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

时间:2019-05-12 23: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

第一篇: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

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负担着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由于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降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方面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差,很少读书。不少农村初中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收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呢?造成这种现状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还是老师素质偏低,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文化氛围缺乏,教学一味应试等方面。作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忠实践行者,我们应该积极探求品读教学之有效方式。

二、品读教学解说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这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阅读中教学,对于作者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的表达感情的字词,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妙要点,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培养语感。

其核心是“读”、“品”、“悟”。“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品”就是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人物的情感经历,感受文本思想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悟”就是发现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由文本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品读教学研究的设想

“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艺术。文章中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分与合、美与丑„„.一切有韵味的地方,无一不在品析的视野范围之内。有一定深度的赏析与品味,使文章的、文字学的、语言学的、文章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等方面精美的手法、丰满的意蕴,都显现于你的面前。

教师必须有深度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仔细的咀嚼、深深的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品读,由于含有一个“品”字变得深刻而又优美,它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材的同时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发现。这“独特的发现”正是具备功力和思维灵活的表现。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如果能有“品读”这一步,教师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品读是应该分层次进行的。首先是“析读”,再就是“研读”再就是“鉴赏”。

品读是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浅的,关键在于善于“品” 品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候连“吟咏”课文都是一种品评鉴赏。本课题尝试从品得细、品的深、品得美、品得奇等几个层面来研究,探究品读教学之有效方法:

1、品得细

就是逐字逐句,多角度的反复的咀嚼品味语言材料。

2、品得深

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而且品读的角度与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

3、品得美

就是从“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

4、品得奇

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人们往往用 “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炼。其实,语文老师的品读功夫也应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

四、品读教学有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1、品读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本身就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决非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被动的镜面式的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品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情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品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他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里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知识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见,学习者对知识的学校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结构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而且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在加工和再创造。语文是一门最富有激情、最有灵性、最宜实践的学科。作品的意义、形象和价值应该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的意义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己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为基训,自我感悟而成;通过阅读、感悟,促成学生的语言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来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那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获得打下基础。这一观点是:智力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智力是多元的、独特的。所以我们难找到一个实用与任何人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每个阅读智能都有多种表达方式,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发展方面。智力是情境化的、可发展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个体的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要求使人们发展智力成为可能。任何一种阅读方式的形成发展都要受其个人成长经历、学生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三种因素的影响。智力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加德纳认为。智力是每个人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序地拥有的“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或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

2、品读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品读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思考我参与、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加压的基础上,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牲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品质。而“文本品读”就是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体验和生命体验进行独立的自我阐释和自我解读,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依照个性,进行多元解读和差异解读,这是一种个性化的品读过程。

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一连串的由内到外的“读一感悟—表达”的行为链条,使读者借助语言文字接受文本和超越文本的一个连续过程。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大一统”意识、师道尊严以及应试教育的束缚和误导,犹如一组座牢笼僵化了师生的思想,扼杀了教学的个性,窒息了灵动的创造。事实上,作品是作者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每位学生都是一个

独立的思考,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心灵历程,面对文本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和成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澜教授指出:“人文气息包括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真诚关爱,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对每个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新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监看发展的关键。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的形成。《语文新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现。”

五、品读教学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爱读书。

2、使学生会读书。

3、使学生读好书。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掌握品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品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品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品读教学研究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将在“品读”教学的目标引领下,力求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品读”教学的路子来。

2、自主性原则

在新课程条件下,阅读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主动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自觉承担起实现阅读目标的义务,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放性原则 为了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应坚持开放教学时空,实现时空共有;开放学习内容,力求内容共创;开放组织形式,实现意义共生;达到成功共享。

4、探究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自主阅读中敏锐的问题、主动的得出问题、积极地探究问题。探究的结论不是教师的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得到的属于 学生自己的结论。

5、实践性原则

文学作品本身就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并关注身边的一切,采用“感性经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教学模式,遵循“生活--文学—生活”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阅读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七、品读教学的研究阶段

1、品读教学的调研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了解学生对品读的认识,调研学生阅读的水平

2、品读教学的课题提出(2013年12月)

3、品读教学课题的实施(2013年12月—2015年11月)

针对课题的设想及目标,制定研究的计划,并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适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拟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实施深入的研究。

4、品读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并提出结题申请(2015年12月)

