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渗透

时间:2019-05-13 00: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美文化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美文化渗透》。

第一篇:英美文化渗透

21世纪,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而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有必要学好它。在我国,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徘徊在这种状态:教师只教会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对语言文化涉及得还很少,包括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文化,教师没有专门的讲解,有讲解的教师也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提一下。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认识,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急需解决。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是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交流时表现出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受着语言的影响。在这样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通过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时常互相恭维赞赏。中国人因为注重谦虚,讲求“卑己尊人”, 在与人交际时,会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因此接受恭维之后,就会说:“没有,或者是说你过奖了。”而美国人在受到赞赏时,他会说谢谢,而不是委婉的表达谦虚。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就会让中国人认为美国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美国人听到中国人否定他人对自己的赞扬或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就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这就是因为对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所导致的,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达了该民族文化的内容。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所以,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因素来教授,把英美文化作为一个重点来教,使之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和应用英语,把英美文化真正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二、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教师首先要对英美文化对学生学习好英语交际的重要性有充分的理解,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句式、语法,词汇等等外,还应该抓住在课堂上短暂的时间,对教材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如在教材上看见这样的句子时,如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What are you doing?等等这些问句,教师可以把他们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翻译,如译成你上哪儿?吃了吗?你在干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这些句子在中国的语境中起的作用是常以询问别人的私事来表示关心别人。而在英美文化中这种用方式来关心,他们是不喜欢的,他们所用这些句子是用来真正问问题的时候用的。又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教师在教授这些英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穿插西方餐具的使用方法,生活化的课堂不仅缩短了课堂与教学的距离,而且在讲解中,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英语习语的讲授。英语习语是英文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意识,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很多习语,其实暗含着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a luck dog,在英语中dog 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翻译成“幸运狗”,而应译为“幸运儿”。因此,学好英语习语,也是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好方法。

(二)增加对课外英美文化知识的阅读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有指导性地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是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如《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美国风情录》、英美经典小说如《哈姆雷特》、《简·爱》、《傲慢与偏见》……等让学生课后阅读,也可以建议订阅英文版《21世纪报》等报纸书刊,来增加对英美文化知识的了解。二是可借助各种媒体来增加英美文化知识,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欣赏国外的英语影片,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地理文化,历史古迹等等,而这些形象生动的英美电影,是最容易让学生融于其中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来听发生在英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而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有必要学好它。在我国,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徘徊在这种状态:教师只教会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对语言文化涉及得还很少,包括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文化,教师没有专门的讲解,有讲解的教师也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提一下。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认识,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急需解决。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是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交流时表现出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受着语言的影响。在这样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通过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时常互相恭维赞赏。中国人因为注重谦虚,讲求“卑己尊人”, 在与人交际时,会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因此接受恭维之后,就会说:“没有,或者是说你过奖了。”而美国人在受到赞赏时,他会说谢谢,而不是委婉的表达谦虚。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就会让中国人认为美国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美国人听到中国人否定他人对自己的赞扬或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时,就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这就是因为对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所导致的,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达了该民族文化的内容。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所以,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因素来教授,把英美文化作为一个重点来教,使之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和应用英语,把英美文化真正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二、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教师首先要对英美文化对学生学习好英语交际的重要性有充分的理解,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句式、语法,词汇等等外,还应该抓住在课堂上短暂的时间,对教材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如在教材上看见这样的句子时,如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What are you doing?等等这些问句,教师可以把他们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翻译,如译成你上哪儿?吃了吗?你在干什么?然后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这些句子在中国的语境中起的作用是常以询问别人的私事来表示关心别人。而在英美文化中这种用方式来关心,他们是不喜欢的,他们所用这些句子是用来真正问问题的时候用的。又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教师在教授这些英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穿插西方餐具的使用方法,生活化的课堂不仅缩短了课堂与教学的距离,而且在讲解中,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英语习语的讲授。英语习语是英文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意识,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很多习语,其实暗含着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a luck dog,在英语中dog 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翻译成“幸运狗”,而应译为“幸运儿”。因此,学好英语习语,也是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好方法。

(二)增加对课外英美文化知识的阅读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有指导性地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是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如《圣经故事》、《希腊罗马神话》、《美国风情录》、英美经典小说如《哈姆雷特》、《简·爱》、《傲慢与偏见》……等让学生课后阅读,也可以建议订阅英文版《21世纪报》等报纸书刊,来增加对英美文化知识的了解。二是可借助各种媒体来增加英美文化知识,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欣赏国外的英语影片,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地理文化,历史古迹等等,而这些形象生动的英美电影,是最容易让学生融于其中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来听发生在英

美当地的新闻趣事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三是学校一定要有学习英语文化的气氛,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阵地,阵地上都没有培养育苗的土壤,这论文联盟http://www.xiexiebang.com苗怎样才培育得好呢。所以学校应该在各个角落对英美文化有所宣传和张贴。如在学生课间时间播放英文歌曲或是英美地区的乐闻趣事。又如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等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

三、要求学生写英语读后感

在学生欣赏了英语影片,电视节目之后,让学生写英语读后感,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更深入地吸取英美文化的又一途径,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英美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或者是一知半解,根本不耐心虚心的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因此在写读后感或者是观后感上,对学生要求就比较高。读别人的英语作品时一定要读的是一部完整作品,才能从中有所见解。如果读别人的英语文章读的是片段,就会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让人不好理解或是不能更深入的感受真情和深刻内涵。如让学生读一本英语版的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并让他们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方面去欣赏作品,并以此写一篇读后感,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地阅读和学习,就无法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不管是英美文化还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没有认真的学习,是无法了解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文化特点的,写出的感谢只会是空洞的。因为文学作品可以为作者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而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外语教学中语言技巧和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学习语言,不但要学习这种语言的句式,词汇等,还要学习语言的文化知识,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有意识地、适量地进行文化导入,使学生能在对该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与领悟。同时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难,最后才能在与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时,表现自如,才能不被误解,闹出笑话。不管怎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我国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标准》中也提到“要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中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是与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1.加强文化教学能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而语言文化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是它们的表达和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不会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交际;二是缺少有关英语交际的规则和交际模式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

