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时间:2019-05-12 20: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目录

摘要·······························1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3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3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4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4 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4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5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5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5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5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6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6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8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网络

多媒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它不仅使课堂教学实现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整个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化”了教材.所以备受广大同行的欢迎。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及质量效益等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链接丰富、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 资源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众多生物网站中,如(生物学引擎网)、Myrice.com(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生物多媒体)、(生物天堂)、(中学生物教与学)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信息资料和现成的课件,稍经加工就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上网发布信息请教同行,通过E—mail、BBS与同行们交换意见。教师的教学心得和制作的课件也可以发表于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学生则可根据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链接,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大大地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三大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网络化教学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电子论坛、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答疑、网上作业等学习形式。

基于对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再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学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教材中网上资源丰富又比较开放和新颖的部分(如遗传、生命起源、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来进行网络化教学。比如,在“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网络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建立起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然后围绕学习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人协作,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网上所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网上传递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总结,教师再作总的评价,进行理论升华;最后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针对及时反馈的信息,查漏补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从市场上或Internet获得一些现成的多媒体课件,但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应用相关软件(如Flash、Powerpoint、Photoshop、Authorware等)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自己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多媒体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适时呈现媒体,切忌喧宾夺主。选准了多媒体的表现内容,还要设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时机、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失时机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之间的矛盾,切不可喧宾夺主,随意呈现。例如:初一生物“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内容,让学生先看多媒体演示的细胞分裂生长过程及结果,学生自然就能归纳得出结论。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恰当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应做好以下两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串”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已是非常的丰富了,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节课时,可用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宏观方面,大多数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的,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影像资料,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而对于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信息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器官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大脑思维高度活跃,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

结 束 语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现阶段生物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跟上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单一性、单调性走向多样化和趣味性。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我自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陈维.利用INTERNET获取生物学资源[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4):29.[5] 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7~8):76.

第二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杨凯悦,论文已阅,写得很不错,望进一步优化内容、规范格式,等候参加答辩!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作 者:杨凯悦 指导老师:杜敏华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给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将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实践,就如何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生物教学有机整合,有效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中学生物学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学教学;整合;优势;误区

0 引言

“课程整合”是中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研究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1]。所谓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2]。

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显得无能为力,比如,细菌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菌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困难,往往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所以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可实现交互性教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两者的整合具有必然性[3]

第1页(共10页)

1.1 生物的微观性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1.2 生物的运动性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教学过程。

1.3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于生物学科中,则能在瞬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的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2 优势

2.1 有利于教师收集更多的资料信息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搜集信息的途径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灵活、不方便,没有交互性。随着科技的普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从而实现多方位的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如:谈到动植物的分类、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及不同地域物种分布的差异时,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省时省力、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获取并展现信息,让学生有机会

第2页(共10页)

深入实际地观察到不同地方典型物种的特征[4]。2.2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连篇的生物学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生命的现象和奥秘。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课之前用幻灯片展示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小鸭正对着一个孕妇,若有所思。起初学生们窃窃私语,有的会说,这是一个孕妇和一只小鸭,有的会说,小鸭在猜孕妇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学生思维将不断拓展,非常活跃,虽然可能有些异想天开的成分,但体现的正是学生的丰富想象,学生想出的答案越多,说明创设情境的效果越好,探究的兴趣越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越强[5]。又如教学中先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维发条拧紧[6]。

2.3 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拓宽学生视野

生物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阔,时空跨度很大,小到动植物细胞,大到世间所有生物,近到我们人本身,远到世界各大洲,凡是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他都无所不在,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使复杂、抽象的内容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打破时空界限,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轻轻松松就把知识记牢。

例如:在上《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过程的画面,再加以声情并茂的解说,把学生带到浩瀚的宇宙中,让学生沉浸在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中[7]。又如在《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课中,先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的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从而引出课题[8]。又如:“种子的结构”中,胚的四部分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不易观察,学生又缺少感性认识,这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胚的发育,建立关于植物个体发育动态变化的概念[9]。

第3页(共10页)

