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电场全章复习课1
全章复习课(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复习重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学案导学
四、教
具:投影片(或小黑板),学案,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根据电势的定义式=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②将q、εP带符号代入
=εP/q计算,若>0(<0),则电势变高(低);
③根据电场线方向,顺(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高); ④根据电势差,若UAB>0(<0),则A>B(A<B); ⑤根据场强方向,场强方向即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2)怎样比较电势能的多少?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将学生回答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可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若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正(负)功,则电势能减少(增加); ②将q、带符号代入εP=q计算,若εP>0(<0=,则电势能增加(减少).
★判断题(投影片)现将一个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电场中M点,电场力做功为6.0×10-7J.将另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电场中N点,电场力做功为-8×10-7J,则正确的结果是 [ ] A.M<N<0
B.N>M>0
C.N<M<0
D.>N>0 启发学生分析:首先,从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该电场的性质及其方向;然后,从电势的物理意义确定M、N点的位置,可得正确答案为C.
M★判断题(投影片).
1.以下说法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 ].
A.将一电荷匀速地从电场中的A点移至B点,外力所做的功等于该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
第二篇:1(实用)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措施: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第一课时
上、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合作探讨.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 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方位上下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合作探讨,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方位 前后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 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增添情趣,激情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P4T1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增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巩固深化: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实践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P8T4
P9T9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 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10、11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增趣导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第12题;第3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把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的内容回家说给家长听听.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P13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深化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把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的内容回家说给家长听听.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P14T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同桌相互卡片题考考对方,看谁是胜利者.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深化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以身边的事物编几道试题进行算一算.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8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同桌一起选出几题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做的又快又对.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P16T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P17-18T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 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深化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看看今天学习的用数学P19-20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同桌相互提一提.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第九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T1-7。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统计一下我们学习的十几减几的减法算式一共有多少题,请给他分分类,小组合作完成.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同桌两个相互比一比看谁能先记住这个表的口诀.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第十一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口算速度快而又准确,以P23的表一人读题一人口算,然后再交换.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第十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今天回家每人准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6个,一张大一点的纸和一把剪刀.明天带到学校来.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剪一个圆和用纸做一只小船,在用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摆出各种图形.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利用教科书第27页例2,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
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自的特征,再将他们各自转换成另外的平面图形.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出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方格纸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拼纸见107页
5、第7题:用 1 做成一个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6.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各能摆出哪些图形?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生
师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79
7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向长说说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展示从1数到100,并说出20到100各数的组成.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深化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向长说说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展示在计数器上100以内各数并读出来.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第1---8题、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38(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深化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5、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6、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7、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8、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找找家里哪些物体上有我们学过的1到100的数,明天到校向同学们介绍.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38~39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40(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巩固深化: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1写到100给家长看看写对了没有.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八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深化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1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2、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家的物体分别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板书设计:
比多少
○
多一些
多得多
○
少一些
少得多
○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例10.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写数:图片师自制
43()
()
()
2、在 ○
里填上“>”、“<”或“=”。
○
○
