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3: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篇: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内容提要: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学习,适应信息新形势,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个性化写作、个性化交流的办法是在语文教育中引进博客。文章论述了在信息时代,通过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践工作,博客对于学生以及教师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育 博客

博客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适应了时代要求

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有价值的东西;互联网构造了即时通讯,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模式,形成了汇集知识智慧和情感的海洋文化;社会实践的主要对象,从改造物质世界变成了提升人的世界。同时,社会生活变化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变化的短周期、快节奏,给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提出的挑战是最严峻的。

教育是跟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信息时代教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陈建翔教育博士在cctv_10“百家讲坛”把它归纳为“服务、学习、个性化、积极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习,所有的人包括教师,他都是学习者;个

性化,教育越来越个性化,不再批量生产;积极思维,转变观念呼唤孩子身上的“亮点”,使他成为理想的人。

信息时代,知识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习已经是一件伴随终身的事情,这点毋庸置疑。可是在教育实践中,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习,怎样适应新形势改变教育,大家仍在不断地探索。谁最先改变学习观念,掌握和应用新的教育信息,谁就能最先掌握生命的智慧,在未来的社会中最先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信息社会最善于研究和探索信息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那一批人。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博客,正是这样一种课程辅助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个人空间,博客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除了课本、其他纸质文本以外的可供参考的新模本,或者说作为知识信息来源的新渠道。博客在使用中,与个人主页相比较,其使用方便、交互性强。与传统的电子邮件、BBS和ICQ这三种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博客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这个平台,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著名的e-Learning学者Jay Cross认为:博客是个人的写作空间,其特点是简单、可以分享、自动归档;可以交互链接形成学习社区;能够让教师评估学生的思维活动;会融入到电子档案中,反映学生的课业和收获。

由此看来,博客将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新思维和新应用,必将在教育的方式、途径以及教育过程的呈现上开辟新的道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 博客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人类社会已走进了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工作方式,以新的方式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挑战,把博客引入教育教学,顺应了时代的主旋律。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博客恰好有这样的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博客在语文教育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原因如下:

1.全新的媒介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与书本报刊相比,博客的内容多元,视野更开阔。博客可以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范围,精选、记录自己从中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博客为单元主题教学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使语文教学实现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的有机融合;以点带面,使学习内容实现“一篇精讲→多篇浏览→名著阅读”的联动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展示舞台,提供了更多更及时的共享天

地。这样,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开放、自由的平台利于激发写作兴趣

人们都说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写作、写作水平越来越差了,那么,博客上那一篇篇充满灵气、洋溢激情的文章又将如何解释呢? 在博客上,由于少了评分的压力和传统作文模式、命题限制的约束,学生的思想是完全自由开放的,会主动地写自己想说的、爱说的事物,充分表达自己个人化的爱憎情感,往往写出的作品更率真、个性化,其中不乏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好文章。在语文教育中,我们经常让学生来写日记,但日记相对要正式一些,而且对小学生来说,每周能写下两三篇已经不错了,而且有很多学生完全是应付差事。其实学生每天都很有许多瞬间的零星感受,但不能及时与人交流,天长日久,越来越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越来越对生活没什么感受,这也是当前学生作文空洞的原因之一。作文的首要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写作者有感受的积累和表达的练习。博客能够及时记录学生的三言五语,点滴感受。并把它发表出来,从而有了交流的机会。这既满足了孩子们表达的需要,更满足了他们交流的需要。

在博客中写作,往往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读别人的博客作品,分享别人的经验和思想—完成自己感受的触发和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激发创作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博客上由于各人见解不同,引发的“论

战”过程,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质疑、如何表达思想辩论,可以说是在不经意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写作和辩论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无形中提升了语言能力。

3丰富了语文教育教学模式

博客可以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整合信息资源,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渠道,使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运用博客,可以使传统的语文课堂在时空上得到无限延伸,从而使得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得以实现。在探索新知识的时候,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生”的角色,在博客里,学生和教师不再是一个职位或地位,而是按思考水平、知识水平来划分,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学生和教师。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和协作,可以直接和社会“协商”。其模式是平等的,学生面对的是现实世界中真实情形,在这些情景中,他们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提高处理复杂意见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认识。

