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3 00: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美文化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第一篇: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学习英美文化心得

我是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的“可乐”同学,本着对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选择了这门英美文化选修课,这门课很有趣,也使更深刻的了解到英美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同时结合我国的文化也能了解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

通过学习知道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秉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这是因为美国历史受英国的影响。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今天我们再来看英美文化,已经有很多区别了。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还有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再有美国人的性格和英国人也是不相同的。有人把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而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这就是英美文化各自的特点。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国际性、灵活性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

整个课程老师以认识和解读英美文化为切入点,深刻形象的讲解了英美文化的内涵关联。在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察能力、文化思索能力、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探索能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英美文化有了深刻了理解,让对各国文化的学习产生了更浓烈的兴趣。

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大名: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

第二篇: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英 美 国 家 文 化 学习心 得

XXX学院 学号:XXX 姓名:XXX 我是一名来自物电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修英美文化这门课,就是本着更好地学好外语的想法的。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最好先学习和了解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各地风俗的差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Edard Sapir 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所想所做,而语言表达了社会的想法。”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是空洞而又无意义的,脱离了语言的文化是没有传承性的,因此,语言与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同等重要。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会对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体会不出来,这样,即使知道每个词的词典意义也是不可能正确理解篇章的内容。例如,“„a couple who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nation„” 这段话的字面含义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家庭的夫妇。The first family means the President’s family in the US.但是,“the first family”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总统之家,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如果对美国惯用语有所了解,那么就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另外,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情况。而西方人则因为崇尚个人主义, 将自己的收入、家庭、婚姻、年龄等情况视为隐私,而不愿他人了解此类信息。同时,西方人比较自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深入了解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弄懂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掌握好文化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例如:一张试卷,在做听力题时,判断一个人的听力, 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 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 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比较简单, 也听懂了字面意思, 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 这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1)A: Where are you from? B:I’ll ask her.(Alaska)A: Why do you askher?(2)A: Where are you f rom? B: How are you.(Hawaii)。这两个笑话中, 在A 看来B 是答非所问, 但如果A 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 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 阿拉斯加(Alaska)和夏威夷(Hawaii), 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 听成I’ll ask her.把Hawaii 听成“ How are you? ”的笑话了。同样,在做翻译题时,即使是一些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和语言习俗,而随意处理。拿dog 一词为例。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 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犬”、“走狗”、“狗头军师”等等来描绘我们所厌恶的人。但在英美国家,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 dog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 一词一律译成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dog,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例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2)You ,indeed,a lucky dog;(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dog tired.如果初学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想当然地把它们分别译为:(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样累。而正确的翻译是(1)人人皆有得意时;(2)你这是个幸运儿;(3)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其实,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渗透了英美文化。如,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等。从Ghost《人鬼情未了》的真挚爱情中留下了我感动的泪水,从Top Gun《壮志凌云》的青春豪情中 1 让我激动不已,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的生命尊严中感受到了人生真谛„„而影片中丰富优美的语言不仅让我更全面的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口语﹑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听学英美歌曲也是渗透英美文化的途径之一,许多经典之作,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航母。”文化包括大到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科技等领域,小到诸如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言则是人类先天的说话能力通过后天的社会语言环境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是最好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并行发展。没有文化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文化也无从谈起。每一种语言都与一种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英语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我们所讲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从英美原文摘取下来的,其作者在写作时假定读者与他们本人属于同种文化背景的。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渗透。若不这样做,学生就会在语言交际中受挫。比如,有的学生去外教住所不提前预约,这不符合英美人交流的习惯。在英美,走亲访友、学生找老师、病人找医生、出差找旅店、甚至理发、裁衣服等等都要预约,在取得对方同意后才去, 而不做不速之客。再如, 对英美人来说,干涉他人的私事会被视作没有知识、缺乏教养。一般来讲,在与英美人的普通交往中应尽量避免我们所习惯的唠家常,如不宜问人家的年龄、身高、体重、工资、家庭、婚姻状况等,因为这些都被看成是个人隐私。此外,有些学生常爱给外教提一些意见,例如一个学生说过:“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and don’t go out too much, for it is going to be very cold in Shanghai these days.”这显然是中国人的一种关心方式,但却会使老外反感,他会认为“应该做„„”、“最好做„„”和“不要做„„”这样的祈使语气有教训人的味道,何况穿多穿少和外出多少次属于私事,用不着别人操心。