2.加强文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文化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这是因为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无兴趣可言。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目的语国家鲜活的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文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是一定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获取知识的过程。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1.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告别、打电话、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方法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为起点、以文化意识为桥梁、以文化理解为目的的阶段性的循序渐进过程。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的导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文化背景介绍

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相关英语国家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有人认为,所谓背景知识,是指“特定社群成员由于背景或出身相同而具有的信息”。显然,这里的所谓背景知识,指的是来自语言使用者自身背景的知识,因而背景相同知识也就相同。而本文中的“背景知识”,是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与社会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所谓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包括语言学习者对于语篇内部结构和语篇外部结构、语言风格、语域层次等方面的知识。

2.英美文化阅读

学习英语若只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我们必须通过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载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课上主要是自己阅读,遇到问题时去查工具书,也可以向老师质疑。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开设阅读课,学生们可以在阅览室选择看自己喜欢的报纸和杂志,从而扩展了有关英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外语文化,理解另一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各种技能的目的。

3.文化对比

作为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有相同性和差异性。通过跨文化学习,就能把学习者自身的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进行比较,以便发现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进行比较主要是为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文化,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以便互相尊重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别可接受文化与不可接受文化并提高对它们的辨别的能力,这样才能防止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当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提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仍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指出了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却忽视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阐述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必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具体途径。

1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就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一种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将一无所有。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包括文化教学,应该把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进行分析,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也可以加深对我国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培养世界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文化概念,培养学生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2跨文化意识

根据Hanvey(1979)的看法,“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三是对于与母语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人”的能力,这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所谓“移情”,就是要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苦乐和际遇,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文化融人”则是在充分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交际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交际者能否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的重要准绳之一。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差异对比,对与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的敏感程度,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要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必须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应该建立英语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地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3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较少结合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教学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不重视文化能力的培养。尽管很多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多年,但还不能顺利得体地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学到的多是语言知识。美国著名语言学教授MaryFinocchiaro认为外语教学的五项重要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异同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渗透文化教学重要而紧迫。

4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4.1深入挖掘教材,渗透文化信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就是不错的文化的中介,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素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和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适度向学生传播渗透文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渗透跨文化意识,还要适时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首先,“词语文化”的教学是文化教学的重点,文化的输人可以从词汇开始,语言反映着文化,由于不同的背景、特征、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相关的词汇中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其中包括词语文化的内涵,有文化内涵的英语人名和地名,常用的典故等,许多有文化内涵的惯用语、谚语和格言等都来自于神话传说、文学典故、圣经故事或史实等。比如,“红茶”在英语中是“black tea“;英美人用“green-eyed”来表示嫉妒,而中国人却用“眼红”一词;“辈得像头牛”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则是“asstubborn as a mule”。再比如,"To be in hot water/indeep water”在汉语中是“陷人困境”,从中就折射出影响着语言:英国是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非常发达,故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海洋及航海有关的习语;而中华民族在亚洲大陆繁衍生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及其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进而理解其深刻内涵,并能正确运用。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章节所涉及的英美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课文内容增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求知欲,而且还能使他们深刻理解课文。比如课文里涉及手势的内容,我们可就此介绍一些身势语的知识,例如,中国人和美国人用点头表示同意,而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文体特点、语篇结构、非语言交际等进行深人研究,只要我们始终有意识保持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融合这一思想,并充分利用教材,就完全能够既传授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2组织课堂活动,创新渗透方式

丰富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比较真实的语言,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学生通过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或项目调研等方式来针对相关主题搜集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对教材中的相关话题进行延伸、拓展或讨论,再与相应的文化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胆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联系,活动形式包括对话、游戏活动、短剧演出、朗诵、讲故事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习语言的平台,使他们在语境中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在模拟和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通过对与文化有关的主题的发现、、分析、实践,使学生感受国家的文化,体验不同文化的异同点、独特点,排除文化差异的偏见,尊重各种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和敏感性。

4.3利用多媒体,体验异国文化

多媒体、电教设备、网络等教学辅助手段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可以创造出一种与西方实际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Text A What IsCulture?”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展现各国文化的精美的幻灯片,并结合实物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文化世界,在多彩的文化中英语学习成为以英语为载体的愉悦而又丰富的文化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反映背景、风俗习惯、关系的英语原版或专门介绍西方风情的纪录影片,观看原声电影,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环境、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4.4开设第二课堂,营造真实语言环境

(1)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代表性的英语作品,如《双城记》、《百万英镑》等,简单易懂的英语报刊、杂志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扩展知识面,为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2)组织多种课外活动。教师应利用各种文化导人手段,组织多种课外活动:举行英语比赛、英语辩论赛;组织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英语文化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还可邀请知名教授、英者做关于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讲座,增设英美文化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活泼有趣的活动中深入体验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工作、爱情、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亲身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切身感受西方文化,在文化活动中学习语言。(3)充分利用媒体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目前,网络、、广播、电影、报纸、杂志等媒体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媒体不只提供娱乐,而且具体体现了文化,是增强感性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应适当地指点学生接触媒体中一些直观的文化资料,利用已有的资源多收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观看文化知识丰富的英语电视节目,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语言和文化的资料,通过聊天工具与英语国家的人直接进行在线交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亲身体验中西文化的异同,直观了解英美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培养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束语 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按步骤、有原则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提高文化素养。

论文摘要: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的新形势下,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英美文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利用英美文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思路。

随着、文化、等领域发展步伐的加快,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交往合作更加频繁,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多种文化相互交汇碰撞、交流融合,在这种下,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间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教学中,关注目标语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目的语本族人的思维一样来思考问题并作出反映,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外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目的语本族人进行交往时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以保证整个交往过程的有效性。外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文学又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始终与文化相伴相生。因此,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英美文学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首先,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人文、等价值是某一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学生了解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最鲜活、最丰富、最直接的。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源泉,涉猎古希腊、罗马神话,了解基督教《圣经》故事及人物典故,熟悉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抵,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利于语言学习中文化因素的积淀。

