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校为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从民汉合校的英语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汉合校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到民汉合校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民汉合校的办学模式是适合新疆教育发展的。一方面,少数民族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能够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更多元的文化,以便使自己的孩子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紧随时代的步伐[1]。

首先,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79位学生填写了问卷,其中女学生有88位,男学生有91位,男生比例为56%,女生为44%。这与各中学里性别实际构成比例大致相同。由于双语学生只在初

一、初二年级上英语课,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78人,初二年级101人。由于我校民语系的教学水平一直在乌鲁木齐市名列前茅,所以会吸引很多双语学生选择该校就读,这说明我校双语学生生源的构成还是较为复杂的。

其次,从“双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可以看出,“如果学校不开设英语课,你自己还会学习英语吗”,回答“会继续学习英语”的有162位学生,“不会再学”的有17位。对“英语会影响自己将来吗”,有130位学生认为会影响到将来,因为上高中、大学还要学,有些孩子甚至初、高中毕业就要出国留学,所以认为英语会影响到将来,有49位学生认为不会影响到将来。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双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方法、时间这几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是做得不到位。对学校校本教育的分析,从英语课情况可以看到,有68%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英语运用多媒体是很有趣的,有26%的学生认为用多媒体上英语课比较有趣,仅有6%的学生认为无聊。由此可见大多数双语学生认为英语老师运用多媒体上英语课很有趣。双语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所以在问到“教材是否有趣”时,有62位学生认为没意思,有103位学生认为一般,有14位学生认为无聊。可见大多数学生是喜欢我们的教材的。对“是否会按学时按量地完成英语作业”和“是否会重视每次的英语考试”,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作业量很少,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而且会重视英语考试,较少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也不是主课,不是很重视,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双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都可以进行积极的学习。

最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段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有积极的进取意识,但在行动上又存在很大的惰性,在访谈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双语班的英语课时量不大,加之不是中考科目,有些孩子不是很重视,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访谈中也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遇到很多难题,这都需要一一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双语学生”英语学习:

一、制定新政策来改变英语教育在双语教育中的不完善

学习中要让学生把握好英语、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关系[2],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英语、本民族语言和汉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但是由于民语系的英语教育一直在双语教育中不被重视,它不是中考科目,课时量安排又少,导致学生虽然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又过于流于形式,老师上课也得不到满足感,所以,应制定新政策改变英语教育在双语教育中的不完善性。

二、编写有利于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

虽然双语学生英语学习选用的是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但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程设置方案》[3]上可以发现,初中英语教学是三周课时,“双语学生”英语学习选用的人教教材一学期上不

完,下学期又接着上,这样很多学生在下学年上课时,书都丢了,而且从问卷中可以得知很多学生认为人教教材趣味性不太强,所以,笔者认为人教教材并不是很适合“双语学生”,应尽快编写适合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有新疆特色的英语教学大纲、教材、音响材料。未来的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也应该是有层次、有阶段、有形式、有目标的全新的英语教学

模式[4]。

三、建设教师队伍,应加大资金投入

从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六中、双语实验学校中双语班英语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学校要求少数民族英语教师能较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还要运用英语授课,英语教师运用汉语进行教育教学是较为容易的,但对于运用英语授课,是很有压力的。

所以,政策要灵活,政府可以招考愿意从事英语教学的新鲜血液,英文水平好的非师范类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后都可以进行英语教学。而且,政府应加大资金,在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多让英语教师学习,加大交流力度,开拓教师的眼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四、开设多种英语学习途径,为双语学生营造英语学习语言环境

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存在严重差异,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笔者调查中可以看到,一节英语课,有29%的学生可以完全理解,53%的学生大部分可以理解,还有18%的学生是理解困难。在教学中,表现出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因此对接受用英语进行的授课困难较大。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利用午休时间,通过多种现代化手段,向每一个学生开放,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境和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这时,我们不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交流,可以把英语单词夹杂在汉语中,起先英语比较少,再慢慢地适应,最后脱胎换骨成为完全英语的对话。教师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英语节目推荐给学生。这个创造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付出持久的努力,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以新疆实验中学为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05.[2]宋丽霞.论蒙汉双语教学初中汉语文教材的重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3]李彭曦.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系统在藏汉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民族出版社,2002-01.编辑 赵飞飞

第二篇:2013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推进

“双语”教育工作新进程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三十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工作专项汇报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二O一三年十月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推进

“双语”教育工作新进程

----第三十中学“双语”教学管理工作专项汇报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及《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细则》要求,按照天山区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我校对双语教学规范化办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规定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始建于1977年,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南公园以北英阿瓦提路37号,2004年成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初级中学,现隶属于天山区教育局。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与指导下,本着“建设合格“双语”教师队伍,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强化交流、完善管理、总结经验,全面建设特色化“双语”培训、教研、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收获了些许经验,形成了“讲团结,重实干,立鸿志,求发展”的校风、“面向全体,育人为本,注重能力,求实创新”的教风、“诚实谦虚,勤奋刻苦,全面发展,重在素质”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先进单位、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德育达标校、市级人民防空教育先进集体、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治安模范单位、天山区示范校、天山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先进集体、天山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天山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天山区群众满意的好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8600.4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总计7063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 25间,教工办公室48间。学校现拥有 1

