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

第一篇: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

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

界岭镇中心小学

李正红

2016年12月1日至2日历时2天的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在快乐与和谐,促进与收获共存的场景中落下了帏幕。我作为一名乡镇农村学校的数学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本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活动由以往的单一课堂观摩教学活动,变为有价值课堂教学研讨。更加注重了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功能。这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如何真正落实“尝试教学法”“导交悟用”“五步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经过历时2天的观摩和探讨,我觉得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首先,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开创了教研活动的新思路:9节课堂教学观摩课-----四位教师对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区教研室李治老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有价值的专题讲座。” 体现一个全新的活动方式,突显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构想。

其次,在 2天 的时间里共进行了 9节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的付出与智慧,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节课都很好的展现和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执教的 9个课题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数的初步认识》 《角的认识》《口算除法》《圆的认识》 《垂直与平行》《用字母表示数》。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如何抓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令我们回味无穷。通过这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观摩研讨培训活动,我们的收获是丰盛的,我们的感受是不同寻常的。

一、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次活动中,除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老师们更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营造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作用。如王仕召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学生汇报演示交流。最后教师直观形象的用电脑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 “直观---抽象”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用眼、用耳,以及积极的与同学合作探索,去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在本次观摩课中,老师们都注重让学生参与,凡是能让学生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都做好了充分得准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动手的机会。如“角的认识”,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规律。让学生经历了动手、动脑的过程,探索出来的知识更为深刻。又如饶炽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爸爸的年龄,有用文字表示的,也又用字母的,让同学自己去比较从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明了,整堂课下来,饶老师几乎没说多少话,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实现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体验乐趣,领悟数学价值,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体会

2011年5月24—25日教研室组织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教研室郑老师和周老师的专题讲座,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两天来,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七节数学课,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校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和魅力。

郑老师,周老师的讲座,更是给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灵上的鸡汤”。尤其是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更是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同时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的理解了:何为有效教学?何等效率才称得上“高效”?效率与比值如影随形,教学效率的比值怎样计算才更为合理?基本的道理是,高效教学肯定是节约投入量和增加学习收获量的教学。如果比值可以计算,那节约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或增加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高效教学是我们有效教学研究的目标,但当我们为“高效教学”作概念界定的同时,我们遭遇了认定的尴尬。正因如此,教育学家们往往回避对“高效教学”进行界定而采用“有效教学”的概念。教学必须有效,教师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当一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时,往往无法说清它的准确含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我们赞同郑老师的主张,从宽广浩瀚的“有效教学”领域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探索其要义,努力寻求达成的路径与措施。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工夫,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与辅导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兴趣度,生活度,开放度,生成度,掌握度,整合度,亲和度。

那么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哪些? 1.情境诱人度。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2.活动刺激度。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一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含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应该在50%以上。从活动的效度上考察,每一个活动展开后,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吸引到活动之中,使之保持兴趣与注意力,使学习达成度最高,这就是教师设计活动、展开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活动刺激度。所谓刺激度是指情境展开、活动推进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保持,各种感官的调动,思维的激发,情绪的煽动等所构成的综合强度,这样的综合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就越高,学习的效度就越高。反之,这种综合强度越低,则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度就越低。3.自主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参与的有效性,主要是:全员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达到100%;全程参与——学生全程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参与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真实参与——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能力的操练。4.训练扎实度。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5.知识与能力生成度。

目标达成从表层上看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全面实现。从深层次上看:就是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这其中旧有经验被激活,新知(包括含新知的技能)被浸养情感态度,渗入心智,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总的体现为自主探究性(即使是接受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融入了个体情感意志,所以也是体验式的学习,由于知识技能已被活化,所以学习主体感受到所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更要予以充分肯定。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让自己不断进步。

12月11、12日两天,我在合肥参加了“安徽省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改观摩课暨名师报告会”,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贲友林、全国课赛一等奖教师陈罡和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教材编委会主任沈重予四位教师的示范课与报告会,感觉收益匪浅。徐斌老师的沉稳、陈罡老师的幽默、贲友林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的轻松、没有压力,而且习题的设计也不是

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课,真是剔除了豪华的包装,把握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他的报告,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师的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教师所追求的“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沈重予老师对计算教学编排的特点、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等方面作了非常深入的阐述。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和报告会,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听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有感2011年4月23日,在银川市一中阶梯教室,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专业成长研讨报告会”。