其次,文学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学是语言的,又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理想的语言和文化材料。特定的文化常常在其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原文语言有精确的理解和把握之外,还要对两种文化,尤其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学实质上就反映和代表着,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语言源泉。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纲》清楚表明,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

再次,文学的生动性和通俗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文学是最优美的语言,如果我们要学习和获得最优美的语言,我们就必须学习文学。”(李赋宁语)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学习英美文学,不但可以在接受作品内容情节的同时,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学作品中渗透的跨文化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有关西方的哲学、、人文、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人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热爱,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状态,根据学生语言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从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开始,逐步更多地涉及他们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人文地理等,以至更深人地探讨人生态度、价值观等。

交际性原则认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然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使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

三、利用英美文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思路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和渗透跨文化意识。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并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言水平。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能把课文仅仅当成单纯的语言教材,而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放眼世界,扩大视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师还可以配合教材内容恰当地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文化差异的知识介绍,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具备应有的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不能一味地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不能要求统一理解模式和死记硬背。这样,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语言大师们的语言艺术、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社会、体验人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其次,教师应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文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效率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软件或课件、录像机、投影仪、光盘等直观有效的手段。除了课堂教学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课外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名家名作改编的、欣赏精彩对白或学习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思维突破原有的束缚,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学生根据原著自编自演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中,能充分理解把握原著的历史背景,穿越了时空与文化的差异,与文学作品作直接的对话。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材料。阅读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风格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从易到难,从简写本开始,逐步过渡到读原版作品。这里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指小说,还包括阅读报纸杂志、时事等。因为现在的刊物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动态、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和英语语言发展新趋向,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目的语。文学作品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因此,学习英美文学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只有通过研读英美文学对西方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国际化人才才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轻车熟路,立于不败之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英语教师除了是大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本文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英美文化渗透策略优势,就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做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

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而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广泛地了解英语,而且还应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习语,还要了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多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作为中学生,应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在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应以日常用语和价值观念等为主,充分体现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摘要】。

【关键词】语言文化词汇日常交际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实验标准》明确提出:形成跨文化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语言与文化”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既然文化意识本身已经成为教育的目标,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就应该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去渗透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知识,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使学生意识到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具有文化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知识方面,而且在使用方面往往也大相径庭。比如,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缺少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我们会不知不

简单地叠加静态的语言知识,而导致出现歧义、语用失误的现象,甚至闹出笑话。例如:中国人受到别人表扬或赞美时,会习惯地表示谦虚,往往回答:“哪里,哪里。”或是“不,不。”译成英语是‘Where?Where?”“No,No。”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因而,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双方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shock),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就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全面融入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有助于学生英语的语言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认知水平也需不断提高,所以开展文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应系统地多渠道、多视角,从浅到深,从简到繁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增强文化意识。

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事实上,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文化知识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行词汇教学时切不可只注重词语知识,忽视其文化传承,也不可将词汇知识与文化含义分割介绍,要做到适时融合,否则将会造成事倍功半甚至负面迁移的后果。比如,英

语中的“farmer”与汉语的“农民”其实并不是能够对应的。英国有西部牛仔,有农场,有庄园,他们所谓的“farmer”应该是“农场主”,是非常富有的。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新编韦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丝毫无贬义。再如我们的一些与动物相关的一些词汇。“孔雀”(peacock),在中国孔雀象征着美丽与鲜艳,是一个优雅的标志。可是,英语民族通常视孔雀为污秽之鸟,常给人带来厄运,孔雀开屏被认为是自满、骄傲的表现。英语中就有“asproudasapeacock(非常骄傲)”、“playthepeacock(炫耀自己)”的说法。

日常的交际用语

由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谈论的话题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有关。我们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应以日常用语为主,包括介绍、寒暄及禁忌语等。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英国人也不例外,经过了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着与其它国家人民不同的品质和特点。而这些在他们日常的交际用语当中都会所体现,像我们所熟悉的他们的年龄、收入等涉及的“privacy”,”indivisualism’。比如,英国人见面不是像我们中国习惯问“吃饭了吗?”“要出去吗?要去哪里?”他们之间的寒暄和话题的打开是靠天气来进行的,这主要源于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快,在英国北部更是明显,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

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在教材的编排、使用上,注重了文化意识的渗入和培养。通常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话题的内容也较联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语言知识中对英美国家的价值观、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都作了适当的渗透。

我们可以从教材入手,用心寻求并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文化信息,亦即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与“深加工”。比如北师大版教材在模块一第三单元中,以为parties为题,介绍了西方的一些Parties/weddings/Christmas等等,我们可以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

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通过一些图片或音像创造出一个文化语言环境,组织一些表演,对话,模拟等并适时,适当地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在兴趣中去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节日文化氛围,获得直接的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文化视角。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新课标下,我们更要牢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此为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得到反映。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

一、前言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受到束缚,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D.R.Tucher和W.E.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

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连体儿”,没有脱离文化的语言,也不会有纯粹脱离语言的文化,两者互为形式、互为内容。语言是外壳,文化是实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所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大文化的角度看,语言的形式、语义、语法、语用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文化是语言的。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在其著作《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同时Edward Sapir还对文化与语言作出衍生的解释:“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形式。”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知道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语言交际、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

(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不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例如,中国人以体胖为福,有“心广体胖”的说法,但如果与英美人交谈时说他们胖,肯定会让对方不愉快。中国人喜欢谦虚,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总是要自歉一番;而英美人则爽快地说“谢谢”,认为自谦是虚伪和不自信的表现。如用“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来表达对西方人的关心,会被视为侵犯别人的隐私,而激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思想。

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现在已成为中国教育进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外语,相对于汉语来说,必然有其难把握的一面。但是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词汇、语法、句型的分析、记忆上,而忽略了英语教学中所蕴涵的文化渗透问题。而在大学教学中,由于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他们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开始寻求捷径,为了迅速达到“听得懂、开得口”的目的,片面强调听力、口语的学习和提高,而忽视了对这种语言背景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多大学生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能力测试,但是当真正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却是困难重重,无法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意义(一)文化渗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正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会英语,而不是由老师来“教”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本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有关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文化渗透能使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语言