2.4 化解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生物学是细微、动态、抽象的一门学科,大部分生理现象,比如人体的细胞分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过程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生来说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过去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乏生动性,学生不易产生动态理解。如果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真实、艺术地再现这些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生动活泼。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主要有如下转化:(1)化快为慢,化慢为快。例如青蛙捕食过程可以慢放,花的开放过程可以快放;(2)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模拟;(3)化微观为宏观。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用模拟图象放大演示;(4)跨越时空,重现实物。例如在讲海洋生物时可以把各种海洋生物有关的内容通过录象呈现给学生[10]。

比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用FLASH动画展示花粉萌发、精子运动并与极核和卵细胞分别融合的过程。再配以生动的解说,让学生很好地弄清花的结构、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又如在高中生物《DNA的结构及复制》这一节内容中,使用课件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和DNA的复制过程。教师可以一边提问一边进行一步步的演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归纳总结出DNA复制过程及复制结果的特点。再如在讲授“细胞膜——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时,首先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切入,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高山滑雪的体育运动情景、江河中顺水漂流的木筏以及逆流而上的船只这样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产生联想,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达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的目的[11]。2.5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数规律和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多数生命活动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而且有些探究实验会因为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开展,很多理论因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空洞。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大不相同了。

例如: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电脑首先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在最终融合后

第4页(共10页)的细胞表面,看到不同的荧光物质分布均匀。又如:引起轰动的“虚拟解剖青蛙”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实验者可以放大或缩小图象,观察到青蛙的肌肉、骨骼,与真实的实验几乎一样,但没有呛人的气味,这种虚拟实验还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避免实验过程中带来的危险因素[12]。误区

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共存、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及跨越时空的超强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它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发挥优势,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3]。

3.1 讲稿式的课件易引起负面教学效果

有些多媒体课件纯属一般性的讲稿,即利用多媒体系统把一页页讲稿投放在屏幕上,制作成电子化的“板书”,然后上课时用教鞭指指点点,当学生还没有跟上教师思路时,下一页的内容又被呈现了出来。由于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淡化了教学语言和板书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不易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自然就会降低识记效果。

3.2 过分增加课堂容量,加重学生负担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采用多媒体技术,加之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进度比传统教学方式快,使得课堂时间有了剩余,所以,有的教师将所有能收集的资料都塞进课件中,将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还补充和拓展大量的课外内容,认为这样做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高密度和快节奏”,往往是教师盯着屏幕“念课”,学生则忙着记笔记,一节课下来课堂容量过大,重点不突出,加重了学生负担令学生非常紧张,由于来不及思考而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反而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3 媒体元素过于丰富,分散学生注意力

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图片文字、音像视频应有尽有,屏幕画面复杂绚丽,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特别是公开课和评优课几乎变成课件制作比赛,认为课件做得越“漂亮”,学生越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实际上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

第5页(共10页)

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有时课件中声音的出现会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思维,过密的视听刺激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同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淡化主题,对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不利,削弱了预期的目标。3.4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而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是按照“教师→课件→学生”的模式进行,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被课件人为地割裂开来。许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做得太过详细和具体,所有内容像教案一样显示在屏幕上,而且根据个人的设想和预见设计成顺序式结构,结果屏幕成了学生眼中的教师,教师则忙于点击鼠标,按照做好的顺序播放课件,关注课件的运行,讲课内容与屏幕演示同步进行,教师只是照着去念, 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和拓展,使教师的讲解被忽略,主导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学生则如走马观花一般,被动地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缺少思考机会,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大大减少,使课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是一种由“人灌”演变为“机灌”的被动的填鸭式灌输。3.5 以多媒体完全代替实验操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中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多媒体演示实验省时省力,干脆将所有实验都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给学生听,认为这样“眼见为实”的教法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其实这样做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实验操作,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实验技能,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若只用多媒体演示,不管老师讲得多么细致,学生还是很难对高倍镜、低倍镜的转换,视野中物像的调节,污点的判断等过程进行熟练操作,特别是视野中物像的寻找很难掌握,多次练习后仍有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因此如果以多媒体演示完全代替实验操作,最后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很难达到培养应有实验技能的目的。

