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打造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探秘
四川打造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探秘
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四川省委组织部年初提出,开发利用独特资源,依托“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努力推动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开发建成新时期全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并争取将其列入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
目前6个重灾市(州)已初步申报23条精品学习考察线路、86个现场教学点、86位现场解说师资。6月28日,记者从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开发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自四川开展“三基地一窗口”建设近两年来,灾区共打造精品参观线路13条,规划建设陈列室(馆)333个(已建成对外开放301个),为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开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线路 23条各具特色
“成都市成灌高速入口 20分钟车程 成灌高速崇义镇出口 15分钟车程 翠月湖镇五桂村(参观20分钟)15分钟车程 成都市统筹城乡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柳街镇鹤鸣村(参观30分钟)30分钟车程 都江堰市七一聚源中学(参观30分钟)20分钟车程 天马镇金陵花园(参观30分钟)15分钟车程 壹街区(参观20分钟)5分钟车程 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参观30分钟)。”
在四川省委组织部申报的材料中我们看到,象这样详细标注车程和参观时间的考察线路,目前6个重灾市(州)已初步申报23条。
据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在线路设计上尽量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该省在拟定申报方案之前,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特色性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参观线路设计要“时间最省、路径最短、价格最低、景点内容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指导思想。
为此,在线路设计上,有的以灾后重建为主,有的以地震遗址为主,有的以红色旅游加抗震救灾为主,有的以陈列馆、展览馆为主,有的以震后遗址与恢复重建对比为主。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设计线路主题的同时,四川地震重灾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还严格遵循了教学点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原则,在充分考虑参观者的心理与精力的情况下,将参观者的兴致与教学点特色分布结合起来,突出高潮景点在线路上的分布与布局,充分体现出“序幕—发展—高潮—尾声”的参观特色。
现场 86个感人故事
“北川地震纪念馆被命名为‘裂缝’,寓意为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裂缝”由纪念步道、广场、建筑单体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的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再通过下沉的广场和步道使之向外延伸。外部采用饱含纹理的锈蚀钢板与屋顶绿色植被交接的锋利边缘,展示出大地被撕开时的建筑墙体。横向伸展的建筑形体配以三角形的长窗,进一步强化了外形张力。穿行于主馆和副馆间的‘裂缝’步道铺装红色砂岩,以钢板划分线,与建筑立面形成统一整体。整个建筑形象低俯,且紧密结合地形,与巍巍青山融为一体。祭奠园区由原北川中学的操场改造而成,整齐排列的松柏树如死难者的纪念碑,同时以绿色植物的形式象征了他们生命的延续,平和、低调,但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为原本凝重的场所注入更多生命的气息,更赋予记忆与希望的意义。”
一个点一个故事,一个点一次洗礼。
“用娓娓动听的故事讲述过去,听者感怀、述者落泪。”来自北京的考察团在参观地震重灾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后如是说。
如何围绕教学点的内容设计现场解说词,成为地震重灾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此,各地深入挖掘教学点资料,聘请专业人士对地震遗址和灾后重建对比、特殊党费援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口援建、产业发展振兴等不同专题的典型现场编写解说词。通过生动、丰富的讲解,使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重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学习灾区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从中受到启发。
解说 个个强中选优
“李丹(化名),女,26岁,晓坝镇政府工作人员,形象气质好,普通话标准,表达能力强,解说经验丰富,接待来访领导和考察团80余场次。”
“从上百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实在是不容易。”李丹从事解说工作好多年,但这次选拔给了她很深的印象。不光考解说方式,还要考察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光要介绍清楚景点,还要考察解说员的情感变化。
李丹说,是那场大灾难,让她更加懂得如何去解说每一个教学点。她认为,要让干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必须要让历史站出来说话,让每个人都能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难忘的日子。
曲山镇沙坝村的解说员余志丽,今年44岁,现任沙坝村党支部书记,是沙坝村由曾经的“困难村、上访村”变成现在的“重建先进村、示范村”的亲历者和领导者,她告诉记者,解说员能把生动丰富的事例编成故事来讲,本身就是一大创新。正是亲身经历过那场灾难,让她的讲解更加生动和感人。
记者了解到,3年来,四川共组建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队”1.8万个,120万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
“如何把这个感天动地的英雄群体,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解说员成为关键的一环。”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解说员要有思想、要有灵魂、要有情感,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鲜活事例和典型人物开展党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升华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追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万名党员干部赴灾区开展了党性教育,中组部组干学院也于去年组织40多名中央和国家部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到四川开展了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全国已有950多万人次到灾区参观学习。
