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参观、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称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是通过实物或实践,外界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而在学生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道桥。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1)运用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形成数学概念。
(2)小学生形成的概念水平,与掌握感性材料的多寡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看、多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积累感知材料。
(3)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并且记忆比较牢固。所以从直观和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必须明白,直观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使之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在运用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教学都要从直观入手,在学生已有有关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不必通过直观,直接利用已有经验建立新的概念。只有对所学的概念、法则等缺乏感性知识的依据时,直观才是不可缺少的。直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克服为了直观而直观的倾向
第二篇:浅谈盲校数学直观教学
浅谈盲校数学直观教学
蕲春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维海
张冬秀
盲校数学课中的直观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电化等教具和学具,通过实际操作,帮助盲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盲校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是盲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
盲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他们对数学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盲生这一转化过程通常要经过的“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的。盲生这一认识规律直接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直观手段,让盲生对有关实物、模具、图像等形象的感知和对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的领会,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而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如做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摆学具使学生逐步弄清较大的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与较小的数同样的部分,别一个是比这个较小的数多的部分,如果求较大的数比较小的数多多少,就要从较大的数中去掉与较小的数同样多的那部分,剩下的就是比较小的数多的,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学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清楚,就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答,而不需要教给盲生抽象的解题公式,从而有助发展盲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加强直观教学是解决数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抽象性与盲生思维形象性这一矛盾关系的根本途径。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它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中特定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构成了盲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
盲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盲生,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盲生克服学习数学中的思维障碍,妥善解决数学知识特点和盲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在盲校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直观教学,创设一些良好的学习情境,就能为盲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减少盲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增强盲生的思维能力。
直观教学作为一种主观教学手段,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中介作用(即教学媒体)向盲生传递知识信息。由于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的不同,直观教学的形式也就不同了,下面就几种主要的直观教学形式,谈谈它们在盲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实物直观
这是一种以某体的实物为媒体的直观教学形式,盲生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物而获得相应数学概念或原理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时间单位和几何形体特征的认识及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内容的教学,盲生通常都是直接利用实物直观来建立知识表象的。如:盲生通过触摸黑板擦、桌面、书面等表面是长方形的实物而形成长方形的表象,得到长方形的概念,通过对粉笔盒、砖块、烟酒等包实的观察、触摸、分析,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掌握它们的特征。教师应该尽量挖掘利用可供直观教学的实物资源。
2、模具直观
它通常是让盲生通过反复触摸和操作客观事物而建立起事物的数学概念,可以是实际事物的模型,也可以是能够反映事物形成过程的活动教具和学具。
模具直观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突出触摸对象的主要部分,更好地反映数学概念的关键特征和数学原理的普遍规律,特别是通过盲生在实际操作更有利于发展盲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采取让盲生观察触摸四边形的教具,发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去掉其中一根棒,得到三角形的教具,再让盲生亲手拉压,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效果。
3、声响直观
声响直观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使其身临其境,从而提高盲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这一应用题,有的教师用多媒体讲解播放,即集中了盲生注意力,又使低视生声形互补,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另外,除了上面介绍的三种直观手段外,语言直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直观手段。教学中,教师如果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对所学的内容作形象化的描述,就可以强化分析的关键部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启发盲生的思维起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语言直观一般需要融于其他几种手段之中,相互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恰当地选用多种直观手段,要求我们广大特教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充分发展盲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徐维海,男,现年27岁,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二00一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直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何直观教学
摘 要:小学生理性认知能力较弱,但是感性认知能力却很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如果只依据讲授教学,题海战术,学生只是将知识不断地重复印记,并不会把知识真的变成自身的能力。小学阶段,将数学知识应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直观教学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知识学习特点,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理性认知能力薄弱,感性认知能力较强。怎样把小学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发展成理性认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借助几何直观教学。那么几何直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那些优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任何学科都有属于本学科的概念与理论知识,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小学数学知识中也有很多的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只应用讲授法,学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几何直观的运用十分重要,它能通过简单的实物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了解和掌握。比如在分数的学习当中,由于学生日常接触的大部分是整数,分数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一时之间感到接受困难,因此教师在教授期间可以利用几何直观方法,用五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出整体的1/
2、1/4等,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分数的概念。在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巩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拿出一个尺子,遮住其中的3/4部位,告诉学生:“这尺子没遮住的部分长5cm,是整个尺子长度的1/4,那么尺子的全长是多少?”从分数的学习慢慢过渡到整数中,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与整数的知识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点衔接,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构建数学框架,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而在这道题的解答上,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分数,教师可以在四张图上各画出5cm的长度,然后由四个同学各拿一张图,以直线的方式站在讲台上,让学生明白尺子的总长度是一段5cm尺子的4倍,而分数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反映出两个事物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整数与分数之间,分数还能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通。几何直观能全面地将分数含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将生活引入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知识中,肯定有很多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例题或习题,这些习题不容易展现给学生。随着年级的提高,教材中的课程案例逐渐由实物图转变成示意图,最终成为线段图。因此,数学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会越来越深奥,内容也会越来越广阔,简单的实物图根本满足不了数学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过渡方式能让学生将最初的实物图当作数学认知的起点,在转变成示意图之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将实物图转变成简洁的示意图,然后过渡到将线段图来概括数学中的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化解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的难点。而在过渡时期,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示意图或者线段图的含义,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学习习近平均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垒”球的方式来代替教材中的一些条形统计图,用10个球作为篮球,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数能形容教师的投篮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移多补少”的方式找出“垒”球的中间数,通过实际的例子能让学生克服示意图带来的思考难点,教导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几何直观来解决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三、展现无法“拿来”的实物