○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深化: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后完成43页第5题.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38页的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分别50和100接近,哪些数又分别离他们远.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46(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1写到100给家长看看写对了没有.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向家长数数100以内的数,要求每次分别加3,4,5,6,7,8,9,10数.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第三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2)(3)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出示主题图课件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1)(2)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2)(3)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小组内解决问题。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2)(3)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1)(2)(3)(1)(2)① ② ③ ④ ⑤ 出示手模型板帖。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提出要求: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3、左右的相对性。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
(3)么?)(4)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2)第5组第4个。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1)(2)(1)(2)(3)(1)(2)(3)(4)(1)(2)(3)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书上填空。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教师说学生做。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3、第3题。
4、第5题。
5、数学游戏:听反话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2)(3)(1)(2)(3)(1)(2)(3)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在书上填写。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连线,小组订正。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教师面批面改。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全班一起订正。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1)(2)(3)(1)(2)(3)(4)(5)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自己练习。全班一起订正。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学生在书上填写。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2、第8题。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2)(3)(4)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15-6=9(2)(3)(4)(5)(6)(1)(2)(3)(1)(2)(3)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全班共同订正。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全班一起订正答案。明确要求:找朋友。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1)(2)(3)(4)(1)(2)(3)(1)(2)(3)(4)(1)(2)(3)(1)(2)(3)(4)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学生独立完成,连线。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一起订正。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订正。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欢吃什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4、第10题:在里填上“〉”、“〈”、“=”。
5、第11题: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1)(2)(3)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1)(2)(3)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1)(2)(3)(1)(2)(3)看图,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说图意。列算式解答。读题明确图意。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订正答案。
2、第2题: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2)(3)(1)(2)(3)(1)(2)(3)(1)(2)(3)(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看图明确要求。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在书上填写。明确要求:找朋友。口算得数并连线。订正答案。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订正答案。看图,明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解答。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7、第7题: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1)(2)(3)(4)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订正答案。
3、第3题:(1)(2)(3)(1)(2)(3)(1)(2)(3)(4)(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书写得数。订正答案。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3)(4)(1)(2)(3)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口头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1)(2)(3)(4)(1)(2)(3)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3、第10题:比一比。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1)(2)(3)(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1)(2)(3)(4)(5)(6)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2)(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用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1)(2)(3)(4)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生)个一。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1)(2)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颗珠。(3)(4)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1)(2)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1)(2)(3)(4)(5)(6)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2)(3)(4)(5)从31数到42。从89数到100。从99数到90。数出50后面的7个数。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1)(2)(3)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2)(3)(4)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1)(2)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多一些
多得多
○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2、在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1)① ②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2)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① ②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1)(2)(3)(1)(2)(3)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1)(2)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2)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1)(2)(3)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三、小结: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1)(2)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①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教师展示:
2、学习例1。(1)(2)① ② ③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3)(4)少?(5)征。(6)(7)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1)① ② ③ ① ② 师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继续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教师出示:(2)
(3)
三、练习
1、做一做:(1)(2)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1)(2)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2)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3)(4)(1)(2)(3)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2、学习例4。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1)(2)(3)(4)(5)(1)(2)(3)(4)(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学习例6。
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3、学习例7。
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3)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第四篇:动量全章复习教案
动 量
提纲挈领 1.动量
冲量(1)动量的概念;(2)冲量的概念.2.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2)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3.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4.碰撞
反冲
(1)碰撞的概念及特点;(2)反冲现象的理解.第Ⅰ单元
动量和冲量
动量定理
巩固:夯实基础
一、动量、冲量
