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合集)

时间:2019-05-12 23:5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

第一篇:“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所进行的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是从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展开的。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题词: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教学模式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所进行的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是从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展开的(见图1)。

图1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维度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四个维度

(一)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是在工学整合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作为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的价值取向。

(二)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如图2所示):

工学整合式教学教学目标

工学整合式教学教学内容

工学整合式教学组织方式

工学整合式教学成果评价

图2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是工学整合式教学的关键步骤。因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选择的基础,它们共同组成了教与学的结构,并为评价教育计划是否成功提供依据。

(1)工学整合式教学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工学整合式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实习岗位不同,目标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

(2)工学整合式教学教学内容

开展工学整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一个相适应的内容载体。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经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为学生进行岗位学习提供了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一系列学习工具。由此,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经验,并根据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使调整后的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工学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名称 典型工作任务名称 学习时间

周: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1.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

2.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学习目标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具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工作要求

知识链接

企业认知

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 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 职业认知

评价 企业 学校

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是围绕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制定顶岗实习学习领域课程计划。使学生掌握工作技术的渠道,完全是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知识,使学与做融为一体,这正是工学整合式教学的精髓。

(3)工学整合式教学组织方式

根据学生实习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名称,以企业完整的行动模式作为工学整合式教学的组织方式,开展工学整合式教学。

企业完整的行动模式包括六个步骤(见图3)。

咨讯

总结 计划

检查评价 决策

实施

图3 工学整合式教学组织方式

咨讯:分析教学任务要求、收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各种信息;

计划:确定完成工作的途径,可以制定几个不同的教学方案;

决策:在制定的教学方案中确定一个;

实施:按照计划开展教学;

检查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

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以上六个步骤,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解决真实的学习问题来获取知识,提

高学习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借鉴的资料包括:教科书、专业词典和其他工具书;企业信息材料和工作安排资料;机器设备、工具的使用说明等。

(4)工学整合式教学成果评价

评价学习结果是考核教学内容是否达到实际预期的重要一环,评价工作是确定课程与实际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工学整合式教学的评价方法是以企业、学校和实习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结果的权重比例是:企业占50%,学校占30%,学生占20%(见表2)。

表2 学习结果评定表

评 价 指 标 分值 评 分 合 计

学生(20%)教师(30%)企业(50%)

学习

识 学习态度 10

格式规范 10

接 概 括知 识 10

关 联知 识 10

专 业知 识 10

学习

果 独立完成工作 10

工作态度 10

知识运用 10

合作交流 10

安全意识 10

合 计 100

评分标准 优9-10分、良7-8分、中5-6分、差3-4分、劣1-2分

(三)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它既可以应用在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也可应用在校内实训教学阶段。

本文只简单介绍一下职业院校顶岗实习阶段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流程(见表3)。

表3 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流程表

编号 项目 内容 工具 说明确定工作任务名称

根据学生的工作岗位确定工作

任务名称 岗位说明书 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辅导员共同制定 工作任务描述 工作任务内涵

工作任务流程

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岗位说明书 教师指导下学生独

立完成 确定学习目标

为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 社会、企业、学校的要求 教师和辅导员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具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方式

工作要求 岗位说明书

工具使用说明书

企业运作流程

企业组织结构 教师和企业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独

立完成 知识链接 企业认知

实践技能

理论知识

企业工作过程

职业认知 企业网站

企业刊物

工作说明书

教科书 学生独立完成

(四)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效果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开展工学整合式教学提供了系统化的工具。

工学整合式教学内容(见图4)是以学生到企业实习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制定课程内容,即围绕工作任务,学习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工作过程、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累积。从而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

图4 教学内容

二、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着一定的教学实践,或者说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一定的教育实践。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是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进行的探索,即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运用。

建构主义认为:“不同的教学模式是以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既能够产生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在学术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领域自发的建构知识;学习就是知识的建构;知识并不是仅仅由教师和家长传递给学生,而是当学生对教育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反应时不可避免地自己要进行创造”。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契合了建构主义这一教育思想。

三、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是朝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个道路前进的教育。工学整合式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与企业生产劳动内容相联系,对学生的培养以德、能、知三个方面内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工学整合式教学既是学校的育人工程,又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程,这是双赢互惠的教育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又增强了学校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自觉性,为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实践育人”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载体;为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开展工学整合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

