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呢?
一、创设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性和性格的心理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每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但一个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格未得到尊重,他的精神、性格、气质就会处于消极,积极性就不会得到调动,对任何事物就没有兴趣、信念,没有求知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思维的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例如,教学“植物是一个整体”片断时,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问:今天,我们要对前几章的学习进行整理复习。这节课,我们按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先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然后,我们从中分别找出六大器官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在功能上的联系;最后,我们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这个计划吗?生1答:我对植物器官的结构、功能掌握得不好,这个计划适合我;生2答:我对这部分知识还没来得及整理,我也同意……老师说:好,同学们按要求先自己整理,然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再往下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纷纷表示同意这个计划)。老师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还学生以自尊。营造了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二、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氛围
丰富的情感是心理生活高度发展和多方面发展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说:“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将使人变得淡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有位著名教育家也曾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园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关系。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深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师只有重视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情感性氛围:
1、先视频展示(蝴蝶的一生)。然后引导各小组讨论、思考:(1)、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说出什么是“完全变态发育”?(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一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
2、给学生讲《蚕神》的神话故事,了解我国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3、计算“蚕宝宝”的个数。(小红非常喜欢养蚕,她知道蚕的一生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20倍左右的桑叶,她现在有6000只蚕,大概需要125棵桑树的桑叶。如果她再买一块有着100棵桑树的地皮,她可以再饲养多少只蚕?)学生在观看了“蝴蝶的一生”视频资料时,对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分析古诗词、讲神话故事、计算数学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情感性教育,与语言艺术和数学紧密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尤为敏捷,智力活动由最初产生的快感或兴
趣转向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情感也得以升华。
三、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曾这样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她)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因此,教师应把自我发展的决择权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争论不休,为某个疑点的探讨东奔西走,为某次成功的获得手舞足蹈,尽情展现学生自我,民主、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教学“排泄”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提供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刀、肾脏的纵剖面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学会解剖肾脏的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解剖肾脏,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动手解剖,教师巡视,看见有一名女生拿着解剖刀翻过来掉过去,不知如何下刀,碰到教师的目光就躲开,教师走到她身旁,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她问:不敢下手吗?还是不知如何下刀?就用手比划着,然后,让她看一看同桌是如何解剖的,并说你一定能解剖好……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宽容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总之,创设教学中的和谐的心理氛围,就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和宽容中受到激励,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第二篇:教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初探
教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初探
教学教学是有教师与学生共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权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自主”必须有“参与”。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实践中,我们在“情感调动”、“民主交流”、兴趣激发“、”成功体验“等方面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
一、创设“情感“氛围
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数
学的动力、调节数学学习行为。创设积极地学习情感,必须从教室的课堂情感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是精神焕发、情绪饱满的,从言语道动作,甚至眼神,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的神态,教师一直有力而充满激情的“上课”,教师对教学美的由衷赞叹,教师对象说数学探索成果的热情鼓励······都将感染学生,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如果教师用充满爱的会说话的手抚摸他们的小脑袋,并微笑着暗示方法,他们的反应时积极地;当学生探索困难时,如果教师给予略带遗憾又充满鼓励的一个鬼脸,再提高线索时,学生又会重振精神······
二、创设“民主”氛围
在教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适合的
参与机会和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同步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得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自主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的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在自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自主发言,积极争辩,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在愉快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三、创设“兴趣“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
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是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1、在猜想求证中引发兴趣。
猜想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 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教学不懈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24000000÷300000=?”学生根据经验,大多认为结果是8,但为什么是8,一时说不清楚(即使学生能乘法反证),于是学生产生了求证的欲望、积极探索的兴趣。
2、在新奇悬念中引发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教师要善于发 觉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自主教学中布置悬念,以疑激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始我问学生:“身高120厘米,但不会游泳的小华,不小心掉入平均水深有100厘米的水中,他会淹死吗?”学生有的说:“不会淹死的。”少数学生自言自语:“好像都有可能。”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做进一步探索。
