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教育特色校,铸就创造生活新人才
**县城关东门小学
**
我校是**县城区一所普通完小。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来汀经商及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子女进城读书的需要。2002年7月我校首办城区寄宿制小学,面向全县招收适龄儿童入学。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30人,教师34人。我们立足校情,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三园”建设为目标,组织、开展“生活教育”活动。通过生活教育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依托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的内涵具体表现为:阅读成为生活内容,实践成为生活本质,热爱成为生活态度,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创造成为生活追求。
一、挖掘内涵,构建特色文化。
1、文化载体。学校校园面积小,活动空间窄,为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开辟了以下一些“场地”,既营造了氛围,又拓展了教育空间。
(1)“三园一台”。根据实际,我们把校园划分成三个园区,即以教学楼为中心的“求知园”,以学生宿舍、食堂为中心的“美家园”,以乒乓球台、爬梯、单双杆、沙坑等体育活动设施为中心的“快乐园”。在校园中心地带建起了以陶行知塑像为中心的“行知台”。
(2)“一亭一言”。“亭”,师生读书读报亭。每层教学楼都有一个休息平台,利用这个空间各层都建立了一个读书读报亭。这些书报亭都由学生管理。“言”,学生生活感言。即每月从学生“生活教育”的日记中精心挑选出精彩的言语,然后由班主任配上学生本人的照片,张贴在教室门外的走廊墙壁上,供大家学习欣赏。诸如
“生活是一杯美酒,越品越有味。”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宽容。”“战胜自己才会进步。”等等,学生在不断地品味生活、感悟生活之中悟出了只有自觉地遵规守纪,保护环境,爱国爱民,才不会迷失方向的道理;也懂得了人生需要宽容和付出的道理,在“生活感言”展示栏里,学生自我教育,收效颇丰。
(3)“一书一报”。为丰富生活教育内容,学校还发动学生办“生活教育”手抄报,出版学生优秀习作《新苗》。手抄报每月一刊,学生习作园地《新苗》每个学期出两期,习作内容以生活为源泉,择其优秀习作发表,供大家评点、欣赏。
(4)“一廊一语”。“廊”系长廊,“标”为标语。在教学楼醒目处布置了大幅主题标语:“践行行知理念,实施生活教育,打造‘三园’学校”,“生活教育是发展之路,强校之柱,特色之源”,“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创造生活”。这些标语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实施生活教育的目标、做法和重要性。“生活教育长廊”从横向方面,分七大块把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生活与学校、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社会、生活与人文、生活与环保、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以图文形式进行布置,生动形象,一目了然。
2、文化口号。和谐发展,服务祖国。
3、特色校歌。我们根据“生活教育”活动要求创作了校歌《“三园”之歌》,让全校师生传唱。《“三园”之歌》包含了三层意思:①“三园”是什么?——求知的学园,奋飞的乐园,成长的家园;②怎么生活?——学习、探索、合作、进取、感恩、自律;③美好的愿景——我们是展翅飞翔的雏鹰。
二、务实高效,建设特色课程。
1、校本课程。
我校编写的每册《生活教育》
校本课程教材以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识生活、会生活、能生活、并在生活中逐步做到自主、自理、自立、自强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为出发点。全套教材编写了六册,总计65课。每册教材围绕“生活与学校”、“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社会”、“生活与人文”、“生活与环保”、“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七个单元,分别从不同层面构建了
“生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供各年级使用。
(1)入课表,开齐上足。
即按教学计划把这门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名称列入各班的课表中。并遵照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做到教材师生人手一册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成绩评定等提出相关要求,进而促使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建设步入正轨,为校本教材的正常教学提供保障。
(2)齐步调,年段实施。
为更好地发挥团队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我们以低、中、高三个年段为单位,组成三个备课组,以年段长为备课组长,对所在年段的教材,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实践方式、任课教师等进行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学期教学计划。进而让所在年段的成员明确了该册教材的每篇课文“由谁教”“教什么”“怎么教”,为有效实施校本教材奠定了基础。
(3)重实效,科学施教。
①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生活教育”使用说明》。它相当于教师们常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内容由“教材浅析”“实施原则”“实施建议”“注意事项”四个方面组成。它为教师们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指明方向,释疑解难。
②提供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1、再现生活,引入新课;2、联系生活,学习文本;3、课堂实践,指导生活;4、评讲小结,提升生活。实践证明,基本教学模式,好学易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活动课程。
