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时间:2019-05-12 23: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第一篇: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让古诗教学“春色满园”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同时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审视当下“古诗教学”教学现状,三大现象或许需商榷:1.串讲多,品悟少。2.泛读多,品读少。3.拓展多,关注少。为切实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古诗教学”进行了问题梳理,提出了几点实践:1.创设氛围,营造古诗词意境;2.品词析句,唤醒古诗词意境;3.提升底蕴,再现古诗词意境。

【关键词】: 多媒体 古诗词教学 意境 语文素养提升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50多首经典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小学阶段安排如此篇目众多的古诗,其目的是通过古诗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然而纵观整一个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笔者以为我们需要对此有更为理性的思考。

几个问题

问题一:串讲多,品悟少

教师花大量时间串讲诗词,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层面,逐词逐句牵引,而串讲式古诗教学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制约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学生难以体会到古诗文的意境美。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问题二:泛读多,品读少

学生能背诵许多古诗词,但诵读水平不高。教学中教师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词句的诵读、意境的品味、情感的熏陶三者割裂。由于没有“以读带情,以读悟情”,造成学生古诗词读的量多,品的质差,学生很难以心灵的语言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

问题三:拓展多,关注少

教学中“庖丁解牛”肢解完一首诗歌,急功近利于形式各异的表演秀:如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令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几点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情思,体会古诗神韵呢?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古诗教学,使古诗教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信息技术以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为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手段。为此笔者对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运用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创设氛围,营造古诗词意境

意境美,是诗词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情境优美,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若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便能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

1.一行白鹭上青天——倚靠音乐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歌的语言:“行云流水,金声玉振”,使读者诵之如清音绕梁,绵绵不绝,形成回返往复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而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是融合着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情景,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

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课件中先用平静舒缓的语调,深沉而清晰的节奏朗诵全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思接千载的艺术效果,而后配上《阳关三叠》,优美苍凉的旋律拨动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再指导学生自己诵读,自己感悟,形成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的体验过程。

在课件中恰当运用音乐的特性,把诗歌的情感融入声情并茂的境界中,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从而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巧妙。

2.二月春风似剪刀——借助画面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历代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为此我们以此为特色设置画面,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领略文字内涵,体会古诗意境。

如教学《望洞庭》,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夜月光下照耀下平静的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让学生仔细观赏,感受洞庭湖宁静和谐的美,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引领学生领悟“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比喻的美妙,体会诗人广阔的胸怀。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品词析句,唤醒古诗词意境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经典诗词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趣盎然、蕴涵丰富,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唯有像品茶般细细品味,方能回味无穷,享尽其中的精神美食。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这东西,尤其是诗歌,不但要分析地研究,还要综合地感受。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住关键字句、重点字词,借助多媒体,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声、形、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巧妙,但若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便很难理解。而录像的运用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提问:“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升”?接着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飞流而下,水珠迸溅,雾水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美不胜收的景象,巧妙地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便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 妙处:“升”字是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会绵绵不绝;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状态中。通过该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对“紫烟、挂、飞”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对“生”字有了深层体会。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三、一枝红杏出墙来——提升底蕴,再现古诗词意境

当古典诗歌进入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纸上的文字,不再是遥远的歌赋,更不是学问的所在,它们更应是恍如眼前的现实生活场景,是诗人们与读者曲水流殇的唱和应答。同时由于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空白”艺术,这为学生表达美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小蕾深藏数点红——想象表达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语言凝炼的诗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场景,对没有写的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使古诗内容更丰满、清楚、完整,也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句十分凝炼,句与句之间留下许多未直接描写的意蕴空间,为此,可以在学生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看图,边展开想象:

“春天,烟花烂漫,离别,显得那么无奈,设想一下,当时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江边,繁花似锦,柳条轻拂,片片飞絮随风飘荡,仿佛要留住这位挚友。” “相见时难,别亦难,只见李白的眼眶湿润了,他轻轻拂去乱飞的花絮,怅然若失。”

“终于到了离别的最后时刻,泪眼婆娑中,李白拿起酒杯,重若千斤,祝老友一路顺风。”

„„

不言而喻,学生在情境的再造中“用象显情,借象悟情”,激起了心灵的涟漪,引导他们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做有意的停留,他们的想象便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让学生领会艺术的想象是可以把现实的空间定格并无限放大与丰富,从而体会到诗人与诗中人物当时的情感波澜。

2.嫩于金色软于丝——吟诵抒发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诗词是富于情感的文字,诗词的语言美唯有通过反复品味才能领略到。吟诵是品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积累了相当量的诗词后,应让学生有宣泄的窗口,吟诵便是一条捷径,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尝试“赏画吟诗”。让学生试着像古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即兴吟诗,如:

夕阳照在江面上,吟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含苞欲放的荷花,脱口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更为绝妙的是看到一幅明月图时,或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或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多媒体的介入把古诗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形成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学生自然而然能吟诗作对了。但在吟读古诗时,在美读中,要进行有的 放矢的朗读指导,注意帮助学生体会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体会诗句的韵律、语流的停延,如此才能体悟诗词的精意妙理、神思妙笔。

3.桃花斜带一溪烟——图画展现美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这些“无形画”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如对于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或生活场景的古诗,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电脑绘画。

教学完《宿新市徐公店》,诗中“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展现的生活景象,可以绘画下来,并借助视频展示台与其他学生共享。有的学生就画得极为传神:“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果树,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的花瓣悄悄地从枝头飘落,枝头的嫩叶还未形成绿荫。小燕子在春风中呢喃,仿佛在歌唱五彩缤纷的春光。几个刚刚放学的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着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四处寻找,却再也找不到它们„„”学生通过自己稚嫩的手画出了明丽的色彩,画出了心中的景象,也把自己融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实践证明,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如果说古诗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油然的绿叶,如果说古诗课堂是万紫千红的霞天,那么多媒体便是湛蓝深邃的蓝天,将抽象的、久远的、枯燥的诗词变得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美、欣赏美,享受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学生才能在古典诗词的殿堂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2]《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2009年10月 [3]《小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11期 主编:黄桂坚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 [4]《小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5期 主编:黄桂坚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 [5]《彰显古诗词魅力,走进古诗词教学》 网络 [6]《插上多媒体的翅膀,飞向古诗词的殿堂》 网络

第二篇:信息技术激活古诗教学doc

让信息技术激活古诗教学

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李世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语文教学只靠“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会根本改变整个语文教学的面貌,使教学活动鲜活起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直观和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起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来。

例如教学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出示了一幅村居图:农历二月,春意正浓,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一群放学回来的孩子嬉笑着正在放风筝……放风筝的画面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对快乐生活的回忆,激活了他们的内心体验。在之后对古诗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感知整体美

古诗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有没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烁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练习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制作了flash动画。画面上:亭台楼及,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湖水中悠闲自在的拨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的将故事中的“情”化为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于所教古诗中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清幽的旋律波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致,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义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套套不觉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试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地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教学《小池》,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悠扬的笛声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荷塘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的的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从中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从而使古诗教学更加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大大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的一些方法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为初中古诗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增强了古诗词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的统一。现结合自身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的一些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但无庸质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

概括起来,我认为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渠道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合理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如著名作家的生平、历史背景、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文件。

(2)趣味化教材内容。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无所不能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

(3)鼓励学生用“超链接”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构建语文课程资源库,丰富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由于网络资源的浩繁,即时的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电脑,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名家名作、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课件与教案、练习与评价等分类资源库。各种分类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如初中语文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习作练习,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图片,并收集关与习作的基本知识和范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资源库中搜寻有用的信息,从而完成习作。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有这样一些途径:

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资源,然后存入电脑硬盘或刻制成光盘,以便随时调用信息。这是最经济便捷的方法。

以阅读资料库的建设为例。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如老舍、鲁迅、诗人李白、杜甫等,在网络资源中要找到这些作家、诗人的资料并不难,市场上关于这些作家、诗人作品的电子版图书也不少。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资料,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建立信息资源库。为了使资源库便于检索,再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那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化解了苦闷。

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第四篇:牵手信息技术,相约古诗教学

学科:语文

编号:

内容提要: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古诗文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 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我将试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舞动在信息技术支点上的古诗词教学进行一些生动感性的捕捉和方法上的探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古诗文学习;高效教学;

单位:延庆区第二小学 姓名:杨清梅 联系电话:69175158

学科:语文

编号:

内容提要: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古诗文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 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我将试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舞动在信息技术支点上的古诗词教学进行一些生动感性的捕捉和方法上的探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古诗文学习;高效教学;正文:

牵手信息技术 相约古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让无味的古诗文教学变得不枯燥呢?信息技术融声像图文于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架设了让学生走进诗人心灵、走进诗歌意境的桥梁。只要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

一、让孩子在优雅的音乐中享受古诗韵味

古诗与音乐往往是合二为一的,有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古诗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特质。

(一)乐曲烘托,感受诗情。

古诗节奏强,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因此,我们要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乐曲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的结合,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赠汪沦》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是诗歌的主题。但由于今天交通发达,通信发达,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时候地域差异、交通不便带来的友人分别后“恐难相见”的悲伤、依恋之情。所以,我利用李叔作词的千古绝唱《送别》一曲刷新情境,把学生带入了“长亭外、古道边”,感受到“晚风拂柳笛声残”“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悲凉。这一曲子为送别诗《赠汪沦》奠定了送别的情感基调。在学生学习了这首古诗以后,我又用一首《友谊天长地久》让学生从古人的离别之情转到对即将告别的母校、师长和同学的无限依恋。