第二篇:浅论新时期党校如何加强党性教育
浅论新时期党校如何加强党性教育
【摘要】加强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党性锻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党校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学员党性修养是“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加强学习和实践,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以坚强的党性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党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党校;党性教育
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如何加强党性教育成为各级党校面前的一大课题。各级党校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拓展党性教育的途径,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党校工作的经验,认为在党性教育活动安排中,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一、理论学习,武装头脑
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加强党性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理论的学习是首先必须要做的。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按照党章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学习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除了学习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信息时代,加之我国的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问题很多,这些迫切要求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真本领”,而“真本领”的基础是自己的“知识含量”。因此,作为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必然地要求他要成为“学习型的党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增强党性、提高修养的目的。
二、实践体验,感受民意
在社会实践的磨炼中加强党性教育。我们讲的党性修养,不是脱离实践、脱离社会的“修身养性”,而是和党的伟大目标和伟大任务连在一起的。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需要从书本上吸取理论和知识的营养,但更需要到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党性锻炼,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党性锻炼中,就是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完成一次党性修养的洗礼。党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党性教育新载体,创新党性锻炼实现形式,努力使党校成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通过实践体验活动,以实践提升感悟,以感悟增强党性,使党员干部真正触及灵魂和情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重走红色线路。通过重走红色革命线路,体悟苦难与辉煌交织中党性、信仰、信念的力量。那就需要积极拓展红色教育基地,除了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现场教学基地外,还要积极走出去,拓展利用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地等全国知名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赴这些红色教育基地,重走抗战线路,考察著名战役和根据地旧址,参观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同时,进行现场“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艰苦岁月的见证”等专题教学活动,使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奋斗经历,了解我党抗战史,体会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践行党的宗旨。加强党性教育,必须抓住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本质。要把进村入户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体悟百姓生活状态、了解人民生活疾苦与诉求作为党员干部来党校学习生活的一项硬性任务。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或驻村入户,住在农户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实了解农民原汁原味的生活;或与农村群众座谈、交流;或以小组为单位走访贫困农户。通过走进乡村、社区近距离接触群众,倾听百姓的“家长里短”,了解不同阶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和诉求,亲身感受新形势下基层群众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体悟到党员领导干部在同群众交流融合、为民服务中尚需提高之处,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只有生活在百姓的状态中,才能真正地了解百姓,更懂百姓,才能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责任意识。
三、现身说法,以明得失
在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中加强党性教育。通过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现身说法,以实实在在的案例,解决党员干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问题。一是请本地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或全国道德模范,结合亲身的工作经历和思想实际,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自己“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无私奉献”的事迹向学员宣讲,使学员知道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二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让党员干部赴本地以监狱、看守所、法庭等为依托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听取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人员忏悔,参观服刑人员改造场所,组织座谈等形式,引导学员树立严格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不断勒紧党纪党规国法的“紧箍咒”,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这样,正面典型可以为党员干部廉洁勤政为民树立良好的导向和榜样,反面典型可以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在自我剖析中加强党性教育。