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
【摘要】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工程,而小学启蒙阶段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从启蒙抓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如何提高启蒙教学方法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方法
小学启蒙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激发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于启蒙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而要提高启蒙阶段数学教学效率,就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积极的教学组织。
一、小学启蒙阶段教学特点
根据小学启蒙阶段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多种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如制作简单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等,这样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教学流程尽量简单化,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太复杂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设置障碍,只有简单易懂的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动手能力和机械的运算比较起来,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动手操作环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四是利用反复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力,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反复训练增强学生记忆的能力。
二、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基础教育来说,好的习惯比好的成绩更重要。对于小学数学启蒙阶段学生来说,正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用一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最佳的培养时期,从听说读写进行规范,对预习、课堂练习、复习、课后作业等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的生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规范和指导。比如教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铃声响,进教室;书摆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等。学生本来就喜欢这样的儿歌形式,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很快投入到角色之中,并在以后习惯规范中以此为原则,进行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小学生活的启蒙阶段,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更加重要。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对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的学习,有着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
1、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对于低年级启蒙阶段来说,孩子最喜欢的是将无形的概念,转换成有形的事物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请同学回家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盆花?有几扇窗户?有把椅子?在教室里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支铅笔?有几块橡皮?有几块黑板?
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然后获得数据,而且能够把这种数据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树立了数学概念的同时,也增长了生活知识。
2、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生活联系教学来自于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才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所以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生活实际,从而将生活化的原形搬入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妈妈给明明钱买本子,买了一个本子花了1元钱,妈妈给了两元钱,明明能买几个本子呢?请同学们帮助明明算一算!学生会很自觉的进行思考,并帮助明明解决问题,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对数学学习进行探索与思考。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是学科特点较为鲜明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利用各种形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利用各种游戏进行数学教学,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1、利用折纸,培养实践能力。在数学启蒙阶段,常常会出现东西南北方向的识别题目,还会出现点、线、面,及其各种图形的认识,如果教师单纯给学生介绍这个数学概念,学生很难在头脑里形成概念意识,但教师如果利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就比较容易。比如,在一张图上,教师分别画上大像、狮子、北极熊、大海、沙漠等不同的动物和处所,然后,让学生围绕着这些动物和处所进行方位的识别,学生就会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儿歌,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小学启蒙阶段,对于数字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自己编一些儿歌,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唱,学生边读,边对里边的数字进行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山头立着一只虎,林中跑来一只鹿,路上走来一只猪,草中藏着一只兔,洞里出来一只鼠,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学生读起来就既感觉带劲,又觉得饶有兴趣,学生就会爱读、想读。
3、创设游戏,营造快乐氛围。对于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还沉浸在幼儿园的快乐氛围中,没有走出来,那么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就是一种非常凑效的方法了。比如:让学生开展小小比赛,看看谁算的准,跑得快!或者教师编辑一个故事,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轻轻松松的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各个年级数学教学方法都在进行策略性的转变。作为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理解肩头的重担。在小学数学启蒙阶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针对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快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的激情。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我认为应从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开始。
在小学的教材中应用题的正式出现是在认数、计算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把认数、计算与应用题分割开了,会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落后。事实上,认数与计算的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这也正是进行应用题启蒙教学的好时机,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认数与计算的同时,应提早引入数学应用题知识的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一、正确理解关键词语
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所以给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如:“用了”、“卖出”、“运走”、“运来”等等。要结合应用题给学生讲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解题方法。
加法应用题里往往有“一共”,减法应用题往往有“还剩”,但绝不能看见“一共”就用加法,看见“还剩”就用减法。要在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确定计算方法。为了防止学生看见“一共”用加法,看见“还剩”用减法,可以安排一些题中没有“一共”、“还剩”这些词语的应用题。例如:“把15盆花摆成两行,第一行有7盆,第二行有几盆?”“妈妈第一次买6个苹果,第二次买6个苹果,两次买多少个苹果?
二、紧扣图意、渗透启蒙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他们是从认数开始的,在看图认数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逐渐用“一句话”,“两句话”或者“三句话”讲清图意。如:“校园里有一面国旗。”“操场上有2人在打球,又来了3人。”“河里有5只鸭,岸上有2只鸭,一共是7只鸭。”等等,然后,让学生先后分别用“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说出一件事,这样既沟通了数与量的联系,建立起数量概念,又渗透了应用题的有关因素。结合认数,还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教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主题图(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14页)。师问:“图中是些什么人?”(老师和小朋友,还有许多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动物园观看动物。)“有几个老师和几个小朋友?”(1个老师和4个小朋友)“图里一共几个人?”(5个人),教师描述:“1个老师和4个小朋友,一共是5个”然后指导学生看图,并模仿老师说一遍。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同时,对总数、部分数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逐步训练口述应用题
一年级学生对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运算意义与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之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在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图里的意思叙述出来,如:
1、“河里有6条鱼,又游来1条,一共有几条鱼?”
