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时间:2019-05-12 23:5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第一篇: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专题讲座

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王野川(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编审)

生活在 21 世纪的下一代是幸运的一代、幸福的一代,人类文明赋予了现代教育“生命高于一切”的丰富内涵,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生命关怀与健康安全的关注和保护,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也因此背负责任,任重道远。人的成长与发展中,道德品格缺失,生命质量低下,则一切都是空话;平安健康不存,幸福生活难保,生命的价值、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们如何珍爱生命、感悟幸福,怎样在更安全、健康的环境里更好地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关爱未成年人幼小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本课程的内容讲授,就是为了让中小学老师们,对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能够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开展促进学生快乐、安全、健康的成长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价值、目标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1968 年, 美国学者杰• 唐纳 • 华特士首倡生命教育说。“引导人们去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1976 年,1500 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1979 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

至此,生命教育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时代文明。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这和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健康发展。是关于全人的教育。认识生命,爱惜、尊重并欣赏生命,增进生活智慧,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价值。是关于人与他人、自然、宇宙和谐互动的教育。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如何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珍爱生命、呵护健康、安全成长、体会责任、创造幸福的教育。

(三)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总体目标”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是寓于其相对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的,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诸多层面。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尚未全面系统实施的情形下,目前主要依靠具有生命教育性质的安全专题课程和实践活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相关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予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首次明确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并列同提,在教育政策高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重视。所以,我们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这个课程开设得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那么“生命与安全教育”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呢?

1.理论价值

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体系的积极因素,丰富、完善我国青少年命教育的可行性理论。

2.实践意义

提升中小学师生、家长、全社会生命教育常识和技能。开发适合国情的生命教育课程及教材;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教育目标

初级目标:学校开设专题课程;提升社会各界、家庭对生命教育关注和投入。中级目标:建立相对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善教材编用、教师培训、有效活动。高级目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学生珍爱生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普遍增长,其健康成长广泛受益。

二、世界中小学生命教育发展概观 在中小学生命教育 40 余年的发生、发展进程中,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结合我们的讲解需要,我们主要介绍美国、台湾、云南这三个主体范式。

(一)世界中小学生命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范式(美国、台湾、云南)

美国是现代生命教育的发源地,1976 年,1500 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1.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

(1)教育背景:中小学的安全危机、生命侵害,让生命教育应运而生。

① 社会背景:青少年犯罪、轻贱生命; ② 学校背景:吸毒、自杀、他杀严重; ③ 文化背景:平等、自由、尊严、独立。

(2)教育目标:用精神层面的深层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安全侵害的表层问题

① 使学生成为自由、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② 营造关怀生命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 ③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和平等的伟大;

④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3)教育内容:死亡教育、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尊重生命品格,张扬个性

① 直面生命——死亡教育; ② 珍惜生命——健康教育; ③ 尊重生命——品格教育; ④ 张扬与发展个性——个性化教育; ⑤ 正确对待逆境——挫折教育。(4)教育途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立体化的教育结构

① 国家制定了生命教育计划和政策法规; ② 设立了专门进行生命教育的学校; ③ 设立专门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机构;

④ 生命教育得到家庭、医院、社区、媒体和其他公众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另外,亚欧发达国家的生命教育特色:

① 日本:余裕教育; ② 英国:生命教育中心; ③ 澳大利亚:生存能力教育; ④ 德国:善良教育

2.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生命教育

台湾地区实施生命教育的历史进程:

1996 年,在美国系统实施生命教育 20 年后,台湾中小学校生命教育全面施行。1997 年,台湾“教育部”委托台中晓明女中设计课程,办理研习、训练师资。1998 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高中则于第二学期实施。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001 年为“生命教育年”,并组织生命教育委员会。此计划将实施 4 年,以高中及初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阔至小学及大学。台湾“教育部”计划在 40 所初中及 10 所高中首先设置生命教育中心。(1)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背景:暴力与侵害生命安全

① 台湾生命教育的提倡背景与暴力有关; ② 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 ③ 青少年的自残或自杀。

(2)台湾生命教育目标:(为了使每位学生)

①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

②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③有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 ④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 ⑤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 ⑥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 ⑦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追求生命的理想; ⑧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

(3)台湾(国、中、小)生命教育课程教育内容

① 1996 年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全面推行。② 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系统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③ 2005 年起,生命教育已列入为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

④ 高中生命教育类的八门选修课程(各高中可选开其中一至两门课程):《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

⑤ 生命教育在“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中分别融入于语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社会、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生及综合活动等七大领域,并分别从环境、两性、人权、信息、家政与生涯发展等六大议题教学让学生学习带得出校园的能力。

(4)台湾“生命教育课”的 12 项主要内容

国一:

第一,敬畏生命 ①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进而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 ② 协助学生如何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 ③ 引导学生用爱心经营生命及思考生命方向。第二,做我真好

① 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独特性,努力去做自己; ② 引导学生努力从各方面找出真实自我; ③ 鼓励学生开发潜能,从而建立自尊与自信。国二:

第一,生于忧患(面对无常)

① 引导学生接受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了解痛苦对人是有意义的; ② 帮助学生明白天灾、人祸可以避免和预防; ③ 协助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面对痛苦与失落。第二,应变与生存(从处常到处变)

① 分辨变与不变的道理,藉变迁而成长; ② 讲解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③ 使学生珍惜生存环境,实践保护地球守则。国三:

第一,敬业乐业(在工作中完成生命)

① 帮助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获得意义,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圆满的发展。② 协助学生懂得敬业、乐业,并能谨慎择业。③ 倡导建立工作神圣观念与专业伦理的概念。第二,信仰与人生(无限向上的生命)

① 引导学生思考信仰与人生问题,促使德行成长。② 协助学生辨别信仰与迷信,及认识各大宗教信仰。

③ 帮助学生从信仰角度认识死亡,理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人的终极关怀信念。高一:

