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6: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篇: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第51期科干班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

研究式教学是党校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党校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式适应了当前党校教学内容的要求,体现了党校学员的特点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对这次第51期市直机关科干班的研究式教学活动, 有助于我理清思路、优化思维、提高素质。

研究式教学体现了党校学员的特点。参加党校主体班次的学员,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以及工作和领导经验,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但 强制性记忆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学习方法较差,因此,改进学习方法十分必要。由于学员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各级领导干部,身处第一线,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参与教学活动和积极性能力较强。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则不利于学员开动脑筋,而研究式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互相启迪,共同提高 的目的。

研究式教学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研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从强迫性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讲述性学习走向研究 式学习,从孤立学习走向合作性学习,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这些转变强调了在研究式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环境,确保了学员的自主地位,主体地位,中心地位,为干部教育创设了民主和谐、充满激情,精神愉悦的心理环境。学员受到了关心、尊重,学习变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兴趣;教师变成了一起研究的朋友;学员之间又是合作与竞争的伙伴。在这种氛围下,提高了学员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员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了学员的思维能力,对实践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养成持久地思索和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和习惯。提高了学习的创造力,增强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自己研究整理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此,干部教育的实效性也得到应有提高。

通过本次主持第51期市直机关科级干部班的研究式教学活动,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主持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要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及一定的科研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专题更深入,更符合时代要求,而且在引导学员深入研究时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提高自身对研究式教学模式的组织、引导水平。

研究式教学模式,学员是分组、各自搜索资料,整理归类,且最终的成果以全班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对教师的引导、组织、协调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这种高瞻远瞩的管理水平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这就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要求。

研究式教学模式中学员方面普遍认识不足。研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不过几年时间,而且主要应用于成人教育。对于目前的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基本上都是传统教学模式—— 灌输式培养出来的,接收知识方式一般是被动接受的,习惯于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的搜寻、整理、归纳能力较弱,表现出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足。所以采用研究式教学模式,对有些学员不适应,感觉到党校学习教师不讲课,反而让自己解决问题,无所适从,而且还感到学习压力太大,没有一言堂式的听课记笔记轻松。通过本次研究式教学我也发现我们的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足。研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学员亲自搜索资料、调查研究、分类、归类、整理归纳,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化工具手段才能完成和实现。如网络资源查询、网络交流工具、多媒体工具、数据库操作、电子表格操作等。然而目前来说,部分领导干部的信 息化操作使用水平还仅停留在输入少量文字及网页浏览水平上,无法满足研究式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学员要具有信息化水平较高能力的要求。这些信息化水平的欠缺,必将阻碍学员利用网络海量信息资源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共享、表达信息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学员之间、学员教师之间的交流。

党校教学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意义十分重大,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既然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党校教学的主模式,应该继续完善,丰富此教学模式,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加以解决,让其更好地为党校教学服务。在今后的研究式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更加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和理解研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把研究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向确定在根据本部门、本单位以及结合自己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阅历水平等因素,提出可能的预测或假设,并最终确定研究方向。

总之,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只有通过教师、学员、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

范民英

2011年10月25日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作者:李华

富源县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技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由于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视听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占中有重要地位,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和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①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何以产生,并揭示学习依据的心理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学习的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学习理论,基本上分为联结派和认知派,联结派基本上是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注重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其代表理论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等等。认知派是德国格式塔派的观点,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情景的了解,是认知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有:柯勒的“顿司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莱温的“场”理论等等。认知学习理论,其代表理论有:加涅的学习的层次与条件。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②。这些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在教学中常用的“发现学习”或“指导发现学习”,是指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列举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概念为基础,学生的心理过程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几个阶段。

传播理论:教学中的大量事例表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授的信息输出量,即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传播学,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研究、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等的研究,使人们对大众传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教育研究者以启示,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学的规律。所以,教学设计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他将学习分为活动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图像的(模糊经验的)学习模式、符号的(高度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三种类型,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③,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是很有启发的。首先,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它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反馈与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①②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③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认识论、教育哲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认识规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重点与全面、集体与个别的各种关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哲学无疑对教育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更直接作用的是教育哲学,到现在,五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起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文科教育、进步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新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①。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育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的科学美渗透出来,还应提倡教学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参与式”教学设计

2.1参与式教学的涵义②

“参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后逐渐形成“参与式方法”。.在《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有八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为“参加(指事业或活动)”。《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中“参与”一词的含义是“参加到里面去进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的解释是“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这些工具书的解释可知,“参与”意为“参加”(Participate in)另外还有“同别人一起干或分享某事(Partake)”等意思。