第6页(共10页)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生物教师无章可循,只按个人的理解去实践和探索,造成很大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整合模式。下文就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析。4.1 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只有合理利用声、形、光、电等元素的有效刺激,呈现一些课堂教学中用语言描述比较抽象的内容,注意该用时用,不该用时不滥用,能简不繁,才能达到辅助教学,提高效率的目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教育思想,不管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手段多么先进,教师始终是教学设计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应摆正它的位置,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更新,多媒体技术可能会成为高强度的“灌输”,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4.2 学生要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往往容易出现教师、学生跟着程序走的现象,看似课堂结构完整,内容紧凑,实际上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只有适度的教学信息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合理的分配,善于运用适度、适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到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和接受的程度,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为师生互动和交流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4]。4.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细

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课件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依教材内容而定,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编制教学软件时,尽量将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充分体现出来,精心制作课件,在制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节约时间,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参考现成的课件,但不能直接使用。

2、媒体元素要合理取舍,制作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效果”,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切忌繁多。

3、精心组织教

第7页(共10页)

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选择恰当的图文、音像进行有机组合呈现教学内容。

4.4 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合理处理人机关系

研究表明,持续的单一刺激容易疲劳,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屏幕靠视觉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多媒体、黑板及其它媒体如模型、标本、实物、教具等与传统教法配合使用,就能让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其中黑板是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有效媒介,教师在点点画画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摒弃板书,教师要努力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整合”,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并像传统教学那样,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牢牢掌控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地调整教学进度,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发挥思维潜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能以此代彼,过分扩大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定要处理好“人机”对话模式,决不能忽视“人”这一根本,更不能以“机”代“人”[15]。4.5 实验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或连续的模拟,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收到较好效果,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有利的;但有些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录像和动画而不亲自动手操作是不可取的,用多媒体制作出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会让学生产生怀疑,也是行不通的,可以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入多媒体的演示,如显微镜的使用,玻片标本的制作等,让学生边看边做,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这样既容易掌握操作要领,又训练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理解课堂内容,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基本技能;如果对那些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也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可能会变得画蛇添足甚至适得其反,如通过直接观察动植物标本、生活习性等,可能比观察图像、录像会更直观清楚。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尺度。思考与总结

第8页(共10页)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要很好地实现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教师就必须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接受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和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生物学科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借鉴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多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其学科优势,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方能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诸多功能有效地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郭凯明.浅析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172.[2]张海渝.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4.[3]田友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4:125.[4]王晶.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08,03:58-59.[5]陈莲.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6]李丰英.生物课堂教学因信息技术更精彩——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4,04:156.[7]林国栋.模型方法——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点[J].生物学教学,2004,03:26-27.[8]王成武.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吉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2:30-31.[9]蒋鄂忠.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教学的整合工作之我见[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05:62-63.[10]张亚雄.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4:71.第9页(共10页)

[11]刘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2]Shiguo Lian,Zhu Li,Stefanos Gritzalis,Xi Chen.Guest Editorial[J].Journal of Multimedia,2011,64:.[13]袁冕.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整合及误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101-102.[14]B.Prabhakaran.Multimedia Information Delivery Over Wireless Channels[J].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01,152:.[15]陈时强,胡兴昌.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学本土化教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04:46-51.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uthor: YANG Kai-yue

Instructor: DU Min-hua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nformation ag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for the traditional biology teaching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impact.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how to mak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biology teaching, effective us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Key words: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teaching of biology.Integration;Advantage;myth

第10页(共10页)

第三篇: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节日

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节日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 月的最后一个周日)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全球流行历史已有3000年。1954年,国际共同确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截至1994年底,全国已有21个省(区、直辖市)的1854个县(市、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还有9.3%的县(市、区)没有达到控制麻风病的指标,它们主要分布在滇、黔、川、藏、青海、新疆等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2.中国植树节(3月12日)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维护者,是经济建设的原料,所以,植树造林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在1915年规定每年的7月13日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速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3.世界水日(3月22日)

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议程》

第18章“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综合性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作出了确立“世界水日”的决议。决定从1993开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要求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按水利部的通知,从1993年起,又把我国“水周”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3月28日。

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6年起,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传染病的第一杀手和最大死因。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要求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与结核病危机作斗争。

5.世界卫生日(4月7日)