同时,英语中还有许多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How do you do? ”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 ”买了东西问价钱时可以说“How much, please? ”不说:“How much do you change me?”吃完饭付钱时说:“Waiter, bill please.”不说:“Excuse me, sir.We’ve finished eating.How much is it please?”打电话问对方是谁,要说“Who is speaking, please?”, “Who is it please?”不说“Who are you?”(你是谁?),“Where are you?”(你在哪儿?),“What’s your surname?”(你贵姓?)英语中委婉语很多,以至于有时很难听出对方真实心情因而回答时应特别注意。如问“How do you like the film?”对方回答“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这往往表示对方不怎么喜欢而不是字面意思很有趣又如“What do you thin k of my new coat?”对方回答“I think the pocket is very nice.”表示对方不太喜欢。英美人一般不当面说不好,所以尽量只说好的否则就说不知道或不了解。如“Do you like our teacher?”可以回答“Well, I don’t k now him very well.”有时出于礼貌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可以不言真情,例如A问B“How are you?”尽管B患了重感冒但还是回答“Fine, thank you.”一般不说“Not very well.I’m afraid.”之类的话。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要靠语言传播和继承。学习外语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这门语言文化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语言文化,对语言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对语言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在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生今后能够更加自如地、准确地运用这门国际语言。

最后,我想和老师说声“Thank you!”。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但您教我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第三篇: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有感于英美国家文化之学习

政法学院0901班刘功国学号:2009102010166

学习英美国家文化,首要的问题即是要准确把握英美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说英美国家,即具有明显英国文化传统特征的一系列国家的统称,包括英国及由英国的殖民地、附属国和自治领等演变而成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地区。由于英美二国最为典型,故曰“英美国家”。作为西方文明的一大重要分支,英美国家文化以英国为发源地,后传播至广大英美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其影响力已遍布全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文明的主旋律。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当如何把握英美国家文化,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明盛行的国际大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好中西方文化的关系,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以下将以中美二国为例加以探讨。

东西方文化比较,特别是中美文化比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如果在中美文化比较中不能超越表面现象,那么不仅无法触及到中美文化中的本质差别,甚至会把中美文化颠倒错位。

比如在20世纪初,有人说美国到处是高楼大厦,中国到处是低矮平房;美国人富有上进心,而中国人知足常乐。而在今天看来,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很多美国人却愿意住平房;中国人互不相让,而美国人却是我赢不了你就加入你。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开始人们感觉美国人穿着开放,过了几年后看到中国人更敢穿。

在清朝时,就有一段有趣的中西文化比较故事。一位驻外公使夫人对慈禧太后说,因为中国女人缠足,我们都成了全世界的笑料了。慈禧太后马上说,让我看看你的女儿是如何束腰的。当看到公使女儿用铁条紧紧束在腰部时,慈禧太后对西方妇女深感同情。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族妇女是不裹小脚的,从这里又可以引出多元文化的论题。

在20世纪初,美国妇女还在束胸。在二战前,中国妇女和美国妇女都不出门工作。以前美国人看到妇女出去工作,感觉丈夫没有尽力养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妇女走上工作岗位。一百年来中国的变化很大,美国的变化很大,两代人之间尚且有代沟,隔开几代后,现代中国文化和过去的中国文化差别很大,现代美国文化和过去的美国文化也差别很大。如果只是在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后有感而发,那么过几年后就可能会发现自己把中美文化给比较颠倒了。

表面现象容易迷惑人。在推销商品时,有人用表面包装来引诱顾客。在鱼缸中加入含有砒霜的药后,本来半死不活的鱼变得活蹦乱跳;在用明矾和打蜡处理后,烂水果变成甜美的新鲜水果。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但表面上的变化显然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

万变不离其宗,中美文化都在发展变化,但中美文化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要认识到中美文化的本质差异,必须透过表面的文化包装看到深刻的文化本质。

在社会结构中可以看到文化的本质。美国的社会发展也是社会各阶层的几大板块相互碰撞的过程。社会结构有其稳定性的一面。在经过惨烈的南北战争后,美国黑人一度在南部居于优势地位,但是很快南方白人又重新把黑人压下去。在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黑人获得全面的民主权利。但现在拉丁族裔已经在人口上超过黑人,黑人的投票率偏低,而在监狱里却有一半的囚犯是黑人,要想改变社会结构实在是太难。从国际社会的结构来讲,过去迅速发展的德国屡次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都归于失败。而现在国际社会中也没人想取代美国的老大地位,只是想防止美国干预自己的国际地位,也就是说,美国做你的老大,我们做我们的老二和老三。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既可以发现中美文化中的相同之处,也可以解释中美文化中的不同之处。比如说过去人们职业很稳定,有恒产则有恒心,因此家庭也稳定;而现在人们既不知道明天在什么行业工作,也不清楚明天在什么地方工作,家庭的稳定性降低,现在中国在离婚率上接近西方。

