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第一篇: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04-07 14:54:09 来源:wenku.baidu.com 作者:才 果

才 果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内容提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促进藏区藏汉双语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藏族教育,藏汉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藏汉双语教育,不仅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藏区的学者和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藏汉双语教育,并联系藏族教育实际发表相关文章,其

〔1〕中有,索南嘉的《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才果的《对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2、扎洛的《藏区藏汉双语学生类型及学校类型研究》

3、索朗次旦的《试论西藏的藏〔〕汉双语教育》4等。以上文章均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阶段的藏汉双语教学,未涉及到民族高校的双语教育。本文试图分析在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藏区包括民族高等院校的藏汉双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旨在进一步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藏汉(藏汉英)双语(多语)能力的各类社会建设人才做出努力。

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命题早已在藏族教育界达成共识。并众所周知,青海民族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族教育,藏族教育的难点在于藏汉双语教育。所以发展藏汉双语教育不仅要客观、认真、科学地分析和总结经验,还要改进不足,更要从藏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使之不断完善。为此,笔者联系自身在青海藏区进行藏汉双语教育近30多年的实践,并依据相关调查研究所掌握的资料,对青海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做以下分析: ────────────

*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由青海省教育厅计财处提供数据,并在调查中得到了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的吉太加教授、钱明仁主任、拉秀吉教授,教育学院的尖措吉副教授等给予了热情帮助, 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博导的热情指导,在此一并谨表谢意。

才果(1955—),女,藏族,甘肃夏河县人,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民族心理。

(一)青海藏区基本情况

青海藏区位于青藏高原(最高海拔为6248m),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3000m 左右。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条件差,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启动“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其效能正在显现。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牧区的人文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表现为当地牧民群众的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教育观念和语言的使用情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变化。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玉树共六个藏族自治州以及海

〔〕东地区和西宁市(省会)构成。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5全省总人口为5181560人,其中少数民族2358255人,占45.51%;藏族1134236人、占总人口的21.89%;占少数民族的48.1%,居首位。藏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有半农半牧。上述自治州的藏族日常用语95%以上为藏语(母语),其中部分中年人和青少年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藏汉双语,但也有地域差异。海东地区的六个县和西宁市的两个县(最低海拔为2125m)都有藏族乡,大部分为农业区,也有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其中,化隆循化两县所有藏族乡的藏族,日常用语为藏语,少数人使用双语。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湟源、湟中、大通、民和等县的大多数藏族使用汉语。转用汉语和藏语濒危的现象早已显现。西宁市现有藏族近2万人,日常用语主要为藏语和双语。现有藏族在校生大约有30720人,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约在1万人以上。

总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人口流动的增加、不同民族间交往的频繁等打破了区域的封闭性,语言的使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使用语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1、藏汉双语学生基本情况

1949年,青海省6个自治州地区的藏区只有14所小学,900余名学生,占当时全省藏

〔〕族人口的0.2%,全省少数民族50%以上的蒙藏聚居的纯牧业区只有两所民族小学。6解放后,我国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藏族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藏汉双语授课的中小学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据2009年青海省教育厅教育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青海全省小学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有705所,占25.85%,有在校生143578人,占26.68%;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有702所学校,占25.74%,有在校生142518人,占26.48%;全省用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有77所,占15.56%,有在校生52129人,占16.53%;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有74所学校,占14.95%,有在校生50879人,占16.13%(百分比由笔者所求)。目前,青海省尚未专设使用藏汉双语授课的高校,而是在省内三所高校设用藏汉双语授课的院和系。据调查2008年底,青海高校有双语在校生人数: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2100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517人、蒙学院194人,青海大学藏医学系260人,共有3071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50%;其中藏汉双语在校生有2877人,占5.16%(数据由笔者调查整理获得)。

藏族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用藏汉双语授课的在校大学生,在省内只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16%。即便不包括当年考入外省的双语大学生比例也较低。比如,据调查2010年海南州民族中学,藏汉双语在校生有2343人,其中应届生就有720人,还不包括海南州下属的贵德共和等县的藏汉双语当年应届生。可是,目前本省招收双语本科生的高校只有以下几所院或系: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双语专业有藏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另新增开设的隔年招生的双语专业有:人文教育—双语历史方向、科学教育—双语地理方向、科学教育—双语生物方向);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开设藏语言文学专业);青海大学藏医学系(开设藏医学专业)。双语考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招收双语考生的院校及报考专业却寥寥无几,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双语考生的需求。藏族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招生高校少且学科专业单一和双语毕业生就业困难,是直接导致部分藏族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双语信心不足和学习藏语言文字兴趣不高,又没有学好汉语言文字而处境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2、藏汉双语师资培养基本情况 解放后,藏族师范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现代基础教育同步开始。青海省从1956年以来,先后创建了6州民族师范,填补了牧区中师教育的空白。随着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6州民师于1996年9月起停招中专。40年来,6州民族师范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做出了很大贡献。“据1986年初全省中专调查统计,30多年间6州民族师范共培养出毕业生10 621名,其中初师4 930名,中师5 641名,培训在职教师2 058名。”〔7〕198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海南州府所在地—共和县筹建。第十世**大师任名誉校长并到校视察指导,**大师先后为学校捐助30余万元人民币。在建校初期,学校就确立了为全省六州农牧区中小学培养合格双语师资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和成人教育专业。截止2004年,向社会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的中小学藏汉双语师资,极大地推动了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面向全国藏区招收专科和本科的藏英班,培养藏、英、汉“三语”的中小学师资。这必将会推动藏区藏、英、汉“三语”教育的发展。

截止2008年青海藏汉双语教师有小学教职工6787人,专任教师6373人,占全省小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3.32%;中学教职工2796人,专任教师2345人,占全省中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1.06%;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教职工210人,专任教师161人,占青海师范大学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2.18%,占青海师范大学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总人数的18.74%。总之,国家为藏区培养了大量的双语师资,促进了藏族教育的发展。但培养高素质的藏汉双语师资还需要不断努力和要走很长的路。

3、使用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基本情况

目前,青海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

〔〕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8

除上述三种模式外,海东地区部分藏族的语言已转用为汉语,在这些地区的民族学校实施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湟源县的日月藏族乡民族中小学等。

调查中还发现: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

〔〕划》和国家教委印发的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9。在藏族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称之为“一类模式”;“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称之为“二类模式”。笔者认为,实施“一类模式”的民族学校统一执行国家教委转发的教学计划,这种做法既正确又符合民族教育规律。而实施“二类模式”的民族学校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学校教学计划,这种做法与教学语言的客观环境不符,没有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农牧区的办学条件差汉语环境薄弱导致民族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双语学生不仅要学习藏文、汉文、还要学习英语,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教学计划,无形中就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所以,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有待考证。也就是说,在实施双语教育的环节中绝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更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主观臆断,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如操之过急,其结果只能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由上可知:30年改革开放和10年西部大开发,有力地推动了藏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造成的藏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藏族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藏汉双语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

