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江源藏区教育今昔变化
曲麻莱县民族中学今昔巨变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曲麻莱县民族中学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曲麻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看今朝“桃李满天下”,各行各业都有曲麻县中学培养的人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扬着母校的精神。
曲麻莱县中学始建于1968年,建校初期只有七.八间又低又矮的平房(每间12平方米),破烂不堪,十分简陋,学校固定资产几千元,在校学生200余人。教师只有5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劳动。当时基础设施匮乏,师资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
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犹如和煦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祖国各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百废待兴的教育也找到了前进方向。然而贫穷落后的牧区,办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只能成为激励各级重视教育的进军号角。1989年有4排瓦房教室共6间,三间办公室,5排教师学生宿舍,只有12名教师和130名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老师的孜孜不倦加上学生不懈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斐然。
九十年代,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方针,全社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教育,支持办学。于是学校就有了质的变化。从县一完小院内搬迁至现址,一排排红砖瓦房拔地而起;木制的桌椅整齐地排列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12间教室,5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6排师生宿舍,20名教师,240多名学生。购置了简单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教学条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教学成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孩子们的成绩能像日新月异的学校那样蒸蒸日上。
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科教兴国”的办学政策,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不光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还拨付巨额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于是一栋栋教学楼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至2008年曲麻莱县中学已建成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另有砖混钢窗结构的平房(90间)3342.62平方米,另有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配有电视机,DVD。固定资产达3792264元。9个教学班,294名学生。教职工36人,其中25名专职教师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本科15名、专科10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写字、法制教育、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至2011年,仅在这三年中,已建成一幢三层综合教学楼,内有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办公室。一幢教学楼内有18间教室、6间办公室,两幢宿舍可容纳849名学生住宿,一幢2层的食堂,可容纳1200名学生同时就餐。总建筑面积达到13166.66平方米。校园内有一尊造价为30多万元的土弥桑布扎的塑像,9900多平方米的硬化操场,5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现有教职工62名、专职教师46名、其中专科学历11人、本科学历35人,100﹪取得教师资格证。整个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钢架木制标准课桌椅淘汰了杂木拼凑的旧式课桌凳;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电子信息教学。享受老辈人闻所未闻、连想都不敢想的宽带远程教育。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自由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怎么也不会想到43年前学校的模样,不会知道当时艰苦的学习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但他们知道眼前的幸福生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是党改革开放政策缔结的硕果。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明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迅猛发展,充分说明“教育兴邦、科教兴国”正在进一步实施。一个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国家正在崛起,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走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望着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回望43年的风雨历程,从几间简陋的平房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几名教师发展到如今的60多名教职员工,怎能不让人感慨:我们抛弃了贫穷,跟着时代的步伐,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三江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板书: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阅读: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板书)
转折: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4、水源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板书)
4、水源
活动:教材93页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地理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同时从中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转折: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为三大河流的源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环境,保护水源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关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板书: 三、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展示几组图片: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转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4、措施与对策: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 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第三篇:三江源知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果洛全境和海南、黄南、海西的部分地区,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划分18个核心区,核心区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这不仅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特殊的地理位臵、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雪线上升、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植被日少、沙漠化面积扩大、鼠虫害严重,已对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次数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的11%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严重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好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屹立在通往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通天河大桥旁。三江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他们均发源于玉树境内,故称为“三江源”。其纪念碑由花岗石雕成,纪念碑基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316平方米,象征着三江源保护区3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名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长江源纪念碑
长江源,即长江的源头,是一处神灵之所,神性,圣洁,孕育了华夏的文明。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大冰峰。藏语里“格拉丹东”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它像一座父亲山,而它的儿女,就是它身下七十几条现代冰川的冈加曲巴冰川。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
长江源头纪念碑在沱沱河大桥附近,中国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青海省水利厅联合在长江源头设立的石碑。碑的正面是江泽民题写的“长江源”三个大字,背面是国家测绘局、青海省政府、四川省政府共同撰写的铭文。除正源外,长江还有一个北源,一个南源。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又那木齐图乌兰木伦(蒙古语意为红叶江),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藏语意为石头湖,蒙语称叶鲁苏湖,意为沙湖)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
长江南源——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山麓的沼泽地,是一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泽地。
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
通天河在玉树接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
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
格拉丹东冰川
格拉丹东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
格拉丹东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0公里,除主峰格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格拉丹东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耸入云,一座挨一座,有的象撑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楼,有的似宝剑寒气凌凌直刺云天,有的锋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还有银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神工鬼斧,冰清玉洁,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夏秋季节,山上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烂漫。格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蕴藏的冰山水晶石,被称为“江源瑰宝”。
姜根迪如冰川
姜根迪如冰川,又称姜根迪如雪山,位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海拔6542米,长江正源沱沱河就发源于此。“姜根迪如”藏语是“狼山”,人越不过的意思;这里人迹罕至,千万年以来形成的古老冰川区风光秀丽,景观独特。
姜根迪如冰川位于格拉丹冬峰(藏语之意是“尖尖的山”)西南部,由南北两大冰川构成,冰舌海拔5400米。姜根迪如北支冰川宽1.3公里,长10.1公里,冰塔林最高达20多米;姜根迪如南支冰川宽1.6公里,长12.4公里,整条冰川相对破碎。数百年以前,南北两条冰川的末端曾连在一起,由于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逐年退缩,两条冰川相互分离。近三十年间姜根迪如冰川已后退600米。沱沱河即发源于姜根迪如冰川,全长346公里