投影仪40台,录音机56个,手风琴 3架,钢琴 2台;图书室藏书31533册;微机室 2个,微机 120台,生机比例10:1,办公用机43台,师机比例2:1,全部接通互联网,整个校园基本实现了网络化,25个教学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设有体育器材室2个,实验室4个,美术教室 1个,音乐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卫生保健室1个,食堂1个。

学校现开设25个教学班,其中有7个双语班,现在校学生1121名,其中民语班学生322名。全校少数民族学生578 名,包括维吾尔族 433 名,哈萨克族 31 名,回族95 名,其它19名。全校学生中外来学生493名,民语系中外来学生141名,其中疆内少数民族流动学生 141 人,占民语系学生人数44%。

全校在编教职工91人,其中民语系18人。民语系老师中代课教师7名。民语系专任教师中,中教高级教师2名,中教一级教师4名,中教二级教师12名。我校在编民语教师18人,其中15人有HSK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均达到六级及以上。另3人有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等级全部达标。汉语水平达到HSK九级3人,八级3人,七级5人,六级4人。另三名教师为汉语学科教师,其中1人为汉族,2人为民考汉,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情况是:二级甲等2人,二级乙等1人。民语系教师中取得“双语”教师证书7人,继续教育达标率100%。学校先后派出6名不同学科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市级“双语”培训,全部合格。培训后的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合格课达到100%。

我校民语教师中,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有5人,在校级以上讲课大赛中获奖人数有4人,发表论文4篇,获奖论文6篇。学生在校级以上各项活动中,获奖人数达42人。近年来,我校双语中考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2011年中考民语系72名同学中,只有一名同学

没有上线,上线率达98.6%,有66名同学达到一批次录取线,上线率达91.7%,有两名同学成绩超过六百分。2012年民语系500分以上有11人,上线率达96.77%,重点上线率达79.03%。2013年中考民语系600分以上的有3人,考入一批次学校的学生有55人,上线率达83%。

二、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自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学校领导于2013年10月1日接到《关于开展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的通知》,10月4日参加了天山区教育局关于自治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工作会议,会后学校及时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全体参与。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任务,对照检查细则制订了详细的自查自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了自评工作。第一,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细则》,明确分工;第二,对照指标体系全面检查学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第三,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和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第四,结合自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责任到人。

本次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自查自评工作对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自治区下发的评估指标体系,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我们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进而不断推进我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对4项A级指标,13项B级指标,47个观测点的自查、评议,我校自查得分为96分。

三、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工作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学校坚持在日常管理上坚决达到“五统一”的要求,即“领导班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班级管理

统一、教科研统一”,贯彻落实“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即“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学校领导坚持深入进行“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两反”教育的学习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关于实施“民汉合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文件的学习,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对“民汉合校”以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精神,给每位民语系老师都发放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使全体教职工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更加清楚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每位民语系教师还写出了两万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及两千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从书面上表现出自己对“双语”教学的坚定态度。

同时,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导,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工作,相关部门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党政班子、民汉领导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双语”教学管理机构协调统一。与此同时,为了把“双语”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实做细,我校又专门成立了由民汉教师共同组成的“双语”教学听课评课组和“双语”教学教研组,为我校全面实行“双语”教学工作,从教研管理与指导上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双语”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了解民

语系师生教学和学习情况,切合实际的加强了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和指导,有效促进了“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同时,按文件要求分阶段、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从2004年秋季至今,除了语文课、音乐课,已经基本实现了使用双语授课的目标,“双语”教学第二模式正稳步推进。

二是建章立制、强化保障。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关于“双语”教学的要求,分阶段、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工作。按照《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双语”教师专业合格标准及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地制定了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硬性目标要求和软性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双语”教学任务,我们本着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双语”教学管理制度》、《三十中学“双语”教学奖惩制度》、《三十中学“双语”教学考核制度》,为了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根据我校民语系教师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乌市三十中学“双语”教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乌市三十中学“双语”教学评价》,从“双语”授课能力、成绩、学生家长满意程度、教师领导认可、获奖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教师学校继续聘用,不合格的教师坚决不聘用。学校还建立了有利于“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表彰奖励机制,对“双语”培训中的优秀学员给予表彰,对民汉师生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民汉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有效发挥了激励导向作用,对我校“双语”教师的尽快成长、“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保证了“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经费到位、奠定基础。学校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多

渠道筹措资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双语”教学工作。学校设立了“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并严格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逐年加大对“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校本培训、“双语”教学奖励、校园“双语”教学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开支。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主要用于为教师购置培训用书,报销培训学费,组织外派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为改善办公、办学条件,近三年政府调拨设备价值113.13万元,经费购置各种设备113.18万元。基础建设合计投入经费368.45万元,主要用于教学楼维、粉刷、实验室架线、实验室地板改造、操场罩面工程、食堂屋面防水、办公区地面维修、教学楼暖气维修、阶梯教室装修及设备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了校园环境,教学楼及综合实验楼抗震加固工程投入177.54万元。2011-2013年,学校为“双语”教学投入总计达1250784.58元,其中,“双语”培训费、继续教育投入经费20326元;校园文化建设投入366738.9元,改善双语教师办公条件投入91866.7元。聘用民语教师发放工资215680.81元。图书、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资金投入530369.32元,双语活动支出25802.85元。通过以上经费投入,为实现“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提供了经费保障。此外学校还花费一定的资金,购置了教学资源网,目前我校购买了两个网站,一个是组卷网,一个是初中教学资源网。教师随时可以上网查询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例如课件或者试卷等,教师只需将资源整合,就能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四是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办学后劲