英语中许多表达都有其内涵,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后,再去了解语言本身就变得水到渠成,容易许多。记忆起来自然也就不再费力了。例如,汉语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旨在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三伏”和“三九”在英语里可以表达成“three fu”和“three nine”,若换另一种表达方式,“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就可以了。(三)了解文化差异有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起来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英语中我们用“lucky dog”表示“幸运儿”,若教师能通过这类例子给学生讲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就不难使学生理解了。在汉语中“狗”一般作贬义,但在西方除了极少数情况外,狗有中性或褒义的含义。如:“This young man worked like a dog.”表示“这个年轻人工作很卖力。”并无任何贬低之意。因此,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不至于在交际时产生误解。

五、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一)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首先,在观念上,每一位英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英语文化素养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把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次,根据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制定阅读计划,丰富自己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从文化历史、习语俚语、文学名篇等多方面着手,选择适当的材料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形成优良的终身学习。(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

1.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渗透文化。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指它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学生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涵义。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词汇学习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学习关于颜色的词汇时,可以让学生对中西方颜色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white一词在英语里的意思是having the color of milk,salt or snow,汉语译为“白的、白色的”,但在英语的许多对应词中并无white,如“白熊”译为polar bear,“白费事”译为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痴”译为idiot。另外,西方文化中的白色的象征意义来自于色彩本身,如新下的雪、新鲜的牛奶、百合等。西方人认为白色是高雅纯洁的,于是就有了white wedding clothes(婚礼服),white men(高尚的人)。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一种无生命的表现,是颜色的禁忌。因为“白色”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光天化日的白昼让人暴露无遗于食肉动物之前,因此人们对白色有了本能的恐惧。(原作者:黄 曼)再如,英语里的red-letter day(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red有时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惹人生气的事情),美国学者阿思姆在他的《色彩论》中指出:“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它让人想起血、火和革命。”英语中就有red district(红灯区),而也是由于红色代表暴力、危险这一颜色禁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就被译成了“The Story of Stone”(《石头记》)。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源于太阳。古人曰:“日至而万物生。”(《淮南子》)红色让人感到生机勃勃,自然的吉祥、喜庆之意。“红”除了含有吉祥喜庆的涵义,在近代还用来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

英语中的很多搭配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里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

因为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不同,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内涵的理解。

2.充分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在教授习语的过程中渗透文化。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进行习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并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比如,汉语中常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某事很容易做,而英语中的同义习语是a piece of cake。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状态,在英语中则说成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汉语中表示没有结果的“镜中月、水中花”的单恋,在英语中用carry the torch来表达。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外,还可指导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素材,并进行比较分析的工作。

习语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体会,对于不能理解的习语一定要查词典。只要能持之以恒,学生一定可以正确地理解习语并准确地使用它们。

3.从社交礼节及习俗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社交礼节是指某文化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与习惯,中西方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大学英语听力4》Unit 12 “Body Language”中就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听力材料中提到,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的人则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分开向上伸直,提问学生这个手势所表示的意义(答案:In America it means OK.In Japan it’s the sign for money.)。类似上述的中西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别还有很多,如在打招呼、告别、祝贺和赞扬等方面,中西文化差异非常大。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在阅读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往往对文章中暗含的文化信息比较困惑,进而影响其对文章的理解。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其中含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地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如:在讲授College English Book 3(《大学英语教程 第三册》)第三课“Clearing in the Sky”(《高山上的开垦地》)时,笔者通过对美国历史的回顾:从早期移民者定居新大陆(the early settlement)到开拓者的西进运动(frontier experience),从《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到Thomas Jefferson(杰弗逊)总统的“重农”的政治主张,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美国的一些典型的传统价值观念:依赖自我(self-reliance)、尊重艰苦劳作(respect for hard work)、颂扬农村生活方式(glorification of the rural way of life)等。对课文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并达到扩展这方面知识的目的。

5.通过比较中西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深层差异进行文化渗透。

在学生英语知识比较丰富,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使用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向他们渗透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只有深层次了解了中西传统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有质的提高。就中西方价值取向而言,中国人为集体本位,而西方人则为个体本位;中国人对家的观念较重,依赖性强;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这些都会在英语语言和文章中表现出来。

从思维方式上看,英语文章的修辞模式是直线型的,一般按直线顺序对主题进行展开,并为后面段落中意思的增强做好铺垫。段落发展可由次到主或由主到次;或者按时空顺序,由一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一般。段落中句子的逻辑性比较强。很多人在写文章时选用以联想、比喻、象征、夸张为主的修辞手法,并对同一主题进行多次归纳重复,创造一种意境,让读者联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在学生的写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写出的是“中式英语”(Chinglish)。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写作,并让他们避免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逐步形成思维习惯,从而更好地用英语进行写作与交流。6.有效利用课外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文化知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

比如在课间给学生播放老鹰乐队(The Eagles)演唱的《加州旅馆》(Hotel California)时,对美国这支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乡村摇滚乐队进行介绍,包括其音乐风格——布鲁斯民谣,其音乐主题——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美国西部荒漠飞扬着黄土的道路上、承受着爱情和理想煎熬的神秘的英雄、逃亡者和独行者,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存环境和矛盾的生活态度,他们肉体渴望过穷奢极侈的放荡生活,精神上却又追求着理想主义的那种浪漫和不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欣赏电影《狮子王》(The Lion King)时,对这部电影的两大极具魅力之处进行介绍:这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Shakespeare)的悲剧Hamlet(《哈姆雷特》)与非洲迷人美景相结合的动画电影(Animated/Children’s Film),使学生解到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不朽的人物及其作品。