第一,良心的培养

①教导学生良心是人特质之一,明确良心来源。②帮助学生认识良心的独立性与良心的共用。③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心及自省的方法。第二,生活在关系中(活出全方位的生命)

①教育学生认识人类存在的几种基本问题; ②懂得群我关系的重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让学生知道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必须与人群、与环境维持良好的关系。高二:

第一,思考是智慧的开端

① 教导学生躲避思考谬误的陷阱,正确思考; ② 懂得运用伦理中的推理求证,少犯错误;

③ 明白知识技巧与伦理的关系,并对伦理要素与伦理指南有所认识。第二,生死尊严(活得充实,死得尊严)

①教育学生知道死亡的意义、明白器官移植手术与安乐死的争论; ②探讨自杀、堕胎与死刑议题,端正生命观; ③探究人生价值观,学习充实生命内涵方法。高三:

第一,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

① 引导学生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并以彼此获益的原则来面对两者的冲突; ② 协助学生找出社会关系途径,具体拟定行动计划;

③ 帮助学生理清社会正义内涵,进而发挥人道精神、关心弱势群体。第二,全球伦理与宗教(求异存同、建构立体生命)

① 引导学生从宗教乱象中了解人心的需求困顿,进而建立正确的信仰态度; ② 协助学生认识全球伦理,清楚全球伦理宣言内容; ③ 帮助学生建立四海一家的观念,关心每个地球人。(5)台湾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重在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学校组织小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6)台湾小学生命教育有两个 基本的途径:

① 综合课:可以整合学校生命教育资料。目前,台湾各小学基本上采取综合课的形式进行。

② 渗透式: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施。主要通过教学、课外活动来实施。

总体上看,台湾目前在中小学所进行的生命教育,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在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影视教学片制作、教学活动的规定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很值得大陆中小学校借鉴。

3.云南省的“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2008 年,云南省创造性的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简称“三生教育”,并在云南省的大中小学校广泛展开,打出了从应试教育回归现代教育的本质的口号。“三生教育”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 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至今已经为许多省市的有关地区和学校广为借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破解了教育的核心命题。其目标是:使人认识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使人称其为“人”,使人成长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三生教育”表达了以人为本、教真育爱、民主科学、公平正义、和谐开放、自由幸福等现代教育思想。它调整和完善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建设了人类的共同精神家园。“三生教育”的实施必将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转变,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评价体制的改变。

(1)“三生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

生存教育: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

生活教育: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2)“三生教育”的实施途径

① 主体教育: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提高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② 认知教育重视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举; ③ 行为教育:这要求教师首先做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作示范、树榜样,教育、感染、影响学生。

④ 差异教育:注重不同区域、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注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⑤ 全面教育: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4.世界三个生命教育典型范式的共同特点:

在介绍了如上三个世界生命教育典型范式后,我们十分清晰的看到这样五个共同点:(1)制定统一的生命教育计划和法律法规;(2)成立生命教育专业组织机构;

(3)单一生命教育成功地与其它课程渗透结合;(4)具有丰富而有拓展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途径;

(5)生命教育得到家庭、医院、社区、媒体和其他公众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二)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1.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

在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起步至今的十六七年时间里,主要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7-1999)引入与逐步发展的阶段(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二阶段:(2000-2003)相关省市开始关注、引入生命教育教学理念及课程; 第三阶段:(2004-2007)部分省市引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生命教育教学实践; 第四阶段:(2008-现在)我国生命教育进入全面大发展阶段,得到国家教育的有利支持。

2.2004 年:上海市制定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2004 年,上海市成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最早的省市,也是目前对生命教育定位比较准确、全面的“指导纲要”。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教学内容涵盖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

2009 年 3 月,上海市政府确立 54 所中小学已被上海市教科院命名为首批“生命教育试点学校”。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四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相对科学、完整的教育内容

生命与性别、生命与安全、生命与生活、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关怀、生命与价值等几大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训练等生命发展的指导,使学生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

第二大亮点:多样的教育模式

① 课程教学:将散落在一些科目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分为显、隐两个类别: 显性课程:自然、体育与健身、科学、思品、历史; 隐性课程:语文、地理、音乐。

② 专题教育: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③ 课外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团队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第三大亮点:有效建立危机干预机制

加强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生的心理测量表,成立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并重视行为偏常学生,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管理。

第四大亮点:建立未成年人监护人培训制度

大力开展家长等未成年人监护人培训,到 2010 年,上海监护人受培训率将达到 90%。3.2004 年:辽宁省出台《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

(1)开展生命教育与指导

生命教育内容:心理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法制、安全、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2)开展生理、心理、生涯、社会“四个取向教育”指导

生理取向教育:懂得维护身体健康,了解身体发育规律,适应心理发展变化; 心理取向教育:发挥自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生涯取向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取向教育: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3)建立生命教育指导机构

辽宁省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危机状况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帮助。

4.2005 年:湖南省颁布《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全省中小学融生命与健康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寓生命与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建设突显生命与健康的校园文化,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的机制,优化生命与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和处理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2008 年:云南省开展“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

6.2008 年:黑龙江省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不同教学内容 小学:培养安全意识,认知安全与非安全行为。

初中: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高中:妥善处理两性交往;树立法律意识,理解生与死的意义。7.2008 年:长春市颁布实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1)教材基垫:即以《生命教育读本》作为基本教材,以编写校本教材、制作电子课件等为补充;

(2)课时计划:利用地方课时开展生命教育,两周一课;

(3)师资保障: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普遍配备了专(兼)职生命教育教师,每年至少一次业务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生命与安全教育骨干教师;

(4)科研推动:广大教师踊跃参与生命与安全教育科研,全国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大小课题遍地开花,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5)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展示、优秀课评比、生命教育知识竞赛和实践体验等活动;(6)网络支撑:开通了全国首家大型生命教育网站——长春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网。8.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行政应尽快建立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制度法规;

(2)多数已开展相关教育的地区,尚待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3)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偏狭式“特色化”倾向突出;(4)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多“被边缘化” ;

(5)教学途径的探索缺乏可操作性,社会实践活动贫乏,生命与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

9.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主要的任务:

(1)生命的认识与尊重——了解自我,敬畏生命;(2)生命的珍爱与保护——安全第一,生命至上;(3)生命的品质与价值——活出质量,体现价值。

三、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科学关系

我国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包容从属?同行并列?还是相互交融?