八、品读教学研究的管理

1、课题第一负责人:钱江

课题组成员:程凤 田胜任 刘云 张世芳 李宝花

2、品读教学研究分工

品读教学的调研:程凤 田胜任 刘云 张士芳 李宝花

钱江 李宝花:九年级 刘云 张士芳:八年级 程凤 田胜任:七年级 各年级骨干教师,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工作的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成果的总结。

3、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课题研究到必要的阶段,积极向学校申请帮助。

第二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本课题组研究的课题2015年3月被莒南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立项。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截止目前进展顺利,课题研究已基本进入尾声,课题组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活动。

1、多方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展开调查分析现状,撰写方案申报立项.课题自2015年1月开始着手准备,于2011年2月正式提交申报立项书,并于2015年3月莒南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2015年6月开题,自此后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研究状态。

2、本课题共有5人,课题组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主题明确,以专题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经常组织学习交流,通过对《环境文化研究》、《校园文化探索》、《创新德育案例》等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拓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

3、课题组以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精心制订和完善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据理论学习明确开展感恩教育应该有个比较系统、又可以操作的目标定位。所谓感恩,就是“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情感认识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这说明开展感恩教育应有一整套比较科学的感恩教育目标和适宜的内容。

4、注重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积累,及时推广研究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题研究资料的点点滴滴,老师们都认真记录、仔细梳理、形成文字。

二、阶段性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阶段性成果:

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特色活动,促进了小学生感恩能力的发展。

(1)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因而我们将感恩教育内容列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内容之中,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我们也认真去挖掘、分析教材,找寻其中蕴含有感恩教育思想的素材,进行剖析解读,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有的放矢的感恩渗透教育。

(2)在特色活动中升华感恩。

*国旗下的感恩传递: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间,让一名学生讲述一个感恩小故事,使全体师生共倾听共感悟。*感恩节活动:包含“感恩故事大家讲”“亲子同唱一首歌”“亲子小手护大手”等活动,让家长也共同参与进来,共享感恩。

*贺卡制作:每年举行一次感恩贺卡制作比赛,父母孩子齐参与,在张张贺卡之中表达点点感恩之意、倾诉浓浓感恩之情。

2、举行了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专题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每,我校教科室都会举行课题研究的专题活动。如:新学年伊始,对上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并进行较周详的分析、计划和调整,鼓励和协助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子研究课题及制定相应的个人研究计划;学校还专门给各个教研组购买图书阅读,举行一些“教科沙龙”、“好书荐读”、“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在课题操作过程中,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加强学习和研讨的力度,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形成“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交流、边总结”的研究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保障。教师们能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自此课题开展以来,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平时,还能用自己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加入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撰写出真实且具说服力的案例、论文。

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家长的主动参与,在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家长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学习什么是小学生真正的感恩,知道应该怎样在家指导孩子学会感恩,同时正因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感恩教育,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感恩的过程中,自己也深受感染,经常与老师密切沟通,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对老师的不满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宽容与感恩,遇到事情,他们更愿意坐下来和老师亲切沟通而不是指责,家校呈现一种和谐的教育态势。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出了学校这一固定范围,在家庭这一“红色根据地”上生根开花,互惠双赢。

课题研究的新意:

(1)本课题研究将通过鲜活生动、蕴涵哲理的活动式教育,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社会、自然关爱扶持,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中小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式教育途径,有利于突破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创新时期德育教育新的方法和措施,形成德育教育新的构建模式,实现学校德育富有成效长期机制,促进学校德育的良性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勤奋、和谐、创新的校风形成,有助于学校出名生、育名师、创名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探索,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存在问题:

1、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存在下列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观念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转变,认为感恩教育可有可无。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造成孩子对感恩没有足够的认识;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他们更乐意教给孩子知识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2、学校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活动存在下列问题: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违背了教育主体的实践性原则,片面强调德育知识的灌输,重在教化,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3、社会因素在于我国正处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道德地方缺失、信仰的危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吞噬着人们的灵魂。道德滑坡的不正之风一步步侵蚀着校园。小学生的感恩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具有了一定的感恩意识,并能展现出一定的感恩行为,但这些意识和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内化,需要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懈的引导,才能使其成为幼儿的固化行为,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下一步研究计划:

1、不断改进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小组的负责人要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课题组组织进行讨论,找出不足之处,予以研讨解决,并对原先的课题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下一步的研究更顺利。

2、树立感恩榜样、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探寻更多生动有趣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得以在榜样引导下学习、在环境熏陶中默化、在浓厚氛围中形成、在生动活动中养成。