(二)给诗配乐,表现诗情。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让诗歌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在有声的世界中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吟唱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韵味,领略古诗的美感,这种古诗吟唱教学是音乐资源和语文资源整合的巧妙体现。例如,在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学生经过充分准备之后,运用网络资源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配上了在网上热播的MTV古诗《水调歌头·中秋》的曲子,别有一种风味在大家心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一遍遍的吟唱中,学生感受到了由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隐隐表达了惜春之情,真是“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样的气氛一调动,其他喜欢音乐的学生,也跟着他们点击网络平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进入音乐区。孩子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其使他们深深陶醉其间。

二、让孩子在赏心的画面中体会古诗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的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充满画意,充满美的意境。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诗中美丽的画面“复制”出来,从而刷新美的意境。

(一)电脑绘图知诗意。

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韵味。因此,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脑海中诗的画面,学生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例如,在学习《游园不值》时,针对诗的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展开想象,绘制园中景象。他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尽情画,然后细心修改,学生发散性思维,突破时空的局限,用现代的春天画来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不仅有陆地上春天的表现形式,而且奇思妙想,描摹出园中海底的春景图。于是一幅幅精彩的富有创意的电脑创作绘成了,还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古诗新绘展奇思”啊!

(二)动画演示入诗境。“君子之学,不仅要入乎耳,还要著(明晓)乎心。”古人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讲究一个“炼”字,一字出而境界生,此字正是古人作诗的诗眼——“眼乃神光所聚”,有“言有尽意无穷”的空白艺术效果。众所周知的经典“炼”字诗《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的运用可见作者炼字所费的心血。据说他的草稿在这个字上圈改多次,先后用了“到”“、过”“、入”、“满”,最后才定为了一个“绿”字。这个“绿”字妙在何处呢?学习中同学通过多媒体演示,理解了这个“绿”字同时都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并且有动态美、色彩美,体会到了诗人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醒目的视觉形象,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诗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学生情不自禁地“被文以入境”,在行云流水般平易自然的风格中感受诗的隽永韵味,诗的优美意境。

(三)制作组图展诗韵。

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把学到的东西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正所谓“学以致用”。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是这样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直上青天,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学生在“知诗意、入诗境、品诗味”的基础上制作了组图,这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专业的软件里排版制作,加上适当的动画,精美的网页就这样新鲜出炉了。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灌输。

三、让孩子在拓展中提升品味古诗的素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如:由《游子吟》的学习,关联出示孟郊写的另一首诗《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这一关联学习,对母亲思念儿子的感悟就更加透彻了。不仅巩固了本诗,还连带学了一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渔歌子》的学习中,可对比出示学习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呼唤其回家的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在**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将这两首诗同时出示、进行对比朗读学习,则更能体现作者张志和寄情于山水的逍遥自在。

再比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找到相关的链接,通过一组“边塞”诗的阅读链接之后,学生发现:塞外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有明月、孤城、万仞山,还有“月黑雁飞高”、“大雪满弓刀”,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可是,壮美的风光无心欣赏,葡萄美酒无心品尝,凄凉的月夜思念家乡亲人,大雪飞扬的黑夜追歼残敌,醉卧沙场早把生死置之了度外,至此,学生对古代塞外军旅生活有了一种全景式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就需要阅读链接,如果只是孤立地读一首诗,就不会有这些发现。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古诗不仅文字璀璨夺目,意境深邃无穷,而且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闪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光芒。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有效整合,能改变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了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古诗的效率。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分街小学

王采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备课到查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声并茂,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事物的建构更加完整、准确,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许多形象直观的教学动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 “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2、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他的本色,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比如,语文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学生根本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一幅幅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尤其有关八仙、《金刚经》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示范作用。板书更规范,工整,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再现场景或实物。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但一切是为学生的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研究学生为途径,以各学生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下载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下的古诗教学[大全五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下的古诗教学 文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意蕴生动,脍炙人口的古诗。在教学中,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

    体 育 教 学 与 信 息 技 术 广东信宜镇隆中学 张海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之我见 高振会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教学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合肥市侯店小学 张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优势 策略 摘要: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动作技能的传授要求教师要亲身示范,特别是有难度的动作,需要分解示范或慢动作示范,有些动作的慢动作分解老师是很难......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望谟县第四中学 蒙华念 【摘要】 教学中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