(一)生命教育引领着安全教育的“生命境界”

1.与发达国家生命教育的实质性差异,使我国的生命教育必须运行在符合国情的轨道。(1)我国生命教育的范围与某些发达国家比较相对狭窄,教育学体系也不够完备;安全教育(自然生命)严重缺失,让生命教育(人文生命)课堂须挑起安全教育的重担。

(2)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系统展开,限于少数行政主导省区或少数极品学校,达不到普及化全面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度。

(3)我国社会生命教育文化环境不够健全,安全事故频发,隐患多、责任大;安全问题重管理、轻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形式、轻效果,“功利化”现象比较突出。(4)社会生命关怀的文化环境、家庭科学理性的相关教育欠缺较大,当前社会、家庭安全教育的残缺,致学校生命教育必须首重安全。

家庭安全教育支离破碎,从知识到技能都无法承担家庭教育的重任。许多家长就是最直接的安全隐患,很多家长是最需要接受教育而非可依靠其科学施教的庞大群体,学校的安全教育还要负担教育学生和培训家长的双重任务。

2.学界认知、行政主导、安全危机的交结与融合,让中小学生命教育紧张植入“安全神经”。

(1)学界认知:安全教育属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安全教育属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国内外生命教育学者的共识。我国已经开展了生命教育的省市,也都接受了这一“生命”包含“安全”的观念。

(2)行政主导: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分论并行。

这也是“生命与安全教育”命题的由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并列同提,安全教育在前,生命教育在后。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国情所致,即在生命教育系统里,最为重要、矛盾最突出的内容是“安全教育”。所以,将其单拿出来,以示重要;放在前面,以示紧迫!

(3)严峻现实:安全隐患多多,恶性事故频发。

严峻的安全危机现实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鲜血淋漓的惨痛教训,在那些不断出现的未成年人的伤亡事件面前,我们看到了管理的不足,也发现了教育的缺憾。

(4)交互融合: 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水乳交融,相互依托。

在此情形下,如何理解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行政主导与学界认知的关系呢?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二者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和学生生长环境里,二者水乳交融,相互依托,密不可分,不可偏废。

3.相关学科教学致生命教育分解,使其中日渐紧迫的安全教育地位凸显。

(1)某些学科教学分担了生命教育广博意义上的内容,突显鲜明的中国生命教育特色。我国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德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自然与社会等多项课程都不知不觉、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广博意义上生命教育内容的分解。(2)生命教育内容被诸学科“分解”后的剩余部分,安全内容成为主体。此时的生命教育余部,皆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以至于“安全”常误为“生命”的代名词。

(3)学校生命教育科学整合安全教育元素,是符合新时期国情的现实之举。如此看来,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在开拓生命教育(人文生命)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自然生命)中的“生命境界”引领。

(二)完善新时期中小学安全教育,将极大丰富学校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1.社会安全环境隐患与家庭期望的巨大压力,让学校安全教育充实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也相应拓展了生命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普及范围。

2.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的温暖臂膊,能够在当前全社会安全隐患难以迅速消除的环境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营养和保护屏障。

3.克服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教育上的形式化、功利化、“被边缘化”,是当务之急。

四、安全教育呼唤生命至上的教育思维

安全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护卫生命,生命至上就是安全教育的唯一灵魂。还有什么财富和价值比孩子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更重要呢?所以生命至上的教育思维,是人民教师教育灵魂,所有安全教育的出发点,皆源于此。

(一)什么是具有生命价值观的安全教育

1.学校首先要成为孩子们在世界上最有生命安全感的地方

(1)师生不用害怕或担忧安全侵害,并且懂得和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2)师生能不受干扰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集中于学习和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3)日常教学和其它校园活动不会受到犯罪和不良行为的影响;(4)师生相互尊重,个人与学校的财产和教育使命不受侵犯。2.尊重生命的安全教育重在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二者不可偏废

(1)主要安全知识学习

①交通、溺水、防火安全 ②饮食与疾病安全 ③自然灾害防御安全 ④自我心理防护安全 ⑤用电、用燃气安全 ⑥暴力与人身侵害抵御和救助(2)主要安全能力培养

①训练学生学习、生活设施和用品的安全使用能力。②培养学生环境安全判别能力。③提高学生自我防护和安全交往能力。④增强抗挫折与应对危机能力。

(二)教师施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九项生命价值标准 1.学校和教师是否完善执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2.教师是否让学生知道其在学校应有的正确言行,并且明确这样做的理由; 3.教师执行校规和处罚违规者能否追求人道、公正和一致;

4.教师有没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温暖;(单亲、留守儿童、贫困、疾病、学困、特殊情况)

5.教师能否适当、有效处理“促进适当言行和阻止不当言行”;

6.学校有否科学合理、配套齐全的安全设施;有否做好校园出现安全危情的应急教育; 7.教师有否尽到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健康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8.有否积极吸收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到未成年人生命关怀的努力中来;

9.学校安全管理有否让师生、家长、行政领导、社会相关机构主持者露出赞许的笑容。

(三)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孩子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基石 2003 年,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在京津沪等 10 个省市的中小学家长展开调查,“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调查结果如下:

52% 家长首选“学校”。

为什么学校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反而不为家长们所信赖呢?问题出现在管理上,更出现在教育上。也就是孩子在学校内外的“安全保障”和“安全表现”,没有体现出优秀教育的应有作用,且不能为家长们放心,而且事实证明,这些担忧能够找到某些现实依据。

36% 的家长选择“公共场所”; 10.44% 家长选择“大自然中”; 1.8% 的家长选择“家里”。

1.学校管理和教育必须全力防范和杜绝的 28 个安全问题

殴打虐伤儿童、自然灾害侵袭与救护、扰乱纪律、拥有违禁物品、敲诈勒索、杀人、自杀、诽谤、纵火、人身攻击、不服从管教、违反校规、火患自救、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网络危险、楼梯踩踏、强暴、抢劫、性骚扰、酗酒、偷盗、与歹徒有关行为、仇恨、暴力威胁、破坏他人和公共财产、拥有和使用凶器。

2.学校安全事故多发环节

2005 年教育部组织基础教育司、中央教科所、北师大专家,历数月对学校安全事故最易发生的时间、地点、行为展开了 8 个省市的科学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在学校中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依次为:体育课或运动会、课外活动、晚自习后、集体活动、实验课、劳动课。

(2)学生在学校中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依次为:楼梯、校门口 200 米内、操场、实验室、厕所。

(3)导致小学生在学校中受伤害的自身行为依次为:违反交通规则、私自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上下楼时打闹拥挤、打架斗殴、玩火。

(4)导致中学生在学校中受伤害的自身行为依次为:打架斗殴、违反交通规则、网络交友;上下楼时打闹拥挤;私自在水边玩耍或游泳。(5)如下安全问题必须教育学生全力避免: ①实验室安全 ②课间活动安全 ③娱乐游戏安全 ④体育运动安全 ⑤自然灾害预防与救援 ⑥庆典纪念与专题参观活动 ⑦旅游野炊与营地活动安全 ⑧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活动安全 ⑨劳动实践与科普考察活动安全

从以上诸项,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多出现在校园安全的教育内容缺失和防护体系薄弱上。

3.中小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活动常识教育和防护体系建设

(1)建立学生集体活动安全制度(2)加强师生活动安全常识教育(3)安全教育和保卫工作联动(4)做好相关安全环节检查与整改

(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五大要点

1.安全事故杜绝 —— 学校管理和教育的第一要务

有数据表明,全国每年平均 1.6 万名中小学生、平均每天 40 余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基中约有 80% 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足相相关。

(1)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消除所有隐患从科学施教做起;(2)安全教育专人负责、变被动管理为自觉参与;(3)建立教师安全岗位问责制;(4)建立、执行安全监督员制;(5)开设安全教育专项课程。

2.自杀与轻生心理救助——“生死观”教育生死攸关

(1)我国有 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 25 万人因心理问题自杀,200 万人自杀未遂。

(2)有 24% 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 岁至 35 岁自杀列死因列首位;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杀手。

(3)有 30% 的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 有心理疾患,25% 情感冷漠,5% 面临校园暴力威胁。缺失“正常的爱”是重要原因。

(1)通过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的生死观教育。(2)学校组成“问题少年”心灵扶助团队。

(3)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和谐互助。(德育、心理,生命教师、班主任、班干部)。

(4)切忌粗暴责辱孩子,耐心化解偏执心理。(5)心理健康呵护 —— 健康教育与习惯养成。3.火患、洪水、地震等灾害的预防自救—— 救生技能培养

(1)掌握火灾、洪水预防、逃生常识和技能。(2)有计划系统开展教学性逃生自救演练。(3)学生游泳、防溺水救护技能训练。

(4)收集中外正反两方面安全逃生与救护案例,开展课堂教学讨论、设计求生方案。(5)求助社会公共安全机构,消防、水上救护专家讲授专题“预防救护课”。4.暴力伤害防范 —— 保全生命,斗智斗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还存在阴暗角落和有危险心理的坏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开设专门的自我保护课程,引导学生灵活机智 地应对突发的险情。(3)与社会、家庭共同开展自卫与救护教育,组织演练活动,专门设计突发性障碍让学生克服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5.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

(1)多渠道并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和实践活动,布置“安全作业”。(2)注重实效,狠抓校园内外实用项目的持续性安全演练,模拟“安全防护”。(3)学习必要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五)当前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键问题

1.完善有效教育教学机制建设。尽快针对学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工作规范。

2.着力所有教师“生命”修养提升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成功经验。倡导参与教师从身边工作中寻找素材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小课题”研究。

3.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倡导,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但需避免形式化、边缘化。

4.学校与社会力量积极互动。推进全民共同参与。争得政府、家庭、公共安全、医疗、社区、媒体等社会机构和民间组织支持。

5.传播普及生命文化,树立关爱生命风尚。全社会倡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文明理念和时代风尚。

五、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专项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的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 1.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入手,通过教育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心理知识、伦理规范、交往技巧以及应对挫折的策略等,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同时,生命教育还应当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生命专题化教育活动,并设法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些专题的讨论与学习之中,从而理解生命教育的本质,做到珍惜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

2.深入挖掘实践活动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生命之趣乃是人所感受到的生存价值、生命意味与生活乐趣。没有生命之趣的体悟和感知,其他任何趣味都无从谈起。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坚持认知、体验、实践三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少年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途径来加强生命教育。要通过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生命的存在意识,提高生命的安全技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深入挖掘家庭、社会环境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要充分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安全、动手实践等生存训练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

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摆在了第一条的位置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有规范的、统一的课程设置做前提,其次要有规范的、统一的教材做载体,这样,教师才能够实施他的课堂教学任务。因此,课程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实施生命教育,首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生命与安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开发,但由于我国实行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这就为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和便利。当下,一些省份率先开设了地方生命教育课程,发行了统一的生命教育教材,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开设统一的生命教育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进行校本的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设置