二、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政府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西部民族教育的发展,采取了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降低民族生高考录取分数线、贫困生无息贷款、实施西部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招收内地西藏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许多人是收益者,而且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为了使藏汉双语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分析上述现状的同时,认真客观地分析现存的问题,旨在破砖引玉。

(一)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藏汉双语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健全

(1)藏族学前教育非常薄弱,民族幼儿园基本处于“空白”,这不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语言发展和性格的形成,并直接影响到个体今后的发展。

(2)招生专业面狭窄且过于单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藏区培养各类双语人才的需求,并导致制约藏区的发展。

(3)藏汉双语理科研究生基本处于“空白”,这不利于双语理科教学质量的提高。(4)藏汉双语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且专业单一,这也是藏区双语技能人才奇缺的重要原因。并伴随着“千军万马过大学独木桥”的现象非常突出。

2.部分牧区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中不尊重当地的藏语言环境,实施“二类模式”教学,并

〔〕执行普通学校的教学计划,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更差。10说明了这种做法不但不现实而且缺乏科学性并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3.由于历史等原因藏汉双语师资素质普遍偏低,这是影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4.肩负培养双语师资重任的民族师范院校,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这直接影响着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双语学生的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以上是在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进程中较为突出的现存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进程。因此,下面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

(二)对藏汉双语教育的探讨和思考

1.在双语教育中必须处理好藏语(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关系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而青海藏族学生的母语是藏语。研究表明:“只有学好母语才能有效地学好第二语言。一般说,掌握母语水平越高,接受第二语〔〕言的能力就越强。”11因为母语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这是国内外早已公认的定论。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藏语(母语)在双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民族母语和文字对本民族的群众来说更具有易学、易懂、易于表达的功能。

另外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民族不能囿于本民族语文教育,更多的青少年为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应当在掌握本族语文的同时,努力学习第二种乃至第三种语文。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讲,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藏汉两种语言的关系。

2.确定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更要从藏区的实际出发

2003年12月19日,在《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双语教学模式。确定双语教学模式必须立足当地语言环境和大多数群众意愿,充分发挥母语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拓宽学生的升学渠道,为其全面和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我省实施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兄弟省(区)的有效做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调整、改进和规范双语教学。原则上我省民族中小学当前应基本保持以民族语文授课为主,适当年级加授汉语和以汉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民族语文的教学模式,初中阶段可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单设汉语班。” 12

这个规定是地方教育部门确立双语教学模式的指导方针。长期以来藏区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双语教学模式,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为使民族教育界再次达成共识,2001年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召开了“藏汉双语教学”研讨会,来自全省各民族高中的校长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一致提出:我省

〔〕藏区必须采用以“藏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13,即“一类模式”。

我们在长期的藏汉双语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双语教育绝不能搞“一刀切”。一般而言,除汉语环境较好的城镇外,牧区、农村、乡和县城的民族中小学,应坚持以“藏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一类模式”。在青海藏区双语教育中适合这种模式的主要依据:首先,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系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方针政策;其次,符合藏族居住区域特点、藏语使用人口、藏语言文字功能、藏文科技发展等客观实际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再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第四、符合藏族教育的客观实践等,做如下初步分析:

(1)从民族政策来看:我国长期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方针,并且为了保障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和进行双语教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文。”证明了在藏汉双语教育中实施“一类模式”,使藏族学生学好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汉语言文字,所以符合法律法规。

(2)从藏族居住区域和使用藏语的人口来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藏族共有5416021人(其中青海省藏族有1134236人),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1个自治区、10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调查资料显示:[14]“中国藏族操本民族单语的总人数3,158,504,占本族总人口的82.08%,本民族操双语的总人数538106,占本族人口的13.39%,转用其他语言的总人数173806,占本族总人口的4.45%。” 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趋势预测显示:[15]“藏语、维吾尔语(因素指标值为14.0—15.0)在中国藏族地区和新疆是当地最通用的语言,藏族和维吾尔族人口居住密度大,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汉语比例最低的民族之一,因此这两种语言将长期地保持下去。” 总体看,我国藏族80%以上的人在操藏语并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另外藏语是一种跨境语,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五个国家中有人操藏语。总之,从藏族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藏语是藏区主体民族的主要交际语言等特点来看,在藏区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中实施“一类模式”教学,是符合藏区的客观规律。

(3)从藏文及其功能来看:据藏族历史记载,藏文是七世纪四十年代藏族学者通米桑布扎参照梵文创制。藏文正字法定型与9世纪。藏文是拼音文字,共有30个字母、4个元音。藏语主要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尽管方言各异,读音不同,但藏语载体的藏文仍然是统一的,书面语通用于整个藏区。藏文拼写虽然复杂,但拼写都很有规则,只要经过两至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就可以掌握藏文的拼写,见到藏文就知道读音,虽然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但学藏文拼写还是比学英文拼写简单。藏文的显著特点:它是拼音文字、简便易学、功能强大。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藏族自古以来就使用藏文。

藏文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属于世界古老文字。在古老文字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测查中,我国学者确定了三个变量,即标志功能以3个数字来表示,并大致分为: 3表示该文字在该领域很重要或很丰富;2表示比较重要或比较丰富;1表示不怎么重要或少用,空格表示不重要或没有。测查内容为:①文字名称为藏文,②使用者分布包括: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③功能包括:生产生活、政治、传媒、学校教育、宗教、文献及信息处理7个指标。测查结果显示:[16]藏文的7个指标所得分值都是3。这充分表明了,藏文在上述7个领域里都很重要或很丰富。换句话说藏文的功能非常强大并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所以,藏区在双语教育中应坚持 “一类模式”教学,充分发挥藏文的作用。

(4)从藏文信息技术发展看:有文章介绍,1996年全国藏文印刷字体审定会上,审定通过了22种藏文印刷字体。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多道严格程序和数轮投票,于1997年7月在第33届WG2会议及SC2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使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37项省部级新产品新技术及科技成果,其中19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项达到设计要求。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并且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17] “12个藏文软件开发项目正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由藏文专家和软件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些项目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藏文手机、计算机藏文平台、藏文办公系统、藏文网络浏览器、藏汉英在线词典……。‘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藏文跟上了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藏族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8]这充分证明了藏文信息处理非但不落后而且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此,我们应当在感激国家的民族政策和科研人员辛勤工作的同时,要珍惜藏语言文字的先进性。并在“一类模式”的藏汉双语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传授新的科研成果和加以推广应用,为藏区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努力。

(5)从心理学视角看: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学认为:“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思维主要以语言为刺激物,特别是当具体刺激物不在眼前时,思维则借助语言来实现,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经过听、读内化为思维,思维的结果通过说、写用语言