六、结语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统一体,如果学生不深入了解英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就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化交流。所以我们就应当在教学中自觉、系统地进行文化背景教学,并正确处理和摆正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在教学上利用各种手法去完善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语言承载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正确、恰当地了解英语。所以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的讲授,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的精髓。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 王英芝.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10(8):16.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当然也是如此。因此,英语的教学中应充分渗透英美美化的教学。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背景的的解惑者,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角色扮演、会话练习等方式,构建特定的语言环境,逐渐把英美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1、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及短语进行渗透

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是精读课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个简单的词语也许包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短语短小精悍,意味深长,一个短语往往包含着一个历史故事,一个成语典故或是一个神话传说。因此,在词汇和短语的讲解时不仅要讲解它们本身的意义和用法,还要扩展和延伸出这些词汇和短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四单元课文The Boy and the Bank Officer 中提到了诸如“checking account”, “withdraw money”等一些银行用语。教师可以就这些银行词汇加以扩展形成一张完整的银行金融词汇表,并介绍英美的几大主要银行,并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演示在银行开户的过程。这样,学生既可以清楚的记忆这些词汇,又对英美银行业有了一些了解。再看第六单元 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 中出现了一个短语“Raise Cain”, 这个短语在字典上并无解释,要想让学生了解这个短语并掌握它的用法必须从圣经故事讲起,从而引出该隐杀兄的故事,最后得出这个短语的真实含义是引起麻烦和骚乱。

2、通过作者与作品背景的介绍进行文化渗透

一篇精读课文的文体与主题往往和作者的身份与作品的背景息息相关,因此,在讲解一篇课文前一定要先介绍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是紧紧切合时代主题的,因此,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实际上是对历史上某一个时期和某一个重大事件的回顾。精读教学中如果能够重视作品背景的介绍并能充分地展示其历史内涵,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课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为例,《夜莺与玫瑰》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下王尔德的生平,奇闻轶事,著名作品以及他犀利的文学观点。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欣赏一些著名的戏剧片段。通过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他炽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从而对《夜莺与玫瑰》这个凄美而浪漫的故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如第一册二单元Going Home中描述的美国退伍老兵在分别多年之后与妻女重逢的感人故事。文中树上挂满的黄丝带象征着关怀和祝福,它预示着人性中的信任与爱得这些闪光的价值观的回归。在讲解课文前,教师一定要就文章的历史背景越南战争进行回顾,从而带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和反主流文化运动。这些运动使得当时的美国人主流价值观丧失,而《回家》这篇文章正是对传统价值观回归的一种号召。

3、通过课文中反映出的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

《现代大学英语》中的课文都为英美作家的作品,因此他们的作品多多少少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探析出西方历史、宗教、哲学的影响。第二册第五课Say Yes 表面看上去是一篇关于一对年轻夫妇吵架的小故事,但实际上讨论的是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问题,白人对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由来已久,并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美国历史的几个重大事件如黑奴交易的兴起,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等等来探究种族问题的由来和发展。通过对这些重大事件的讲解,学生们既提高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又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会引起对种族歧视这个问题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结语

A:Putonasweater.Otherwiseyou’llgetacold.B:Okey,Mom.中国学生按照中国的习惯想表示一下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天冷了多加件衣服。但是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穿衣打扮纯属个人喜好,他人如此“关心”自己等于在说他不能自立,不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这对于崇尚个性独立的美国人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矛盾最后只能导致双方的不欢而散。

类似的例子很多。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学习英语不能不同时注意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比如,过去中国人见面常常用“吃了吗?”打招呼,那是因为在中国长期以来吃饭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这样与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以为这是在请他吃饭。因为英国人见面常说“天气真好!是不是?”,这是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一天中甚至会出现有如四季的变化,人们对天气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常常谈论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了解了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这些误会了。

文化知识除了对口语教学及交际至关重要外,对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如听力、阅读及翻译写作也有影响。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成果却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了解太少。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人们总是把大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与新的信息相联系。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可以预猜到其发展的结果,即使材料偏难,听起来也不会出现大的失误;相反,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内容,如与英美文化有关的材料,即使内容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真正内涵。例如下面的听力材料:

化意义,就很难正确理解,正确运用。曾有学生在作文中就写过这样的句子:“Ilikereadingadultbooks, notchildrenbooks.”他其实是想表示自己已经成熟,不再喜欢儿童书籍,而偏好阅读成年人的书籍。但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不知道ADULTBOOKS的真正含义,才写出了这样骇人的句子。

综上所述,文化知识对于英语教学和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随时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一门纯正的外语。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教授文化知识呢

第二篇:英美文化

(二)带来交际中的尴尬一位50来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有一位年的中国同事请她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介绍给客人。小姑娘用英语说:/阿姨好!0因为她妈妈跟她说过,见了成年妇女就要这样问好。/对,不能叫阿姨0妈妈连忙纠正说/要叫奶奶。不要叫奶奶, 就叫我阿姨好了。0/那太没礼貌了,您比我年纪大多了。0美国妇女脸红了,笑笑说:/就叫我阿姨吧,我喜欢这样。0为什么美国妇女在这种场合会感到尴尬呢?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即文化背景不同。

(三)造成英汉翻译的错位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不少笑话。例如:/BalckTea0(红茶)常被当作/黑茶0,/狼吞虎咽0 英语应为/Eatkileahorse0,有人却译作/akilteawolfandtiger0。尤其是对一些成语和谚语的翻译更要慎重,千万不能从其字面意思来翻译,否则会错误百出,贻笑大方。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

第三篇:英美文化题库

1号题库

1.在美国,开门迎客始于------A A 华盛顿 B 林肯 C 肯尼迪 D 杰斐逊 2.万圣节是哪天(C)A10月30日 A法国 B10月31日

C11月1日 D英国

D11月7日

3.愚人节起源于(A)

B美国 C澳大利亚

4.母亲花是(B)

A百合花 B康乃馨 C紫罗兰 D玫瑰

5、美国的公众漱洗间,一般设在(C)A商场

B 超市

C加油站

6、去餐厅吃过饭付款时,别忘了留给服务员一定比例的小费,一下列选项中占总额的 相对合适。(B)