(1)要明确三个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三个概念。其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是一种活动、交往、沟通与合作,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打破原来的理解,不但教室、学校中的一切都可以看作资源,而且校外的一切也可以作为资源。其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三,什么是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首都师范大学田国秀教授指出:“教师的使命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是对学生生命的影响”。那么,“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就是在学校里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通过课程的形式,去落实生命教育。

明确了上述三个概念,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自己学校的校情、师情和学情,明确想要开发的校本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2)明确校本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方式

在学校生命教育这一领域,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还缺乏一个整体的建构。不仅对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上缺乏一个整体的建构,而且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发展性体系上缺乏小学、初中、高中的整体规划。因此,在这里,我仅以发展性辅导的理念取向,给大家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做个方向性的规划和建议。

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

生命教育的课程观强调发展性,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从学校的角度而言,生命教育的目标规划应重在实现学生每个学段独立的生命价值,从而实现学生一生的生命价值。

从总体目标而言,生命教育应致力帮助学生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了解四个基础概念,学校应围绕生命教育的四个总体目标,最终达到五项具体目标。(PPT 文稿演示)

(3)以实施生命教育较早和较有经验的一些学校做法为例,谈校本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方式。

例 1 :台湾晓明女子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PPT 文稿演示)例 2 :南京市双闸中学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设置。(PPT 文稿演示)

这所学校开设了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课程内容设置上非常系统,层次分明。他们将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学校课时总计划里安排一定课时的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针对课程内容,南京双闸中学还针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需要,按照珍爱生命、彩绘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层级目标,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逐步开发自编了系统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有《文学欣赏》、《心理》、《生命的奥秘》、《环境保护》等多部校本教材。

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如上面所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落实,要以具体的教材作为载体,所以,校本课程内容所对应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校本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达成。下面,讲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第二方面,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首先,生命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就校本生命教育教材的创编而言,它既是一个蓝本,也可以说是座平台。其究竟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多大作用,在课程教学中究竟能收获多少,需要在教材编写之前考虑充分、做足功课。著名生命教育专家 肖川教授曾经指出:“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索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全部追求。”这也应该成为生命教育教材编写的全部追求。为此,需要明确 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设计的六个原则:(PPT 文稿演示)

其次,教材编写应注重体验活动的设计。生命教育是一个涵括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生命教育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学生对生命的体验,体验得越深刻教育效果就越好。为此,实践和体验活动在生命教材中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些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简易好操作。

以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创编实践为例,谈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过程。

例 1 :生命教育《美丽的生命》系列校本教材 开发实践过程

以小学高年级为例,通过科研部门调查获得各年级学生在成长中的主要问题和初步确立研究主题的过程:(PPT 文稿演示)

以上就是这所学校创编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主体框架。以这套教材为基础,在小学部各年级进行应用,规定为每周一课时。同时,还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任课教师之间交流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通过参与编写和实践校本课程,更深入了解新课程的实质,更好地把握教材。编写过程中,尊重学生需要,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教师、学校都在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目前,越来越多的省份和地区都逐渐认识到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如云南省开创了“三生教育”,编写《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吉林省成立专门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省内外生命教育的专家学者、吉林省优秀中小学知名骨干教师和生命教育的教科研人员,反复研讨修订,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开发学校《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和读本。

例 2 :吉林省《生命教育》系列教材 开发

吉林省《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创新地总结提炼了我国当前生命教育研究实践的优秀成果,借鉴了美国、台湾等生命教育先进国家教育理念中的有价值内容,是一套以安全教育为主线的,适用于学校生命教育教学的系统教材。这套教材包括幼儿园 1 册;小学 2 册;初中 1 册;普通高中 1 册。分列八个板块的内容:安全防范、品格修养、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法律维护、幸福观教育、死亡教育、国防教育。八个板块中,安全防范、品格修养和幸福观教育整体贯穿由小学一年到高中三年共 12 个年级。八个板块中,安全教育最为符合目前国情,重中之重,其为主线;品格修养和幸福观教育最能体现生命教育的本质,其为灵魂。全套教材在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基础上,注重相应内容的衔接、递进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八个板块之间相对独立但又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 八个板块同属生命教育的范畴,在教育目标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承,并以不同的教育主题的形式呈现,教育目标随年段的增长不断深入、丰富。

明确了创编理念之后,编写组制定了编写原则、编写目标和编写风格: 第一,编写原则

① 突破旧有模式,展示创新思维; ② 突出关爱生命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真谛; ③ 在学生成长教育中,强调精神营养; ④ 相关章节内容,渗透安全元素; ⑤ 风格上弥漫科学、优雅的现代文明情绪。第二,编写目标 总体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意义,呵护生命尊严,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学段目标:

① 幼儿园:感知生命

② 小 学: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③ 初 中: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欣赏生命 ④ 高 中:发展生命→成全生命→享受生命 第三,编写风格

① 编写内容:安全主线 + 兼收并蓄 ② 教材语言:灵动温馨 + 循循善诱 ③ 活动方式:心灵诱导 + 行为体验 ④ 情感基调:友善关怀 + 人性指引

确定了编写的原则、目标和风格之后,依据这三条来拟定主题。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了生命体验与八个板块相关的词语,作为每一课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安排顺序需要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阶段相吻合。

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系统的不断提升和超越的过程。“生命就是一种超越”,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更应具有这种超越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应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共同实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在灵动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教材进行重建,需要用学生们身边的蕴含着同样生命理念的故事来充实它,完善它,让每一个主题的教学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对生命认知和体验的快乐之旅,尽显生命的活力。

(二)学科教学渗透

1.学科教学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优势

(1)丰富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无论是《科学》、《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社会》等显性课程,还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隐性课程,都蕴涵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只要认真梳理、挖掘,就能为教学中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提供丰厚的资源。