作为教师,无论是做教育叙事,还是做教学反思,教师随时都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发布研究心得,及时吸纳新理念、新知识,使得教学研究即时化。这种时刻进行着的教育教学探索思考,全程记录在博客上,使其在广大博友中流传,不断进行思想碰撞。什么是行动研究?这就是!4博客可以成为学生家长的心灵驿站

通过博客,可以避免当面谈话的拘谨与顾虑,使老师更能全面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感,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博客,使学校与家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家长与孩子在这里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孩子对父母更加崇拜,父母对孩子更加了解,这样朋友式的关系是孩子们所向往的,也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所具备的。家长与孩子,拥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心灵空间,也有效地解决了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

5博客为同学们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一个学生博客,可以看作是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在博客中,无论讲述的是看起来幼稚的心情故事,还是对人生对时事对一切的一切的不满、渴望、挣扎或者喜悦,都是有留存价值的风景。相比“名家”们写的“„„生活实录”“绝对隐私”“我的„„”要有意义的多。坦坦然然地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解说。述说自己的故事,激活自己的思维,就是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好的理解周围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人能够替代完成的,它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三 博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然,博客也有其局限性,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它可能使一些学生沉湎于此,而丢弃纸质文本的阅读,忽视口语

交际等语言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能让学生偏于一隅,不及其余。

博客和其他网络语言一样,自有一套风格和词汇。但是博客语言是一种挑战权威的语言,颠覆了我们过去整个的文化预设。在博客里,没有什么范文,更没有什么权威,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规范和塑造博客的语言和讨论方式,但教师如何正确引导,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顺应时代,适应学生需求。

博客自始至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所以我们不能期望它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学工具的使用要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为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提前考虑到学生“开博”存在的问题:第一,面对如此多元化的信息,很多网络信息多、杂、乱,作为认知能力有限的学生往往无法判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会面临选择的困惑,甚至会产生思维上的模糊,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经过过滤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辩证地接受信息的能力,还要在大方向上进行价值引导,建立相对统一并有拓展空间的教学目标,而绝不是放任自流。第二,在写作领域有可能出现新形式的“抄袭”,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教导学生在吸取别人长处的前提下努力写出自己的新意。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用心陪着学生、参与学生的成长,共同创造一个理想的信息社会,这是语文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出现的方式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运用新思维,寻找新运用,指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教学扩展到网络环境中去,充分利用好博客这一辅助工具。只有这样,大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顾DIVID在博客中国中发布的“博客在美国的发展简史”中的一段话:“博客撰写的文章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网站也绝非是个人网站。但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平.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伍莉娜.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J].教学研究

[3]曾建萍.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第二篇: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朱新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克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索信息技术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学习博客”,发挥博客的优点,让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自主学习,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实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关键词:博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课题研究概述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将博客具体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1]拓展视野,勇于创新,„„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为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

式,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笔者通过“博客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借助“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平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课程

[2]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元素,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课堂博客平台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以及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课堂学习博客”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博客群,由该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博客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博客组成。博客服务器建立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博客群具有管理权。教师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步骤、评价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与交流内容;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空间等。学生学习博客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如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协作;上传自己的作业等。

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总结,我们觉得,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博客平台上开展学习,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以一堂“新授课”的学习为例: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对照老师发布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博客中的“学习资源”栏目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含屏幕截图)、动画(含操作录像)、视频等单个文件,也可以是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学习资源的内容可以汇集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知识讲解、学习心得、发展简史、相关趣闻、前沿研究等材料。它们都经过老师精心挑选和组织,针对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简短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在“学习帮助”栏目中寻求解答。“学习帮助”是老师课前准备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集锦”和较详细的解决途径,学生的问题大多数能从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不