A8% B13% C20% C 30%

7、主人家中的人都应问候。有小孩在场(A)A应主动与孩子握手、亲抱表示喜欢

B问孩子的喜好及年龄 C把带来的礼物给小孩

8、美国人讲话时,身体随时都在动,但不失幽默感。讲话拇指和食指构成“(A)”字形,表示“对、同意、很好”之意 A 6 B 5 C 2

9.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A),A感恩节 B圣诞节 C复活节

10、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B)A、身高 B、工资 C、体重 D、年龄

11、哪一餐是英国人的主餐(D)

A、早餐 B、午餐 C、午茶 D、晚餐

12、在英国餐桌上,若你没吃饱,你可以(C)

A、假装吃饱了 B、直接向女主人要 C、夸赞女主人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 D、在餐后多要一些甜点、咖啡之类的

13、英国是世界上号称最喜欢做什么的民族(B)A、度假 B、排队 C、饮茶 D、阅读

14、下面那一种穿着方式是英国人所忌讳的(C)

A参加宴会时穿西服打领带 B夏天穿短袖打领带 C有纹的领带

15.美国复活节的日期是(A)

A春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 B春分后月圆第二个星期天 C秋分后月圆第一个星期天 D秋分后第二个星期天 16.在英国,当你被主人款待时,你最好喝几杯饮料? A A.少于三杯 B.6杯 C.10杯 D.越多越好

17.美国人吃炸鸡,薯条,洋芋片,汉堡等速食类食品用什么工具?(C)A刀 B 叉 C 手

18.食用西餐最后一道饮料一般要加什(B)A淡奶油 B 香桃片 C什麽都不加 D黄桃汁 27进餐时中途需要休息,刀叉如何摆放(A)

A八字形 B倒八字形 C 并排平放在盘子中 D摆在盘子中央 20.华盛顿诞辰是(C)A三月七日 B二月十二日 C二月二十二日 D七月四日

2号题库

1.下列哪些人需付小费: A A 衣帽间侍女 B 海关人员 C 邮政人员 D 私人俱乐部雇员 2.父亲花是(D)

A百合花 B康乃馨 C紫罗兰 D玫瑰

3.美国人在结婚以前可以有自己的多个异性朋友,但是在结婚以后彼此都不希望对方有异性朋友的插足,一旦发现,则(B)A商谈 B离婚 C分居

4、下列哪种动物是美国复活节的象征(B)A狗

B兔

C猫

5、不经主人的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的同意,不得要求参观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带领下可参观住宅,如果是较熟悉的朋友可以去触动除书籍、花草以外的个人物品和室内的陈设吗?(A)

A可以 B不可以 C 无所谓

6、如果主人邀你吃饭,时间是6:15,下列那个时间你应该到达(B)A6:10 B6:18 C6:22

7、咖啡或茶常常(C)端上 A饭前 B饭中 C饭后

8、美国餐馆营业时间(A)(A)上午11:30 B8:00 C10:00 9.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D)

A、看而不买 B、售货员热情推销 C、买东西时问很多问题 D、讨价还价

10、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女人的(D)A、身高 B、工资 C、体重 D、年龄 11.英国人彼此第一次相识是,一般都(C)A、拥抱 B、亲吻 C、握手 D、点头

12、在英国,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些什么送给女主人(A)A、巧克力 B、水果 C、糖果 D、香水

13、英国人喝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那么咖啡匙应放在哪里(A)A、托盘上 B、杯子里 C、桌上 D、手中

14、英国人一旦举行完婚礼,新郎新娘从教堂出来时,人们要向他们祝贺,应怎么做(D)A、亲吻 B、拥抱 C、握手 D、撒各色纸屑

15、英国人拜年时最好的方式(D)

A送红包 B品茶 C聊天 D亲手把煤炭放进人家的炉子里

16、下面在英国哪一种是触犯法律的(D)

A吃大蒜四小时内乘电车或上影院 B星期天吃蛇肉 C上午七时到下午七时理发师吃洋葱 D加塞

17、美国车辆沿马路的哪侧行驶(A)A左 B右 C都可以

18、美国的公众漱洗间,一般设在(C)A商场

B超市

C加油站 19.在美国,鸡尾酒的举办时间是(A)? A、17:00~19:00 B、19:00~21:00 C、12:00~14:00 D、15:00~17:00 20、美国人大多数信奉什么教(A)A、天主教 B、伊斯兰教 C、东正教 D、犹太教

3号题库

1._B_被视为月亮的象征 A家兔 B野兔 C鼠兔

D小白兔

2.复活节的象征花是(B)

A勿忘我 B百合花 C水仙花 D满天星 3.在美国礼让的情节很少,但吃饭的时候,让贵宾坐在男或女主人的(C)A左 B前 C右

4、美国人与他人交谈时最合意的距离是(C)公分 A30 B40 C50

5、在西方的餐桌上,人们谈论的话题通常是(A)A食物的味道 B烹饪的方法 C日常生活

6、美国人的饮食习惯 是美国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大都喝(C)

A苹果汁 B橘子汁 C葡萄酒 D 白酒 7.英国人认为一周之中哪一天是不吉利的(B)

A星期一 B星期三 C星期五 D星期日

8.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女子成熟后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黄色表示的信号是什么? B A.我愿意恋爱,大胆追求吧 B.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C.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D.离我远点 9.在英国,汽车行驶在哪一方? A A.左侧 B.右侧 C.中间 D.都可以 10.美国国庆节是(D)A十月一日 B十月十四日 C七月一日 D七月四日 11.在英国,一顿晚餐经常花费多长时间? D A.几秒 B.几分钟 C.几十分钟 D.几小时

12、在美国,“自杀”这个话题不收欢迎,是因为什么宗教导致的(D)A、犹太教 B、天主教 C、东正教 D、基督教

13、在美国,用餐时餐巾如何放最为适宜(B)A、放在盘子旁 B、放在腿上 C、围在颈上 D、系在胸前

14、英国人晚餐一般在几点(D)

