否得到发展、幼儿的能力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运用了哪些语言进行教学和评价、教师的情绪状态如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如何、教学过程中各种关系表现如何等等)、活动结束(是否需要总结和评价、是否需要延伸)。这是从教学活动开展的角度来划分的,还可从教育要素的角度划分为:教师(包括教师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技能技巧综合素质)、教学活动(环节、材料、情境)、幼儿(兴趣、需要、参与度、积极性、思考程度、交往)等等。(四)评价形式灵活化

点评式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常常采用面对面的座位格局,主评者坐一边,受评者(包括观摩教师)坐另一边,这形式上就将主评者与受评者的角色进行了二元对立划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影响了评价主体的即时情感与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果。所以要消除这些外因的影响,就应采用灵活机动的座位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外因影响。可以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可以采用休闲茶座的形式,还可利用网络,将即时点评与延时点评结合起来。总而言之,要通过灵活的对话形式消除评价双方心中的角色定位,真正以平等对话与交流研讨的形式来开展评价活动。

三、应用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发展

针对上述改革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结合课题研究成果,通过构建“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并在全省50余所课题实验园中进行探索应用,评价效果比较明显。这个模式由如下六个环节构成(从主评者的视角进行阐述):(一)听课与实录同步

这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开展评价的依据,直接决定了点评的质量。听什么、怎么听,如何客观记录、重点记录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听课与实录同步是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切入点。具体做法是:在执教者上课的过程中,专门委托一位配班教师或同行进行实录式记录(包括文字、录音、录像,常规教学采用文字记录,集中研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这些记录的材料既为执教者自评提供参考,也为点评互动过程中开展讨论提供依据。(二)执教者自评

一节教学活动结束后,执教者可即时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结合开展教学前的设计与准备,参考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分析,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合理评价。此时,其他评价者需要对其自评进行适当记录,并与自己准备的点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三)同行评议

在执教者自评后,请参与听课的执教者同行进行点评,适当以一个或几个点评为代表,其他不同意见与建议者为补充,以求评价时间的经济性。执教者和其他点评者可联系自己的思考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回顾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的反应与表现及其他细节。(四)教育专家评议(包括高等院校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科研部门教研员)教育专家代表了一定的方向,所以,其应首先对执教者的自评及其同行评议做出分类概括,分析其已经认识到本节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结合教学实录,对教学全程进行回顾,适当侧重理论提升,对大家的评价进行再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对于课堂教学建议应注重其实践操作性,比如,认为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不合理,那么就应从整个教学过程进展的角度提出调整和修改的具体办法。教育专家在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理念方向的同时,应能时刻站在另外两种身份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一是作为执教者的角色进行思考,如“这个环节执教者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处理,我换一种处理方法会不会更有效?具体应该怎么做”;二是站在教育对象即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如“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快乐的吗?目标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吗?幼儿的参与程度怎么样,有哪些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哪些幼儿表现突出,哪些幼儿没做出应有的反应,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生成的问题?”(五)互动辩论

这是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一个创新点,也是整个模式价值实现的关键点,能决定整个评价模式的效率。在这个环节里,执教者对所有点评作回应(包括接受、反对和迷惑),同行和教育专家对执教者的回应作再回应,双方通过回应丰富对彼此的了解,把握彼此的思想脉络和关注的焦点,深入探讨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的不同方法,推敲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执教者及其同行的疑惑(在课题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教师们知识理论上要怎么做,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常做不好),教育理念工作者和教研员应主动引导教师们进行讨论,并以协商的形式设计出问题的答案和操作性方法,并能现场设计实施的情境,大家再讨论。在这个互动环节中,可能出现一线教师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研员)各执一端想法的局面,就需要作进一步辩论,以开放的态度充实辩论的观点,加深大家对辩论主题的认识。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都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话的关系,但又表现出教育专家是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没有权威,不存在一言堂,更积极消溶话语霸权,消除学术语言与实践语言间的理解误区。通过互动式讨论的方式促进执教者对教学本质、相关教育理念及教育专家的全面了解,也促进教育专家跳出本节教学活动对执教者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行为进行全面把握,将会诊与保健结合起来,更科学地引导教师健康快乐地成长。(六)辩证总结