1、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文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我校每周上课5天,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以补差、培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完善“两操一活动”制度,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我校上午大课间做两套操,一套是广播操,一套是民族特色操。民族特色操是结合我校双语特色,由我校音乐教师自编的民族舞蹈操,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下午第八或是第九节课是我校的课外活动,各班结合当天的课程,开展融娱乐锻炼为一体的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2、不断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和教学常规反馈制度,如《三十中学巡课制度》、《三十中学课堂日志管理办法》、《乌 市 三 十 中 作 业 批 改 管 理 制 度》等。上课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了解各班的班风学风,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公示,促进教师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教风。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强调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坚持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为及时了解学情,教导处对课堂日志、作业量定期检查统计和及时反馈,并进一步完善了巡课制度,有检查有落实,对违背师德的现象及时纠正,对于违纪的学生也出台了《关于对课堂违纪学生的处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落实。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进一步严肃了校风校纪。

同时,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进行评价。为加大听课的实效性,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尤其是薄弱学科,更是加大了听课力度,具体程序如下:①随机进课堂,主要听新授课,不听示范课、表演课;②当堂抓检测,主要查课堂教学

实效,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③课后查备课,主要看备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现象。并把听课结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为确保双语教师能在课堂上使用85%汉语授课,教导处在巡课时要求发现有问题不符合要求的课堂直接推门解决。凡是习惯用民语上课或是汉语水平低的教师是教导处重点检查的对象,听课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节课听后及时反馈,找到每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3、做好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作为重要策略。通过严密组织、统一命题、严格考试过程管理、集中评卷、公平合理评价的做法,科学、客观地监控各学科在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做到监考老师认真负责,杜绝学生作弊现象,改卷做到公平、公正。考后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会前有提纲,会上有交流,会后有总结。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成绩落后的教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质量监控和评价结果的反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引导社会、家长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双语”教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分层次、有计划的加紧了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外派培训,提高水平。近几年来,我校在编民语系教师中,7位教师参加了“双语”培训并取得了“双语”培训证书,培训后的教师能胜

任 “双语”教学工作,合格课达到100%。除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外,学校克服资金和教师紧缺的困难,先后派遣民语、汉语系骨干教师共计22人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青岛57中、南大附中及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在短暂的几天学习中,老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回校后向全体老师汇报交流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经验,让全体老师都分享到了学习的成果,使我校的双语教学也能紧跟学校的课改步伐,积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

2、民汉结对,共同进步。学校开展民汉教师间“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同年级、同学科的民汉教师结成对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到目前为止,民汉结对子教师共计15对。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双语”教学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迅速成长,早日成为三十中的后备力量,在“一帮一”结对子的基础上,校教研室开展了“青蓝工程”活动,充分发挥汉语系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年轻“双语”老师能够和汉语系的指导老师从备课、说课、授课、课后反思到作业批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研室每月对结对子师徒的听课、评课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徒弟对师傅的课要听一节上一节。师傅尤其要注意听课后及时的给于徒弟以指导。由于指导教师负责,方法得当,措施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四位年轻教师在校级以上的讲课大赛中获奖。学校在每年教师节时通过量化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实行“徒荣师荣”的奖励机制。较好的激发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将此项活动的目标落到实处。

3、校本培训,自我研修。由于民语系教师汉语水平不均衡,因此学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阶段、定目标的以提高汉语水平及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提高培训。

第一阶段,以提高民语系教师汉语水平为主要目标。因我校民语系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校本培训当中,我们主要加强了民语系教师的汉语学习力度。学校所开展的政治学习、市民文明学校的培训课、校本培训课以及各项活动均要求民语系教师用汉语来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使用汉语来书写会议记录、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以及各项计划、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将民语系教师自觉的带入学习汉语的氛围之中。

第二阶段,以教学基本功培训为主要内容。经过前期的培训,大多数民语系教师的汉语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校的校本培训内容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由我校中层以上领导及各教研组组长分别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培训:如何分析成绩、如何准备基本功大赛、怎样说课、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等内容,做到每月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民语系教师基本功大赛”,包括:朗读比赛、说课比赛、板书比赛等内容,由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担任评委,每一项比赛均打分量化,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先后有15名民语系教师在此项活动中受到表彰,极大提高了民语系教师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对民语系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鉴于我校民语系教师日益提高的汉语水平及“双语”教学模式推进的需要,教研室开展了民语教师进汉语班授课活动。对于民语系教师而言,在汉语班授课必须全部使用汉语,而且对汉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无疑给民语系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他们学习汉语的压力和紧迫感。为了给民语系教师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汉语系结对子教师对民语系教师从解读教材、备课、说课到上课都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协助。在授课比赛过程中,如果民语系教师课堂效果不佳,评分不高,结对