参考文献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欧盟项目Asia-Link“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雷正光.职教课程实务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

柳和玲.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23.柳和玲.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交通职业教育2011(3)

柳和玲.顶岗实习教学创新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第二篇:“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大屯营乡高露学校

“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各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它较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面就我校半年来对“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一些研究经验总结如下: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信息交换模式是多元的,如右图:

从这一模式中我们以了解到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1、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换量、加工量大,师生获得的即时反馈信息快而强。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讨论式教学法也具有随意性较强,时效性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的能力及自身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任何课型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的。而且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也不要求堂堂、处处都进行讨论。讨论只是手段,教学才是最终目的。在小学阶段,该模式更适合在中高年级使用。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讨论式课堂教学结构以教学问题为主线,问题是讨论的中心,讨论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它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操作执行六种教学程序,即:前提准备→质疑导入→讨论过程→反馈整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如下图: 激趣存疑,激发学习兴趣。

1、前提准备: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点行为,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求是:①问题要具体,目标要明确。②问题要有程序性和启发性。③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2、质疑导入:

就像一台好戏的开场锣鼓一样,讨论前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讨论的情境。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3、讨论过程

讨论过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邻桌四人讨论和同桌讨论等;也可以从内容层次的角度采用: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和辩论式讨论。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的讨论过程,激活学生思维。

4、反馈整理

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巩固提高

该过程是学生运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知识性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可采用问答、板演和书面练习等形式进行,同时 我们老师还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讲评。

6、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课内知识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围绕重点选择一些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乃至综合性习题,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的格式,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

四、我校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操作经验: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我们努力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教师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另一方面我们教师给学生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即: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而且,我们也尽量避免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讨论方法”指导。例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等等。

3.设置恰当的讨论题。

我们认为制定课堂讨论题要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二是要能沟通多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过程;三是难易要适度,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四是容量要适当,内容要具体;此外,讨论题还要有启发性、生动性、典型性、针对性。

4.灵活运用适当的讨论方式。

我们目前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同时又兼用了一帮一型、组长轮换型等讨论方式。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同桌讨论适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全班讨论常常是解决重难点内容或解决争议的问题。一帮一型主要用于优势互补的学生,组长轮换型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5、有机地调控讨论进程。

我们主要是通过“问、观、听、回”的策略,来有机调控讨论的进程。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为所讲的举个例子吗?”“你能对你的观点作出另外的解释吗?”等。观: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会不时的出现一些问题:如一个同学发言时,可能其他部分学生在做小动作,或者没有注意在讨论的问题上。作为一个主持者,必须要全面的观察班级中的情况,加以引导,确保在讨论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听:我们老师不仅要听学生发言中的确切含义,还要听出言下之意。只有仔细倾听学生发言,才能积极的评判学生是否理解正确。回:倾听之后,需要参与讨论,即回应。回应要及时,对事不对人,否则不但破坏教学中的民主气氛,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

6.避免讨论的“假”与“浮”。

我们在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学生讨论才30秒、l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拍手

“好!”“停!”这种“假讨论”不可能打开思维的阀门。有时候,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探索此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边探索,边纠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构建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知: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如何使这门技术更精湛,更臻于完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

大屯营乡高露学校 2009年11月4日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模式

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参与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英国的一些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到教育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即以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学习激励与学习游戏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语文的参与式教学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采取小组工作等一系列教学措施,创设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参与式教学的价值:

1、使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得以更新,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转变”。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它使教育者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注重摆正师生的位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学中应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也能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应该从为分数而学的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表现自我,为成为具有“三自”精神而学。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三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的能力

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生—生合作、组—组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3、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的价值实现在于组织、集体、他人、社会的认可、肯定、承认自己的劳动、创造等。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因此,他们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2.如何实现参与式教学: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即充分尊重学生、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求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参与探究学习。

其次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递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些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第三是给学生相关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让知识真正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第四是在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情绪酝酿,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