现代社会的共同点很多,在全球市场中文化多元性受到挑战,就像在生态环境中大量的生物快速灭绝一样,地方文化的消失速度也很快。同时也像现代社会中宠物品种越来越多一样,人们也在人为地创造文化的多元化。当人们在赞赏西方社会包容同性恋时,翻翻历史书却发现中国古代也曾经流行过同性恋。不管中美文化的共同点如何多,人们对中美文化的差异更感兴趣,人们希望通过研究文化差异向对方学习。

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在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上。比如美国的社会结构有更强的连贯性,黑人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之后,仍然处于社会底层。中国社会结构的动荡性则较大,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可以上升为统治阶层,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阶层重新排位,有人庆幸地说,幸亏自己的祖父吸鸦片破产,否则自己会变成斗争对象。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新的社会阶层涌现出来。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致富的人,是没有正式工作的边缘化人口,激起社会的强烈反弹。现在中国有的阶层在上升,有的阶层在下降,为富不仁的指责很强烈,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到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美国文化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美国社会更加公正。公正是主观看法,从客观上看是社会更加稳定。在《北京人在纽约》故事中,王启明输光了钱后,心里感觉踏实了。心理稳定就心里平静,不怨天不怨地不怨赌场。

美国社会结构的稳定性表现在人们接受社会现实。就像芝加哥市长戴里所说:你不能抱怨上帝。在美国的保险条文中,也写明你要全面接受上帝的力量所造成的损失。美国人在吃饭前还要对上帝祷告,感谢上帝恩赐食物。而在中国古代名著《窦娥冤》中,窦娥却愤怒地喊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甚至还想做玉皇大帝。现在又有多少官员把办公楼造得像白宫。中国社会不稳定造成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则容易导致各种腐败现象丛生。

英国有这么多殖民地,但即使是300年的殖民地也仍旧是怎么看都不像英国。美国的殖民地如菲律宾,怎么看也都不像美国。如果学习几百年都没用的话,那么就需要挖掘自身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在经过几次社会动荡之后,现在正在走向文化回归。中西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时新加坡在社会结构上也更接近中国传统社会,新加坡在清廉程度上也超过多数的西方国家。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是走不远的。日本在努力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还保持着古老的天皇崇拜。中国在文化复兴上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学习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要学习传统文化。

不可否认,自近代以来,在世界舞台唱主角的是西方人。西方文明尤其是英美文化有其独到的优势,譬如崇尚民主、自由和法制,热衷于科学和实践探索等等,由此西方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西方文明尤其是英美文化主宰了世界数百年至今日而势头未减。但是我们应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西方文明并非完美无缺,中华文明并非一无一处。我们应坚持辩证否定观,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充分把握中国社会的矛盾特殊性。由于一系列特殊条件的规定,中国现代化进程出现了特有的社会解组现象,而这不仅使得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特色,并且决定了无论与先发展国家相比,还是与其它后发国家相比,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中国必须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路与方法。

当代中国确实面临着太多的社会疑难杂症,诸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引发的贫富差距,因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引发的官员腐败等严重问题,并且事态日趋严峻。也许你会为这一切吓倒,也许你会认为我们的所作为无济于事,但事在人为,古语亦有云:“子不嫌母丑”。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面对这些问题,积极地去努力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一个人,一代人也许不能解决问题,但只要吾辈之心永恒,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去奋斗,相信终有一天会将中国的发展纳入正轨,中国文化将会耳目一新,那时距离民族复兴则不远矣。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对中共失望,但切莫弃祖国和人民于不顾﹗

第四篇:英美文化选修课学习心得

I am a non-English major freshman students, is the cours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is in a better language learning ideas.I think that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to learn a language, it is best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related cultural background, because it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ustoms and social history.Learning a language is not an isolated learning process.Any language is a language used in a certain region of a person in a certain context through the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form of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use.Therefore, in English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teach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rain the ability of using language,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permeability.If you do not, students will be frustrated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For example, some students to teachers cannot make an appointment in advance, which do not meet the English habit of communication.In the Anglo-American, friends and relatives, students find the teacher, doctor, patient travel to find a hotel, or even hair, dresses and so must make an appointment, just go in the consent of the other party, and not do casual visitor.Moreover, in Britain, to interfere in other people's affairs will be regarded as no knowledge, lack of education.Generally speaking, in the ordinary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should be avoided as far as possible we are accustomed to Lao homely, such as not to ask people's age, height, weight, wage, family, marriage, because these are regarded as personal privacy.Finally, I want to say to the teacher say “Thank you!”.Although it has been the end of the course, but you taught me some truth in life will benefit me all my life.