1948年4月7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生效。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健康”,为促进世界卫生技术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国重视重大的卫生问题并动员全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决定设立“世界卫生日”。第一次庆祝世界卫生日是1949年7月22日(纪念世界卫生组织法于1946年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上通过)。后来考虑到7月份大部分国家的学校已放暑假,这就影响更广泛地动员年轻人,因此,联合国把“世界卫生日”改为每年的4月7日。从1950年开始,每年的“世界卫生日”活动都围绕一个突出问题开展活动。

6.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展,人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1970年4月22日,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绿色和平组织”等的创立,均与此有关。“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声响彻全球。世界各国都把4月22日这一天定为全世界地球日。

7.爱鸟周(4~5月的一周)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共有1183种,约占世界鸟类的13%。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国际上,爱护鸟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为了树立保护鸟类的社会风尚,1922年6月22日,在伦敦成立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到1970年,已召开世界会议15次。1981年3月3日,我国与日本签定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我们又增加了保护鸟类的国际责任。1982年中国鸟类学会、林业部等8个单位决定我国每年4~5月里各地用一周时间开展爱鸟宣传活动。

8.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

1996年5月20日是第七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大家来学营养知识,人人学会自我保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我国学生轻度营养不良和体重不足者,男生分别为34.7%和32.9%;女生分别为43.8%和38.8%。7~18岁学生中超体重及肥胖儿,男生从1985年的7.75%上升到目前的8.6%;女生从3.38%上升到7.18%,严重影响着身体、智力发育,也为心血管病、糖尿病早发埋下隐患。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9.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吸烟危害吸烟者本人,也危害周围其他人的健康。吸烟成了一大灾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因吸烟而引起的疾病。可惜的是,烟草的危害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在贫穷落后国家和地区,吸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7年起,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10.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环境日”是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确定的。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人类环境问题,探索保护全球环境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决议。

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1.全国爱眼日(6月6日)

从1996年起,每年6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卫生部、国家教委等12个单位作出这一决定,并强调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万,约有1000万儿童患斜视、弱视。其实,这些眼病中约有75%是可以防治的,目前,中国约有25%的人戴眼镜,但眼镜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只有30%左右。

中小学利用健康教育课、爱眼日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用眼卫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12.世界土地日(6月25日)

1996年第六个世界土地日。耕地与人类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人均占有耕地以及耕地的生产水平能够清楚地反映“人口—土地—粮食”处在何种状态。纪念“世界土地日”对提高广大公众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

13.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吸毒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1987年6月12日到26日,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国际会议,并将会议结束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我国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已将吸烟、吸毒危害列为必学知识要点之一。亚洲一些国家已把贩毒看作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头号敌人,积极展开严打行动。

15.人口日(亚洲30亿人口日——1988年7月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1987年7月1日)

当今社会,“人口爆炸”是一大世界难题。世界人口在1830年左右才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78年达到50亿,到1993年上半年已达到56亿。据推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2亿;到2019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

16.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周)

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个母乳喂养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每天约有4万儿童因患营养不良而死亡。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继计划免疫后推出的保护儿童健康的又一良策。因为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另外,母乳喂养还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对母亲产后恢复也有好处,能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为“母乳喂养周”。

17.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1995年9月16日是联合国规定的第一个“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大约在距地球表面25~30km的大气平流层中,有效地吸收着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人类生物正常生长的天然屏障。目前在南极上空已出现了一个大如美国国土面积的臭氧空洞,北半球上的臭氧层也显示出被破坏的迹象,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CFC(氯氟烃类物质)作为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的结果。据美国资料估计,如果臭氧层耗损10%,仅美国死于皮肤癌的人将增加到150万,白内障患者将达到500万人。为此,1992年11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四次缔约国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从1996年1月1日和2010年起,在生产、进口、出口各环节淘汰CFC物质。

18.爱牙日(9月20日)

当前学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疾病中龋齿占53%,牙周疾病占17%。为此,由著名口腔专学朱希涛等人发起并在1989年由国家卫生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正式确定9月20日为我国“爱牙日”。爱牙日的创立,旨在讲究口腔卫生,减少疾病,提高我国社会的文明水准。