A、4—5p.m.B、5—6p.m.C、6—7p.m.D、7—8p.m.15.在英国,那种戒指代表温柔? B A.金质 B.银质 C.镶钻石的 D.石质 16.在美国礼让的情节很少,但吃饭的时候,让贵宾坐在男或女主人的(C)A左 B前 C右

17、英国对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那么(A)A、第一年是纸婚 B、第二年是皮革婚 C、第三年是棉婚 D、第十年是钢婚 18.美国的植树节是(A)定日

A州

B政府

C执政党

19、在英国,绝大多数人信仰(D)

A、印度教 B、锡克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 20.吃饭的第一道程序 开胃菜一般是什么?(A)A汤、果汁、沙拉 B蔬菜、果派 C 冰淇凌 D饼

第四篇:英美文化常识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

2012-04-09 12:20:24|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 1 单项选择题:

美国由___________个州组成。

A.48

B.49

C.50

D.51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人有绰号,城市有绰号,有趣的是,有的国家也有绰号,如美国的绰号是————,英国的绰号是————

A Aunt Sam, Uncle John

B New Continent, Great Britain C Washington, Elizabeth

D Uncle Sam, John Bull 答案D 单项选择题:

在英美国家,人们通常将 “体力劳动者”称为———workers,把“脑力劳动者”称为———workers,而把“服务、维修等行业的人们”称为————workers。

A blue, green, white

B blue, white, grey.C black, blue, green

D white, blue, black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___。

A.复活节

B.感恩节

C.圣诞节

D.中秋节 答案 B 5 单项选择题: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次一个外宾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翻译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外宾不禁愕然。你知道这位翻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A 外宾的意思是他想马上离开。B 外宾的意思是他要上厕所。C外宾的意思是他想随便走走。D外宾的意思是想休息一下。答案 B 6 单项选择题:

当你给一位英国朋友写信时,你若在写完信之后突然想起来还要补充点什么,此时你通常在补充的内容前加上————这两个字母。

A P,S

B OT C C,D

D B,C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英美人也有类似的喜好,他们称之为______。A.PPU

B.DUT

C.DIY

D.MOP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an apple of love 的意思是___________?

A.苹果

B.爱情

C.西红柿

D.果实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The girl is the apple of her mother’s eye.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女孩是她妈妈的掌上明珠”这里的翻译成掌上明珠,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水果吃了。下面这句话该怎样翻译呢?

“Is the young girl an apple?”

A 这个年轻的女孩喜欢苹果吗?

B 这个姑娘迷人吗? C 这个姑娘拿着一个苹果

D 这个姑娘正在吃苹果吗?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婚戒象征着爱情,那么我们应该将结婚戒指戴在哪个手指上?

A thumb finger

B fore finger

C ring finger

D middle finger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了,看看下面这是哪个栏目“Topics in focus” A 焦点访谈

B 综艺大观

C 法治在线

D 新闻三十分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hot spring” 的意思是————。A 炎热的春天

B 今天很热 C 温泉

D 热水澡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英语中数字也有不同翻译,看看这个“in threes and fours”三五成群,“one in a thousand”千分之一。那么 “in one or two words”的意思是————。

A 一个两个单词

B 一个或者两个

C 三言两语

D 选择一个或两个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我们都知道比亚迪轿车的标志是BYD,它是哪些单词的缩写————。A build your dream

B believe your dream C beautiful your day

D build your day 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我们在输入网址时都会输入“www” 你知道这三个w代表的是什么单词吗?

A where what who

B world wide web

C what women want

D who wears white 答案 B 16 单项选择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卡”越来越多了,你知道以下这几种卡是做什么用的吗?post card——,guest card———,membership card——。

A明信片, 身份证, 慰问卡

B明信片 , 贵宾卡 , 会员卡 C信用证, 优惠卡, 会员卡

D会员卡, 贵宾卡, 记录卡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网上有个供人们发帖子的地方叫BBS,它是由 _______ 的首字母缩略而成的。

A.Black Board Service

B.Blowing Board System C.Bulletin Board System

D.Bulletin Belief Service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用于安慰人或不含恶意的谎言,英语中叫 ______________lie。A.black

B.white

C.green

D.grey 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你给一个手机关机的人打电话,你在电话中听到的英语是:

A.Sorry, the phone you waited is powered off.B.Sorry, the person you dialed is powering off.C.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ed off.D.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liked is powering off.答案 C 20 单项选择题:

中国的小吃有很多,例如:“ dumplings” 饺子,”Rice porridge” 稀饭,“Hot pot”是哪种美食呢?

A 火锅

B 包子 C 油条

D 面条 答案 A 21 单项选择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风俗习惯也多种多样,例如在端午节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端午节”用英语怎样说

A Spring Festival

B New Year’s Day C Dragon Boat Festival

D Mid-autumn day 答案 C 判断题:

经常可在报上见到“IT业”的提法,这里的IT是Information Test的缩写。答案 错误判断题:

我们在商店买的食物包装袋上有许多英语单词的缩写,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Exceed date” 的意思是生产日期。

答案 错误判断题: 英国的全称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答案 错误判断题:

我们都知道 black tea 译成红茶,black book译成记过本,那么black light 应该翻译成紫外线。

答案 正确填空题:

中国有句古话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长城用英语说是The Great Wall。27 填空题:

生活中的商标英语有很多,舒肤佳香皂(Safe guard), 乐百氏(Robust),耐克的英语标志是(Nike).答案 正确 28 填空题:

在美国经常有人这样说“Give me a hand”这句话的意思是请求别人的帮助。

29填空题:

英语中有许多有趣的动物成语,“rain cats and dogs”的意思是下倾盆大雨。填空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缩写是PRC。