“参与式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一些国际发展组织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解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发展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性、非政府性机构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参与者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它是一种培训和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它强调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个性养成的过程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态度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倡导平等参与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围绕研讨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教学的结果,共同促进师生发展,树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2.2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点③

①②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身体一心理一精神高度投入,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让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互动性。互动性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而活动是这个课程场的载体,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互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是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3)民主性。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在交流中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教师如果有错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男生与女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5)开放性。从教室内桌凳的摆放、墙壁的布置、教师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的,气氛是活跃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参与式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6)激励性。参与式学习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这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探究。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

(7)发展性。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你努力探究了,只要你在他人的帮助下进步了,只要你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的体验,你就获得了发展。发展有快慢之分,却没有高低之分。

(8)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顿悟,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3.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有学者提出:①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③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其中,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唯一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 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据此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情感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其中,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品质。情感教学的理论是参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据。(5)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强调“做中学”,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欲知必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流行“开放教育”,其具体实施有许多与杜威的“做中学”相似。英国、日本的“开放教育”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正是在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基础上,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4、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方面:通过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智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

①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外在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和保证教学效果。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学习的热情。

(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5)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参与式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会得到提高。

(7)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2)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评价体制也影响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对参与式教学的结果还不能做出标准的评价。

(3)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验。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生动”,远离实效性的情形。

(4)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形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有的教师由于对问题、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2]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3]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6]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工作总结

参与式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继续全面推进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活动,我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这一过程,并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参与式教学中应注重“平等参与式”的基本理念。课题上做得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张扬个性,达到自 我发展为目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所以,“平等参与式”教学本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平等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平等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分小组安排座位。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效性,还应注意:

(一)选择课堂讨论的焦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合作交流后仍得不出结论,便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个人也能顺利完成,则又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要让问题难度 略高于全班中等平均水平。

(二)培养优秀小组长,加强小组管理。一个班有好几个小组,教师难以面面兼顾,为了帮助教师协调教学活动,便产生了小组长。小组长应该组织小组成员积极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使组内成员进行灵活协调。一要激励学困生,让其他同学去主动和他们交流,尽量把全班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对他们的发言要耐心倾听,增强他们的信心;二要放开中等生,因为中等生的观点及发言一般不会准确、具体,但说出的话有时很有启发性;三要管住优等生,让他们管住自己,以免直击问题要害,使其他学生来不及思考探索。

(三)“平等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死记硬背、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发展。过去老师总是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现在,老师会帮助学生自己找答案。还有的学生对老师过去当众批评自己的态度发生转变很感慨,学生说:“现在老师会找我单独谈话。”一位常常为孩子不愿上学而犯愁的家长感言道:“ 自从老师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做游戏活动后,我的孩子再也不找借口不去上了。”“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会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但表演性的多,流于形式的多,真正达到实效的少。经过教研活动和培训,“参与式”教学的普及运用,因知识内容而灵活应用,方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活动体现出新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与学生 融为一体。学生学习兴趣浓,能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 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己初步形成。

二、在参与式教学中注重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一)备课。学期初,钻研了《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并渗透参式教学理念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总之,参与式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大力积极推进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最为迫切。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能力 “0.5+2+1+0.5”教学模式

【正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如在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要首先检查食盐是否纯净,酒精灯是否有充足的酒精,石棉网是否还好,蒸发皿是否干净,三脚架是否生锈等都是实验准备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真正的做到事无巨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概率,实验教学才能正常开展,实验效果最为准确。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在当代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家中可以预习的更加充分,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盲目的预习,没有目标的预习。也在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三)备课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预设。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实验中,教师只负

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对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得努力改进,哪些方面是自己的优势。

三、课堂模式研究

通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逐步构建小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0.5+2+1+0.5”。即5分钟实验前交流加上20分钟自主实验加上10分钟实验后的交流加上5分钟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5分钟实验前交流

我们的学在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引导下先通过自主预习即个体单独预习。由于学校的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根据个人的意愿为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实验的材料,所以我们要求以小组实验的形式展开实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统一的行动路线。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形成团体预习,让学生对知识预习插缺补漏,在实验的工程中节约实验时间。

(二)20分钟实验操作

20分钟的实验操作,在整节实验课中占据一半的时间,这是实验的重点,只有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我们的实验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必须要预习充分,实验前的5分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只有学生在实验前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做为一个成功实验的保障。

