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摘要:数学是科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面对这样的背景,我国提出教育体制改革,应对国家改革要求,我们要积极在高中数学课堂是引入新的科技,以期把高中数学课堂建设成为新型的高效的素质教育课堂。本文从现存教育模式的问题入手,讨论相应的应对方案,探讨在新科技的支持下更好的建设新型素质课堂。
关键词:技术支持;高中数学;新型素质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新时代的科技进步激发了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针对教育行业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行业,国家特别重视教学改革,而教育行为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数学由于其自身的难度,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寻找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把现有的技术应用在数学课堂,达到建设新型高素质课堂的效果,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现行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中教学课堂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型教学的探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式的教学行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泾渭分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参与课堂的角色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按照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皆有不同,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可能适合大部分学生,但是毕竟还是有不适合的人,有人理解能力很强,教师主导式的教学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才能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思维节奏比较慢,就渐渐地跟不上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行为存在极大的弊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题海训练式的教学行为
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作为高考重点项目,数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拉分重点,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足够的分数,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存在普遍的题海训练式的教学行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量题目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这样简单粗暴的教学行为,无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缺乏对学生相应的教学指导,并且大量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题目讲解,不利于现在的新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沦为答题机器,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全不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非题海战术下的循环式教学。
(三)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行为
由于大量的时间用于考试和相应的题海练习,高中数学的内容又比较多,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行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知识单纯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不求甚解,而后在通过题海练习来弥补在知识传授阶段的不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不利于教学质量在根本上得到提高。
三、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改进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行为
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应对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也有了新的发展。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新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情境引入方式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
高中数学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也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可以在技术支持下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针对教学内容的需求,设置合理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合理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让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更加合理高效,更加多元化。例如,函数教学一直因为其教学内容的枯燥单调难以被学生们理解,但是在多媒体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段银行进行贷款收息的流程动画来理解函数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新颖的教学形式,以轻松活泼的视频为载体。更好地传达函数的概念,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的印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可以把情景交给学生来自主演绎和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亲身的体验来理解一些看似抽象的与生活无关的概念。
(二)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行为
为了提高现有教学行为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国家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但是相关的高中数学课堂改革还是没有很好的开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一方面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另一方面降低抽象几何内容的学习难度。例如,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在以往的学习中老师的绘图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可见几何这样既抽象,又具体的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向学生表达,主要依赖学生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动画来清晰生动的向学生展示几何形象。更新的科技成果会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是一种典型的多媒体教学模板,电子交互白板在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作用突出。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绘图功能,引导学生一同完成课堂几何图形的绘制。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图形变换教学,多媒体课件对于图形的制作方面水平较高。交互式白板的绘画功能是黑板所不具备的,在智能黑板下能够直接绘画,?色饱满,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在多媒体网络中,为学生创设数形结合学习模式,将该种模式应用到高中课堂上,对于许多的高中几何知识而言,凭借老师手绘和学生的想象很难完全进行形象的理解记忆,但是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把类似椭圆不同剖面的图形展示和不同剖面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现出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种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伴随教学行为的转变,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重点的学科,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人们对于现行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创新。高中数学教学行为分析,能够发现高中数学教学中难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学行为应当以教学情境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多媒体教学支持下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行为更加灵活。
作者简介:林凯,福建省邵武市,邵武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学行为研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普遍重视。本文通过考察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定义,了解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框架和范式,从而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教学行为、内涵、研究框架与范式、问题与思考
教学行为问题自古就借助于其他教育问题,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但一直未在独立领域得到专门的研究。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堂教育行为问题才从其他教育问题中浮现出来。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行为研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所以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形成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基于教学行为的发生得以实现的。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定义考察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考察 基于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早期没有一个专门研究领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一是通过探讨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玉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提高[1]参考。(2)基于师生互动的研究。英国学者文雪黎等人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2]教师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控制与顺从的关系;学生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中心式反映的是师生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特殊伙伴关系。(3)基于教师角色的研究。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与教学效能关联[3] 在一起。
(二)教学行为定义的考察
施良方教授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把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主要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4]广义的教学行为泛指教或学的行为。狭义的教学行为指教师“教”的行为。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到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现在所说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个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出的教学行为操作方式。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框架
