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时间:2019-05-15 04: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第一篇: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孙永强

人与生物圈是分不开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学生的记忆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现在的环境污染已经困扰了人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懂得环保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学习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人教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 “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 292m3,而我国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浮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南山市场见到过野生蜥蜴、乌龟;还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002年3月我带领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青岛市宠物市场出售的野生龟类的调查”活动。我们先后两次去南山宠物市场调查,学生在南山市场认真地纪录,拍照.询问.收集了详实的材料。然后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而后进行整理,写出了一份很不错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时正在出售的野生龟中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在出售龟的摊位上,这些野生动物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照顾,看起来气息奄奄: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很愤慨:毫无疑问.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见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笔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第二篇:初中生物学教学建议

初中生物学教学建议

2005年始,我县八年级地理、生物开始正式成为2006届初中毕业生的中考学科,此举给长期处于弱势的生物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就新形势下生物学教学及复习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日常教学

⒈正确分析现状,思想认识到位

由于以往生物不是中考考试学科,在高考中地位也有所降低,所以很久以来一直不受重视,这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我毕业以来一直农村中学工作,这方面深有体会。现在生物被列为中考的等级科目,情况大有改观。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人不重视生物学的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不太了解中考改革的家长,由此而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对于这一现状,作为教师能作的是:首先,生物教师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认真做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其次,向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的七年级新生介绍中考的改革情况,对八年级学生更应加大宣传力度,说清楚生物学科在中考的地位及作用,让学生去告诉家长相关的规定,至少让他们因为考试而认真学习生物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对生物学科重视,则大部分学生也会比较重视;如果教师自己都不重视自己任教的学科,那么会重视生物学的学生也就聊聊无几,有的话也就是几个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所以,教师应注意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让学生感到你对生物课的懈怠。

⒉重视实验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生物学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生物课堂不该是“几根粉笔一本书”的模式。学校、教师应创造条件来完成初中阶段几个重要的实验教学,如显微镜操作,一些较易完成的探究实验;一些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完成的实验则尽量用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或模拟实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生物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少生物学知识借助动画、录像就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些是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容易讲清楚的东西,如尿的形成、细胞分裂等。恰当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生物学的课堂结构,降低教与学的难度。

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忽视,基础应当夯实。新课程教材相对于传统的教材,知识结构被弱化了,基本打破了原有生物知识体系。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教师只盯着考纲,考什么讲什么,考纲不要求的则一带而过甚至直接跳过,可能会导致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结构体系荡然无存。这样可能会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中考考查的内容,或许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对于上高中的学生的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当然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记忆。如:组织、器官、系统等概念,反射弧组成,关节结构等。一些基本观点,应结合实例给予强化。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等。

注意培养学生的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事例,关心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愿意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习惯。学习了相应的内容后,结合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⒋扩大教研、交流范围,发挥集体优势

现在的社会是需要终生学习的社会,知识、科技的更新非常快,不学习很快地你就会发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但由于每个学校的生物教师都较少,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名甚至没有专业教师,本校内教学研究活动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本校,扩大与其他的教师交流。网络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通过浏览教育教研网等网站可以获取相关资料,了解一些信息(如漳州教研网);通过博客、在线教研活动可以与他人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等,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疑惑。

二、考试、讲评

适度的练习、检测是适时检验教与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利用从练习、检测中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检测后讲评应注意一些细节,如常出现的错别字应特别强调,评卷时专业名词、术语写错别字不给分,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减少这几年常见的因写错字而痛失分数的现象。今年评卷过程中填空题就出现了许多写错字而不能得分的例子,影响了总体得分情况。

我想特别说一下探究性试题。科学探究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实验题考查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解题中的反映,而不是探究实验本身的模式,否则容易变成“八股”。实验方案中,重要的是如何设臵实验组、对照组(如何控制变量,强调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要求相同),而不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尤冬立老师的博客上引用几篇这方面的文章),而且实际上两者的判定也比较复杂,老师尚且不能弄清楚何苦为难学生。建议今后在试题中尽量避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

