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详细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学习实质:是学习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人的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也要注意活动的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学习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智慧技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能形成的特征: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智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指自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1.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的培养要求:形成条件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地进行练习(精讲象),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采取行动阶段.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多练.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要适量循序渐进)3.认知策略行行动阶段)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同化的三种方式:上位同的技能。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认知策略属于信息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认深情感体验。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构成。个性性.概括性.包容性高)下位同化.并列结合同化2.大学生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元认知知识,2.元认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知控制(计划.监控与调节)主要的认知策略:注意策略.编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特征:能动性.目的性.点: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思维显著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认知策略教学原具有自我意识。
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心理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则(119页)的具体方法1.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独立。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特点: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3 掌握各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教材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认知策略5.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4.动的科学。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观.言语直观。4.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视觉编码.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够利用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高教区别于语音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运用大学生识记的规微弱的线索;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在不利的情况下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中学的比重增加,教的比重降低;律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或提高识记的水平85:控制识记材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教学传授法转向指导法,学习法由再现式转向探求式.研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究式;教学内容由传授基础知识转向传授专业知识;校内识记效果;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加深对材料意义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和反馈 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学习的理解程度;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调动多第六章 学习迁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态;树立识记的信心。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 学习起促进作用。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负迁移是指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1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2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3有助于正确理解能力研究。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与品德,形成科学的能力观与品德观2.认知结构说理论第二章 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奥苏贝尔)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第一1.学习动机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驱力和诱现象,出现遗忘是非常正常的;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第二变因。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26:①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意义学习的材料,遗忘得迅速并且数量大;第三抽象的事量涉及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变量是它的巩固性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第四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 已有经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保持规律与知识存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 策略 4 定势的作用。定势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 系列组织 联想组织 网络组织 是先于活动而指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为迁移而教(如何为迁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更替组织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弗洛伊德):记忆被压抑2移而教)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需要)。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3干扰说:前摄抑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4力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渔)可替代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检索困难说5同化说(奥苏伯尔)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性知识的巩固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寻找达到目标的p29:多元性.自律性.社会性.职业化。强化动机理论:认为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性的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98 最主要特征 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默里):是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系:区别:首先两者定义不同,其次问题解决既可以使用现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成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当解决问题时有创造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力参加时,其问题解决就属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联系:1 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班都拉):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创造性的高低必须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2创造力的大小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马斯洛)自我实现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1基本结构不同,前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38: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者是描述性,后者是操作性的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程:1发现问题(影响因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功体验(首先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制约因素: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其次课题难度要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4检验假设(直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接检验(实践).间接检验(推论))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的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第四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完成有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5情绪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或动机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1训练学逻辑推理能力感)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一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2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3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是直接训练二是间接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指导学生仔细的界定问题.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效能的程度。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极尝试提出不同的假设.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景和氛围)4问题解决策略训练3.创造力与智力:两者关40: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6从测量的系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机4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5 正确指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者可能有低智力,也可能有高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么的方式进行测量。二者相互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智力;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大学生创造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习心理46 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遵守鼓励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序学生创造性的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的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率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对学生进的活动。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51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策略.动作技能2.101冯忠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3改变不利于(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一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创造力的观念 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在实际教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学中使用的原型定向的方法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品德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加涅的学习分类52和信息加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工学习论63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一定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发展理论皮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亚杰: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没本原则和规律(桑代克的学习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有把规则看做是必须遵守的2权威阶段6-8岁(他律阶段):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和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二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儿童判断受外部价值观所支配和制约3自律阶段8-10:不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模式付诸实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操作的教学方法1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认识开始形成4公正阶段就会消弱,也就是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10-12:公平和平等成为孩子情感领域的核心柯尔柏格(三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消弱奥苏泊尔的有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意义接受学习论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将代表符号所代表系列,依次按照一定得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2要注罚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内心需要水平二习俗水平3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况,好孩子取向阶段:外部评价4遵从权威取向阶段:权威认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受意义学习的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同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公平公正6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影响。先行组织者63:是先于学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序内化,动作遍原则取向阶段:良心道德如何利用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培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养学生道德价值观:价值观辨析理论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三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习任务相关联。分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目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在实际教学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的:促进学习的迁移4.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1.心理中使用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具体方性和观点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法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六种途径: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观察学)。3.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品德与态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有移情。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区别:1两者涉及的范围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二良好不同:态度范围更加广泛,品德只涉及道德部分2价值的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平为反应,进一步内化为评价,第四级为组织,最高水平为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价值性格化。