参加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如浴春风,如淋春雨,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广东深圳特技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总复习》以及北京市昌平区盛园小学赵霞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等示范课,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还听取了黄爱华老师作的《好课,从倾听开始》和钱守旺老师的《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两个专题讲座。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从名师的课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

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

4月16日,我在郑州女子高中学习了有一天,很荣幸地听了刘松老师和徐长青老师两位专家的精彩讲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刘松老师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进行现场执教,来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如同我们的两条腿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刘松老师认为“教什么”是第一位的,因为课堂能映射人生,所以说我们要教学生困惑的、学生最需要的。他说“教师的知道并非学生真正的需要”,他通过在老师未讲解新知的情况下,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做学生完全陌生的题目(也就是我们说的前测)去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我们应给予学生生什么。这个例子让我认识到前测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明白学生的薄弱之处在哪里,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疑惑在哪里,那些知识我根本无需说明、无需讲解。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生,师生才会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演绎更精彩的故事。

在谈及“怎样教”时,他说“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有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的最高境界是生成性教学。紧接着刘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学流程的生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个方面不仅有理论为依据,也有生动、切实可行的案例来支撑。

如果说用“和风细雨”来形容刘松老师授课的精彩,那么我更愿意用“耳目一新”来诠释徐长青老师对教学的那份别致。徐长青老师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简约教学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的教,学思想。他的教学,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让学生都能简单学习数学。报告会伊始,他就用一段《生命列车》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他如诗如画的教学风采。人生如一次旅行,我们就是一节节列车上孩子们的列车员。人生不能复制,所以尽量让孩子愉快、幸福吧。他说“不搞教学,不了日子(昨天),不搞教研,过不了好日子(今天),不搞科研,好日子过不长(明天)来说明教育的持续性。

此刻,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我想我对大师的最大慰藉就是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让自己随时保持一颗豁达、乐观、永不放弃的心,经常用一种怀疑的头脑去思考、去践行自己的教学吧!

第三篇: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1日,在明珠小学听了两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两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都交给学生,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堂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学有所得。更能体现数学是生活中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处处皆数学。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实验小学的袁树芳老师上《异分母加减法》时,袁老师提到了防止沙漠化,就要植树造林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晓坤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心得体会

工 程 学 校

葛密茹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材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

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通过观摩7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领略了苏教版版本教材在“解决问题”领域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和不同的特色;通过聆听各位教师发言,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在学习中,我感触颇多,既有感性的认识,也有理性的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悟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汇报的题目是:走在思考的路上。由于本人的接受能力有限,有些东西还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或者消化、吸收的不到位,敬请各位老师见谅。

一、数学课堂教学研讨基本情况:形式多样,扎实高效。

此次研讨共观摩了7节课堂教学,并进行了互动评课。分别是:郭永雄老师做了《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发言、韩占秀老师以《数与代数应用问题的内容主线和教学建议》就传统应用题教学做了剖析;牟卓玛老师以《算数应用题的本质是数学建模》的观点。最后,陈仓中老师做了研讨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在“解决问题”方面的研究方向。

二、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一)7节观摩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这7节课,执教教师基本功扎实,无论是从钻研教材的深度,还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都比较到位。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机智的筛选生成,睿智的驾驭课堂。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启发讲授式„„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教学内容、数学思想的渗透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2.课前谈话,轻松幽默。教师课前用几分钟时间沟通师生情感,轻松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而准备。让学生谈一谈如何学习数学,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会听、会想、会说、会做,为新知的学习做了方法的铺垫。

3.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让学生爱上“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学中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之所在,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抽象的情景和脱离生活经验的问题无所适从,更难产生解决的兴趣和欲望。而具有现实意义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问题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有的老师首先呈现了一幅路线图,教师提出问题:从家到学校怎么走?在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以后,教师接着提出:原路返回怎么走?和去的方向如何?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关注度马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顺势指出: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反过来想、倒过来想,也叫倒推。然后以生活中“喝果汁”的问题来进行倒推策略的教学,并且老师设计的“喝果汁”问题杯子逐步增多,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

4.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于信息处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数学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它是不全面的。一个问题情景是一个整体,它呈现了多个数学信息,而不同的数学信息进行组合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组合。比如