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净化,党性修养得到升华。一是开展学员工作经验交流。学员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是进行党性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和财富。通过开辟学员论坛,组织引导学员以交流会、专题研讨、个别谈心等方式总结和反思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成败得失,反思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而且可以起到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作用。二是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确定“五思考、五剖析”的自我净化主题:思考党的苦难辉煌,剖析我们的信仰信念;思考群众的疾苦与诉求,剖析我们的责任使命;思考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剖析我们的能力素质差距;思考正反典型的事例对照,剖析我们的底线铸造;思考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剖析我们的宗旨观念,要求每名学员都对照这个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从思想深处挖根源、找差距、谈认识。
党校党性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大胆实践,才能推进党性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从而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作者简介
刘耀,安陆市委党校教师。
第三篇:滨海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基地
创新理念
提升硬件
完善政策
滨海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基地
投资8亿元的5所新建学校、幼儿园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国知名教育机构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在滨海当年落户、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免费教育惠及全区16000余名学子,其中外地户口学生近3000人……滨海区在转身向海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新城过程中,秉承教育优先的理念,坚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让每一个孩子成才,以优质的基础教育引领开放开发,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教育基地。一座教育高地正强势隆起,一面教育旗帜正迎风招展,一个教育品牌正迅速叫响……
创新理念谋跨越。“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录用了45名优秀教师,全部为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及地区教学能手,确保以国际视野、超前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校长周远生说。滨海区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名校长、名师、名校“三名工程”,培育引进名师名校长,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名校品牌。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校长聘任制,强化校长任期考核,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探索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加大教师考核与聘期考核,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有效竞争和激励机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三自主”、机器人科技教育等特色教育,实施“扬长计划”、七色花养成教育模式等活动,促使每个学生主动、自觉、探究式地学习,健康、生动、活泼地发展。
提升硬件强支撑。一流的硬件条件是打造高品质教育的重要支撑。滨海加快配套完善硬件设施,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级中学到国际学校,从城区到乡村,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今年新学期,投资8亿元的5所新建学校、幼儿园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学校、幼儿园的建成投用,潍坊滨海国际学校投资1.28亿元、潍坊蓝海学校投资1亿元、滨海实验幼儿园投资4000万元、市机关幼儿园滨海园投资3000万元以及投资5亿元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一期工程。如今,走进滨海校园,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校舍、温馨和谐的校园,感受到的是浓浓书香的韵味、蓬勃向上的朝气。每个教室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都装配着中央空调,还开设了微机室、图书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多功能活动室。餐厅,卫生检疫、饭菜花样、口味质量考虑周到。宿舍里,高护栏木床、淋浴间、卫生间、空调等设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方便舒适……硬件设施的迅速配套,为打造教育高地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滨海开放开发、聚集人气提供了重要支撑。
完善政策聚人气。从今年1月1日开始, 滨海每年新增教育投入3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行学前3年教育、9年义务教育和高中3年教育共15年的免费教育,惠及全区16000余名学子。如果说公办教育是实现了优质教育均等化,那么民办教育就是将教育推向市场化、国际化。滨海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组建了滨海教育投资集团,探索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过租赁校舍、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品牌学校,提升滨海教育质量,已有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滨海新城国际学校等一批开放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民办学校落户滨海发展,实现公农办教育双轮驱动。为吸引壮大民办教育,滨海创新举措,将民办学校聘用的优秀教师纳入区事业编制范畴,工资、津贴等由财政全额拨款,吸引全市、全省、全国的优质生源和教师向滨海汇集。
第四篇:挖掘红色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基地
挖掘红色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基地
