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

时间:2019-05-12 23:5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

蚌埠六中历史教研组 金灿

初中历史课改在安徽省已经推行了九年,这九年来,笔者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位教师,从考试命题的变化中发现了当今课程改革下命题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考试题目举一反三,内容千变万化,让人耳目为之一新,也让学生颇费思量。

一、主题新颖,紧跟时代脉搏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要体现时代的特色,反映在历史试题上就是要体现当年的一些热点问题,历史试题以当年的时政材料作为考点屡试不爽。如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当年安徽省中考试题就以此为例,考察国共两党历史上有过哪两次合作的问题;恰巧2005年又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整周年,借此考察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再通过连战访问大陆这一事件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出了一题开放性试题;堪为一箭三雕的好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去年安徽省中考又以热点命题,透视了上海近代的发展历程。以历史墙报为载体,以“走向开放——融入世界——追求光明”为主线,考察了上海被迫开放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融入世界的军工厂是哪次运动的产物,追求光明的《新青年》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等等。将零碎的知识点用一条热点城市的线索巧妙贯穿,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将平时学习的知识立体地跃然呈现在试卷上。这种类型的题目构思精巧,考察难度虽然不大,但却达到了再现历史知识的效果。

二、题干丰富,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不断进步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枯燥的历史题目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即使是选择题,它的题干也日益丰富,并且借助历史材料,创设出新的历史情境,从而使突兀的知识点“旧貌展新颜”。以2008年南京中考试题为例: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一篇评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此题显然是考察日本战败投降的具体时间为哪一天。在课改之前,此题上来直接就问,题干显得直白单调。但依托材料,不仅增加了题目本身的内涵,创造了历史情境;而且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获得了新的历史知识——可见考题处处皆学问。

这种试题的特点在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卷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例如材料题第17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______________。(3分,填字母代号)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2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4分)材料三: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2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2分)

命题人用丰富的材料展现中日两国古往今来的交往历程,犹如一幅历史的长卷,娓娓道来。材料图文结合,还有最新的照片。这些材料从多个角度、各个侧面考察了中日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丰富的历史材料是历史试题必不可少的养料。正是一则则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才让历史试题生动、精彩、富于变化。

三、重视实际,不回避热播影视剧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历史与现实相脱离的误区。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新课改之前,历史的学科地位不受重视,研究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比较狭窄。作为一门考试学科,它所出的题目内容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他学科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倾向。曾几何时,我们曾经羡慕过台湾人出考试题居然考过张信哲的歌曲中的歌词的修辞方式。这些曾是我们出题的禁区。2008年安徽省的历史试题大胆地使用《金婚》这部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三段场景出了一题材料解析题,并且也取得了好评,当然也不乏争议在其中。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能迈开这一步,敢于创新,接受新鲜的元素,使历史试题透露出生活化的气息,贴近现实,这确实是一大进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命题者还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不是所有的影视剧都能合情合理的表达历史的价值观,所以在选材上需要层层把关,不断为之而努力,让历史能够“活”在现实当中。

四、组合巧妙,转弯处巧设“陷阱”

课改之后,历史试题直接考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越来越少,但这并不表示基础知识就不再重要。其实,基础知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牢牢被掌握,因为现在的考题大都是间接考察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变换思维方式,尤其是不能总以直线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哪怕只是一道小小的选择题。在这次刚结束的我校七年级历史阶段考试中,就有两道原创命题让许多学生“阵亡”其中,包括一些素质还比较过硬的学生居然也会出错。但仔细一分析,发现其中大有奥妙。1.敦煌壁画的内容是()①表现佛教故事

②历代战争 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

④描绘社会繁荣景象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这题最大的陷阱就是①③,但仔细思考一下,壁画怎么能够反映塑像的内容呢?如果这一题不是A项这个干扰项巧妙的偷换了概念,而且放在最前面,具有极大地迷惑力。再仔细审题,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应为D项。但如果这一题是放在课改之前,可能是双项或是多项选择题,就无法体现组合的巧妙性了。

2.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这一题考察的是唐朝长安城的特点。教材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人口众多,街道整齐,市坊分开,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而且众所周知,唐朝最繁荣的文化当数唐诗,所以④ 不能漏选。好多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都看到了这一点,选择了C,但是却不明白③为什么也是正确的。这一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怎么理解市坊分开这个知识点了,商业区与住宅区是分离的,所以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这一题目巧在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正思维与发散思维当中。组合的巧妙在于有两个2个选项的、一个3个选项和一个4个选项,结果那个4个选项的才是正确的,具有很大的干扰性和迷惑性。可见我校历史考试的命题,已经达到活学活用,巧妙的实现知识的迁移,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境界了。

从课改以来的历史命题来看,题目有的精致小巧,但暗藏陷阱;有的明朗大气,又不失风范;有的中规中矩,但富于变化;有的大胆开放,但遵守原则。总体来说,对历史材料的依托加强了,将多项选择题改为组合选择题的新形式,并且更加注重组合的规律与特点。随着课改的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考试的题目和测量方式还会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应该勇于承担命题的责任,掌握考题变化发展的规律。去主动适应考题变化发展的要求。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