能理解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可以在“问题求解”栏目中发布请求,寻求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小组长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并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每学期至少会做两次小组长。因为小组长课前已进行过深入的预习,所以课堂上他们能解答同学们的一般性问题。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看到问题请求后,会在“问题解答”栏目中给他指明进一步寻求答案的途径,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同学之间也可以在“问题解答”栏中相互讨论,如果有必要,老师或小组长也可以直接到他们面前当面指导。问题解决后,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得快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进入“网络资源”栏目,通过网络资源中的链接,进入相应的网站或网页,深入地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并记录在“学习进展”栏中。

博客系统由于采用了RSS聚合器技术,学生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学习博客上进行,并全部送到教师博客中,其中“问题求解”和“问题解答”还将同时发送到其他同学的博客中。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作业”并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问题。学生下一次上课,就可以看到老师对自己上一节课的评价结果,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由以上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独立或协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除了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外,更多地是与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学生在博客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在“学习进展”和“我的资源”等栏目中积累

[3]较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即“E化学习笔记”。这些“E化学习笔记”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提醒

每位学生,要求他对这些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分类。整理过程有些在课堂中完成,有些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在整理“E化学习笔记”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从新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三)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的习惯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除了每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外,一般不会再化更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没有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完整的学习循环。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实现“学、审、思、辨、行”的统一,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内省”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学习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学习,通过查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索获取并内化新知识,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总结借鉴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获取、交流、借鉴、归纳、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内省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提高过程。

(四)提供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

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博客平台上有老师提供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相关的学习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其他同学的示范激励,有老

师同学的在线协作帮助甚至老师的当面辅导,所有这些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完整高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要求许可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时间许可,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中的链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可能,学生可以课后在家里登录他的学习博客,继续他的自主学习过程,或浏览了解自己的和同学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这样的个性学习空间,能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构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以课堂学习博客平台为基础,全班同学及信息技术教师一起构成了一个课堂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咨询者、答疑解惑者;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交流者、协作者。共同体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也利于从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六)拓展师生、生生的交流途径

课堂博客平台拓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交流浮于表象;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处于交流的“沉默”状态。课堂博客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交流的主人,交流的权利由教师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交流的选择权。博客平台上的交流使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得以延伸,可以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选择署名交流,也可以匿名留言,这样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交流的内容也丰富了,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感受、体会、想法„„。交流的结果也深刻了,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如方法获取、心态调整、思维碰撞、行为转化、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等。交流的时间除了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在交流中除了把握交流主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外,也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参与交流和引导交流的方向。

(七)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博客学习的平台上,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

1、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得到加强。

3、评价几乎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并行甚至融合了。

4、评价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5、评价真正起到了对学生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多元评价并不是模糊评价。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针对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观点有:

1、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情况。

2、学习进展的顺利程度和提高程度。

3、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4、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心理和情感的调适情况。

6、学习态度。

博客平台上的多元评价结果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

[5]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学习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明显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目标。正如一位学生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原来信息技术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对我其他功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老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都有影响其教学效果发挥的各种因素,博客也是这样。在应用学习博客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课堂博客应用效果的因素和问题,如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课堂博客应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调控策略决定了课堂博客应用的成败;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应用学习博客的课堂模式如何与其他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结合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处理好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5):55-57.[4]陈向东,王兴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5]张豪锋,梅晓卫,赵彤帆.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

育,2007,(12):93-96.收稿日期:2008年4月12日

第三篇: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昔阳县皋落小学乔晓华

[摘要]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幵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迚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迚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迚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迚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进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

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进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迚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迚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

朗读是乢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低沉的音乐,一边观看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走迚了熊熊大火的圆明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八国联军的憎恨之情,增迚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伴

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那古老的木桥、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小院。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迚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乡村的宁静美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迚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顺应时代要求,先进教学手段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近一年来,我带学生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四十多次,收到良好效果。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再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纸船》时,我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学生课外阅读《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片,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建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资源共享 齐头并进