只有经过组织已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态度才成为品德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 转文化背景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变阶段 巩固与稳定阶段 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意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学生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的支持性条件 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十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994年颁布《中央加强和1.一个成熟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主动为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向,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配置过多干涉。3对各进其人格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90:1树立正确的自我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培养学生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突,扮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定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主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90:1发展性原则(心理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使心理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采取主动的态势,促进学生心理健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1教康发展)2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必须充分师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考虑大学生的主题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泛而精确的理解,而且还应该对该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点;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主体地极的情感,第三教师还要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知识)2教学位得到充分体现;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体发生了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教变化)3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选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择;对学生要无条件接纳)4全体型原则(一制定心理健康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在实施过程中让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培养教师全体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三还要充分考虑的教学效能感: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特殊的帮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助)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心理发展尚未成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间的冲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师生比例下降.学生生己的教学。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活.学习保障的变化;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能力差;缺少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辅导: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一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殊能力,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大学生学习问题和偶发事件,能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的心理辅导:1学习动机指导: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学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习目标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指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考试心理指导考试是大学生和经验积累。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人格.情绪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障碍)辅导: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 克服交往3.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中的认知障碍 3 进行交往心理训练:感受性训练.角色扮的威信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爱护学生4提高自演法.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大学生性心理的辅导:1传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播性心理知识: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4教育学生正确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把教学过程录像)处理恋爱挫折五大学生职业辅导1 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和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自我2 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就业信息 4 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我概念4.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课后备课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大学生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209: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引导积极地评价自我;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实现自我)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1目标整合原则2志趣相投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智能互补原则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被称作冒险转移(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1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
第二篇: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详细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采取行动阶段.执行行动阶段)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感体验。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构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
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独立。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中学的比重增加,教的比重降低;教学传授法转向指导法,学习法由再现式转向探求式.研究式;教学内容由传授基础知识转向传授专业知识;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研究。
第二章 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1.学习动机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驱力和诱因。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26:①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替代对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29:多元性.自律性.社会性.职业化。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默里):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班都拉):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38: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首先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第三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第四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一是直接训练二是间接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40: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习心理46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的活动。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51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加涅的学习分类52和信息加工学习论63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一定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桑代克的学习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和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消弱,也就是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消弱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将代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受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影响。先行组织者63: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分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目的:促进学习的迁移4.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1.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性和观点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学习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学习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同化的三种方式:上位同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高)下位同化.并列结合同化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思维显著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3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教材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4.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视觉编码.语音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运用大学生识记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或提高识记的水平85: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提高识记效果与性质;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提高识记效果;增强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对所学材料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调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提高识记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觉醒状态;树立识记的信心。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出现遗忘是非常正常的;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意义学习的材料,遗忘得迅速并且数量大;第三抽象的事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第四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容易遗忘。保持规律与知识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组织 系列组织 联想组织 网络组织 更替组织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弗洛伊德):记忆被压抑2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3干扰说:前摄抑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4检索困难说5同化说(奥苏伯尔)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98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1基本结构不同,前者是描述性,后者是操作性的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6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进行测量。二者相互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认知策略.动作技能2.101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一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原型定向的方法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二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模式付诸实施。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操作的教学方法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次按照一定得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况,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序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三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智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形成条件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地进行练习(精讲多练.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要适量循序渐进)3.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过程。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控制(计划.监控与调节)主要的认知策略: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认知策略教学原则(119页)的具体方法1.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能够利用微弱的线索;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在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如何培养动作技能: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和反馈 第六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 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 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1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2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3有助于正确理解能力与品德,形成科学的能力观与品德观2.认知结构说理论(奥苏贝尔)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第二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变量是它的巩固性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 策略 4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先于活动而指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为迁移而教(如何为迁移而教)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渔)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性的最主要特征 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区别:首先两者定义不同,其次问题解决既可以使用现成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当解决问题时有创造力参加时,其问题解决就属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联系:1 创造性的高低必须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2创造力的大小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2.