子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纳入学校每年对结对子师徒的考评内容。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授课能力,也较好的调动了汉语系结对子教师的积极性,使民汉教师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深入,让结对子活动真正做到有落实、有实效。三年来,我校民语教师授课水平日益提高,从一开始的生疏、紧张到现在的自如、流畅,无不凝结着民汉教师共同的心血与努力。

六是以教研促教学,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进,以课题研究提升教研能力,以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教研氛围。课题研究工作,务实求进,逐步提升。我校生源中南北疆流动人口子女占40%以上,由于南北疆实施“双语”教学进度不同,与我市整体推进速度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更好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为此,我校与捆绑学校38中开展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我校3位民语系教师参与其中。两校共同分析学情,发现两校共同存在问题与困难,开展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尝试和探讨在“双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针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课题运作的具体事宜,为了小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为两校的课题组老师专门做了课题培训。我校骨干教师就本次小课题方案分析了课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各位课题组教师也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目前,课题已顺利结题,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数学组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科研项目,开展了以《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为题的课题研究,帕提曼、热夏提、亚森江三位老师皆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从资料的收集,校本练习册文档的录入,各种公开课的承

担等这些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目前,本课题处于结题收尾阶段,各项工作都在收尾汇总绞编之中,计划于11月份上旬申请结题。

七是以“捆绑式”发展为契机,推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我校与38中建立联盟校以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总结学校管理经验,做到大型教研活动同步。本着薄弱学科重点帮扶的原则,两校积极开展民汉教师、骨干教师结对子活动,切实提升民语教师教学水平。我校对口教研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帮助查找原因,多听、多评这些老师的课,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数学组、物理组已先后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两校不定期分批次的派遣教师互相听课,尤其是薄弱学科的老师更是格外增加了听课次数。每次听课后,各相关备课组都及时进行评课。同时,两校分别由骨干教师组成了“双语”教学听课、评课组,对两校民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课堂进行评价定等。例如共同开展“三课”即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活动,打造精品课堂,为双方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阵地。并以三十中学举行“家长开放日”“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契机,两校教师共同参与,增加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并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水平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并通过举办“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校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及推动作用。两校还积极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分享育人成果,合作开展了新老初三经验交流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现在两校的教学工作已经不分你我的捆绑在了一起,不管是常规的教研活动,还是讲课大赛、教学开放日等大型教研活动,两校均互派教师参加,互听互学,共同进步。

民汉合校几年来,我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实行民汉合校后,民语教师在新环境里付出了自己积极的努力,对

工作认真负责,对“双语”教学事业执着追求,为建设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民族学生学好“双语”做出了有益贡献。上级专家多次来我校听课,多位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均未出现不合格课。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和举办“双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授课、板书、朗读、说课比赛)活动,“双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基本中能够体现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帕提曼老师在“天山区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李虹佳、斯迪克江老师在2012乌鲁木齐中学汉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斯迪克江老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语文教师教学用书》VCD教学光盘中执教《散步》一课,并先后在伊宁、喀什两地授课,并被天山区教研室评为优秀兼职教研员。姆卡达斯老师在天山区中学双语思想品德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阿提坎木、阿依努尔等老师均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活动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教学水平,获得了优异的名次。学校连年承担”双语”实习教师培训工作,选派我校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全面指导,培训效果突出,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先进单位”称号。

八是多种措施、营造氛围。学校把“双语”教学重要意义的宣传渗透在课堂教学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牌、校园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双语”教学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并通过家长学校、板报、问卷调查、宣传单等形式向家长、学生、社会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营造了一个人人关心“双语”教学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增加民汉师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营造了我校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为“双语”教学的顺

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为了增加民汉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学校对民汉教师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核标准、民汉教师同办公、同备课、同教研,互相交流,真正做到了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活动在一起。例如每周二下午的文科教研活动,周四下午的理科教研活动,民汉教师同教研,同活动,同说课,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校根据民语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年10月的第三周定为“汉语普通话周”,包括汉语演讲比赛、汉语作业展览、汉语手抄报比赛等内容。演讲比赛主要以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学习“双语”的重要性等为主题。在作业展评与手抄报展评活动中,我们选出了优秀学生的作业和手抄报进行展览和示范,给民语系学生学汉语、用汉语、写汉语提够了良好的交流与借鉴的平台。同时,在每一对结对子班中开展了“双语制作小展板”的活动,小展板由结对子班级共同完成,其内容结合了汉语和维吾尔语,内容丰富、质量极高。各项比赛均有民汉师生共同担任评委,并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民语系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拉近了民汉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了沟通和了解。为我校“双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板报、墙报、横幅、图片展等多种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强化了全体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民汉合校9年来,各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由我校自编的民族舞蹈大课间艺术操更是吸引了多家电视台来我校参观报道,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不管是同学们整齐有序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还是我校民汉师

生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也先后被评为“天山区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天山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我校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较多,全校学生中外来学生493名,占全校学生44%,民语系中外来学生141名,其中疆内少数民族流动学生 141 人,占民语系学生人数44%。这些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

2、目前我校民语系教师中代课教师居多,占民语系教师人数的30%,代课教师中有些非常优秀,教学成绩突出。但因解决不了编制问题,造成人心不稳,流动性大,给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努力实现以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行动研究,打造教研平台,加大双语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力度,为双语教学提供有益补充,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引导全体师生、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双语”教学、民汉合校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关系更加密切。