(一)影响教学行为因素的研究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具体应用。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体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必然影响到教学行为。因此,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影响教学行为的方式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素质一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体现课程和教学理论,另一方面以自己的经验、智慧和反思来提升教学行为的针对性、有效性。(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有效教学行为发生的基础。(3)教学情境。和谐生动的课堂有利于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教师通过控制教学节奏,创设教学情境,完成教学任务。(4)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行为策略。
(三)教学行为的归类研究 基于教学行为的复杂性、个体性和情境性,进行分类加以研究是必要的。(1)从教学行为的发生机制上看,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类:1常态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常规操作行为。2动态教学行为,指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下,教师根据课堂即时情况,采取灵活应变的教学处理行为。3教学机智,指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机智地处理偶发教学事件并赋予特殊教育意义的行为。(2)从表现形式看,教学行为可分为主教行为、辅助行为、管理行为和反思行为。
三、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
从1986年克雷茨的研究开始,到目前为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先后经历了三种范式:(1)过程结果范式。该范式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第一范式,核心任务是探查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找最有效的教学行为。(2)认知—对话范式。它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第二代范式,核心任务是探查教师认知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情境一生态范式。该范式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第三代范式,主要任务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真实情境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组合方式和演化特征。
四、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性。国内的研究也把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行为等同看待,忽略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其他要素的研究,更没有以整体上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全面地探讨,寻找出课堂行为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彼此分离的状态。虽然由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有个别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调查上仍处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起步研究阶段。(2)研究方法与课堂教学行为特点不相宜。出现国内研究则往往采用经验总结和简单的现象描述的方法,既缺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又缺乏理论的实践验证,难以对实践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二)个人的思考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具有高度实践品质的问题,是一个随内外教学情景而变化的问题。个人认为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看待,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喜欢这门课程以及授课老师等问题也会对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老师方面来说,教师的素养和品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行为。之前听过一个讲座,是关于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他讲到了如何来教它的语文课。他教学的方式主要是民主和科学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他说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助教,把教学的各个内容都交给学生,学生最后不会的再问老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的科学方面和民主方面,研究学生的起点以及学生的可接受,他不强迫学生,让学生做自己能够做的事,事事让学生自己商量解决对策,从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第67-69 [2]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台北:师大书院有限公司,1992.155-156 [3]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育研究.2005(3)
[4]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149页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福州屏东中学 周灵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对比实验,探索科学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应用数学CAI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还就如何有效开展数学CAI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技术;数学CAI;改革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与依据
(一)背景与目的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种形势,陈至立部长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吕福源副部长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探索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概念难以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轻学,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实验旨在探索科学地应用数学CAI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实验依据
1、传播学理论。按照传播学理论,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传播现象,一切用于教学的传播媒介,都必须从传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使信息接收者易于接受和领会。传播学的有效性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计算机或计算机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数量、速度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另一个人,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络化的教学环境使本理论的实施成为可能。
3、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等。CAI以其到交互性强、运算速度快、图文音象并茂、及时反馈结果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思维能力的空间。4、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能应对21世纪的挑战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应当是具有更多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二、实验方法、原则与内容
(一)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福州屏东中学初二(3)班为实验班,初二(6)班为对比班,两班人数分别为53人和54人,其数学前测成绩见附表1~3。
2、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媒体教学。
3、实验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教学媒体的运用方法。(2)因变量:学期末两班学生接受同一份测验的成绩。(3)干扰变量的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数量、基础、师资力量基本相当,教材、课时、作业、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完全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让学生知道在参加实验。
4、数据分析处理:本实验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不相等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并采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的教学工作原则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实验要求,在实验中我们坚持以下三大教学原则:一是效率原则。CAI的目标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低效问题。因此,必须在教学时间、精力,费用投入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追求最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与传统教学媒体优势互补原则。计算机具有交互性强、运算速度快、图文音象并茂、及时反馈结果等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计算机,有的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很好解决,就不必采用计算机处理,应当运用CAI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实现计算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互补;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原则。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必须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实验内容
在教学中以《几何画板》为基本软件,并教会学生使用,教师讲课时可采用现有的工具软件(如Word,Powrrpoint等)作为辅助软件,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课题实验的目的,我们构建了数学CAI的课堂教学结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
1、创设情景:良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为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其方法和途径是:(1)在教学过程一开始,提出对一节课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学习新课题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2)围绕教学内容的引入、递进、深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3)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创设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情绪激动的教学情境。