〔〕来表达出来,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19通常思维和语言概括为“思维是语言的物质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可见,语言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思维发展的水平。如果双语学生既没有掌握好母语,又没有掌握好汉语,其结果势必影响思维的发展。为此,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藏族学生首先必须学好母语,在此基础上学习汉语,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对汉语环境薄弱的藏族学生来讲,实施“一类模式”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从藏族教育实践看:藏区民族学校,因地区、学校的不同,所实施的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实施“一类模式”、有些学校实施“二类模式”、而有些学校实施“两种模式”并存、还有些藏语环境条件不好的学校实施完全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汉语“单语模式”。据调查研究:“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与“普通模式”分别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本科录取比例比较显示: “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和“普通模式”2006年录取比例分别是:68.9%、19.8%、22.3%; 2007年:44.1%、32.0%、18.8%;2008年:25.8%、19.7%、18.2%(调查表中的数据)。“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一类模式教学高考升学前景非常好。最近几年四川省甘孜州公开招考录用国家行政、事业工作人员中,全部或部分加试了藏文,且分值逐年提高,双语人才的录用比例也正在逐年上升。”

〔20〕〔〕有调查报告显示:21“我们选择的安多藏区的具有代表性的9所藏汉双语中小学的藏汉双语类型均应属于适用一类教学模式。实施了一类模式的若尔盖藏文中学、碌曲县藏文中学、红原县藏文中学的教学质量就比较好。”还有文章阐述:“藏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藏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藏语。这种教学的好处在于:①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消除了语言障碍,学生听得懂、看得懂、容易记;教师讲课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各科目的成绩都比汉语授课好,其中数学课的成绩尤为突出。②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感情和思维,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写作、阅读、计算、较好地解决了小学和初中教学用语完全脱节,使藏汉两种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混淆不清的老大难问题,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实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③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家长送子女上试点班的积极性很高。”22通过以上来自教学实践第一线教师联系自身的双语教学实际,对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充分肯定了一类模式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是我国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还是藏语使用的区域、人口、藏语言文字的功能、藏文信息技术的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等都充分证明了:在藏区我们选择或确定双语教学模式时,必须要从当地的语言环境出发,更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决不能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藏汉双语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正确认识藏族传统文化在藏汉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藏文化”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藏文化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卷帙浩繁的藏文文献,记载着极其丰富多彩的藏族历史与文化成果。比如,〔〕吐蕃时期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唐蕃会盟碑”,被誉为“亚洲最重要的碑刻之一”;23 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允丹贡布著的《四部医典》,这部不朽的医学名著是藏医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学习藏医的必修课本;14世纪初,在那塘寺由菊登日比热赤和卫巴洛赛为代表,根据萨迦寺八思巴所蔵经本编辑成大蔵经,称为“那塘大藏”(写本)。分为“正藏”、“续藏”两部分,即“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共1114部(篇),丹珠尔共3559部(篇)。[24]《大藏经》人们称它为“百科全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并翻译成几个国家的文字并出版;15世纪末桑吉坚赞著的《米拉日巴传》,在传记文学中影响最大;13世纪著名学者萨迦班钦贡噶坚赞所著的《萨迦格言》,共有9章,包含格诗457首。以诗明理,许多比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其影响最大。约11至13世纪中产生的民间文学《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在民间广为流传。

另外藏族有多彩的文化艺术,比如,世界闻名的藏族“唐卡”。“唐卡”也叫唐嘎,源于寺院,是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富有藏文化特色。藏族壁画艺术,在吸收、借鉴和消化外来艺术流派和技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在壁画构图布局方面,多采用“坛城式”和“回环式”的结构方法。如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图》壁画,描绘了“东教场辨识公主”、“公主抵拉萨”、“汉后渡口盛况”、“填湖镇魔兴建大昭寺”等许多情景,属于“回环式”。一副完整的壁画就是一部藏族历史故事;随着藏区社会的发展,整个草原就成了藏族“锅庄舞”舞蹈的沸腾海洋,场面极其壮观。“锅庄舞”动作飒爽简便、舞姿优美、男女老少皆可跳,她具有运动性和娱乐性柔为一体的特点;还有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等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灿烂的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永远璀璨的明珠。如何在藏族教育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优秀藏族文化应值得认真思考。比如,罗桑开珠的《略论高校开设藏族文化课的意义》[25]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民族高校开设藏族文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在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中,传授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非常有必要。

众所周知,无论哪个民族都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也有吸取一切先进民族的科学文化用以充实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空前开放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国内多元文化的并存,国际间、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种催人奋进的形势,促使我们民族教育工作者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双语现象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藏族教育如果完全实行封闭的本民族母语的单语制教学,就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大发展,很难适应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的需要(因为语言是各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藏族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并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工作,而且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引起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藏族教育努力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培养千千万万个藏汉兼通乃至精通,还懂外语的“三语兼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双语人才,从而提高藏族的整体素质。为此,笔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三)思考与建议

我国著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指出“一种民族语言、文字能否进入学校教育体制、进入到哪个阶段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因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最正规、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为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又是本民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文字是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本民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也是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样精彩的阐述。[26]鉴于上述,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藏族现有的教育体制是满足藏区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藏族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以及更好更多地培养适应藏区社会发展的各类高素质藏汉双语建设人才,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藏族教育的现有体制。

(1)藏区建立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学前班是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儿童心理学认为,幼儿期正处于身体与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且这一命题在国内外学术界早已达成共识。为了开发藏族儿童的智力并将其更好地发展,在藏区的乡镇级以上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学前班是客观需要,同时配备好有较高素质的有责任心的藏汉双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管理者和教师。至于双语教师,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2006、2007、2008年连续办了三届双语学前专业。师资条件已具备,关键在于民族教育管理者的理念和资金的投入问题。

(2)增加各类藏汉双语专业和双语招生计划是藏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藏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知识需求的不断提高,藏族双语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据青海省教育厅2009年的教育统计显示:2008年全省小学,用藏语文授课的在校生为142518人,比上年增加9606人;全省中学,用藏语文授课的在校生为50879人,比上年增加5416人。而每年浩浩荡荡的双语高考大军,进入屈指可数的几所招收双语学生的民族院校时,就更显得双语招收高校之少和双语专业少而单一的苦衷。无奈之下有的双语学生采取重读普通学校。笔者之女就是其中一例,所以深有感触。尤其双语专业技术类(除藏医学、计算机)基本“空白”。由于藏区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制约着藏区发展,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旧课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预期缓解这一局面培养大量的能“下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双语社会建设人才,是藏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双语学科专业和增加双语学生的招生计划名额在目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考虑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在现有学科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藏区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实际需要,增设双语方向的学科专业,比如,双语教育行政管理、双语美术、双语体育、双语学前教育等。还可以在综合高校创建双语各技术类学科专业,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以满足广大藏区群众的需要,推动藏区的社会发展。

(3)培养藏汉双语理科研究生是提高藏区理科教学质量的社会发展需要 在藏区双语理科师资奇缺,而具有双语理科研究生学历的师资更是“空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双语理科师资,招收双语理科研究生显得极为重要。民族生的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只作为辅修课程,无疑英语就成了“拦路虎”。为此,双语理科生在考研中能否以梵文代替英语需商榷,这也是藏族教育界谈论的话题。