坞根小学地处温岭市西南面的坞根镇,是红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和台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坞根镇辖区内红色资源丰富,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台州市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厚爱与大力帮助下,在太平小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成功创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挖掘内涵,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入挖掘形式内涵。基地陈列室从红十三军二师史迹、张永胜等十余位离休干部实物主题展示到雷锋、俞明德等感动时代人物的典型事迹介绍,用时代的脉络巧妙地将红军的革命精神与当代先锋人物的先进事迹融于一处,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成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红色爱国主题向时代先锋主题的自然延伸,从展示形式上拓展和丰富了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
大力拓宽主题内涵。依托基地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找准契 合时代脉搏的切入点,大力拓宽教育主题内涵,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光辉的旗帜”建党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绣党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爱党爱国的理念信念。大力加强道德文化教育。组织“道德经典大家读”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儒家箴言三百句》和《弟子规》等经典图书赠阅、“与父母同读经典”,评选“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形式,使传统道德思想教育深入人心,丰富了教育主题,拓展了教育内涵。
(二)改进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创新实践模式。立足基地,走出基地,广泛组织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又为青少年所喜爱接受的活动,开展实践教育。大力开展红色主题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走当年红十三军二师的行军线路,从岩门寺游击大队成立旧址到洋呈红二师指挥部台门,随行的老干部陈荣廉生动讲解了行军路上的红军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实践方法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受到了一致的欢迎,增强了教育吸引力。
着力创新宣讲形式。坚持红色特质,突出学生主体,从宣讲形式上做足红色文章,以少先队员着红军服,当小红军,讲红军故事,颂红军精神的形式,创新宣讲形式。在学校少先队中挑选 语言表达能力出色、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红十三红军二师革命历史教育、讲解技能培训和红军军服包装,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小红军讲解团,注重突出小红军讲解员特有灰色的军装、标准的军礼、流畅的解说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的展示,特色明显。先后为2000多人次的参观者进行了生动而又活泼的讲解,反响强烈,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三)拓展功能,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加强节日活动。重大节日节点因其在特殊时刻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能够对纪念教育活动产生溢出效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坚持以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在每年清明、国庆和少先队入队日,都会在祭扫活动和新生入队式之后,为中小学生开展革命事迹的讲解,带领学生参观基地纪念馆里烈士的红色遗物,讲述烈士英勇的战斗故事,已成为基地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推进共享交流。增强对内教育覆盖。依托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镇内3个校区的少先队干部培训提供资源支撑;组织小红军讲解员为完小学生讲解说心得体会,示范解说技巧。加强对外辐射影响。先后接待方城小学、石塘小学、大溪二中等 5所市内中小学和1所玉环学校的教育参观活动,累计接待人数达1000多人,有效增进了与其他镇(街道)和外县市青少年的交流互动,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依托历史,进一步丰富红色校园文化。
积极构筑红色文化阵地。组织镇内熟悉红二师革命历史的童士元和陈荣廉等老先生以红十三军二师革命历程和革命故事为主要内容,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编写《红色热土》一书,并在学校组织开设“红色热土”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构筑校园红色文化课堂阵地。成立“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下设采集资料组、编写故事组、采购组、解说组,采取分组合作模式,以独特的学生视角,探访红二师史迹,继承和重读红色文化,构筑校园红色文化课余阵地。
大力弘扬红色主旋律。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举办“红色教育月”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常规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知家乡爱家乡”和“大眼睛看家乡变化”等主题实践活动,走访自然,感受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变化,书写体会,缅怀革命先烈壮举,树立爱家爱国的坚定信念。
坞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虽然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各种不足和许多需要拓展的地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改进,也恳请各级领导们多提宝贵意见。
第五篇:打造特色教育
打造特色教育,铸就靓丽人生
茌平县振兴小学是是一座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博读明理,厚德立人,开拓进取,不断攀升,逐渐形成“环境育人,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
一、“悦”读经典,点亮美丽人生
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书香校园”氛围,校园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座建筑,树人广场前12根文化柱,及树人楼内的设计,教室内国旗、班风、警句、守则、规范;各功能室,根据不同的功能精心美化布置。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创办了校报《太阳鸟》,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这一切潜在的课程,潜移默化浸润着师生的心灵。
几年来,我校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努力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扎实有序的开展以阅读工程系列活动,彰显学校特色,逐步形成了我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底蕴。
一是课题导航——引领读书