“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任重道远,要走的路还很长,民汉合校的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做细做实,在此,我们衷心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与指导。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为稳步推进我校民汉合校工作而不懈努力!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二O一三年十月

第三篇:民汉合校双语教育促和谐

民汉合校双语教育促和谐

(通讯员 谷新)前日,170团中学哈萨克族教师巴海正在给二年级学生讲解成语“坐井观天”的寓言知识。如今,这些从几十公里以外山区牧场和地方乡镇牧区从慕名而来的157名少数民族学生已完全适应该校的学习环境。

巴海是170团中学的一名汉语教师,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不断丰富自己课堂教学方式,从最初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到现在适应新课改灵活的合作探究、开放式体验等教学模式。她带的班级从最初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听得懂汉语授课,到现在全部实现了汉语授课。

自2010年170团启动少数民族中小学民汉合校实行双语教学工作以来,少数民族师生积极落实双语教育的各项工作,目前双语教育呈现出教、学两热的良好态势。

170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西北边缘,地处塔额盆地东缘的额敏、托里两县境内,与和丰县、克拉玛依市相邻。2010年,学校布局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全员培训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制作双语教学资源,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自然学科教学。

在汉语培训方面,该团建立了汉语教师“带培”制度,充分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哈萨克族教师进行汉语培训。经过培训,哈萨克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部分哈萨克族教师都能讲比较流利的汉语。

开展汉族教师与民族教师之间结对子活动,互相学习语言,增强民汉教师之间的友谊。该团中学现有哈萨克族教师人数19名,汉族教师37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逐渐丰富的汉语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汉语热潮,在教与

学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学习双语的兴趣被激发,哈萨克族学生们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说读写汉语,课间休息、课外活动中,大家也能很熟练的用汉语交流,目前,该团已经形成了教师教双语、学生学双语的良好氛围。

八年级学生古丽加娜提同学从小就喜欢汉语,上学以后更是充分发挥喜欢汉语的优势,上课时认真听讲,下课后也尽量用汉语和同学们交流,如今她早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表示,要好好学习汉语,将来考上内高班,希望以后也能当一名汉语老师,来回报社会。

据了解,在团党委和师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该团一是实行民汉合校,进一步完善了办学条件;二是保证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同时吸收地方乡镇儿童来该校就近入学,扩大招生领域和团场学校知名度,释放优势教育资源;三是开展“双语”教学,从学前班一直到九年级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四是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团中学校长史天龙说:“170团大力实施双语教育工程,加大汉语文授课量,加快发展团场双语教育,力争基本解决民族学生汉语听说及基本读写能力问题,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母语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能力和水平。”

哈萨克族教师努尔沙吾列说:“学校积极推行普通话教学,加快提高少数民族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民汉兼通,减少少数民族学生就学就业语言文字障碍,我们十分欢迎。”

目前,该团中学享受党和国家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巩固“两基”成果,推进“双语”教育,确保免费教育保障机制高效正常运转。

第四篇:荒地农场民汉合校“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乌什县荒地农场民汉合校“双语”教学

汇 报 材 料

乌什县阿合雅乡荒地民汉合校创办于1962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于2005年被县教育局列为“双语”学校。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双语”教学的工作要求,在学校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提升的大好发展形式下,牢牢把握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注重全面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就我校“双语”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乌什县荒地农场民汉合校位于阿合雅乡东部,距县城7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8167㎡。其中:建筑面积4086㎡,绿化面积2683㎡,操场9000㎡,勤工俭学基地13亩。有教师办公室6个,占地272㎡。电教室3个,占地183㎡,卫生保健室1个,占地15㎡,其它用房874㎡。

2、学生情况:

全校有教学班级18个,学生915人。其中:学前班173人,小学613人,中学129人,住校学生327人。全校民族学生占97.16%(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等),汉族学生仅占2.84%,3、师资队伍情况:

我校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职教师28人(其中:小学21人,初中7人,有4人分别在二校和教育核算中心工作),学前双语教师4人,支教教师5人,实习生5人,代课教师2人,特岗教师6人,引进生9人。

二、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1、德育教育方面:

(1)我校十分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有效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民族团结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等政治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融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开展各类文娱、联欢活动,开展读书活动,举办法制讲座,进行主题教育等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事政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学区范围内的声势浩大地开展了“7·5”事件真相宣讲,深入揭批“三股势力”丑恶行径等现实主义政治教育活动。同时,我校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灵活开展“两讲一树”活动,使共产党好、解放军好、民族团结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等“五好”思想深入人心,全校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浓厚。

(2)以“制度”为准绳,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针对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普遍较差的现状,学校政教处在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点与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各种“规范”“条例”“制度”切实融进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使它们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内心需求。学校通过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班的常规管理、学生遵规守纪的情况进行考核,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方面:

由于我校是民汉合校,民族学生所占比重大,而且学校附近没有幼儿园等学前机构,直接导致师生语言不通,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各年级学生后进生面积大,相当部分学生无心上学。根据实情,我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大教师的学习与管理力度,使教师工资与教学成绩、考勤、班级管理、日常工作等各项活动挂钩,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自习课的利用率,自习课正课老师必须进教室辅导学生。加大夜自习上正课的支持力,鼓励教师夜自习进班辅导学生写作业或讲课。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2次以上家长会,反馈学生的综合信息,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形成与家长齐抓共管的学习局面。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几年除了在师资方面不断进行充实调整之外,我们加大了对教学的管理。