2、“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又渗透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渐地脱离图形,要求学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根据某个加、减法算式口述一件事,即口编应用题,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便逐渐地建立起运算意义与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既加深理解了运算的意义,又有利于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灵活铺垫、注重衔接
在教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开始接触到半图半文和表格式应用题,这是数、图形与全文字应用题的衔接阶段。教师如果注重铺垫、重视这衔接过程中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就可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过渡到简单应用题的学习。如:人教版第一册第101页例3,在教学中,最好不能让学生就题做题,而要让学生看着题目,按教师的问话回答,题里说了件什么事情?(歌咏比赛)告诉了什么?(唱歌的有9人)又告诉了什么?(乐队有5人)求什么?(一共有几人?)怎么求?为什么这样求?(把唱歌的人数和乐队的人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要求学生扣紧运算意义回答,使学生所学的运算意义在此得到引申和转换,变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复述题意,再进行解答。
五、初步训练、分析要素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必须具备有下列的要素:
1、条件: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的事例:
2、已知数量:至少要有上述事件中的2个已知数量,在教学中我们把“已知数量”和“事件”结合起来叫做“已知条件”,简称“条件”。
3、问题:就是我们要解答的目标,问题至少要有一个。上述三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结构,进行应用题的结构教学,既要分析它的要素,更要进行要素之间的训练,例如:
1、选择条件与条件的搭配组成简单应用题
∕3天
(×)
每人种6棵树
- 3个小组(×)一共种多少棵树?
\ 3人
(√)
2、根据条件选问题组成简单应用题
↗
1、还剩几棵树? 王强种10棵树
→
2、王强一共种几棵树? 冬冬种8棵树
→
3、两人一共种几棵树?
↘
4、两天一共种几棵树?
3、根据问题配条件组成简单的应用题(1)一共有几个苹果?(2)一共有几个梨?(3)还剩几个梨?
(4)还剩几个苹果?
条件Ⅰ
条件Ⅱ ①有1个梨
③又买来4个苹果 ②有10个苹果
④吃了4个苹果
⑤又买来4个梨
⑥吃了4个梨 根据这些问题,应选择哪两个条件?
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开始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数量关系的分析,掌握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才能正确迅速地找出条件和问题,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打好基础。
第三篇: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游戏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3、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
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
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四篇: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识字写字 小学教育 基础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传统的通信方式和书写方式被慢慢取代,而写字教学也有着明显被人们忽视的趋势,人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写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字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写字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有下滑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写字呈现极不规范的倾向,而且波动性比较大。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的字反而没有在低年级的学生写的认真端正。识字教学面临着困境。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游戏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在教学“轻”的时候,学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识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货物,工人用车搬货物就更轻了,瞧!多聪明的学生啊!接下来就有好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这些学生想忘记这个字都难了。
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3、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
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望”字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
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第五篇: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声乐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声乐教学
广西富川第三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最终达到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以“唱歌”为主要载体来展开。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仍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支撑着整个音乐教学,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基于此,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是广大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
一、首先要了解小学阶段孩童歌唱发声的机理
日本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研究学者品川三郎在《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一书中提出,儿童歌唱发声训练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它们对我们解析小学声乐教学的实际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儿童歌唱发声必须使用“头声”发声。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声带发育稚嫩,不宜过多运用成人所用的“头声发声”。事实上,“头声”对于减轻演唱的负担大有帮助。品川三郎认为,儿童时期的“头声”很有必要,如何训练?他认为“以头声为主体的发声为头声发声”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生理特点,同时指出,与其对立的是“自然低位置的胸声发声”。现在的小学生习惯于使用胸声发声唱歌,要多采用“头声”唱歌,就不能追求歌唱的音量,而着重于追求优美的音质。实际上尽可能用弱声和优美的声音唱歌,能使歌唱者自然地掌握协调使用声带及附属器官的要领。这样的训练阶段,方能使儿童掌握优美的声音的概念和歌唱方法。“头声”可以合理利用生理机使儿童安静、柔和地歌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观念。
(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必须追求音质的优美。声带及附属器官在充分调整好之后,再慢慢地予以加强,才能形成美好的音质。不要在儿童刚刚学会一点“头声”时就要求增加音量,否则必然导致“进一步,退两步”。在孩子一开始独自无意识唱歌时,绝不能要求学生大声唱歌,除非声音得到较好的训练之后,因为过于追求音量是违背儿童生理条件的。越是期望儿童将来能获得大音量和富于充实感的声音,越是要注意优美音质的训练。
