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时间:2019-05-12 23:5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摘要: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创建优质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优效?我们认为优效课堂是教师优效的“教”与学生优效的“学”共同组成的,二者同等重要。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怎样做到优效的“教”?我们认为教师起码应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

(二)备课;

(三)角色定位;

(四)透彻理解“课标”与“教材”;

(五)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六)拟好预习的导学案;

(七)学情反馈;

(八)环节意识;

(九)转变教的方式。

二、怎样做到优效的“学”?我们认为学生也应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

(二)先学;

(三)爱学;

(四)会学;

(五)学会;

(六)角色定位;

(七)学习习惯;

(八)学习方式;

(九)不断反思。

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化效果的课堂教学。优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关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关注教学策略的最佳化,关注师生成长发展的高品位。

实现优效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和技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效果优。效果优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效率优。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效益优。效益优是指教学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的把握。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创建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优效?我们认为优效课堂是教师优效的“教”与学生优效的“学”共同组成的,二者同等重要。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怎样做到优效的“教”?我们认为教师起码应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对待教学应具备下列五种态度: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态度;勤奋务实的态度;理性合作的态度;认真自省的态度。具备了这五种工作态度,再怀有一颗爱心,这是把教学工作做到最优的必不可缺的前提。

(二)备课: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1.集体备课

(1)积极实施“三步一导”的集体备课模式,即遵循先个人、后集体,再个人的顺序,并由主备教师上好先导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进度、统一重点、统一达标检测题。

(2)落实好每天固定时间的说课制度。必须全员参与,务必先个人备课,对备课质量要精益求精,大到每节课学习哪些知识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小到上课探究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某个知识点应该怎样进行处理,点拨这个知识点选用哪道例题,选用哪些习题来进行巩固等。

2.个人备课

(1)要做到“五备”、“五精”,即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案、备学生,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制题目,精心运用教学策略,精心优化学案。

(2)青年教师必须写出详实的教案(详案不等于教学实录,要避免书写量过大的问题,突出强调实用性,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要避免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罗列过多、过细、过繁的现象,突出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后反思;要避免学法设计浅层化、简单化,注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坚决摒弃照抄教参教案的做法)。其他教师备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案头式、卡片式、旧案新备式等。所有教案都要把重点放在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重点的落实、疑难点的突破点拨上,重在设计教法,指导学法。集体备课之后,每位教师要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落实到个体教案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和个性化。

(三)角色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产生主动性,解决“要学”的问题;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解决“爱学”的问题;教会方法,形成独立性,解决“会学”的问题;培养习惯,养成自觉性,解决“想学”的问题;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我们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角色:1.导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习;2.助学——帮助学生学习;3.评学——评价学生的学习;4.督学——督促、检查、落实学生的

学习;5.同学——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亦为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四)透彻理解“课标”与“教材”: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教师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准确无误地理解课标的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证教学的优效性。

(五)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要突出重点,做到“三不讲”、“三必讲”、“三个到位”。“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三个到位”——训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确保每一节课都是高质量、高标准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拟好预习的导学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可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学习。

(七)学情反馈: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和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了解学情后能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帮辅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展特长。

(八)环节意识:教学内容理解透了,怎样通过师生活动把它完美地展现出来非常关键。各个环节如何设计,怎样导入、承转、过渡、小结、提问、讨论、训练,要做到紧凑、流畅、自然。

(九)转变教的方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方式转变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强调学习方式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同时生成对地理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学科思维方法。

二、怎样做到优效的“学”?我们认为学生也应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学习好,就必须做到: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善于质疑、勇于创新、规范细致、严谨缜密,形成自己的优效学习能力。

(二)先学: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强,学习也更主动、优效。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有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三)爱学: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用格言激励自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会学:注重学法,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性是“文理交融”,既具备理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不失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要针对其文理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文、理科相应的学习方法。

(五)学会:学会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学会以综合的观点分析研究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等,学会用综合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解决地理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与国内、国外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这样,才能感悟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体验到优效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六)角色定位:“生为主体”,做到五个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的,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的,我记住了;让我参与的,我理解了”。

(七)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应抓好六个词十二个字:勤奋,主动,探究,动手,求精,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八)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过去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分析、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九)不断反思:学生每一节课过后,都应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得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学得怎样?”学然后知不足,思才能不断有进步。

参考文献:《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地理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

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

江门一中林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 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一、教学语言在地理课堂调控中的作用。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那是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但缺乏教学调控保障的课堂,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或逻辑混乱,甚至吵吵嚷嚷变得不可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是地理教学的必需,而恰当的地理教学语言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设计出新颖,吸引学生注意的导语,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导语起着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导语特点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比如: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上面终年积雪?”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

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再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课的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的描写吗?