通过辩论式讨论,大家对各种优点和不足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作为改进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还要求必须对所作的评价进行辩证总结。这里的辩证总结一方面在于对执教者的教学及大家的评论进行总结,对教学及教学评价中呈现的共识进行总结概括,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应对教学及教学评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一线教师下一步教学工作指出关注的方向。总的来说,不能一评而过,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也不能只呈现观点不做出判断,而应通过辩证的总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明确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值得学习模仿的、哪些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哪些是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和指导的、哪些是应该注意避免和纠正的、都有哪些好方法等等。

经过课题研究实验和教研实践检验证明,幼儿园教师可以运用这六个步骤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但由于教师们转变评价的观念、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参与式指导的综合能力水平提高教学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还需要对体验式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反复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评价的功能

第二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创新

大水学校

徐沙沙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诊断、调节、鉴别和激励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和原因分别进行了追溯和深入分析,进而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

一、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源起及发展

17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形成标志着课堂教学的产生,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而产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这一阶段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强调是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编写教案和教学设计评价。19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即学生、经验、活动,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评价。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都强调对教师知识教学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评价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策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这些目标并达成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外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更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前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依据教学理论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知识的教学即知识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被介绍到我国,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迅速开展起来。此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其评价内容大多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展开确定的,以李秉德为代表,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即目 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在这之后我国的教学理论发展迅速并且逐渐成熟,随之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旱多样化发展。国内的教育家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注重对教师的评价,以王汉澜教授为代表,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有的教学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如赵明仁、王嘉毅认为,从教师对学生、学生之间、学生自我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方面以及教师自我教师对学生在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上的表现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二、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功利性较强

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出现了异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侧重在奖惩、晋升或降级、加薪或减薪等方面,过分关注评价活动结果,通过等级划分(优、良、合格、差)对教师进行鉴别分等,或者把课堂教学评价当作工具,简单地从外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考核、鉴定等,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过度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评价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反思等功能体现甚微。很难客观公正地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对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归纳为:课堂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性较差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偏离新课程改革的轨道,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表现在特别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过分注重教材分析的评价,尤其是课本上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评价中“重智育,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尤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重视。大部份学校仍然是按照教学要素分解法对构成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形成的,如把课堂教学要素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或者从教师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如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教师的教态是否认真饱满,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工整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有序,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详略得当等等,注重教师的“教”偏离考虑学生的“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单一化凸显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理应有多元的主体来实施,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自身、同行、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而目前大多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任课教师会感到恐慌,感到自己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而且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评优或晋升。教师同行们对被评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特点比较了解,即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合理的评价,但受制于诸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同行教师平日都在一起工作,相处地和和气气,谁都不愿因为自己触及他人不足而惹是生非,评价的结果往往都是肯定和赞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评价完全没有必要,他们的理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真实的,他们有的是因为教师的某一次批评产生厌恶教师的情绪,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时就会把不满的情绪通过评价量表表现出来学生评价的随意性较大,有时并不能真实的反应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不能相互结合

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于定量分析,这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但任何一个都达不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因此信度、效度不高。单独地崇尚量化评价,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但课堂教学中有些方面是无法量化,如教师的个性特长、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因素。这些方面即使能够量化,也是带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单一的量化评价缺乏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个性的表现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进步和发展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教学活动貌似精确,实际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单一的量化只会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无法从本质上抓到问题存在的原因,使教育过程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丢失。所以,不利于教师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影响现行课堂教学评价原因分析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滞后

我国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队伍及其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督导评价机构、评价的规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文件中对评价的吸纳运用等基本是空白。只是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才有了一定的发展。近20年来,这些方面尽管有长足进步,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加大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的客观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制约

在我们理性地探讨评价理论仅仅有短暂的历史时,我国传统考试评价制度却有了千余年的历史(中国隋唐兴起的科举考试首开了笔试考试的先河)。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下,中国 的教师和学生往往通过外在的评价来得到认可和发展,而不是靠自身内在的品质来获得应有的一切。因此,当新的评价体制要求用于内在的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时,便不能很好地适应及采取有效的对策。

(三)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物化

课堂教学评价我们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这往往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常常为追求自己的业绩,显示推进改革的力度,过分推崇“看得见”的评价。这就使得学校和教师未能结合自己学校或自己的专业学科背景来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不在提高内在精神品质上下功夫,而是受评价指标体系驱使,不断追求外在的、物化的、数字化的、虚假的发展。