3、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培养,使孩子的感恩能力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4、举办校内沙龙式的成果交流活动,将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予以宣传和推广。

第三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

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回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尚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教育公平失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的发展找不到真正的突破口。而通过对农村各基础教育学校的调查了解,2000年以来,各校办学水平徘徊不前,教育质量攀升乏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合格率不高,学生在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时,不缺乏高分者,但是不合格者占到30%强。二是控辍保学任务十分艰巨,未成年人基础教育完成率难以达到六成。目前这一现状的成因主要是我们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模式生硬呆板,缺乏对学生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于是,我们提出了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能更好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培养尽可能多的合格学生。

2、课题的界定

探索高效课堂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且利于其全面发展的课堂形式和学习方式。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全国各地对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风生水起,沸沸扬扬,比较成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广州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广州许多学校实践的生本课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河北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岳阳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教学模式。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被各类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深深吸引,参观者趋之若鹜,络绎不绝。据报道,到杜郎口中学参观考察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12万人次。很多学校从杜郎口中学借鉴经验,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如河北天卉中学、岳阳许市中学就声明是师从杜郎口中学。但是,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也存在着很多不足,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至少存在许多质疑者。很多到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回来说,“我们是带着疑惑去,带着更多的疑惑回来!这旋风到底能刮多久?也不知道这旋风是带来好的,还是带来破坏?从课堂教学来看,好似在作秀!”一位网名叫“老牛快跑”的人,在网上发帖说“......目前学校(杜郎口中学)已流失200余人,全校只有800人了,而当地不学他们也说明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他们所谓的教改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只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确实经济效益是有了,让人掏了钱包学了一些浮夸风。要知道,教育是良心活,是不能用来挣钱的,无怪乎当地的老百姓都要骂娘。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他们的学生就不会仅有1000人左右,如果他们的教改真的那么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辍学、转学、逃学。杜郎口的这种现象成了教育领域的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装》。” 2010年3月底,我校40多名教职工来到岳阳许市中学参观学习,走进了经过《湖南教育》宣传的许市中学课堂,学生训练有素、展示精彩。但是,那天教师上课把我们弄得一头雾水,有几位相同的教师在相同的教室连续上了三、四堂不同的课,大部分学生课间时候围在教室外墙壁的黑板上抄抄写写,为下节课做准备而不得休息。教师和学生在新模式下是真的很累,还是求教求学的兴趣使然,还是在为我们这些参观者作秀?看来,打造高效课堂,创建有效教学模式这一理想状态远非一日之功,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有瑕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求。

4、选题意义

不论是生本课堂、先学后教,还是“三三六”开放式教学,都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国各地担负基础教育重任的学校都在寻求或实践课堂改革的最佳模式,在摸索、实践、反思,或者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同一模式会因为不同的校情和学情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容易出现偏差,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校实际而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5、研究价值

目前,全国各地基础教育学校掀起了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课堂改革的政策性措施,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毋庸置疑,课程改革涵盖了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打造全新的学习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向各市州教育局下发了《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的通知》(湘教通[2010]252号)的通知,湘西州随之向全州各类学校下发了申报省课改样板学校相关通知。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正是顺应时代要求,走科研兴教之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施教者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架构高效课堂,在新时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教师的施教方式、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及课堂结构形式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在全校推行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如根据不同科目创设新课堂教学模式等。

体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由“接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由“个体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具体如下:

1)、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思维,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2)、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意志品质。3)、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4)、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4、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建立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使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基础教育的完成率成为可能。

5、创新之处

由于教育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同,其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就会必然存在差异,一所学校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任何学校,研究并实施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潜、确保学生合格率的提升都将是一项全新创举。只可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可走别人的路子。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通过参观调查本省及外省发达地区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认真分析自身校情学情,提出研究目标,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和网络搜集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了解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运用参观调查法,研究我校及省内外各担负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案例研究法,对研究假设形成有效策略和基本架构,反思并提炼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实践模式。

3、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制定研究方案。2011年11月-12月

在教育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搜集教育动态,掌握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校资料。

第二阶段:参观调查。2012年1月-2月

完成对省内外课改学校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其较为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整理。第三阶段:个案探究、中期评估。2012年3月-2012年6月

经过深入研究,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形成策略,组织部分班级进行案例探究。课题组中期评估:收集、整理资料;优秀导学案、教学方思、课件的汇编及课堂实录;并写中期实验报告,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