(三)10分钟的实验后交流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一大部分学生完成实验后就跑出去玩了,把我们的实验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学校对本实验加深认识,这10分钟就显得珍贵了,我们有一个成功的实验后,还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成功的经验,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成功的实验课。在这10分钟的交流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认识,交流成败经验,形成一个集体探究意识。

(四)5分钟完成实验报告

其实这5分钟的完成实验报告时间也是对知识的在加深认识,学生个

自己负责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负责,(二)构建了“0.5+2+1+0.5”的学习方式。

1.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探究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2.“0.5+2+1+0.5”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实验习惯。

[1]徐学军.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4,(4).[2]熊善平,白萍.新时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湖北财经学校学报,2005,(17)

麻栗坡县铁厂村中心小学 姓名:张廷磊 性别:男 教学科目:科学

第五篇:“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大屯营乡高露学校

“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经验总结汇报材料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各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它较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面就我校半年来对“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一些研究经验总结如下: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信息交换模式是多元的,如右图:

从这一模式中我们以了解到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1、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换量、加工量大,师生获得的即时反馈信息快而强。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讨论式教学法也具有随意性较强,时效性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的能力及自身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任何课型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的。而且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也不要求堂堂、处处都进行讨论。讨论只是手段,教学才是最终目的。在小学阶段,该模式更适合在中高年级使用。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讨论式课堂教学结构以教学问题为主线,问题是讨论的中心,讨论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它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操作执行六种教学程序,即:前提准备→质疑导入→讨论过程→反馈整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如下图: 激趣存疑,激发学习兴趣。

1、前提准备: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点行为,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求是:①问题要具体,目标要明确。②问题要有程序性和启发性。③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2、质疑导入:

就像一台好戏的开场锣鼓一样,讨论前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讨论的情境。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3、讨论过程

讨论过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邻桌四人讨论和同桌讨论等;也可以从内容层次的角度采用: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和辩论式讨论。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的讨论过程,激活学生思维。

4、反馈整理

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巩固提高

该过程是学生运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知识性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可采用问答、板演和书面练习等形式进行,同时 我们老师还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讲评。

6、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课内知识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围绕重点选择一些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乃至综合性习题,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的格式,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

四、我校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操作经验: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我们努力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教师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另一方面我们教师给学生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即: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而且,我们也尽量避免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讨论方法”指导。例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等等。

3.设置恰当的讨论题。

我们认为制定课堂讨论题要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二是要能沟通多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过程;三是难易要适度,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四是容量要适当,内容要具体;此外,讨论题还要有启发性、生动性、典型性、针对性。

4.灵活运用适当的讨论方式。

我们目前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同时又兼用了一帮一型、组长轮换型等讨论方式。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同桌讨论适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全班讨论常常是解决重难点内容或解决争议的问题。一帮一型主要用于优势互补的学生,组长轮换型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5、有机地调控讨论进程。

我们主要是通过“问、观、听、回”的策略,来有机调控讨论的进程。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为所讲的举个例子吗?”“你能对你的观点作出另外的解释吗?”等。观: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会不时的出现一些问题:如一个同学发言时,可能其他部分学生在做小动作,或者没有注意在讨论的问题上。作为一个主持者,必须要全面的观察班级中的情况,加以引导,确保在讨论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听:我们老师不仅要听学生发言中的确切含义,还要听出言下之意。只有仔细倾听学生发言,才能积极的评判学生是否理解正确。回:倾听之后,需要参与讨论,即回应。回应要及时,对事不对人,否则不但破坏教学中的民主气氛,而且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

6.避免讨论的“假”与“浮”。

我们在探索讨论式教学模式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学生讨论才30秒、l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拍手

“好!”“停!”这种“假讨论”不可能打开思维的阀门。有时候,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探索此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边探索,边纠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构建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深知: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如何使这门技术更精湛,更臻于完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

大屯营乡高露学校 2009年11月4日

下载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式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5篇

    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在全面有序地推进。伴随着教育改革对探究式教学的提倡与要求,如何设计和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日益得到关注,成为当前教......

    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例 张珮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08教育技术班43号 摘 要: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在......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研究(精选五篇)

    关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研究 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东风,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春雨,近一时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典型事列研究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典型事列研究 1.既重视知识的理解也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解知识是为了掌握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学以致用才能使知识产生力量。知识只有被应用到学生熟......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下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辅,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个性和......

    《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范文合集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4年9月——2016年9月 实施工作计划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

    基于数学解题的变式教学之研究

    基于数学解题的变式教学之研究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很多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