(四)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消极的影响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对课堂教学过程有着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是最具有发言权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充分理解时,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积极转变。但是由于教师们的自身情况和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每个个体对新课程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也各有看法。

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评价理念,这种理念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某些方面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无论是评价理论的研究者还是评价的具体实施者,都需要在教学中慢慢摸索,对其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探究,积极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更好实施。为此,以下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一)理论层面 1.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

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看教师教学模式。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自由个性的张扬、师生平等对话、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民主、学生之间的主动合作、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情绪和交往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投入学习之中,学生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评价一节课时要关注课堂教学氛围,新课程课堂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改变过去课堂沉闷压抑,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广度。从深度来说,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还是被动的迎合老师;从广度来说,全班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还是只有各个层面的少数学生参与。

(3)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于学生课堂思维。学生要有思维的内容、空间和时间,即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倾听、独立思考;是否善于交流、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从异议中彼此得出肯定性的评价、分享见解。

2.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新课程改革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提倡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涵义是多面的,同时也要依据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内容进行选择。在实施中我们应该坚持如下基本策略:

(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显然,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考虑评价主体队伍的多元组成。

(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定性评价为主,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定性评价统整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我们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建立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制度。

(3)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评价功能从重视评价的鉴定与奖惩到重视评价的发展与激励等。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弱化鉴别、定级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二)操作层面

1.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要与学校文化相兼容。教师群体大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每个个体具有特有的文化,在编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让教师参与整个编制过程,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制定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评价氛围。

(1)师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评价文化。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确定等过程中感受参与的意识和认识到评价能促进自我发展和进步。

(2)多重角色坦诚交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重角色之间应该坦诚交流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家长参评、专家评价之间主动沟通评价的信息,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评价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3)教师之间互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也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互相展示课堂教学,教师有机会讨论观察和教学反思,听取优秀评价者的意见,从同行教师中借鉴和吸收经验。开展教师互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均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2.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

学校在各种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多的给教师提供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机会。学校应为教师购买和新课改有关的参考书籍,学校定期印发教学改革参考资料,从而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监督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加强相关评价知识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有效掌握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不同评价方法的含义、特点、具体的应用步骤和使用范围。同时,我们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需要辨证地认识,科学地运用,使其与新课程要求的质性评价相结合。从操作上来说,学校可以与高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合作,邀请课程论专家到学校进行教育科研讲座,内容涉及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学校还可以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新课改培训。3.健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保证机制

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和框架系统来有效的保障课堂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组织机构。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使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的课堂教学评价组织机构应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小组要拟出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总体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广泛吸纳有经验的教师和判断能力强的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参与,统一协调、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授课教师的反馈改进情况,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和激励导向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是为学生提供一流教学条件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其评价体系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科学、客观而有效地建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应该予以实施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团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而更好地配合教学,并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价结果,进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杨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

[3]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2.[4]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2.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

○天长小学沈美莲

本书是校本研修热点丛书中的一本,本套系列从书由成都教育学院周小山院长,严先元教授负责编写设计并组织运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由本书李建萍担任主编,郑大明担任副主编。各部分的编写者:第一部分:郑大明;第二部分:程依青、郑大明;第三部分:赵笑梅、李建萍、陈琳、林方全;第四部分:李建萍、文芳、汪峰。全书由赵建萍统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针对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实践的感悟和反思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本书在撰写中注意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提出问题,并以一线教师探索与创造的经验为依据,给出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澄清模糊认识,解决问题。

本书特色:

1、理论阐述通俗易懂。

2、课例鲜活而富有内涵。

3、行动策略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

全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是教学活动,第四部分是课堂学习。全书针对40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每一个问题都力求作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理论认识尽量深入浅出,实践有操作性,从而切实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针对每个部分内容,我都有比较感兴趣的点:如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中,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恰当地陈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知识技能性目标的定位程度

2、准确把握“经历,体验,探索”等活动过程性目标的行为程度

教师在研究如何在课程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首先要研究的是我们如何把学习过程科学而又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的心智得以运动,且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生的情绪感受;其次要研究的是体验,也即如何让学生在完成经历之后,回过头去审视自己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体会自己是通过哪些步骤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的。

3、科学地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划分,制定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中,又讲到“要真正用好教材,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需要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2、教学从哪里开始?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教材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为教学

顺序?