(2)无痕的教育熏陶

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在课堂中度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文内容和资源,通过建构和生命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操作中体验生命的美丽、生命的灿烂、生命的多样、生命的价值。如果每门学科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那么,可以说是天天甚至是时时,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生命与安全内容的教育和熏陶,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3)有效的实施渠道

学科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与其它德育教育活动不同,它不是外加的空洞说教,也不是形式化的贴标签,而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点点滴滴、实实在在、循序渐进的有机结合与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乐意接受。

2.学科教学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即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包括:生命至上的生存意识和自救自护、生活知识技能等生存能力。生命教育一是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即“知己”;二是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即“知人”;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即“知物”。

3.学科教学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现行的中小学学科课程教材中,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因此,首先要充分地梳理、挖掘与整合这些课程所蕴含的资源。然后,要架构起科学的、系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课内体系。最后,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

(1)自主发展策略

新课程呼唤自主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自然快乐的教学过程、自主开放的教学内容、宽容多元的教学评价。让课堂充满了师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2)循序渐进策略

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讲求循序渐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 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等。高年级学生要学会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知识等。

(3)提炼统整 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渗透点,研究渗透的方法。首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分析,了解和确定教材的各个章节中,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结合点,并把这些结合点都一一列举出来,作出合理的统筹规划,作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依据,这样在什么地方渗透生命教育,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制定出一个基本的措施方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行。

(4)警钟长鸣策略

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是学生所喜爱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有些学科课堂就是一个个“活动”贯穿而成的探究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的亲历活动很多,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在教室外进行,因此,它涉及到学生的安全性问题。为确保学生亲历活动的万无一失,教师应做好活动过程的调控工作,提高防范事故,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5)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所谓合作探究策略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观察、实验、调查等教学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按小组合作,对身边的生命现象、生活现象进行研究、探索,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其一般流程为:实地考察 —— 合作探究 —— 撰写报告。

(6)情景体验策略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和富有探究、审美、创造乐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心灵的理解、震撼,提升认识,内化为行为。情景体验一般流程为: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 —— 引导体验 —— 解决问题 —— 提升认识 —— 内化行为。

(7)欣赏感悟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反复欣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生活的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是非观。

4.实施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课内教育要有体系

在现行的课程中,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循着“生命”主题漫步学科教材中,便会发现教材中处处有闪烁生命光泽的内容,架构实施生命教育的课内体系,可以按年级制定生命教育实施的具体的分目标,按学科单元,确定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这样,各学科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内体系,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科教学真正地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使生命教育真正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2)教师评价要有原则

评价形式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析、期待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终结试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绝不拘于单一的评价形式,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创造性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激发学习的乐趣。评价方法艺术性。评价尺度实效性。新课程虽然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要给学生的正确回答、奇思妙想、大胆创新予以肯定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但并不能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肯定”。教师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措施,启迪学生的人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和碰撞,使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3)教师素质要有提升

教师的专业决定教师只有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关心生命,启迪生命才能让学生的生命之花绽放,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获得心情的愉悦,在提升他人生命质量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教师素质问题是决定生命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具有生命教育理念;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情怀;具有涉及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学科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创新探索精神。

六、课外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的科学利用

(一)校园内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进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渗透无疑是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亦是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又一主要途径,蕴藏着无尽的教育资源。

1.少先队、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在生命与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在安排团、队、社团活动时,可以以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增强团队组织的凝聚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在演讲比赛中,可以选择感恩、宽容、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演讲,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

2.校园环境在生命与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由团队负责的小报、橱窗、广播,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和池塘边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 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

3.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在生命与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从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二)家庭中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

家庭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家校携手,共同开展 生命教育,使学校与家庭的优势资源互补。

1.家长培训 —— 学会“理解、倾听、欣赏、激励”的态度

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了子女对生命的态度。通过家长会、讲座、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学校热线等形式,教给家长一定的沟通技巧,学会“理解、倾听、欣赏、激励”;关注孩子成长的足迹,既关心孩子的生理成长,更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2.亲子教育 —— 引导“感恩、生命、安全、节约”的意识

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积极引导孩子从关心自己的长辈开始,进行感恩教育。如开展“烛光里的祝福”等活动。学会反思日常消费活动对环境的正负影响,倡导环境保护,关心地球,关心我们生活的家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学校加强节约资源的系列教育,从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开始。引导正确使用家电煤气以及自救自护等技能。引导小学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生命教育绘本阅读。如《我有友情要出租》、《敌人派》,进行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獾的礼物》、《活了一百次的猫》等进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爱护生命的教育;《你很特别》进行增强自信心,认识自我的教育等等。

3.家校携手 —— 充实壮大生命与安全教育队伍

发挥家长优势,可以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加盟补充生命教育队伍。如:可以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家长,进班、进校讲解示范交通规则;电工家长讲解家庭安全用电常识;医护专业家长讲解饮食卫生或受伤自救自护知识等。

(三)学校、家庭、社会对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应着重进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共享资源,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系统,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大教育环境。

小学阶段要侧重体验对父母、长辈以及对邻里的关爱,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养成有规律的起居和运动习惯;初中阶段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关爱社会弱势群体,锻炼生存能力,通过角色体验丰富其对人生意义的感悟;高中阶段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主动把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学习生存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具体活动建议:

1.请交警做交通安全法规教育讲座,配以交通事故图片展览,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爱护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2.组织学生到盲、聋、哑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参观慰问、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进行社会责任体验。

3.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通过录像观看母亲生产的艰难过程,使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进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体验。4.运用“读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高雅情趣,如开展“生命教育绘本”阅读活动。

5.请消防员、公安干警介绍防火、防盗等自救常识,进行防火、地震演练,掌握一些实用的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