第四阶段:策略研究。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本校案例的相关数据,对实施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理性分析,写出论文为扩大案例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阶段:全校推行,申请结题。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经过扩大案例、理性反思,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的研究专辑,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

四、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

1、研究反思,调整思路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在每次的教研组长例会上,在有效教学节的总结会上,我们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

2、同伴互助,共同实践,扎实研究

课题组召开了教研组长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研组长传达了学校课题的研究重点,并对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读,要求各教研组确立本组要研究的内容,并对教学环节进行研究。

①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②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各教研组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再选定其中的一人上课;听课、评课年组教师全员参与。

③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联合执行。在全校掀起研究实践高潮的同时,我们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上课的老师进行第二天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上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教研组坚持每天一次的晨会制度,总结每天的研究情况。坚持举办有效教学节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五、初步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三环六步、分步推进”

第一环节:预习

1、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及探究。

要求: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生成新问题,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第二环节:展示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质疑、点评,全班交流;

2、师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要求:学生展示积极、倾听专注、点评深刻,教师全程驾驭、主导。第三环节:巩固

1、学生训练(基础训练、拓展训练);

2、师生评改,当堂巩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各类训练,巩固知识,教师及时评议、总结。

六、阶段性主要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2、教师方面: 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举行了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活动。开展周汇报课、组内研讨课、校级公开课、论文及课件评选等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并有多篇论文、课件在省、州、县获奖。

七、存在问题及下段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课题不断向纵深推进,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很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课堂气氛良好与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的矛盾。我们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水平等为目的的。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观察,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看别人参与活动,自己好象局外人;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

2、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与教学快速发展的矛盾。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既要照顾进度,又要改革教学形式,疲于应付;甚至个别教师觉得老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轻松、实在,私下里又在使用老办法。

3、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与学生的能力差的矛盾。部分学生基础差、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懒惰思想根深蒂固。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气氛不突出、放不开,学生上课时离不开教师的首肯、引导;加上他们的讲题才能、组织才能非一日之功,讲题的流畅性、精彩性还明显不足。

4、教改急切呼唤对学生有效管理与学生管理方法落后的矛盾。课改中,小组长应当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但我们的学生还很缺乏这种能力,加上其他学生不主动学习,不执行组长的安排,班主任也缺少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学生之间的配合就很难到位。

5、师生自身发展与教学、学生评价手段和制度落后的矛盾。我们的评价手段相对落后,评价制度滞后,已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二)、下阶段打算

1、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遇到问题,开展有效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研究“分组合作”的有效性。围绕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继续开展典型引路,共同促进,做到以强促弱,以强促强,共同发展。

3、抓好养成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强化有效评价助推作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4、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进课题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具体安排如下:进行有关学生自学方面的研究,把“预习”做实。包括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等问题。在研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 实验教师交流总结。

② 课题组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撰写报告。③ 向县课题组提交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是最终成果阶段。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与研究报告。

虽然,我们的研究还在不成熟阶段,但是,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把每次的研究体会及时加以反思,不断进行改进,并把阶段性的经验进行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两年来,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我校的关怀与厚爱,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就课题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

第四篇:《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中期报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们申报了市级课题《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旨在针对我校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随之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融通课堂内外,积极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课堂”。现将我校在该课题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二)组织开题学习,明确意义

课题申报成功后,召开了校级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转变和优化师生传统教学方式为重点,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进行了“课堂教学低效原因”调查分析。通过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自我反思与调查,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学校、学生、家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分学科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开展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调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侧重,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四)依据调查分析各年级学科教研组确立了本组的研究侧重点与子课题。

(五)以“优化教学环节 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理论学习,理念先行

研究指出,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形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两极分化严重等不良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真正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实性,就需要教师主动改变、提升思路、强化行动。所以组织教师采用自学与外出培训学习,观看专题讲座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先后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了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视频。

课堂实践,寻找策略(1)研读课标与教材

经过分析研究,一致认为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号召教师结合课标研读教材,以教学内容为契机再学课标。要求教师先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掀起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良好教研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使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都能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读懂教材上做文章,在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上下功夫。