3、在动手操作中引发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 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日教学“移多补少”时,我准备了一些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操作的兴趣非常高,思维始终在“状态”中。起先是笨拙的一个一个的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们又发现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利用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运用中,学生们探索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成功氛围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1、提高机会,表现成功。
有位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但手工特别好。有一次制作数学模型后,我有意让他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那时的神气宛如一位大发明家)。此后,我发现凡是有数学操作的课,他特别认真,成绩也有所提高。
2、“再创造”,获取成功。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时通过‘在创造’,可以稳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我有意让学生写出下列加法算式:(1)3个12相加;(2)17个12相加;(3)100个12相加;(4)999个12相加······学生写到最后,产生“有没有简单写法”的念头。有的学生这样写:12+12+12······+12(100个);有的甚至这样写:“999个12=”。虽然学生创造出来的新算式有些滑稽,但毕竟是学生的“创造”,我热情表扬了他们。通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 3
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恰当评价”,激化成功。
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能获得成功。“错误中往往有成功的成分”。教师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鼓励,让他们有成功感。
首先,通过表扬维持动力。首先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而坐下”。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4+4与4×4却不相等呢?”这位教师并没有由于学生的破坏大动肝火,反而热情的表扬了他,维持他的高涨情绪,并且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批改中利用分数激励。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前景,不要让学生连续得“不及格”而怀疑自己的才能而自暴自弃。对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一般不给低分,即使错题经过订正同样可以得“优”,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作用。第三,撰写评语,激励学生。学生的每一丝成功,都会体现在课堂中或作业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发现学生的“成功”,给予诚恳地评价,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成功,取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重在学生的参与。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欲望,以积极的情感数学的学习当中去。
第三篇: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本站推荐)
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
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
课程与教材改革正在展开,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就本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教育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发挥主动精神的催化剂,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成绩的取得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有声有色,吸引和启发学生乐学,引导学生会学,使教师在教师乐教、善教的主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音乐教师,更应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吸收,不断深化,不断创新。而这一切价值的体现都要有学生来完成,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音乐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用温馨的微笑感染学生
微笑,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何况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学生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增强其自信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教育科学研究也表明: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会连带着喜欢这位教师所教课程,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位教师,而非常喜欢曾经厌恶的学科;相反,当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时,他们会放弃这门学科,拒绝为他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可见教师的态度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窘境就是接触的学生虽多,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因为每周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学生却至少有几百个。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会有不少偶发事件。记得一次音乐课中,在模仿“布谷鸟叫”的发声练习时,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怪叫,接着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再接着便是紧张的看着我,好像害怕有雷霆即将爆发了似的,而我却面带微笑,不急不缓地说:“刚才有一只不合群的布谷鸟发出了怪叫声,影响了我们整体的发声效果,希望这只布谷鸟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同学们听了都松了一口气,在后面的练声中再也没有类似事件发生,课后那位学生还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并成了我的小助手。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既要做到严肃而又不失风趣,威严中饱含亲切,学生才会尊重你,更容易接近你。
二、用真诚的话语鼓舞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对所有学生要真诚相待、一视同仁。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却往往只喜欢那些聪明漂亮的好学生,也容易了解那些调皮好动的所谓“差”学生,而忽视了那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中等学生。然而我们的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应倍加关心。比如某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唱歌时很难完整的把歌唱好,但是他又很喜欢唱歌,在一次我为学生开的小歌手擂台赛中,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展示自己,并得到了热烈的掌声,他也积极的把手举了起来,我毫不犹豫的叫起他,但是旁边却有同学起哄说:“坐下吧,就你还竞争小擂主?!话都说不全,别捣乱了!”他是个很爱哭的孩子,这话对它的打击很大,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回到座位上再也不肯唱了,见到这种情景,我先教育了同学们,并和大家一起鼓励他,“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一定做好了准备,也愿意把自己歌声展示给大家听,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唱好,瞧,大家正为你鼓劲呢。”同学们听到这话,都配合地鼓起了掌,异口同声的喊着“加油!加油!”他终于又走到教室中间,开始了演唱,在他唱歌时同学们热情的击掌伴奏,奇迹终于出现了,他竟非常完整地把歌唱了下来,而且音准很到位。大家都为他的成功而喝彩,还为他专设了“小小勇敢者”的称号,看到他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心里无比的激动。从那以后,他真的变勇敢了,不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不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课上为他响起的掌声一次又一次„„我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作为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予他们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三、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想,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坚持民主,只有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生长有一块良好的土壤。其次,教师不能心存偏见。学生最希望教师公正、平等,最忌恨教师的偏见、自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无权选择学生,但所能做的就是用别致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在教学中,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地位和机会,人人都有机会表演,那些自卑感强的、胆小的学生多叫几次,让他们常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迸发出蕴藏在自身的巨大的学习力量,连那些自卑感强,胆小的同学也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同学们就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成长进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很多。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温馨的微笑,真诚的话语,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达到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创设合作氛围[范文]
