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风行于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明显,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设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心理场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自主学习间。
教学是师生双方信息输出输入的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事物所特有的意向。目前,课堂教学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乐学氛围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了情感特征作用,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制成的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三峡》一文,抓住三峡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郦道元对三峡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三峡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三峡的美也难以体会出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足不出户,带大家到三峡去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现三峡一年四季的秀美风光,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三峡的山真多、真高啊,夏季的水真疾呀,悬崖上的柏树真奇特呀„„学生们置身于三峡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怎会不产生学习课文的欲望。此外,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焕发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从而激发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评价时的表情态度、语气构成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反馈,思路。对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得好的,我除了运用传统教育媒体——语言和体态,对他们以真心实意的评价外,还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其进行表扬。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想像画,或自己设计的课文板书等。我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营造乐学的氛围。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富春江美景的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富春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富春江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树枝繁叶茂、鸟声清脆悦耳„„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富春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富春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富春江太美了,我一定要去那旅游。”有的说:“富春江景色怡人、空气清新,真希望自己能在那里居住”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富春江美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
析为录像中富春江美景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积极创造。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孙权劝学》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投影片后思考:“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有的同学说:“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说话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有的同学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又有同学发表看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我又问:“那鲁肃和吕蒙是怎样的神态和心理?”同学们有思考、讨论起来,大家兴味盎然。之后我又让学生想象:“你若是其中的一个人,你会怎样?”我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了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四、丰富资源,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教材和老师一味的说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学生可以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在什么地方学等。从而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我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如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使用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制作简易的演示文稿。教师先给出这个文稿的结构:篇名、作者介绍、内容梗概、阅读心得等,再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制作,然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比如《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对于本课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可以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再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大量获取,提高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于于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说要强很多倍。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赤瑞特拉的另一个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经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且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价值和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以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写出自己独特的所见所感,进而培养了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运用信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活跃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提高效果的目的。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讨论知识、理解分析总结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第二篇: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高旺小学
石素芳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抓住契机,巧妙地借助电教媒体创造情景,就会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同时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发展过程。电化教学具有形、声、色的直觉效果,充分应用电教手段可使教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静态的内容通俗化且直观性、兴趣性强,完全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便于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既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又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卓越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儿童认识的需要,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如果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创设情景,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飞机即将起飞,请同学们上飞机。然后,我按了一下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架飞机,随着飞机的起动,教室里响起了隆隆的飞机声,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飞机降落了,屏幕上出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翠鸟的录像,屏幕里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多媒体课件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四、开拓视野,拉近距离。先进的媒体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产物。使人类进入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它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跨越地域的界限,利用它,能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我们使用的教科书里,有不少课文的内容学生不一定接触过或者看到过、听说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恰恰为学生的视野填补这一空白,为教材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七月的天山》、《牧场之国》、《草原》《观潮》等课文,对我们南方的学生,尤其是我们乡下甚少离开过本市的学生来说,对白皑皑的雪山、无边无际的草原的认识可以说是很空白的,更不用说亲眼目睹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就能帮助学生认识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事物景观,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观潮》这一课时,看着学生学生读文后茫然的眼神,我适时选用多媒体放映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感受潮水由远到近,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能力,激发起他们对大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感性认识。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密切,语文课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为学校教育环境拓宽空间,为教与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从文字、画面、音响等多方面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认知刺激和启发,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真正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篇: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四篇: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乐学氛围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乐学氛围
[文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与其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优化阅读教学、创设乐学氛围的几点思考及研究、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阅读教学
乐学氛围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 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学”、“乐学”,使阅读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意境,感受真切。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得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得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 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小学语文第三册中《活化石》这一课,学生谈到“化石”、“恐龙的灭绝”,以及地壳的运动,这些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又如:《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由于学生平时很少观察到翠鸟,对这种鸟类的习性特点还是很陌生的。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 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剖析事物细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能极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 阔他们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激发情感,开阔视野。“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
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恐龙的灭绝》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信息,进行个别化 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恐龙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又如上《北京》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一句句:“啊!真美!”、“真漂亮!”,“真 雄伟,我真想去看看„„”。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烘托气氛,启发想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曾经看过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老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 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启发想象。