最后,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如何组织课堂活动: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模式的构建不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同时还要体现模式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以上观点,我将模式的基本特征用下图来表示。教师活动特征:导入兴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学生参与特征:唤起参与—自读质疑—精读评议—披文入情—自我小结—举一反三;认知动态过程: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理性加工—巩固运用。当然,这种模式的上述特征只反映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可作适当的调整。基本做法有:(1)导入兴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执教《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前,我将《喜爱音乐的白鲸》一文的课件和《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的课件重新组合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听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大自然声音丰富的特点。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教学中的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这些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5)导标反馈。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学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如在学习《赠花卿》一诗后,我引导学生逐步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字眼—解诗题;想意境—明诗意;反复读—悟诗情。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益都在不断提高。

第四篇: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

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

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

(四)巩固新知识。

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

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经过研究和探索,提出“四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数学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其基本操作程序为:

1、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2、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3、展示交流

内化提升

4、回顾整理

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数学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研究情境——发现问题

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注意事项: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挑战性,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数学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3、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本质。

4、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有明显的指向性,不宜过于发散。

5、情境创设要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研究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

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小组探究要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要求组长要面向全体,控制全局,明确分工,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每个同学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小组同学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准备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小组意见。注意事项:

1、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确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提出的问题,发挥小组每一个同学的智慧,要面向全体,避免形成一言堂的格局。切实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4、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5、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指导和引领。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环节主要任务:

1、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

2、师生探究——内化提升

就是在小组交流以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探究。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对于相同意见指导学生不要重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质疑不尽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对于简单的,学生又能解决的,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给予帮助加以解决;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先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探究。这样一步步趋于问题的解决,直至完全解决问题。注意事项:

1、教师要对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充分估计,尽可能周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方案,以保证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2、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作出适当的调整。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学会质疑。

4、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尊重同学解决问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

5、要引导全体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7、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评价的甄别、激励作用,要注意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梳理与提升,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答案。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教师要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进行适当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再通过拓展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水平。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

1、回顾整理——总结反思

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2、深化提高——拓展应用

就是在回顾整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现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并适当设计相关的深化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事项:

1、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拓展深化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拓展深化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4、拓展深化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5、应用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

6、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7、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8、应用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9、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强化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上课的基本框架,在落实教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运用,不宜机械套用。另外,任何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要使模式适合更多的课型,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模式更加完善和实用。

第五篇:餐桌式教学模式

“餐桌式”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平等、互动、和谐、高效的“餐桌式”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切实做到了减负增效。

所谓“餐桌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围成一圈,像在家里的餐桌上围成一圈一样。不同于过去传统上的“插秧式”课堂教学模式。“餐桌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地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一份导学案充分尊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方法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成为沟通学生与教材,教与学的一座桥梁。学案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设计导学案。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轮流主备——集体讨论增删——形成共案——包科领导把关审订印刷。学案到手后,各教师在共案上根据学情作个性补充而后施教。

一、导学案设计原则

导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生化原则、学科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整合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学生化原则是先研究学生,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学科化原则是以发展学科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探究知识规律的学习行为,绝不可抹杀学科的特殊性。问题化原则是通过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并落实知识。整合化原则是学案设计必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使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个性化原则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总结归纳,指导学习方法等。

二、导学案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研究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及重点、难点,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学习任务统领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自学感悟—合作探究—汇报点评—巩固训练—拓展延伸,以这六大板块构成了科学的学习流程。整个流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自学检测题组、基础知识题组、拓展性题组构成建构知识的主线,引领学生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案可依,有法可循,学而有得,实践提升,学习活动明确而不盲目,活跃而不混乱。

关于课堂活动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进行的。即:“温故互查—自学感悟—合作探究—汇报点评—巩固训练—拓展延伸”。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言、主动回答、主动上台,对回答错误的同学不批评,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机会。必须要使学生“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某种意义上讲,课堂“越乱越好”,但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仅是备课,而且更主要的是备学生,特别是如何组织课堂。

(一)温故互查: 此环节是对上节课或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温习,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自学感悟: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重点研究的概念问题和题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把预习自学落到实处。课堂上可直接作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对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及时发现生成与预设的差距,为下一环节小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点拨评价作准备。

自学感悟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性要强,包括:自学任务、时间、方法、重点、过程、尝试

(2)教师在自主学习的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重视对学生自学态度、自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要重视学生在自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质疑思考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4)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必拘泥于课堂,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情,延伸到课外、家庭,要引导学生共享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

(三)合作探究:学生自学的困惑和自学检测中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

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作进一步学情了解,并随机辅导点拨。小组中积极的交流、热烈的讨论、适当的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小组学习的功用主要是大班教学小型化、培养了学生的自助管理能力和面向了全体学生。