1、建立并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我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的建立和完善,以此来规范和推动教学教研工作。在现代学校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参照成功学校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后来,经过管理实践,又逐步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补了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条例。如《教学管理细则》、《教学检查细则》、《教师教书育人守则》、《教师奖励办法》、《教研组长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行,确保了我校教学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良性发展,同时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责任感。

2、落实教学工作常规,奠定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认为,抓教学常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工作中,我们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领导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常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学常规的指导、检查、评估等工作,保证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地实施。(2)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各环节的指标。为落实责任和目标管理,我校对教学各环节提出了数量和质量的指标,以此作为考核教学工作的“硬件”标准。如备课的格式和基本项目、作业批改次数、辅导的次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等,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讲座,组织教师研讨交流,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认真落实集体备课,落实相互听课,落实因材施教,落实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指导及年级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使广大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及学校的基本要求,将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通过“硬件”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抓检查与评估。检查与评估是促进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杠杆,我校按照检查评估规定,每学期定期开展全校性全面检查两次,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多次,以此作为教师考核等级的重要依据,检查评估结果与教师工资,与评先评优挂钩,奖励先进,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取得佳绩

⑴我校在校内设立教研组,学校还安排有教研水平又有教研热情的老师担任教研组长,负责日常教研工作。这样,教研工作有了组织的保证。学校还从时间、资金、场地等方面积极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探索和开展各种确有成效的研究活动。为教师们征订了多种各学科的教学刊物和多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为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⑵学校对教研工作要求明确,思路清晰

学校对教研工作,从总体上有明确要求,教研组对学校教研的整体工作负责,主要做好组织和统筹工作;教研组对本教研组全面负责,组织好教研组活动,指导好备课组的活动,备课组在落实具体的教研工作,尤其是在对课堂教学、教材处理、教法应用等方面作出细致的探讨和落实。在工作安排上,学校要求,各组每周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倡导和鼓励教师努力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解决问题,最后用实践来检验效果。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努力,我们学校教研工作逐步走上了以教促学,学用结合的良性发展之路。

⑶教研内容丰富,教研形式多样,教研效果明显

我校的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概括起来,常规工作主要是针对教学常规的日常研究探讨和常规教学的指导、检查、评估和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的课前探讨、课中参与、课后评价总结等;在教研形式上,我校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以教研组为牵头人,教研组、任课教师为各尽其责和层层落实的思路去开展工作,同时,我们也特别强调和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即集体研究与个人探索相结合,校内交流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两结合”方式。还注重分散探讨和集体交流的方式。我校鼓励老教师示范带头,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安排新老教师结对子,学校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挑选在教学各环节方面有特点的教师作经验介绍,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教研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4)发展特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双语”教学是我校教学的一大亮点,我校的双语教学已经实施六年,学校十分重视“双语”教学,把它列入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我们从基础抓起,每一环节的工作都做得很扎实。从做计划到过程,都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来实施,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①学校认为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无论是经费再紧张,师资再不足,但还是尽量把有教学第一线,有创新精神年轻的青年教师选配参加继续教育和地区以及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②教师配置上做到结构合理。③定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会、讨论会等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互相交流,总结得失共同提高。比如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懂维语的教师给汉族教师讲维语课,这些都给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教学使用的教材除民语文外,其它的教材使用人教课标版课改汉语教材,教起来、学起来虽然有不少难度,但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双语”教学评价学生的体系,不搞一刀切,鼓励教师主动教,学生积极学。⑤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务处的牵头组织下,学校选配各方面有特长的青年教师每周定期开设形式多样吧、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办了书画、美术兴趣小组、体育(排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兴趣小组、手工制组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通过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教育,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5)努力创设、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愉快学习。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汉语环境,一是各学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布置许多维汉对照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学校宣传栏、每周一句话、校园广播播放汉语对话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汉语童话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汉语。二是利用主题班会,使学生在主题班会上通过汉语交流提高汉语交际能力,达到听、说、读、用的教学目的。三是在课余时间开展双语课外活动,让学生演唱汉语歌曲、讲述汉语故事等,鼓励学生用汉语交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好汉语,加强全县师生日常汉语交流,为学生学习汉语创设实践空间。四是开展汉语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汉语写作能力。五是继续抓住广播站、黑板报、各班学习园地这几个阵地,发挥舆论导向和宣传发动作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各班黑板报要求定期更换,内容和主题要求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成为展示班级风貌的一个窗口。通过出黑板报、各班学习园地、国庆元旦专刊、元旦开展书画比赛等活动,创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当然在“双语”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处,最突出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基础较差,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不少困难,少数家长重视不够,持有观望态度,同时“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3、新课改方面:

我们根据自治区、地区、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健全了课改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实验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科学有效地管理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和研究工作。为转变教师观念,我们一是加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知识,学校给每位课改老师印发了《课程标准》作为自学内容,给每位班主任下发《走进新课程》一书作为集学内容,学校统一制定了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强化了教师对课改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请进来是通过多媒体的远程教育资源收看专家学者进行课改理念、学习方式、评价策略等方面的讲座。三是领导带头。学校领导经常组织教师研究,学习、讨论、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的理论精髓,观看课改录像课。领导带头学习,并与教师研究交流,营造了课改理念的宣传、认识,强化、实践的氛围,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较快的更新和转变。

三、“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双语”教学坚持从学前班抓起,以学前“双语”教育为基础,以发展中小学“双语”教育为重点,以“民汉语兼通”教育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相继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平安学校”、“安全文明小区”、“人民满意学校”等。2009年,我校在全县教育教育学检测抽考中,成绩突出,小学段名列全县第一。2010年,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教学工作再创佳绩,小学毕业班10人达到内初班分数线,其中4人被内初班录取。初中毕业班有1人被阿克苏三中录取,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抽测中,我校成绩又列全县前茅,其他年级各科成绩也有大幅提高。

四、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教学硬件不足,虽然配备了实验室,但是实验用品配备不齐全,致使有些实验课无法完成。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师的设备陈旧老化,图书室的图书藏书适合小学生阅览的“双语”图书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2)客观上讲,在“双语”教学教中,很多教师,虽然县教育局及学校加强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但由于时间短,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得心应手。

(3)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学校教师进修及外出培训人数有限,学校自身造血功不足,使教师业务水平的充实与提高缓慢,教师梯队的培养与造就力度不大,教师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中应对心态的调整思想准备不足等等。

(4)学校专职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地方课专职教师缺乏。

(5)设备跟不上。“双语”教学的模式近似于其他班级,教师仅用一支粉,一本教科书,再加上挂图、字词卡片和个别班级有录音机以外,再无其他辅助性的设备。导致学生只有机械型的跟着老师学。

(6)教材太难。教学所选用的教材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语文教材)。

(7)少数民族家长的汉语水平基础较差,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持有观望态度。

(8)学校教师流动性大,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校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和环境较差,因此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大部分流向县城和条件较好的学校。

各位领导,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指出不足。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乌什县荒地农场民汉合校“双语”教学

汇 报 材 料

二零一 一年九月二十日

第五篇: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各位同仁: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校关于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一些思考,有些是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有些是针对当前学校工作实际的一些做法,不一定成熟,供大家交流探讨。

民汉合校是近几年来我师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年的8月开始也在五团沙河大地敲响了历史记录的合校篇钟。它给五团教育史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五团学校的每一员勇于探索和实践,推进民汉合校的顺利过渡发展。

五团中学民汉合校工作从2014年8月开始试行,梯度混合,2015年9月全面推广,现在中小学1~8年级51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了民汉混合班教学,合校仅仅共用了1年时间。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却产生了积极重要影响,最明显的感觉是学校上了规模,投入的资金多了,民汉之间交流的机会多了,民汉师生间的感情增强了,少数民族师生掌握汉语水平的能力得到了显明提高,同时,各项管理和教育也棘手多了。

针对民汉合校中面临的新特点,为了改进和加强德育教育,根据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规律,我们从实际入手,着重在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得了解和沟通上下功夫,使民汉师生间相互走进对方。以德育实践为重点,把德育教育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教育的系列活动,从点点滴滴抓起,让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浸入师生心灵。我们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民汉合校的意义,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教育。要搞好民汉合校中的德育教育,首先是学校领导层和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民汉合校的现实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要实现思想上转轨。为此,这一年来我校常开展教师培训班,民族教师座谈会,定期召开民汉合校德育教育研讨会。在对学校德育教育展开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第一学年我们主要推广了民汉班级和师生间开展结对活动、强化校本教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民汉学生间相互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如何解决民汉学生差异问题,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等探索。

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校,解决合校中名合实分“两张皮”的问题。民汉合校不是将不同民族的师生一合了事,而是要从管理上、要求上、工作上达到一致,创造一个和谐、沟通、融合的环境,要解决形式上合校了,而实际上仍然是民汉分离、彼此隔阂的问题。为此,学校普遍采取了民汉教师按年级混编办公室,民汉教师的办公桌安排在一起,以便于交流。在学生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活动、统一着装,民族学生上课,一律采用汉语上课,让汉族教师担任民族班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尽力打破民汉界限,创造可能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

三、以增进民汉间的相互了解为前提,建立校本德育教材体系,营造以民族团结融情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在民汉合校中根据实际,以大讲堂形式以及每月专题民族团结周会课以增进民汉相互了解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资料。内容包括:各民族在当地的发展简史、民族风俗、民族文化、优良的民族传统、各民族优秀人物故事、民族团结故事等。通过德育教育阵地使同学们从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产生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同时,各学校还根据自己的实际,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浸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如学校文化橱窗长廊、校园石头文化、楼道文化、各种文化活动等,也都无不打上民族团结的烙印。在整个校园环境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汉合校特色,形成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民汉师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校如家的思想感情,学校开设校园文化艺术家,开辟了三个板块,让(加艺术节的总结内容)开设了阅博览群书、挥毫泼墨的活动场所。每个楼层设置了不同的文化宣传主题,集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五、合力构建民汉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毕业生家长会、住宿学生家长会,设立家长学校和教学开放日等方式,使民汉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双语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达到学校、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六、开展系列活动,搭建民汉沟通平台。根据德育教育特点和学校实际,在民汉合校中我们主要开展了这样一些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相互学习语言文字活动。有的班级利用课间操、课余时间、吃饭时间,有的学生利用移动电话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学生把少数民族日常用语印制成便于携带的小本子,一有空闲就可以随时学习,班班开设维语课、阅读课。在维汉语言文字学习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也都是老师,在相互学习中即掌握了非本民族的日常用语,又增进了解和感情。