3、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三部分教学活动中,又重点论述了“怎样认识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学习环境

1、关爱学生的学生活动

2、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营造以对话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1、生生交流自主探索

2、师生交流共同发展

第四部分课堂学习中重点分析学习方式开始,揭示了学习方式的概念,着重分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揭示了三者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在新课程中如何引导等内容。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希尔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什么是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学习,将学习任务下达到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都有义务为共同体的进步作贡献,这促使每个成员都为共同的目标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发现,思考,尝试,交流,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学会合作已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我们教育领域合作尤为重要,由于我们要培养现代具有较强合作意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在平素的教育中恰恰是忽视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在2002年微软教育论坛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拿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打起了比方:“如果举行编程比赛,一个清华学生对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我赌清华赢;双方各出100人,我可能要偏向美国赢。”故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中这样介绍: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制定活动规则,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让每个孩子分别承担任务。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如收集信息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讨论的习惯;互相配合的习惯的等等。

在当今这一社会,我们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自己同样也要学会自主,探究。而且不仅要合作,还要学会学习。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我们的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第四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是搭建学校人才评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学评价机制日益成为

国家和教育部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作为调控发展学校规模的重要参考依据,全国各级各类院校都把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纳入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总体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不仅应该是科学的,而且应该是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应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和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两个大方面上下功夫。

一、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是检验学校培养人才质量好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督促和培养教师关心教学、重视教学、关心自己、重视自己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遵循教学规律尊重教师劳动、服务学生所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一)把学生教学集体评价与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定期进行教学评价的做法。一般是在期中和期末集中进行,通常采用在学生中间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具体做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我们学校在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和探索。例如,改变所有学生无条件参加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的做法,对参与教学评价教师的学生做出一些必要的限制;改变指定学生干部参加评价任课教师座谈会的做法,采取根据学号随机抽取的方法确定学生人选。这些调整和改进,体现了公开、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整体面貌,因而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现行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过分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而忽视学生的集体评价,会使教学评价缺少客观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评价,而忽略教师的自身评价,又会使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主动性。教学评价机制创新与改革,必须找到解决这两方面偏差的有效办法,把学生集体教学评价与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

在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或者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之前,首先组织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够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总体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通过自己的反思和改进,主动争取学生的积极评价,而且有利于教师以更加客观的、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理解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敦促教师改进教学。而能否真正得到改进,最终是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但是直接的影响因素却是教师的自我感受和心理准备。特别是在目前学生素质比较差的情况下,单方面强调学生的意见,容易引起教师的埋怨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伤害教师的自信和自尊,进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降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把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其他方面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全面地、科学地、客观地和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水平和质量,首先需要(或者说特别需要)听取我们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的意见,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在这一点上,我们师生之间早已形成共识、达成默契。但是,也恰恰是这些年来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如果我们的认识和行动仅仅局限在这样一个层面上,还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目前生源素质状况明显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对别人还很难做出一个恰当评价的现实面前。为了对教师负责,说到底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我们需要把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与来自其他方面的看法和反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教学

评价。来自其他方面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同行之间的教学评价,即同一教研室工作、有相同学科知识背景,担任相近或相同课程的教师们,通过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和认真规范的相互听课等环节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看法;

其次是专家的教学评价,即担任学校教学督导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通过检查出勤、随机听课、接受投诉等环节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看法;第三是教学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价,即教务处和各系部教学管理部门采取检查教学进度、听课、召集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座谈等方式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看法。

第四是学校领导的教学评价,即通过校长联系学生日、校领导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的相关情况,做出的客观评价。