2、选择合适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前已述及,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选择或确定双语教学模式要考虑诸多因素,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民族教育规律,从藏区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根据藏族教育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学校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1)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采用“一类模式”教学,但需因地而宜。在城镇的学前教育和小学一年级阶段加设一门汉语会话课,从二年级起加设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汉语科目;在农牧业区一年级加设汉语会话科目;从二年级起加设五省区的一年级汉语科目。

(2)在高中阶段可采用“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并存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汉语摸底测试成绩和其意愿进行编班,并采用不同的双语模式进行教学;还可让汉语成绩好的学生,在本人提出申请之后,允许其转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并参加高考。

(3)藏语环境较差,譬如青海海东的部分藏区民族中小学实施“二类模式”适宜。另外,汉语环境较好的部分双语师生反映五省区汉语教材过于简单,学生出现 “吃不饱”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汉语教材的选择可走“双轨制”。比如,编班时可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其自愿,汉语言文字较好的班级选择普通汉语教材;汉语言文字较差的班级选择五省区的汉语教材,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应因地而宜、因材施教、人性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要尊重客观实际、要遵循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为更高一级学府输送合格的双语学生,培养更多具备高科技素质的人才,为藏区的建设积蓄后备力量,全面推动藏区的藏汉双语教育健康、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8] [9] 索南嘉: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J〕.青海民族研究,2004(4);

〔2〕才果:对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10] [21] 扎洛:藏区藏汉双语学生类型及学校类型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22]索朗次旦:试论西藏的藏汉双语教育〔J〕.西藏科技,2007(5); 〔5〕薛政主编:青海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6〕〔7〕夏铸、刘文璞等著:藏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第216页;

[11] 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民族教育研究会:青海民族教育论文集(3)〔C〕.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5页;

[12]青教民[2003]12号:《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0月30日16:24; [19]王有志、欧阳仑主编: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20]高志安:甘孜州一类模式教学与高考全面接轨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3]陈连开主编:中华民族史纲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528页; [24]王钟翰主编:中华民族史概要〔M〕.陕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64—365页;

[25]喜绕尼玛、石竣淏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M〕.2005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第227页。

注明:摘自《中国藏族教育网》双语教育理论网

于 2015年11月3日

第二篇:藏汉双语教育

【摘要】藏汉双语教师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的推进和深入的开展,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文章对学者们在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和简要的点评,以期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双语教学

目前,在青海藏汉双语教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民族学生的范围也从最初的民族班发展为民族学校,但在几乎所有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藏汉双语师资的匮乏问题及藏汉双语教师素质问题。藏汉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不可能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对藏汉双语教师提出更完善全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实施高素质的藏汉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育的定义与概念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的解释,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朱浦认为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去不同而存在差异(朱浦,2003)。钟启泉认为双语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最广义的层面指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所驱使的“双语教育 ”。第二,广义的层面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 ” 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 ”,第三,狭义的层面是指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身(钟启泉,2003)。《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阶段若干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能够应用藏语、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部分非语言学科如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同学的汉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气氛,是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最终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习得用双语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逐渐成为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语双元文化人才。

(二)双语教师的概念

关于双语教师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之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种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另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过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第一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第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双语教师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须是双语者。双语教师的学科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综上所述,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课程的教师。

(三)、玉树实行双语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从古至今,绝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玉树也不例外。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山高水低、缺电少通讯、贫穷落后等特点,严重制约着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 决定了本地区民族教育的落后。教育科技的落后叉制约着生产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导致经济越来越落后。农牧民地区教育水平总体还不乐观,与国家的教育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牧民地区的基础教育,缩小我省农村牧区与西宁的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造福民生,共圆中国梦。

二、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从文献分析与现实考察来看,玉树藏汉双语教师主要面临以下两大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藏汉双语教育的提升。

(一)当前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

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都采用人教版汉文课本,藏文只作为加授课开设。结果是少数几名优生有进入高中就读的机会,其余的则落榜二返回家中务农。又重新沦为文盲或者复文盲。除有一门藏语文外。与普通小学无异。学科知识都是有汉语文授课起点虽高但是无果。

(二)玉树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有研究者通过对青海、西藏、新疆不同县区的调查了解到,藏、维聚居区“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双语型师资严重短、缺、比如新疆疏附县缺双语教师900名、青海同仁县缺双语教师400名、同仁县多福顿中学有专任教师52名,学过汉语文专业的教师一个没有;双语师资合格率低,尤其是比较边远的贫困县,双语教师合格率不到10%;教师教学任务太重,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藏、维民族聚居区基本上都是牧区和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许多学校一个教学班只有十多个学生、甚至几个学生,在民族聚居区,从未学习过汉语、又从未参加过汉语教师占68%。综上分析,青海藏汉双语教师师资匮乏并且藏汉双语教师素质不达标,是制约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双语教师素质的高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藏汉双语教师素质从而促进藏汉双语教学势在必得。

(三)玉树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状况

有学者认为:影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因素首先是藏汉双语教师的汉语功底不深,所以加强藏汉双语教师的双语培训,培养“藏汉兼通”的双语型教师,就成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县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而使整体藏汉双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师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所在。其次缺乏缺乏双语版的教材,大量采用汉文版教材也不太现实。使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效果好坏不一致,给教师的教学目标带来一定的阻碍。也有学者提出:教师人格是双语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要求:第一,热爱学生是前提,教育作为人类创制的一种自我“助长”行为,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应当始终将学生的发展利益放在首位;第二,敬业与奉献精神,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第三,保持谦虚、勤奋、不断追求新址的治学态度;第五,具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尊自爱的作风

三.玉树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1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

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与制度层面的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为当地双语教学的实施制度系统的规划,确定双语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特别是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双语课程教材的开发、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衔接以及研究经费等方面应提供政策支持。2加强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做保证。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熟练的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方法。

3积极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

自治区对各级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都有具体的等级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对汉语教学起着积极额促进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要完善考试制度,使其响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地方财政困难

加大对玉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玉树基础教育支持,为玉树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我省农牧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要想教出有知识有文化的农牧民新人,必要的硬件设施不能少。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因此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因此,在大力修建希望学校的同时,不要忘记要提高希望学校的硬件设施,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资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要盲目地修建教学楼,在修建教学楼的同时要注意到相关的硬件设施,做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学。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是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州级学校和县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教师专业结构

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做保证。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熟练的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方法。