(1)主题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是我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文明礼仪我先行”、“校园生活‘三字歌’”、“祭奠英烈扬精神,珍惜幸福记党恩”、“唱响红歌跟党走,快乐生活伴成长”、“感恩,我们在行动”等系列活动。主题活动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有主题、有方案、有过程、有评价、有总结。如“祭奠英烈扬精神,珍惜幸福记党恩”活动,围绕英烈路、英烈谱、英烈花三个章节,举行了祭扫杨成武将军和瞿秋白烈士,参观红旗跃过汀江展览,编写了《红土地上的英烈事迹选》,开展英烈与生活演讲会,布置闽籍将军生平事迹展,征集生活感言,学习英烈征文和手抄报比赛,开展回顾历史争当“四好”少年,进行学习英烈之星评选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2)“周末乐园”课程。我校的寄宿生,父母大都远在广东、深圳等地,周末照常吃住在校,只有节假日才让其亲友接回老家。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建立了寄宿生“周末乐园”。周六上午开设英语、二胡、歌唱、舞蹈、剪纸、书法、篮球等周末乐园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选一至两项参与训练,这些乐园班的教师主要由学校综合组的专职教师来担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如舞蹈、书法等我们外聘教师来充当,以此解决乐园班的师资问题。周六下午分两段进行活动,第一阶段统一组织听取诸如安全知识讲座、法制讲座、生活小常识讲座等等,主讲人一般是学校校级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也有外聘卫生防疫和司法系统人员主讲,有时也组织观看安全知识录像或儿童短片。第二阶段分组活动,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或进行棋类(象棋、围棋、跳棋),乒乓球、跳绳、阅读等活动,分别由专职计算机教师和专职生管教师组织。周日上午则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三红”基地、经济开发区的各种资源,由专职生管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并撰写日记或报告。周日下午,安排整理内务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用品用具等,并进行一周评比活动。如此,既解决了寄宿生的周末去处问题,也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技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真是一箭双雕。
此外,还有学校“四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传统活动。
三、构建平台,完善特色评价。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活动离不开评价,评价需要实践来支撑,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
成。我校在评价建设的研究中注重实践,设法构建评价平台,使评价有一个凭借。
1、生活感言汇萃平台。即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感悟用浅显易懂的话写出来在全班交流,与同学分享。老师集大家所成组织评选,将一些优秀的,寓意深长的感言连同照片展示在“生活感言牌”上,定期更换再汇编成册。
2、板报专刊展示平台。各班出版的“生活教育”板报有励志名言、教育小故事、生活小百科、学习新方法、生活趣事等内容,能够吸引同学们仔细认真地阅读,从中有不少的收获。每期的板报都要对其版面设计,板报内容进行评分,评出优胜班级。同时还要评选一批优秀宣传员,进行表彰。
3、生活技能训练平台。针对寄宿制小学特点,生管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主要项目有:生活基本礼仪、生活基本技能(如巧叠衣被、缝衣钉扣)、多彩的课余生活(有剪纸绣图、着衣装扮、英语交流、武术健身、课余跳舞等),并由生管老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全优的为“五星”奖,良为“四星”奖,合格为“三星”奖。每期组织一次生活技能专场展示表演。
4、学生银行教育平台。如何教育引导寄宿生合理使用零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学会理财,提高生活能力呢?我们创建了“学生银行”,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银行操作模式,进行管理。因其有可操作性,更具趣味性,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所不同的是“存款利息”不是钱,而是“奖品”。即看其存款多少,又能做到节约开支、合理使用的相应发给奖品,进行评价表彰。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学生乱花钱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家长欢迎。
5、生活品德争优平台。为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品德,我校针对寄宿生设立了一系列奖项,如“团结友爱奖”、“爱惜粮食奖”、“讲究卫生奖”等等。一张张朴素的奖状让他们发现了自身的优点,为他们树立了强烈的自信,学会在生活中战胜自己。
6、生活行为规范平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受益终身。大队部为此开展各项活动评价学生的行为,其中生活教育“三字歌”的评价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各班涌现了一批“文明之星”。学校每月进行表彰,并在“争当四好少年”展板中展示这些学生的风采。
7、争先创优竞争平台。评选文明班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各班更有凝聚力;争当光荣升旗手让队员们感到一种无尚的光荣;评选优秀队员、三好学生、优秀队干、学习积极分子、优秀播音员树立学生自强自信。
多种的评优方式,全面的评优项目构建了丰富的评价平台,是我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四、总结提高,彰显特色成果。
2012年第3期《小学教学研究》杂志以《打造生活教育特色校,铸就创造生活新人才》为题,介绍了我校特色办学成果:
1、学校得到了发展。
学校由原来的薄弱校发展成为城区特色办学的完小之一,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家长学校”,**县“文明学校”,**县“寄宿制管理示范校”和
“寄宿制管理先进校”、**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食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2012年12月获得龙岩市基础教育课题《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提高了学生素质。
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学中比进步、学尊重、懂感恩、讲诚信、能勤俭、会自律蔚然成风,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同类学校前列。如学生参加省作文竞赛获一等奖、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市计算机奥赛二等奖。学校体育队选送队员参加省射箭比赛获女子组团体冠军,参加市举重比赛获个人22.5kg级第二名,参加县篮球赛获男、女队第二名,参加县广播操比赛连续两年获第二名,参加城关中心校田径运动会连续五年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3、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特色学校给予教师发挥特长提供了最佳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14人,占44.1﹪;省市骨干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6人,占20.6﹪;大专以上学历33人,占97.1﹪;2004年以来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36篇,其中CN刊物发表22篇。教师参加中心校、县、市、省教学评优22人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6人次。李华生校长2010年8月评为省特级教师。李华生、涂朴珍评为龙岩市名师。张桂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曾振华、上官素婵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