三、中考复习

⒈定向——解读《漳州市生物学复习纲要》,强化目标意识,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在进行复习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复习总动员,指导学生解读《漳州市生物学复习纲要》,因为该纲要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这一指导性文件来进行编写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减轻复习负担,目的性明确,提高效率。如,2006年的《纲要》中指出哪些是考查的知识点,哪些不是,这样师生在复习过程中可省去许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复习与考试无关的知识点。紧扣考纲要求,向学生说明复习的总体思路,指导学生按知识点分阶段进行复习,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牢固掌握,使学生能够明确怎样展开生物学的复习。

⒉导读——指导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基础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复习课的内容对大多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甚至他们会认为已全部掌握,内容有些干燥、乏味,因而往往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懒得倾听教师的讲解,自以为很不错。针对这一弊端,笔者认为,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每堂课一开始,直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范围,让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对教材这一板块的知识怎样去理解、识记,如果上台的学生有讲解不当之处,其余作为听众的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然后笔者及时点评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笔者还抓住一些关键的知识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

⒊集纲——结合学生课堂上发表的知识点摘要,集合成纲要形式,配套相关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为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把复习过程中学生整理出来的优秀笔记及时归纳整理成复习纲要,让其他同学分享优秀学生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也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化给周围的同学,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笔者也和备课组的同事利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针对每一主题设计好相关的习题,努力做到目的性明确,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题海战术。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⒋善评——紧扣新课标,合理布局,设计好每份试卷,并做好质量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由于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这就要求笔者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的有关精神,涉及考试时,必须对考查到的每一主题所占比分分配尽量做到与中考试卷比例相似,涉及的知识点尽量少重复,主题要鲜明。往往在命题前,先设计一张表格,将相关的考查知识点列举在表格上,再通过同事间相互协商,设计好每一部分题型。评卷的过程,能让教师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解题存在的不足,以便复习的过程中及时“亡羊补牢”,以便分析普遍存在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能掌握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审题时,必须让学生学会抓住题意涉及到哪些信息,哪些是已知或隐含条件,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当然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也可发现自身的缺点,及时纠正过来。

第三篇:初中生物学教案

生物科学杨艳梅 200907010076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内容多,又有一个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经过精心备课,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难点:制作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3.教学用具:

新鲜绿叶[至少12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4.教学过程:

4.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吸收的那么多水都到那里去了?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4.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

4.4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4.5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4.6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4.7指小组回答两个讨论题。

4.8课堂练习:判断正误(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这是一种浪费。(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4.9结束语: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作用,希望大家课后进一步探究: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叶片正面的气孔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么?

第四篇:生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作品类别:教学论文学科:生题目:

作者:斯恩禹单位:池坪中学联系电话:

物*** 生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生物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池坪中学斯恩禹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以给中学生带来各种心理压力,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各学科中独特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还可以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注意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起学生相应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借助学科优势,力求在课堂上从多方面尝试实施,对同行的做法作了一些参考和借鉴,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把一些具体做法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1.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是心理教育的重点,因为只有当学生自觉的成为教育的主体时,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同学们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时,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会产生改正与提高的愿望。当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就会产生自我奋斗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进行自我约束,提高效能感,加强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比如期中、期末计划,课外活动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自我意识,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控制和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合理的自我修正中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这些做法,使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悦纳”。

自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什么呢?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肯定。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利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对书本内容的质疑给予关注并予以积极的评价,满足他们的发现欲、成就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自信心。

在授课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善于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铺设适度的台阶。坡度过大,学生易产生惧怕心理,造成厌学;坡度过小,学生则有轻而易举之感。因此,创设问题,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

结合“生命活动调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脑的功能。学生通过对大脑的了解,使他们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对同学们发愤读书的很好动员。

2.结合“生殖与发育”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

性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其明白性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性不是为一时之乐,而是为永久幸福;是使青少年在认识世界之前,首先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心变化有所了解,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基础,任何教育都是无本之木。