1积极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

自治区对各级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都有具体的等级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对汉语教学起着积极额促进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要完善考试制度,使其响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提高双语教师的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双语教师素质重要措施学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能力。(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能力在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基础地位,不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2)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3)用双教学设计的能力。(4)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5)教学监控能力,是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四 加强玉树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1强化政府责任,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2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州级义务教育“以州为主”管理体制,做到教师队伍由州级统一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一州一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人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帐户。要以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对已有的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师资队伍,同时招收有大学毕业生支教,要改善教师的待遇,以保证教师资源以及知识的更新,使我省农牧区的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宽广。此外,可以呼吁广大社会青年积极进入玉树支教,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到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为农牧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要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基础教育阶段投入主体的不同、教育投入的不对等,这些因素已经让农牧民子女输在了起跑线上,高等教育阶段的门槛设置更是让农牧民的孩子处在劣势地位。全国高考表面上看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阅卷不统一,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比例存在着诸多不公平。再加上从1996年以来大学并轨,学费增长过快,给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带来困难。实行免费教育,同时加强同民众的交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掘更多的致富途径,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带动整个地区富裕起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走进课堂,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办学层次,整合教育资源。

加大对玉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玉树基础教育支持,为玉树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我省农牧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要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要想教出有知识有文化的农牧民新人,必要的硬件设施不能少。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因此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因此,在大力修建希望学校的同时,不要忘记要提高希望学校的硬件设施,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资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要盲目地修建教学楼,在修建教学楼的同时要注意到相关的硬件设施,做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学。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2是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州级学校和县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结语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教育体系,而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繁荣,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玉树的经济昌盛,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发展。尽管目前玉树的基础教育状况人不容乐观,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玉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玉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其经济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六、参考文献:

[1] 杨淑芹,孟凡丽. 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 . 贵州民族研究,2009,(4).

[2] 周 仁. 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J] . 教育与职业,2010,(6).

[3] 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施红斌,殷冬玲. 美国双语师资建设经验及启示[J] . 青年教师,2007,(1).

[5] 于立平.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及启示 [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 62-64.[6] 黄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新加坡双语教育之比较

第三篇: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我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农区、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普同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群众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存方式仍未彻底改变,母语交际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藏汉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最多;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由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受外界传媒的影响较大,社会主流文化对其个体浸入程度较深,因而对双语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

双语教学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撑体系,其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反映的是我省藏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差异,是形成多种双语教学类型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双语学校的分布及类型

据统计,截止2001年,全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共有1040 所,在校学生1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1000所,在校学生93747人;藏族中学40所,在校学生14694人。由于双语教学地区间的差异性,各地根据不同的语言实际,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

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语一机”正在成为藏族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二)双语学校教材使用情况

1.小学教材

实施双语教学的各民族小学普遍都在使用藏语文、藏数学教材,使 用藏思想品德、藏自然教材的学校也比较多;只有少数几所学校在使用藏社会、藏劳动教材。各学校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除小学一年级外,汉语文教学主要采用五协版《汉语文》,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甚至还有用《汉语会话》(项目试验学校试用)作为汉语文教材的。目前,各州普遍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文课,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正在小学一年级陆续采用。果洛州部分小学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汉语会话教学内容。

2.初中教材

各民族中学均使用藏语文教材,对新版藏语文课本的反映比较好;部分学校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教材,其余年级或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或使用五协汉语文教材。使用藏文版的数理化及历史教材的民族中学比较多,约占全省藏文中学总数的68%左右。(如贵南县完全中学、贵南县森多寄校、同德县民族中学、同德县河北完全中学、玛沁县民中、泽库县民中、同仁县民中等),其它科目《生物》、《地理》、《劳动技术》,各校根据双语教师的配置情况,也在有选择的采用藏文版教材。各中学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

3.高中教材

全省农牧区的藏族高中只有极个别学校在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其余藏族高中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所以,除了《藏语文》外,基本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而不用五协编译的高中教材。

4.辅助教材 

我省自1992年以来,根据原国家教委“同步供书、配套建设”的要求,逐步配套编译了藏语文、汉语文、物理、历史、生物以及高中数理化的练习册、假期作业、试验报告册、课外习题集、填充练习册、课外阅读等辅助教材。这次调查发现,许多学校一方面为没有配套的学生练习册而苦恼,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征订这些辅助教材,主要原因是:不愿增加学生负担,同时学校又无力为学生购买这些辅助教材;另外,也存在练习册内容与新版教材内容不配套的问题。

(三)中小学双语教师的现状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共有教师8752名,其中专任教师6510名,兼通两种语言文字的约占教师总数的40%。据调查问卷表明,在牧业县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中,有近43.5%的教师不会用双语进行教学,而实际情况有可能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对部分学校126名小学、初、高中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有71名教师认为本校教师的双语水平是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只有33名教师认为自己不胜任双语教学,其余22名教师或回答“不清楚”或回答“不知道”。而据我们对个别校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知识更新和教材内容的变化,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胜任双语教学岗位,尤其是在牧业县,许多教师特别是初、高中教师由于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学观念陈旧,加之汉语文水平较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不太深刻。

我省牧区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数量规模并不小,许多学校的师生比在1:8左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又认为某些学科教师紧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省牧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过于饱和,而汉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严重不足。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更加稀少。比如刚察县民中有教职工56名,而专任教师只有35名,其中能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只有5名。近年来,我省牧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一般是民族教师汉语文水平差,汉族教师大都又不懂民族语言文字。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各校普遍出现教师年轻化趋势,在我们调查的一所寄宿制小学27名教师中,年龄最大的只有35岁。教师学缘结构也比较单一,一所学校中80%以上的教师都是所在地民族师范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学校全部教师都来源于同一所民师,这样来源单一化的教师队伍,其知识结构势必“近亲嫁接”,造成教学方法刻板、雷同,教育观念僵化,不利于多种教学思想的融汇和交流。

(四)中小学教学用语的衔接情况

从我们对66所民族中小学调查看,全省民族中小学教学用语因地不同、因校不同、因师不同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汉语过渡为部分学科教学用语的始点、过渡的形式、双语之间的比例、用双语授课的科目、民族语和汉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等方面都没有一套科学量化的标准。调查显示,我省藏族小学阶段的教学用语相对稳定,主要形成以母语授课为主;初中阶段教学用语趋向多样化,有的州以藏语授课为主,有的州以汉语授课为主;高中阶段教学用语又趋一致化,基本形成以汉语教学为主。但是,我们在黄南州调研发现,州藏中和同仁县民中,两所学校同在州府所在地,相距不到2公里,生源基本一致,然而高中阶段使用的教学用语截然不同。前者除藏语文外,其它学科一律用汉语作为教学用语,后者除汉语文外,其它学科均用藏语作为教学用语。这种不同教学用语的选择取向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州藏中的做法,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升学、就业压力所致,但也不排除学校只从教材、教师的可能性出发选择教学用语。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对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该校组织的座谈会上,校长、教务主任和部分教师在教学用语问题上意见出现分歧,一位数学教师反映,基层学生适应本学科教学用语的周期长大一年,有些甚至两年后仍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一边接受汉数学教学,一边对照藏数学教材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也很普遍。海南州共和县民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民中,现有在校生650人,初中年级各2个平行班,高中3个班,生源主要来自5个牧业乡,4个农业乡及县城。学校实行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农业乡及县城的学生有一定的汉语环境,基本能够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但牧业乡的学生在基层小学接受的是母语教学,中学阶段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使学生根本不能适应课堂用语,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个别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迫辍学回家。