小组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 组的构成:

先有一帮一,再有一小组,小组以优、良、中、差六人为宜,优化组合,一般采用餐桌式座位以便于小组活动。

⑵小组学习方式:

一帮一对口帮教,兵教兵互教互学,共性疑难全组讨论落实。让学生在讨论中解疑,辨论中求真,活动中互助,合作中提高。使学生的自学一直在学案指导和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进行。

⑶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是全组学习的灵魂,是帮教同学的“小先生”。对小组长要加强培养,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长进行自学能力的培训、如何当好小组长的培训和拓展性习题问题的培训,使小组长有能力当好小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督查者。同时对小组长的培养也是突出培养优生、提高小组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4)小组学习的调控:

要开展组与组的合作与竞争;随时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效度进行激励性评价;要掌握小组学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重视发挥小组的帮教功能、检查纠错功能与德育功能。

(四)汇报点评:此环节中,展示是手段,反馈是发现,训练是主线,发展是目的。对学案上的问题习题,学生都有一个“自做——交流——总结”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要作必要的展示反馈。小组问题,小组内展示;共性问题,全班展示。可以采用口头回答、表演、图画、实物、实验、板演等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反馈。其中板演是一种较常规、易操作、易交流、较直观的展示方式。展示反馈的结果必须通过评价点拨落到实处,得到“结论性”教学效果。先评后点,评中有点,点中有评。展示的结果,可以组内自评,可以组与组交叉互评,可采用小组报告制度,将展示结果的正确与否汇报老师,并督促展示对象纠正修改。教师在学生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巡视展示的内容,一方面要甄别对错,及时判定;同时要善于发现代表性问题及学生思维的亮点,特别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多元思维及预设问题之外的生成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对于思维重点和思维的多元表现,教师要加以激励引导,三言两语点出妙处,使学生能够借鉴发展。

(五)巩固训练:在进行巩固训练的时候,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助,不仅能给各种层面的学生更多的机会,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

三、归纳迁移,还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分层教学。例如: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可进行同质分组,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就可依据每一小组学生的差异设置学习超市,进行选择性学习、选择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此时,教师也能集中精力参与某一小组的学习或个别指导。我们平时常说的让好的吃饱,让弱的吃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做到兼顾。而如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既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又方便个别辅导。兼顾起来就要方便许多。

(六)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相对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如能让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让他们一起遭遇理智的挑战,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的机会,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还能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现他人的优势,珍视与人合作,刻意完善自己。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让每个孩子发挥各自所长,在小组内优势互补,往往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课后检查落实

(一)检查导学案的落实情况

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课后落实的监督者。导学案是让学生提前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前提是学生必须动起来。要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的主要动力是教师强有力的监督。

(二)督促小组内部的自查情况

教师一般很难做到全面监督。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另一个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发动学生自查。充分利用小组长的有利条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互帮互查的良好效果。地理学科可以让小组长督促组员预习、完成导学案和课后作业等。

(三)批阅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效果的后续工程,批阅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科教师每周至少全批全改两次课后作业。

华润希望小学 2015.08

下载“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学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越式教学模式

    越式教学模式 “跨越式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坚持了近10年的一项科研课题。如果以教育部的“新课标”为参照,“跨越式教育”实施后,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课时的前......

    参与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下发各校教研组) 以学校教研组长工作室、学科备课组为核心单位,开展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其学习、借鉴的基本模式为: (一)小学 ——“参与式”教学。引......

    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例 张珮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08教育技术班43号 摘 要: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在......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个性和......

    对抗式诉讼模式研究5篇

    对抗式诉讼模式研究 作者:陈卫东,张月满 来源:中国法学2009年5月 来源日期:2011-4-27 本站发布时间:2011-4-27 12:18:32 阅读量:217次 综观当代法治发达国家,刑事诉讼模式大致分......

    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第51期科干班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研究式教学是党校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党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式适应了当前党校教学内容的要求,体现了党校学员的特点并为教师......

    高中物理新授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授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在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改革中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高中物理新授课课型中基......

    初中政治课“立体引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模版]

    初中政治课“立体引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龙海五中 陈锦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做课题交流。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初中政治课“立体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