2、开展共唱“红歌”、唱校园公民道德歌曲活动。按照一个时期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各学校专门确定有弘扬革命光荣传统的“红歌”,要求民汉师生人人都会唱,并进行比赛。在唱“红歌”过程中,举行“红歌大家唱”即强化了汉语学习,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还增进了民汉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优美音乐的旋律,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活动,讲身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在宣扬先进事迹时,既要讲汉民族的,也要讲少数民族的,既可以讲过去的,也可以讲现在的,讲故事、谈认识、谈感受,民汉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教育、共同提高。

4、民汉师生间开展结对活动。在民汉班级间开展结对活动,学习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关心、思想上相互帮助,还定期举办庆元旦联谊会、庆六一绿色大巴扎等学习交流会、篮球足球排球体育比赛、文化节才艺展示、六一文艺汇演等,使民汉班级间形成良好的和谐关系;“爱心献同学”学具赠送活动,1000多汉族学生的爱心文具送到29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手中,多层次结对帮扶加深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彼此关系。

5、配合民汉合校,建立德育教育基地。为推进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五团学校组织民汉学生参加青少年文化中心、参观团史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校园文化遍及的教学区、生活区,观摩少先队标准队部室、廉政文化广场清风亭实地走走访访等。通过各种基地的教育,让师生亲临其境,充分了解孩子们的新家,激发他们对学习场所的熟悉和热爱。

6、雏鹰假日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丰富教育内容和稳定的教育目标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例如:民族斋月老师下基层坚持每天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百部爱国教育影视片,进行百部爱国教育影视片观后感比赛,“民族团结一家亲”“我的宿舍我的家”学生演讲比赛,“爱心献同学”主题班会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心的熏陶,德的教育。

七、“在一起”贯穿始终,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这学期,九级的8班主任买尔比亚老师与徐青结成了对子,她要用纯汉语教学九年级语文,两人带的班级门对门,办公桌也紧挨着。教学上,在各方面都给买尔比亚老师以帮助,很快,买尔比亚老师的汉语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在教学上遇到问题和困难都没有办法解决,现在好了,与徐青老师结对子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教研组用的教材和资料都是一样的,这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帮助太大了。”

六年级班的王芷春同学至今还记得她下铺的阿米莱初来时寡言、羞涩的样子。刚来时,她一句话也不说,课余时间就对着一本相册发呆。王芷春同学心想,这位小妹妹一定是想爸爸妈妈了。为了让玛依拉尽快适应新环境,王芷春同学和同学们没事就找阿米莱聊天,教她唱歌,每天跟她学跳维族舞蹈。在她们的帮助下,玛依拉很快融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中。

刚进学校的时候她们没住过校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汉族姐妹们的帮助下,她很快能够自己打水、洗衣服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宿舍融洽得分不清民族,用讲得很标准的汉语跟老师问好,我还有定睛看看是不是维族孩子。今年校运动会时,孩子们与家长分享的照片中不仅有同班同学,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同学。有了民族孩子的加入,团体角逐更加激烈,足球、长跑都是他们的长项,孩子们获胜时亲如兄妹。

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在五团中学的老师眼中,学生不分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孩子。

孩子们无论是刚开始的想家或是生病,班里学生会赶紧上前询问。联系家长、护送医务室及时就医,老师和孩子就是这样,不分民族、不分年级,在他们心中,“我们就是一家人”。而形成这样好的氛围,学校常抓不懈的德育教育功不可没。时间长了,民汉老师、学生间的交流便不再囿于工作和学习,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少数民族老师和学生会从家里带来馓子,中秋节时,汉族老师、学生会带来月饼„„

八、面临的困难:

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

1、双语学科的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懂汉语又忙于农活无法帮助学生,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接受非常困难,甚至课堂上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无法掌握老师讲的内容,课后用汉语的机会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启而不发,启而不动”的场面,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了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识字的基础上,接受汉语授课,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会达到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更不用说他们要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2、双语教学的模式与本身教学环境不相符。学校担任教学的部分教师课程繁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继续提高方面带来不便,使学校民语系双语教学总体得到提高直接受到影响。

总之,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刚刚全面起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做得工作还很多。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勇敢面对新挑战,认真研究每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教育模式是我们的目标。

下载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汉合校中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5篇范文

    小学德育学科参赛论文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姓名: 柴占忠 族别:汉族 性别:男 工作单位:昌吉州奇台县第六小学 联系电话:*** 邮编:831800民汉合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关于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为了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重要......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个案研究 杨英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 摘要: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研究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宜宾县一中徐杰霞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时期,这其间极易产生......

    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 健 ,李一卿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儿童医院) 12[摘要] 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快,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任务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尤其是教育模式的僵化,......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模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陈润君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