这种学生的学前用语与入学后接触的教材用语之间,学生的生活用语与学校的课堂用语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共和县的五个纯牧业乡,基本上没有汉语环境,而学生入学后使用的却是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的学生既要学会汉话,又要学好统编教材内容,其结果必然是煮夹生饭,造成母语学不好,汉语基础也不扎实,给今后以汉语文为载体的各科教学增加了难度。我们对一所乡寄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进行汉语文水平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刚学过不久的课文《麻雀》。测试结果:(1)朗读课文,无一人能流利朗读,90%的学生只能逐字指读。(2)90%的学生对这篇课文上的许多字不认识,平均每人读错字(不包括不认识的字)有12个。(3)词义大多似懂非懂。如对“身躯”一词,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作正确解答。调查显示,我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校,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受教学用语障碍而不能顺利获取知识,畅通开展思维,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学生数占很大比重。

(五)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

如何判断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双语教学体制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群众的意愿应当做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数。据双语问题问卷统计,在“你是否认为藏语文的学习比汉语文的学习更主要”的问项中,回答“同等重要”的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3%,而答“是的”人仅占14.7%。在“你认为不学汉语文可以吗?”问项中,回答“不可以”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3%,只有2.6%的人回答“可以”。这些情况反映出,大多数群众开始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我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语言平等。但是,人们根据实际生活和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交流的需要,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学习和使用一种最通用的语言作为公共性交流语言,这又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和没有政治考虑的发展过程。在果洛州的座谈会上,我们发现城镇的藏族干部职工普遍认为在藏族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的情况下,子女上藏族学校,将来汉语水平低,升学途径狭窄,就业找工作困难,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部分家长愿意送子女进普通学校。

二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

藏族传统文化对藏民族个体文化人格心理的模塑作用十分深刻,它使藏族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价值取向、情感特征等都有其自在的规定性。根据对藏族地区文化背景的分析,我们认为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与社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之间构成一定的变量关系,并导致对双语教学的不同认识。在此关系中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双语模式和语言环境;社区因素包括农区、牧区、农牧混杂区、城镇,主要反映不同社区人们提供给孩子的社会文化资本,也就是说不同社区对孩子受教育的期望不同,因而对他们接触主流文化的认可也不一样。在城镇,学生在生活习惯、喜好等方面大都认可主流文化,接近主流文化。牧区学生在学校由于接受到主流文化,因而在家庭和社区中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主流文化所认可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往往不会得到本社区、家庭的赞同,这使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文化教育产生一种彷徨心态,从而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目前,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着三种认识,这三种不同的认识决定着单个人对学习汉语的不同态度。第一种人数越来越多,解放后50年的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现实,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汉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学习汉语文重要性的认识比较高。第二种人是中间过渡人群。他们人数较多,经常处于摇摆状态。当有人说学习汉语会引起“同化”,他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当有人说汉语可以帮助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又随声附和。第三部分人数不多,构成较为复杂,有的人自身就是知识分子,有的还是国家干部。他们大部分人很关心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苦于找不到捷径,认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字,他们特别担心汉语发展的趋势会使本民族“同化”。

(二)教材方面的问题

1.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一定的感性材料、基本原理及应用材料有机组成的。其中感性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意义,即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存在着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和兴趣。感性材料源于儿童的生活,藏族地区儿童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儿童的感性认识有极大的差别。但海南、海北州的部分中小学校不考虑学生实际,强求教材划一,致使教材内容不适应藏族儿童学习,学习效果差。

藏族儿童对统编教材的感性材料的陌生导致语言转化的困难。藏族儿童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关于自然、数方面的感知,有以母语为载体的概念和直接经验。可他们入学后所接触到的教材大多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汉族地区的生活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远大于汉族儿童。如对“一担谷子合几斗”的理解,藏族儿童将通过比汉族儿童曲折得多的思维转换程序,首先要想象“谷子”,然后理解“担”与“斗”的量的关系,想象“担”与“斗”的形体,最后才能进入“一”与“几”的关系推算。

2.五协版藏文教材的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理科教材。主要表现在:一是翻译教材专有名词术语不统一。如: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各学科教材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同类学科课本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同学科的课本与教参、练习册之间的名词术语不统一;二是个别翻译的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中有错译、漏译现象;有些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的校对不认真,导致教材中错误较多,直接影响到教材的使用和老师的教学。甚至有的教材已再版了8次,但其中的错误一直没有修改。三是有些数理化教材、地理、思想品德教材的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例如,重要人物的姓名翻译不准确,使历史事件张冠李戴,教师时常需要借助于汉文课本对照译文内容,影响了广大师生使用藏文教材的积极性。

(三)教学用语的衔接不科学、不规范

多年来,为了突破藏族儿童学习汉语文难关,各地藏族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有益得尝试。目前,我省的“双语教学”在45分钟课时内,基本上采用的是“用藏语口语释义,帮助学生理解汉文”,个别学校甚至强调教师应当用藏汉两种文字对译板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一种办法简单易行,教师懂藏话即可,因而各地普遍采用此种“模式”。但是,长期地、盲目地随意采用这种办法,而不进行两种语言能力对应转化的系统训练,藏族学生学汉语始终不能摆脱藏语对语音、语意、语法各方面的影响,以致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仍不能接受汉语言为载体的其它的学科教学,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两种语言思维能力不平衡所致。如一个三年级学生遇到一道数学文字题,“甲数是87,比乙数少78,乙数是多少?”,他不懂得在“比乙数少78"前,省略了主语“甲数”,所以就弄不清是谁比谁少,于是见少就减,列出“87-78 =乙数”的错误算式。这说明藏族儿童在未突破汉语言障碍之前,从字面上正确地理解某一概念表明极为耗时费力,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示一个概念或进行逻辑推理,困难更大。因此,对藏族儿童思维过程的复杂性及思维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问题加以研究。帮助藏族儿童尽快过好“汉语关”,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牧区藏族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四)藏族幼儿学前教育还基本是空白

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学前教育对藏族儿童的双语学习也有重大影响。是否上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双语学习能力,因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通过学前初步学会一些汉语口语,听懂一些基本的句子,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上小学后由于对汉语一点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感。但是,我省广大牧区的藏族儿童由于居住地域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学前教育的机会,无法得到正规的、科学的学前教育,缺少或很少有比较正规化的汉语语言经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有着更长的语言适应期,极易造成儿童由于初期对语言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对汉语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以后的双语教学。