1.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动量的单位:kg·m/s.(2)物体的动量表征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的速度为瞬时速度.(3)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相同.两个物体的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4)注意动量与动能的区别和联系:动量、动能和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量;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动量和动能的关系是: p2=2mEk.2.动量的改变量(1)Δp=pt-p0.(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跟动量的方向无关.(3)求动量变化量的方法:①Δp=pt-p0=mv2-mv1;②Δp=Ft.3.冲量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I=Ft,冲量的单位:N·s.(2)冲量是过程量,它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作用效果.(3)冲量是矢量,其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如果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4)求冲量的方法:①I=Ft(适用于求恒力的冲量);②I=Δp.二、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这个物体动量的增加量.(2)表达式:Ft=p′-p或Ft=mv′-mv.(3)理解:①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视为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②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应该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③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Δt是合外力的冲量,也可以是外力冲量的矢量和,是使研究对象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而mv2-mv1是研究对象动量的增量,是它受外力冲量后导致的必然结果.④FΔt=mΔv是矢量式,在应用动量定理时,应该遵循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于一般只要求一维的情况,所以在写动量定理表达式时,对于已知量,凡是与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与正方向反向者取负值;对未知量,一般先假设正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说明实际方向与正方向一致,若计算结果为负,说明实际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三、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1)根据F=ma得F=ma=m(2)由F=ptv'vtp'ptpt=,即F=,可见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可解释两类现象:①当Δp一定时,Δt越短,力F就越大;Δt越长,力F就越小.②当F一定时,Δt越长,动量变化Δp越大;Δt越短,动量变化Δp越小.分析问题时,要弄清变化量和不变量.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对动量的变化量Δp的理解
Δp=p′-p指的是动量的变化量,不能理解为是动量,它的方向可以跟初动量方向相同;也可以跟初动量的方向相反;还可以跟初动量的方向成某一角度,但Δp的方向一定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考点二 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
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或方向改变的力的作用,则不能直接用Ft求变力的冲量,而应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量Δp,等效代换变力的冲量.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R的细绳一端系住,在水平光滑的平面内绕细绳的另一端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周期为T,在半个周期的合外力冲量不等于mv2R·
T2,而是大小为2mv.考点三 应用Δp=FΔt求恒力作用下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
在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求Δp需要应用矢量运算方法,比较麻烦,如果作用力是恒力,可以求出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如平抛运动中动量的变化问题.考点四 利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物体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也可以是相对运动的.研究过程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是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2)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给研究对象的力.所有外力之和为合外力.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内力)不影响系统的总动量,因此不必分析内力.如果在所选定的研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中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就要分别计算它们的冲量,然后求它们的矢量和.(3)规定正方向.由于力、冲量、速度、动量都是矢量,在一维的情况下,列表达式前要先规定一个正方向,往往可选合外力方向为正方向,和此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诱思:实例点拨
【例1】(2006山东潍坊高三期中)如图5-1-1所示,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速度2v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
图5-1-1 A.仍在P点
B.P点左边
C.P点右边不远处
D.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解析:前后分别以v和2v的速度将纸条从铁块下抽出,二者间均为滑动摩擦力,但前一次所用时间较第二次要长,所以前一次摩擦力对铁块的冲量较第二次要大,所以,第二次动量变化小,即铁块获得的速度要小,故后一次铁块落在P点的左边.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动量定理解释两类现象时,分析清楚作用力、时间及动量变化量的情况.【例2】质量为m的小球从h高处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时间为Δt,地面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A.重力的冲量为mg(2hg+Δt)
B.地面对小球作用力的冲量为F·Δt C.合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mg+F)·Δt
D.合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mg-F)·Δt 解析:在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的冲量为-mgΔt,合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F-mg)Δt,故正确选项应为B.答案:B 点评:冲量是一个矢量,也是一个过程量,要弄清它的方向及它是哪个过程中力对时间的累积.【例3】 高压采煤水枪出水口的截面积为S,水的射速为v,射到煤层上后,水速度减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求水对煤层的冲力.解析:取一小段时间的水为研究对象,它在此时间内速度由v变为零,煤对水产生了力的作用,即水对煤冲力的反作用力.设在Δt时间内,从水枪射出的水的质量为Δm,则Δm=ρSv·Δt,2以Δm为研究对象,它在Δt时间内动量变化为:Δp=Δm(0-v)=-ρSvΔt.设F为水对煤层的冲力,F′为煤层对水的反冲力,以F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p=-ρSv2Δt,故F′=-ρSv.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F,所以F=ρSv.答案:ρSv2
点评:这是一类变质量问题,一般要选取一段短时间内的流体为研究对象,然后表示出研究对象的质量,分析它的受力及动量的变化,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4】(2004广东高考)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3
422,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大小.图5-1-2 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如图5-1-2所示.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由题意,v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且水平分量仍为v0,如右图.由此得v=2v0
①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v变为反向的理,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I=m(由①②得I=答案:I=72723434v,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
v)+mv
②
mv0.mv0
点评:应用动量定理列方程时,一定要选取好正方向,注意动量定理表达式的矢量性,另外,在碰撞时间极短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忽略重力产生的冲量,其他情况重力的冲量能否忽略要视题目具体情况而定.【例5】 科学家设想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利用太阳帆来加速星际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期间,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地实施了飞船上太阳帆板展开的试验.设该飞船所在地每秒每单位面积(m2)接收的光子数为n,光子平均波长为λ,太阳帆板面积为S,反射率为100%,光子动量p=h解析:动量为p的光子垂直打到太阳帆板上再反射,动量的改变量 ,设太阳光垂直射到太阳帆板上,飞船总质量为m,求飞船的加速度.Δp=p末-p初=p-(-p)=2p
① 此处设末动量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FΔt=Δp
②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太阳帆板上受到的光压力F′=F=的加速度a=答案:2nhSmFm2nhS,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飞船=2nhSm.点评:动量定理在现代科技的相关问题中有重要应用,应在复习中引起重视.【例6】(2005天津高考理综)如图5-1-3所示,质量mA为4.0 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1.0 kg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 N·s的瞬时冲量I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kA为8.0 J,小物块的动能EkB为0.50 J,重力加速度取10 m/s2.求:
图5-1-3(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2)木板的长度L.解析:(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I=mAv0
① 代入数据解得v0=3.0 m/s
②(2)设A对B、B对A、C对A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AB、FBA和FCA,B在A上滑行的时间为t,B离开A时A和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分别对A、B应用动量定理,有(FBA+FCA)t=mAvA-mAv0
③ FABt=mBvB
④ 其中FAB=FBA
FCA=μ(mA+mB)g
⑤ 设A、B相对于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A和sB,分别对A、B应用动能定理,有-(FBA+FCA)sA=12mAvA-
12mAv0
⑥
2FABsB=EKb
⑦ 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为
mAvA=2mAEkA
⑧ mBvB=2mBEkB ⑨ 木板A的长度L=sA-sB
⑩ 代入数据解得L=0.50 m.答案:(1)3.0 m/s(2)0.50 m 点评: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注意各量的方向性及其符号的正负.
第五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用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师
生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60)个时,一百里面有()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多一些
多得多
○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2、在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