2、引导探究: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数学,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CAI为学生的数学活动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数学CAI课上,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演示或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3、组织交流:数学学习需要交流,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听,而且更需要自己做和说,有机会探究观察,交流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形成过程和答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取得对知识本质共识的课。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知识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交流反馈,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方式而获得。
4、变式训练:学生在探究、交流中获得的初步概念与技能,只有通过深化和熟练,才能切实掌握和应用,变式训练就是使之深化、熟练的基本环节。通过变式训练一是有助于排除非本质特性的干扰、容易混淆情况的干扰和复杂图形背景的干扰,同时还可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二是扩大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应用的范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是摆脱了“示范--模仿--练习”的习题训练单一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5、归纳小结:本环节是对已经得到的新知识或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疏理、概括、归纳和强化。即通过必要的讲解或设问引导学生对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适时归纳出带有一般性的结论,使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扩充、提高,使之包容它们,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6、反馈调节: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反馈调节可以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课堂巡视、课内练习等途径及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二是学生通过络教室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偏差,弥补知识缺陷,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验结果
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附表1~7直观地反映了本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班在前测成绩相近的情况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优秀率比对比班提高了23.2个百分点,表6表示两班后测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两班的平均分数相差7.73分,计算Z=3.14,P<0.01,说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在测验的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从表中还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标准差明显小于对比班,这说明实验班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成绩分布相对集中,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而对比班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属于不均衡发展。表3和表7是实验班与对比班前、后测标准分比较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与对比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而且与年级平均成绩相比也有显著提高。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班学生不仅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计算机操作水平、应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第四届科技文化节中,我组织班级同学利用“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软件,自选课题制作课件并展示。陆娜等同学的“用运动的观点,特殊化的手段,复习四边形”,以新的视角,创造性地对四边形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潘仲贤等同学的“菱形的画法”,综合应用“几何画板”及几何的有关知识总结出菱形的六种画法,陈耀斌同学的“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得到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四种证法,这些课件均获得了听课老师好评。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现代教学媒体对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讨论与思考
(一)CAI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原因分析
CAI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概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CAI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从外在形式上看,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从内在结构上看,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顺序性很强,学生一般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多媒体教材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状非线性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的,其基本结构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动画、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这种非线性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其次,CAI技术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和灵活。CAI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单一形式,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或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每一台电脑相当于一位助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教[1][2]下一页
师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或通过巡回辅导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
第三,CAI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时以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听觉次之,占11%,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强得多,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三是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利用CAI交互性强的特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对比实验,探索科学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应用数学CAI能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
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还就如何有效开展数学CAI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技术;数学CAI;改革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与依据
(一)背景与目的21世纪,人类面临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种形势,陈至立部长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吕福源副部长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探索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概念难以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四是重教轻学,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本课题实验旨在探索科学地应用数学CAI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实验依据
1、传播学理论。按照传播学理论,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传播现象,一切用于教学的传播媒介,都必须从传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使信息接收者易于接受和领会。传播学的有效性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数量、速度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另一个人,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使本理论的实施成为可能。
3、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等。CAI以其到交互性强、运算速度快、图文音象并茂、及时反馈结果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思维能力的空间。
4、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能应对21世纪的挑战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应当是具有更多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二、实验方法、原则与内容
(一)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福州屏东中学初二(3)班为实验班,初二(6)班为对比班,两班人数分别为53人和54人,其数学前测成绩见附表1~3。
2、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媒体教学。
3、实验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教学媒体的运用方法。(2)因变量:学期末两班学生接受同一份测验的成绩。(3)干扰变量的控制: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数量、基础、师资力量基本相当,教材、课时、作业、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完全相同;在实验过程中,不让学生知道在参加实验。
4、数据分析处理:本实验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不相等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并采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的教学工作原则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实验要求,在实验中我们坚持以下三大教学原则:一是效率原则。CAI的目标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低效问题。因此,必须在教学时间、精力,费用投入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追求最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与传统教学媒体优势互补原则。计算机具有交互性强、运算速度快、图文音象并茂、及时反馈结果等优势,但并非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计算机,有的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很好解决,就不必采用计算机处理,应当运用CAI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实现计算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互补;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原则。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活动的设