一、个人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能有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我来说,尤为重要。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自己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三、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基本功训练”等六个方面。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的过程中,我将继续发扬“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厚待学生,教书育人。

《礼记〃中庸》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学”,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老师实践的最好舞台,必须治学严谨,踏 1

实认真,认认真真地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教育理论学习方面,加强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以严肃、朴实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形成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经验、教育智慧;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故事和案例。课改与科研方面,从密考证,不作臆测之词,不作武断结论,治学不事浮夸。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敏行”即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大环境使青年教师不再拥有较长的业务、素养的自然成长期,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青年教师不得不尽快地进入状态并得以迅速成长。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抓住机会,努力汲取营养。针对新课改我的规划如下: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3、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结合教学案教学,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新课改特别强

调的一点是,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以及收集到的新的知识信息,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把学生的想法、问题进行交流,达成新的知识资源,不断综合、完善新的知识体系。多向互动,通过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目前正处在专业发展成长的第一阶段——探索发展期(工作1-3年),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并努力实现:

(一)、师德修养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提升素质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1)多看多学相关的书籍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深入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落实新课改理念,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

(2)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3)提高学历层次,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明显

提高。

2、加强基本功训练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注重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习评价各环节。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勤于动笔,善于反思,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向名师学习,感悟成功的轨迹,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拜名师学艺,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第二阶段: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研能力

1、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交流和反思,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尽可能承担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努力使自己对教材的运用能游刃有余,对新课程标准能掌握通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学会思考,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趋向成熟,能完成相关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

3、争取通过职称的评选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坚持多学习、多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更快地成长。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浅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高效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商榷。

一、深刻认识历史教育的本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根本追求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人智慧的生成,促进人的完美情感的生成,促进人的健全人格的生成;教育的本意应当是:赋予人以价值,并且不断提高这种价值,使得受过教育的人的生命更具有意义,更能为其他人和社会所接纳、所需要、所尊重。

“关注生命发展”这一教育的本质追求使新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回归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教育”应当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使人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以促进人的生命整体不断获得发展为根本追求的学科教育。

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符合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历史教育显然可以且应该为构建未来新型人才所需的人文精神的趋向而努力,应充分发挥其陶冶人格情操、深化精神 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养育功能;应积极开发其激活人的心灵,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疏源导流,促进智力发展的益智功能。

历史教育怎样实施以人为本?历史教育必须增加一定量的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科学史等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位的、各个角度的对人类的文明与野蛮进行鲜明的对比,深刻认识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明白人类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及自己的同类生活得更好。历史教育要使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关注当今人类共同的命运,分析本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中国融入世界的时代大潮中更好地胜任时代的使命,迎接中国同国际接轨的挑战,并用世界的眼光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和人类共同的问题。

二、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 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叙。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表现欲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实现,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推动其不断进步。其次要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创新之路的艰难险阻,只有那些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的人,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这方面的历史事实可谓数不胜数。

四、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

1.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历史教学,应该是通过教授历史,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教化功能,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终身发展的目的。这也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行为。

2.教有生命的历史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多数是在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强化训练。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生 活世界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历史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学科。体现在课堂教学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充盈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化特点,应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着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因此,历史教学应以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为中心,传授包含着精神、文化、智慧与情感等丰富的生命意蕴的历史知识。其次,在历史课堂里应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有生命激情与灵性飞扬。“历史之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学生最崇尚最向往的是主体参与、充盈着生活气息、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历史教学。再次,“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生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历史课堂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历史课堂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与美化。历史课堂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只有树立“生命课堂”观,才能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一定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积极投身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打造历史魅力课堂,高效课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 情感 事业和金钱。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历史知识体系

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

第三,要树立国际意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发展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如果不把它置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工业革命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为满足资产阶级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而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世界历史知识,就无法理解:地理距离相隔万里的中英两国为何会在此时发生这场战争?它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满清王朝的失败为什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叙。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表现欲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实现,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推动其不断进步。其次要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创新之路的艰难险阻,只有那些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的人,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这方面的历史事实可谓数不胜数。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四、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首先,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如果说“旧”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应当更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即重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关系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的来说,新教育理念就是教师要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更新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独立的学科教育,即使跨科联系,也是服务于本学科教育的需要。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知识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地跨科渗透。这不仅要求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要进一步拓宽相关学科知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其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和全球史知识;二是要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三是在旧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融入新历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

第三,要完善人格修养。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那么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会做人”之人。因此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格修养:一是现代意识修养,如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全球意识等;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修养;三是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一定要有机遇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的新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关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作者:郝丽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 初中历史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新特点范文大全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新特点1、题目设置稳中有变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比较稳定,基本为五道题目。但题目类型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2013年地市级的申......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课程中,英语属于是基础课程,也是在高考中拉分的学科。英语学习中,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和翻译。作为高中学生,能够深刻认......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复习的几点心得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复习的几点心得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县的推行以及在新课改的要求下2007年中考的举行,它既打破了传统的中考复习方式,同时也对新形式下的中考复习提出了更高和......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大全)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邯郸市二十三中 张玉欣 时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己全面展开,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此次课程改革,在7至9年级设置“历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