“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绝好时机。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介绍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有关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卫生常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了解,才不至于产生顾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

绪之中,从而避免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使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对别人友爱,对世界关注,这本身就是道德品质发展的一种标志。

3.结合“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类也是这样,必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有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可作为教育的材料,如“种内互助”中的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去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

4.结合“考试、实验、第二课堂”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企业工厂辛勤工作的员工,是知名学者教授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呼风唤雨的弄潮儿,都会经历面对挫折的体验,而且有些还是频繁而又长久的痛苦体验。古人亦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考试的失败是学生经常遇到的挫折,教师要能够在考核中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学生的水平、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在考试后挖掘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信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短处,并帮助他们努力去克服。

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最易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最多。因此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训练和坚韧性格的培养。

5.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从课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师,从课堂活动看强调的是教师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缺少相互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将研究性学习有机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给予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第五篇: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刘德银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 教育

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重视环境问题,不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众所周知,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为化学因素,而改变﹑改造生态环境的最重要手段是化学方法,为此,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要求【1】,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指出,要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中去,肯定了在中学化学教育中逐渐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须将环境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化学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建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为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为营造优美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所谓环保教育就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保意识为目的,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并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2】。环保教育与化学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增强年青一代的忧患意识,增强对自然、人类的责任感,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境道德意识。环保教育的意义

1.1 社会发展的呼吁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技术都不发达,由于人口总数过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地指出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

从国际形势看,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其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然而自谋求工业化以来,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是大量的维持自身生存的物资财富,而给大自然回报的却是成千上万吨的废渣、废液和废气,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天空灰暗了、白云久违了,河水变臭了、鱼虾难觅了,大地变脏了、面目全非。骇人听闻的世界八大公害更加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1.2 化学教学的要求 现今在教室里的青少年,他们将来是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者,也是我国国土领域的环境保护者,他们必须具备明确的环境意识;即在他们从事的科学研究、生产活动中,既要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资源,又要防止破坏周围的环境,变“废”为“宝”,要让他们在个人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美德和习惯,成为环境的自我保护者;让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存、成长、健康与他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使他们树立全面的科学的环境意识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化学教学不但要发挥作用,而且是大有可为的。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中挖掘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其中尤以化学更具优势,因为化学教学内容很多涉及到资源、环境、材料等方面,可充分让学生感到“环境污染”、“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和危机感,从而激发他们整治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现行的中学教材结构体系中,与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相关联的学科内容较多【4】,化学占有重要地位.在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三废”对空气、水、土壤等的环境污染,对氢能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的环境保护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和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环境知识学习和教育。

1.3 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上课效率。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掌握了科学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和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身边的环保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社会针对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化学教师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感 2.1 提高化学教师理论素养及环保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我们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提高化学教师素质,增强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重视度比较低,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保护环境的典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从训练教学基本功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钻研教材,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蕴藏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化学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才能真正设计好教学过程,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知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的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

(2)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环境教育,才能实现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的目标。