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必须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实验内容
在教学中以《几何画板》为基本软件,并教会学生使用,教师讲课时可采用现有的工具软件(如Word,Powrrpoint等)作为辅助软件,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课题实验的目的,我们构建了数学CAI的课堂教学结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
1、创设情景:良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为掌握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其方法和途径是:(1)在教学过程一开始,提出对一节课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学习新课题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2)围绕教学内容的引入、递进、深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能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3)围绕教学环节的衔接、转折延伸,创设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情绪激动的教学情境。
2、引导探究: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数学,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CAI为学生的数学活动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数学CAI课上,学生可以观看教师演示或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3、组织交流:数学学习需要交流,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听,而且更需要自己做和说,有机会探究观察,交流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形成过程和答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而取得对知识本质共识的课。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运转状态,知识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交流反馈,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方式而获得。
4、变式训练:学生在探究、交流中获得的初步概念与技能,只有通过深化和熟练,才能切实掌握和应用,变式训练就是使之深化、熟练的基本环节。通过变式训练一是有助于排除非本质特性的干扰、容易混淆情况的干扰和复杂图形背景的干扰,同时还可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二是扩大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应用的范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是摆脱了“示范--模仿--练习”的习题训练单一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5、归纳小结:本环节是对已经得到的新知识或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疏理、概括、归纳和强化。即通过必要的讲解或设问引导学生对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适时归纳出带有一般性的结论,使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扩充、提高,使之包容它们,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6、反馈调节: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反馈调节可以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课堂巡视、课内练习等途径及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二是学生通过网络教室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偏差,弥补知识缺陷,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验结果
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附表1~7直观地反映了本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班在前测成绩相近的情况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优秀率比对比班提高了23.2个百分点,表6表示两班后测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两班的平均分数相差7.73分,计算Z=3.14,lt;0.01,说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在测验的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从表中还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标准差明显小于对比班,这说明实验班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成绩分布相对集中,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而对比班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属于不均衡发展。表3和表7是实验班与对比班前、后测标准分比较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与对比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而且与年级平均成绩相比也有显著提高。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班学生不仅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计算机操作水平、应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计算机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第四届科技文化节中,我组织班级同学利用“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软件,自选课题制作课件并展示。陆娜等同学的“用运动的观点,特殊化的手段,复习四边形”,以新的视角,创造性地对四边形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潘仲贤等同学的“菱形的画法”,综合应用“几何画板”及几何的有关知识总结出菱形的六种画法,陈耀斌同学的“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得到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四种证法,这些课件均获得了听课老师好评。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现代教学媒体对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讨论与思考
(一)CAI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原因分析
CAI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概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CAI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从外在形式上看,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从内在结构上看,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顺序性很强,学生一般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多媒体教材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非线性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的,其基本结构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动画、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这种非线性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其次,CAI技术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和灵活。CAI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单一形式,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或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每一台电脑相当于一位助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教师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或通过巡回辅导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
第三,CAI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时以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听觉次之,占11,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强得多,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三是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利用CAI交互性强的特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二)开展数学CAI应避免的误区
首先,应用数学CAI要留足师生活动的空间。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优点,改变了教师作图、板书费时,课堂节奏缓慢的状态,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这种快节奏、高效率,把整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存储在电脑中,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学生整堂课面对着屏幕,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了高效的“机灌”,笔者曾听过一节多媒体公开课《椭圆》,从定义的引入到标准方程的推导,整节课老师没写过一个字的板书,所有内容全部由屏幕显示,教学速度之快连听课的教师都来不及记听课笔记,很难想象学生的思路能跟得上,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数学CAI教学应注意留留足师生活动的空间。
