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
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
四川省宣汉创意学校
胡宏
生命课堂的构建是以教育应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优效教学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目标的一场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是遵循教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命课堂教学就像一股新鲜的春风,为校园悄悄带来了新的绿色。对此,我校结合实际,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以“励志教育法”、“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活动”、“激情教育”等打造特色德育;以“导、思、议、展、评、检、练六字教学法”为基本研训模式,正在探索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发展的生命课堂教学之路。
一、对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认识
有效教学,生命课堂就是有灵魂的,活力的课堂,让知识具有生命,赋有灵魂,学生置身在生命课堂中享受知识,享受获得成功的过程。“生命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共享幸福!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全身心活动,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促进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建民主、和谐、优效的新型课堂。
二、实施有效教学,生命课堂的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推动。
为加大“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推动力度,经董事会、校委会认真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座谈会,汇报交流生命课堂进展情况、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优效教学,生命课堂教学的要求。
组织教师积极学习研讨“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文件和材料,明确生命课堂的内涵特征。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生命课堂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生命课堂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为了适应生命课堂教学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我校积极外派教师参加生命课堂的培训和学习,同时,又派出各学科教师参加各学科开展的生命课堂研讨会,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生命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3.打造特色德育,促进有效教学,生命课堂健康成长。
(一)班会活动显特色
为了体现生命课堂的活力,增加学生参与性,我校每周一上午第五节课为各班固定的班会时间,内容由各班自主安排,做到了“同中有异,形式多样”。实际上是学生的精神加油站。“幸福时光”“一周实事”“励志故事”“名人传记”等精神食粮每天都会充实学生的头脑。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提高了综合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 机。如每年3月份集中开展学习雷锋月系列活动。观看《让世界充满爱》教育讲座,教育学生做到“四爱”,即爱父母、爱自己、爱老师、爱祖国。学校还开展了爱校教育,我为母校添光彩,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使学生在各个环节感受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爱”的表达,从而增强爱校情结,激发爱校、荣校的情感,从而坚定要在这里继续读书、刻苦读书的信念。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文化彰个性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文化建设风格各异,有的班级设有“五彩天地”、“成长的足迹”等;有的班级文化墙做了专门的分区,如“与名校有约”、“名人荟萃”、“佳文欣赏”、“今日之星”、“教与学”、“班级誓言”等,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班级设有“学习园地”“班务管理”,展现了班级的独特之处。“特色班级文化墙”活动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内外、教学楼走廊的空间充满文化的气息。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了自信心。
(三)实行激情教育
以培养激情教师、激情学生,打造激情课堂,构建激情校园。通过激情教育,使整个校园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书声琅琅,歌声燎亮,口号响亮;使广大师生理想远大,精神焕发,激情飞扬,斗志昂扬。通过激情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高涨的热情,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4.开展“导、思、议、展、评、检、练”6+1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生命课堂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由教师与产生学生交互作用。我校的“6+1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具体如下:
(一)“导”即导学案
教师精心设置、引入教学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或教学情景,引出课题。并指出当堂课学生自学内容,教师提前发精心设计导学案,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二)“思”即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思考
根据各节课知识内容,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三)“议”即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经过了自主预习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的地方进行分组讨论几分钟,让学生站起来讲解,最后由教师点拨,形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准确的提升。
(四)“展”即学习结果、自我展示
讨论结束后,学生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自我展示,这样就积极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评”教师点评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教师将规律,将思路,将各个知识点串联,不断总结,让学生学会如何解题的方法技巧。
(六)“检”即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题量不大,针对性强,让学生及时做完当堂的检测作业,让学生强化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
(七)一“练”即自习课练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准备课堂练习及作业,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要分层次,有梯度。既达到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不给学生增加作业负担。
三、实施优效教学,生命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成效
随着打造优效教学,生命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校开展生命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优效教学,生命课堂有利于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是生态的课堂
人的生长不是无情感的发展,而是富有情感体验的成长,并在不断成长中形成着人格。优效的教学过程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着、升华着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完善与提升的过程。
2.优效教学,生命课堂有利于师生、生生多向和谐交往是对话的课堂
优效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多向交往、互动,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 往中,交往双方体味着双方的思想,智慧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得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并从平等的、开放的对话中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和新的生成。在对生命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老师们以“6+1教学”模式设计了各学科的导学案,导学案提纲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生命课堂的有效支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教学理念。