(3)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象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2.2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令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性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感 3.1 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5】。如高中阶段结合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如日本水俣病事件,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毒鱼后受害,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如痛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90%以上为65岁以上老人,男性仅3人)其中死亡81人;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如我国的酸雨污染程度至今居高不下,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波及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6】,长期的酸雨造成这些地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壤酸化过程加速。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如赤潮现象。结合甲醇和乙醇的有关知识介绍假酒和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烟雾覆盖,温度逆增,致使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积聚。尘粒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达1.34ppm,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或凝源上形成酸雾。产生严重后果,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周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1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作为化学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3.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约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7】。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为了有效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着重落实了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如二氧化硫的制取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对人及环境造成的污染。比如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易产生氯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就可以改成用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方法,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防止了污染。如高一化学第一本《卤素》中有关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中,氯气作为有毒气体对教学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由于我们的实验条件尚不完善,很少考虑“污染”这一问题,导致一个班受“污染”之后,另一个班的学生就对这类实验产生了很大的恐惧,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吗? 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应该是现身说法,从我做起.造成氯气实验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氯气的发生和量难以控制;二是实验设计的欠合理性.有人观察到用PP片(医用高锰酸钾片)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时,由于PP片有较高密度,在与浓盐酸反应数小时后,未反应完的PP片未见其松散溶解,且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很小,于是就利用PP片这一特点,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中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效果较好,解决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氯气发生装置难以控制而造成大量氯气外逸的教学环境污染问题。有人又将金属钠铜等与氯气反应,改在玻璃管中进行,实验效果同样明显,这就是我们十分推崇的微型实验,它既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品而带来污染,还节约了药品,又较好避免了传统瓶装氯气燃烧中,由于热气流原理而带出的大量氯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如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一章中,关于向品红溶液通入SO2的漂白实验,由于SO2的发生装置很难控制SO2的生成量,教师在做完漂白实验后往往为了教室里的小环境不受SO2的污染,只是简单地将SO2发生装置“请”出教室,就是这简单的一“请”了之,当我们要对造成大气污染和形成“酸雨”的元凶SO2验明正身的时候,教师在大讲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与身边的环保事例脱节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又以怎样的心态来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呢?有人作了这样的实验教改,向一根一端封口约40 cm左右的“玻璃管中,注入约20 ml左右的用SO2刚褪完色的品红溶液,然后用酒精灯给玻管的另一端封口,将玻管中无色液体部分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它会变为红色液体,将红色液体在玻管来回振荡,它又会变无色,有人将它称为“魔棒”.这种“魔棒”在说明化学现象,操作和环保意识的宣传上具有直观、简便、生动的示范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技术改进努力的方向.3.3 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1)专题讲座

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8】。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利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结合全球的二恶英事件谈谈多氯甲苯、多氯乙苯及烃的卤代物的毒性和食物污染问题;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谈谈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结合日本四日事件介绍二氧化硫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9】。(2)组织学生参观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钢厂、石墨厂、水泥厂)和受污染湖泊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提高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环保意识。(3)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不但是化学学科的任务,同时也是其它学科的任务.受各学科教学要求的限制,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协同开展,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而不只是建立在形式和口头上。建立兴趣小组不失为当前学校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一个补充和拓展.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环保方面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工矿区的水样、空气可化验监测,也可在校内实验室中作一些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如在实验室中作草本纤维造纸和废纸回收的比较性实验,废气、废液的处理,进而说明环境保护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举办环境保护讲座,运用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效的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环保教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浪费与资源回收利用,都是与环保密不可分的,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倡导“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的风气,让兴趣小组的成员联系身边的环保事例,从节约纸张回收废电池,分类收拣垃圾,节约用水,爱护动植物等做起,发挥示范和教育的作用.3.4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可把本地区环境污染典型事例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例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一节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了自来水厂,到商场调查了解滤水器的原理,到乙炔厂、电镀厂的下水道出口处采取水样做检测实验,还亲自带领学生到市区周围的护城河考察,让学生观察污染后河水的颜色、状态、气味。通过观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 [2] 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3] 徐冬青.环境问题: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J].群言2002.10:12~15.[4] 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5] 鲍高强.化学教学种环境教育的渗透.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6]牛文元.我国生态环境能力建设任重道远[J].学海,2002.5 [7]刘玲玲.从环境教育视角解析新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育,2003 [8]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5.[9]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0] 杨朝飞.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下载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_2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薛刚华 【摘 要】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了初步总结,用教学实例阐明了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深化与反思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深化与反思 美良中学 符学琳 【摘要】: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替代以学科知识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个......

    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目录 摘要·······························1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

    初中生物学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要如何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生物学教学反思,欢迎参......

    初中生物学优质课听课心得

    以人为镜,明己得失 2016河南省初中生物优质课竞赛学习心得 王学语 张华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平台。20......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经过几年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

    初中生物学教学法教材试题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考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在思想情感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提出,应增强学生的_____________ 情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 __......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 10生科周玉凤 经过多次对2011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总结,本人感触颇深。2011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