又如听了一节《一次特殊的葬礼》。在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株绽放得花蕾,那么信息家属就是一片锦上添花得绿叶,二者相得 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得情趣,从而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反思(2010-05-19 19:11:52)转载▼标签: 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小学语文课文
所谓整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情景,用缤纷绚丽的色彩,美丽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北京》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北京》的影片或幻灯片,并揭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北京是个怎样的地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北京的景色的?在配乐朗读的同时,把学生带入“游览”北京的意境中去。最后让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不仅诱发了同学们对北京“美丽景物”的向往之情,又为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景物留下无穷的余味。学生们被北京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学习欲望就更加强烈了,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捞月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迎合学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子们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时的样子”这一心理,及时打出幻灯片(或动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幻灯片(或动画)把课文的线索清晰的勾勒出来。(是谁发现月亮掉在井里了——它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其它的猴子又有什么表现——它们都说了一句什么话——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是谁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几张简单的动画便交给了学生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到此,本课的教学计划也就顺利的完成了。随后,还可以借助另一张幻灯片(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捞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变成老猴子了。这一天夜晚,它带领着它的子孙们坐在井边,它会和它的子孙们讲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这样,又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朗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的重点词、句、段需要详细讲解,在课堂上,单凭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常常会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迎刃而解。在朗读感悟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情境。除了利用体态语言等“煽情”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动画、影片等)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布置形式多样作业,体现创造性。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课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解传授单一的知识呈现途径,转变为由多样化的知识呈现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对整个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革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习者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学习者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2009-09-08 12:02:41| 分类: 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但信息技术它必竟只是一门技术,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调味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新的话题。
1.整合应是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三个融合”:
其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首先使自己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二,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使之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其三,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信息技术教学与之相切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后,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整合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整合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教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2.整合要讲实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
其一,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表演将徒劳无功,实不可取。
其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其三,要及时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指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持之以恒的同时,我们应多回头看看,多总结经验教训。一切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出发,一切从实效性出发,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
第五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邹小红余江县第一小学
【内容提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分四部分对这个论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具体阐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涌进校园、步入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如何把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谈几点初浅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创设生活性的数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儿童情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学校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咦,服务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正在准备给运动员分发饮料。那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小朋友们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招。学生甲是这样数的:2、4、6、8、10、11、13,一共是13盒。学生乙马上举手说: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原来他是一盒一盒数的,也数出有13盒。而学生丙呢,更是得意地认为他的办法最好:他是先数出盒子里有9盒饮料,再从盒子外面拿1盒进来凑成 10盒,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也是13盒。„„在这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数学课堂里,学生获得了多方的满足与发展。教师随时随地尊重并引导孩子抒发他们内心的感悟,更是给课堂增添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多媒体计算机继续演示:操场上有的同学在比赛跑步,有的同学在比赛踢毽子,有的同学在比赛跳绳,还有的同学在比赛跳远。教师问: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通过观察数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合起来一共有12人。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能提一个9加几的问题吗?学生根据观察从不同角度对9加几的实际意义作出了解释。有的学生说: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学生则提出: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于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9加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当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联系生活,显露生机,洋溢情趣,充满智慧,数学学习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的美差。
二、创设图像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是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加减混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难点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还要知道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一字一板去叙述,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美丽的大森林”的教学软件。设计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例题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和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在巩固练习时,把练习题设计成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4个小朋友,4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逐一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声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了课本原有的引入模式,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琦琦小朋友还在呼呼地睡懒觉。教师提问:琦琦上学会不会迟到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指在了7点整,于是一起回答:会迟到的。这样的设计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如戏剧的序幕,酝酿了情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导入新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第二天,太阳公公又升起来了。琦琦上学会不会再迟到呢?学生们带着疑问看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窗帘拉开了,床上没有人。小朋友们发现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的是7∶00。琦琦到哪儿去了呢?画面一闪,原来她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前的多方设计,课内的步步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之中。这个过程,既是一次认知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惜时、守时的思想教育。
另外,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注意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我们教学“10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了2个„„然后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活思维。接着出现□+□=1010-□=□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这样,教师创设了探索式的学习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10的加减法,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趣味性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小动物都非常喜欢,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可以使学生身处童话般的世界。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大森林??用数学”这一课时,上课伊始,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使得孩子们仿佛声临其境。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出示“动态的蘑菇园”、“小鹿跳舞”,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初步的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也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20只小动物从不同方位以不同形式到一起(有的从左往右走入;有的由前向后跳入;有的从天而降;有的“唱着歌”飞入„„),排成一行5只,共4行。问:一共有几只动物?第15只小动物是什么?第19只呢?„„结果学生的答案不仅标新立异,而且丰富多彩。学生回答对了,该动物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此时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无以言表的;答错了,大象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在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兔要回家的情境,让善良纯真的孩子们帮助小兔朝着数字大的方向走,从而绕过凶猛的野兽,平安回到家。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加深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正是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