第二,应用数学CAI要注意选好切入点。CAI有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交互性强、图文并茂、实时计算、运算绘图迅速准确等特点和动画、图形变换等功能,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但不顾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过多过滥地使用计算机,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笔者曾见过一个辅助教学软件演示椭圆的画法及定义,软件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功能,动态地把椭圆画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给出椭圆的定义。虽然生动有效,但实际上老师在数学课上带上一根绳两个图钉,就能非常直观地画出椭圆,并由此很方便地导出椭圆的定义;又如立几中柱、锥、台概念的教学,用立几模型也比用CAI更直观,效果更好。因此,数学CAI要注意选好切入点,应当运用CAI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应用数学CAI要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CAI可通过动画、过程演示等手段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被更好地展现出来,变得易于理解,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使学生轻易得到答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必须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去思考、发现、探索,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四,应用数学CAI切忌盲目追求“多媒体”功能。开展数学CAI切忌立足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来设计教学活动,一味地追求视听新异刺激。如有的CAI课,整节课几乎充满了影视画面或动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就出现鼓掌声或来一段欢快的音乐,并出现一个笑嘻嘻的孩子的画面,当学生答错了,出现砸碎玻璃杯声或一串怪叫声并出现一个哭泣的孩子的画面。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喧宾夺主,干扰学生思考,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数学CAI应尽量创设实验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目前数学CAI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大多数课件都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然而,把计算机引入教学仅仅是用大屏幕显示出来是不够的,还应尽量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实验操作→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君达、郭春彦:《数学教育实验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2.潘懋德、唐玲、王珏:《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教材》(应用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3.周灵:《CAI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福建中学教学.2001.4
4.顾玲沅等:《青浦实验启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5.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
6.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1
(好范文整理)
第五篇: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创客课程设计研究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创客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创客教育的出现。创客是继多学科融合的STEM教育之后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客的到来正悄然地改变着教和学的模式。文章在理清创客和创客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移动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工科课程中开辰创客课程教学,详细阐述了创客课程设计,同时揭示了创客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移动技术;创客;STEM;高职;课程设计
1.研究背景
随着物联网、智能软硬件的发展,移动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加快了我国由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创新型国家转变的步伐。然而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构建创造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模式。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客教育的出现到风起云涌,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高职媒体设计类课程进行了创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应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2.创客和创客教育
在以学科整合为核心的sTEM教育出现之后,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创造为主要目的的创客运动悄然兴起,创客、创客空间等相关新名词在教育领域相继出现。创客起源于美国,源自英文单词Maker。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借助网络技术、智能软硬件设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为现实的人群。他们没有年龄、性别、种族之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客,创客们所从事的创造活动都是在创客空间亲自动手实践完成的,在此过程中由学生担任创造者的角色,教师仅仅是支持者。
创客、创客空间的兴起使得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创客教育指通过制定制度鼓励学生开展创客活动,将理想变为现实,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创客不仅局限于在学校拥有创客空间,同时鼓励在家里构建家庭创客空间,在社区创建社区创客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营造创新氛围,通过网络将学校、社区、家庭创客空间相互连接,形成创客网络共同体。在创客网络共同体中创客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产品,可以交流自己的创意。
2.1移动技术支持下创客课程设计
创客教育是一种将移动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以“做中学”为基本理念的一种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在“网页设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设计能力和创作思维,以实现每一位同学的创意能够实现。
2.1.1课程教学目标
“网页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网页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软件基本操作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制作,使学生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创意最终能独立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站。
2.1.2课程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其内容主要划分为3个模块:界面设计、页面布局、网站制作实?穑?课程共72个学时。
(1)“界面设计”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网页设计的理论基础,网站建设的流程、发展趋势、色彩搭配以及网页设计的流行趋势。最后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对学生自己所吸收的知识观点进行积极地引导并提升。
界面设计这部分内容涉及艺术欣赏,学生之前多欣赏优秀的网页,多了解网页设计的流行趋势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打下了基础。
(2)“网页布局”,布局指网页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等内容如何设置才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或阅读书籍了解网页布局的常见类型以及优秀的网页布局的特点,教师对学生收集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针对常用的页面布局类型用CSs语句进行实现。
(3)“网站制作实战”这部分主要锻炼学生对网页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由于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以真实情景中问题需要为项目来源,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学生们创作出一个体现自己创意的网站。
2.2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
“网页设计”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尝试了创客教育模式,教室不是传统的固定座椅的教室而是创客空间,教师不再是主讲者而是支持者、引导者,学生不是参与者而是创造者。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会根据小组的实践情况,推荐或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微视频、创客空间等。
2.3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网页设计”这门课程需要在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后,通过进行大量的动手实践才能制作出好的网站,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分配大量的时间在设计和制作这两部分。首先,好的创意和功能模块是网站的灵魂,有好的创意理念才能制作出好的网站。其次,制作部分涉及,的实践有PS界面制作、html+css页面布局以及后台数据库,这些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充分掌握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巩固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学生小组合作制做主题网站为例,运用创客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网站,不仅锻炼了学生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在这部分的课程内容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1)构建创客团队。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PS设计、html+css页面布局和数据库这3个方面,因此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这几块内容的兴趣特长,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3~4人为1组,每一组中的学生都分别具备相关的特长。
(2)确定创作的内容主题。教师结合真实问题情景确定主题,如某公司的企业网站、学校的网站或供大家学习交流的网站等,这些网站都是存在于学生周围,并且比较熟悉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予的主题自己构思、调查,相互讨论将自己的创意想象得以充分发挥。
(3)开始创作。创客们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网络资源,相互交流动手将自己的实践将创意进行创作,创客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一步将自己的创意转变成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创客空间。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完成作品的时间,否则学生容易拖拉。
(4)评价。在开展创客教学评价时,以过程评价为主,教师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品、小组间的互评来进行展开。对于作品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成员进行展示作品并陈述作品的创意,以及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然后教师从审美、功能、创新性、完成程度等给予点评。
3.结语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参与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创客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支持者,学生是主角创造者。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本次开展创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收获同时也遇到了挑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加强,当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开展创客教学的初衷是以学生学习、思考、实践为主。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他们很乐意接受;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他们感觉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再者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只有2-3组的同学能主动开展创作,而其他的组采取被动、敷衍了事,甚至抱怨老师的态度。通过引导和转变观念,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好转,但从最终作品来看仍然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