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影响因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制约因素: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4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实践).间接检验(推论))主要影响因素:1过去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5情绪或动机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1训练学逻辑推理能力2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3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指导学生仔细的界定问题.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积极尝试提出不同的假设.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景和氛围)4问题解决策略训练3.创造力与智力:两者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者可能有低智力,也可能有高智力;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观念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没有把规则看做是必须遵守的2权威阶段6-8岁(他律阶段):儿童判断受外部价值观所支配和制约3自律阶段8-10: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认识开始形成4公正阶段10-12:公平和平等成为孩子情感领域的核心柯尔柏格(三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内心需要水平二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外部评价4遵从权威取向阶段:权威认同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公平公正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良心道德如何利用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价值观辨析理论根本点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价值选择来行事。具体方法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观察学)。3.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品德与态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区别:1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更加广泛,品德只涉及道德部分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进一步内化为评价,第四级为组织,最高水平为价值性格化。只有经过组织已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态度才成为品德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 转变阶段 巩固与稳定阶段
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994年颁布《中央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90: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定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主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90:1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采取主动的态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题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体发生了变化)3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要无条件接纳)4全体型原则(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二在实施过程中让全体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三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以特殊的帮助)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师生比例下降.学生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缺少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辅导:一入学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1学习动机指导: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学习目标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指导: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考试心理指导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人格.情绪障碍)辅导: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 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 进行交往心理训练:感受性训练.角色扮演法.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大学生性心理的辅导:1传播性心理知识: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五大学生职业辅导1 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我2 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3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就业信息 4 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209: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引导积极地评价自我;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实现自我)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1目标整合原则2志趣相投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智能互补原则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被称作冒险转移(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1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
六种途径: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主动交往3移情。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学生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十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一个成熟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向,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配置过多干涉。3对各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所教学科,在工作中有长远目标。4具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突,扮演好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3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1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精确的理解,而且还应该对该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第三教师还要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知识)2教学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向他人学习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对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3.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爱护学生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领域中的高效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把教学过程录像)和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第三篇: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刘毅玮著)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 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感体验。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特征:能动性 目的性 具有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 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社会职能不同、地位 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有高和专的特点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2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P1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2 发展性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 教育性原则。第二章 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奥苏伯尔成就动机构成:①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附属的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29:多元性 自律性 社会性 职业化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如教学中用奖赏,评分,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激励个体乐意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 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 利用 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 正确指导 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习心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引起行为变化的活动。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桑代克的联接说:1学习的实质在于一定的联接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率:联结的增强和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消弱,也就是熟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消弱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校论意义学习的实质:将代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目的: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总和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的目的:促进学习的迁移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原则
1、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尊严
2、心理学必须尊重人的主动性、意愿性和观点
3、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价值感、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4、心理治疗应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学习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学习原则:对学习充满渴望2)意义学习3)快乐学习4)参与学习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上位同化:原有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低,新学的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高
2、下位同化
3、并列结合同化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 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观察具有相对的 4 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2创造思维显著发展。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各种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得到全面发展.3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保
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人和回忆,或者再人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从遗忘的速度上先快后慢,从以往的内容上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再发展,这一规律成为遗忘规律。遗忘的理论1动机说:记忆被压抑
2、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随时间自动发生
3、干扰说:前摄抑制,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4、检索困难说
5、同化说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4、过度学习: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成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是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的,具有动态性质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
1、基本结构不同,前者是描述性,后者是操作性的2、从输入输出看,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3、从控制程度看,前者意识控制程度高,激活速度慢,后者意识控制程度低,激活速度快
4、从学习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速度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一旦掌握,很难忘记
5、记忆存储;
6、测量角度等二者相互联系: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101页
1、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操作模式,了解操作活动程序,确定活动方向
2、原型操作:依据实践模式,建立活动程序计划,并将操作模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将心智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外显到内潜的过程转化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
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控制(计划、监控与调节)认知策略教学(原则119页)的具体方法
1、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
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3、在积极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5、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认知阶段
2、分解阶段
3、联系定位阶段
4、自动化阶段 第六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 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 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
1、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
2、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
3、有助于正确理解能力与品德,形成科学的能力观与品德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对象的共 同因素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 策略 4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先于活动而指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为迁移而教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人以渔)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问题解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成功的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
2、流畅性
3、灵活性
4、独创性
5、再定义性
6、洞察性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
1、创造性的高低必须通过问题解决来体现
2、创造力的大小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
3、问题解决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主要影响因素:
1、过去的知识经验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
5、情绪或动机状态能力培养:
1、训练学逻辑推理能力
2、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
3、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4、问题解决策略训练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观念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没有把规则看做是必须遵守的2、权威阶段6-8岁:儿童判断受外部价值观所支配和制约
3、自律阶段8-10: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认识开始形成4、公正阶段10-12:公平和平等成为孩子情感领域的核心柯尔柏格: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结果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内心需要