有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学生需要根据具体实物来分析问题,可是这些实物是无法引来入我们的课堂的。比如教师提出一道题:“如果老师从七楼下到五楼用了30秒,那么从五楼下到一楼用多少秒?”许多学生都会下意识的选择75秒,因为从七楼到五楼用时30秒,下一个楼层使用15秒,则从五楼下到一楼用时为15秒的五倍,为75秒。在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变化以数轴的形式画出时间图,如横轴表示楼层数,而纵轴表示时间,画出下楼梯的线段图,让学生将用实物解决的问题尝试着抽象化、线性化,给学生之后学习的线段图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需要思考,几何直观可以辅助学生思考,但不是代替思考,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几何直观教学更加利于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学生思考,加强推理能力,通过画图中隐藏的知识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几何直观学会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抽丝剥茧,找出解题的思路,积累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长为10cm,宽为6cm的长方形中减去最大的正方形,则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题目给出的信息量不大,许多学生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找到思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最大的特征即是四边皆相等,那么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即为8cm,而问题是“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那么得出正方形的周长题目还是没能解决,但是这时通过几何直观的思考和联想,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在减去正方形之后,长方形的长为2cm,宽为8cm,则周长等于四边长宽之和,即是20cm。通过几何直观能让学生发现数学题目中陷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每一个学段的学生有每一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几何直观教学方法就适应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的学习。应用几何直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形象直观教学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抽象性,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法则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而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要使学生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就比较困难。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
是非常重要的。直观演示不仅手段简单化,而且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过渡的好方法。
直观教学演示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或者使用幻灯及
其他教具,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鲜明正确的感性知识,对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有
所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演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在教学中主要是作为学生认识概念和理解法则的手段,因此,教学重要着意引导学生思考,要充分发挥儿童特点中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动手、求知欲强等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二、直观教学演示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刚才只是通过眼睛去看,对新知有所感知,只是再让学生通过手去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法则的理解,在原有观察和现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归纳、总结出明确的结论。
三、直观教学演示要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达到逐步抽象化。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模仿性的表
达和看直观、说道理的表达,要求不宜过高,可指导学生看着教具的演示说出推
理过程等。
四、直观教学演示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具,使学生易于接受。也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说教给学生良好的教学
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依靠课堂学习获取的新知识总是有限的,在学校后的学习是重要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数学的概念部分重在叙述,低年级可以边
读边看,教师讲一部分就指导看一部分。教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图,有序地看图,认真地理解每一幅图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图画,从而获得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
五、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学生的兴趣向有意注意转化
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个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低
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教学内容中的趣味因素。
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实物和学生操作用具,都能引发儿童的兴趣。
六、直观教学演示能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教具演示与学具操作是直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配合使学生多种
感官并用,有助于记忆和思维活动的展开,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
具体的思维活动,往往离不开表象的桥梁作用,他们因受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制
约,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就在初步形成量的概念之后,往往也要根据抽象的数学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外化为计数的具体形象,才能着手
计算。
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是培养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及时引导学生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利于提高思维水平,达到低年级学生从直观到感
知,最后认识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第五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王新梅
【内容提要】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恰当 准确
运用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初浅的几点看法:
一、概念的引入要恰当。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教学中 1
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那么能不能想出不砍树就能算出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我们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如: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是1:1,身高和胸围长度比大约是2:1。这些有趣的比作用非常大,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而这些奥秘是用比例知识来计算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老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二、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如果这些概念不清,就会思绪混乱,计算、推理发生错误,就会影响今后整个数学的学习。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我认为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很多是对数学概念的不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概念的可接受性。如讲述加法进位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实物、图形,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用“凑十法”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这样通过实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用直观教具,进行模拟形象的感知,如演示图片、模型等,同时配以动作表情,通过物象直观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出来。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鲜明、完整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三、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生学了“比”的全部知识后,我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求比例尺三种类型题和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样做,就构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
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那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
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2014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