通过对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我十分欣慰地看到了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生命课堂带给我们新的理念、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我们相信:只有“打造优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就一定会使每一堂课激情四射。
2013年11月11日
第二篇:构建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
构建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蔡成纯
模式是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师生活动的规范,是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它能令初学者“有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较快地进入角色。当模式运用到一定程度,会由“有形”转化为“无形”,即所谓“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形成教师独自的教学风格。我们在参加县教科所推行的“实施‘121’教学模式,构建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以“享受教育,奠基人生”为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渗透到课堂,一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课堂,快乐学习;二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使学生具有终生受益的素质。要坚持“多维育人、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民主平等、交流互动、教学共进的课堂教学文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一、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学共进,多维育人,学有收获。
二、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师生共同体;变追求知识的有效性向多维育人发展(包括公民素养、科学知识、人文修养、艺术修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变重视结果向结果、过程共重发展,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发现、探究、创新意
识。
三、系统
核心:小组学习、交流互动。
程序:导学案引领,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性自学;小组学习,分层互助,各有所获;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分层训练,牢基拓展。
特色:小组学习——独学、互学、群学,兵带兵、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内涵:体现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做到三动——形动、神动、心动。
达到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凸显三特点: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实现三学:想学习、乐学习、会学习。
高效三标准: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任务;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段时间都有事做;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进步。
四、流程(图略)
一个载体:即师生共用一个“导学案”(预习案、学习案、检测案)
四个阶段:即预习导学(提供预习案,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提出质疑)→小组学习(针对重点内容,安排小组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内学习:结对帮扶、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形成学习成果,准备交流展示项目)→交流展示(教师组织各小组围绕重点学习
内容展示学习成果;质疑、释疑、补充,教师精讲、点拨;完成学习任务)→检测评价(反思和校正,以练习、问答、回想、小结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归检测;分类辅导:差生达到基础学习目标、中生略有提高、优生达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目标;学习评价。)
八个环节:即明确目标(布置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自主预习(按要求预习、完成预习作业、提出学习疑问)→问题反馈(批改学生的预习案,梳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案)→小组学习(教师指导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围绕学习案进行学习:或结对帮扶、或讨论交流、或分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分层检测)→评价小结(评价内容: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情感态度评价、学习体验评价;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
五、构建学习共同体
1、建立小组。根据学业、能力水平和性格类型进行分组,男女搭配、同知搭配(学业水平层次)、性格互补搭配,成员4——6人。
2、选举组长。学生民主选举组长,形成有凝聚力、号召力,团结、进取、争优的小组集体。
3、小组培训。培训小组长,使其成为小组的“领袖”,教师的助理。训练组员,做到讨论、回答、评价“敢、愿、能”;尊重他人意见,愿倾听、会倾听;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4、小组文化。制定评价激励措施,定期及时评比,及时表彰奖励,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建立组内帮扶关系:帮扶结对,优——中,中——差;实施组内问题责任制:差生解答容易题,中生解答较难题,优生解答困难题;形成小组文化:冠以体现小组特色或特点的美的组名,呼喊组训,提振精气神,形成组内有序的学习秩序,养成组内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5、习惯培养。结合班级纪律管理,制定小组学习规定,培养学生坐姿、倾听、讨论、合作、帮扶、发言、预习、评价、作业等良好习惯。
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编制导学案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问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性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编制导学案的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导学案样本(见所发导学案)
三、导学案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可设计预习案、学习案、检测案三种导学案。预习案是将原来学生预习的过程具体化,具有导学的作用;学习案即教学生学习的方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测案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内容时,应注意思考以下几组问题:
1、学生是否可用?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进行导学案内容设计时,教师应遵从适应性原则,不能仅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要不断地问自己:学生能否看懂?学生会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等问题,以保证导学案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如何学习?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考虑、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因此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各环节的学习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期间教师应不断地问自己: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与上一环节有何关联?学完本环节,学生又会产生哪些预期的学习结果?
3、学生做些什么?
导学案的内容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产生哪些预期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的?