学校以《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的开展来引导师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为他们终身学习,愉快工作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是环境熏陶——服务读书 学校积极营造优雅厚重的读书氛围。温馨典雅的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开放式书架前已成为孩子们启智明理、聪慧善思、精密善辩的自由天地,逐步实现“书在人旁,人在书中,以书为友,与书相伴”的读书氛围。
三是阅读指导——“悦读”生成
三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中青年教师的“课外阅读课多元课型”研讨,强化各年级段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真正爱上了读书,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校王萌萌、张俊英老师曾受北京顺义区教委之邀执教了读写结合课,受到了北京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是活动搭台——丰富读书生活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芳菲四月中,国学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图书漂移、书签制作、手抄报设计,无不展现书韵飘香;全国魅力诗人、著名儿童作家莫问天心女士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让孩子聆听智慧之音;省市级小记者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书写梦想;校报《太阳鸟》中,孩子的作品跃然纸上。
五是读写结合——师生同发展
我校百余名学生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10余名师生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有20余人次获市县级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李明芳老师出版了《折叠》、《温暖的语文》两部专著。
二、写字育人,书写绚丽人生 学校一班人认真分析了校情、师情、生情和暗流涌动的素质教育发展态势,决定从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写字入手,打造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1.师资培训,注重内外兼修。在以校为本的特色发展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的关键。特色开创之初,学校积极开展从校长到教师全员参与的写字基本功培训:知名书法家来校做讲座;组织教师到各地书法特色学校参观学习;组建校级书法爱好者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对新调进的教师实施写字水平过关等等。种种措施的开展提高了教师写字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写字训练,注重科学扎实。将每天下午课前10分钟设为写字课。一二三年级以硬笔为主,四年级开始进行毛笔字训练,其间穿插钢笔字行楷与行书的练习。为了让枯躁的写字课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和掌握,我们编撰歌谣、口诀。为了让写字老师熟练写字课的教学模式,每学期初我们都要举行写字课观摩。为了便于年级组内交流切磋,每隔两周我们就会进行一次组内的互相观摩,以发现典型,查找不足。我们还注重特长生培养,每学年初从各班选取书法尖子,组建成校级书法兴趣小组,由书法专长教师任教。
我们必须拓展其深度,增加其厚度,必须从技术操作层面走向文化层面:让写字教育走向艺术,发挥其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写字教育走向经典,引领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写字教育走向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1.环境:墨香浓郁,让孩子亲近书法。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特色校园要有独特的风景,才能给特色建设带来新鲜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更需要一个翰墨书香的浓郁氛围。利用校园围墙,集中展示历代书法代表作品和凝聚着丰厚文化的成语,打造书法墙;利用办公室、教室、楼道、走廊,悬挂名家碑帖和学生作品,打造艺术墙;开辟300多平方米的书法作品陈列室,展示师生的书法作品;竹林里、草地上、桃李园中,散落刻着 “德馨”、“墨趣”、“桃李不言”众多景观石;“棋趣”、“古今对话”、“中国骄傲”、“书华夏文明,写灿烂人生”等小品浮雕随处可见。
2.课程:能文并重,让孩子走进书法。特色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特色课程体系,对于丰富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能教材分为硬笔和软笔两大类,为适应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的差别又细分为铅笔、钢笔、楷体、隶书、行书等几小类。文化教材分为讲述书法史的《书法简史》、讲述书法故事的《翰海拾趣》、介绍技法的《书法入门》、《碑帖赏析》。2009年,我们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对文化教材进行整合,重新编写了一套教材——《走进书法》,这套教材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活动教材主要由我县地方人文景观构成,如陆秀夫故居、乔冠华故居,那里的名家题字、石刻匾牌折射着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书法的艺术魅力。
3.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创作书法。一是书法艺术周活动。艺术周主要内容有名师讲座、教师赛课、师生书法比赛、我与书法演讲比赛、书法家故事会等等。书法艺术周,让师生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是竞赛评选活动。几年来,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省考试院组织的书法考级,现已有4000多人次获得等级,通过率达98%以上。各级各类的比赛,更是我们书法活动的重头戏,近几年已有上千人次获奖,仅参加中国教育部艺术司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就有500多人获奖,学校连续7年获得组织奖。三是与书法家联谊活动。近几年来,先后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洪厚甜,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理事许高如,河北省书协副主席范硕,常熟书画院院长张锡庚,舒同研究会会长高福长,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会理事陈梅璋,盐城市书协主席凌震
三、臧科等等来我校指导交流。
4.考核:规范合理,让孩子倾情书法。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开展写字教育的动力和保障。学校制定了《写字段位评定标准》、《写字“两姿”目测评估标准》和《作业质量评价标准》,让书法教育走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班级“写字小能手”、学校“小小书法家”的评选活动,以激励老师强化特长生的培养。为了便于评估、验收辅导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绩,每学期期中、期末举行两次考核,考核学生的书法基础知识和书写技能,分值纳入到语文教学业绩评估中。写字教育是一条沟通过去和未来、传承文化和艺术的阳光大道,愿我们竭诚地努力,能够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愿我们不懈地追求,能够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探索一方开阔的空间!