6.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演讲、做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等等,如:通过禁毒馆,让学生体验生命的重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7.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纪念馆、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社区参观,让学生拓展知识,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8.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等形式,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如:儿童职业体验馆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职业的过程中,了解生活常识、生存技能、理解他人;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远足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回有乐趣,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第二篇: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监理)

“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凡是发展快且发展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好的企业。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要有符合企业实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而其规划蓝图的顺利实现靠的是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亲力亲为,靠的是有效的执行力。3月13日-3月14日,有幸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中层干部综合管理技能训练营的学习,张竹泉老师用精辟的语言,从宏观和微观上着手,利用大量的案例为我们讲解综合管理技能,也就是执行力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将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合理的运用,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其在企业中特别是我们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问题。

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中层管理者,在处理主业、多产业、高中基层(上级、下级)、发展与创新与和谐等关系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1 如何利用综合管理技能和强化执行力来化解这一系列的矛盾,还要从“情、信、惧、利”四个字上来做思想文章,既要加强沟通协调,讲诚信,又要在工作指标上进行量化,实现绩效考核,制度化,建设和谐企业化氛围,将上级决策转化为效果,提高执行力。

今年,蓝天监理公司、旅游公司,紧紧围绕市供电公司提出的加强“三个建设”、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升”的目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解读,统一思想,明确位置,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管理目标和“面向市场、立足服务本系统、自力更生求发展”的工作思想。对全体员工提出了标准规范自律诚信的素质要求,当前集团所属公司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机遇,要发挥企业生产精神,勇于创新,把机遇转换成果实,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并于当年取得了好的经营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过了统一思想、制定目标、规范流程运作、计划周密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技能的实施也就是执行力的到位才取得的,同时也证明了集团公司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展对主业来说是提高效益扩大电网履盖率,而多产业是要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改进服务质量来占领市场等问题。执行力显得尤其重要。

员工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从小的方面讲,是就业所需,是解决自身最根本的生活之需,从大的方面讲,是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企业的兴衰荣辱,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从小的方面讲,都与员工的得失成败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的“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也是联系企业与员工密不可分的纽带。员工一旦正确 认识到自己和企业的这种关系,就能自觉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主动认真对待工作,尽心竭力把工作干好。从实质上讲,企业的执行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如此看来,执行力的关键还是在于员工。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在合理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贴心的员工福利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和执行能力,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实现同呼吸、共成长。

综上所述,结合张竹宗老师的讲课内容,总结出企业要要提高执行力,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育优秀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执行力文化比任何管理措施或经营哲学都管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角色定位需要变革,从只注重策略制定,转变为策略与执行力兼顾,同时努力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以执行为导向的企业,策略的实施能力会优于同业,因此它们会更优秀更出色。那么执行力产生于何处呢?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而最关键就是身体力行的复制。

二、建立高效的执行力体系

通用电气最为骄傲的东西就是它的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个运营系统保证了通用电气所有集团性的战略一个月内在全球35万员工中全面展开,一个财务内必定在财务上见效果,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机制非常完善,跟进系统非常严格。

其次,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肯定就没有执行力。执行力的生成与养成是以企业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为依托和载体的。他们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人给与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

再次,让流程说话。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从制定计划到办出结果的专业化工作流程。我们的问题往往是:有工作没计划,有计划没任务,有任务没执行,有执行没督办,有督办没结果,有结果没奖惩,稽核制度是确保执行力提升的重要措施。

最后,将流程尽量简化。要做到“四化”,即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三、维护良好的执行纪律

现在提出的要公转,减少和停止自转,就是落实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层的职能是对上级指示和要求迅速、准确、完整的贯彻和落实,可以更好地发挥执行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企业的成功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战略需要靠高效的执行体系来实施。因而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成为梦想。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电力多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在强化员工执行意识的情况下,不要忘记将“执行力”基础的建设工作提上自己管理工作日程,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高效的执行力文化氛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执行力的功能,切实增加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含量,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新飞跃,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第三篇: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规划建设风景园林时,可以通过将人和景物有机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独特的主题形式,在充分展现风景园林个性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

优美的环境是生活质量的另一种体现,在风景园林构成的生活圈中,居民和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整个园林的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向人性化、独特性、环保等方面靠拢。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理念即设计师在规划之初,便在园林的形式和功能2个方面融合人性化因素,给整个园林注入人性化的标签和实质,让其有了自己的“生命”、“情感”等特质。相较于传统园林,人性化风景园林则是通过利用一些有形的物质反映和衬托无形的精神,这种设计语言是对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更是向人性心理和精神的致敬。

1.1 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在历史演变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会因为地域差异而存在不同,不同地域之间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均会对后期的园林设计产生影响。文化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提升动力的源泉,所以,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华,设计出具有现代和历史文化相统一的园林风格。设计师在考虑现代性的同时需要兼顾历史性,坚持风景原理现代性和历史性是新时期对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1.2 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施工之初,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满足人们的所有生活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艺术气息的方式提升品味,这也是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最真实的需求。但是如果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无视对于艺术的追求,园林的整体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园林艺术性的设计可以通过植被等方式体现,或者将园林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让绿色生命变为园林的主旋律,构建一个微型和生态平衡的新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方法

2.1 把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主题

人性化主题是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城市风景园林必须满足人们对观赏和娱乐的要求,还要紧扣城市的发展步伐,因此,需要从全局到局部进行双向把控。整体把控即在迎合城市发展的同时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局部把控则是将开放性空间和个人空间进行结合,找到贴合当地居民生活的设计语言。人性化风景园林主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人们的发展要求,比如,景观资源应该尽可能提高共享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创出具备发展空间的园林格局,甚至可以将城市规划中的资源共享到园林的设计中,强化整个园林的特色。