预习案
预习案可以由预习要求、预习内容、预习疑问组成。预习内容中又有知识背景的预习、基础知识的自学,相关试题的练习等板块。预习疑问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在课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将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这是预习案设计的着眼点。在最初的预习案设计中,教师可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再逐步提高预习要求。
学习案
学习案可以由以下要素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
对于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师应避免照抄教参,应在分析学生、教材、课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有: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活动组成,可包含知识回顾、新课导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等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小贴士”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
检测案
检测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主要包含巩固练习、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等要素。
检测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查自纠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总结方法中,把握问题的实质,掌握学习的规律。
在检测案设计中,教师可把一节课的知识体系设计成表格式或规律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同时设计一组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内或课后完成。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导学案编制时,应避免如下问题:
1、导学案编制习题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就得大量做题,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导学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2、导学案编制简单化
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非常简单,主要是归纳、罗列知识要点,分析、阐述重点难点或只是学生的学习、练习提纲,或简单表面式的师生活动,这样的导学案无法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感受规律。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往往丢开课本,只是依照导学案展开教学活动。
长此下去,教师的教学必然导致思想僵化,教学呆板,教学水平必然难以提高。导学案如果知识教材的缩写,只是以知识为线索的学习提纲,也就失去了导学案的意义,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忽视对课本的研讨。
3、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不是围绕学生学习确定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课堂表面上是师生、生生互动,但实质是无效互动。没有真正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有效自学。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在具体设计时,除了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层次,还要将本节内容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学科内容网络;更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此外,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有层次,利于不同学生分别实现。
4、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能不管不问;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了解情况,掌握全局,及时参与、指导。
教师实施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目标交代清楚。
2)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
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
5、学生热衷于互动交流,忽视了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训练 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升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
2)强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演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
3)对导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
4)要有阶段性纠错措施,促进每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导学案导学”。
6、教师不批改导学案
在课堂上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及时在导学案上做笔记,不能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提升训练。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批改一部分学生的导学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
追求课堂教学的“优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探索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效课堂中的“效”,有“效果”之意,亦有“效率”之意,更有“效益”之意。所谓“优效”,就是追求效果、效率、效益的统筹兼顾,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和谐共生,追求教师专业水平与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
优效课堂应彰显学科本色。在学科领域内探索课堂教学的“优效”,最基本的是对学科基本规律的把握和领悟。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课应该尊重数学的传统,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因此,优效课堂必然是深刻的。
优效课堂应突显求实风范。求实风范,就是追求朴实的教学实施、真实的思维流露、扎实的教学效果;求实风范,根植于“深刻理解教育理念,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深度研究教学对象”之上。显而易见,优效课堂也必然是智慧的。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读懂教材为前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读懂教材,不仅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而且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这个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其他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读懂学生为基点。读懂学生,就要读懂学生的经验,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基点的教学,教师要不停地叩问:这节课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生现在在哪里,如何带他们到那里,怎样知道已把他们带到了那里。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设计“有过程”的教学活动为保障。没有“过程”的教学,学生就没有真正的“探究”,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感受。“过程”主要指学生数学学习的“建构过程”,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学习经验向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运动过程。
课堂生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许我们为之追求的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探索的步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四篇: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师从其“教”的行为,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组成、引导;先从其“学”的行为,从课堂上汲取知识,获得发展;课堂资源作为一件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托。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事情。我认为:追求高效率的课堂,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四点”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起点。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是,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教材中的有些列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不够积极,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尤其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的主题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图和金、银、铜牌的三个国家的国旗,列题1是中国和加拿大的国旗和运动员及其跳水成绩。就主题图而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而易见,然而就三面国旗中,除了我国的国旗外,那两面国旗是哪个国家的有多少人知道?跳水成绩用小数表示又有多少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我在教学之前做了一个调查:
(1)请试着计算下面各题:(写出竖式)1.25+0.4;2.34+0.46;3.72-1.5;3.7-1.52;3-1.52(2)你认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与不同)
调查的结果
<1>第一题是5个计算题。
①.全对(没有化简也算对)的占56.4%;②旧知识出错(非小数加减的知识点)12.8%;③相同数位对齐做加法正确率100%,④结果不化简100%;⑤数位不同减法错(新知识点)30.8%。
(2)第二个问题:
①“相同,都是”满一进十,借一当十,只不过多了个小数点。观点与之近似的占76.3%。②“不同,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整数没有。”观点与之近似的占21.1%。③其中有7.9%的学生认为小数的末尾可以随意添0,而整数却不能。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全体学生都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末尾有0等新情况,学生存在疑惑。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并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认识基础,努力为学生解除困惑,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
学习起点的确立,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从调查中发现的。当然,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老师的也能了解一些。但对学生课外的情况老师要想知道就得多观察,多了解了。
二、关注学生的亮点。
我们知道,上一节课容易,上一节精彩的课却很难,要想每一节课的上的精彩,则是难上加难。新观点下的课堂是活的,应该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有个性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有策略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是好,但意想不到的是也属正常。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
题目一公示学生马上算出:(6+4)×2=20(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1:6×2+4×2=20(米)
(正当我想就此结束此题时,突然一生问:“可以是别的吗?”我先是一惊,然后又说:“请你说说看?”)