5.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种类型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借助一些灵活而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模拟实验、画图(示意图、线段图、列举图、集合图)、枚举、假设、转化等等。解题策略选择恰当,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同时逐步使学生加强对策略形成过程的体验,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能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丰富内涵,掌握运用策略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能适当地将策略与实际问题匹配,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最终达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比如张光辉老师教《相遇问题》一课,教师呈现信息后,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表达出题目的意思有点难以理解时,教师顺势提出: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表达这段话更便于理解?然后引出模拟表演这一方法,通过师生表演、生生表演,教师故意出现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相遇”等关键词。在学生对题意和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把已知信息和问题画下来,通过展示交流,逐步对题意和数量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节课中,借助多种策略的帮助,学生对信息中的关键词真正理解了,对数量关系真正明晰了,问题的解决也就变得容易了,最关键的是学生切身感受到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方法来化难为易,而这种感受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受益无穷的。

6.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肖尧老师教《路程.速度.时间》一课,开始老师出示猎豹,乌龟,小羊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谁最快,根据学生最直接的思维得出猎豹最快,接下来师问: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接着老师出示他们同时跑两分钟,谁快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说:在时间相同的时候我们比较路程。紧接着教师提问在路程相同的时候,我们比较什么?然后以学生喜欢的喜洋洋和沸羊羊在比较谁走的快慢的时候也出现了疑问。启发学生应该如何比较?这一环节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得到“路程÷时间=速度”;通过实际分析介绍速度单位的组成。紧接着追问“速度表示什么?”,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了更深的层次,经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得出“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老师在提出“说说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和“利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人在朝前走的时候是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刚开始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不少学生回答鼻子走得快,当一想到所学的速度知识以后学生立刻得到正确的解释。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的感受到速度知识的魅力。

7.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总结。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学生无处下手,无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但教师必须把握准方法指导的本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的体验、感悟,内化,变成自己的方法。

比如牟卓玛老师执教《连乘应用题》强调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把分析数量关系放到本课的首要位置。教师从复习开始渗透了分析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从学生目前的思维来看,学生多是喜欢从条件入手,先合成一个新的条件,再求出问题(即用综合法)。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重视了从问题入手去寻找所需要的条件(即分析法)。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贴关键字、箭头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8.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价值。在问题解决以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通过梳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思考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式方面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法方面有哪些收获?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会解决这一问题的用处,找到其价值所在,有用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二)课堂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够大。有时教师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告诉给学生,不管学生要不要这个策略。策略不是靠教的,而是靠感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策略,要让学生感悟策略的必要性,教学中不是要学生学策略,而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的内在需要。老师先入为主的教学生,学生是不是有需要,是否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

2.怎样使策略的教学与教学过程自然融合在一起,避免生硬的贴标签。不能为学策略而学策略。

3.如何使策略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时高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大段大段的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不合适,要逐步培养,一节课承担的任务不要过重,不能求全求大,扎扎实实做好一两个方面就可以了,要细水长流。

4.如何让学生感悟、体验、回顾、评价解题策略?

三、抓住本质,解疑释惑。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的内容,是咱们广大一线教师最关注的焦点内容,也是我们感觉存在困惑最多、遇到困难最多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解决问题”以及正确理解“应用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习跟同学进行交流,养成反思和评价的习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很多弊端,不一一列举了,任全山老师举了一个“船长的年龄问题”的例子,我感触很深,这是国外的一个问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20年前的实验有90%的学生得出来答案,学生直接把75和32两个数相加减。20多年过去了,课程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师又随机调查了12名小学生竟然62%的学生得出答案,这样一道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却按照常规解决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学校是不是把孩子越教越笨了?”这就是在应用题方面的一个缺陷,很多学生抱着“宁愿胡说,不要没说”的态度得出的答案。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出的题目都是对的,都是有答案的。数学问题要求揭示事物内在的数量关系,牛、羊数目和船长年龄没有内在的关系,学生却盲目解答,明明不能做的题目,学生却非要做,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所以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一定要改,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眼下,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将传统的应用题并入了“解决问题”之中,也使得现实当中大家忌为谈应用题,好象谁一提应用题谁就落后,大家在解决问题时都不敢说“读题”,而是变为寻找“信息”,把“分析数量关系”变为你想怎么解就怎么解,满堂课热热闹闹的去探索,练习时却一头雾水,不会的仍然不会。现在的课标教材注重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第二个转化之处较马虎,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情境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两者一个也不能少!所以我们现在的解决问题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