第五篇: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吴利平

这学期,我选了英美国家文化这门选修课,一开始,我就发现这门课跟我的口语课——英美国家概括很类似,老师都是讲一些关于说英语国家的东西,但是我发现两位老师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口语课老师注重给我们介绍许多内容丰富的关于英美国家的概况,主要是介绍英国和美国,涉及地理、文化、政治、饮食等等,我们还了解了这些国家的首都、主要城市、领导人、民族宗教、风景、语言等等许多有趣的东西,让我真的对这些英美国家十分神往,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他还让我们自己讲课,目的在于让我们自己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东西,因为课堂上能学到的东西毕竟非常有限。但是,说实在的,我真的没记住什么东西,很快就忘了,可惜啊课后也没花什么功夫。

李老师则侧重给我们讲西方思想,他希望教会我们学会用西方思想思考问题,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走出来,不以中国人的普遍思想,用西方的眼光来看待事情,也许我们会收获很多。很多时候,用西方的思想来处理问题确实很不错,只可惜在中国这个大国里,能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了,很多人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我们就也真的无所谓了。李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西方国家政体、文化等的同时,结合自己了解的许多关于英美国家的事情,也结合自己了身边的现象,对比中西方思想,以全新的视角来教我们思考问题。这种授课方式,确实很吸引人,所以每周来上课的人都挤满教室,对比其他的选修课——门可罗雀,所以李老师的课受欢迎也是必然的。只可惜,上课了一个月,因为上党校,恰好时间全部冲突,每周四周五选修课,也恰好是党校时间,没办法,党校是绝对不能缺的,负责人幽默的狠话,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选修课很长时间,真的是十分遗憾,因为党校只有一次,这课也只有一次啊!不过还好,除了期间有两次因为科技楼考试封楼外,我还是尽量坚持去上课。每次都早早的去,因为晚了就没位子啦!不过,虽然我缺了不少课,但这堂课的目的总体还是算达到了吧,我会学着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用西方思想来思考问题。就像我的室友说的,她辅修汉语言文学,她也很喜欢那位老师上课,因为那位老师也总是教他们用国外先进思想来思考问题,她说文学家就是跟着政治走的,我们从小就是看着这些书长大的,所以我们都很少有自己的新颖的犀利见解,因为我们思想都被这些文学家束缚了同化了。如果以西方思想我们来看待某件事情应该是怎样怎样的,事实又是怎样怎样的。确实,我觉得我们生活的圈子太小了,我们总是看国内的书,所以跟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思想没什么两样,这是不应该的,作为大学生,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多看看国外的书,去看看外国人是如何评价我们的,如何评价我们的国家,如何评价我们的处事方法的。往往我们都被文学家的赞美而迷惑,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当发现时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如果我们能先人一步,用西方人的思想去看待,我们国家或许要走很多弯路。

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两节课的文化,《辞海》对广义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李老师是这么定义文化的:A set of learned beliefs, values and behaviors;the way of life shared by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象征。目前,听到一些很可笑的事,我记得说过孔子也有4分之1是韩国血统,韩国人怎么能把孔子和李白变成韩国人的?还有,韩国人称李时珍是韩国人,本草纲目为韩国人著作,甚至端午节在中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已经被韩国首先申请了,所以他们说端午是韩国的,说李时珍是韩国的。韩国人就是喜欢这样,老想着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占为己有,但是他们能占得去吗?