创设合作氛围,构建教师团队
现代管理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经营管理方面的流行术语是组织文化,那么,团队工作则成了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的流行概念,无数实践也证明了: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比任何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效果。面对幼儿园这样一个以女教师群体为主的组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管理中,我们更多地渗透以合作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以良好的环境来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在园三年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温馨、和睦,充满友情;合作、竞争,充满生机”的园风建设目标,围绕这一核心,近两年来,我园党政工团齐心协力,为构建一支新幼教师团队而共同努力。
一、以制度来巩固团队建设的方向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搞好团队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制度是团队建设的一个良好的形式载体,起着重要的维护和巩固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全园教师的共性特点和思想现状,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逐步制定团队建设的目标和制度,通过确立管理的理念来加强对教师凝聚力的培育。
1、创建目标,激发动机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达成教师个人对一个团队、学校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我们通过中层干部会议,切实了解教师对人际环境的期望和需求,分析了我园这支教师团队的现状问题,大家都认为: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合作又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幼儿园里都是青年女教师,青年女教师的特点是好胜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但过分追求竞争往往会导致猜疑、排斥和妒忌等负面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间的合作。大家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关系融洽、善于沟通、乐于合作的人际环境是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认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只有“我行、你也行”或“我好,你也好”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人生态度,在以女教师为主要群体的幼儿园,更要提倡这种健康的人生态度。针对我园人际环境现状和“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我们确立了《新幼人际交往准则》,即“尊重、宽容、欣赏、合作”,要求教师在相互的交往中,懂得尊重别人的想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抱有一颗“宽大宏量的心”,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乐意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组员进行合作。通过目标的统一,使教师们能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努力。
2、规范行为,形成模式
教师在园内接触的对象除了教师,还有家长、幼儿乃至来宾,随着交往面的扩大,教师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向各年级组征集了教师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礼仪规范,以促成教师一种共同的合作行为模式。通过筛选,我们又出台了强调合作规范和理想的《新幼教职工文明礼仪须知》,内容如下:“
1、语言文明,举止轻柔;仪表端庄,适度淡妆。
2、遇事冷静,切忌冲动;坦诚相待,及时沟通。
3、接待家长,态度热情;说话委婉,讲究艺术。
4、宾客来园,主动相迎;得体大方,有礼有节。
5、关心时事,开阔视野;勤于读书,提升内涵。”
3、创设环境、注重熏陶,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我们将一年多来教师团队活动的照片及相应的幼儿园合作条例展示出来,在两楼连接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通道中创建了“合作文化”长廊,以直观的形式强调幼儿园团队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观,强化教职工对团队管理的心理认同感。同时还创设各种隐含幼儿园团队管理理念的文化设施,利用橱窗、黑板报版面等,使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激发合作进取的意识。
二、以活动来提升团队建设的内涵
1、搭班合作,提倡换位思考
我们所提倡的团队合作,首先从每个班的两位搭班老师之间抓起。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已经改变了两位搭班老师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学科的淡化,课程的整合,要求搭班老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主题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建立了“班主任每日商议制”,鼓励两位搭班老师每天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搭班工作列入到月考核中,期末开展“最佳搭班奖(配合默契奖)”评选活动。很快地,我们就发现两位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工作默契了,不和谐的音符消近年来
2、提倡自主,共享班组远景 幼儿园的团队精神更多地体现在班组内的合作和分享,任何有突出表现的班组团队,也都是以共享远景与价值做后盾的。在创建园优秀班组的基础上,2003年下半年,我们将班组团队建设的构思权和管理权交给各个条线的组长,与他们签定了承包班组管理的责任书,自主开展组风建设,团队合作等班组活动,让她们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团队建设的魅力。
围绕“尊重、宽容、欣赏、合作”的园人际交往准则,各班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组管理计划,建立了各自的远景目标。使班组远景成为全体组员的共同期望。如:大班组提出了“微笑多一点、心胸宽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爱心献一点、理解多一点“的组风建设口号,她们在办公室墙上创建了“教师风采秀”栏目,定期展示每个组员的特长及同事对她的赞赏,为同事间的相互欣赏和理解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当两位组员因为一个小小误会而产生摩擦时,“友情麻辣汤”的团队活动在同事们的出谋划策下就应运而生了,全组教师围坐在其中一位当事人的家中,面对暖暖的火锅,所有的不快和矛盾在不经意中都烟消云散了。
中班组以创建“文明、诚信、欣赏、合作、勇创”的班组五好家庭为目标宽松而自然的“办公室咖啡文化”活动为同事们带来了家的温馨,而园工会的“教师生日庆祝活动”、党团共同合作的“我工作着、我快乐着”系列活动,更为教职工们增添了一份新的甜蜜和温馨,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2、人人参与,共创班组集体
本学期,在听取了中层干部的建议,我们进一步扩大了总部和分部、教师与教师合作交流的范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如全园性的节日娱乐活动、教职工亲子活动,教师们自主结合的学习小组、在业务上相互交流的合作伙伴活动、由园下拨经费和组员自筹经费相结合的班组合作活动。在团队活动中,我们也打破了以往各班组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各班组在活动中积极邀请其他条线和班组成员参与他们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活动形式也由原来的纯娱乐形式自发变成为他人着想的“送温馨“活动。中班组的“让新幼人亮起来—围巾相赠活动”、“后勤组的“让教师们悉心备课—手套制作活动”,还有大班组的“友情麻辣汤”、小班组的“亲子一日游活动”等,将“温馨、和睦,充满友情;合作、竞争,富有生机”的氛围充溢着新幼的每一个角落。
一年多来,我园的班组文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富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增进了组员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班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注重提升,创建学习型团队
1、扩大沟通渠道