2.关于算术应用题的分类。应用题还需要类型吗?传统的算术应用题教学时往往会给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分类,老师指出应用题还是需要类型的,但是不要类型化,不要分得太细。这种分类不是全没价值,不要一棍子打死,只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类型,不能让学生根据类型解题。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对于运算的理解。这与以前教学中的“套题型”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总结的主体不一样。以前是老师进行总结概括,学生主要的工作是理解和记忆,现在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总结归纳。第二方面是总结的基础不一样。过去是刚刚进入运算在学生还没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就提出提醒然后进行大量机械的练习,现在是学生经历了多次解

决问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第三个方面是总结的目的不一样。过去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抓手”,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解题,要求解题的速度越快越好。现在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这里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总结不宜过早,要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对这类题目有了自己的充分理解之后适当的总结,要鼓励学生通过画图、举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于运算的理解,而不是统一要求背诵程序化的语言。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抓关键句、找关键词等,专家指出这些方法是可以用的,但是怎么抓?要注意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时原来是套用题型,现在是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去抓。第二个转变是由老师找转变成学生自己去找关键词语,使学生感受到找关键句的必要性。第三个转变是由老师介绍找的方法转变成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而且是多样化的方法。即:“洞察骨架”。

3.解决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功能互补。

非常规问题:指的是如新增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等以现实问题为载体,综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多元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常规问题:指的是融于“数与计算”等领域作为解决该领域比较常规的实际问题。

老师认为,解决问题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自己能反思并有所感悟,那么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新成员。

各位老师分析了当前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对常规问题的教学不透明,编排体系不清晰,致使教学行为有所失控。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的认同。各位老师给教材编写人员提出建议的同时,殷切地期望一线的教师们能吃透教材,突出数学本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4.掌握好图画情境题与文字“应用题”的过渡。

课标教材有许多图文并茂的情境题,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老师一年级以图画情景题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出现一些半图半文、表格的、文字的题目。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会看图、会读题、读懂题、把题意内化、消化。

5.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

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一线的老师们普遍感觉到现在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了。不要忘记传统!在今天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除了要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如:加、减、乘、除),同时也要注意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常见的数量关系有: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四、研讨总结:分析现状,指明方向。

(一)达成的共识:

1.把应用题融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之内,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这种安排,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相一致,比较合理,也比较符合逻辑。实验教材将应用与计算结合在一起出现,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这无疑是重要并且应该坚持的。

2.应用题要类型,但不要类型化。应用题按步数分:一步、两步和多步应用题;按内容和难易来分:一般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中有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追击问题、盈亏问题、相遇问题等。这些分类都是从教学需要出发的,由易到难、循序前进,总要按部就班的排出一个次序来,因此是教学需要的,有必要的,不过,这些分类不涉及数学应用题的数学本质,学生并不需要知道。至于和差、和倍、差倍这样的分类,只起一个临时“标签”的作用,没有知识价值,不需要长期记忆。

3.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价格问题:总价格=单价×数量 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 利润问题:利润=成本×利润率 折扣问题:金额=价格×折扣率 本分数问题:数量=总量×百分比 4.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工作流程图

实际情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模型)--数学结果—检验数学结果—实际结果

每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育价值,在于能将情景“数学化”,即将文字的表述转换为数学符号或图像的表示;将蕴藏在情景内的数量关系列为算式;用数学演算求的算式的答案,最终通过检验肯定解答的适切性。这些数学活动,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建模做好必要的准备。可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将来学习数学建模的基础。

5.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关注题目中的大逻辑—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结构的分析。抓关键字句是重要的,要明确抓关键字句的目的和“抓法”,实现三个转变:由为了套应用题型的抓关键字句转变为基于理解数量关系的抓关键字句;有教师要求找转变为学生自主感受找的必要性;由教师介绍找的统一方法转变为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并多样化的表达。要引导学生洞察骨架—数量关系,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常发现某些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当读完一遍题目后,马上就能洞察到题目的“骨架”,这个骨架往往就是数量关系。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解决问题的内涵?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与应用题的关系? 2)怎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重要的目标,有意识的加以指导和教学? 3)实验教材将应用与计算结合在一起出现,教学时怎样把握每节课应该以应用为重还是计算为重?