2.2 从规划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之初,尽量在布局和功能2个方面进行统筹和规划,初步方案确定之后再推演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最终确定能够实现最完美的方案。比如,在设计某市的游乐场时,其主要划分了2个功能区,分别是儿童游乐场和成人休闲场所,设计时该区域尽量远离人行道;又比如,在自然景观附近构建人工楼阁,其风格则应该和自然风光的风格保持一致,让人们徜徉其中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还能体验到和谐之美。

2.3 从细节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设计细节是整个园林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应从细节上体现出人性化理念。设计园林道路方面,尽量优化路线,使得人们以最快的速度直达景点。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强调“曲径通幽”的意境,即在缩短路径的同时营造一种幽静之美。园林的灯光必须能将所有的道路予以覆盖,光源的选择尽量要柔和唯美,在一些宽敞的区域适当安置一些体育锻炼设施,这种细节的设置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广受人们喜爱。

2.4 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人性化标识是风景园林中的提示要素,全世界范围内的风景区都会设置温馨的提示标识,新闻媒体中播报的关于缺少提示标语酿成恶果的事故层出不穷,如动物园内游客误闯老虎区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景观园林中应对应性的场所设置提示标语,比如,在森林公园中将飞禽走兽进行分区管理,并在各个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标记,提示标识的制作应该尊选简洁美观的原则,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性,还可以将设计变得具有趣味性。结语

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尽可能实现自然和人们发展的和谐统一,作为园林的设计者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感知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将此种需求体现在设计理念中,以人和风景的结合为基础,然后去设计具备独特个性的风景区。

(责任编辑 王曼)

第四篇:人性化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人性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让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标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

[4]潘萌.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业与技术,2017(04).

第五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姓 名:刘伟鹏

学 号:033513315

指导老师:余海静 海绵城市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内涝频繁发生、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海绵城市的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不仅增加市政雨水管网及收纳水体、排涝设施压力,而且降雨初期大量污染物随径流雨水入河影响水环境质量。另外大量雨水外排,也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海绵城市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与传统雨水利用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本文将结合我国南方某城市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一)水系湿地规划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尤其是城区水面率高的城市,要在河道两侧控制不小于5 m~50 m的绿化带,为河滨植被缓冲带、河滨湿地、雨水滞留塘等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构建提供条件。首先应加强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尤其是城市低洼区的河沟、坑塘等,严禁盲目填埋,增加内涝风险。对历史填埋的河道水系,特别是在因缺乏调蓄水体导致内涝风险较高的区域,应结合城市建设进行生态恢复。

针对该城市水路并行、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应充分利用河道与道路之间的绿化带,建设植被缓冲带,并设置横向地表泄水通道将地块雨水引入缓冲带。在河滨绿化带较宽、地势低洼的区域应构建湿地系统,强化对雨水的调蓄与净化。对于相对封闭的河沟、坑塘等,应辅以适当的工程措施,设置雨水滞留塘。

(二)绿地广场规划

该城市生态绿城建设规划提出至2020年,城镇绿化覆盖40%以上(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O。充分挖掘绿地、广场、公园等城市开敞空间滞蓄、净化雨水的潜力,使之成为城市径流污染的处理场地、超标暴雨的临时滞纳空间。

为突破传统、建设海绵城市,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了公园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竖向关系、雨水出路等,在公园内部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使公园不仅服务周边市民的游憩,更服务于周边雨水的消纳与净化。

(三)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化空间推行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LID树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削减径流水量、改善径流水质。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构建下凹式绿地系统,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入绿化带进行储存、入渗和净化,超标雨水溢流排放。采用透水路面,强化雨水入渗,考虑到车行道污染相对较重、荷载较高,采用透水路面应当慎重;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应大力推广透水路面。为尽可能多地消纳道路雨水径流,人行道树木可采用LID树池形式。

(四)地块内部规划

低影响开发的核心理念即是采用小规模源头分散措施控制降雨径流水量和水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即是在地块内推广低影响开发。适用于地块内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雨水花坛等。

该城市的大型小区进行了雨水综合利用尝试,但仍采用传统的加药处理工艺,初期弃流雨水直排河道,既不节能,也不能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应改变传统思路,根据水环境特征及河道水质控制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控制降雨径流污染,提升雨水利用率。对于已建地块,尤其是排水管道标准较低、内涝风险较高的老小区和城中村,根据实施条件,有选择地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内涝防范能力。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一)水利部门应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资源配置、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水利部门应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协调住建、环保等有关部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逐步把雨洪资源纳入到城市水资源配置体系当中去。

(二)推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供水、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实施。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提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引导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提高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建议选取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城市小区、园区、高校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试点地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交流,切实起到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四)研究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

根据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的公益性特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应研究制定强制和鼓励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限制城市建设中过多地采用不透水路面和屋顶,强制在市政工程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中采取雨洪利用措施,采取财政补贴、设置专项资金等形式鼓励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生产和使用,促进海绵城市产业化发展。

综上,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刚刚起步,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同抓共管,需要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下载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的理念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新课改的理念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中山小学 叶桂伶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已经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中教授。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

    浅议营销理念在科技馆经营中的应用(模版)

    科技馆是一个宣传科普知识的载体,是传播科学思想文化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是为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大型科技教育设施基地,是面向公众开展展览教育、活动教育等科普活......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杨敏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

    新课标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刚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小学英语教师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

    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关注。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方面......

    浅谈新课改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浅谈新课改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初三(15)班 詹前津 引言: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班级管理如何跟进新课改步伐?这是新时期班级......

    “金钥匙”服务理念在物业服务中的实践

    “金钥匙”服务理念在物业服务中的实践 编者按:随着当前社会物价、人工等成本的整体上升,众多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着入不敷出的艰难经营状况,单纯的物业服务收费已很难维持企业的......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在十分快速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发展十分快速。生本教育理念主要指的是将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育,生本教育理念和当前的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