19.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从1979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其目的在于唤醒世界公众注意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发展粮食生产。联合国发展署常驻拉美代表莉贾.埃利松多指出:1995~1996世界粮食总产量估计为16.8亿t,而总需求量为17.5亿t,这将连续3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低于总需量。国际市场上粮价上涨了40%左右。全世界共有88个国家缺粮,我国人均粮食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自1991年起,我国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

20.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1995年11月14日是第一个“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995年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是:“糖尿病教育”,口号为“无知的代价”。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已达3%~5%,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估计在2%左右,全国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糖尿病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了终身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糖尿病的经费开支已从1987年的210亿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920亿美元。

21.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唤起人们共同对付这种疾病,于1988年发起确定的世界性活动日。自从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从一种罕见的同性恋疾病发展到了祸害世界范围数百万人性命的流行病。它迅速地扩散和漫延,成了危及全人类生存的最恐怖“杀手”,人们称之为“世界瘟疫”。1995年7月,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已经累计达117万,感染人数1800万。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渭县鸡川中学 丁昌盛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就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一直是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集于一体,并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信息,它的应用可以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我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点认识: 一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由于认知手段的单一性,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但利用多媒体可以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它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比如讲“血液循环”时,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心脏的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血管很多,学习起来容易混乱,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腔连接的血管,各腔的壁的厚薄及瓣膜就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分别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课件演示,再将整个循环演示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了。通过反复操作,印象加深,最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只要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特技手段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虽然初中生物的大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很抽象的知识,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必须要配有一定的动画效果,通过感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抽象知识。特别是生理方面的知识,如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关于兴奋在神经中的传导,假如没有多媒体动画,教师只能把兴奋的传导途径在黑板上写一下,学生就得死记这个传导途径了,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如把这部分知识配上多媒体动画,把兴奋形象的转化为一个“红点”,学生只要看一下这个“红点”在反射弧中的运动路径,就能通过感官的认识,理解性的记住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只要引导一下就行了,从而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更容易记住。

三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生物教学中常常有因受地理分布区域的限制而无法观察到的动植物,或因节令、时间的限制而难以与教材同步的动植物,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各种生物及现象搬到课堂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如在严寒的冬天,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大西北很难见到一些名贵的植物品种,学习保护动物儒艮时,学生多数没见过这种海洋生物,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辽阔的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展示在我们的学生面前;学习企鹅时,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南极洲亲自考察吧。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南极洲的光盘,同学们一看,企鹅的生境、形态、运动、孵卵、育雏等一目了然,形象直观生动。

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突破观察范围的限制。

有些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是微观的、连续的,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无法直观地、科学地展示。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将微观的变化宏观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如学习病毒相关知识时,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技术记录病毒的录像。在解剖并观察种子的结构中,由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较小,学生很难看清,通过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讲“分析尿液的形成”时,其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整个过程是微观的生理过程,常规教学无法直观地、科学地展示出来,我在搜索到相关的一个课件,它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制作一个肾小管的模式图,用不同颜色的小圆圈代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用大些的圆圈代表蛋白质、用更大的圆圈代表血细胞,用以说明肾小球过滤的原理。当动画播放时,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目睹了整个微观动态的生理过程,对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记忆。

当然,在生物教学上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如能模拟平时无法完成的实验、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等。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给当今的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过去生物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生物学的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分街小学

王采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备课到查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声并茂,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事物的建构更加完整、准确,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许多形象直观的教学动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 “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2、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他的本色,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比如,语文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学生根本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一幅幅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尤其有关八仙、《金刚经》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示范作用。板书更规范,工整,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再现场景或实物。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但一切是为学生的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研究学生为途径,以各学生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大全]

    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09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10级 杨鹏 一、生物区别教学及形式 答:生物区别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形式,全体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教学汁划和教学大......

    浅谈生物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

    浅谈生物学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 AA中学 AA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需要的条件。同时,就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以简......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孙永强 人与生物圈是分不开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学生的记忆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现在的环境污染已经困扰了人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

    生物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秋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合阳中学陈邦奎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0、12、13、25)班,八年级(20、25)班,共6个班的生物学的教学工作,通过精心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切实转变思想......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 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师是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也 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担负......

    生物学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

    生物学教学论

    1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2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3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4简述备课的依据。 5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6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

    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整合

    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整合 摘 要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材料十分丰富,具备进行整合的内容优势。信息技术在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