(五)严重缺乏既会藏语文又会汉语文的运用双语教学的师资

目前,全省民族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有所改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各级各类藏族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双语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双语教师素质的综合架构中,师德、情感、能力、单语思维、艺术修养、身心因素等方面保持了较高的分值,而文化识力、知识结构、双语思维等方面相对较差。目前,我省双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三是外流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基层汉语教师来源奇缺。在我们调查的66所民族中小学中,共有专任教师427名,其中:理科教师157名;文科教师315名。能用藏汉两种语言进行理科授课的教师只有41人,占26.1%。这种局面不尽快扭转,实行双语教学改革势必遇到困难。近年来,省内外大中专院校通过举办函授站(班)就地培养培训民族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师资低学历、低文凭的现状,但有些函授站(班)课时不保证,师资不保证,随意降低招生标准,滥发高价文凭,致使有些地区教师队伍出现“高文凭、底水平”现象。基层教育部门对此反映很大。

(六)汉语教学薄弱,学生汉语基础差

《汉语文教学大纲》在基本训练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基本的听、读、写、译的能力,包括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一般的汉语会话,会用标点符号,能用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对译学过的句子”。但藏族学生高中毕业时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特别是在说、写、读方面差的很远。主要原因是: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掌握语言同掌握其他工具一样需要技能,而技能是在反复实践和训练过程中形成的。藏族学生离开汉语课堂教学,就很少有使用汉语的机会。思维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不会说汉语,就不会用汉语思维。以往的汉语教学照搬内地汉语教学的经验,忽视了藏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律。教材编写照搬统编教材的框框,内容安排“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训,以“文”代“语”;确定各册教材中生字、词语、语法等知识点时缺乏科学的客观标准;部分练习的内容和方式雷同,缺乏实用性。人教版新编《汉语》教材(供藏族地区使用),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为目的,突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符合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规律,这对大面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拒不使用这套教材,主要原因是,担心没有与这套教材的使用相配套的汉语升学考试制度和汉语水平测试制度。

(七)对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滞后

我们对双语教育问题进行过长期的大量的研究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双语教育的路子。但由于对双语教育的长期实践缺乏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尤其缺乏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双语教育系统的教学试验研究,所以迄今没有在理论上对双语教育,特别是藏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正负迁移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在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双语教育体系,总结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

三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藏汉双语教学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不仅要学好本民族语言,而且还要学好汉语和英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加强汉语和英语教学,尤其是加强初、高中阶段的汉语、英语教学,已成为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民族教育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藏汉双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藏族教育的整体改革。

(二)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

双语教学不仅涉及到学制、师资、教材等一系列的教育内部的问题,也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比较敏感的原则问题。我们认为确立本地区双语教学体制既要考虑到民族语言平等和各民族交流这两层政治因素,也要考虑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现实应用情况;既着眼于民族教育的特点和地区实际,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发展。

现阶段我省藏汉双语教学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民族语文授课与汉语文授课的关系问题,实现教学用语同学生语言基础及全国语言环境的双向衔接,从而消除教学语言的障碍,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民族开放和交流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过渡性双语教学”的思路:

1.小学阶段:一是纯牧业县县城所在地的城镇及其他汉语言环境较好的乡镇,实行各科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和英文的教学模式;二是纯牧业县农村牧区及其他缺乏汉语言环境的乡镇,实行各科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英文的教学模式。

2.初中阶段:目前,全省藏族初中学生普遍达不到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水平,在没有实现两种语言对应转化,同步思维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采用“一校两制”的双语分解模式,即分设藏授班和汉授班。藏授班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和英语,并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汉授班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藏语文和英语。

3.高中阶段:除藏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汉语文授课。

4.加强汉语教学是保证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汉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作为其它各学科的基础性用语,必须从小学阶段打好汉语基础,切实加强汉语文教学,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为实现两种教学语言的合理转换、分流奠定基础。建议:调整《汉语》课程的课时量,增加汉语会话课。

5.学校是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汉语教师是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实践者,特别是在缺乏汉语环境的农牧区学校,教师应当提高普通话水平,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口语。

(三)合理选用教材,提高教材质量,实现汉语教材的现代化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部分地区不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教材选用各行其事的问题十分突出,建议应尽快调整、修订、完善藏族中小学教学大纲和计划,把进行双语教学列为主要内容,同时应对全省各级各类藏族学校各学科教材的使用进行规划指导。

鉴于五协版理科教材存在的质量问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独立审稿人对藏文理科教材进行审读,审定名词术语不统一的问题,以消除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的问题。为了加强教材的互动沟通,应不定期召集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展藏文教材编译专题研讨会,交流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切实提高教材的编译质量。

录音教材的制作,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将以一种立体型的教材模式突破师生人手一册课本的传统格局。特别是用电子光盘代替纸张课本,无疑是教材建设的重大创新和改革。这种新发展给藏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极其教材的编写带来了广阔的远景。加速藏族中小学电化教学,把先进的视听技术逐步运用到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编写中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从全省的情况看,藏族中小学电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应尽快争取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藏汉英三语教学软件建设项目,填补藏族教育至今尚无藏汉英三语音像教材软件的局面。

(四)切实加大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双语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我省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培养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乃至整个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为此,今后我省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抓充实(充实教师绝对数量);二抓配套(补足各专业、各学科教师);三抓提高(现有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四抓稳定(防止双语教师流失)。具体措施是:

1.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启动“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双语师资。把掌握双语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把提高和培养民族教师掌握运用汉语文的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把普通话考试作为监测手段,予以特别重视。争取在二至三年全面完成双语教师的轮训工作,经过考核合格者,颁发“双语教师合格证”。

2.采取对口支援 办法,分年限选派一些州属学校的汉语骨干教师下基层学校挂职任教。

3.教师培训在兼顾学历培训的同时,应采取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的培训形式。通过开展短期培训班、教学观摩、请专家学者作学术和业务报告等手段提高教师 双语素质。在校本培训中还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

4.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 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应制定一些能充分调动双语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倾斜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教师、津贴福利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教师。

(五)建立统一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估体系,实施汉语水平考试制度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考”制度已经取消。但民族地区采用考试和测验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通过严格科学的考试制度,有效地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按照大纲要求达到规范化,同时对各学科教学用语也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目前,各地的“会考”除藏语文外,其它学科都是翻译试卷,试题与民族中学所使用教材内容不尽相同,很难反映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标准化考试和测验,并针对各地双语教学的实际,建立同类学校统一制卷命题,统一考试的制度,有效地评估各地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

汉语水平考试是专门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汉语水平考试,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目前,《国家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大纲》已颁布执行,我省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青海省部分少数民族学校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试行方案》。我们认为尽快与国家汉语等级考试制度接轨,是今后藏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尽管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才会参加汉语水平的考试,但现在就应当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充分考虑这层因素,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汉语就有机会接触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理解等模拟训练,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六)加强双语教学试验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

双语教育涉及教育、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等诸多领域,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有着跨文化和综合性特点的教育活动。双语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和教育理论研究。目前,我们认为应着重进行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1.小学阶段在总结同仁地区藏汉双语教学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编小学《汉语》(藏族地区使用)教材的使用,扩大试验范围,进行“在汉语言环境较差的地区以汉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模式研究。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课程,使用新编小学《汉语》教材,同时加授藏语文,并从一年级开始强化汉语口语训练,尽量提供听说训练的机会,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同时,应重视藏语文教学,提高藏族学生的整体素质。