3、好孩子取向阶段:外部评价
4、遵从权威取向阶段:权威认同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公平公正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良心道德品德与态度的关系:品德与态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区别:
1、两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更加广泛,品德只涉及道德部分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组织已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态度才成为品德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悟阶段
2、转变阶段
3、巩固与稳定阶段 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发展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
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定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主要原则:发展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全体型原则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95页及心理辅导: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 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 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 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考试心理指导大学生人际交往辅导:1 培养大学 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 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 碍 3 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性心理的辅导:1以讲座 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 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 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大学生职业辅导1 帮助学 生了解自我、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 帮 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帮助学生 4 掌握求职技巧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209:1全面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努力完善自我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1目标整合原则2志趣相投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智能互补原则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 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 的道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 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冒险转移。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1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3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班集体能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 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 制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较为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建立: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 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 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②主动交往③移情。移情就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 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 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2维护: 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 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评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学任务的分析:1确定学生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十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1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执行3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4教师要增强信心不断改进教学。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1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3尊重和爱护学生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把教学过程录像)和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1课后备课2反思日记3详细描述4实际讨论5行动研究
第四篇:2012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教育学》考试重点详细总结(张爱华著)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 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 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已经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9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 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 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 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 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 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 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 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 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 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 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 1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 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 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 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 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 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 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 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1.通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 2.通过科研发展科学 3.直接为 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早期对象创办的宗旨,现在依 旧是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 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 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 2 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 核心内容)3 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高校 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 培养目标。2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0 年教育部 首次提出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成建设 服务”的教育方针。√1962年,在《教育部 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中,提出了 “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1999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一个宗旨,两个重点)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影响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2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是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 为出发点。①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 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 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 离不开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 会分工的制约。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马克思还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 科学研究训练,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 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 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 个体社会化。两种价值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 腊时期。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如何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说: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博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 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注重学生实际工作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其后期发展。二者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相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部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反之博而不约,博而不专,也很难攀上科学的顶峰。√40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 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 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 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 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 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 2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 发展终身教育
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 生三个层次。学制建立三方面的制约: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 灵活性 多样性 主体性。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1989 年后,我 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1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校级职能部门必须 2 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 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 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 高校人事制度 4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机制,突出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剥削,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剪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习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职称评定、分配制作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如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特点:1独立性2层次性3中介性。世界教育机制改革的两种趋势:一体化和多样化模式。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影响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的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特点: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104页△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2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 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 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3 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教学的意义: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相统一,又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的规律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与自主选择性的规律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规律。教学四因素: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 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 和良好的个性品质。☆19 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增强2自主性增强3学习探索性增强4学习实践性增多。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 原则。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 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 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理念:1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2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 灵活性 整体性 可测性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 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 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50基础教学70和专业教学50三大板块构成,总学分160-170△33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 2 前沿性 3 思想性 4 启迪性 5 教 学适用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立各门课程 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 他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 度化; 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要求: 第一,教学大纲要富 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 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高校专业课与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运用新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实践工作经验与系统学习统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 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 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 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 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 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备课的基本要求:1研究课程标准2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3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 业发展的最新动向。4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如何上一堂好课: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严密紧凑 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首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其次,使学生受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再次,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原则: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性。