由于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们在紧张和忙碌中已逐步减少了在办公室逗留和碰面的机会。我们就在各办公室的墙面上创建了文化栏目,既为教师创设沟通的渠道,又扩大了教师学习的信息面。在组长的构思和策划下,各个栏目办得有声有色:“集思广益”栏,定期张贴同事们在实施二期课改方面的体会,“信息传送”及时传达园内外的各类信息,“幽默一刻”中的笑话给教师在紧张的工作送上一贴轻松剂。“休闲与休闲”栏目则经常为教师提供礼仪、美容方面的小常识,提醒大家做一个穿着得体、言行规范的人。
2、丰富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幼儿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给幼儿一杯水的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输进新鲜的长流水。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师已自发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师凝聚力工程实施建议的挣集活动中,有的教师提出了要成立一个园书友社,开展以书会友活动,我们在听取了部分教师的意见后,及时采纳了这一点子,将它纳入了工会特色工作中,在工会主席、书友社社长和信息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下,新成幼儿园“知音坊“以精致、温馨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为教师们汲取精神食粮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团队建设为新幼教师的工作面貌带来全新的改变,这种改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那就是如何将“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引入到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使其形成新幼一种独特的“合作文化”,通过合作文化本身的一种凝聚力和感染力,来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引导教师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并准备申报我园的管理课题“构建幼儿园‘合作文化’的探索与思考”,在原有合作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内涵,重视了合作文化的环境、精神和制度方面的建设,促进教师与家长、幼儿、乃至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五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摘要: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
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氛围 主体性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生活中最基础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所以加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的课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张扬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教师创造性活动的一部分。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设问、探索、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在生活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问题,在创新的同时赢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因此,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国家和人民对每一个一线教师刻不容缓的要求,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创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多一些鼓励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环境,这个环境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起巨大作用的“场”。发挥场的作用,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课堂不再是教师提问,讲例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听讲,照葫芦画瓢的完成作业。教师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提出课题,让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提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将“天机”有意识的泄露给学生,适当的去“误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检错,找漏洞,挑毛病的意识。比如在讲应用题的时候,把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去找需要的条件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是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分组讨论而得出不同的解法,从这些揭发中去追求正确、去追求简便,而反面挫力却又加深了他们对错误的认识更清楚。通过这样的教学,理论联系了实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那么,教师又何必永远充当“编、导、演”,充分真理的化身、正确的先知 呢?
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理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 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 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育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平等相处,诚恳相待,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动手操作,学生群体才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行为也才有可能被激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发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教师应独具匠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激发其内在潜能,使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动手动脑,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时,教师引导提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设计几个实验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结论,学生折折叠叠、剪剪拼拼、观察、度量、猜想结论,“发现”了三种可以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方法。第一种折叠法,第二种剪拼法,第三种是度量法,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在教材上未介绍,是学生在实验中经过探索,拓展发散思维而创造的。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心理学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课堂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爱生如子,善待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用眼神、声音、微笑、手势等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并且以自己的进步回报老师。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光有爱生的情感还不够,还要设法激起其学习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要我学”变“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能够正确理解概念,学会应用,而且在解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倡导、鼓励学生质疑是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知识创新连结在一起,而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大胆质疑,需要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要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种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大胆质疑,不论问题正确与否,首先要给予肯定,把纠正错误放在第二位。保护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育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学的改革,只要我们以新课标实施为目标,切实领会新课标要义,扎扎实实地探索下去,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大 胆质疑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卞国华主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发展与教学新方法 》 人民日报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编印
《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黄永刚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