(三)儿童歌唱发声训练,要采用大致从小字二组d开始的下行音阶。“头声”训练为什么要采用下行音阶?起音为什么要采用大致从小字二组d开始?因为小字二组d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的出来的音高。只有从这个音向下唱到低音,才可以尽可能地用“头声”来唱。
从“头声”发声的训练来看,它以“头声”为主的歌唱发声方法,找到发声位置并不难,难就难在要求学生无论唱高音区或是低声区的音,都以“头声” 为主的方法歌唱。如何保持“头声”发声的状态,“不掉下来”呢?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引导和训练。
由上可见,从小学生生理机能和声乐艺术发展规律来看,教师首先要明确儿童歌唱发声器官的特点,采用训练的观念、起始音域、歌唱方法、歌唱习惯等,从而合理利用歌唱机理。其次要确立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平时多加练习和听辨。再次要明确起始技术、声音的进阶,以“轻声唱”的弱声唱法入门,保持每一个音的高位置,用“头声”的状态带入到歌曲的演唱,歌唱时歌唱器官也要积极参与等。只有教师掌握了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就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头声”发声方法,唱出“正确的、美好的声音”。
二、小学生歌唱训练的姿势
唱歌的姿势不正确将直接影响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常见的不正确姿势如:驼背、耸肩、含胸、头伸向前面、歪头、脖子伸得老长、口形张得太大、则口形张得太小等,这样会使学生歌唱拘谨,这是歌唱姿势不正确的弊端。
(一)身体自然站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两脚分开与肩宽,重心在两脚中间;或者以丁字形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二)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三)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四)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撅嘴、歪头等。
(五)坐着唱时,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前1/3的面积,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有垂直感。
其中,姿势选择的原则是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
三、小学生歌唱训练的呼吸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儿童歌唱发声训练,应以呼吸练习和强调“头声”位置的练习为主,进而要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加入“头声”发声的概念,以达到正确地、科学地发声的目的。这其中,呼吸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动力,它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息是发声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强调学生在自然吸气时,放松站立,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手臂放松,自然垂下,头部放正,勿低头或昂头,眼睛平视,吸气时肋骨向两侧扩张,横膈膜向下压沉,绝对不可以提肩膀、提锁骨,呼气时不可弯腰、大幅度晃动,不可低头、压喉咙。
进行呼吸练习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练习要反复进行,从慢吸-慢呼到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呼吸练习时配上钢琴,以和弦递进的方式做伴奏,就可有效防止学生在慢呼时身体僵硬、脖子用力、表情不自然。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练习之间要有间隔,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
建议歌唱中的吸气,易采用句间口鼻同时呼吸,前奏、间奏时可用鼻呼吸。
儿童歌唱时的发声,高位置的“头声”是指导老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为了帮助儿童尽快找到“头声”发声的位置和状态,我认为在训练中首先 要特别注重从音质着手,不要追求歌唱的音量,采用弱声发声进行练习。只有在“轻声唱”的练习下,充分地掌握了“头声”发声的要领之后,才可逐渐提出对音量的要求。
从现行的歌唱方法来看,在唱到高声区的音时,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歌唱器官负荷加重,脖子出现青筋,面红耳赤,声音嘶哑,不仅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头声”,反而极易损害小学生的声带。因此,切勿在训练初始一味追求音量,这样的大声歌唱很容易使“头声”发声的训练成果前功尽弃,这是应当摒弃的。只有在弱声发声的练习下,方可形成稳定的“头声”发声歌唱状态。
四、小学生歌唱的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在声乐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的歌唱发声器官、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并经过声乐教师的分析辅导,纠正学生发声方法上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不良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完整、较系统又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声乐训练中都要关照到才能更好地推进声乐具体训练。生理上,声带未发育完全需要科学的训练给予保护;心理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应该结合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引导。在训练学生发声时要注意,小学生的声带还没有发育完全,练声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
在小学生声乐具体训练中最为关键的是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在有了优美的音质和较好的 “头声”后,就要面对唱好歌曲的具体声音运用问题。在优美的音质和较好的”头声”这一歌唱的基础之上,咬字吐字清晰是塑造声乐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我认为,这一训练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歌唱时如何按照语言的规律,在保持清晰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声母、韵母的咬字、吐字训练。
直观地咬字吐字训练对于小学生的声乐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口形,通过口形的训练,得到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圆润的声音。其次,在学唱一首歌之前先朗读歌词。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正确地咬字、吐字,另一方面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体验理解歌曲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歌曲中的咬字、吐字是随着音乐的流动进行的,所以它与朗读歌词时的感觉有所不同,或者说难度更大一点。因为歌词中有时一字多音,有时一字一音,还有歌曲中旋律走向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地方口音,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纠正。
五、结语
歌唱(声乐)教学是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我认为注重小学生演唱技能,以歌唱机理为基准来安排训练内容是教学的首要观念,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优美音质和良好“头声”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呼吸、咬字吐字训练是重要的内容。我在教学中还发现,合理地借鉴国内外成人声乐理论是发展小学生声乐机能训练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要合理选择,切勿生搬硬套,还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小学生声乐训练效果,使少年 儿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以正确的姿势寻找发声中呼吸的根基,获得良好声乐技术的原动力,进而在音质、“头声”的基础上再进行咬字、吐字等循序渐进训练,这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的理性选择,而最终以从容、轻松的状态完美地演绎曲目则是小学生唱歌(声乐)训练的终极目标。
请输入对应的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