(2)立足常态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立足常态课,即教研组或分管领导采用随机抽查听课的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研讨点评,让每位教师明确一节常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任务要求,教法学法等环节内容,能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组织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为标准,努力提高常规课的教学效率。推进教研课。为了帮助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听课评课的实效,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公开课。依据课堂评价,通过教师全程参与,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了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的高效课堂研究提供实在的研究案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引领示范课。即发挥本土资源,组织和开展本校各级能手示范观摩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进名校,访名师,解读有效课堂”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组曾多次鼓励和安排相关老师去其它兄弟学校学习借荐,以提高对有效(高效)课堂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使老师们重新认识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对有效课堂的理解,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各项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优化教学环节、构建有效课堂、追求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课题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研究,明晰了构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首先要静下心来钻研教材和备课,静下心来研究学生,明确了理清了教师角色。

只有备课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重难点,要充分研究好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课型的不同设计灵活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分层,不能一把抓;要体现有所侧重,不能一刀切;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取舍。把教学目标分解若干个教学活动目标。这样既提升到了优的学习优势又适当兼顾差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点的呈现要也分层次,循序渐进,做到兼顾共性,照顾个性。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有前瞻性,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但要注意如何避免出现一些设计上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做好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要让基础很差的学生对已经由其他学生回答对了的问题进行重复,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进步。教师要像无私的太阳一样,毫不保留地吧赞美之词送给那些需要我们鼓励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所以及时的表扬、必要的耐心、适当的有趣的课堂活动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的内驱力。

3.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侧重和分层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做出不同的标准的要求。

4.课堂练习要稳扎稳打。向学生提出小目标,有小目标的完成来逐渐向大的目标靠近。要求学生小步子,低起点。逐步的积累来完成一节课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5.开展好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感。鼓励优生带动差生,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鼓励他们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使他们知道同学们和老师都没有抛弃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在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探讨和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较成功地解决了课题中提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形式的相关问题。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图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态。在研究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案例反思,并汇编成《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经过教、研、思、写等多层次的磨炼,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课堂上学生搞小动作的少了,专心听讲的人多了;只会倾听的人少了,会听善思敢说的人多了;教师说话的时间少了,学生表达的多了;单一评价的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总之,一个积极向上、紧张有序、和谐文明的课堂气氛形成了。

今后,我们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再戴着“有色眼镜”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改变教师一贯地运用师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使学生能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学而有得。

永寿中学《中学物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王 涛

第五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庄扶中学 徐香玲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营造和谐、积极上进的教研氛围。要让学生“动”,教师就得先“动”。

如上好开学第一课,告诉学生我是谁?语文是一门怎样性质的课程?如何学好语文?等等。每堂课尽可能做到准备有效、练习有效。

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清晰和简明,内容适量和适度。

预习课:积累字词、读懂文本、品析文本、小创作、质疑或设计题目。

展示课:抽测(学情预设、解决方案)、精讲、讨论、展示(学情预设、解决方案、专题分析、知识补充)、穿插巩固、检测。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可以分层设计题目。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我认为认真研读文本,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还要有所创建,要看到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开发别人看不到的有效资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样学,对于一篇课文,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读懂些什么,会获得什么,哪些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哪些地方的学习需要帮助等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石壕吏》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之后抛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室中更无人”和“惟有乳下孙”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②老妇人的话是一口气说完的吗?还有谁在听她诉说?这一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教师挖掘出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信息,两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多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语文课要贯穿听书读写四种能力,不能只有问题、习题,要重视朗读教学。不能让政治与活动唱主角,要重视对文本的悟读、分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散文就要以情动人,说明文就要弄清写作顺序、说明方法。

要让学生动,首先必须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要让学生动,必须让学生在静下心来思;在充分“学”和“思”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大胆地“动”起来。

以学为主,师生互动、教辅结合、优差并重。

学案要注重落实、蓝笔做红笔更正。教师检查落实。批改作业中要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小组帮扶,小班制教学。

此外,应注意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个性阅读。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教师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发现和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敢于表达,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下载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品读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中期报告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

    有效教学课题中期运行报告

    《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子课题《高效课堂导入研究》 中期运行报告(一)课题运行中理论学习工作与思考 在课题运行阶段,我主要通过过去积累的书籍、北华大学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馆......

    英语语法有效教学的中期报告

    《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探索》中期报告 金坛市第三中学 赵卫红 一、小结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我校《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探索》课题作为金坛市级研究课题于2007年9月立项。课题......

    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 中期性研究报告我们自开展《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来,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

    《农村小学写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写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规范字,绵延几千年,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 江苏省射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机制”一词根据《辞海》的解释,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使用此......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

    《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期报告●江苏省射阳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概述“机制”一词根据《辞海》的解释,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使用此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