教学方法定义: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发展基本特点:1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完整性 操作性 个性简约性 发展性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 方法,也成为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1 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 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 法地费用要低的多 3 通用性强。缺点:1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地被动 2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 讲授对记忆的影 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 地课程尤其明显。☆55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1 使需要传递地信息适合学生地知识背景和兴 趣 2 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 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地技巧 5 教学手段地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地教学目标而定。讨论法是指加深对所学内容地认识,辨明 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地教学方法。组织讨论课的要求: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2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3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调查法的要求:1调查的准备工作拟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2调查的实施按照调查方案的设计做好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外部协调工作和材料的整理3调查的总结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别和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调查报。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诊断性,个体内差异,教学评价意义:1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改善学习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 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5 科研是学校直接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6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高等学科科研的特点:1 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 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 题 2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 究后备力量充足 3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 要基地 4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 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5 重视教 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71 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地原则?1 社会经 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 正确处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 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 5 支持青年 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 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以下途径:1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科研指导 2 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 用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 保高等教育地社会主义方向 2 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 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3 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使其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过程中的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做风3锻炼能力增长才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 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目的)疏导性原则 2(一方面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另一方面,对各种不 同的思想和言论加以积极的引导)理论联系 3 实际原则 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教职员工的 “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作用:1了解国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3锻炼能力,增长实干4了解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和完善学生自身素质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果5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双重性特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系统规划分层进行的原则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4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5讲求实效的原则。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问题与对策:1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面临问题分析(1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新的社会因素的制约2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实践主体—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3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策性思考(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认识2精心组织,努力消除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消极因素3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制度化4丰富实践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社会实践科学化)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详细总结版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本章主要是四大心理现象,可能出小
题。)
1.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心理活动分类: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3.个体心理分类:心理动力(主要包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判断)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4.(心理学)唯理论: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最早用反射的概念。相信天赋观念。
5.(心理学)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反
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欣纳研究方法是内省的方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的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是斯金纳,采用客观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6和7是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纳塞尔发表了《认
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采用整体分析法。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
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质量。(3)有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3)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4)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核心内容)1.角色即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的多重角色(多选):(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教师中心)。(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和无声的身教)。
教师领导方式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的。1)角色认
阶段。3.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
师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该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4.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
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
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阶段):具体经验、观察与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
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
1)从他控到
(3)敏感性
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
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1)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11.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此处可为单选题)。(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外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
1)要有坦荡的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3.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和广博性。师爱不
同于母爱和友爱,它比母爱更伟大而无私,比友爱更
激励功能、感化功能、15.(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
1.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地、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习的层级结构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5.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源自俄国的巴浦洛夫。斯金纳的操
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含着新知识的活的、知识的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8.9.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目的1.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
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
期待(诱因)。
3.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及其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及其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及其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及其水平越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或者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基础上,再加上定性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优生或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总是有利的。
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
响。(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 个条件。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
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3)认知技能与策略。
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作用。
(此定义可为选择题)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限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对学习迁移既可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定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一类课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
(二)要采用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一般知觉能力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 1)语言前思维阶<三岁前>(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七岁前>(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初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1.记忆的类型;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2.(1)材料的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0识记的信心。
3.对遗忘的发展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一个学习材料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和最后记忆效 1)复习时机要得当。(2)
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2.问题解决早期模型;美国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德国苛勒的顿悟模型、美国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英国拉瓦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1)有关的知识经(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的治理三维结构模型把治理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灵活性和独创性。(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1.的自我探究。(3)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2.3.4.5.一、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它热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
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3.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4.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认同、内化。5.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这个转化过程需经历醒悟、转化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1.2.3.1)积极作用。
题。③增强信息的沟通。(2)消极作用。①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②传播小道消息。
4.人际交往是指人与认知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
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发展可分为定向、情感探 5.2)主动交往。(3)移情。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直接批评、责怪和报怨别人。(3)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
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轻的组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2.1)有计划有
(2)传播卫生心理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3.1)自豪和自卑
(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4.1)培养良好的班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5.1)以讲座形
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