3、鼓动性。导语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

在讲世界气候之前,引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典故,简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4、启发性。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再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课前的导入: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很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又很少?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再比如:地球1月地处近日点,这却是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那么影响地球上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5、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你们知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二)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炼的语言,并有激情,有感染力。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错读或误读汉字,比如说不能把“兖州”“海参崴”中的“兖”字和“崴”字读错,很多同学都习惯把“月球”说成“月亮”,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严防因随意性,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同时,教师要刻苦钻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课文的概括,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授知识。如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对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及速度,采用“七远一近,近快远慢”来总结记忆,对北印度洋洋流的方向,则总结为“冬逆夏顺”。

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充满情感,富有激情。否则,“以其昏昏,使其怊怊”,效果可想而知。就象节目主持人走进直播室一样,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再配以一些相关图片等,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

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讲我国沙尘暴的影响时,引用内蒙古发菜的挖掘情况,用十分痛心的语调描述“据了解,近两年来每年人内蒙古搂发菜的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致使内蒙古大草原便年复一年地遭受着人为的劫难:内蒙古8 800万公顷草原已有3 900万公顷沙化退化,并且沙化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大。迄今,已有400万公顷完全荒漠化。现在北京每年冬春季节都有严重的沙尘暴,甚至吹到了日本、韩国,让学生认识我国沙尘暴的严重性。

(三)巧用地理教学语言修辞

地理教师教学时,除了先要做到语言准确、说话简洁,、顺理成章等基本的要求外。若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比喻法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 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方法。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 “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 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借代法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强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日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包头;镍都指金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天府之国指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波斯湾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借代法,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一些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3、摹形法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 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突出地理事物的外形,并能以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不必在课中一笔一划地去勾描,因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4、拟人法。以把静止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比着活灵活现的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拟人法即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

据想象,把地理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 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太阳是太阳系这个家族中的“家长”,它有九个“儿 子”(行星),五十多个“孙子”(卫星),真是“子孙”满堂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它有“赤道上的白雪公主 ”的美誉。

5、引用法。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 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这就是常用的“引用法”。如:

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

“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色。“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新疆气候早晚温差之大的特征,“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过去福建省的交通不便。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西藏解放以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

6、对比法 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这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

讲到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时,可用如下语言描述:当祖国的塞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之际时,祖国的南疆已是花木扶疏,阳光明媚,大片的蔗林,黄澄澄的香蕉„„引人喜爱,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时候了;而讲我国东西所跨时区时,则用:当夏季北京时间是六点钟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挂的深夜。

(四)恰当使用地理幽默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幽默展现着教师乐观的性格和开朗的胸怀。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教学幽默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它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又应符合学生实际,还需把握分寸,要应用得好,教师必需具有相当的教学功底。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多年之后自然妙语连珠、幽默成河了。

可以总结几例说明:

1、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心.太烦,勿涕,需吐露心思”。........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效果。如:讲完地震预报这一内容时,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耗资7亿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

结论——”学生满怀希望地期待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准确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这样表述不仅产生了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侧面说明了地震预报的艰难。

3、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凝结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产生幽默效果。如:用变形的谚语来形容黄河地上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我们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4、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时,“说为了哈雷彗星,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

再如,讲富士山这一活火山时把富士山近期有喷发迹象说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喷发”,“很想”一词用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五)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通俗有趣。

《库拉佐夫地理教学法》中讲到,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比如讲“气候与建筑”时,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感觉到地理学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比如:例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可记为“大饮喝八缸”;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些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结地理规律时,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如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用二个“三步曲”加以概括:地面和大气的吸收、增温、辐射。又如学“气温的水平分布”,可用“高高低低”(高温处向高纬度凸出,低温处向低纬度凸出)的原则概括之。再如在弄清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基础上,可总结出“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风干”的规律。

(六)歇后语、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体态语言的辅助教学。体态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

(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八)注意避免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用一句话说,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影响的深远。这也是地理老师常常忽视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比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或不理想,老师冷冰冰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坐下吧。”然后继续请另一位同学回答,我们坚信先前被提问的同学这时根本没办法去注意的你的教学内容了。

要避免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就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但也不要过分,比如:“你的想法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想法”,给学生有做作的感觉。