生2:我家的鸡圈是一面靠墙的,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篱笆。
师:生2能联系实际,这个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3:也有两面靠墙的。生4:也有三面靠墙的。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简单!下面请根据你的方法,先画出不同围法的示意图,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最后我们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法多。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善待“意外”,妙用“亮点”,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有意义的思辨,学生对知识就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注学生的疑点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怎样问。”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活动的形式,比如对某个情况中的信息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或在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时,不断寻找中间问题等,这些活动都是相对独立数学思维活力。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活力,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课时22.4÷40=(千米)
师:想想你是怎么算的?
生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学生2:224÷4=56
学生3:22.4÷4=5.6
老师:想想,学生2学生3是怎么用竖式计算的?可以交谈讨论。
学生4:学生2是等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学生3在算的时候就点上小数点。
老师:这两种方法哪个好?
学生5;学生2的好,因为小数点的处理中,加法、减法、乘法、都是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的,所以除法也要这样。
学生6:我认为,先点上小数点更好些。
在两种意见相持的情况下,再看老师是怎么出现的?
老师:22.4÷4我们要先算什么?
学生:22÷4=5……2
老师;余数2和4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2.4
老师:24÷4=?
学生:用24÷4=6
老师:24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
学生;24应该是24个十分之一,所以6是6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6
老师:那么,6在哪一位上?
学生:6写在十分位上。
老师:那么,要先点小数点还是后点小数点?
学生:要先点小数点。
老师;22.4÷4这道题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堂的推进有多种可能性,为了某一个问题引起争论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辨析学生的争论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适时把握,要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进程中,不断激活新的教学状态。
四.关论学生的错点
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有做错过数学题。”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学生的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如果有一双慧眼,或许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错误的价值,这样,错误也就美丽了,这是我在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时后一个片断: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解方程”。下面是我在你们的作业中收集到得一些题目,你们先分析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先提议思考,后交流讨论。0.4×0.8+1.5x=7
0.32+0.5x =7
0.5x =7+0.32
X =14.64(2)7.8—1.4x=3.6
1.4x =7.6—3.6
1.4x =4.2
X =0.3(3)6x—1.4x=32.2
6x=32.2+1.4
6x = 33.6
X = 5.6(4)4x—4×3.1=4.5
4X—15.5=4.5
4x=15.5+4.5
X=4 这些题目出现后,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读题,再让学生分析各题的错误所在。在此之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要注意或预防哪些错误?
学生总结:一要写“解”,二是数据不能抄错;三是计算不能出错;四是关于等式不能用错;五是能算的要先算。
数学课上,一些老师提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是教师为了通过学生的回答兑现教案而已。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探究与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才会真正投入。让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一起直面错误,它是指导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有益途径。
第五篇:构建双效课堂活动总结
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七道沟学校
课堂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构建有效课堂” 的核心理念是“教师有为,学生有发展”、“教有情趣,学有乐趣”、“学生精彩,课堂有效”,要求教师重情感投入,重情境创设、重情智共生、重习惯训练、重思维启迪。这次县教育局推进的双效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和示范性的引领,提高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减少低效,杜绝负效。通过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教师在课标理解、教材掌握、教学行为、教学基本功等各方面有明显提高。贯彻新理念、体现新要求、追求新境界,努力把课改的理念贯彻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实践,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我小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我校所开展的此项活动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高度重视,积极行动
首先,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意见》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我校的“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计划。成立了以李军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李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李霞和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找准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借鉴并内化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质朴实用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策略和方法。同时科学地设计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教学创新,强化办学特色,并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师生评价等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教学工作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体学的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确立了“塑造职业精神,构建双效课堂”的管理主题,使全体教师都明确“构建双效课堂”这一主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意见》,并由业务领导负责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集中学习“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相关理论。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习理解情况人人写出心得体会,从而使全体教师围绕主题,确立目标,积极投身“构建双效课堂”的课改实验中。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
二、开展活动,促进双效课堂生成
1、认真学习和研究有效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我校认真学习和研究有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单位,广泛开展“构建活动”。要查找薄弱学科和教学的薄弱环节,分析低效的原因,提出提高效率的措施和办法,确保每一节都有效率都有质量。
2、更新教研形式。学校以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精心组织优质课评选、教学观摩和教法讲座,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真正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3、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校长以抓好教学质量为中心,经常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要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引导教师切磋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心备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4、开展教学技能考核。
学校对本校教师进行“双效课堂”的教学技能考核。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考核委员会,评委4人,以听评课的形式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打分,80分为过关。以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下发《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为量化表。本学期有90%的教师达到过关要求。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精心备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5、大力实施读书工程。通过开展深度阅读、组织读书大赛、举办读书论坛、征集读书随笔等形式,引导教师读名著、学名篇、勤思考、常写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师生的双向活动,只有真正的落实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思想,把课堂检测落到实处,真正的实现“轻负高效,重在课堂”,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