第五篇: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英 美 国 家 文 化 学习心 得

XXX学院 学号:XXX 姓名:XXX 我是一名来自物电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修英美文化这门课,就是本着更好地学好外语的想法的。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最好先学习和了解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各地风俗的差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Edard Sapir 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所想所做,而语言表达了社会的想法。”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是空洞而又无意义的,脱离了语言的文化是没有传承性的,因此,语言与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同等重要。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会对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体会不出来,这样,即使知道每个词的词典意义也是不可能正确理解篇章的内容。例如,“„a couple who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nation„” 这段话的字面含义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家庭的夫妇。The first family means the President’s family in the US.但是,“the first family”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总统之家,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如果对美国惯用语有所了解,那么就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另外,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情况。而西方人则因为崇尚个人主义, 将自己的收入、家庭、婚姻、年龄等情况视为隐私,而不愿他人了解此类信息。同时,西方人比较自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深入了解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弄懂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掌握好文化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例如:一张试卷,在做听力题时,判断一个人的听力, 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 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 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比较简单, 也听懂了字面意思, 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 这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1)A: Where are you from? B:I’ll ask her.(Alaska)A: Why do you askher?(2)A: Where are you f rom? B: How are you.(Hawaii)。这两个笑话中, 在A 看来B 是答非所问, 但如果A 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 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 阿拉斯加(Alaska)和夏威夷(Hawaii), 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 听成I’ll ask her.把Hawaii 听成“ How are you? ”的笑话了。同样,在做翻译题时,即使是一些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和语言习俗,而随意处理。拿dog 一词为例。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 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犬”、“走狗”、“狗头军师”等等来描绘我们所厌恶的人。但在英美国家,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 dog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 一词一律译成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dog,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例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2)You ,indeed,a lucky dog;(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dog tired.如果初学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想当然地把它们分别译为:(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样累。而正确的翻译是(1)人人皆有得意时;(2)你这是个幸运儿;(3)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其实,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渗透了英美文化。如,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等。从Ghost《人鬼情未了》的真挚爱情中留下了我感动的泪水,从Top Gun《壮志凌云》的青春豪情中 1 让我激动不已,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的生命尊严中感受到了人生真谛„„而影片中丰富优美的语言不仅让我更全面的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口语﹑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听学英美歌曲也是渗透英美文化的途径之一,许多经典之作,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航母。”文化包括大到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小到诸如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言则是人类先天的说话能力通过后天的社会语言环境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是最好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并行发展。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文化也无从谈起。每一种语言都与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英语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我们所讲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从英美原文摘取下来的,其作者在写作时假定读者与他们本人属于同种文化背景的。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渗透。若不这样做,学生就会在语言交际中受挫。比如,有的学生去外教住所不提前预约,这不符合英美人交流的习惯。在英美,走亲访友、学生找老师、病人找医生、出差找旅店、甚至理发、裁衣服等等都要预约,在取得对方同意后才去, 而不做不速之客。再如, 对英美人来说,干涉他人的私事会被视作没有知识、缺乏教养。一般来讲,在与英美人的普通交往中应尽量避免我们所习惯的唠家常,如不宜问人家的年龄、身高、体重、工资、家庭、婚姻状况等,因为这些都被看成是个人隐私。此外,有些学生常爱给外教提一些意见,例如一个学生说过:“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and don’t go out too much, for it is going to be very cold in Shanghai these days.”这显然是中国人的一种关心方式,但却会使老外反感,他会认为“应该做„„”、“最好做„„”和“不要做„„”这样的祈使语气有教训人的味道,何况穿多穿少和外出多少次属于私事,用不着别人操心。

同时,英语中还有许多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How do you do? ”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 ”买了东西问价钱时可以说“How much, please? ”不说:“How much do you change me?”吃完饭付钱时说:“Waiter, bill please.”不说:“Excuse me, sir.We’ve finished eating.How much is it please?”打电话问对方是谁,要说“Who is speaking, please?”, “Who is it please?”不说“Who are you?”(你是谁?),“Where are you?”(你在哪儿?),“What’s your surname?”(你贵姓?)英语中委婉语很多,以至于有时很难听出对方真实心情因而回答时应特别注意。如问“How do you like the film?”对方回答“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这往往表示对方不怎么喜欢而不是字面意思很有趣又如“What do you thin k of my new coat?”对方回答“I think the pocket is very nice.”表示对方不太喜欢。英美人一般不当面说不好,所以尽量只说好的否则就说不知道或不了解。如“Do you like our teacher?”可以回答“Well, I don’t k now him very well.”有时出于礼貌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可以不言真情,例如A问B“How are you?”尽管B患了重感冒但还是回答“Fine, thank you.”一般不说“Not very well.I’m afraid.”之类的话。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要靠语言传播和继承。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这门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语言文化,对语言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对语言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在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生今后能够更加自如地、准确地运用这门国际语言。

最后,我想和老师说声“Thank you!”。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但您教我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下载英美文化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美文化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学习英美文化心得 我是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的“可乐”同学,本着对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选择了这门英美文化选修课,这门课很有趣,也使更深刻的了解到英美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英美文化论文

    American Racism A popular saying is that America is a nation where people, with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can realize their dreams regardless of their religio......

    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有感于英美国家文化之学习 政法学院0901班刘功国学号:2009102010166 学习英美国家文化,首要的问题即是要准确把握英美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说英美国家,即具有明显英......

    英美文化题

    1. The ancestors of the Welsh are _____.A. the CeltsB. the RomansC. the AnglesD. the Norman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three Germanic tribes t......

    英美文化选修课学习心得

    I am a non-English major freshman students, is the cours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is in a better language learning ideas. I think that language is a pa......

    英美文化趣谈心得体会

    英美文化趣談心得體會 毫无疑问最初选这门课就是本着对英美文化有着新鲜感,和一些兴趣。以为会主要讲一些什么民俗,建筑,一些当地传统文化,然后会看到一些色彩鲜艳的英美国家照......

    英美文化欣赏教学内容

    英美文化欣赏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计划与教学目的说明及英国美国宗教文化 第二课时 英国历史溯源(视频英国史1) 第三课时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化及莎士比亚 第四课时 文艺复......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吴利平这学期,我选了英美国家文化这门选修课,一开始,我就发现这门课跟我的口语课——英美国家概括很类似,老师都是讲一些关于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