(三)把学校的内部评价与社会的外部评价结合起来。

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实际状况的意见和评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应届毕业学生和往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效果的回顾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和改进,也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经过最近几年定单培养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学校已经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单位和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这些单位,尤其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沟通愿望与合作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集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主动提出就我校往届毕业生在其单位中的表现,就如何相应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之间进行详细交谈 和具体协商。因为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企业要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减少人才使用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越来越离不开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把握企业在其与学校关系的认识上正在发生变化,利用举办座谈会的方式集中进行调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一年或二年安排一次。最好利用毕业生分配和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结合学校对用人单位领导和往届毕业生的邀请同时进行。这个时候,往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素质要求,实际上也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比较直接、比较具体、也是比较迫切的时候.座谈会最好由学校领导主持、相关主管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不仅要体现学校对用人单位的尊重和诚意,而且要使之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校检验进而调整自身工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对企业情况的了解,还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访问等方式进行。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以利用学生到工地实习的机会进行,交由带队教师具体负责,把建筑施工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个体评价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果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对企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动态分析和实际应用是一项复杂、细致、系统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把握和协调进行各种调查的最佳时机,而且要汇总和分析各种调查的最终结果;不仅要组织和实施实际应用,而且要检验和反馈应用效果。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和细节,整个工作的质量都将受到削弱和影响。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科室和人员不仅需要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需要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在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拥有相当的权力和位置。加强和扩展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可能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较为简单易行的办法。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受教育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督促和培养学生关心学习、重视学习、关心自己、重视自己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权利、保证学生所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一)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

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当前和今后评价学生时应当大力提倡的一种做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是主体和主人,在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反馈过程中当然也应该是主体和主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享有“安全感”,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和肯定;只有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当然,这种参与的过程,决不是放任自流的随意过程,更不

是为评价而评价的无谓过程,而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计划性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意义的过程。

(二)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日常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

学习成绩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尺度,但不应该是唯一尺度。“知”和“行”相统一,学和做相结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其日常行为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学生达到真知善行,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其日常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要求学校的各个部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与教学紧密配合、相互协作。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并且加强监督检查和教管结合制度;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宿舍管理部门、食堂管理部门在对学生进行服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主动解决并且传达通报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在和学生家长的相互交往和联系中,发现学生在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不足,也要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学校教学方面来。

(三)把对学生原有基础的评价与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原有基础的评价与学生成长变化过程的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通过学生前后变化情况比较,获得了解学生变化的全部过程和资料,达到对学生实施因人施教的教育的目的和功效;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通过对自身的比较,进步者受到鼓励,增加自信,退步者认识不足,弥补差距。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认识自我的机会,而且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使我们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养成教育、比较教育达到和谐与统一,进而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有必要明确的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结合,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增强自信,不断进步;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多方收获.从上述核心和目的出发,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应该有不同的考查标准,而且应该有不同的考查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标准可以定得高一些;而基础 较差的学生,标准适当定得低一些。不仅可以考查学习成绩,而且可以考查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不仅可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考查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总之,无论学生原有基础如何,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就是最可珍贵的,就是学习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

当然,要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除了有赖于思想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学校内部各个方面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学生、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四)把封闭式、标准化的评价与开放式、个性化的评价结合起来。

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采取传统的、封闭的、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其参考的主要依据概括起来,就是学校对学习表现的统一量化考核、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单一主观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学生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并且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还将继续存在和使用下去,但是它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个体性和差异性。这对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完美个性极为不利。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和层次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大并且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沿用整齐划

一、传统封闭模式,来评价当今日益多变的学生群体,已经显得极不合适宜。为此,积极探索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应当大力推崇,而且更应当丰富和完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实现二者结合的同时,始终应当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这就是:在坚持标准的量化考核的基础上,逐步放宽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类型和范围。比如,由一般到具体、由动脑到动手、由课上到课下、由教师到学生、由学习到生活、由课堂到社会、由学校到企业、由书本到实践、由理论到修养等等。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建立一系列的督导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手段以保证把二者的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激励和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点上。

第五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后页)

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客观状态多方面评价。

2、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学习状态,情感,学习效果多方面评价。

3、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发展水平,不仅考虑学生知识,技能,而且也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定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3、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

正阳小学2009、3

下载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论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有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变革和信贷产品发展的日益困难,更来自于国内外商业银......

    创新班级管理改革课堂教学

    创新班级管理 改革课堂教学——关于学校“支撑点”的思考陈金旗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学校的所有元素都要服务于“培养学生”这个核心目标。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有着“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也就是说......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 一、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

    “基于课堂教学与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相关要求,开展教学和评......

    焦慧玲-论改革创新

    论改革创新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二班 姓名:焦慧玲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岁月的长河中完善着、变化着,从古时的封建社会在到被他国入侵而变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受到压迫......

    论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新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时代。人的个人创造能力被充分地肯定着。因此,时代呼唤的是具......

    论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内容摘要]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