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超市买东西的事情,两根火腿,两种口味,虽然条形码不容易刷,外国人还是刷两次,中国人则麻利的乘以二,我特地注意过的,每次都是。虽然好像没什么事,钱是一样的,但确实如老师所说,库存乱了,没人知道库存还有多少,这在中国是习以为常的事,没人会去批评收银员的,但是确实是不可取的。我觉得老师很有情趣,开了网店卖花,给我们看了很多漂亮的花后,还讲了点养花小技巧,我那天听课回来就把我的芦荟好好照顾了一番,受益匪浅啊!游戏也很好玩,当然更新鲜难忘的当然是外教给我们上的一节课了,老外教到退休年纪了,可依然离开家园,来到中国黄石这个并不发达的地方继续从教,发挥余热,他的精神值得敬佩!事实上,我在学校并没有看到有几个外教,在校园看到他时,总是投去尊敬的目光。深深记得,他在课堂上的那种教学热情,这也是他说的,老师最重要的要有热情。他很有感情的朗读着,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我们静静听着,陶醉着,他夸张的表情,逗得我们大笑。我还注意到,他总是在看手表,时刻把握这时间,四十五分钟,刚好一节课时间,他准时下课,这让我看到了许多与中国人不同的地方。高中我们的老师总是拖堂,甚至可以一直拖到下节课,大学老师还好,知道学生都想早点下课,但是迫于教务处的压力,也不敢提前太多下课,似乎都对这种时间观念不是很强。我倒是十分欣赏外国人的时间观念强,因为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守时的人,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准时就没异议了吧!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他在外院上课的情况,按照西方的时间发卷收卷,对不及格的学生,也不另外法外开恩,确实是,学生总是心存侥幸,这样对学生不好,对一个学生留情了,还有更多的学生等着留情„„还有,包括我们大学老师,说真的,有的讲课水平真的不高,上课气氛很压抑,许多学生逃课打瞌睡,我想至少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听课的吧,所以逃课也不仅仅全都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至少我看到有的选修课教室是满满的,我还听到同学说,她们选修课一学期下来,一直都有站着听课的人。

中国确实处处都是人情,就拿考公务员来说,要考高分外,还必须得有“关系”,中国求人办事都要送礼找关系,这似乎是中国的通病。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国家要能真正做到法治就好了,依法治国,不讲那么多的人情。本来应处以死刑的人,多给点好处,结果减刑到最后无罪释放了,这对受害人是多么不公平啊!类似“我爸是李刚”的事什么时候能不再发生了呢?同样是犯人,家里有钱,多给点好处送点礼,在监狱里日子可能就好过多了,这是同学讲的她家亲戚的真实事情。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法治,不讲那么多人情,所有人一视同仁,我们是不是也能像新加坡那样发展得那么快呢?也许不是,新加坡的“鞭刑”听起来令人胆战心惊,似乎很残酷,但是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的,美国少年在新加坡受鞭刑(1994年),就连克林顿总统说情,新加坡当局也没有宽容。这个,在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对于美国,想必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联邦政府,现任总统黑人奥巴马,我们还喜欢看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以及即将到来的父亲节,这些甚至似乎比自己本国的传统节日更受青年人欢迎。我对老师讲的英国政治感兴趣,英国人分为高级阶层、中级阶层、工人阶层,我们当然相比处在最后一个阶层了,所以要努力奋斗!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及议会民主制,同中国的少数服从多数类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世袭国家元首,除英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亚、加拿大等17个英联邦国家的元首,女王宫殿白金汉宫,由于需要经费,聪明的女王决定,近十年来,白金汉宫这最古老最豪华的部分,允许世界各国的游客在夏季进入参观,所以很佩服这位85岁得女王。在英国,君主是世袭制的,而贵族则分为世袭制和终身制,世袭制只传男不传女,终身制是对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的,可男可女,但是不能传。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也逐渐加深,英国、美国作为两大经济大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进步,他们的文化也逐渐扩散开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受到英美文化的极强渗透。我们应当关注这种文化渗透现象,学习英美文化,并将其与中国文化和谐融合,使这种世界性的文化融合趋势良性影响我们的生活,使其促进国家的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载英美文化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美文化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合集五篇)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但我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厚的情感,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等等。通过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收获颇丰。......

    英美文化

    (二)带来交际中的尴尬一位50来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有一位年的中国同事请她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介绍给客人。小姑娘用英语说:/阿姨好!0因为她妈......

    英美文化题库

    1号题库 1.在美国,开门迎客始于------A A 华盛顿 B 林肯 C 肯尼迪 D 杰斐逊 2.万圣节是哪天(C) A10月30日 A法国 B10月31日 C11月1日 D英国 D11月7日 3.愚人节起源于(A) B美国......

    英美文化常识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2012-04-09 12:20:24|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 1 单项选择题: 美国由___________个州组成。 A. 48 B. 49 C. 50 D. 5......

    英美文化渗透

    21世纪,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对外交流日趋频繁,而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有必要学好它。在我国,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徘徊在这种状态:教师只教会......

    英美文化论文

    American Racism A popular saying is that America is a nation where people, with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 can realize their dreams regardless of their religio......

    英美文化题

    1. The ancestors of the Welsh are _____.A. the CeltsB. the RomansC. the AnglesD. the Norman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three Germanic tribes t......

    英美文化趣谈心得体会

    英美文化趣談心得體會 毫无疑问最初选这门课就是本着对英美文化有着新鲜感,和一些兴趣。以为会主要讲一些什么民俗,建筑,一些当地传统文化,然后会看到一些色彩鲜艳的英美国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