如果学生回答不理想甚至错误,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肯定其好的地方,又指出应该注意的方面,也可反问“是这样吗”,以提醒学生注意是否错误,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以上叙述了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让我们的地理教学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关键词: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 教师地位 更新观念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一、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新教材学习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学习体会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一、知识结构体系的调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科学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教与学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从宇宙环境分别来概述地理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新教材注重实际,有很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题目、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又注重创新性,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建立一种崭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突出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关注未来。

三、密切结合实际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剖析,对于现象过程从时间、空间来进行分层、分角度剖析,培养学生学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联系国内、国际多种重大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在选材时,在主体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供很多趣味性、阅读性的材料给同学们学习,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也十分巧妙,练习安排了很多活动、问题可供大学分析、讲座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增加了图像信息功能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图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图、附图、图型等等,对于地理事物有些难的用语言文字来完整形象的表示出来,有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过程运用合理的示意图,能够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图、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很好的说

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学生牢实的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确实从多方面体现了“新”的特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要求,还是目的、设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全体师生去共同探讨研究!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摘 要】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从过程、方法、思维素材的积累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关键词】地理思维 逻辑思维 素材库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五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研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测试能力。其中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而地理思维能力主要借助地理测试能力(即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来展现。

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构建地理思维训练素材库 1.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让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并掌握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技巧与方法,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里?当然,在学习教材知识时,思考无处不在,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2.利用日常生活、生产中事物构建思维素材

只有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常是进行独立创造思维的,他们有很大的创造思维的潜力,有待于我们挖掘和培养。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的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3.借助各种媒体信息中搜集思维素材

社会发展的问题,无非就是我们如何生存得更好的问题,这种问题人人关心。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问题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平时注意新闻、报纸、网络等传媒中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如新闻报道:8月份,我国甘肃舟曲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思考泥石流的危害、成因及该地的所处的干湿地区,还可以让学生回顾我国雨带的移动等相关知识。4.注意跨学科思维素材的整合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如数学、物理的等。我们通过利用跨学科知识的思维方式来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的习惯。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一章时,我们会碰到经度、纬度的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画出二面角、线面角,从而加深对概念的把握。在学习大气运动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重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

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如我国地势、地形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解决之一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伴随着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就必须借助自身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2.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足够的认识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局限,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它们。我们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不妨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再作比较。学生发现平原上绿油油的,水好像要渗出来,感到地势(海拔)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云彩,感到地势(海拔)很高,因而从直觉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异。3.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独特,并具有挑战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教学中教师借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教师要给以正确地引导。

教师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尽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为什么),减少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描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有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如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而不必直接讲述地理事实。通过这种途径,我们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适度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进行思维

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多层次等多种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要尽可能运用思维技巧,把若干地理概念或事物巧妙地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采用演示、讨论、竞赛、演讲、自学等,反复训练,逐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知道从哪去想。

纵向思维就是顺着自己的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连续考虑,探根求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向学生连续性地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多个问题就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讲授“地中海气候”,引导

学生在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可向学生分别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哪些地区?(2)为什么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3)具体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4)这样的气候条件发育什么样的植被?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思维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各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找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等,虽降水的形式不同,但其产生降水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其中水汽冷却凝结所致。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例如:英国与日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差异的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环境和经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更好地发展。2.按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思维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这种规律。如我国五、六十年代对“北大荒”的开发,使它变成了“北大仓”这一现象,我们如何去

看呢?从当时社会现实看,它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现今生态环境方面看,这里原始湿地﹑林地被破坏了,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场所甚至濒临灭绝,气候也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发生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原始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3.充分利用地图,提高思维深度、潜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可表现在不同的地图上。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哪些反映出地带性分布、哪些属于非地带性?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

总之,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

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常华锋主编(2004年3月);(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1999年6月);(3)《中学地理教学法》 曹琦 主编。

(4)《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途径的探究》瞿道峰 赵延珍(5)《浅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龚鹏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诗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摘要:古代诗词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的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学校一体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文山市一中 李闪文 【摘要】在学校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用具辅助教学。特别是随......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 摘要 本文简述了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与转变,并阐述了如何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新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技能的学和教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技能的学和教 21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将有何新的内容,三言两语很难说清,请先读一读下面引言中的三段文字。 一、引言 1995年第3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5篇模版)

    浅谈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 摘要:提倡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面对这一现实,只有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才能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和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通用标准的基本原理,所谓 目标教学,就是通过一整套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地理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