2.初中阶段进行“一校两制”的双语分解模式试验研究。即分设藏授班和汉授班,藏授班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和英语,并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汉语文程度较差,接受汉语文教学有困难的学生进入藏授班学习;汉授班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藏语文和英语,汉语文程度较好,能够接受汉语文教学的学生进入汉授班学习。实现“双语并进,优势发展”。本试验研究应在各州选择条件较好的2-3所学校进行,试验周期为3-4年。

开展上述试验研究,要健全完善双语教学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此外,要进行加强两种语言的对比,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影响和迁移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揭示汉语和民族语文及各自的内在规律特点和民族学生加快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方法,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思维转换问题,第二语言的学习对于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双语教法、双语课程设置及衔接等问题的研究。同时,随着藏族中小学《英语》、《计算机》课程的普遍开设,还应着手研究“三语”教学对学生心理的相互迁移和干扰因素,以及“三语”教学对其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影响等课题

第四篇: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多年以来,在藏汉双语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和操作程序,似乎已无可面对新的猛烈冲击。这一切都要求双语教师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对当代民族教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新思考,拿出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应对方案来。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从“知识结构型”逐渐向能力技术型转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个多民族学生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常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感情才能沟通,学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一种学生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像我们这样的民族学校既有来自城镇机关对汉语言比较熟悉的学生,又有来自农牧区乡对汉语言比较陌生的学生给他们授课。要谈教学质量,那么首先应做的就是用双语教学来上课。

有的教师认为采用双语教学法浪费时间,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影响。然而面对来自农牧区学生,如果用一种陌生语言进行教学,该班大多数学生棍本就不能做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消化,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出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法就是解决怎样使学生听懂教师语言的问题,其它教学法是学生能听懂教师语言的基础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所以没有藏汉双语教学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受到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否则将更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民族教育从无到有。已经完成它的初级使命,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民族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教师费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知难而进,才有可能实现一定的突破。最终获得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2.藏汉双语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情 况。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法,教师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 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语就没有法进行课堂教学。如: 聋哑学校的教学活动不也是通过手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完成的吗?可见语言在教学中是极其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用双语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所以藏汉双语在教学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五篇:藏汉双语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调查

藏汉双语教学中课程与教材方面调查问卷(教师)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本项调查是想了解您对双语教学的一些基本看法,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表明个人的想法,问卷结果将作整体处理,不作个别分析。如果有些问题您不清楚,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估计一个答案。请注意不要漏题,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每道题只选一个答案。并在您选的答案序号上打“√”。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告诉我们。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岁 3.您的教龄:

---------年

4.您的民族:

A.汉族

B.藏族

C.其他-----(请注明)5.您目前的学历水平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专科

E、本科及本科以上 6.您现在的职称: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特级

7.学校所在地:

-------(农村、县城、地级市、省会)

8.您所在的班级: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9.任教科目:

-------10.所用教材:

-------(汉或藏)语文编写

二、现状调查

11.您对所教科目的课程目标的了解程度是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基本不了解

D.完全不了解 12.在三维目标方面,您更加注重的是

A.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

B.过程方法的运用方面 C.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

D.同等重视

E.说不清楚 13.您觉得您现在教的学生可以读懂用汉语文编写的教材吗 A.完全可以B.基本可以C.可以D.基本不可以E.完全不可以 14.您认为目前课程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多选)

A.课程与教材不适应目前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B.课程与教材的民族文化传承明显不足

C.课程与教材忽视藏族学生的认知经验,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

D.课程教材种类单一,且教材中名词术语不规范,内容有重复,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 E.课程与教材组织在学科逻辑上存在内容衔接不好,难度递进差的问题 15.你认为当前藏语文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A.太大

B.很大

C.一般

D.很小

E.太小 16.当前汉语教辅资料可以满足你的教学需求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可以

D.基本不可以

E.完全不可以 17.当前藏语教辅资料可以满足你的教学需求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可以

D.基本不可以

E.完全不可以 18.你认为当前教材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多选)A.提高编写与翻译水平B.增加教辅资料 C.内容要贴切当地实际

D.要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 19.您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解读与其他老师一样吗

A.非常一致

B.基本一致

C.一致

D.基本不一致

E.完全不一致 20.您在讲课时是完全遵循大纲要求还是根据学生需要随时调整

A.完全遵照大纲

B.主要遵照大纲,有时调整

C.遵照大纲与调整幅度差不多 D.调整为主,兼顾大纲

E.不按大纲要求,完全调整 21.您认为有必要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吗?

A.非常有必要

B.基本有必要

C.有必要

D.基本没必要

E.完全没必要 22.您参与过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没有 23.您认为课程开发时哪种效果更好

A.专家开发

B.教师开发

C.专家与教师共同开发

D.其他 24.您认为自己有能力开发课程吗

A.完全能

B.比较能

C.一般

D.比较难

E.完全不能 25.您认为对学生评价时应以什么为重点(多选)

A.知识的记忆为主 B.能力的提高为主C.形成性评价为主

D.终结性评价为主 26.您对双语课程实施的效果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满意

D基本不满意

E完全不满意

三、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以下由1到5的五个数字分别代表态度由“完全赞同”到“完全不赞同”之间的五种不同程度,请根据您自己的情况,从中选出符合您的一个数字,填入后面的括号里。谢谢!

1.完全赞同

2.基本赞同

3.一般

4.基本不赞同

5.完全不赞同

27.您觉着当前双语课程的开设是否存在着诸多问题

()

28.您觉着是否应该对当前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使其更加均衡化

()29.你觉着是否需要增加用汉语授课的学科

()30.课程与教材开发是否要充分尊重藏区的传统民族文化,开发藏区的多元文化资源()31.是否需要成立专业的课程教材的编译队伍,丰富教材编译主体

()32.是否需要把课程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

33.是否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

()34.是否需要开展教育教学实验,不断完善课程教材

()35.除此之外,您认为在今后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建议与措施-------(请填写)

下载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藏汉双语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在恰库尔图牧业寄宿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在哈希翁教学点工作一年。在这里,我感受着学校的管理、精彩的课堂、生龙活虎的学生、爱岗敬业的老师,在这里,事事都......

    藏汉双语培训方案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 开展藏汉“双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老师的“双语”水平,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

    藏汉双语培训总结

    篇一: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14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训的心......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

    藏汉双语讲故事活动方案

    八宿县小学藏汉双语讲故事活动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情操。更好地参加康巴少......

    藏汉双语法官培训自我鉴定(最终定稿)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14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来......

    藏汉双语教师自愿服务(精选)

    附件二: 2011年公开考试聘用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师 自愿服务协议书 甲方(考聘机关):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孜州教育局 乙方(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14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