4)实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安排方面的基本线索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5)怎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由“隐性”转化成“显性”策略?由抽象转化成直观?

6)解决问题有无教学模式?

7)如何让学生产生探索解题策略的需要?体会解题策略的必要性? 8)以什么方式回顾解题过程?

9)研讨总结时,陈仓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总结,如何来进行总结,只是问有什么收获吗?这样太笼统、太空洞,可否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去总结,比如:学习内容是否喜欢、学习方式是否喜欢,可以在课上反思,也可以在课下反思,可以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反思本,定时进行反思。

总之,受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弊端的惯性影响,“解决问题”教学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尝试,优化课堂教学,让孩子真正的爱上“解决问题”。

第五篇:参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活动观摩研讨会的几点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活动观摩研讨会的几点体会

耿城中心学校 李旭辉

12月2日,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和仙源中心学校联合举办的黄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活动观摩研讨会。听了吴乐园老师的《9加几》、方敏老师的《中间有0的乘法》、王章莲老师的《统计与可能性》等三堂数学公开课,感触良多。总的看来,三节课集中体现了

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思想已深入人心,在数学课堂上扎下了根。这三堂课都较好地关注了:1,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识非常强烈,数学的实用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知识获得与学生操作训练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获得结论,构建模型。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彻底摆脱了说教式学习结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吴乐园老师的《9加几》,学生自始自终沉浸在童话故事中感受数学,学习计算。学生虽小,但注意力,情趣和兴致得到较高的集中,学习效果显著。

二是教师的自信、快乐、亲切的举止、言谈和神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位教师尽管年龄跨度较大,学识和能力不同,但对小学教育,对我们的孩子都充满热情和关爱。体现了我区小学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教学风格。听这样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三是数学课堂没有被表面的热闹与繁华淹没,三位教师从教学引入、算理分析、法则归纳到巩固练习充分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梯度性,从趣味活动中找数学问题到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解决思路,从发现数学规律到回归生活应用,其中体现的数学味道还是比较浓郁的。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得到提高。

三位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手段为目标服务到位。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量更大的学习空间。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围绕有效教学来说,三节课各有千秋,也各有缺撼。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共同探讨:

一是教学语言的组织有待提炼。数学课教师的语言要遵循丰富、精练和指向明确三个要素,特别是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和指向性要明确,这样,问题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会让学生思考效率和时间使用率大大提高。三节课的教学时间都显得相当紧张,甚至都出现拖堂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以上因素造成的。在教学细节和应对大流程中的突发性小问题的处理上,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确是一种考验。

二是关于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本人以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算法多样化只是学习过程中数理或算理思维的展示或再现,经过算法多样化再到算法的优化,这是思维的进步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只有那很少的部分学习困难生,可能暂时需要依托数一数等低效简单数学思维过程来考虑问题。因此,何时、经何种方式从算法多样化过渡到算法优化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对学生、对课堂的充分认识和及时调控。对此,我们还是要多做、多思、少空谈。

三是有效课堂和创设情境的关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服从两点,1、情境为内容服务,无效的、多余的情境宁缺勿滥。

2、认清什么是教学情境,形象化的生活情景和生活中的问题是教学情境,想象中的童话、故事中的情景是教学情境,值得思考和分析的系列数据、条件也是一种学习情境。关键是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关键是你设计的情境是否具有思辨性。

下载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加汉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的点滴体会[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大全)

    参加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山西太原,参加了为期3天的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作为一名新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李家庄联校冯家庄学校 姓名:杨美荣 郭香果 性别:女 联系电话:2110679 邮政编码:045000 【文章摘要】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

    赴上海参加著名小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及特色办学研讨会的体会

    赴上海参加著名小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及特色办学研讨会的体会(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李葆华)2010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作为县教育局的特邀代表与部分小学优秀校长和优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3年6月,我参加了第1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与教学系列研讨会。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专家的讲座,各省选派的优秀课的展示,专家对展示课的点评。现在我将从两个方面和同行......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

    12月6日,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在花园学校召开。会上聆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对公开课进行评课活动,最后高老师高屋建瓴的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下面谈谈我......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12月6日,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在花园学校召开。会上聆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对公开课进行评课活动,最后高老师高屋建瓴的对小学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