在各拉丹东的周围发育有69条现代冰川,最著名的、也是最大的要数姜根迪如冰川。它位于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全长有21.5公里。呈马蹄形分南北两支下伸到海拔5400米和5450米高度。姜古迪如意为狼群出没的冰川地带。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是因为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长江的正源——沱沱河的源头。
当臵身于姜古迪如冰川中,会感受到冰川就象一座冰塔林,在冰塔林间穿行,好象臵身于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中,想像的翅膀会随着眼前的冰塔、冰柱而飞舞:这片大地,不知是哪个年代,从海洋升高成为高原的,这些冰塔林一开始是一整座硕大无比的冰体,阳光和冷风成为大自然的雕刻艺术家,千万年来不懈地雕凿着、切割着。如果有阳光照耀,这片冰世界就会莹莹闪烁起来,光彩夺目,生动而壮美。
这就是“滴水成河”,万里长江从这里起步。
姜根迪如冰川前的冰塔林(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进林摄
黄河源头牛头碑
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一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已故十世**大师和胡耀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牛头碑建在位于玛多县境内措日尕则山的顶峰,海拔4610米,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使人油然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凝聚力和向心力。
依偎在古朴、雄浑、粗犷的牛头纪念碑围栏旁,那披银挂甲的巴颜喀拉山遥遥在望,高耸入云,皑皑雪山下,草原碧绿如洗。那撒满山冈、湖畔的牛羊,安然游动;黑白相间的帐篷点缀在绿绒毯上,似扁担,如蘑苦,青烟缭绕,牧笛悠悠。这优美恬淡的绝艳风景,使人乐而忘返,回味无穷,顿生心荡神驰之感。在札陵湖
牛头碑的一侧,有一座小山,相对高度有两、三百公尺,车子可以开上去那,但是它的海拔足有四千六百馀公尺。这座山的名字是巴颜郎玛山,人们叫它牛头山,因为山上有一座铜制的牛头雕像因而得名。这里就是黄河源头纪念碑的所在地,石碑上面有胡耀邦和十世**大师分别用汉藏文字题写的黄河源头字样。很多来到这里的旅行游客都在此留念拍照,作为来到黄河源头的纪念。许多旅行客来到札陵湖之後,都会顺到来这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的确,这里不仅有深入世外无人之境的美妙,还有触摸母亲河源头的那种冲动和那一样的幸福。
第四篇:家乡的今昔变化
家乡的今昔变化
炎方示范性小学五乙班
韩东男
我的家乡在珠江源,它虽没有北京繁华,也没有上海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丽江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珠江源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异景观。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的马樱花如火如荼,鲜艳夺目。马樱花和伏地松、天下第一罗盘、天下第一棋盘、珠江源石牌坊、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珠江禅寺等组成了珠江源绚丽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是休闲、度假、娱乐、旅游观光的极好去处。在那几年里,我们这位母亲——珠江源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就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愿在她的怀抱中生根发芽,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地向我们倾诉与呐喊,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勤劳下,如今的珠江源头,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湖堤上,柳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 1 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母亲。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生气。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感谢您,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有线电视,可以网上购物,一卡通、一线通等好多新名词跃然在我们眼前,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周游世界,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点评】小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珠江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指导教师:高琼花)
第五篇:藏区心得
甘肃省藏区班主任培训心得
我在暑假参加了藏区班主任培训.这是我工作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专业培训,我觉得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好班主任工作非常有帮助。经过为期十天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班级管理有了更多的策略指引。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的感想很深。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
以前就知道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说法,而从没去考虑过如何去把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转换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该转换定位到哪个方向上。如今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深的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做到:
(一)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不要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
(二)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老师必须服从的,这种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而现今的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树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共同管理的班级,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比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等都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民主选举。
(三)由“简单粗暴型”走向“细致耐心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重点自尊心。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班主任的言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班主任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要宽容,不要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不要怕学生犯错,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才会成长。
二、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在一些案例的学习中,我都能感觉那些案例的真实性,因为在我的工作中就有着很多和案例中相同的状况,比如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班规的制定、比赛失败、选班委会、与家长沟通联系等等,只是自己都没能那么科学地去处理,因而也就没有收到自己当时预想的效果。而这次学习却能给我把这些课补上,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再遇到类似事情时也会用案例学习中学到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使自己意识到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方法就应该是努力学习。常常听到我的同行们在说这样一句话:“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其实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的学生的确与原来的学生不一样,想让学生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的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帐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因此班主任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当代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门学科知识,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精深的所教知识,而且还就具备广博的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上,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他人的经验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虚心学习,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二)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提炼总结。有人说:“班主任是教育艺术家,而不是工匠。”在学习模块中的案例时,我才意识到要经常对自己工作实际中的来自学生的各种案例进行深思,不可以草草而过,要对比较突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思,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养成提炼总结的习惯,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要讲究艺术性。
在改期开放的新时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和各种矛盾和各种复杂的关系,还要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采用讲究的艺术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育人效果。
(一)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表扬和批评,或者说赏识教育。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是说不批评,而是说要会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评时,要多一点含蓄,比直截了当效果会更好。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所有的教育是徒劳的。” 正像学习案例中所说的既需要雨露的滋润,也需要暴雨的洗礼;既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既要科学地表扬,也要艺术地批评。而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表扬真的是太吝啬,我也要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多用大拇指,不用小指,注意选准表扬对象、找准表扬内容、选择恰当的表扬方法。在批评中要把握批评的基本原则: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批评中也要选择适合的批评方法,还要选择批评的时机和场合,努力让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更讲究。
(二)严慈相济,爱是法宝。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案例中成功的经验中无不渗透着为师的爱,真可谓是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使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严而缺少的是爱啊,这也就难怪我的学生为什么表面上对教师是恭敬的,而实际却没能达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预想效果的原因所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尝试去做到严之有理,爱之有情;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总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犹如一场春雨洒向了老师们的心田,让我们学得那样的解渴,同时也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时时有,让我们这些农村的老师有更多更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从而更好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