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甚至我还和外地的同行老师交流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 了备课时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网》、《中小学教育网》等都注册成会员,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制作了个人语文教学主页:www.xiexiebang.com和www.xiexiebang.com,和网上教师朋友和学生共享我的资源,也收集了大量网友和外地学生的教学、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陇县城关镇杨家庄陈荣

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声、像、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通过一定时期的探索,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有以下优势:

一、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爱因斯坦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例如我在教《郑人买履》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郑人买履的动画片,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到郑人量脚的尺码时动画片戛然而止,于是我抓住学生余意未尽的猜测,抛出疑问:你们知道郑人怎样买鞋、买到鞋了吗?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此寓言的结果,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被激发,扩大

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面,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二、化难解疑;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特点和特别要求:除了一般的语言、文字的表述外,更需要动作、图像、色彩等可直观体验的形象来反映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抽象的思想、品格教育变成更容易接受的“真人真事”。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件为主要信息,对新授课的内容添油加醋地进行恰当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其生动、有趣、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如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和物产丰富,从而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因为学生对北大荒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靠一本教材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前,我上网搜寻了一些北大荒开垦前后的照片,并有选择性地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特别对课文中的几个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句子有了更深的体会:“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小河如同透明的蓝绸子”等等。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动静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詹天佑》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意图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用课件演示了两条隧道的开凿动画,使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了开凿方法及省时省力的好处,而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也同样用动画演示,火车的行车路线一目了然,重

点问题迎刃而解。

三、拓展知识;

农村的学生活动空间小,见识少,每天遵循的是“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没有时间能全身心地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见识的浅薄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难度。为了达到教学的预定效果,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它们见自己没见过的,听自己没听过的、做自己没做过的,我们可以在上课前、上课后寻找一些图片影像资料,让计算机带领学生来到天南海北,让计算机这位“无声的老师”默默地传递知识。而这种做法尤其对一些讲述名胜风景的课文的教学,如《“东方之珠”》、《鸟的天堂》、《索溪峪的“野”》等教学作用更大。

四、提高能力;

1、提高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一篇文章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要因文而异,紧扣课文训练点,以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填补空白,或让学生续写结尾。例如教学古诗《游子吟》,教师出示母子二人坐在灯下的画面,有意设问:“此时儿子在想什么,心情怎样?母亲又会想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补写心理活动描写及语言对话描写,此举既为课文的理解铺平道路,又提供了一次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机会。

2、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步: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为学生范读。二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提供背景音乐、出示情景

画面),提供环境由学生自己读。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辅助资料的使用,解决了读音不准、无效仿等问题。而用创设朗读环境来训练朗读则利于感情的抒发,情感的把握。《海上日出》、《桂林山水》、《匆匆》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范读、配乐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以我手写我心。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做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我认为一要选取有效的信息资源,二要努力使写作的内容和社会需要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如六年级最后一次习作是书信,很多学生早对这一文体失去兴趣,为了完成习作训练目标,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在网上搜集许多关于5.12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图片资料、评论文章,先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会到人间的大爱真情,随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如灾民、孤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白衣天使、救人的英雄、国家领导等,写一份能体现内心感情的信,因为直观地看过、听过,学生内心的或敬佩、或同情、或安慰、或鼓励之感油然而生,一封信一气呵成。而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坚强的信念、对社会的认识也在同一时间得到提升。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

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我相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更生动多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更精彩纷呈,我们的教学效果将更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将更具创造性,更具个性品质。

下载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十大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十大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在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十大优势(范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十大优势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教学......

    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

    博客----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交互工具 定义: 交互工具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构建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适用于“以问题为向导,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新型课程......

    博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你认为博客( Blog )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答: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资料,写读书笔记,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可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语,多读课文,读熟课文,背诵课文。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遇到生字、新词会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积累......

    河南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河南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三里村小学 高来金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河南省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丰富的教......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渐渐了解并熟悉一个新名词——“微课程”,校园里渐渐涌现出一股“微课”的热......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摘要】多媒体教学集合了图像、文字、声音与影像于一体,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具体内容形象生动展现,在教学形式上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