三、良好习惯,成就瑰丽人生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等习惯,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振兴小学小学紧紧抓住养成教育“细、小、实、恒、新”等特点,积极推行养成教育,凸显办学特色,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赞誉。
首先必须从“小”处入手。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要求小一点,不搞“高口号”式;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小事抓起,而这些小事要离生活近一点,离孩子近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力求与孩子零距离接触,看得见,摸得着,易接受,能落实。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下楼轻声慢步靠右行,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站路队整整齐齐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使养成教育处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其次在“细”处下功夫
必须在“细”处下功夫。即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确定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要求,做到具体、细致,不留教育的死角,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我们学校结合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这些基本的要求具体化、细致化、规范化,分解的便于操作,切实可行。为了让学生把卫生方面的每一件小事做细、做好,我们教师每天早点到校,在学生到校时,逐一检查学生做到了没有。还利用周一班队会时检查,检查时让学生统一脱下鞋子、袜子,把手平放在桌上,挨个检查,开始几周由老师检查,以后由小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检查,促使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习惯。这样如此周到细致地为孩子考虑,恐怕连家长都不一定能想到、做到。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而我校的干部教师就是在细节中孕育着养成教育生命关怀的真情,显示着养成教育细节背后教育关怀的真正魅力。
诚然,习惯养成要有切实可行的“绝妙”方法,从头到尾都要做到具体细致。
就粗了一些,以后就会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了。
三、在“实”处练真功
我们的养成教育始终从实际出发,力求在“实”处练真功。就是要具体、实在、可行,不要太抽象,不搞花架子,不作虚功。把养成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落到实处,将落实进行到底,力求做到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从而见到实效、练出真功,助推养成教育扎实有效地向纵深发展。
四、在“恒”上求养成
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恒”上求养成、求发展。即坚持不懈,天天如此,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我们学校的养成教育从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我校全体干部教师从没放过每一天、每一时,并且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无不闪烁着养成教育思想的光芒。其主要做法是,采用轮流值周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锻造,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值周班制度由四至六年级学生具体操作,每班值周一周,值周时间为每天入校前、放学前10分钟上岗,课间操和课间到岗,上课与其他班级一样上课。每班学生全员参加值周工作,设值周班长两名,值周班长按照《值勤岗位安排及职责要求》和《值周班规范专题片》标准,于值周前一周的星期五,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安排好本班学生的岗位,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值周班长带领本班成员及时进行检查、记录,每一个岗位上的值勤学生,非常认真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负责学校纪律、卫生、学习、路队秩序、自行车摆放、出勤、仪表、文明礼貌、课间活动、两操、花草树木、交通安全等十几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并将每天检查情况在每晚放学前统一汇报给值周班长,值周班长通过记录和汇总积分(加分或减分),将全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加以累计。学校实行每天一反馈,每周一公示,每月一汇总,每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这种民主化、科学化管理,使养成教育坚持到底、卓有成效。
师生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及时评价与反馈的做法,消除了孩子的惰性,激发了孩子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一个“恒”字,自觉将要求自觉地内化为具体行为,把能做到的要做到,不能做到的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坚持做下去,自然养成了良好习惯。
五、在“新”上求突破
在实施推进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在“新”上求突破、促发展。也就是,天天有个新起点,日日有个新收获,周周有个好习惯。“天天有个新起点”,就是要求孩子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将昨天的好习惯巩固下来,今天再有新目标、新要求,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日日有个新收获”,则是坚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将当天的新目标、新要求落实到位,做到今天的任务今天毕,今天的事情今天完,干事不拖拉,不留尾巴,在人生的征途上,添上新的一笔。“周周有个好习惯”,即是引导孩子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反思一周来还有那些不良习惯需要改进,在哪一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如何巩固发展等,并一一做好记录,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或下周主攻的方向。以促使孩子始终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这样,我们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树立了“三敢”精神:敢说----说出心里话,敢想----“异想天开”,敢做----“胆大妄为”。
总之,一个先进的办学思想就能引领一所好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一个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就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从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推进中,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折射出了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